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科协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陕西省科协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省科协及所属团体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
2007年以来,省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西部强省建设和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重大问题,先后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多角度、多学科的高层论坛和学术研讨活动,向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可借鉴的专家建议,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了科协组织的独特作用。
2008年,举办‚国防科技与陕西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推动国防科技、国防工业与陕西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发展。2009年,分别针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陕北煤化工基地建设和秦岭的保护与开发、汽车产业的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了《陕西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论坛》、《中国煤转化高新技术国际论坛》、《秦岭论坛》和《2009中国商用车发展研讨会》等重点活动。在学术研讨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多方研究讨论,撰写了专家建议,呈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2010年,围绕建设西部强省举办秦岭论坛,形成《秦岭论坛专家建议》上报省政府,得到了代省长赵正永的重要批示。陕西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论坛召开以后,省科协会同 1
省老科协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呈报《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得到省委王侠副书记和省政府姚引良副省长的重视,并专门作出重要批示。
省科协及所属学会还举办了‚低碳陕西高峰论坛‛、第五届信息确保与安全国际会议(IAS09)、国际计算机科学特邀学术报告会、国际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交流会、‚2007食品药品安全与产业发展论坛‛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研讨和决策咨询活动,为领导机关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围绕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应急科普。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省科协党组召开会议紧急部署科协系统抗震救灾工作,5月14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并且安排加班加点,紧急编印《地震防护科普知识手册》3万册,以最快速度送往灾区,在省、市、县科协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地震防护科普知识手册》5月16日即送到重灾区群众手中。紧接着编印抗震救灾科普知识挂图5万张,编印青少年科学抗震防护自救宣传册10万份,连同中国科协提供的抗震科普宣传资料迅速发往灾区和全省各地,为宣传防震科学知识、稳定人心、指导科学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16日,省科协在一个工作日内将中国科协拨付的100万元救助款全部拨付受灾较重的五个市科协。省科协还从十分有限的经费中列支45万元,重点支持汉中、宝鸡、安康三个市科协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省科协机关、直属单位和离退休干部职 2
工积极踊跃捐款,8小时之内捐款20480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32410元。陕西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在震后不久即深入汉中重灾区开展科普宣传。灾情严重的市、县科协在开展自救工作的同时,冒着余震危险编印、发放抗震科普资料,运送救援物资,并及时安排科普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省、市各级学会也纷纷行动起来,消防、医学、护理、生态、地质、预防医学等学会迅速组织科技工作者奔赴一线,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土建等学会提出恢复重建建议,积极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
2008年6月12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听取了省科协抗震救灾情况的工作汇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同志对省科协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陕西省科协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迅速行动,深入一线,尽自己所能,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开展了大量工作。邓楠书记要求,陕西省科协要充分发挥优势,做好灾后重建规划,找准定位,在灾后重建中继续发挥科协作用,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做深做实科普工作。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齐让和与会的党组书记处领导也都讲了重要意见。省科协分别召开会议,迅速传达研究,安排落实相关工作任务。
(三)围绕企业科技进步,深入开展企业科协和‚讲、比‛活动工作。
发挥企业科协作用,推动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2007年以来,由省科协领导带队,先后到西安、宝鸡、商洛 3
等市的企业科协调研,对企业科协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分析,争取企业党政领导对企业科协工作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全省企业共完成‚讲、比‛活动项目658项,其中节能降耗、减排增效项目178项,被采用的合理化建议达1000多项。2008年我们与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成立了陕西省‚讲、比‛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讲、比‛活动的指导。经组织推荐,国家四部委授予我省全国‚讲、比‛活动先进集体3个、科技标兵3人、优秀组织者3人。2009年,省科协指导各市(区)科协在62家企业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共立项1076项,其中‚节能降耗减排增效‛319项,参加活动的科技工作者达17113人,活动采用合理化建议947条。
支持学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和厂会协作,为我省企业产品创新、提高质量提供技术支持。2008年度省动物协会与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药学会与西安横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药学会还拟与步长集团签订长达五年的技术服务协议。
二、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
(一)以‚学术金秋‛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学术交流。2007年以来,‚学术金秋‛活动项目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形成了各层面学术交流日渐活跃的新局面。共开展368项重点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活动47项,研讨内容涉及相关学科前沿或最新发展。2007年第二届世界泛逻辑大会、省计算机学会2008 4
电子商务国际会议(ICEBE 2008)、2009年第21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会暨第12届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FAOBMB)学术大会西安卫星会议、2010年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影响广泛,对我省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开阔视野、获取信息、学习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2009年起,先后在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了多场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主题涉及国防科技与装备制造、信息科技与信息安全等。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科技创新源头的作用,倡导自由探究,为各种新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营造多学科交叉并自由探究学术问题的良好环境,切实起到了活跃学术空气,优化学术氛围的作用,深受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和好评。
(二)提升水平,做好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
由省科协及有关部门共同评定的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经省政府批准,从2005年第九届开始,升格为省级奖励,评审进一步规范,水平不断提高,调动了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2008年联合省人事厅开展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工作,省政府对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其中23篇论文获一等奖。2010年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出一等奖候选论文17篇,二等奖候选论文53篇,三等奖候选论文100篇。目前《关于表彰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请示》已上报省政府。
