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8:2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贫困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贫困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第一篇:贫困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贫困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社会保障王秋姮(1201000208)

引言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做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部署。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 1号)提出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并把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以及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再次明确提出“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国务院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局部性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了试点工作,即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大范围的进行试点工作的开展。目前,云南省新农保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云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试行)》也正式出台,新农保试点工作将在全省16个县(市)开展试点,3个省级试点县与13个国家级试点县一视同仁,实行相同政策,享受同等待遇,同步推进。当前云南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依据云南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需求特点和当地的实际制约条件,进一步推进新农保制度工作,使经济不发达乃至贫困地区的农民也能纳入新农保制度之中,从而逐步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对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巨大作用。现以贫困地区永平县胜泉村为例,从胜泉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地调查,分析胜泉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出现空缺的原因,由此提出在胜泉村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构想,并就存在类似情况的其他贫困地区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出一些建议。

一胜泉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

胜泉村隶属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距县城约三公里,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辖毛厂、大秧田、甸板13个村民小组,总农户791户,村民2709人,其中劳动力1630人。农业经济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73.8%,养殖业收入占20%,林业收入占6.3%。据

2009年统计,全村经济总收入7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17元,贫困人口1197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59人,低收入人口738人。全村外出务工人员267人,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约5618元。

从人口结构来看,18岁以下的有4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4.76%;18~40岁的有78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8.78%;40~60岁的有102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7.64%;60岁以上的有51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82%,人口老龄化趋势相当严重。从文化结构来看,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农民有1960人,占全村总人数的72.35%, 全村文化水平偏低。从社会保障事业来看,在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集体经济基本解体,农民已无法从集体获得养老保险的补助,全村60%以上的老年人单纯依靠子女养老,30%左右的老年人依靠储蓄养老,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户村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二对胜泉村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调查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胜泉村实施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胜泉村进行调查后,发现胜泉村在实施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村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该村有52.86%的人表示根本没有听说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37.14%的人表示“听说过,但不太了解”,其余10%的人表示非常了解,尽管存在对社会养老政策非常了解的少部分村民,但我们发现在这些人中,有90%都是属于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因此这部分人不具代表性。政府的宣传工作也没有到位,有81.43%的村民表示该村委会很少进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在“为何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一项中,有34.29%的村民是因为“不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该村存在不少有参保意愿且具有参保能力,却由于对农保政策不够了解而不敢行动的人。在养老方式的偏好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60%的村民选择依靠子女养老,有33.57%的村民选择依靠储蓄养老,选择参加政府组织的农村养老保险的仅有6.4%。

2.政府的补贴政策对村民参保决策影响很大,同时村民对政府的补贴不抱希望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8.57%的人认为通过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够解决其养老问题,而81.43%的村民则对农村养老保险持怀疑态度,并且有83.57%的村民表示不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农村养老保险,大多数人对政府的农保工作不抱希望,认为农村养老保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从问卷结果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村民之所以对政府不抱希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地政府的现行养老保险补贴标准根本无

法满足村民的愿望,致使到目前为止胜泉村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0。

3.资金的筹集问题是影响农民参保的重要因素

在问到“为何不愿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时,有一半以上的村民选择“没钱参保”,调查结果显示胜泉村农民人均收入仅为1617元,这个数字远远低于4140元的全国水平,在这种连满足基本温饱都成问题的条件下,来谈实现高覆盖率的农村养老保险就成了一番空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3.57%的村民可接受的投保档次为10元∕月,而60.71%的村民每月的基本生活需要则为200~300元,就连最低需求都达到100元,这远远高于村民的缴费金额。依靠这种低档次的投保标准,实际的养老保障功能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4.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对参保意愿有很大的影响

从年龄来看,选择参加农保养老方式的全部人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到了总人数的66.67%,只有33.33%的人年龄在40岁以上。而选择传统养老方式(子女养老和储蓄养老)的全部人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38.16%,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到了一半还多61.84%。同样,表示不愿意参保的人中,40岁以上的人比40岁以下的人多26.5%,愿意参保的人中,40岁以上的人则比40岁以下的人少13.04%。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也是如此,选择传统养老方式的人中,高学历农民的人数比低学历农民的人数低58.27,高学历农民愿意参保的人数则比低学历农民愿意参保的人数高32.44%。

