农村社会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8:2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社会养老现状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社会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社会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我县属偏远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全县人口56.4万人,城镇人口8.5万人,农村人口占83%,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5.518万人,占全县人口9.9%。由此可见,我县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赡养矛盾也日益突出,农村社会养老已成为政府面前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一、农村社会家庭养老现状

我县农村社会养

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集中供养,县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有光荣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37所,供养老人1480人;二是分散供养,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2009年4月,我们深入茨岩塘镇进行调研,通过调查,子女孝顺老人基本上能履行赡养义务的占60%;赡养问题上争争吵吵有分歧、有矛盾的或尽赡养义务有困难的占30%;不尽赡养老人义务的占8%;因赡养问题引起纠纷,告状诉讼的有2人。上述情况说明,政府组织办光荣院、福利院、敬老院、五保之家养老有限,满足不了社会老人需求;“养儿防老”已难适应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需要。

二、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们通过调查了和解,造成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青年人结婚后与父母分居,另立门户已成为普遍现象,赡养老人意识逐渐淡薄;二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不再是维系家庭的主要生产关系,一些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给身在农村的老年父母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是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独生子女通婚,造成一对夫妇上养四个老人,下养一个孩子的家庭单元结构(亦称4-2-1结构),使家庭经济上难以负担,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更难以顾及。

三、解决农村家庭养老存在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之忧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建议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农村社会家庭养老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对待和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以法保障老人权益。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健康水平的提高,老龄社会的迅速到来,家庭养老功能也在不断弱化。因此,要加快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家庭养老永远是社会养老一个不可低估和取代的补充。所以,社会保障网络未健全之前,仍应要维护家庭养老功能,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五好文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上建立起尊老敬长的良好习惯,对无理不尽赡养义务,虐待老人的案件,要依法予以惩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走靠自身养老的路子。人们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根据农村养老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来难”已经成为农村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过去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今后自己养自己是必然趋势,趁自己年轻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为自己投一份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争得了养老的自主权,在你丧失劳动能力时,养老保障可以提供另一经济补偿,当家庭保障功能失效时,养老保险可以向你提供生活必须的费用,帮助安度晚年。三是办好老人公寓,托老所和福利院、敬老院,解决好老年对象的老有所养问题,使城镇年老退休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有了去处,农村无依靠的老年人可通过福利院、敬老院提供服务,使他安度晚年。

第二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养老问题既是一个重要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发展问题,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未来时期我国基本的国情特征,“人口红利”将转变为“人口债务”,XX年底,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3.91万人,占总人口的12.4%;80岁以上老人有3910人,占总人数的1.24%;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3.13万人,占老年人口80%。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速,更多的中青年人离开农村、离开父母外出务工,使农村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到XX年底,我县将有空巢老人1.4万左右,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5.8%,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必将给我县养老事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一、我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合市镇大耿村、左坊镇清江村、陆坊乡陆坊村、秀谷镇徐坊村等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一方面,一些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可以走出家门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享受娱乐、健身等服务,消除了孤独感;另一方面,为有些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出台、制度建 立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一是在政策扶持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在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要充分利用农村大院、依托村委会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并制定了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奖补政策,对按规划和标准新建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补10万元左右。而我县还没出台相应配套的政策性文件,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致使我县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发展不够快、规模不够大。

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我县居家养老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尤其在管理制度、服务对象建档制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考评制度和调研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影响了全县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管理,目前,我县居家养老服务行业还没有真正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

三是在服务水平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居家养老中心4个,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常养老服务,但在服务水平方面参差不齐,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基本上靠政府行政手段和志愿者“雷锋”式服务开展工作。而居家养老作为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日间照料、精神慰籍、中午配餐等养老服务的项目,不能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需求。

