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安分局赴东部三局农业考察报告[精选]
北安分局赴东部三局农业考察报告
(分局赴东三局农业考察组)
2009年8月4日-8日,分局组织以祝殿凯副局长为组长、一行20人的农业考察组,利用5天时间,行程3000公里,对东部牡丹江、红兴隆、建三江三个分局的六个农场和一个机械制造厂就现代农业、玉米种植、种子加工、粮食处理等农业专题进行了认真详细地考察。时间虽短,但印象颇深,收获巨大。如果用几句概括语言总结我们对各分局的印象和特点是:
牡丹江分局:玉米种植规模大、标准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用性强、室外教室作用显著。
红兴隆分局:旱田生产高新技术应用领先,高产典型频繁闪现;水果生产小果品、大产业、满目青山皆变宝。
建三江分局:水稻生产亩亩高产、块块样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处处引领现代农业,集科学研究与旅游观光于一身。
此外,也有种植业之外的收获。在田间,我们不仅鉴赏了悦目的农作物长势,同时也从经过的路、树与田间完美融合,观赏了如诗的画卷。建三江百公里的绿树长廊,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车在廊画中驰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感想和体会
通过对三个分局六个农场和一个机械制造厂的考察,我们有很多感慨和体会。我们觉得,这些感慨和体会也是我们北安分局应从中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体会一:大手笔,重实效,谋求大发展
建三江分局超常规发展水稻,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步,现已达700多万亩,面积成为垦区第一。粮食总产今年将达到100亿斤,约占垦区粮食总产1/3,真正成为垦区、乃至全省、全国的绿色米都。五九七农场水果大面积种植,现已达5万亩之多。在种植基地,我们所见是满目青山皆果园,一方面科学合理地利用了土地;二是大大地增加了土地收益,种植水果每亩地年纯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第三,又拉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每到水果成熟季节(7月中旬至10月末),五九七农场客商云集,车水马龙;第四是扩大了农场的知名度。云山农场玉米达12万亩,占耕地面积27.3%,成为远近闻名的玉
米生产之乡。
七星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园区科研与旅游观光完美结合之先河,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各级领导参观的看点,现代农业试验点,高新技术示范园,旅游观光鉴赏园。在这里,美与现代同在、科研与标准同行,人与自然和谐、启迪与观光统一。
体会二:严管理,重规划,促进新发展
建三江分局水稻之所以均衡发展,在大规模上没有“掉脚地”,是因为严于管理,各级干部敢于负责,在“统”字上下了功夫。水稻工厂化育秧,工程化设计,工业化管理,标准化实施,贯穿水稻生产始终。育秧、插秧时间严格规定,秧棚管理、本田管理技术统一,就连种子应用、田间病虫防治都按统一规定实施,因此才取得大面积模式化,田间一致的长势。
五九七农场规划种植水果,勾勒出区域发展新优势。把坡度大、温度高的区域规划成水果生产基地,因此才有果树葱绿,果园连片,身在其中,胜似江南。
体会三:高科技,重内涵,创新快发展
八五O农场水稻病虫监控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使病虫防治从经验防控提升到信息、精准以及智能化防控阶段,从而大大提高防控水平和减少失误几率。八五二农场玉米、大豆大垄覆膜、膜下滴灌,已成为农业高产创建的新模式。考察组所看到的玉米、大豆大面积攻关全部应用这项提温、供水新模式,均是超高产长势,必将成为创高产的典范。云山农场、八五O农场、八五二农场玉米化控技术及八五二农场大豆化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作物抗倒伏,创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七星农场智能温室,为植物智能控制温湿、防病、给养、供水,已成为现代农业领先的奇葩,为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新亮点。
体会四:抓标准,重普及,均衡促发展
在技术普及方面东三局的突出特点是从基础做起。首先,在为农业服务上,队伍健全稳定,尤其是各级科技人员队伍齐全。各局各场现代农业园区人员多,层次高。据考察,八五O农场园区科技人员8人,中级以上职称 6人;七星农场园区科技人员达27人,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4名研究生学历,中级以上职称11人。有稳定的科技人员队伍,是干成事的最基本保证。其次,为促
进平衡,各管理区都建立试验基地,如八五O农场各管理区都有展示台或叫试验基地。生产问题在试验地里做解答,因而推广技术、引领种植户发展更直接。第三,从细微处入手,沟、沿、道、桥、杆、牌无处不体现标准。不论是现代示范区,还是大田生产,边、沿整齐,牌标规范醒目。第四,以技术措施统一保证平衡,以上已谈过,不再赘述。在东三局基本看不到花花田。总之从标准入手,抓技术普及,形成了块块样板,亩亩高产,赏心悦目,促进发展。
落实考察成果,我们应该抓住的重点:
通过考察,我们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和感想,但更重要的是找准突破口,推动我局农业工作不断发展。
一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靠调整提升生产水平
首先要提升高产作物种植比例。玉米明年要达到80万亩,到2011年达到100万亩。马铃薯要稳定到10万亩以上。第二,调优种植茬口,除水稻外,各作物绝不许有重茬现象,保证科学种植。第三,调高种植效益。每亩纯效益达500元以上的作物面积以场为单位,要达到播种面积的1/3以上;努力扩大蔬菜、有机农业、中草药等种植,一方面保证加工企业原料,一方面确保亩效益实现。
种植结构调整要注意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要把调出规模、调出市场、调出效益作为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局调什么作物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各自实际调出场有重点,区有特色。
二是全面提高种植标准,靠标准提升生产水平
目前要着重做好以下五个环节工作。第一,注重人员标准,人是各项标准的根本,全面稳定、提升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素质是我们垦区实现高标准的前提;第二,狠抓投入品的标准,不仅要坚决杜绝假肥、假药、假种问题,而且要特别注意肥、药、种的质量,严格防止违禁农药、长残效农药和抗逆性差、丰产性差品种的应用;第三,注重生产设备、设施标准,尤其是农具标准,力求扩大先进机型的应用面积,改装和改造好农机具,并做好技术推广。“人巧不如家什妙”早已成为共识;第四,搞好田间区划标准,田间区划在五个环节中是最不被重视的一环,而恰恰是田间区划直接影响标准,如地头地边区划不好,导致地头地边不整齐;地里区划不好,导致大小堑(垄)现象和不直等。第五,作业过程标准,就是凡作业都要达标,不能用遍数和多次推倒重来实现结果标准。
此外,在提升标准上,我局现在应特别注意促平衡工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块地标准、一个场标准绝不是整体标准。虽说我局旱作农业已达到相当水平,但就其全面积来讲,均衡性还很差。要重点促进“四个一样”,即农场与农场一样,不同作物一样,地头与田间一样,示范田与一般田一样,尤其是场与场之间、不同作物之间的差距,我局任务还十分艰巨,要通过比、学、赶、超迅速达到平衡。
三是增强优化创新能力,靠创新提升生产水平