5.基层农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在被调查的村民中,有大部分人反映对永平县民政部门的基层农保工作表示不满,对于不满的原因,有60.64%被调查者选择的原因是“工作人员效率不高”,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工作人员态度不好”,其比例也占到了32.98%。这反映了改善基层农保管理体制是做好贫困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影响胜泉村落实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因

1.村委会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该村村民对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了解较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基层党委对宣传工作不够重视,呈现出热衷于做表面文章,随便应付了事,工作虚浮散慢,成效不彰的局面,宣传工作缺位现象比较严重。②村委会负责宣传工作的机构,除了宣传委员一人以外,没有其他的干部配备,宣传委员成了“光棍司令”,导致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根本没有精力深入群众,更无法进行探索创新。③宣传活动形式较单一,目前该

村开展宣传工作,依然停留在拉横额、贴标语、出宣传栏等传统形式,宣传力度不大。

2.筹资依靠个人积累,地方财政补贴工作落实不到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因该村在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集体经济基本解体,农民无法从集体获得养老保险的补助,加之,该地区地方财政困难,也没有扶持的具体措施,农保变成了“完全个人缴费”,许多村民认为,反正都是自己储蓄积累,何必缴费参加农保,有的村民甚至把参加农保看作是加重农民的负担。

3.缴费和待遇标准偏低实际的养老保障功能难以发挥

由于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较低,自我保障能力不足,加上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在选择农保缴费时往往就低不就高,许多农民都选择低档次标准投保,加上积累的年限不长,到领取养老金时也只能是低标准的,就永平县的整体标准来讲,养老金的平均水平为69.38元,最低为2.5元,实际的养老保障功能难以真正发挥。

4.落后地区教育条件受到限制

受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贫困地区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地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也在逐渐提高,但总的来说,年龄较大的农民文化水平往往低于年轻的农民,因此年龄与文化程度呈现出相反方向的变动。这对农民参保的意愿有很大影响。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靠子女赡养和自己储蓄养老仍是首选的两种方式,在选择这两种养老方式的人群中,年龄较大的农民占大多数,传统的养老观念在年龄较大的农民中更深。文化较高的农民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对参与农村养老保险有更高的热情。

三贫困地区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政府及主管部门对新农保工作的指导

新农保制度能否顺利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决心与能力。比较而言,贫困地区由于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保障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政府部门更应加大重视力度,设定明确目标,采取得当有效的措施,总结和借鉴经验,出台指导意见,为推进新农保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从胜泉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放任不管,无直接性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指导是该村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无法推行的直接原因,由于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不够强,大多数村民对政府相应的政策并不抱太大希望,并逐渐丧失了对政府的信任。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式实现的,而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更是如此。在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强调个人应承担义务是对的,但不能以此为理由推卸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多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

(二)应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逐级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应实行县委、县政府领导联系乡镇,县级主管部门包抓乡镇、乡镇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队,队干部入户的方式,面向基层、深入乡村、进入家庭,采取政策讲解、发放期刊、宣传手册等办法进行近距离面对面宣传,帮助群众释疑解惑,把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讲透、政策讲准、内容讲清、好处讲明,并由相关负责人定期、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上级领导通过实际考察来评定该地区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效率并实行奖惩。就胜泉村而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村委会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工作一直停留在做表面文章,随便应付了事的层面上,宣传工作存在诸多如不注重工作绩效,没有深入群众,活动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大等问题,实行新的工作绩效评估方法,可以增强该地区各级主管部门对新农保政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克服传统基层宣传工作“无人办事”、阵地不足,渠道单一,手段落后,基层宣传干部队伍素质不齐,职责不明,干部归属感不强的问题。

(三)从特殊群体入手,逐步推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

鉴于落后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推行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做的是积极动员村里具有带头示范作用和经济上有条件参保的群体加入到农村养老保险的队伍中,在要求村干部家属、党员及家属、村民小组组长及家属带头参加新农保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本地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等这一部分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收入相对稳定的人群,然后逐步推行,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核实领取老年补贴和参加新农保的人员,确保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胜泉村村委会干部缺乏带头作用的情况很突出,至今为止该村还没有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只有通过在有条件的人群中率先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让这部分人起到带动和宣传的作用,才能为今后普片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对于村里的弱势群体给予优惠政策:

一、二级残疾人由县政府按最低缴费档次标准全额代缴保险费,同时享受缴费补贴;低保对象、五保户、“三无”救济待遇等群体均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即其个人可零缴费参保,全由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负担。

(四)创新资金筹集渠道,扩大养老保险范围

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胜泉村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中,由于经济条件落后,资金的筹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胜泉村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是账户上的资金实际全部由农民自己缴纳,导致基金筹集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不足。这种情况下如果补贴补助不到位,可能造成“新农保”难以“落地”,因此重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非常必要,国家应采取对贫困地区倾斜的财政政策,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承担保费的大头。对于当地村委会来说,可以采取土地反承包的方式,通过与各村民小组签定承包合同,集中全村土地,统一生产、经营,这样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价值,给村民创造更多收入,使更多村民有条件参加养老保险。在这一措施的运用上,胜泉村尤为适用,由于该村距离县城不到3公里,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很大优势,如果该村村委会能够有效集中并利用好该村大部分土地,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将整个县城作为其产品市场,那么该村的农民收入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资金将不再是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一大瓶颈。对于特困户来说,可以允许他们选择实物抵交保险费,这种灵活的缴费方法有利于更多的低收入农民参保。

(五)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逐步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征地农民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发展较好,覆盖面和待遇标准在逐年扩大和提高,特别是困难老人的医疗和生活保障已受到一定的重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的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因此,应考虑与本村的医疗救助、征地老年农民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鼓励和提倡有能力时在国家和集体的帮助下多自我积累,既改善自己的晚年生活又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同时要在有条件时实施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并逐步创造条件,增强农村敬老院的辐射和服务功能,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逐渐增多的社会服务需求。据调查,胜泉村的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高达88%,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各种制度之间的衔接,该村的农村养老保险并没有被很好的带动起来,在今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该逐步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把社会救济、“五保户”制度落实到位,以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与其他保障制度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通过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纳入参保范围,达到规定年龄时领取养老保障待遇,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基本生活为目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总结完善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老农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崭新制度。

制度区别

新农保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计发办法,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新农保制度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强调了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承担的责任,明确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原则要求,这是与老农保制度仅依靠农民自我储蓄积累的最大区别。

开展原因

人类“老有所养”的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我国,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解决民众的养老保障问题,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养老保障工作取得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在城镇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各类人员的养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在农村,虽然农民的养老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大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仍非常突出。

目前,农民的养老问题主要是以土地、家庭保障为主,仍然依靠传统的“养儿防老”办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步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4.2.1”家庭人口结构将普遍出现,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越来越弱。根据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解决养老问题将来主要靠社会保险。我国为了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在农村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老农保),但当时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老农保采取储蓄积累模式,养老基金主要依靠农民个人缴纳,财政没有资金投入,农民受益低微,没有吸引力,更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大力推进一系列惠农政策,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针对老农保在实施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简称新农保),逐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养老不犯愁”的目标。

基本算法是,(领取养老金时账户中的钱÷139×12)+(55×12)=每年获得的养老金数(不包括利息等)。

机制措施

在农民领到的养老金中,国家直接发放给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只占一部分,农民缴费和政府补贴组成的个人账户是新农保养老金中的核心,也是支撑农民养老的最主要部分。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贫困地区补贴乏力,以及政府“补贴倒挂”和缴费档次偏低等原因,新农保的缴费能力还比较低,这也是现阶段养老金“微薄”的重要原因。

产业洞察网《2013-2017年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6亿人。虽然我国用三年时间实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建立了有史以来覆盖人数最多的养老保险制度,但仍有几千万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没参保。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参保积极性,还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要适当降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财政补贴标准,同时提高国家或省级对该地区的补贴比例,确保政府补贴总额不减少,保证对农民的激励作用。

“其次应尽早制定更合理的缴费激励机制,正向引导、多缴多得。”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副处长黄海萍说,在农村地区,最低档次和较高档次的补贴标准差距并不大,因此农民缴纳较高档次的积极性不高。她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鼓励政策,提高较高缴费档次的补贴标准,激发农民的缴费积极性。

