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贫富差距和共同富裕的看法
2012-2013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目作业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贸10-1任课教师:张忠江姓名: 陈学号: 100540701成绩:
关于贫富差距和共同富裕辩题的看法
贫富差距: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上个世纪末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个人认为,针对贫富差距和共同富裕的问题,重点在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先富后出现的差距问题。承认差距是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反映作为社会现象的贫富差别,是当今社会上共存的客观现实,它存在着合理与否的价值判断空间。但必须看到,贫富差距 本身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只描述一种客观存在的数量差异状态,并不试图给出这种状态的数量边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差距的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合理与否的价值判断不可能也不允许依据数量简单确定。我国现有的贫富差距,是多种历史和现实原因作用的结果。
第二篇:贫富差距的现状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贫富差距的现状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有很大提高,但同时却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并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找出造成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1.1 从基尼系数的变化看我国贫富差距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由于基尼系数可以较客观直接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异,预报、预警居民之间是否出现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基尼系数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基尼系数在0.3-0.4时比较合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基尼数据近十年都在4.7以上,远超国际贫富差距警戒线。这表明贫富差距在我国的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
题。
1.2 收入差距的体现
收入分配差距表现在城乡之间、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和不规范收入以及非法收入等方面。
1.2.1城乡之间
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1997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超过大多数国家。
1.2.2区域之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导致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过大。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开放力度,但东西部之间收入差距依然在进一步拉大。2005年底,我国上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8645元(全国最高),而最低的新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只有7990元,东部的城镇居民收入是西部的F8 2.33倍,而此比例在1978年只有
1.6。2005年底,我国上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47.8元(全国最高),而最低的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77元,东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差距由1978年的2.1:1扩大为2005年的4.39:1,地区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倍,西部地区增长了9.5倍。由此可见这种区域之间收入的差距是巨大的。
1.2.3 其他方面的贫富差距
另外,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2005年我国职工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的工资比是5:1,此数据还不计算高收入行业的奖金和工资外收入。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是决定性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从小学到研究生,其工薪收入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相应提高,研究生文化程度就业者的工薪是小学文化程度就业者的15.1倍。
二、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
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复杂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占有制度,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然而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样一来收入差距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是在这种体制下,居民可以用财富创造财富,用财富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这就导致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
2.2自然地理条件因素及国家发展战略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因素,造成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宏观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由于得天
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其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内陆地区。
2.3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
同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福利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表现一种明显滞后的情形。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家属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大.2.4 非正常因素导致的贫富差距
目前我国市场体制与机制还不完善,市场机制发育不建全,法规体系严重滞后,市场竞争不规范,这些导致了一些非法收入不断增长,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差距。比如,相当数量的城乡个体工商业主、私营企业主、承包租赁经营以及高收入群体存在违法行为,加快了敛财的速度,部分的导致了贫富悬殊。而官员腐败是导致贫富差异悬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因素。官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私权等以及以权谋私、钱权交易,造成了一部分公职人员暴富。
三、缓解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1 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人口素质,缩小贫富差距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对于我国来说,只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尽快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的教育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升学率。
3.2 打破垄断行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市场经济强调公平竞争,为此必须逐步打破导致机会不平等的垄断体制,减少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过度干预。对当前国家垄断的行业应放开经营,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深化财务监督,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垄断利润归国家所有。同时大力扶持困难行业的发展,另外通过多部门配合,对高收入行业的集体收入、个人收入及个人所得税情况进行监控。
3.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力度,保证人民基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力保证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应基本建立起一个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适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束语
从马克思开始的对实现人类共同理想的经典探索至今己近160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这种探索历经种种坎坷和曲折仍不被放弃,就是因为现实社会中种种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不人道的现象还在困扰着人类。但我们坚信,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通过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不懈努力,乃至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就会使共产主义理想成为现实,使共同富裕成为日出日落那样平常而又自然的事。
第三篇:关于“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过大”的讨论的发言稿:
关于“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过大”的讨论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及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过大”这一话题的讨论及其见解。
