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2 19:2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XX县“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国党和政府为实现新时期党的奋斗目标,审时度势,顺应历史而勾画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伟蓝图。建设全面小康,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编制《XX县“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我县农村社会事业更加完善,为XX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一、回顾与展望

(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二OOO年至二OO五年),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农村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两基”成果得到显著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98.20%,毕业率99.94%。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县6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88年,比2000年的人均7.36年增长了7.1%,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了85%以上。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的有利时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94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新建、改建校舍总面积16.6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68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近700万元,县、乡、校自筹资金418万元,吸纳社会力量投资2162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入902万元,在92所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126个,全县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759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达到8.74万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80%。

2、农村卫生事业显著加强。“十五”末,全县共有公立医疗机构61个(其中县属医疗机构5个、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院含地名医院49个),村卫生站598个,民营医院5个,个体诊所63个。公立医疗机构120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99人,占人员总数的74%(其中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251人,初级职称604人;有大学本科52人,大学专科314人,中专319人,高中及以下524人);村卫生站、民营医疗机构(含个体诊所),有医务人员及农村接生员933人(其中大学本科3人,大学专科10人,中专88人,执业助理医师以上113人)。全县各医疗机构共设置病床1223张。按县域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9人,病床1.79张。全县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约55031m2,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500万元,医疗专业设备价值3500万元,包括菲利浦CT、“飞凡”彩超、富士能胃肠锐、电视腹腔镜系统等大件医疗设备共250件(套)。在国家大力政策扶持作用下,农村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加强,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合作医疗站基本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得到了保障。

3、农村救助事业明显提高。扶持1万户(次)特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875万元为2.35万人(次)解决了生活、住房困难,为近3800名五保老人落实了“五保”,为1.23万人实行了农村医疗救助,为3000户城乡特困对象实行住院医疗保险,为4700户10283名城镇居民和453户917名失地农民落实了城市低保,为630名农村特困户落实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4、农村劳动保障事业成绩斐然。累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89.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3亿元,培训劳务人员1.93万人次,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增收76.87万元,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支出81万元。

5、农村广电事业发展迅速。通过带资进站,招收线路维护员的形式和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全县47个乡镇已有35个乡镇发展了光纤村通,发展用户28000余户,入户率达24.3%,固定资产达1750万元左右,全面完成了县乡光纤联网,实现了县到47个乡镇广播电视共缆传输,传输37套高清晰的电视节目到农户。

6、农村文体事业势头强劲。农村文体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文体活动网络正在形成,全县46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站、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和老年体育协会。80%的乡镇文化站和老体协做到了有人员、有经费、有办公地点、有场地、有活动。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1、发展新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核电站落户XX必将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各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农村社会发展带来良好的环境,各级领导对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这些机遇,我县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2、困难与挑战。在清晰认识机遇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县域经济脆弱难以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撑乏力,我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财政状况吃紧,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阻碍,改革中的矛盾错综复杂,改革迫在眉睫,改革进程艰难,任重而道远;三是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瓶颈”制约突出。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拓宽社会事业投资渠道,以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农村教育要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初中在校学生保持在26963人左右,小学生数保持在62000人左右,巩固扫除文盲工作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消除薄弱学校,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水平,到2010年,争取达到8.3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10年,全县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2010年达到75%左右,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1.8万人左右,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到2010年,完成职工岗位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各类专业培训2万人次的任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全县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所占比例2010年达到10%左右,继续推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足额配备教职工,基本解决教师问题,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90%和70%以上。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2010年达到35%。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率达到100%,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80/10万,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2.4%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5/10万以内,农村清洁饮用水受益率达70%以上,并积极建立和推广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70%以上,村级防保人员培训后学历达中专以上。农村卫生全县所有乡镇均要建立起乡镇卫生院,村要建立起村级合作医疗点。

农村文体事业力争在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达到有固定人员、有经费、有活动场所、有活动的标准,100%的开展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

农村人口2010年死亡率控制在5.3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6‰以下,计生率达90%以上。

农村广电全县所有乡、村光纤率达80%,有线电视用户达10万户,发展数字电视1000户。

农村劳务输出年均增速达2%,劳务收入年均增速10%,农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长10%,基金收入每年不少于50万元。