四是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有待新探索。我县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历来重视,如:空巢老人可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需要吃中饭的,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2元的餐费补贴、为空巢老人开展义诊、为空巢老人每月无偿理发、不定期为空巢老人免费维修水、电、气灶、家用电器等,但还不能满足空巢老人需求,目前,我县在关爱空巢老人一块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空巢老人作为新时期农村老人的主体部分,应该得到更加有效的重视,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还有待探索和创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制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明确服务项目;制定各项具体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标准,做到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定社会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办法,全面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登记评定、标准引导和信息化管理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使老年人享受到更规范、更有效的服务。

二是夯实基础,抓好新一批居家养老点建设。进一步发展好一批新的农村居家养老村,目前,琅琚镇厚山村、XX乡靖思村、浒湾镇彭家村、合市镇田南村、对桥镇旸田村、黄 通乡前门村等村现都在建设当中。

三是加大投入,壮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农村居家养老资金筹资能力,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接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爱心捐助为居家养老服务筹集更多的资金,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是拓宽思维,深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转换思维模式,改变居家养老的观念,增强社会主体感和责任感,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依托现有的各类资源,以服务站为基础,以结对服务为主流,搞好居家养老服务。

三、相关意见建议:

1、进一步细化农村居家养老的扶持政策,把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列入财政的经常性预算项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鼓励企业、社会贤达捐助养老事业,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的养老资金筹措机制;根据服务容量、服务质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将从事相关服务的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从而促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的相关政策和资源,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3、进一步科学谋划养老事业,整合各种养老资源。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科学谋划为老服务。

XX年11月8日

第三篇:关于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此次平山县南街村调研情况,得出如下数据及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身体状况及医疗情况

1.在访问调查的老人中有93.9%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能够自理,6.1%的老人部分或不能自理。其中经常体检(一年一次以上)的老人占三分之一,而其余的老人很少或从未体检。

2.在医疗保障方面,80.3%的老人参加了新农合,12.1%的老人选择了商业保险或其他医疗保障,但仍存在7.5%的老人没有选择任何医疗保障。

3.在就医的问题上,98.5%的老人选择“大病去医院,小病在家吃药”,而

1.5%的老人生病立即就医。不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和手续繁琐。

(二)农村养老的现状与特点

1.在访问的老人中,87.9%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养老,入院养老及居住社区养老占6%左右。老人大部分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相当多的老人单独居住,而他们感情与生活上和子女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半数老人希望可有子女照顾日常生活,另有很大比重的老人能够自己料理,请家政保姆及住养老院者只占很少比例。

有以上数据分析,农村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养老为补充养老形式。

(三)关于农村养老院的情况

农村中只有很少的养老院,而且有部分老人并不知晓养老院的具体位置。此外,养老院的环境较差与收费超出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费用,是老人不愿进入养老院的原因是之一。

另外,有部分老人不愿去养老院是因为担心周围邻居的评论,担心邻居认为子女不孝。

(四)农村老人的生活情况

农村老人,21.2%左右老人有退休工资或养老金,36.3%老人靠子女提供和生活费用,10%左右老人办有养老保险,20%左右只依靠务农获得生活费用。目前,多数老人的工作是帮子女带孩子,另外,务农、家务、个体经商的老人也占一定比例。绝大部分老人不担心子女不会履行赡养义务,一部分老人担心没钱治病及年老孤独寂寞。在“子女不孝,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假设下,多数老人会向村委会或组织反应,让其出面说服教育,而少数老人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谋生路。

生活中,老人经常倾诉的对象是老伴、子女及周围的邻居亲友,也不乏老人会向孙子女和村干部倾诉心声。老人的娱乐活动多为打牌、麻将、下棋以及跳老年健身操,几乎所有老人都会选择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

总体看来,该村多数老年人很少有孤独感,也有个别老人认为自己孤独寂寞。

(五)老年人对国家养老政策的了解

只有略微超过三分之一的老人对国家养老政策有所了解,很多老人并不清楚国家的养老政策。

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虽然农村养老事业得到一定发展,但农村老人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阶段。

(2)对农村老人的医疗保障、社会福利落实力度不够,并不能使所有的老人生活受到保障。

(3)社会养老体系不够完善,养老院环境差及宣传力度不够,让很多

老人放弃去养老院养老。

在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孝老爱青”模范——李志凤,她的孝老事迹也体现完善农村养老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