三、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一)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积极搭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平台。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省及时成立了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省科协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结合实际,制订了《陕西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6—2010—2020年)》,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在全省实施。截至2010年,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市)、区已建立了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经过积极协调,在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制定了包括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9项工作方案。在2008年7月召开的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开始实施。省科协于2007年9月还组织举办了陕西省首届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
2010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经过积极沟通协调,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两次下发了督促检查纲要落实情况的通知。在各市(区)政府自查的基础上,省政府成立两个督查组,对咸阳市、渭南市、榆林市、商洛市贯彻实施纲要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件资料、听取汇报,了解掌握了纲要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起草了《陕西省贯 6
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自查报告》(代拟稿)并报送省政府。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第八次暨陕西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完成了全省18个县区和西安市9个街道的问卷回收工作。经过认真的审核、整理和归类,将问卷上报到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
(二)坚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精心打造‚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等综合科普品牌。2007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从十五届到十八届‚科技之春‛活动。‚全国科技专家、致富能手进榆林‛、‚陕西省暨西安市‘飞豹杯’青少年‘航空百年’科普活动‛、‚‘搭神州平台,圆航天梦想’系列科普活动‛、‚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陕西区活动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活动期间,相继邀请了李振声、路甬祥、万钢、白春礼等高层领导和专家学者来陕为领导干部作科技报告。对领导干部开阔视野、提高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7年起,我们连续组织了四届‚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在全省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紧扣民生民情,在‚科技之春‛、‚科普日‛活动期间,举办一系列的科普展览。2007年举办‚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一节两保‛专题科普展览和‚陕西省节能减排科普展‛,2009年举办‚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学发展‛专题科普展览,2010年组织开展‚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主题科普展览等科普展览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 7
视,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2007年以来,我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全国青少年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省科协组织的‚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分别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优秀活动一等奖。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2个,命名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48个。积极实施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项目,得到联合国儿基会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在经常性、社会性、群众性科普工作中,市县科协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的农函大、西安的社区科普大学、渭南的‚纲要‛实施、汉中的‚站、栏、员‛建设、商洛的农技协、宝鸡的企业‚讲、比‛活动、铜川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榆林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咸阳的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安康的示范基地、杨凌的科普教材编著等都颇具特色,成效明显,成为市县科协工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积极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培训,促进农民科技致富。2006年以来,根据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通知》,省科协会同省财政厅积极开展推荐评审实施工作,共获得奖补资金4390万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列前茅。为配合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从2007年起,省科协从十分有限的科普专项经费中列支950万元,实施了‚陕西省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并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设立53个科普惠农学校和社区科 8
普益民学校,加大科普培训力度。这两项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致富,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四、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促进对外科技合作
(一)引进智力,广泛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十一五期间, 省科协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2008年,邀请加拿大创新教育专家,在陕西商洛市、安康市和西安市分别开展了创新教育讲座和教学示范,400多名师生参与了活动。邀请留美保险精算师在西安交大举办讲座,并与师生进行交流。邀请日本科技工作者协会节能环保专家一行16人在延安开展专题讲座,并面向当地环保界开展咨询活动。
根据我省苹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需要,大力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组织基层果业技术人员等52人赴日本青森县考察苹果栽培管理技术;2007年以来,省科协多次邀请日本苹果专家中田信雄深入我省苹果主产区的9个县20多个乡村,面向果农,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和果园现场示范,培训果农上万人,免费赠送技术类科普书籍,为我省果业技术水平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省科协于2007年、2010年相继获得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先进单位奖表彰。
(二)发挥优势,积极增进与港澳台地区交流。2009年,陕西省科协会同西部七省区科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家台湾农业协会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特色农业产 9
业化论坛‛。来自西部七省(区)和台湾地区约90位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特色农业与绿色生态‛的主题进行了大会交流,论坛同期举办了‚海峡两岸特色农产品展览‛。
五、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水平
(一)履行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努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
尊重、弘扬科学探索精神,大力宣传、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科协积极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项的推荐、评审工作,为推荐、表彰我省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成为陕西省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