农村救助“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864元,农村医疗救助新增经费100万元。

三、发展重点和重要任务

(一)实施八大工程,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着力构建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机制,和谐育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生命教育促进机制、成长导师机制和德育评价机制。实施“师资建设工程”。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业务培训上来,对现有的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实行“政府津贴制”,由县财政按月在工资中发放。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提高课改质量,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促进新课改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健全专用教室,实现“校校通”。2010年前全县乡中心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信息技术教育覆盖率达到90%。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到2010年,撤并全县3个教学班以下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创办示范性寄宿制初中5所,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抓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到2010年,县级标准化学校数达到90%。实施“教育扶助工程”,完善“一费制”收费办法和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让真正贫困的家庭、学生受益。实施“教育质量督导和评估工程”,研究探索教育发展督导评估新机制,建立起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质量指标体系。实施“和谐校园构建工程”,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二)深化村级卫生合作医疗改革,促进农村卫生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把解决农村地区“看病难”、“看不起病”作为重点,深化农村村级卫生合作医疗改革,加大扶持乡镇卫生院、村级合作医疗卫生站等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急诊急救为重点,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建好县、乡、村三个层次的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承担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和临床科研带教及参与紧急救援任务等,乡镇医疗机构主要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危重病的转诊任务。村级医疗机构在做好常规医疗服务的同时,依托县级综合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的急诊科建设,确保我县医疗救治体系完整、高效、快速运转。要建好重点科室,尤其是传染病门诊(发热门诊)、急诊科、手术室、妇产科、检验科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标准进行建设,做到重点科室用房布局合理、设计规范、流程科学、面积达标。加强各医疗机构的设备建设,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到2010年,乡镇卫生院以上单位均拥有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设备、B超机、心电图机、200mA以上X光机、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产床、万能手术床、妇科及普外科常规检查和手术器械、急诊急救相关辅助设施等。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组建专门工作机构,配置专人负责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完成县传染病区工程1500m2的房屋建设任务,对乡、村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工作业务用房及接种门诊、接种点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改造、维修或新建。加强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传染病区、县医院传染病房建设。建立卫生信息网络指挥体系和120急救信息指挥体系。

(三)建立科学理念,促进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期间,要突出人的发展,切实提高全民素质,改善生育观念,提高生育质量,加强人口宏观管理,要加强对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乡镇计生科技含量。

(四)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农村文体发展。农村文体工作要以丰富农民文化活动,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文体内容为重点,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各级农民文体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乡镇政府要把文体工作纳入建设小康农村的发展规划,加强乡镇文体场地(设施)建设,为农民参加文体活动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五)加强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广电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步伐,全面实现乡到村、社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全面清理农村非法安装使用小锅盖的农户,发现一个取缔一个,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发展光纤村通、社通,实现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搭建数据平台,开发多媒体业务。

(六)优化输出结构,促进农村劳动保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广大劳务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四个结合”,即,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上岗就业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办证相结合,特别要在订单培训、定向培养上下功夫。按照“巩固东部、进军西部、面向全国、拓展海外”的劳务输出方针,多途径寻求输出新门路,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市场,努力扩大我县劳务人员在外地劳务市场的占有率。

(七)抓好重点主体,促进农村社会救助发展。抓好自然灾害救济、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特困户扶持、敬老院建设,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实行大面积救助与住院医疗保险相结合,敬老院建设实现创建川北一流敬老院目标,普遍建立和实行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2.1万名农村特困户纳入农村低保,标准人年480元,年需资金1008万元,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低标准起步,重在建制的原则逐步实施。

四、政策和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求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坚持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彻底扭转只重经济发展,只重GDp增长,而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只注重城镇发展,而忽视偏远农村发展的偏颇认识,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坚持用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高和改善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工作的得失,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全县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激发活力求发展

要继续深化农村社会事业改革,用改革凝聚人心、激发主动性,用改革调动各方积极性,用改革切实关注边远山区和弱势群体,用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建设体制。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在分配上要向作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全面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深化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职能,切实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和经济手段等,加强行业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无论隶属何种部门,何种所有制性质,均纳入规划,由卫生行政部实施行业宏观管理;进一步实施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财政补助和税收政策;加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要深化农村广电事业改革,建立“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由县局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劳资人事管理,统一资产经营管理,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领导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减少直到取消财政供养经费的广电网络经营经济实体。

(三)强化支撑,建设龙头,夯实基础求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要建设实施一批对全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通过对骨干项目的实施,夯实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础,强化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要全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省级教育附加资助高中建设、高中扩招、职中专项建设、骨干专业建设、“两馆”建设、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中心、乡镇卫生院、计生指导站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农村村道工程、光纤村通工程等项目。

(四)拓宽渠道,多方投入,广纳资金求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及各级的有关政策,切实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牢固树立公共财产的理念,大力调整财政支出,压缩不必要或不急需的开支,确保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使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得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计划等相关部门要对农村社会事业实行项目倾斜,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级政府要在用地、用工等优惠政策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农村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舆论环境。农村社会事业项目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改革的决定,大胆探索BOT、TOT运行模式,积极拓宽投资领域,力争更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意临床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医疗单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造就一批拥有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的业务骨干,以形成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科学人才队伍。要继续抓好在职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卫生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要积极开展乡村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学历转化培训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队伍,改善提高人员结构。

五、重点项目建设

为了完成“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必须实施必要的重大建设工程。

(一)乡镇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排除危旧房16600m2,改扩建100000m2,计划投资6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3300万元,地方配套1600万元,学校自筹15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我县农村中小学全部危房,解决20多个乡镇的基础教育硬件设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教育水平。

(二)高中扩招项目。完成新建高中教学及其它用房6500m2,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4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学校自筹1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增加5000名初中毕业生继续就读高中,有利于提高全县基础教育,从而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向前快速推进。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改扩建卫生用房17000m2,购置X光机、洗胃机、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等设施一批,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750万元,地方配套400万元,自筹35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将切实改进我县农村医疗卫生硬件条件,解决就医难等问题,对保障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健康、及时救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改扩建业务用房3500m2,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900万元,配套200万元,自筹300万元,项目实施后极有利于进一步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促进适龄妇女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农村广电建设项目。建广电业务用房5000m2,完成广电主干线路架设700km,支线1500km,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1200万元,配套300万元,自筹900万元,该项目可使全县46个乡镇实现乡乡通闭路、社社通广播,既可及时把党的政策、信息、农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又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六)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农村文化中心建设46个;“两馆”建设,完成县城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群众健身项目,安装健身设施90处(点)。以上三项工程共需资金3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2000万元,地方配套700万元,其它渠道筹集资金700万元,实施这些项目可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强健身体,从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小康社会建设之中。