由此次调查可以得出中国农村以家庭养老最为普遍。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难以安度晚;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当然,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很多挑战

(一)由于计划生育的贯彻,使得老年人子女减少,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子女的养老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加重,使得养老问题日益尖锐。

(二)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这就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的态势,而且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象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这是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种变革。导致这种变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两个因素在农村正在逐渐突出:第一,两代人的居住偏好。喜欢分开过,是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时尚,也可以说是人的现代性的一种表现。有

其他组织,对我国多个省市的一项调查表明,2/3的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在老人那一端,也有个图清静、少麻烦的想法。第二,家庭人口外流或外迁因素。子女不在身边,在外地学习或工作,条件不成熟,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显然,作为家庭养老,无论是传统模式抑或现代模式,有二个基本因素决定家庭养老的质量,一是子女的支持和关照程度,二是自身的一些因素,如经济实力、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在农村,传统孝道观念的淡薄和老人自身经济实力的弱小,决定了农村养老质量的下降,也决定了养老社会化在农村存在的空间正在形成。

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方式选择及立法的价值取向

根据当前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模式、社会化服务状况以及养老的实际情况,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农村中的主要养老方式,只不过这种家庭养老已不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作为养老的载体辅助于多种养老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可以这样说,不管今后农村养老如何改革,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对于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切不可以偏概全,随意放弃对家庭养老的研究和规范,更不可武断地认为社会养老保险能够完全替代家庭养老。

之所以说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家庭养老的成本较低。同居一室,家庭成员更便于照顾老人,无需由专人脱离生产而专职对老人进行看管,既不影响生产,又不影响养老。第二,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由于诸多的原因,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的全面推广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的情况下,家庭养老这种古老的养老方式不能随便地减弱或放弃。第三,家庭服务业不甚发达。即使人人都参加了社会养老,年老时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由于农村家庭服务业刚刚起步,从事家庭服务的人员十分有限,因而,如果没有家庭这个养老载体,老人们即使手中握着钱也仍然无法安度晚年。第四,思想观念、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对老人养老载体选择的影响。传统的“子孙满堂”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年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家庭的依赖性、对子孙理解的渴望会进一步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拿到保险金的老人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人而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吗?很显然,家庭永远都是最理想的养老载体。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观念更新以及人口的流动对家庭养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单靠原有的道德、法律法规对家庭养老进行规范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制度,必须将家庭养老放在重要的位置。

养老的载体与养老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家庭愿意承担养老责任,但没有物质上的支持,老年人的生活仍然无法得到保障;或者相反,老年人仅有资金上的保证,但无人对其进行照顾,其生活也是难以得到满足。所以,在巩固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前提下,必须在农村强制推广社会养老保险,使农民建立防患意识,在其年轻力壮、创造力最强时,能有少部分的储蓄,以备年老、多病没有生活能力时所用。

鉴于上述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立法的价值目标应该定位于: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第四篇:【养老】——农村养老现状

农村养老保险新突破

?

新华网(2008-05-12 11:13:13)

来源: 半月谈2008年第9期

?

?

农村养老保险新突破

编者按: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关系亿万农民现在以及将来的生活质量。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历经十多年,各地虽有不少新探索,但整体局面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在农村社会保险实现由点到面的跨越之前,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农村养老需求在加速增长。

现在,农村低保制度、新农合等从无到有,扩面迅速,农村社会事业已进入发展的春天,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新热点。为此,本刊记者深入东、中、西部农村地区,调查农村社会日益增加的养老新压力、新需求,发掘农村养老事业中出现的新形式、新探索,求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中的新困惑、新课题,以此回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盼。

银发浪潮考问农村养老难

本刊记者

未富先老,老后更贫

王根荣和车继梅老两口,家住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黑西村,虽已年过七旬,却还要挣扎着干活。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几年前去世,留下有精神病的大儿媳妇以及一儿一女,小儿子虽同住一村,但平时对老人照顾甚少。老人说,几年来,小儿子给的钱加起来不到100元。“他也不容易,一大家子人,有娃要上学,还新盖了房子,没有力气管我们。”车继梅老人善良地为儿子解释着。