一、讨论内容中心:共同富裕思想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我们认识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在我看来,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总体上看是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暂时性,虽然还没有达到两极分化程度,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从全局的高度规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是我们认识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在我国现阶段,应有效遏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着力缩小贫富差距幅度,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共同富裕思想:
首先,正确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还强调说“如果我们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走上了邪路了”。1990年,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然而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他指出了富民的根本途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规定了富民的基本性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明确了富民的总体目标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奠定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依据,并把共同富裕思想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高度。如果离开了共同富裕就失去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终目标。
(二)共同富裕必须建筑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共同富裕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民富国强。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心任务”、“首要任务”、“第一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邓小平还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基础之上。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既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生产力发展,否则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也不能离开生产力发展讲共同富裕,否则就会导致共同贫困。
(三)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
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主张。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富”的新构想,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先富的积极作用在于:一是示范作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经验能为其他地区和其他人提供示范和借鉴。二是帮带作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帮助和带动大部分人致富,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三是经济作用。先富的地区、先富的人可以为落后的地区和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四是激励作用。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可以有效地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励没有富裕的人奋起直追,从而走上富裕的道路。
(四)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富裕
共同富裕作为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最新阶段,它所指的不仅是全体社会成员物质生活上的富裕,更重要的表现为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合理物质利益,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但是,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这种富裕并不是现代文明条件下的真正富裕。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为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分享人类科学文化的成果,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同需要。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因此“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三、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及调整策略:
面对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如何调整收入差距过大:
早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这为我们走出一条既能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又能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之路,提供了指导性思路。
实践证明,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和贫富悬殊的利益分配格局都不利于社会和谐。比较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占少数、中等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从当前来看,首先还是要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做大“蛋糕”。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蛋糕”做得更大,才有可能让每个人分到较多的一份。如果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怎样分配一个较小的“蛋糕”上,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使每个人都多得一点。
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我认为具体的方法可以采取: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初次分配要讲效率,也要注意因机会不均等带来的不公,努力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再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以公平为核心编织“安全网”,解决初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二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革税制,加强监管,完善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税制和税种改革,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同时,进一步增加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公共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三是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目前由于体制、监督、管理等制度的“缺位”,收入分配秩序还不规范。因此,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管,努力规范行业收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取缔非法收入,切实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建立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分配格局。
四、结束语:
总的看,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属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既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要冷静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好中央政策,切忌搞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这一问题一定能够逐步得到解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O(∩_∩)O谢谢老师和各位同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09
易龙旭(094140531)
2010.12.6
第四篇:对中国贫富差距逐渐增大问题的一些看法
《对贫富差距逐渐增大问题的看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摘 要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所伴生的分配不均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称,中国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可能会威胁其社会稳定。该机构建议中国政府增加社会支出、改革财政体系并推进政府改革,以缩小这一差距。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今日中国的国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13年全球GDP排行中,中国以实际增长率7.8%,总量8.3万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二。其中美国以实际增长率为2.2%,GDP总量15.83万亿美元位列第一;日本以实际增长率1.7%,GDP总量5.3万亿美元位列第三。与此同时,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之严重也开始令社会感到不安。