第二篇: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宣传舆论工具和思想文化阵地,是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发展力的大众传媒。根据《_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___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广播电视工作基

本情况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___广播电视历经几十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文化和人力基础,发挥着舆论导向、传播知识、普及文化等重要作用,为我市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我市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硬件设施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经营收入等广播电视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广播电视各县(市、区)中前列。

1、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方面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新闻立台、节目创优的原则,充分发挥台编委会作用,强化新闻策划,增强把关意识,每年共播发广播、电视各类消息8000多条,专题740多期,并做到不发生政治性差错。积极做好各项宣传报道任务和各类直录播活动,为全市“加快发展、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节目质量显著提高。围绕“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思路,加强节目调改,凸现贴近性、亲和性、本土化,打响了《___新闻》、《富春大地》、《九点看新闻》、《新闻随身听》等一些知名和特色栏目;涌现了《日子一天天地过》、《___企业积极培养技能人才后备力量》等一大批广播电视优秀作品。

(3)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编发的广播稿、电视稿分别在中央台、省市电台、上海经济区新闻协作网、美国斯科拉卫星网播出,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___的良好形象,提升了___的知名度、美誉度。

2、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方面

(1)全市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体系健全完整,节目传输质量提高。2005年末基本完成有线网络的建设、改造任务和有线广播进村入户工程,使全市用户能收看收听到30多套较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兴建了新的广播电视发射台,扩大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面。

(2)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了OA办公网、非线性制播网、音频工作站三大网络体系及大批配套设备设施;建立基于IP技术的覆盖城区、乡镇宽带网络,开展因特网访问、数字电视、语音等多种综合业务。

(3)广播电视技术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完成台制播系统技改,配置了电视转播车;完成有线电视播出平台、用户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平台建设,构建了综合性服务平台。

3、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按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完成局台分离和人员划转工作,搞好了内设机构调整,组建了___数字电视有限公司、___网通信息港有限公司。制定完善台内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用人、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出台人才选拔聘任、优秀人才奖励、培训等相关配套政策,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十五”期间全市广播电视实现了快速、健康、稳步发展,但也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1)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特别在全市有影响、效益显著的名节目、名主持、名采编人员还不多。

(2)广播电视队伍庞大,但缺乏高级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又善于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人员老化和创新不够等问题。

(3)技术升级压力重。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整体规划,未来10年将大力推进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升级,建立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广播电视新媒体。这对我市广播电视的技术能力、经济实力和人力储备等提出了挑战。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有利于促进广电产业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文化消费的需要,满足信息充分交流的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加快发展我市广播电视事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挥广播电视的党和政府喉舌功能和信息交流作用;

2、坚持立足现实、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3、坚持为广大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安全可靠的高质量服务;

4、坚持市场与事业相结合,既建设有效益的网络,也要有计划地覆盖每家每户;

5、坚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6、坚持做强做大、互利多赢、市场运作、确保安全原则。

(三)总体目标

从___的全局出发,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科学规划,建设统一完整的宣传管理体系、节目营运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完善传统业务,发展数字电视,开拓综合数据业务,不断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

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广播电视宣传事业

综合考虑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市广播电视宣传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10年,基本形成节目丰富、事业繁

荣、产业发达、充满活力、有序运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广播电视新局面,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级台前列。

主要任务:

1、围绕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舆论水平为重点,加大创优力度,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优秀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广播电视媒体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市人民,力争“十一五”期末在广播电视新闻和社教节目中各打造五档以上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名牌节目。

2、大力开展面向基层和面向群众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交流,进一步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对基层和群众特别是对“三农”的有效供给;大力组织开展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影响大、参与广、受欢迎的群众文化活动。

3、强化和拓展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工作,扩大网上宣传影响力。增加上级台的发稿量,力争“十一五”期末超过500条,名列杭州各县(市、区)前茅;精心组织广播电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打造一批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4、强化精品意识,力争在省、杭州市优秀作品评奖中获省级奖每年2条,杭州市级二等奖以上每年10条。

5、提高本台广播电视用稿量,记者自采新闻稿件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0,力争“十一五”期末每年发稿量超过10000条。

6、不断深化改革,优化内部考核、分配制度,逐步在全台推进制片人制度或准制片人制度。

(二)广播电视技术事业

坚持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节目平台、传输平台、监管平台,实现向现代媒体转变,提高节目播出质量,更好地为___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1、电视台主要任务

(1)加强技术投入,逐年更新摄录装备,增强节目生产能力,完善台内网络结构体系;

(2)2006年-2007年新建广播电视台发射中心;

(3)2006年-2010年,构建技术中心大楼、新媒体数字演播中心;

(4)开展高清晰电视的制作,开设高清晰电视频道,开拓数字移动电视;