增强优化创新能力,首先要攻克生产难点。在大面积生产中需要纳入常规措施的有:防治小麦赤霉病为代表的穗部病害、防治大豆灰斑病为代表的叶部病害、防治以细菌性疫病为代表的芸豆病害。需认真探索的有:防治马铃薯疫病(早、晚疫病)、白瓜籽叶部病害、甜菜叶部病害。尤其是玉米大面积增加,要着重解决籽粒脱水问题、秸秆处理问题、茬口处理问题、原垄卡机械改装问题等。需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的是:病虫害预测预报,力求在时时监控上有所突破。其次要抓好示范带动。要重点抓好建设农场经赵光到北安线,红星经二龙山、引龙河等到嫩江线,202国道所经农场科技示范带带动和展示功能,提升北安分局农业整体水平。认真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作,提升其功能和档次。已被国家和总局命名的标准化示范园区要认真组织提档,达到应有水平,并在科研、示范、展示、科普、观光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没有被命名的现代农业园区,也要重点在试验、示范和解决生产问题方面做好工作,发挥作用。第三,开展好高产创建活动。我局将把2010年定为高产创建年,因此必须继续搞好七大作物高产攻关活动,并认真总结经验,带动大面积生产。要在今年攻关的基础上,力争把代表农业先进技术组装进去,以求产量产生新的飞跃;要设定专人负责,制定方案、落实措施、田间调查、形成专题报告,以寻找其内在规律,达到成功的重演性强、失败的教训找得准的目的。第四,加大科技普及力度。2010年乃至今后重点要推广的技术是:
1、大田作物的大垄栽培,其中大豆、玉米、芸豆105-140cm大垄要达到90%以上;马铃薯80cm以上大垄必须达到100%;甜菜、白瓜籽、水飞蓟等大力应用大垄栽培。
2、玉米催芽播种
达50%以上。
3、甜菜遗传单粒种达100%。
4、麦麻小行距(10cm以下)播种100%。
5、努力扩大玉米、甜菜用意大利进口精量点播机播种。
6、原垄卡种面积不低于20%,其中玉米茬不低于50%,凡大豆茬种植玉米要100%原垄卡播。
7、安全、低残留、防白化等农药管理和使用技术。
8、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水飞蓟等作物化控技术。
四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靠服务提升生产水平
2010年要重点在涉农服务上下功夫。继续探索、完善和推广红星农场公司化管理、二龙山农场一站式服务、格球山农场农业协会模式等农业服务形式,为分局提供经验和借鉴。各农场要根据本场实际,探索全方位为种植业服务形式。对种植户和农机户的服务要达到生产资料、零配件及油料供应、产品销售、技术指导、保养及简单维修、咨询服务“六不出区组”。
强化服务另一个重点就是强化农业生产“统”的功能。重点在整地、作物轮作,种子使用、技术措施、病虫防治、农药应用实现“六统一”。严防种地由民,杜绝药害发生和技术措施不一致而造成降低生产水准。
总之,通过5天的考察,体会颇深,想法颇多,仅就我局能够做,且影响较大的方面,提出了落实考察成果的几个方面想法,以求促进北安分局农业的快发展大发展,并更好地打造一流的现代农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为实现粮食总产300亿斤目标,为职工快速致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九年八月十三日
第二篇: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
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10月29日下午代表团到达全罗南道后,考察访问了光州农协园艺花卉批发市场、新世界农产品超市;拜访了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双方就下一步农业技术交流合作进行了商谈,并出席了该院举办的“全罗南道农业博览会”,参观了茶叶试验场等科研、试验基地,制茶厂及大韩茶园。
二、主要收获
这次访问虽然时间较短,由于我们准备充分,韩方安排周密,考察内容比较丰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通过考察访问,对韩国农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农业科研推广体制较为完备。韩国非常重视农业科研推广工作,将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列为国家公务员系列,工作经费由国家负担。访问的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主要进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研究、推广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指导等,内设试验研究局、技术普及局2个局,7个课,5个试验场,共有工作人员178人(属国家公务员)。该院在花卉、茶叶、蔬菜、果树等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并在技术普及和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院一年一度举办的“全罗南道农业博览会”,是全面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一次盛会,也是全罗南道农业名优特新产品的展览展销会。应柳仁燮院长的盛情要求,作为出访礼品的山东裕华集团“雁来红”冬枣,在博览会的显著位置进行了展示。作为政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服务的形式,博览会为来自全道各地参展的企业和农户免费提供展位,费用有政府解决。与此同时,通过与韩方人员座谈交流,了解到韩方有关人士在我国加入wto后,普遍担心我省农产品会大量进入,对韩国农业形成冲击,希望我省农产品尽量在国内寻找市场,不要过多地向韩国出口。加之客观上韩国人口少,地域狭小,市场需求有限。因此,今后我省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不会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纠纷可能还会不断出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我省下一步与韩国农业经济合作,重点应该是加大技术、资金的引进合作,鼓励韩国企业来我省投资办企业。
(二)广泛接触交流,全面宣传山东农业
战树毅厅长先后在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和韩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多次与韩方人士进行座谈交流,赠送了《中国农业年鉴》、《山东省农业对外合作项目》汇编及重点推出了20个招商项目。在全罗南道期间,先后会见了全国农村振兴厅厅长、全罗南道知事,与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柳仁燮院长、试验研究局金相喆局长进行了多次会谈交流;在汉城,韩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官员及部分农业团体代表20多人听取了战树毅厅长作的题为“山东农业及对外经济合作”专题报告。战树毅厅长全面宣传了山东农牧水产业发展现状及在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科教兴农、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等五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详细介绍山东省与韩、日、台经济贸易合作情况,阐述了国家在农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方面的有关政策,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对中韩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趋向和利弊,回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在农业技术交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微山县农业局刘泽湘局长、山东裕华集团杨志国副总经理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投资说明会得到了韩方人士的一致好评。