增设缴费档次,提高农民养老金个人账户积累,也是提高农民养老金缴纳能力的重要举措。一些专家建议,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缴费档次。目前,我国已有四川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增设缴费档次到1000元,宁夏还在1000元之上增设了2000元的档次,其他地区可以适当增设缴费档次。

最后,还应建立“长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为引导和激励农民,特别是那些16至45周岁的青年农民早参保,建议对缴费超过15年的,每增加一年加发一定基础养老金,或按缴费年限不同,增加不同比例基础养老金。

第三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探求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农民问题是其核心。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十分重要。

通过对华西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问,我深切体会到社会华西村村民的社会保险意识非常之强!而若是我们中国各个农村人民都有较强的保险意识,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社会保险制度对农村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要建设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们必须总结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农保及商业保险的区别。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1992年国家民政部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并已成为制约农保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性差。

首先,缴费机制设计时尽管考虑到了农民收入季节性和不稳定的特点,但是明显缺乏弹性。如按暂行办法规定,按月缴费标准一直维持在2元-20元之间,但十多年前的缴费标准是无法适应如今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的。其次,现行的养老金计发系数按8.8%的利率测算,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高利率和高通胀的鲜特征。随着国家连续降息,如此高的利率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二是保障水平低。

一方面,由于实行自愿投保,大多数参保人员采用一次性缴费方式,缴费总额又普遍降低。同时,养老金待遇是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来确定的,由此造成保障水平不高。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投保2元/月的农民,缴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若再考虑管理费增加和银行利率的下调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到养老金会更少,农村养老保险的作用受到置疑。另一方面待遇享受没有设计增长机制,几十年同一标准。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养老金事实上是在不断地“缩小”之中,不仅难以吸引农民参保,更难以真正起到保障老年农民基本生活的作用。三是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保障格局,国家把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建设,城镇社会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农保的主要做法

是采取个人账户、基金预筹的方式,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确定养老金待遇。农保资金的筹集尽管规定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制度设计中缺乏确保实现政府责任的具体机制,变成完全依靠个人积累和基金自身的增值来实现保障和收支平衡。面对增值来渠道不畅通的现实,以理论上较高的支付系数和实际中缺乏政府投入的事实,基金明显孕育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传统农保与新型农保的区别

传统农保从1992年开始陆续在所有农业县(市、区)启动“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完全个人账户、储蓄积累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简称传统农保),由于传统农保没有很好地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责任不够明确,财政没有必要的投入,村集体的补贴很少,主要靠农民自我缴费,资金渠道单一,保障水平太低,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原则,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体现了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上各方应承担的责任,适龄农民每人每年按不低于当地居民上人均纯收入的5%缴纳保险费。这样做考虑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和灵活性,使更多的农民进入社会保障“安全网”。

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还应充分了解其特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制度模式上,实行了“个人帐户+基础养老金”。

2、在筹资机制上,强调政府的缴费补助和补贴。

3、在缴费标准上,实行了弹性缴费标准,在达到最低缴费标准的基础上,允许参保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多缴费。

4、在缴费方式上,可灵活选择半年缴、年缴或趸缴。

5、实行普惠制补贴,即对试点前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每月每人发放基础养老金30元。

6、建立约束机制,对45周岁以下人员,累计缴费年限必须满15年;自试点开始,年满45周岁及其以上,且逐年足额缴纳保险费的,达60周岁才可以享受政府的基础养老金。

7、基金管理实行纳入财政社会保障专户的办法,同时实行全省统一预决算。

8、建立激励机制,即缴费每满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一个百分点。

为了建设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强调公共财政在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及设立基础养老金的重要性。

公共财政投入养老保障是体现公共财政职能的需要。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通过对企业的税前列支给予扶持的。针对农民收入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无业居民无收入的现实,更应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否则,离开公共财政的支撑,就难以实现中央提出的到二O二O年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的目标。而实行基础养老金,既能提高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平和效率,也决定了制度的可持续问题;既解决了用什么制度模式破解农民养老难题,又解决了用什么方式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难题,是一条工业返哺农业、城市返哺农村的新路子,开辟了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新途径。采取基础养老金的做法,一是这样做既能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又便于实际操作;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年预算当年发放,见效快,社会反响大,农民能看到实惠,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三是对60周岁以上老人基本上实施了直接发放基础养老金,体现了普惠原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农民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奉献的一种补偿,较好地体现着社会公平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各级政府直接提供基础养老金,不需要运营增值,减少了操作环节和管理成本,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五是基础养老金按绝对数发放易于控制,便于根据财力状况而随时调整。

推广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农民关心的问题,例如: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为农民朋友带来哪些实惠?