2007年以来,省科协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评选了67名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七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省科协开展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29名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二届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经省科协推荐,我省20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名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我省5名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使我省该奖项获奖人数位居各省市前列。2007年原陕西省科协主席李振声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2008年,经省科协与有关部门联合推荐,10
西北工业大学盛美萍教授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为本届全国仅有的五名获奖者之一,也是我省科技工作者首次获此殊荣。他们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省科协在进行专项资助、电话慰问的同时,给灾区市科协干部职工和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发去慰问信,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科普宣传,积极支援、参与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每年春节前夕,省科协专职领导专程登门慰问各位常委,逢有常委生病住院,专职领导也前往看望。
开展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陕西)入库人选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三次共向中国科协上报了351人高层次人才数据包,为发现和培养人才、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提供服务。
(二)积极推进学会改革,增强学会发展能力。根据中国科协《关于推进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结合陕西实际,省科协形成了《陕西省科协关于推进所属省级学会改革的意见》,指导和加强各级科协对学会的管理与服务,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社团发展新机制;制定了《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省级学会组织工作条例》,为省级学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工作依据;制定了《陕西省星级学会评选办法》,激发了学会的活力和生机,一批省级学会得到了较快发展;制定了《陕西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专兼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学 11
会工作的指导。随着学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批省级学会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学术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三)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省科协系统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并在陕西省建立了7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完成了西部科技工作者政策环境调查、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学会改革与发展调查等专题调查。
不断加强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工作。省科协及时处理科技工作者来信来访,并加强同省工、青、妇、残权益处及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的工作联系,为解决科技工作者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服务。深入各级科协和所属团体进行调研,检查指导维权工作,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积极努力,帮助解决科技工作者在成果评审、职务待遇等方面的问题。编印《陕西科技人物》,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举办学术沙龙,为专家学者交流学术新观点提供平台,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
六、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一)成功召开陕西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认真筹备,陕西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于2009年2月24日至25日在西安隆重召开。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邓楠,省委副书记王侠莅临开幕式并分别代表中国科协和省委作重要讲话,副省长朱静芝代表袁纯清省长向全 12
体代表通报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与会代表深受鼓舞。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第六届常委会所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陕西省科协实施<中国科协章程>细则》,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科协领导机构。大会指出了新时期陕西省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提出了省科协未来五年的工作建议,号召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学会管理和协调,做好学会组织建设工作。严格组织程序,加强对学会换届的指导和协调。审查报批学会的换届材料,指导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完成理事会的换届改选。积极与省民政厅沟通和联系,对省级学会进行联合年检。坚持每年开展星级学会和优秀学会工作者评选,编纂陕西省科协《学会年鉴》。举办省级学会秘书长沙龙,研究讨论学会的管理与改革工作。
开展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在省测绘学会、省气象学会开展创新发展试点,与气象学会签订了《学会创新发展探索和实践》项目, 与测绘学会签订了《陕西省测绘学会机制创新与服务职能扩展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书,鼓励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承接社会职能、开展科技奖励、举办特色‚品牌‛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召开省级学会创新发展座谈会,研究讨论修改《关于推进陕西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省科协与挂靠单位共建学会试点工作,以西北工业大学为试点,开展对挂靠在其下的11家省级学会的共建工作。通过试点,提高了学会组织高水平、高层次学 13
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术活动的质量和实效。
开展学会(包括基层学会)发展状况专题调研,加强对学会工作的指导。下发《关于开展学会基本状况与创新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采取填写调研表和座谈相结合的方式,专题调研、了解学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创新发展新经验。召开‚学会基本状况与创新发展调研工作讨论会‛,撰写学会工作创新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积极推动科协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对市县科协换届工作的指导,推进市县科协组织建设。根据中国科协统一安排,组织县级科协主席参加培训,同时连续举办6期培训班,对市县科协专兼职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专兼职干部履职能力。坚持民主办会,充分发挥省科协各工作委员会、兼职副主席、常委作用,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科协建设,大力发展乡镇科普协会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探索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途径,推动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四)加强省科协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
2007年以来,选拔任用了26位正、副处级干部,新招录招聘16名干部。按照有关政策,为两名申请提前退休的干部晋升了职务,为16名正、副处级干部办理了退休。所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都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还在五个职位开展竞争上岗,进一步扩大了民主、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强了选人用人公信度。配合省委组织部 14
对省管后备干部进行了推荐考察。
七、加强网站建设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科协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制定《陕西省科协网站及信息管理办法》《陕西省科协信息员制度》、《陕西省科协公务信息报送办法》、《陕西省科协公务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创建陕西省科协网站信息报送平台,开通中国科协网信息报送平台。组建科协系统信息员队伍,规范信息报送内容和程序,建立信息工作目标责任制。已建立起一支来自省、市(区)、县50个单位,工作在科普第一线的信息员队伍,能够全面及时地反映各级科协工作信息。
建立了网站安全运行机制,切实做好网站软、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及上网信息安全工作检查,保证了网站运行安全。开展2009年度、2010年度中国科协公务信息采编合作项目工作。修订完善有关办法。开展省科协网站改版工作,增设和调整有关栏目。经过认真筹备,多次调试,新版网站于2010年9月30日开始试运行。
举办陕西省科协信息员和通讯员培训班。2010年10月9日至10日,召开陕西省科协信息员和通讯员培训班,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市科协、杨凌示范区科协,有关县区科协,省科协机关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等50多家单位信息员和通讯员参加了这次培训,此项工作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兵团科协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情况总结