(三)相互交流,为今后的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双方经过多次会谈交流,在板栗、花卉、冬枣、茶叶等领域技术合作与交流达成初步意向;与韩国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在农业技术、信息等方面进一步合作,促进双方农业的共同发展,互派技术人员等方面达成了意向。
11月4日,代表团拜访考察了许多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农业机械、设施、投入品及在我省投资的生产企业,并与有关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韩一饲料株式会社,是韩国规模比较大的饲料加工企业,在天津市设有合资企业,与微山县农业局就利用微山湖芦苇原料加工饲料达成初步意向,韩方确定派驻天津的代表近日赴微山县考察;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是韩国最大的塑料薄膜生产企业,占全韩薄膜生产量的30%,年销售收入1000亿韩元,15%的产品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已在我省阳谷县投资建厂,战树毅厅长与该企业郑喆寿社长就帮助该企业在山东进一步发展多次交流;明星株式会社,是韩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李寅铉代表理事会向代表团介绍了企业的生产及与在我国投资的情况。他经常来我省考察,对山东的农机市场非常熟悉,希望与山东进行合作。
三、几点启示
启示一: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入wto后,我省农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从考察韩国的农产品市场看,韩国的蔬菜、果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较高,有的产品是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3-5倍,高的甚至达到10多倍。
农产品批发市场部分农产品价格
单位:人民币元/公斤
品种大米土豆圆葱西红柿白菜苹果西瓜
价格32.9103.53-655-89
这对我省的农业发展将是很好的机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我省的蔬菜、果品、畜产品等也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因此,我省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经济国际化,继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认真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探索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园区。采取针对性更强的营销策略,在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港澳台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独联体、中东、非洲、南美等市场,力争农产品出口有大幅度提高。
启示二: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的要求,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质检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健全完善质检中心、质检站等,从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抓起,严格质量监控和检查把关,确保我省农产品生产有标准,质量有保证。
启示三:韩国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比较发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农业厅作为农业主管部门,也应当努力转变职能,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快改造我省的传统农业。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实行集中与分散招商相结合、综合与专业招商相结合、直接与代理招商相结合,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健全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利用国际招商网络定期公布重点招商项目。
第三篇: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
赴韩国农业考察报告
应韩国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和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邀请,2003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战树毅厅长带领省农业厅代表团一行6人,对韩国进行了考察访问。同时,这次考察访问也是按照双方协议,对2002年6月韩国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柳仁燮院长率团来我省访问后的一次回访。我厅和韩方对这次考察访问都非常重视,作了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在韩期间,双方多次进行了洽谈交流,达成了一些新的合作意向。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友好接待。现将考察访问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0月29日下午代表团到达全罗南道后,考察访问了光州农协园艺花卉批发市场、新世界农产品超市;拜访了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双方就下一步农业技术交流合作进行了商谈,并出席了该院举办的“全罗南道农业博览会”,参观了茶叶试验场等科研、试验基地,制茶厂及大韩茶园。
11月2日代表团到达汉城后,受到了韩国“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热烈欢迎,与姜春成会长、林甲默部长及企业家代表进行了会谈,并就下一步的合作及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考察了可乐洞南大门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农业技术振兴馆,举办了“山东省农水畜产业投资说明会”;参观了在大田举办的“农机种子展览会”,与新东物产滴灌设施制造商代表进行了交谈;考察访问了韩一饲料株式会社和农机制造厂——明星株式会社。
二、主要收获