一是利于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梦想;

二是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三是老人生活有了保障,有饭吃、有衣穿,还有零花钱,能和城里人一样领退休金,既减轻了儿女们的负担,又减少了很多家庭矛盾的发生,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四是参加新型农保,60周岁后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的变化而调整,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会越来越多。

新型农保的参保范围是哪些人?何时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

本省农村适龄(16周岁以上未满60周岁)居民,均可在其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保。享受新型农保待遇不分男女,一律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开始领取养老金。

新型农保的筹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新型农保的个人年筹资(缴费)标准,由县级政府按不低于本县(市、区)上农民人均

纯收5---10%的标准确定,全县执行统一标准,同时鼓励参保人多缴保费。

新型农保的待遇支付是如何规定的?

参加新型农保到龄领取待遇包括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两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积累总额除以计发月数。

现行基础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与按缴费年限增加部分之和,即(30+30×1%×缴费年限)。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巨大进步。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谷的严峻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着手解决亿万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让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这种做法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责任感和勇气,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想信念。

当然,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把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仅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着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困难需要克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更高。显而易见,在中国广大农村建立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是一项长期、浩大而且困难重重的社会工程。但是无论如何,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已经起步,梦想正在开始成为现实,这无疑是中国亿万农民的福音。

第四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

---------江苏省江阴华西村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探求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农民问题是其核心。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 会的稳定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十分重要。

通过对华西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问,我们深切体会到社会华西村村民的社会保险意识非常之强!而若是我们中国各个农村人民都有较强的保险意识,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社会保险制度对农村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在华西村,当问及到他们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他们笑着回答说没有,当时的我有点疑惑,难道他们就不怕失业不怕年老的问题吗?原来他们每个人手持了不止一份的保险,其中就有养老和失业保险!这样看来,他们还确实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所以落实新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今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还存在很多缺陷: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很低,社会化程度不高; 农村社会保险资金总量不足; 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筹资结构不合理; 农村社会保险与城镇社会保险业缺乏统筹协调机制;相关法制不健全;缺乏社会化的监督机制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了变化,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社会迈进的跨越,人民群众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老年人的老有所养已有基本保证。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农民们开始期盼着,什么时候也能打破城乡二元化的藩篱,和城里人一样享受退休工资?领取退休工资,享受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民们的梦想。这种梦想意味着社会的一大进步。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社会养老保险虽然在构筑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暴露出许多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立新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筹,减轻人口老龄化高峰带来的养老压力,越来越显得急迫。

要建设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们必须总结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农保及商业保险的区别。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1992年国家民政部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并已成为制约农保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性差。

首先,缴费机制设计时尽管考虑到了农民收入季节性和不稳定的特点,但是明显缺乏弹性。如按暂行办法规定,按月缴费标准一直维持在2元-20元之间,但十多年前的缴费标准是无法适应如今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的。其次,现行的养老金计发系数按8.8%的利率测算,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高利率和高通胀的鲜特征。随着国家连续降息,如此高的利率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二是保障水平低。

一方面,由于实行自愿投保,大多数参保人员采用一次性缴费方式,缴费总额又普遍降低。同时,养老金待遇是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来确定的,由此造成保障水平不高。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投保2元/月的农民,缴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若再考虑管理费增加和银行利率的下调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到养老金会更少,农村养老保险的作用受到置疑。另一方面待遇享受没有设计增长机制,几十年同一标准。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养老金事实上是在不断地“缩小”之中,不仅难以吸引农民参保,更难以真正起到保障老年农民基本生活的作用。三是政府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保障格局,国家把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建设,城镇社会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有农保的主要做法是采取个人账户、基金预筹的方式,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确定养老金待遇。农保资金的筹集尽管规定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制度设计中缺乏确保实现政府责任的具体机制,变成完全依靠个人积累和基金自身的增值来实现保障和收支平衡。面对增值来渠道不畅通的现实,以理论上较高的支付系数和实际中缺乏政府投入的事实,基金明显孕育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传统农保与新型农保的区别