兵团科协“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情况总结
新疆兵团科协
“十一五”期间,兵团科协在兵团党委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兵团党委六届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兵团党委中心工作,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为实现兵团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十一五”期间兵团科协事业发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兵团各级科协紧紧围绕兵团党委提出的“调高调优农业、做大做强工业、拓宽搞活服务业”,农业形成种植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工业“强纺织、精食品、拓建材、兴矿化、大力发展农用装备制造业和节水器材”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兵团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了以“六大科技行动”和“转化十大科技成果”为重点的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工作,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兵团特色种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攻关、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用先进适用技术帮助贫困团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积极为兵团制定“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贡献力量。兵团有100多名专家参与了12个专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3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为制定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兵团级学会对兵团经济发展中扶贫脱困、职工收入、团场发展、新建城市等问题进行7次调研,对贫困团场脱贫、团场发展和职工增收等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成功举办“天山南北院士行”、“科技石河子”活动。联合自治区科协、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和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人民政府主办了“科技石河子”活动。参加活动的5名院士,13名国家层面专家和12名自治区专家分为三个组,围绕“城市发展与核心竞争力”、“资源利用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三个主题,进行为期3天的调研、咨询和论证,为石河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把脉和诊断,并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角度研究了石河子发展所具有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为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工作。农八师石河子市科协组织专家开展了“师市煤化工现状与今后发展方向”、“兵团农机装备与自动化发展”等调研咨询活动10次,提交报告9份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科协界委员共提交议案32件,办复率95%以上,其中《关于重视科普,努力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建议》和《重视地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等分别被党委、政府采纳。农九师科协组织专家分析论证,提出在167团建设积质土生产厂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得到了师领导高度重视。
(二)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情况
“十一五”期间兵团科协充分发挥学术交流重要平台作用,调动各兵团级学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自主创新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举办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活动。倡导学术民主,活跃学术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氛围,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对学会和学会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是学术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启动首届兵团青年科技论坛,明确论坛主题为“兵团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并设置分论坛,征集、出版论文集,有20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论坛。结合兵团产业结构调整,举办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科技论坛和兵团纺织产业发展科技论坛,为兵团党委提供建议和意见。兵团级学会和两校一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科技讲座160余次,参加人数4万 人(次),交流论文1500余篇。新疆农垦科学院着力打造“援疆学者大讲堂”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增强自主创新的氛围。
二是择优支持重点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推进。组织申报中国科协学术交流择优支持项目,连续4年获得中国科协项目,资助经费14万元。4年择优支持兵团重点学术交流项目34项,支持经费76万元,调动了兵团级学会及“一院两校”科协开展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是学会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兵团棉花学会、兵团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和兵团老教授协会。制定、出台《兵团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会工作奖奖励办法(试行)》并开展首届兵团优秀学会工作奖评选工作,评选出兵团护理学会等4个优秀学会。各兵团级学会,认真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参与科普工作,主动承担政府转移的社会职能,开展了行业标准制定、科技咨询和培训教育等工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
1、建立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实施。200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6]18号文)发出后,经兵团党委、兵团主要领导批准,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兵团领导任组长,兵团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发改委等18个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成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兵团17 个师级单位全部成立师、院(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大部分团场成立了团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牵头部门协调、责任单位积极参与、师(院、校)逐级推动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已经形成。
及时召开由兵团领导参加的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二、三、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兵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并连续4年印发了《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召开了落实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座谈会、兵团团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座谈会、兵团全民科学素质推进工作座谈会,为推动兵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发展奠定了基础。近5年来,兵团科协积极组织协调,八大工作方案于2008年6月全部完成并印发兵团各师、院校。各师(院、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积极制定印发了师级各项工作方案。
为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宣传,组队参加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兵团都进入前8强,喜获二等奖(8强中一等奖仅一名)。为总结推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三年来好的做法和经验,兵团科协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开展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为客观评估兵团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普工作成效水平,探索提升兵团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提供基础依据,兵团科协组织参加了全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并组织开展了兵团首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开展了对兵团各师、各成员单位落实纲要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完成了“新疆兵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自查报告”,同时深入到农二师、农八师的团场、企业、社区、学校进行了抽查。启动了《兵团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规划》起草撰写工作。