这次访问虽然时间较短,由于我们准备充分,韩方安排周密,考察内容比较丰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通过考察访问,对韩国农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几天的深入细致考察,广泛接触了各方人士,对韩国农业的生产、科研、加工流通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农业生产水平较高。韩国与我省地理位置相近,气候相似,是一个多山国家,耕地资源相对紧缺,现有农民约420万,占总人口的9%,人均耕地1.2公顷,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果品、蔬菜、茶叶等。韩国农业具有显著的特点:(1)农业机械化、专门化程度高;(2)建成高收入观光农业圈,以栽培规模花卉、蔬菜等大棚和玻璃温室为中心,综合经营果园、农产品等;(3)农产品流通畅通;(4)重视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教育。特别在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上,比我们高出许多。设施栽培方面,普遍采用了标准骨架、专用薄膜覆盖栽培,微滴灌溉,机械施肥、喷药等。
农业科研推广体制较为完备。韩国非常重视农业科研推广工作,将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列为国家公务员系列,工作经费由国家负担。访问的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主要进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研究、推广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指导等,内设试验研究局、技术普及局2个局,7个课,5个试验场,共有工作人员178人(属国家公务员)。该院在花卉、茶叶、蔬菜、果树等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并在技术普及和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院一年一度举办的“全罗南道农业博览会”,是全面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一次盛会,也是全罗南道农业名优特新产品的展览展销会。应柳仁燮院长的盛情要求,作为出访礼品的山东裕华集团“雁来红”冬枣,在博览会的显著位置进行了展示。作为政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服务的形式,博览会为来自全道各地参展的企业和农户免费提供展位,费用有政府解决。
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较为健全。韩国的加工流通业比较先进。考察的宝城茶叶加工厂,除生产茶叶外,还加工生产茶饮料、茶系列生活用品等,产出效益大幅度提高。例如该厂生产的茶饮料,每公斤原料价格6000—8000韩元,可加工成1000罐茶饮料,每罐茶饮料出厂价200韩元,市场价600韩元,加工效益非常可观。参观的可乐洞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日交易量8000吨,日成交额90亿韩元。该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先进,农户生产出产品后经过初步加工包装运到市场的不同交易区域,市场则通过竞价拍卖的方式分售给中介商进行销售。通过这种先进的交易方式,既把农民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实现了优质优价,也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了有效载体。
与此同时,通过与韩方人员座谈交流,了解到韩方有关人士在我国加入WTO后,普遍担心我省农产品会大量进入,对韩国农业形成冲击,希望我省农产品尽量在国内寻找市场,不要过多地向韩国出口。加之客观上韩国人口少,地域狭小,市场需求有限。因此,今后我省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不会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纠纷可能还会不断出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我省下一步与韩国农业经济合作,重点应该是加大技术、资金的引进合作,鼓励韩国企业来我省投资办企业。
(二)广泛接触交流,全面宣传山东农业
战树毅厅长先后在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和韩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多次与韩方人士进行座谈交流,赠送了《中国农业年鉴》、《山东省农业对外合作项目》汇编及重点推出了20个招商项目。在全罗南道期间,先后会见了全国农村振兴厅厅长、全罗南道知事,与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柳仁燮院长、试验研究局金相喆局长进行了多次会谈交流;在汉城,韩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官员及部分农业团体代表20多人听取了战树毅厅长作的题为“山东农业及对外经济合作”专题报告。战树毅厅长全面宣传了山东农牧水产业发展现状及在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科教兴农、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等五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详细介绍山东省与韩、日、台经济贸易合作情况,阐述了国家在农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方面的有关政策,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对中韩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趋向和利弊,回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在农业技术交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微山县农业局刘泽湘局长、山东裕华集团杨志国副总经理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投资说明会得到了韩方人士的一致好评。
(三)相互交流,为今后的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双方经过多次会谈交流,在板栗、花卉、冬枣、茶叶等领域技术合作与交流达成初步意向;与韩国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在农业技术、信息等方面进一步合作,促进双方农业的共同发展,互派技术人员等方面达成了意向。
11月4日,代表团拜访考察了许多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农业机械、设施、投入品及在我省投资的生产企业,并与有关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韩一饲料株式会社,是韩国规模比较大的饲料加工企业,在天津市设有合资企业,与微山县农业局就利用微山湖芦苇原料加工饲料达成初步意向,韩方确定派驻天津的代表近日赴微山县考察;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是韩国最大的塑料薄膜生产企业,占全韩薄膜生产量的30%,年销售收入1000亿韩元,15%的产品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已在我省阳谷县投资建厂,战树毅厅长与该企业郑喆寿社长就帮助该企业在山东进一步发展多次交流;明星株式会社,是韩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李寅铉代表理事会向代表团介绍了企业的生产及与在我国投资的情况。他经常来我省考察,对山东的农机市场非常熟悉,希望与山东进行合作。
三、几点启示
启示一: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入WTO后,我省农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从考察韩国的农产品市场看,韩国的蔬菜、果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较高,有的产品是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3-5倍,高的甚至达到10多倍。