传统农保从1992年开始陆续在所有农业县(市、区)启动“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完全个人账户、储蓄积累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简称传统农保),由于传统农保没有很好地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责任不够明确,财政没有必要的投入,村集体的补贴很少,主要靠农民自我缴费,资金渠道单一,保障水平太低,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原则,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

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体现了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上各方应承担的责任,适龄农民每人每年按不低于当地居民上人均纯收入的5%缴纳保险费。这样做考虑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和灵活性,使更多的农民进入社会保障“安全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基本属性不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政府行为,具有福利性、互补性、社会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行为和福利性性质是最典型的特征。而商业保险不具备政府行为和福利性。

(2)目的不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福利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为目的,而商业保险以盈利为目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向国家纳税,而商业保险须向国家纳税。

(3)立法范畴不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属于社会立法范畴,而商业保险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4)给付原则不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是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构成,养老保险金给付并不完全以个人所缴纳保费数量来决定。而商业保险纯属一种个人行为。(5)管理体制不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由政府部门集中领导,由政府成立的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单位组织管理。而商业保险由保险公司经营,是个人与公司的一种契约。

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还应充分了解其特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制度模式上,实行了“个人帐户+基础养老金”。

2、在筹资机制上,强调政府的缴费补助和补贴。

3、在缴费标准上,实行了弹性缴费标准,在达到最低缴费标准的基础上,允许参保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多缴费。

4、在缴费方式上,可灵活选择半年缴、年缴或趸缴。

5、实行普惠制补贴,即对试点前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每月每人发放基础养老金30元。

6、建立约束机制,对45周岁以下人员,累计缴费年限必须满15年;自试点开始,年满45周岁及其以上,且逐年足额缴纳保险费的,达60周岁才可以享受政府的基础养老金。

7、基金管理实行纳入财政社会保障专户的办法,同时实行全省统一预决算。

8、建立激励机制,即缴费每满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一个百分点。

为了建设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强调公共财政在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及设立基础养老金的重要性。

公共财政投入养老保障是体现公共财政职能的需要。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通过对企业的税前列支给予扶持的。针对农民收入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无业居民无收入的现实,更应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否则,离开公共财政的支撑,就难以实现中央提出的到二O二O年实现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的目标。而实行基础养老金,既能提高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平和效率,也决定了制度的可持续问题;既解决了用什么制度模式破解农民养老难题,又解决了用什么方式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难题,是一条工业返哺农业、城市返哺农村的新路子,开辟了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新途径。采取基础养老金的做法,一是这样做既能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又便于实际操作;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年预算当年发放,见效快,社会反响大,农民能看到实惠,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三是对60周岁以上老人基本上实施了直接发放基础养老金,体现了普惠原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农民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奉献的一种补偿,较好地体现着社会公平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各级政府直接提供基础养老金,不需要运营增值,减少了操作环节和管理成本,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五是基础养老金按绝对数发放易于控制,便于根据财力状况而随时调整。

推广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农民关心的问题,例如: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为农民朋友带来哪些实惠?

一是利于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梦想;

二是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三是老人生活有了保障,有饭吃、有衣穿,还有零花钱,能和城里人一样领退休金,既减轻了儿女们的负担,又减少了很多家庭矛盾的发生,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四是参加新型农保,60周岁后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的变化而调整,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会越来越多。

新型农保的参保范围是哪些人?何时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

本省农村适龄(16周岁以上未满60周岁)居民,均可在其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保。享受新型农保待遇不分男女,一律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开始领取养老金。

新型农保的筹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新型农保的个人年筹资(缴费)标准,由县级政府按不低于本县(市、区)上农民人均

纯收5---10%的标准确定,全县执行统一标准,同时鼓励参保人多缴保费。

新型农保的待遇支付是如何规定的?

参加新型农保到龄领取待遇包括个人账户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两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积累总额除以计发月数。

现行基础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每人每月30元与按缴费年限增加部分之和,即(30+30×1%×缴费年限)。

新旧农保制度如何衔接?