2、主题科普工作开展情况。2007年以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确定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题,兵团各师(院、校)、各有关部门围绕这一主题,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之冬”等活动为平台,以“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团场、进军营”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工作,社会化大科普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据统计,近5年来,仅科技周、科普日期间兵团各级科协积极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30余项次,共推出各类科普展板1万余块,组织现场咨询等科技活动260余次,举办科技讲座、报告会1300余场(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60余期,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64万余份,活动参与人数达300余万人
次,有约2.6万人次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农业技术、医疗保健咨询服务活动6000余场次;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 的展教功能,积极在社区、村(连)开展科普宣传、播放科普电影、演示科普仪器。
3、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针对青少年加强了校内外科学教育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航空航天模型和车辆模型比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申报活动、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新能源应用动手做系列大赛活动、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等竞赛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青少年科技传播调查体验和面向科技教师的科技辅导员培训工作,推动了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深入开展。四年来,仅青少年创新大赛兵团共组织了十四个师、3个兵直单位的300多所学校的4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由学校、团、师、兵团及国家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兵团级奖项1458项,国家级奖项139项;组织中小学师生、科教者观摩兵团大赛人数达8万人,观摩全国大赛2200余人。
针对团场职工和城镇劳动人口,围绕兵团“三大基地”、“六大产业”建设的需求,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团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特别职工培训计划、“科技之冬”培训活动、星火培训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提高了团场职工和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及增收致富能力。近5年来各级科协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万余期,培训干部职工400余万人次,每年职工培训率达到团场职工的85%以上。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兵团干部以正确的政绩
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办科普专场活动。仅兵团科协为兵团机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办大型专题科普报告会5场、科普展览9场。农二师针对师机关、师政法机关及师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各类专题讲座举办了40余次。
4、加大科普资源与科普设施建设。各师、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行业和地方优势,与大众媒体联办科普栏目,开发并向基层配送科普图书、挂图、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等优质科普资源,有效的满足了基层科普需求。科普画廊、社区科普(科技)活动室、团场连队文化活动中心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基层科普设施数量大幅提升,科普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以来,兵团科协征订并发放科普挂图414套2300万张,科普图书9210本,《科学素质纲要》主题系列科普丛书1400套8400本,《领导干部科学素质》2500本;连续3年出资30多万元持续支持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农二师科协开展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方面的科普读物科普光盘编纂制作。
为改善基层科普基础设施落后现状,2006年以来兵团科协、科技局联合先后完成了为兵团17个师级科协建设科普画廊;兵团科协为11个师级科协配备科普大篷车,为列入兵团首批小城镇建设团场中的6个团场资助建设科普画廊工作,为兵团团场建设科普画廊工作2010年列入兵团党委为兵团职工办“十件实事”中,并得到有效实施。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兵团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科协、科技局、党委宣传部开展了实施兵团科普奖评选工作。为加快兵团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向社会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发展,科协联合科技局向各师下发了“关于组织
做好兵团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制定《兵团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目前石河子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石河子大学博物馆被兵团科协命名为“兵团科普教育基地”。石河子大学昆虫馆、植物馆,天业集团节水产品成果展览馆、天宏纸业股份公司造纸产品展览馆,军垦博物馆、艾青诗歌馆、军垦第一连等设施的科普展教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并常年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科普活动。通过科普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兵团整体科普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繁荣兵团科普事业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履行桥梁纽带责任,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情况 “十一五”期间,兵团各级科协组织切实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积极开展“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努力增强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积极参加兵团学会的年会,探讨科协和学会工作。
1、在激励人才方面,为发现和培养进入国内一流乃至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兵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兵团党委组织部、兵团人事局、兵团科协共同组织开展兵团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制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年科技奖实施办法》;目前兵团青年科技奖共开展了两届,共有20位候选人脱颖而出,入选兵团青年科技奖。《兵团建设》杂志等新闻媒体对第二届获奖的1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广泛宣传,调动了师级科协和兵团级学会举荐人才的积极性。
2、在举荐人才方面,与兵团党委组织部、兵团人事局共同开展了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推荐工作,新疆农垦科学院温浩军副研
究员荣膺此殊荣(这是兵团首次获得此奖);认真做好“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候选人推荐工作,新疆农垦科学院陈学庚等3名同志获“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 推荐沈敏、陈伟两位同志为“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候选人;推荐陈学庚、李尔文两名同志为“优秀科技人物宣传人选”;推荐石河子大学“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团队为国家候选创新研究群体;向中国科协推荐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推荐青年科技奖候选人4名,农七师的毕双杰、赵富强获自治区第三、四届青年科技奖。