农产品批发市场部分农产品价格
单位:人民币元/公斤
品种大米土豆圆葱西红柿白菜苹果西瓜
价格32.9103.53-655-89
这对我省的农业发展将是很好的机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我省的蔬菜、果品、畜产品等也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因此,我省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经济国际化,继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认真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探索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园区。采取针对性更强的营销策略,在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港澳台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独联体、中东、非洲、南美等市场,力争农产品出口有大幅度提高。
启示二: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的要求,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质检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健全完善质检中心、质检站等,从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抓起,严格质量监控和检查把关,确保我省农产品生产有标准,质量有保证。
启示三:韩国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比较发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农业厅作为农业主管部门,也应当努力转变职能,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快改造我省的传统农业。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实行集中与分散招商相结合、综合与专业招商相结合、直接与代理招商相结合,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健全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利用国际招商网络定期公布重点招商项目。
第四篇:赴韩国农业教育考察报告
赴韩国农业教育考察报告
为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农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赴韩国农业教育考察团一行四人于2000年4月19-28日对韩国农业教育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概况
我们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教育考察团一行四人,以陈辉同志为团长,应韩国农协中央会的邀请,于2000年4月19日-28日,对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代表团参观访问了韩国农协大学、农协中央研究院、韩国中央农协会、安城农业指导者教育院、汉城良才洞物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乐洞农产品都卖市场、元堂农协营业所、大米加工厂、农业机械维修站、釜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济州岛柑桔农场等单位和地方,受到了韩国有关方面的热情、友好的接待,大家互相交流情况和经验,探讨了农业教育的许多有关问题,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建立了友谊。
二、韩国农业和农业教育
(一)基本国情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北以北纬38度为界,东、西、南三面环海,国土面积98992平方公里。全国行政区划为1个特别市(汉城),5个直辖市,9个道(相当于我国的省)。大城市下分为区、洞,道下分为郡(相当于县)、面(相当于乡)、邑(相当于镇)、里(相当于村)。韩国现有人口4600万,首都汉城人口占全国的1/4,农村人口占10%。韩国的经济发展是从6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2$,到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2万$,韩国的经济属政府主导型模式,其政府管制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国可耕地面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用地逐年增多,到1997年止仅占国土面积的19.4%,每个农户的耕地面积也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呈缓慢增长趋势,1997年为1.32公顷。为了克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在全国农村得到了推广普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韩国农
业结构调整早于80年代初就开始,农民种植的作物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水稻以外的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急剧减少,蔬菜、果树和特种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发展趋势向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精加工方向迈进,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投入加大,社会化服务跟上,从而实现了整个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化。农业生产呈现出机械化、大棚化、工厂化的发展趋势。
(二)韩国的农业和农业教育
韩国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约460万人,农业总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十。其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已溶入世界市场体系中,受市场规律制约的那些成本高、品质差或产量低不能盈利的农产品已经萎缩。主要农产品有大米、蔬菜、果品、花卉等。虽然农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但是,韩国政府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本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韩国自上而下成立了“农协”组织。农协是分级网络型的民间经济组织,机构庞大,功能齐全,网络密布全国,有自己的资本、产业(如银行等),有一定的社团功能,但很少政治色彩。从农协中央到地区农协类似于一个大型的农业托拉斯,他的主要功能在于经济方面,从收集、整理、发布信息,收购农产品,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到成立银行发放农业信贷,办教育培养跨世纪农民,其目的都在于抵御市场风险,保护农民利益,发展本国农业经济。韩国98%的农业 家庭都加入了农协组织。