本课题通过总结上课学到的知识以及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分析了我国目前产生贫富差距及其扩大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均;共同富裕;改革;
I
II
II
ABSTRACT With the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theassociated issues is growing a great concern nowdays.UNDP has said that China's grow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uld threaten social stability.The agency suggeste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increase social spending ,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promote government reform to narrow the gap.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day's great changes occurred i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In 2013 global GDP ranking, China to the actual growth rate of 7.8% , of the total $ 8.3 trillion living in the world's second.Which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actual growth rate of 2.2 % of the total GDP $ 15.83 trillion ranked first;Japan's real growth rate of 1.7% to total $ 5.3 trillion GDP ranked third.Meanwhile,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wealth , serious social polarization phenomena have begun to make the community feel uneasy.So I hope that by summarizing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class and the next lesson has collected data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widening wealth gap ,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countermeasures , and made a few rough proposals.Key words:Widening wealth gap;uneven distribution;common prosperity;reform;
II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I 1 引言..............................................................................................................................................1 2 论文部分.......................................................................................................................................2 2.1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2 2.1.1 贫富差距的概念...................................................................................................2 2.1.2 贫富差距的表现.....................................................................................................2 2.1.3 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的原因.....................................................................................4 2.2 解决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的途径................................................................................6 3结
论........................................................................................................................................9 参 考 文 献...................................................................................................................................10
IV 引言
我和我的同学大都出生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身边有富人也有不富的人,比如体现在同学身上,有的同学经常可以买零食,不太在乎钱,而有些同学比较节俭,所以从小我们就意识到,我们同学家庭里贫富程度并不相同。当时还可以听到“万元户”这个词,虽然不太明白那意味着什么,但感觉那肯定是很光荣也很牛的事情。后来长大一些以后,自己可以支配一些钱的时候,发现身边同学的零花钱差距更大了,有些同学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仍然有同学不舍得买。当我们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以后,开始考虑工作和买房的时候,发现似乎这个差距前所未有的又拉大了,因为有的同学都不需要关心这些问题,于是我们开始越来越不平衡,不禁要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距,而且似乎是越来越大的差距呢?在大学和现在研究生课程中也学到过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然后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在改革开放以前,似乎贫富差距并不是问题,因为似乎当时也没有形成这种差距的条件,大家都是共同共同工作,共同分享财富,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当然也避免了产生经济上的差距,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有钱了,但是似乎大家富裕的进度却并没有同步。于是我们不管愿不愿意都不得不面对并思考这个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正在逐渐增大。
所以我希望通过总结上课学到的知识以及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来分析一下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解决对策,并提出几个粗略的建议。论文部分
2.1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2.1.1 贫富差距的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2.1.2 贫富差距的表现
有文章总结道,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三十多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从解决温饱发展到基本实现了小康,并在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我们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即便是在这样比较好的形势下,也必须正视现在中国社会在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贫富差距正逐渐增大这样负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地区、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的利益集团集中,尤其是在向官僚利益集团和垄断利益集团集中,由此带来的很多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和我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贫富差距和利益分配的矛盾,让中低收入居民普遍感到了不满。我国差距拉大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收入差距依旧很大。第二,消费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消费差距越来越大。第四,财产差距越来越大[5]。
一.城乡收入差距虽然略有缓和,但差距依旧很大
收入差距扩大是贫富差距扩大的突出表现。近年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成为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焦点。收入差距突出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
首先,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虽然略有缓和但差距依旧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2002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2%。在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2009年城乡收入比为3.33:1,较2008年的3.31:1有所扩大,且已扩大到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6]。
而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2010年这一收入比为3.23:1。统计局用这一比值的历年变化图形暗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有缩小。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60元,实际增长12.7%。
历年城乡收入差距 其次,区域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992-2008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最快,中部次之,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长较慢,东中西部人均GDP的差距逐年拉大。1990年东中西部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621元、1,161元和1,265元,三个区域的居民收入之比为:1.28:0.92:1,2006年东中西部居民收入之比扩大到1.54:1.02:1,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2008年三个地区居民收入之比出现小幅下降,为1.48:1.02:1,但收入的绝对额仍在继续扩大。