(5)建设完善播出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优质安全播出;

(6)建立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提升节目存储交换能力。

2、广播电台主要任务

(1)建立无线、有线调频广播覆盖体系,扩大服务范围;

(2)升级和完善广播音频工作站,提高广播播出质量;

(3)开展基于宽带互联网的视音频业务,建立网上广播的专业平台;

(4)实现数字同步音频广播(DAB)、多媒体广播;

(5)建立广播检测管理系统,确保安全播出。

3、A网(有线电视传输网)主要任务

(1)第一阶段,建立综合业务的基础接入平台,启动数字化,建立有线传输网络的营运体系。使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1,数字电视用户达到有线用户的30;

(2)第二阶段,逐步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进行数字业务的多功能综合开发,进行全光网建设,完善与发展有线传输网络的营运体系,使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4,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有线用户的60;

(3)第三阶段,主推全光网接入,全面发展多种业务的有线传输网络营运体系,开展多方位对外合作与市场拓展,使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8,数字电视用户普及率达到有线用户的80;

(4)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管理与工程设计的GIS(地理信息)综合业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与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4、B网(网通信息网)主要任务

(1)光纤到楼幢,骨干出口带宽达到10G,小区机房达到30个;

(2)到2010年城区宽带大众用户数量达到2.5万户,语音用户达到___总语音用户数的1/3;

(3)数字电视入户率80,交互式数字电视使用率达到60,初步实现电视、语音、数字的三网融合;

(4)覆盖10个以上乡镇,宽带大众用户达到3000户,集镇开通交互式数字电视;

(5)建设___门户网站,提供综合性服务,打造___网通信息港的品牌。

(三)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和经营工作

1、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科学制订人才建设规划,优化人才环境,多渠道引进广播电视紧缺人才。加强与大专院校等影视人才培养单位的合作,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实现人才队伍梯次建设与广播电视发展相协调。

加强广电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考核、录用、培训、奖惩等制度。

着力抓好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中青年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到2010年,中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60%以上,并使中高级人才队伍的年龄逐步年轻化。

2、经营工作主要任务

加大广播电视广告经营的力度,努力培育和形成新市场、新机制,满足观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积极拓展网络广播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业务开发。

探索发展具有广电特色的延伸产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广播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尽快提升广播效益。

“十一五”期间,全市电视广告经营创收要保持稳步增长,广播经营创收、网络综合业务经营要实现较快的提高,其他产业开发要有新突破。

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是实施广播电视业发展规划的根本保证。要把广电产业的发展列入各地的重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推进广播电视工作的整体合力。

2、加大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扶持公益性、重要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广播电视设施的建设;对公益性广播电视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可享受财政资金定额或定项补贴等政策。

按中央和省、杭州市有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要求,研究制定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广播电视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投入,加强对广播电视网络增值业务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加快建立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和整体转换的价格体系与政策。

3、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人事管理新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任期制、节目制片人制等,特别是在干部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奖惩措施和程序,对表现不良者采取诫免、待岗、辞退等措施。

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建立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绩效定酬相结合,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着力做好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建立科学高效、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三篇: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条件,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阳谷,以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完成,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十五”

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和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任务,为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康复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和第三次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从很抓落实上下工夫。2002年以县中医院为依托建立了阳谷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截止到2005年底,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50例,完成聋儿语训35人。县残联建立了用品用具供应站,各乡镇成立了供应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器具供应,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同时,市残联拨付的康复经费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2002年4月份,县残联邀请市中医院眼科专家,组成普查小组,对全县16处乡镇3000余名眼疾患者进行了普查、登记和诊治,受到眼疾患者的一致好评。2003年和2005年,结合李嘉成先生开展的长江新里程工程,我们积极配合,广泛宣传,对全县2名大腿以下截肢残疾人和28名小腿以下截肢残疾人免费实施了假肢安装。

(二)教育就业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及各乡镇也相继出台了优惠政策。2004年,县政府对考入大专、本科的特困残疾学生实施救助工程,从慈善一日捐款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考入大学的贫困残疾学生进行资助。三年来,全县共资助特困残疾大学生30名,金额达6万余元;实行了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的教育机制,使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50%以上;同时,采取一帮

一、结对子等形式资助失学儿童,五年来全县共救助60多名,金额达18000元;2005年全县对初中以下208名残疾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减免金额达95000元。

就业工作,县政府出台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规定。县残联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所,对残疾人培训、就业、发证等实行微机化管理。五年来,全县共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280人,没有完成就业比例的单位,也缴纳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西湖皮塑厂、四棚纸箱厂、张秋景阳冈印务有限公司、闫楼凡布厂等福利企业共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54人。2001--2005年,全县培训农村残疾人482人,非农业残疾人80人。在就业上,注重内引外联,积极外派人员考察,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05年8月份,经考察与临沂市太合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用人协议,9月6日,通过目测,有30多名残疾人签定了用工合同,成为该公司的一名员工,月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

(三)社会保障工作

实行了对城镇、农村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年来,全县城镇非农业残疾人纳入低保40人,发放低保救助金20余万元。同时,为280名残疾职工落实了养老保险;为330户农村贫困残疾家庭落实了低保;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50名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