韩国农协与政府的关系:①农协是依农协组合特别法设立的法人团体;②会员组合和农协中央会受政府农林部长监督;③农协信用事业部门受政府农林部长和财务部长会议监督;④如果设立会员组合,应当得到农林部长的批准;⑤代行政府对农林的金融政策政府对农村的特殊优惠事业等。
韩国的农业教育主要是由农协中央会和各级农协举办的。尽管只有460万农业人口,但韩国的农业教育网却遍布全国,成立了9所农业指导者教育院及若干所农协专门大学和研修院。从实用技术培训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从3~5天的短训班到一年的半脱产班,二年制的全脱产班;从培训一般农民、骨干农民、农协职员到各级农学指导者,韩国的农业教育是一个功能齐全、涵盖层次众多的教育体系。在我们访问的农协大学,他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农协的工作人员、农村经济
组织的管理者;农协中央研修院主要培训各级农协的领导者;农业指导者教育院主要培养骨干农民。农协大学,占地30万平方米,教职工45人,在校生总数1400人,其中二年制全脱产高职班200人,其余为半脱产班。农协大学每年教育经费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00万元),其中90%来自农协中央会拨款,10%来自学生交费。与收入相比,韩国农业院校的学生交费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说是象征性的。农协大学开设的课程有农协会员班,农业科技班,农协工作人员班,农产品营销班,居民女子大学(主要学习家政知识、健康知识、汽车修理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经营管理、农产品流通、金融信贷知识、农协组织管理和新兴农业生产技术等,其上课方式每周2~4天、学制4~12个月不等,学生毕业后到农协的1100个组织去任职员。
中央研修院的任务是对中央农协会所属的1.4万名职员的能力、素质进行经常性的提高培训。安城农业指导者教育院始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有教职员35人,可容纳学生250人吃、住。主要培训对象是从事农业经营的劳动者,以短训班为主,每期三天两夜。每年要对10000名以上的学员进行培训,培训费99%由农协支付,学员只负担部分生活费。该院的主要教育内容:节约型农业技术课程,最新(最高)技术课程,地域农业开发课程等。具体教学内容有“农业生产经营的最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繁育、病虫害的防治、最佳营农方案的选择、农业贷款程序、农产品流通等。该院的教学特点是教学与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教的内容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营销,教学方法主要是实践性教学。该院有较大的教学实验示范基地,有1个现代化的玻璃温控实验室,还有15个塑料大棚,无农药栽培示范圃等。聘请有权威的专家教授给农民上课,同时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上讲台传授营农技能,到现场参观实习,学员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加深学习印象,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对方,农民感到这种教育方法效果好,能学到真实的技能,教师与学员同吃、同住,亲切交流,感情很深,学员感动非常,都愿意到该院来学习营农技术,这个学院还从以色列等国聘请农业专家来给农民讲课。韩国农民学习营农技术的热情很高,一般都是自愿来参加学习培训的。
(三)教育对国民素质的影响
我们在韩国参观访问期间,不论走到哪个城市,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
韩国公民的素质较高,从大人到小孩个个体现出文明、礼貌、友好、热情的风貌。
韩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主要始发于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核心是新村教育。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开始,在农村进行小范围试点。1970年开始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并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开发项目,以政府行为和开发项目带动农民自发的建设家乡运动。新村运动以勤勉、自助、协同为基本精神,并把这项运动开展得如何作为各地公职人员政绩的考核标准。进入90年代,新村运动的教育内容作了一些调整,主要是进行地区社会开发教育,意识革新教育,经营革新教育,青少年教育,市民教养教育。韩国是一个崇尚儒教的国家,处处体现出儒家风格,文化教育普及了高中,多数公民懂得汉语、日语、英语。许多职员白天上班,晚上参加培训班学习已蔚然成风,整个国民的时代精神、使命感和创造、创新精神、进取心特别强。普遍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公路。在城市里,市民的红绿灯意识和斑马线意识很强。不论走到哪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环境卫生干干净净,没有一个人丢果皮纸屑,即使在公共场所,偶尔看见一个纸屑,市民也会自觉地捡起丢到垃圾箱去。人民的爱国思想非常强,谁要购买外国车是会被人看不起的。因此,在韩国很少看见一辆外国车。
三、体会与建议
我们通过在韩国10天的学习考察,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尽快把我国经济搞上去。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在国际上才有地位,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韩考察期间,我们亲身体会到,在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上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自己脸上也感到光荣,人家对我们也友好。但是,与韩国比较,我们还是有较大差距。
(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加大对农业教育经费的投入。韩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农业总产值也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但是韩国政府对农业非常重视,特别是对农业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相当大,90%的农业教育经费来自政府投入,农民参加培训基本上不交学费。相比之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0%,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把
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抓下去。应该肯定,由于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广大从事农业教育者的努力,我国的农民技术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长期以来,有许多人认为教育是一项软任务,重视还不够。关键要提高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真正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一项从政指标,坚持长期抓下去。