前几年,老人的收入主要靠种田、打零工,近两年干不动了,民政部门一年给400元的救济款,平时只能靠捡垃圾度日。“我的难处还没受够,等把孙女养成人了,我的难处也就受够了,也就死了。”车继梅老人抹着眼泪说。

车继梅老人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农村,不少老人面临着无人赡养、衣食疾病无着的生存困境。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家翟玉和,曾自费组织人员做了一项中国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涉及全国各省份1万多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结果发现,在这些老人当中,一人独居的占45%,一日三餐难以保证的占5%,只有一套换洗衣服的占69%,生了病没钱医治的占67%。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人口比例达11.6%,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农村老年人超过1亿,由于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实际上农村老龄化程度甚于城市。与此同时,农村人均纯收入2007年只有4140元。农村社会未富先老特征更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与城市的社会养老保障程度存在明显差距。2006年,我国城市老年人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的比例为78%,在农村,这一比例仅为4.8%。在许多城里老人忙于习书作画、健身养生的时候,不少农村老人们的晚年却是在贫病中挣扎度过。“城里老人为长寿忙,农村老人为活命愁”的强烈反差,凸显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迫在眉睫。

养儿防老,“防不胜防”

千百年来,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目前,养儿防老受到多方面的冲击,保障程度下降,亟须社会养老保险替代、补充。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实施多年来,我国的家庭规模出现小型化特征。在农村,家庭规模逐年缩小,2006年每户常住人口已经下降到4.05人。许多农村家庭面临一对夫妇供养4位老人的现实,在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养老已成为许多子女的不可承受之重。

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保障好坏很大程度上维系在子女的孝心上,子女如果不讲孝道,老人的晚景就很凄凉。目前,由于社会变革迅速,传统的孝道思想受到现代自我观念的强烈冲击,对父母感情麻木现象十分普遍。

“现在农村老人的日子‘恓惶’(悲惨)得很,娃娃管的还有一口饱饭吃,娃娃不管的连口饭都没有!”说起当前农村的养老问题,陕西省合阳县的乡土调查者党宪宗充满了忧虑。党宪宗讲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个老婆婆养了10个娃,到最后竟没人养活她,把老人给活活饿死了。所以说,中国传统上的养儿防老观念已经越来越受到挑战。现在农村的许多老人是‘活到老,干到死’”。

农村家庭养老受到的另一冲击是人口流动。目前,数以亿计的农民外出打工,竞争压力往往使其无暇顾及农村父母。在不少乡村,外出打工人数占到70%以上,农村主要剩下老人和孩子。

陕西合阳县城关镇小郭村的范永禄老人今年70岁了,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剩下他和老伴孤零零地待在家里。老人说,年纪大了,许多活都干不动了。要不是有自来水,打水都成了问题。“娃娃在外面工作,我们半夜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老人说。

城市化新问题,“老农保”成“鸡肋”

除了农村老人的养老困难,人口流动还有一个副产品———农民工自身的养老问题。目前,中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1亿人。在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是少数。如果农民工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进入老年后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养老保障,势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超过4000万,并且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在增加。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保障功能。失地之后,农民的养老需求亟须社会保障补充替代。

与养老需求快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相对迟滞。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在农村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农民保险意识差、运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老农保”实施后发展缓慢,一度陷于停滞状态。

陕西省宝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村养老保险处处长赵文贵说,“老农保”费率水平设计较低,根据测算,如果按照最低每月2元的缴纳保险费标准,一个参保农民到兑付期后每月才可以领取养老金4块多钱,这很难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在“老农保”成为“鸡肋”的情况下,构建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带来新的愿景和目标。

?

?