(四)扶贫工作

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制定残疾人扶贫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结对帮扶,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家庭副业。阳谷县有残疾人3.3万,其中贫困残疾人有3200多人。县残联2001年从上级残联争取康复扶贫贷款160万元,发放给贫困残疾人家庭,并帮助他们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业。从2001年开始,县残联先后对2000余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目前,全县已有2600户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自主就业逐步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走上了富裕。

(五)法制建设工作

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全县及各乡镇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认真搞好费改税中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衔接,继续落实减免政策,实行税前减免。五年来,全县共为残疾人减免税费100多万元,在2002年全省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经验交流会上,阳谷县做了典型发言并介绍了经验。为了搞好税费减免的落实,每年有县人大牵头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及税费减免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法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县残联与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法律授助联络站。五年来,共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351人次,律师免费服务23件次,确保残疾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信访案件处理上,认真落实残疾人来信来访,信访案件处结率、办

第四篇: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建筑工程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学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划发展,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本规划为2005年年底制定,2007年7月修订。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学院(原南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始建于1995年,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单位。学院现有学生912人,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约占65.8%,具有高级职称的约占28.9 %。学院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建筑学三个专业,涉及土木工程、管理科学、建筑学和力学4个一级学科。学院下设力学、结构工程、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勘测与施工、建筑学5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含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土工5个实验室和一个计算机中心,实验室面积2200平方米,设备台套数近600件,可开设土木建筑类专业所需六大类、46个实验项目。十多年来,建工学院培养了一批土建工程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机遇与挑战

今后五年,建筑工程学院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第一、南通大学的组建,为建筑工程学院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南通市唯一具有土建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教育条件和水平的学院,我院在参与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引进方面比南通其他高校更具有竞争性。

第二、从江苏省以及南通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江苏省(及南通市)已经从建筑大省(市)逐步发展为向建筑强省(市),这为建筑工程学院提供了更多科技合作、社会服务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随着南通地方经济的发展,南通市委、市政府将大桥、大港和大学建设作为南通市的重点工程。尽管建筑工程学院在大桥、大港建设的高科技、尖端领域方面尚不具备竞争能力,但建筑工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的优势,在一些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开展工作。今后五年,建筑工程学院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南通大学刚刚组建,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和办学资金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学院将难以从学校获得大的投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学院内涵方面无论与其它兄弟学校的相同学院相比,还是与本校其它专业学院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建设标准和要求更存在明显不足。

第二、总体上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三个专业均缺少既有科学研究能力又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师资,缺少学科带头人,都存在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困难。办学层次较低,与南通大学整体上全面扩充硕士点、冲击博士授权单位的战略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第三、全院没有省、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低。

近几年没有国家和省级的相关科研项目,人均科研经费偏低,难以完成学校预定的科研任务指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差、能力弱,以目前的整体实力,难以抗衡一些名校对南通建筑业市场的渗透。

第四、在办学硬件环境方面,学校资金投入不足,投入资金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层次较低。实验室生均设备费、生均实验室面积距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标准还有相当差距。生均图书资料占有率低,尤其是建筑学图书资料与专业所需相差很多。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全面提升办学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把建筑工程学院建设成有水平、有特色、有实力的学院。

(二)学院定位

类型定位:教学型。

目标定位:江苏省同类院校中等水平,南通市土建工程行业重要的学术研究基地,国家商务部建筑工程援外培训基地。

层次定位: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定位:为南通地方经济、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宽基础、适应性强、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规模定位:本科学生1200人,研究生10人。

(三)发展目标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师资队伍。各专业均具有在地方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争取1-2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专职教师总数超过55人,专业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达到35%,正教授或教授级高工4人以上;有外校学缘教师比例达到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5%以上;

加强学科交叉,提高学科层次。在现有力学、土木两个具有一定发展条件学科基础上,通过力学与土木、力学与机械等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通过五年努力,争取使两学科成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并向省重点建设学科努力。土木学科达到硕士点申请要求。

整合人才资源,凝练研究方向。建设2-3个学术团队,力争在五年内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3-5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一项。科研经费达到400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300万。取得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技术成果,年发表科技论文20篇以上,其中国家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5篇以上。

加快平台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和实验室资源,积极申报建设南通市土木工程科技服务平台,建设2个以上具有对外服务资质的科技服务中心,如建筑设计研究所、勘测技术研究所、工程材料与质量检测中心等。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综合性、设计性试验比例达到85%以上。新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0个。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精品课程。逐步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建设2-3门

校级精品课程(群),并争取1门省级精品课程,新编出版主编教材1-2部。获得一批校级教学成果奖,力争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省级教学研究课题2项以上。多媒体授课比例达到50%以上。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以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的一次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水平

1.坚持协调发展,实现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

充分利用土建类专业直接面向地方支柱产业与地方经济、学生就业率高的优势,争取学校在人力、物力和政策方面的积极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速学科的发展,努力使土木工程、管理科学、建筑学等学科成为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品牌学科。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采取吸收引进和培养提高相结合的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对校内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重点扶持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培养一批双师型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创造让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环境,创建一支爱岗敬业、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创新精神好、结构优化、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3.以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依托优势学科提高实验室条件,积极申报建设南通市土木工程技术平台,组建2个以上具有对外服务资质的科技型产业实体。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不断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把本科教育质量提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增强综合性、开发性试验,规划和开设一批有特色的技能课程,有效地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工作之中。引导教师充分关注现代教育思想,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科范围内,逐步打通专业基础课,为实施“2+2”培养模式奠定基础。积极探索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拔尖学生的途径。