(三)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战略方针,从体制上解决农科教结合,把教学、培训、推广捆在一起,把有限的经费集中使用,培训资源共同分享,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借鉴韩国的经验,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打破行业分割,条块分割的格局,增强农技服务组织的服务实力,把单纯的技术服务拓宽到教学、培训、购销农产品,提供农资信贷服务等领域;二是为农技服务机构要转换运营机制,与农民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要放眼国际大市场,帮助农民提高产品竞争力,如提高品质,改善包装,创造名牌等。真正把科教兴农落实在行动上,不要停留在纸上。
(四)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中国最大的一所没有围墙的远距离农业成人教育学校;是一所面向“三农”,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民进行终身教育的学校。办学二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三百多万中初级农业科技人才,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这所学校现在已经形成中央、省、地、县、乡五级办学网络体系。最近,又被教育部确定为由部委管理的重点中专学校之一。由于农广校符合中国国情,她具有投入少、效益高的优势,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广校的投入。从一个省看,有省级农广校;省级农广校下辖地、州、市农广校;地、州、市农广校下辖县(市)、区农广校;在校生有2万名左右,但是从投入经费上看,全省各级政府对各级农广校的经费投入总的加起来还没有一所有围墙的农业中专学校的经费多。因此,造成各级农广校师资队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许多文件精神落实不了、部门领导办学积极性不高的结果。我们认为,借鉴韩国的经验,应该加强对农广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各级农广校的办学条件,培养更多的青壮年农民,迅速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步伐,以适应我国农业加入WTO的需要。
(五)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指示和“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通过在韩国10天考察,我们亲眼目睹韩国的职工白天工
作,晚上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人人都有压力、有危机感,时刻都怕被老板炒鱿鱼,因此,所有职员除了工作就是学习。我们中国经济要加快发展,要赶上周边工业化国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促使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人人都努力工作,自觉学习,以迎接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经济的发展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第五篇:赴泰国、意大利农业考察报告
赴泰国、意大利农业考察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路明副部长率领的中国农业代表团1999年2月16日至21日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第22届管理大会后,参观了意大利农业部果树研究所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1999年2月22日至28日对泰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会见了泰国农业与合作部初契·韩沙瓦部长,与泰国农业与合作部进行了中泰农业合作的工作会谈,双方都期望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宽领域,增进友谊,推动事业的发展。在泰国期间,访问了农业与合作部的农业局、渔业局、推广局、农业工程处,参观了巴吞他尼水稻研究中心、推广局的组织培养中心、皇家开发培训中心和曼谷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考察了曼谷花卉中心有限公司、种花农户,正大集团的生猪拍卖市场等,与正大集团探讨了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的有关问题。
通过考察访问,增加了对这两个国家农业发展、科研教育、推广等有关情况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收获与体会
(一)政府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农业为国家稳定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千万,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红长2600公里。北部和西部是山区,东北部是呵叻高原。湄南河纵贯南北,全长1200公里,是全国最重要的灌溉水源和航运干线。泰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分为旱季(3至5月)、雨季(6至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气温22---28℃,以4月份最热。年均降水量1000---2000mm。全国耕地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有各种热带常绿乔木,是世界主要的柚木生产国,内河和泰国湾盛产各种鱼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泰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以种植稻谷为主,后来逐渐发展起了橡胶、甘蔗、烟草、木薯和玉米种植业。近40年来,泰国工业比重逐年增加,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50年代开始,泰国经济经历了50年代的经济恢复期,60年代的经济调整发展期(年均增长率8%),在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经济调整期(年均增长率6.2%)之后,又进入了经济调整和发展时期,1987~1992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泰国试图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工业产值逐年上升。1961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4%,1984年仅为24.8%,至1996年已下降到了11%。工业比重则从19.3%上升到34%,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7年的金融风暴席卷亚洲,1998年金融危机深化蔓延,泰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大量的工厂企业倒闭,大批的工人被解雇,很多又投向农业经营。泰国通过此次金融危机也在深刻地反思,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在泰国是否走得通。泰国政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这两年金融出现了重大危机,但民众的生活还比较有保障,社会也较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没有出问题。因此,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支持一直比较稳定。