3、在服务人才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兵团自然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评委专家库”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专家库。认真配合中国科协做好“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23项和中国科协组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和“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简称“五个10”)系列评选活动。认真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49项,参加“讲、比”活动科技工作者1334人(次),在“讲、比”活动中被兵团各级党委采用的合理化建议201条。召开“兵团大中型企业(石河子片区)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石河子10家企业代表介绍了技术创新的情况,反映了科技工作者的心声,对科协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积极协助中国科协搞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充分发挥农八师石河子市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作用,完成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问卷500份,企业科技工作者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2份,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
难,及时把握科技工作者思想状况和变动趋势。
为了贯彻实施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关于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意见》,扎实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兵团科技工作者、团场职工及企业员工的创造活力,积极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与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会在全兵团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为推动活动的开展,成立了兵团“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兵团团场、企业“讲理想、比贡献”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讲、比”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出台了《兵团团场、企业“讲、比”活动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兵团团场、企业“讲、比”活动实施方案》和《兵团团场、企业“讲、比”活动表彰奖励办法》,下发了关于在全兵团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通知,号召兵团各单位深入开展此项活动。兵团各单位积极响应,农九师、农四师、农十二师等单位已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了相关文件,落实了相关资金,此项活动即将在全兵团展开。
(五)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情况
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引导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讲话》的深刻内涵及精神实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兵团科协系统干部在认识上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保持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兵团党委、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兵团本级科普经费大幅度增加,从25万元增加到120万元,人均从0.1元增加到0.46
元,兵团本级科协5名事业编制改为行政编制,部分师科协增加了编制或人员,为科协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可靠保障。积极参加兵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对科普能力建设进行调研并提出调研报告。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科协工作人员思想水平、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推进科协事业的新发展,2010年组织兵团科协系统干部28名参加了中国科协在北京举办的“西部地区科协主席培训班”,提高科协队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兵团各级科协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狠抓落实,科协工作特色鲜明,兵团科协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表现为:围绕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扎实开展四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科普资源与科普设施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围绕创新型兵团建设,主题科普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围绕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成效显著。但同时也看到,按照中国科协和兵团党委要求以及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对科普的渴求,还有许多差距,主要是:兵团各级科协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完全相适应;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普资源开发、集成和应用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普设施建设水平和档次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兵团科协三大召开的一年,兵团各级科协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12.15”讲话精神,积极贯彻“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和兵团党委六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扩大)精神,紧紧围绕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化建设的新目标,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提升兵团公民科学素质,着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积极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推动兵团公众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兵团,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并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进一步协调好学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致性;初步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渠道兴办科普的局面,大联合、大协作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逐步完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科协组织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兵团科普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有效运行,科普资源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兵团公众科学素质与“十一五”期末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力争高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
兵团科协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宣传舆论工具和思想文化阵地,是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发展力的大众传媒。根据《_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___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广播电视工作基
本情况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___广播电视历经几十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文化和人力基础,发挥着舆论导向、传播知识、普及文化等重要作用,为我市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我市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硬件设施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经营收入等广播电视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广播电视各县(市、区)中前列。
1、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方面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新闻立台、节目创优的原则,充分发挥台编委会作用,强化新闻策划,增强把关意识,每年共播发广播、电视各类消息8000多条,专题740多期,并做到不发生政治性差错。积极做好各项宣传报道任务和各类直录播活动,为全市“加快发展、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节目质量显著提高。围绕“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思路,加强节目调改,凸现贴近性、亲和性、本土化,打响了《___新闻》、《富春大地》、《九点看新闻》、《新闻随身听》等一些知名和特色栏目;涌现了《日子一天天地过》、《___企业积极培养技能人才后备力量》等一大批广播电视优秀作品。
(3)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编发的广播稿、电视稿分别在中央台、省市电台、上海经济区新闻协作网、美国斯科拉卫星网播出,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___的良好形象,提升了___的知名度、美誉度。
2、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方面
(1)全市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体系健全完整,节目传输质量提高。2005年末基本完成有线网络的建设、改造任务和有线广播进村入户工程,使全市用户能收看收听到30多套较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兴建了新的广播电视发射台,扩大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面。