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及学科建设的需要,调整和改革土建类课程体系、内容,适应新规范的要求。利用建筑学专业艺术强的特点,培养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和体现个性的建筑文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和实习基地、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

(三)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积极申报硕士点

根据学校“调整研究生专业结构,在大力发展医科研究生专业的同时,积极扩大工科、经济管理学科、人文社科类研究生规模”的精神,紧紧围绕硕士点申报的各种指标,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申报成功一个硕士点。

(四)建设学院图书资料室,更好服务教学科研

配合南通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加强和校图书馆的合作,多方筹集图书资料购置经费,建好学院的图书资料室和教学档案室,完善图书资料管理等制度。

(五)开展合作交流工作,提高办学与学术水平

大力加强学术合作和学术交流,鼓励土木、工管与建筑学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本学科的全国性或省级学术会议,并力争举办土木与建筑省级学术会议1-2次。

积极争取与1-2所国外大学联合办学。选派更多的专业教师国内或出国进修、培训、学习、研究。

四、保障与措施

(一)领导保障

学院党政领导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把班子建设成清正廉洁、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领导集体。大力弘扬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精神,凝聚师生员工意志,积极推进科学化、民主化管理进程,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队伍保障

争取学校支持,大力引进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特色有影响的科研方向和队伍。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树立艰苦奋斗、献身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学院二级管理体系和机制,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围绕学院整体目标,按照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建立与绩效挂钩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岗位业绩津贴分配制度,鼓励广大教职工依据各自特点,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四)条件保障

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寻求学校支持,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和学校图书馆密切配合,做好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学院领导要带领教师深入地方经济,跑市场,找项目,寻合作,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取得资质上的支持。

(通大[2006]88号,2006年6月30日)

第五篇: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残联的指导下。全市各级残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残疾人,认真履行“服务、代表、管理”三项职责,真抓实干、扎实工作,较好完成省残联、市委、市政府下达各项任务。各级残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康复工作全面完成,教育扶贫力度加大,文化体育日趋活跃,就业培训逐

年提高,社会环境逐年改善,按期完成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概况

(一)、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级残联以“复明工程”为龙头深入开展各项复明活动。共完成白内障手术5388例,[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人工晶体植入率达80以上,脱盲率达98。完成假肢装配任务98具,低视力康复428名,提供助听器43台,助视器439台。聋儿语训220名,培训聋儿家长155名。肢体康复训练901名,训练智残儿童67名,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5000多件。对14155名精神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96,显好率达68.4,社会参与率达56,肇事率下降到0.2。

(二)、教育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各级残联把盲童教育列入“长江新里程计划”,对66名盲童每人每年资助经费150元,资助金额达3.3万元。有20名残疾儿童纳入全省扶残助学计划,累计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特教学校在校学生稳定在200人左右,其中阳新县特教学校40名学生纳入“国彩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三类儿童”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范围,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60名中高考上线残疾考生顺利实现入学,省市两级残联对残疾高考学生奖励金额达2万余元。

“十五”期间,举办各级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班280多期,共投入培训经费100余万元,培训残疾人达6700人(次)。同时,借助中残联与欧盟合作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定点我市之机,成功举办两期全省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得到中残联和欧盟项目评估专家的好评。

(三)、就业扶贫跨入先进行列。全市福利企业发展到80多家,集中安置2700多名残疾人,个体从业及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人数达9800多人,盲人按摩点由原来2家发展到现在10多家,残疾人就业率由原来的68提高到现在的82。各级残联深入到全市1000多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70万元,并将残保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各用人单位累计分散安排3242名残疾人就业。分散安置达标单位达100多家,市政府先后两次对11家达标单位、30个先进单位、90名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成功举办全省首届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有6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招聘会,372名残疾人在用人单位进行录用登记。市残联连续三年被省残联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市残联、大冶市残联被中残联授予“全国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城区有3179名特困残疾家庭计入低保户,农村有3700名特困残疾人列入定救对象;有1100名“三无”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有关单位与2016户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残疾人贫困户达1000多家,慰问金额达20多万元。“十五”期间共争取扶贫资金440万元,开发扶贫项目6个,辐射安置残疾人达300多人。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19500名,其中4600名解决了温饱。2002年市残联被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残联等四部门授予“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四)、文体宣传工作丰富活跃。我市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盲人门球预赛暨锦标赛,并积极组团参加全国、全省重大赛事活动,在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暨第三届残运会上,我市23名运动员分别夺得11块金牌、18块银、铜牌。为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世界冠军刘泽兵、柯玉仙等残疾人被有关部门授予省市劳模。充分展现了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全市各级残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形成广播、电视、报纸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利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掀起宣传热潮。据统计,各级残联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宣传稿件2000多篇,制作残疾人专题片10多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法制维权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各级残联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促进残疾人由受助者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残疾人事业由社会救助型向民主法制型迈进。