1、对于已经参加农保、年满60周岁且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在原有待遇不变的同时,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

2、对于已经参加农保还未达到领取年龄的人员,应按新型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原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型农保个人账户,按新标准进行核算。对原个人缴费部分,可按新型农保个人缴费标准折算缴费。

3、参加新型农保人员跨市、县(市、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全部转移。

4、参保对象因身份改变或身故的,原个人账户资金可支付给本人或法定继承人、指定受益人。

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对农保经办机构工作有何要求?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规范业务程序,逐步推广和运用新型农保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个人账户等基本要素的完整准确。要将新型农保管理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网络为新型农保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做好做实账户管理、政策咨询、查绚服务、养老金支付等工作。

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基金统筹管理层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农民的血汗钱、养命钱,既要确保安全,又要确保合理增值。基金是资金的一种,基金的安全和增值既是资金的一般规律要求,又是确保社会保险良性循环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刺激参保者的参保意识,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统筹层次,集中管理运营基金,改变现有县级统筹,县级管理的模式,以市或省为统筹管理单位,省或市级建立基金运营中心,国家制定基金运营管理办法,运营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并对统筹单位负责。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巨大进步。在全

球经济尚未走出低谷的严峻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着手解决亿万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让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这种做法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责任感和勇气,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想信念。

当然,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把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仅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着许许多多不可预知的困难需要克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更高。显而易见,在中国广大农村建立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是一项长期、浩大而且困难重重的社会工程。但是无论如何,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已经起步,梦想正在开始成为现实,这无疑是中国亿万农民的福音。

第五篇:关于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关于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段 由 仙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是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要求。截止2011年底,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1914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县区纳入了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总覆盖面约占60%,共计3.58亿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末基金累计结存1199亿元,共有8922万人领取了新农保养老金。随着《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日趋严重的农村人口老龄化以及农村以家庭、土地为主的传统养老制度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要,建立定型完备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在积极探索实行新农保试点过程中,各地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但与构建长期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求相比,仍存在保障水平低、基金增值难、可持续性差、转续衔接难等一系列问题。

(一)保障水平仍然偏低。随着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全覆盖正式启动,农村居民养老从此有了制度保障,数以万计的农民将领到养老金。农村养老保障从无到有,其进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从全国的实际情况看,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待遇仍然偏低。如果按新农保缴费标准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和500元五个档次,在不计利息、且现行基础养老金金额及政府补贴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假设参保人今年45岁,年缴费100元,连续缴费15年,到60岁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104元,这一数额明显低于2011年全国农村低保线每人每月143.2元的标准。也就是说,该参保人l5年后领到的养老金还不及现在全国农村的平均低保金。

(二)蕴藏隐性债务风险。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农民社会养老意识的加强,农村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截止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67亿,其中1.05亿是农村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超过15.4%,比全国高出2.14个百分点。据有的专家预测,我国农村老龄化将在2011-2020年快速发展,2021-2030年高速攀升,2034-2060年高位运行。由于农村老龄人口增速迅猛,要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持续性,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和进行社会统筹的财政资金必然大幅增长。另外,地方各级财政特别是县、乡两级和村组集体要承担基金筹集中的一半左右,现行财政体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养老基金筹集的风险。

(三)基金难以保值增值。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试点的全面推行,基金总量也将急剧增加,利用基金滚存结余的运营实现保值与增值,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高峰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十年来地方养老金的投资收益不到2%,截止2010年底,属地方管理的养老金结存1.5万亿元。在目前高通胀的背景下,地方养老金却处于缩水的状态。由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只允许全国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不允许地方社保基金“入市”和直接投资,这就使新农保基金只能通过购买国债、银行存款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容易导致基金增值缓慢,甚至出现贬值的情况。

(四)政策转续衔接不畅。随着农业劳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失地农民由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转换成新型农村社会养保险,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换成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城农民工由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换成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情况再所难免。实现“新农保”与其他社保在一定范围内规范转续,结算续转不同社保政策间、不同地区间的基金,承认居民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险权益,还缺乏详细的实施办法。尽管新农保确定了体制转续的相关措施,但并未形成合理的转续成本筹集与分担机制。