(2)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了OA办公网、非线性制播网、音频工作站三大网络体系及大批配套设备设施;建立基于IP技术的覆盖城区、乡镇宽带网络,开展因特网访问、数字电视、语音等多种综合业务。
(3)广播电视技术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完成台制播系统技改,配置了电视转播车;完成有线电视播出平台、用户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平台建设,构建了综合性服务平台。
3、体制机制改革方面
按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完成局台分离和人员划转工作,搞好了内设机构调整,组建了___数字电视有限公司、___网通信息港有限公司。制定完善台内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用人、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出台人才选拔聘任、优秀人才奖励、培训等相关配套政策,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十五”期间全市广播电视实现了快速、健康、稳步发展,但也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1)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特别在全市有影响、效益显著的名节目、名主持、名采编人员还不多。
(2)广播电视队伍庞大,但缺乏高级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又善于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人员老化和创新不够等问题。
(3)技术升级压力重。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整体规划,未来10年将大力推进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升级,建立以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广播电视新媒体。这对我市广播电视的技术能力、经济实力和人力储备等提出了挑战。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有利于促进广电产业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文化消费的需要,满足信息充分交流的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加快发展我市广播电视事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挥广播电视的党和政府喉舌功能和信息交流作用;
2、坚持立足现实、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3、坚持为广大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安全可靠的高质量服务;
4、坚持市场与事业相结合,既建设有效益的网络,也要有计划地覆盖每家每户;
5、坚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6、坚持做强做大、互利多赢、市场运作、确保安全原则。
(三)总体目标
从___的全局出发,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科学规划,建设统一完整的宣传管理体系、节目营运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完善传统业务,发展数字电视,开拓综合数据业务,不断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
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广播电视宣传事业
综合考虑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市广播电视宣传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10年,基本形成节目丰富、事业繁
荣、产业发达、充满活力、有序运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广播电视新局面,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级台前列。
主要任务:
1、围绕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舆论水平为重点,加大创优力度,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优秀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广播电视媒体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市人民,力争“十一五”期末在广播电视新闻和社教节目中各打造五档以上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名牌节目。
2、大力开展面向基层和面向群众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交流,进一步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对基层和群众特别是对“三农”的有效供给;大力组织开展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影响大、参与广、受欢迎的群众文化活动。
3、强化和拓展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工作,扩大网上宣传影响力。增加上级台的发稿量,力争“十一五”期末超过500条,名列杭州各县(市、区)前茅;精心组织广播电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打造一批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4、强化精品意识,力争在省、杭州市优秀作品评奖中获省级奖每年2条,杭州市级二等奖以上每年10条。
5、提高本台广播电视用稿量,记者自采新闻稿件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0,力争“十一五”期末每年发稿量超过10000条。
6、不断深化改革,优化内部考核、分配制度,逐步在全台推进制片人制度或准制片人制度。
(二)广播电视技术事业
坚持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节目平台、传输平台、监管平台,实现向现代媒体转变,提高节目播出质量,更好地为___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1、电视台主要任务
(1)加强技术投入,逐年更新摄录装备,增强节目生产能力,完善台内网络结构体系;
(2)2006年-2007年新建广播电视台发射中心;
(3)2006年-2010年,构建技术中心大楼、新媒体数字演播中心;
(4)开展高清晰电视的制作,开设高清晰电视频道,开拓数字移动电视;
(5)建设完善播出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优质安全播出;
(6)建立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提升节目存储交换能力。
2、广播电台主要任务
(1)建立无线、有线调频广播覆盖体系,扩大服务范围;
(2)升级和完善广播音频工作站,提高广播播出质量;
(3)开展基于宽带互联网的视音频业务,建立网上广播的专业平台;
(4)实现数字同步音频广播(DAB)、多媒体广播;
(5)建立广播检测管理系统,确保安全播出。
3、A网(有线电视传输网)主要任务
(1)第一阶段,建立综合业务的基础接入平台,启动数字化,建立有线传输网络的营运体系。使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1,数字电视用户达到有线用户的30;
(2)第二阶段,逐步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进行数字业务的多功能综合开发,进行全光网建设,完善与发展有线传输网络的营运体系,使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4,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有线用户的60;
(3)第三阶段,主推全光网接入,全面发展多种业务的有线传输网络营运体系,开展多方位对外合作与市场拓展,使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8,数字电视用户普及率达到有线用户的80;
(4)建立统一指挥、调度、管理与工程设计的GIS(地理信息)综合业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与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4、B网(网通信息网)主要任务
(1)光纤到楼幢,骨干出口带宽达到10G,小区机房达到30个;
(2)到2010年城区宽带大众用户数量达到2.5万户,语音用户达到___总语音用户数的1/3;
(3)数字电视入户率80,交互式数字电视使用率达到60,初步实现电视、语音、数字的三网融合;
(4)覆盖10个以上乡镇,宽带大众用户达到3000户,集镇开通交互式数字电视;
(5)建设___门户网站,提供综合性服务,打造___网通信息港的品牌。
(三)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和经营工作
1、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科学制订人才建设规划,优化人才环境,多渠道引进广播电视紧缺人才。加强与大专院校等影视人才培养单位的合作,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实现人才队伍梯次建设与广播电视发展相协调。
加强广电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考核、录用、培训、奖惩等制度。
着力抓好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中青年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到2010年,中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60%以上,并使中高级人才队伍的年龄逐步年轻化。
2、经营工作主要任务
加大广播电视广告经营的力度,努力培育和形成新市场、新机制,满足观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积极拓展网络广播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业务开发。
探索发展具有广电特色的延伸产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广播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尽快提升广播效益。
“十一五”期间,全市电视广告经营创收要保持稳步增长,广播经营创收、网络综合业务经营要实现较快的提高,其他产业开发要有新突破。