再者,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
总体而言,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但分行业职工收入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1980年,国家统计局划分的16个大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最低职工平均工资之比仅为1.68倍; 2008年,这一比已扩大为4.77∶1,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 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甚至更高。
二.消费差距越来越大
首先,城乡消费差距持续扩大。
数据显示,近三十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了33%,2008年,城乡居民私人消费水平为3.7:1。在消费总量方面,1990到2008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增长5.8倍,同期城镇居民的消费总量增长17倍。农村居民的消费占比巨幅下降,从1990年的49.6%下降到2008年的25.1%,城镇居民的消费占比从1990年的50.4%上升到2008年的74.9%。
其次,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迅速扩大。从收入分组来看,城镇居民高、低收入户消费差距由3.6倍扩大到了4.1倍。从农村居民来看,高、低收入户的消费差距近年来总体略有缩小。
三.财产差距越来越大,在房产方面表现尤为严重
首先,城乡财产差距急剧扩大。
1995年,城乡之间的财产差距大概占全国总体财产差距的1.1%,到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了37%。城乡之间的人均财产额比率从1995年的1.2:1,扩大为2002年的3.6:1。
其次,表现在房产、金融资产对总财产分布不均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房产的高集中率对总财产不平等的贡献达到了62%。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市。到2005年底,占全国总人口43%的城镇人口,拥有82.3%的储蓄存款,比重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2008年底,占全国总人口45.7%的城镇人口拥有80.8%的储蓄存款。金融资产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
城市房价越来越高使得本来生产资料就缺少的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买不起房,住不起房成为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之一。相对与没有地方居住只能租房子的农村人而言,城市拥有众多房产,仅仅依靠房产租金就可以生存下去的市民享有了房产上的绝对富裕。
2.1.3 贫富差距逐渐增大的原因
根据我们所学知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基本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 正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但由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市场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原因,使得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相差很大。区域差距之间的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距上,尤其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业在岗职工的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各行业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变得越来越大,在造成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当中,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从整个社会的高收入行业来看其中绝大部分行业都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和垄断色彩,比如电力行业、烟草行业、能源行业、通讯行业等。自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垄断行业的垄断地位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还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垄断行业的利润也日益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甚至有人用“收入天与地,隔行如隔山”反讽收行业间入差距过大这一社会现状。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比较简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社会阶层的结构也从简单转向复杂,从一元转向多元。从经济收入和经济地位上来划分,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是由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和贫困阶层这三部分构成的。整体来看,贫富差距问题不仅存在个体之间而且也存在社会的阶层之间[2]。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阶层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社会阶层之间贫富差距已经形成,而且这种差距正呈现日益扩大之势。这种社会阶层结构的弊端体现在社会财富过度的集中到少数富人的手中,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分配的失衡。在富裕阶层享受优越生活的同时,中产阶层却看不到提升自身地位的希望甚至贫困阶层还在为自身的生计而苦苦的打拼。
当初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打破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让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由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素所形成的贫富差距,是在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不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而真正造成社会不公、影响社会稳定的是那些由非正常因素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我们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也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力不发达,当时治穷是最主要的任务。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由于没能完全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并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效率问题解决了,公平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国家通过健全的税收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缴纳更多的赋税。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充足的社会保障,最有可能沦为社会底层的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2.2 解决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的途径
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4]。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不能,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普通居民消费能力的不足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造成经济萎缩。
对政治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二是影响普通民众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了,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主题过程中,其在理论层面最大的贡献就是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目 前过大的贫富差距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政府的信任,影响到对社会改革的信心。过大的贫富差距会使低收入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从心理上产生“被剥夺感”和“被边缘化”的不健康心理。如果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长期得不到疏导将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在许多领域的收入非配中存在的不公平与不平等以及非法收入都会加剧社会低收入群体对富人阶层的敌对情绪,甚至会导致出现“仇富”心理[7]。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虽然在整体上调控当前社会贫富差距的措施概况起来就是扩中、提低、调高,但最关键的却是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在具体的措施上必须针对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具体因素来做出科学的决策,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2]。