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着力点

(一)强化各级政府主导作用。从国外经验看,农民收入

较低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为缩小城乡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各国在建立农民社会保障时大都奉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对农民养老保险给予大量的财政补贴,或直接由财政出资给予养老保障。因此,要强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属性,突出各级政府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作用,坚持以财政补贴、集体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方式,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和长期发展计划。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制度,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责任,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的事权、财权关系,实现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投入的制度化、常态化,以较好的财政状况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把农村居民不重不漏、应保尽保地纳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中。

(二)立足实际有序分类推进。鉴于特殊的农村人口结构和农村居民收入普遍较低的实际,可以根据区域差异和农村劳动力分布状况,分层分类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参保问题。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全国水平,可依法实行强制保险,以保证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稳步扩大。在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的地区,可采取诱导性方式,由政府宣传引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在欠发达地区,坚持“低档次、先入轨、后提高”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可采取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增加社会救助资源的配臵,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另外,各地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

承受能力,通过探索建立财政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转移支付的分级补贴机制,实施分类保障、梯次推进,以制度优越性吸引农民自愿参保。

(三)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基础,是个人缴费档次、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标准的提高。如果不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待遇水平,往往会出现基金支付风险和制度运行的不可持续。因此,多元主体共同出资是建立新农保制度的一个重要路径。一是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政府要加大劳动就业培训力度,广泛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农村就业水平,制定相关的促农增收政策,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增收。二是积极做好宣传发动,提高农民参保意识。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让社保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为新农保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努力拓宽新农保基金的筹集渠道,除增加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外,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集体补助所占的比重,并动员有能力的农民提高其投保档次。

(四)确保农保基金保值增值。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资料,允许社保资金投资的国家,其保险基金投资比例一般为:公司股票60%,公司债券17%,政府债券6%,短期贷款3%,抵押贷款11%,房地产投资3%。应出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政策,放松地方社保基金的投资管制,为新农保基金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借鉴国际经验和依据我国金融市场的现实,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在保留必要的备用金的前提下

可以有存人银行、购买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以及房地产等投资渠道。要切实加强对保险基金的运作,委托专业管理机构对基金进行多元化的组织投资运营,提高基金收益水平。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新农保基金监管机构,制定新农保基金限制性投资政策,有效防范和化解基金管理运营风险。

(五)实现城乡养老保险接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应保持开放性,使其具有与原城镇职工和新农保的接口,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做实个人账户,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社保衔接并轨和转换。同时提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赋予社会统筹账户基本养老金既得受益权,使社会统筹账户成为一个可以携带的账户形式,便于流动人口异地转移就业时保险关系转续。新农保要适当保持弹性,预留制度接口与城保、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以及计划生育对象的养老补助等相互衔接,保持制度的兼容性。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转换的详细办法,充分考虑其制度的可携带性和转移性,体现农村居民个人账户与非缴费型账户的既得受益权,当参保人员身份转变后,能够实现养老保险待遇的转移和参保年限的积累。

(六)加快新农保法制化进程。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农村养老保险一直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进行引导,不仅没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相应法律,而且已经制定出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法规普遍存在缺乏法律责任的现象。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造成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基金管理缺乏约束性。因此,应尽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性质、组织结构;规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运营办法;规定村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主等的法律责任;规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扶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方式等等,使农村社会养老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

(七)确保基金规范管理运营。新农保涉及范围广泛、运行周期长,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备的政策和严格、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国外比较一致的做法是设立全国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专门管理机构,下设各级经办机构,全国性机构负责基金的管理和运营,下级机构承担保险业务的开展、资金的筹集和保险费的发放。这种分级负责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不仅能够满足在比较分散的农业人口中开展养老保险业务的需要,同时也能够集中全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发挥全国性机构的信息、人才和管理优势以及资金规模效应,使保险基金最大可能地保值和增值。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交由金融部门,利用银行现成的体系进行管理,保证新型农保基金管理安全。

下载贫困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谈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题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班级:姓名:任鹏飞学号:12-2 120605021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摘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和土地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摘要:2010年初河北省开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本文以对河北省鹿泉枣强地区的调查为基础,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之前政......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

    封丘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

    封丘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如下: 导读:河南省封丘农村居民参加个人养老保险时,应携带户口簿、身份证等资料,由本人到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参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相......

    南通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摘要 国务院2009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就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任务目......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发展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都体现了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理念,长此以往,形成了我国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