走进“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本刊记者

如何满足农村与日俱增的养老需求,让养老不再成为农村老人心中的痛?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农民自筹到财政补贴,从少数人享受到普惠多数,从缴费方式、待遇享受到接续转移,多样的探索正在为农民一步步建起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财政补贴,“向新农合看齐”

山东省莱芜市鹏泉街道孔家庄村67岁的谢加好老人,今年开始按月领取30元的养老金。老人说:“尽管数额不大,一年360元,一天一元钱,可以买4个馒头,再加上还有土地,儿子不管咱也能解决温饱问题了。在咱农民心中,这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老人的满足感,源于莱芜市自去年起建立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莱芜市财政每年补助1000多万元,每名农民只需一次性缴纳数百元,从65岁起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谢恒木说:“以前也搞了若干次,但都是个人储蓄式,政府没补贴,从年轻就开始缴费,上年纪后领补助,实际上相当于零存整取,农民没有积极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尽管当时的政策规定可以实行集体补助,然而,绝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尤其税费改革后更多的集体经济变成了空壳,所以,这项政策近乎形同虚设。

单凭农民个人缴费的“老农保”,所筹资金有限,对大多数农民起不到太大保障作用。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村养老保险处处长王玮说,有时农民缴上一年保费以后就不再缴了,这些年到了领取养老金的时候,算下来一个月只有几毛钱。

“新农保”的筹款原则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有了政府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新农保”的保障力度大幅提升。北京市今年实行“新农保”,在建立个人账户的基础上,财政预计支出1.98亿元,为参保人员建起了每人每月280元的基础养老金。对于政府补贴的基础养老金,不少农民称赞:“一个基础养老金,顶好几个儿子!”

加强政府补贴,这是各地“新农保”的共同特征。江苏省所有省辖市都开展了“新农保”,对参保者的财政补贴,占缴费基数的10%~50%不等。就连财政相对困难的西部地区也不例外,陕西省宝鸡市建立的“新农保”,每人每年财政补贴30元;宁夏在试点农村养老保险时,同样由财政出资建起了统筹金。

受惠农民,从“先保”走向“共保”

现在,孔家庄村全村的老人都加入了新型养老保险。莱芜市委政研室主任宗承敏介绍,农民加入新型养老保障的积极性比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还要高。莱芜市出台这项制度后,仅几个月时间,全市1070个村,老年农民几乎全部参保。此前,莱芜市实行“老农保”,10年时间参保人数不到6万。

与“新农保”全民性形成对比的,是“老农保”的局限性。在山东寿光,以前加入农村养老保险的主体是村干部、富裕户、到城区务工经商人员等。古城街道北孙云子村党支部书记武金善说,当时寿光的政策是,村干部按工资收入的20%投养老保险,我们村经济条件好,村干部年工资1万元,每年给村干部投保额是2000元,集体补助1600元,个人交400元。这样,村干部退休后每月可领300元退休金。

一般农民由于缴费少,领取的养老金很有限。农民发现起不到保障作用,不少人按政策办理

了退保手续。仅寿光市,累计办理退保手续的农民已达8200名。

随着“新农保”普惠性而来的是,“老农保”停摆、萎缩的局面,在一些地方有了改观。重庆大渡口区的农村养老保险,完全由该区进行统筹,新制度启动后,该区财政总计将为每个农民投入养老保险费6.4万元。这样一来,重庆大渡口区16周岁及以上农民全部纳入农村养老保险范围,实现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新农保”缴费渠道广、额度大,真正为广大农民建起了养老保障线。在2006年青岛市各区计发的农村养老金标准中,高的如崂山区每月447元、黄岛区每月340元,其他区每月标准低的也不少于100元。到2007年,青岛市有农村居民的五市三区已全面建立了新型农保制度,其中三区参保率达到98%,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即征即保,失地不失保障