市政府2003年颁布了《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市直有关部门制定了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等具体优惠规定,为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了开展三次执法大检查,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四大重点工作予以突破。会同市司法局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站。深入开展创建维权示范岗活动,大冶市陈贵镇司法所等七家

单位被中残联、司法部授予“全国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称号。

各级残联认真对待残疾人来信来访,五年间共接待上访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15000人(次),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其中,稳定婚姻家庭1530户,维权案件达120件,维稳事件达57批次,累计为残疾人办证35000人次。为解决下肢残疾人代步问题,与台北曹氏基金会合作,为下肢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50辆。

(六)、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在发展中完善。市残联于2000年建成集机关办公、康复、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大冶市残联购买了2500M2综合办公楼,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的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在“十五”中期投入使用。磁湖山庄、社会福利院等相继建成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湖滨路、人民广场等无障碍服务更加完善,全市盲道总里程达30公里,无障碍设施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

市残联相继组建成立了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市残疾人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完善了职能设置,增强了服务功能。县(市)区残联基本实现了机构升格,经费单列,理事长专职。95的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立了残联组织,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社区残疾人工作已纳入政府工作范畴,与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相同步。

各县(市)区残联基本上建立了专门协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市残联在自身经费困难条件下给市盲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等五个专门协会提供活动经费,解决活动场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举办了理论业务培训班,提高全市基层残联干部的业务水平。

二、“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握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黄石的良好发展机遇,坚持打基础、求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这个目标,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加强基层工作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联系残疾人;加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业务建设,为残疾人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法规建设,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参与环境明显改善,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从我市市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两基”工作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建立起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程序明晰、服务一流、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残疾人事业新体系。

---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扩大各类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面;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高职中等教育初步形成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步提高;为大批残疾人提供有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城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残疾人基本得到职业咨询与指导,进一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

---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使扶残助残社会风气蔚然成风;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建设,积极发展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环境。

---进一步增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树立为残疾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扶持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吸纳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增强基层残联为残疾人服务的实力,市、县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各级残联的自身建设,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丰富活跃。

---进一步提高各类残疾人的自身素质。运用各种形式,团结、教育广大残疾人,帮助提高各类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杰出自强模范”、“杰出技术能手”、“杰出特艺人才”的争创活动,激励广大残疾人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推动各类残疾人参政议政,积极培养残疾人干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中更加活跃。

三、“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康复与预防

主要任务:残疾人康复面进一步扩大,使2.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500例,低视力康复180名;聋儿语训230名,培训聋儿家长200名,训练智残、脑瘫儿童150名;安装普及型假肢150具,为残疾人提供6000件用品用具和辅助用品。

工作措施:围绕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康复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依托,家庭康复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康复、训练、服务体系。在城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与城市社区建设及残疾人群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有序,面向群众、面向家庭,集保健预防、康复教育、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农村,要以村卫生室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康复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康复服务网络。要坚持“低起点、广覆盖”的原则,会同卫生部门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康复服务的试点工作,力争农村康复医疗覆盖面取得突破。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医疗卫生康复资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初级卫生康复保健工作的新思路与新办法。广泛开展康复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康复知识,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继续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语训、肢体残疾者康复、智力残疾者康复等一批重点工程。

继续开展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积极参与残疾预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预防意识,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减少遗传致残和药物致残行为的发生,重点是开展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和0—2岁的婴幼儿补碘预防。建立完善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网络。充分发挥项目优势,组织实施好“国家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所规定各项康复任务。

重点项目:社区残疾人康复项目、残疾人“复明工程”、助听、助行项目

(二)、教育与培训

主要任务: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成果,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使上线残疾中高考学生录取率达95以上。加大职业教育与培训力度,免费培训8500名残疾人。

工作措施:配合协助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完善我市特殊教育的服务体系,稳定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加大对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的救助,切实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对适龄残疾儿童推行“两免一补”(免学费、免杂费、实行生活困难补助),从而推进贫困失学残疾少年儿童的救助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继续做好残疾考生的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保障各类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的合作,发挥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这一全省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办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中、短期培训。各级基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培训鉴定功能开展工作,使城镇有求职要求和农村可就业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培训,并同时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要加大对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基地的投入,完善我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基地的功能,提高我市残疾人就业中心服务水平。加大对基层残联培训经费的投入,使城镇有培训要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免费培训,对培训期间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实行生活费补贴;对农村残疾人以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免费培训。扩充基层残联配套设施项目,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市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水平。

重点项目: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改造项目

(三)、就业与服务

主要任务: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城镇新安排1500名残疾人就业,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5以上;农村稳定从业残疾人达4万以上。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采取积极扶持和保护措施,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要紧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保证残疾人集中就业、分散就业和个体从业三条主渠道畅通,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为了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一站式”的配套服务,引导各类残疾人外出务工实现残疾人劳动力的有序流动。积极发挥市残疾人创业者协会的作用,为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表彰残疾人职业技术能手。加大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在全市开展一些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创建2至3个安残达100人以上的省级残疾人就业基地;二是创建2个省级和5个市级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三是创建一批公司 基地 残疾人农户的农村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四是创建一批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店。充分发挥这些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全市残疾人就业全面发展。