泰国的2000万公顷耕地中,有970万公顷种植水稻,77%的土地是雨养农业,15%有灌溉条件。泰国的稻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中部以水稻为主,产量占全国的50%,北部和东北部以旱稻为主,占全国总产量的33%,南部仅占6%。60年代后期,泰国采用了高产品种并加强了病虫害防治,产量稳步提高。但目前单产水平仍较低,每公顷2100公斤左右。
大米一直是泰国的重要出品产品,泰国大米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从1970年的12%上升到70年代后期的23%左右,超过中国成为第二大出口国;1982年超过了美国而跃居首位,占据了世界市场32%的份额。1998年出口627万吨。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到了36%,出口值达20亿美元。
泰国政府自1961年起实行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在制定五年计划时,政府有意识地从政策、资金方面向农业倾斜。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明确规定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和农业多种经营,“三五”计划重点放在加速优先部门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四五”计划强调要实现社会公正,把地区开发列为重要内容,提出要更有效地利用耕地,“七五”计划强调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广实用技术,以农牧渔生产和加工为重点,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国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在1992年10月通过的泰国1993年财政预算中,政府把总预算的31%用于发展农业和包括兴修水利、筑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泰国政府动员各种力量发展农业服务农民,引导银行和国内外资本投向农业。80年代政府规定商业银行要将存款的20%用于农业贷款,其中的14%必须贷给农户和地方农业组织。政府制定了《促进投资法》,对农业基础设施及利用本国自然资源的投资项目给以特别优待。靠此吸引了国内外近30家私营公司投资于创汇农业。政府还鼓励私人企业深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服务,如家禽养殖方面,政府与曼谷银行、正大集团联手,政府负责选点,挑选农户、帮助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银行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正大集团负责提供设备、家禽种苗、饲料以及技术指导,并包购全部产品。产品销售后四方都有收益,发展了畜牧业,富裕了农民,银行和正大集团的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泰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500元。
(二)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
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1972~1992年间曾3次重组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推广管理机构,使研究所、中心和试验站与泰国农产品种植区域相配合,满足不同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地区农民的需要,使科研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让给农民,确保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例如,1992年泰国政府就分别在湄南河流域和南部銮湖畔的水稻主产区设立了巴吞他尼、博他仑等4个水稻研究中心,在东部高原建立了乌汶旱稻研究中心,每个中心下设若干个试验站,形成由国家水稻研究所、7个研究中心和20个试验站组成的水稻研究和开发网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科学研究随时根据变化了的市场需求调整科研目标。如60年代泰国水稻研究所将其引进品种与当地品质杂交后,培育出适合于当地种植的高产组合后,农民大面积种植,使泰国水稻产量几乎翻了一番。最近几年,在改善稻米的品质上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们差不多每年都能推出几个水稻新品种,取代已退化的品种。茉莉香米保住了泰国香米在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深受世界各国欢迎。例如1997年育成的KDML105香稻品种,兼具优良的适口性和加工品质,向中国出口量亦最大。
推广局的组织培养中心的研究内容,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为了加快成果的示范推广步伐,除了推广人员在田间试验示范指导,带动周围应用新成果新技术之外,政府还拨专项经费,为农民赠送诸如培养成功的果树苗木、技术小册子等。
位于差春骚省的皇家开发培训中心,从事以治理土壤沙化带动农民致富为主要目的研究示范培训。50年前中心所在地曾是森林,由于过度开采致使土壤贫瘠严重沙化。当地政府把这片土地赠给国王修建行宫,国王则从长远计议,1979年亲自主持建设成了开发培训中心。用有机肥改良土壤种树种草的同时,进行了水资源的治理、耕牛改良、种植水稻、玉米、橡胶等作物,建立小型稻米加工厂。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实施了多样性的土地利用模式,建立了小型示范农场,30%的土地种水稻,30%搞小水库(蓄水池),30%搞多种经营,包括果树、花卉、瓜菜、畜禽养殖等,10%搞住宅、道路建设等,让农民自我发展。对于比较贫穷的农民则送技术上门,因地制宜地推广技术。中小学和邻近国家的人员也经常到该中心参加培训。中心辐射的农民很多都摆脱了贫困,解决了生活自给自足问题,有60%的土地已改造成为可供耕种的农业土壤。全国此类培训中心共有6个。
(三)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曼谷农业大学是专门培养农业科研人员的最高学府,下设农学院、林学院、水产学院、农用工业学院、兽医学院等13个学院,还有5个专门的研究所。在其它几个城市还设立了3个分校。除农业大学外,一些综合大学也设有农业系、林业系、水产系等。各省还有一些中等专业学校及培训班,培养本地所需的农业技术人员。
农业大学的任务是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发展,开展学术研究,保证和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农事实习安排300个学时,前150学时学理论,后150学时到学校下属的研究所、试验站及私营企业实习。许多大学教师参加国家或省里的科研项目,学生作为助手直接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走向社会之前培养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的培训主要以培训农技推广人员为主,再由推广人员结合实际培训农民。由于方向明确,任务清楚,教育、科研与推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机统一,培养出的人才比较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