安徽当涂县姑孰镇的先陈桂大妈,原先家里的5亩地因城镇建设陆续被全部征用。虽然当地政府每月给予80元的失地补贴,但先大妈的心里还是不踏实,希望能有更牢靠的养老保障。2007年10月,先大妈终于梦想成真。随着安徽省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当地政府把先大妈这样的失地农民全部转为农村养老保险对象。这样,先大妈70岁之后,每月可以享受到110元的财政养老补贴。“有了‘新农保’,以后的日子不愁了。”先大妈的话语中流露出发自内心的踏实感。

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容易下降,长远生计难以保障,是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之一。在国务院有关土地调控的文件中,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做了刚性规定。社保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费用纳入征地补偿安置中,不足部分从当地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中解决。在“新农保”的探索中,失地农民的保障被各地放在了优先位置。

除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即征即保”,解决增量失地农民的社保外,一些地方还把存量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在广东,政府从征地补偿款中拿出一部分为失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在安徽六安市,失去全部土地或人均实际耕地不足0.3亩的被征地农民均纳入农民养老保险范围;在山东寿光市,2008年起,将年满45周岁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其流动性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难度。虽然目前一些地方给农民工入了社保,但转移、接续难,致使每年春节出现大规模的“退保潮”。据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说,经过今明两年的努力,要在全国都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两年内,农民工社保有望在全国实现“漫游”。

多环节创新,“新农保”名实相符

总体来讲,目前全国各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因地制宜,从筹资方式、享受待遇、接续转移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

在筹资环节,陕西宝鸡市创新方式对参保农民进行吸引、激励。新制度规定,只要家庭成员(儿子、儿媳、上门女婿及配偶)全部按规定参保缴费,这个家庭中年满60周岁的老人不缴费就可以领取每月至少60元的养老金。这样一来,儿子、儿媳缴费既是为自己积累养老保险金,也是为父母领取政府养老补贴提供条件。儿女对老人的孝心变成了一种制度,由孝心养老变成了制度养老。

一些地区还创造性地运用国家政策,试点“粮食换社保”,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安徽霍邱县是粮食大县,参保农民可以从售粮收入、粮食直补资金和其他收入中,自主选择月缴费标准缴纳费用,县财政按上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总额的2.5%予以补贴。“粮食换社保”,在不增加财政新负担的情况下,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曹庙镇红糖村村民潘永江家有8亩地,去年他把200多元的种粮补贴全部拿来缴纳养老保险。“今年我打算把粮食补贴、种子补贴、柴油补贴全取出来缴费,稻子丰收了再卖些钱,给我们夫妻俩每人再入1500元的保险金。”潘永江说。

在可转移接续方面,北京的“新农保”首次实现了“城保”、“农保”的城乡互转。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转居后,其参加农保的缴费,可按照相应、比例转换成“城保”;同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也可转移到“新农保”。

在基金管理方面,东部一些地市探索“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路子,政府主导保证了公益性,市场运作则可以保证效率。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贴农民养老保险,把包括农民筹资在内的所有资金均交给经严格考察的保险公司来运作。这种探索不需增加机构和人员,只需通过审计等监管方式,就可以解决政府部门的养老保障基金管理难题,为农村养老保险的运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新农保”求解三道必答题

本刊记者

“新农保”遍地开花,要最终结出累累果实,为亿万农民建起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过程长,困难多。目前,摆在“新农保”面前的,是三道必答题等待回答。

财政补贴再慷慨些

韩维林是安徽省寿县张李乡油坊村的农民,1994年,他在55岁的时候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次性缴纳了200元钱。按照当时农保利率标准,60岁时韩维林将可以每月至少领取40元的养老金。但当2000年开始领取养老金时,韩维林拿到的却只有每月2元钱的养老金。“2块钱养老保险”,在寿县占到了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的9成,在全国也不鲜见。出现这种极端例子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集体补助、国家扶持缺位;二是农保基金存到银行,前几年利率一降再将,甚至出现负利率。按照农民当年缴纳的费用,计算下来也就几块钱。

面对养老金“缩水”的现实,不少农民呼吁:“为什么城里人上保险都有个人账户、统筹账户,自己交一部分,单位交一部分,国家补一部分,为什么我们农民就全得自己交?”