重点项目:市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项目

(四)、扶贫解困与社会保障

主要任务:对1万名极端贫困残疾人进行扶助,帮助2.8万低收入残疾人脱贫,对600户残疾人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规和政策,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规定的各项任务,多渠道、多形式地对极端贫困残疾人进行有效扶助,帮助低收入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进一步用好国家下达我市的康复扶贫贷款资金,充分发挥康复扶贫点的辐射作用。继续开展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在大冶、阳新的老少边穷地区对600户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助残解困进万家”活动,采取“帮、包、带、扶”等措施。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要帮助落实“低保”、“五保”、“定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救济等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在城镇推行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自助、互助、公助”等办法,扩大残疾人的投保面,使投保率达到80%以上。社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投保面要100%,确保残疾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研究,制定针对重度残疾人、一家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的特殊救济、救助办法,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重点项目: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

(五)、法制建没与信访维权

主要任务:健全残疾人事业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切实做好新时期残疾人的信访工作,来信来访处结率、回告率达98以上,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为修改《湖北省实施办法》及省政府145号令提供详实的各项数据。加强残疾人法制宣传和检查监督。将残疾人保障法纳入各级政府的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制教育,会同各级人大、政协开展执法大检查,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各级残联要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契机,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会同计划、统计、卫生等有关部门摸清全市残疾人的数量、分布、分类以及康复、教育、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建立全市残疾人数据库,为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按国务院颁布的《信访条例》,认真做好残疾人的信访接待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愁。按国务院关于残疾人证办理管理要求,依法规范残疾人证的审核发放,确保残疾人证发放的公平、公开、公正。

(六)、文化体育与特艺人才

主要任务:加大我市特殊艺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促进残疾人特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高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为2008年北京残疾人奥运会输送优秀人才。

工作措施:我市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有过辉煌的历史,为黄石和国家争得了荣誉,我们要继续与文体部门加强合作,再展雄姿,使残疾人文体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导社会各类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向残疾人开放,并为其提供优惠优质服务。充分利用我市原有艺术人才资源,采用“传、帮、带”等形式,加大我市特殊艺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力度。积极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盲、聋、哑学生的艺术汇演,努力促进我市各类特殊艺术人才的脱颖而出。认真做好残疾人体育协会工作,培养残疾人优秀体育人才,以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积极选拔、培养和输送运动员参加全国各类比赛活动,力争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及2008年残奥会有我市运动员参加,展现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风貌。抓好运动员的培训与管理,使残疾人体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七)、社会环境与信息网络建设

主要任务:广泛开展“全国助残日”等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形成扶残助残的社会人文环境。力争电视台开办加配字幕和手语的新闻节目,社会综合性报刊开辟残疾人专栏。完善办公自动化网络功能,做好统计工作。

工作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广大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宣传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宣传残疾人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风貌。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主要残疾人节日期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助残专题、爱心专栏,集中力量宣传残疾人事业,扩大我市残疾人工作的影响面。在特殊学校、福利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等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通过“多帮一”、“一帮一”等形式,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组建残疾人自强模范报告团,深入机关、学校、厂矿企业进行巡回演讲,展示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采。

加快残疾人事业信息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建立黄石市残联网站,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让广大残疾人能从网上直接了解到国家和地方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扶持政策,知道各级残联的工作动态和办事程序,掌握关于康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信息,使残联的网站和网页成为肢残人的腿、盲人眼睛、聋人的耳朵,构建残联与残疾人交流的网络平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掌握残疾人的思想动态。加强各种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八)、组织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任务:不断完善基层残联组织网络,发挥名专门协会的作用,建立较为完善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形成一支“人道、廉洁、奉献”的残疾人工作队伍。推进全市残疾人无障碍建设,争创全省残疾人无障碍示范城。加强基层残疾人综合设施建设,兴建市残疾人康复教育服务中心。

工作措施:不断完善基层残联组织网络,特别要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使基层残联做到“有专职干部、有办公场所、有服务载体、有联系网络”。社区、村委会要全部建立残疾人协会组织,形成以县(市)、区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努力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基层。

切实加强残疾人自身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专门协会的作用。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上更加活跃。按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工作思路,使我市残疾人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前移,更好地贴近残疾人,让残疾人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

要切实加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加强团结,形成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事业来凝聚人心,以发展来鼓舞人心,争做实干型、创业型班子。三是要勤政廉政,以品行感召群众,以廉洁赢得民心,以实绩促进发展,把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建成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好班子。

加强残疾人综合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残联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市残联要集中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兴建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全市残疾人提供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活动服务场所,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制定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管理办法,争创全省残疾人无障碍示范城。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残疾人无障碍建设,在城区人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和公共建筑相应建设提示盲道和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或电梯,方便残疾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无障碍环境。

重点项目工程:市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项目;县市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项目。

《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下载XX县“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定稿)

    ##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1、成功申报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在省级文化先进县申报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2001年1......

    市十一五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精选)

    文章标题:市十一五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xx市乡镇企业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

    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幸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县新农村建设办公......

    辽阳市社会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辽阳市社会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

    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五篇范文

    **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人口问题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重大问题,也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政法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政法事业发展规划 根据中共北京朝阳区委关于制定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指示精神,制定《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政法事......

    陕西省科协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陕西省科协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一、 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省科协及所属团体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

    ##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1、成功申报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在省级文化先进县申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