按要素分配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的基础性因素,也是收入非配差距增大的基本实现形式。因此,完善我国的要素分配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初次分配即按要素分配的合理与公平。在要素分配公平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分配条件的公平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分配条件的公平指的是:要素的拥有者对占有要素的合理和对要素在不同个体之间分配的公平。分配过程的公平指的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要素所有者具有独立性、要素市场的定价具有客观性和要素在市场上流动具有自由性。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不仅要通过各种经济政策进行调节,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进行调整,即在保证分配过程公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分配条件的公平。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缩小城乡之间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计划期间,新农村建设依然是“三农”工作的重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没有改变。与此同时,要“积极稳定的推进城镇化”。要逐步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及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具有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以及技能培训等,对农民传授一些易学实用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并根据农村自身的资源环境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相关产业。与此同时也要对农村富裕的劳动力进行一些非农技能培训,使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具有一定的从事非农产业的能力,另外还要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之具有融入城镇社会和适应城镇生活方式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第二要加大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国家通过资金和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引导和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的深加工,从而提高农业的单位产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第三要加快农村富裕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鼓励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乡镇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吸纳了农村富裕的劳动力,既发展了经济又促进了就业,是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富裕劳动力过多这一难题和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等几个方面构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同时它对适当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差距和缩小居民间过大的贫富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法律约束机制,整合目前众多的、分散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出台一部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法,明确责权主体,用法律的刚性约束,保证社会保障全覆盖、广受益;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督制度和劳动争议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我国社会保障机构内部管理和资金封闭运行,统一规范,严明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真正发挥社会保障基金的保障作用[3]。
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制制度,打击我国从事非法经济活动获取的收入。我国通过非法经济活动获取收入的主要包括偷税漏税等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我们首先要从立法上做到严惩不贷,这些活动之所以敢触犯法律,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机会成本太小,法律惩处的力度不够。这些违法活动又往往有很大的利益空间,只要一次成功,就能获得巨额利润,这种巨额利润的存在使得很多人不惜挺而走险。因此,只有严惩不贷,才能减少此类活动。另外,还要加强对这些活动的监督监管力度。只有发动群众,共同来关注和打击这些非法经济活动,才能彻底的起到打击它们的作用。一旦这些从事非法经济活动的人群减少,我国通过非法手段致富的阶层就会减少,这样,不但提升了社会的公平性,且益于降低我国贫富差距。
3结
论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和搜资料整理的关于我国贫富差距增大这个问题的思考,总结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总体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严重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继续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必须正视问题,找到问题根源,从国家政策到个人约束,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规范合理,真正缓解进而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逐渐增大这个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我们现在也正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所以,是时候该解决影响共同富裕、影响社会和谐建设的问题了,希望我们贫富差距能减小一些,大家携手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参 考 文 献
[1] 马金言,中国人口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的研究; [2] 李萍,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3] 李楠,贫富差距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兼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 [4] 张义凤,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索;
[5] 王聚强,新时期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
[6] 杜 艳,付国锋,齐丽娟.浅析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J].经济研究导刊,2013:24;[7] 付志平,张光辉.“ 共同富裕" 视阈下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论析[J].social science Jounial ,2013年第4期;
[8] 杜 艳,付国锋,齐丽娟.如何缓解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现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9] 中国贫富差距仍进一步扩大.法制与社会[J],2012年第11期; [10] 郭孔琪,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浅析.大观周刊[J],2011年第28期;
第五篇:和谐社会视角下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和解
和谐社会视角下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和解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共同富裕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空想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其由空想走向科学。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共同富裕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新世纪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将这一理论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进行探讨。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能否转化为现实,在这一具体历史阶段上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如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依赖等问题成为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己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迈进。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经济起飞期,也是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许多函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社会整体走向富裕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由利益矛盾诱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越发凸显。近些年来,在多次民意调查中,贫富差距问题总是列在前列,成为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焦点。这表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生活方面,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专家提醒,必须得采取相应措施,警惕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其重要目的和任务就是要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从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历史契合的视角下研究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贫富差距和共同富裕问题的全面认识,明确和谐社会与共同富裕和贫富差距之间的本质关系,对解决当前我国悬殊的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