即使实行“新农保”,政府补贴的资金也不十分“解渴”。山东莱芜市孔家庄村的农民说,现在保障标准是每天1元钱,农村水电等各项费用低,农民吃粮食基本不花钱,所以,如果养老保障标准每天能达到2元,就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不少地方农保干部认为,建立“新农保”资金是关键,地方以及中央都应该加大投入,改变由农民自己唱主角的局面。这是新型农保制度的首要要求,也是区别于“老农保”的最大创新。

基金运转再规范些

农保基金涉及亿万农民未来的生活来源问题,如何确保这笔资金安全运作、保值增值,是“新农保”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由各市县自行管理,基金在保值增值和资金安全上存在着隐患。

据了解,一些县、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由于长期没有新增业务,为了维持运转,便开

始动用“农民的养命钱”进行投资。有的地方甚至发生过一个区动用50多万元农保基金去投资石矿的事情。一些区、县还在信用社高息承诺下,违规将农保基金从县商业银行转存到信用社,结果导致农保基金被非法挪用或贷出造成呆坏账等情况。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要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常态化运转,相关机构的经费、各级工作人员的工资、推行制度所需要的成本等问题都需要加以统筹考虑。根据相关规定,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每年从新增保费中提取3%作为办公经费。近些年,一些地方的农保处于停滞状态,不少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办公经费便没了着落,为了解决困难,有的便挤占挪用养老基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认为,农保基金之所以在管理运行中存在隐患,主要还是当初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即规定农保基金要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县里的经办机构缺乏投资经验、相关技术及人才,管理这么大一笔资金,投资风险很大,可以考虑把基金上调到省一级管理,或者交由专门金融机构代办。

统筹范围再扩大些

“试点百花齐放,推行缺乏统一制度”,是当下“新农保”推行中面临的又一难题。据了解,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00多个县都实行的是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个人账户基金储备积累的农保模式。同时,部分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点,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典型。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在各地探索的基础上,中央政府还需要出台一个统筹的方法。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认为,目前“新农保”各地试点的方式可以有区别,但不能割裂;对于农保模式可以碎片化管理,但必须要有一体化的制度。否则,各地自行其是制定标准,一来会给将来国家整合农保模式造成沉重的成本负担;二来可能会使很多县、区盲目照搬别人的成功模式,但自己的条件、技术或财力又达不到相关的标准而令探索失败。

除了各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也需要统筹。农民变成市民后,农村养老保险如何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外出打工农民,其养老保险如何转移,如何与农村养老保险相衔接,诸多问题都需要统筹解决。

第五篇: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赤山镇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机制091彭贞杰5901109023

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为了与农民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农村社会的现状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臵,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

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在走访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

化水平的低下。

二、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

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

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赤山镇镇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三、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政府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

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质水平。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习,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赤山镇镇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马圈、清和堂两个村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

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占38%。目前镇党委政府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赤山镇镇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下载农村社会养老现状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社会养老现状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XXX镇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为了与农民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调查问卷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调查问卷 2009年国家推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这是有史以来又一重大惠民政策。那么农民是怎么看待这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呢?于是我们开始了对农......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郑思宇简介:课题研究背景: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18万。下辖7个街道、3个乡。乡:红旗乡、民主乡、柳......

    农村社会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农村社会调研报告第 1 篇:农村社会调研报告农村社会调研报告 4 篇 筹资 3.4 亿元,新建高产农田 11.8 万亩,新增耕地 8000多亩,土地产出能力大幅提升;筹资 4 亿多元,完成通村公路建......

    养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22。

    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情况,县民政局老龄办与各乡镇民政助理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到全县各乡镇开展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情况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

    城市居家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市城市居家养老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国务院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养老服务,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

    农村社会养老-申论(精选合集)

    农村社会养老 >> 热点分析 在农村,家庭养老是绝大多数家庭唯一的养老模式,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两个老人居住和一个老年人独自居住的情形也存在,但他们都需要......

    关于全县社会养老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社会养老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扎实推进我县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7月上旬至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