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是实施广播电视业发展规划的根本保证。要把广电产业的发展列入各地的重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推进广播电视工作的整体合力。
2、加大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扶持公益性、重要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广播电视设施的建设;对公益性广播电视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可享受财政资金定额或定项补贴等政策。
按中央和省、杭州市有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要求,研究制定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广播电视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投入,加强对广播电视网络增值业务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加快建立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和整体转换的价格体系与政策。
3、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入人事管理新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任期制、节目制片人制等,特别是在干部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奖惩措施和程序,对表现不良者采取诫免、待岗、辞退等措施。
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建立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绩效定酬相结合,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着力做好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建立科学高效、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广播电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四篇: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条件,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阳谷,以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完成,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十五”
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和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任务,为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康复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和第三次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从很抓落实上下工夫。2002年以县中医院为依托建立了阳谷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截止到2005年底,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50例,完成聋儿语训35人。县残联建立了用品用具供应站,各乡镇成立了供应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器具供应,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同时,市残联拨付的康复经费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2002年4月份,县残联邀请市中医院眼科专家,组成普查小组,对全县16处乡镇3000余名眼疾患者进行了普查、登记和诊治,受到眼疾患者的一致好评。2003年和2005年,结合李嘉成先生开展的长江新里程工程,我们积极配合,广泛宣传,对全县2名大腿以下截肢残疾人和28名小腿以下截肢残疾人免费实施了假肢安装。
(二)教育就业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及各乡镇也相继出台了优惠政策。2004年,县政府对考入大专、本科的特困残疾学生实施救助工程,从慈善一日捐款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考入大学的贫困残疾学生进行资助。三年来,全县共资助特困残疾大学生30名,金额达6万余元;实行了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的教育机制,使全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50%以上;同时,采取一帮
一、结对子等形式资助失学儿童,五年来全县共救助60多名,金额达18000元;2005年全县对初中以下208名残疾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减免金额达95000元。
就业工作,县政府出台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规定。县残联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所,对残疾人培训、就业、发证等实行微机化管理。五年来,全县共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280人,没有完成就业比例的单位,也缴纳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西湖皮塑厂、四棚纸箱厂、张秋景阳冈印务有限公司、闫楼凡布厂等福利企业共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54人。2001--2005年,全县培训农村残疾人482人,非农业残疾人80人。在就业上,注重内引外联,积极外派人员考察,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05年8月份,经考察与临沂市太合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用人协议,9月6日,通过目测,有30多名残疾人签定了用工合同,成为该公司的一名员工,月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
(三)社会保障工作
实行了对城镇、农村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年来,全县城镇非农业残疾人纳入低保40人,发放低保救助金20余万元。同时,为280名残疾职工落实了养老保险;为330户农村贫困残疾家庭落实了低保;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50名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
(四)扶贫工作
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制定残疾人扶贫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结对帮扶,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发展种养家庭副业。阳谷县有残疾人3.3万,其中贫困残疾人有3200多人。县残联2001年从上级残联争取康复扶贫贷款160万元,发放给贫困残疾人家庭,并帮助他们从事种植、养殖、加工业。从2001年开始,县残联先后对2000余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目前,全县已有2600户贫困残疾人实现了自主就业逐步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走上了富裕。
(五)法制建设工作
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全县及各乡镇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认真搞好费改税中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衔接,继续落实减免政策,实行税前减免。五年来,全县共为残疾人减免税费100多万元,在2002年全省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经验交流会上,阳谷县做了典型发言并介绍了经验。为了搞好税费减免的落实,每年有县人大牵头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及税费减免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积极开展法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县残联与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法律授助联络站。五年来,共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351人次,律师免费服务23件次,确保残疾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信访案件处理上,认真落实残疾人来信来访,信访案件处结率、办
第五篇:中国老科协“十一五规划”期间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工作
中国老科协“十一五规划”期间 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工作总结
中国老科协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9号文件,强化了老科技工作者和老科协的地位和作用
中办发9号文件发布后,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布了贯彻落实中办发9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有关部门、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很多市、县党委和政府,部分中央有关部门,也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办发9号文件的实施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各类老科协组织的领导和支持。许多地方和单位的党委、政府和部门,建立了定期听老科协工作汇报的制度,对老科协的工作进行研究、策划、协调,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老科协的工作,老科协的工作有了新的发展,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突出的是:
1、学习、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精神,推进各项工作
中办发9号文件发出后,中国老科协立即于3月初和4月初分别召开会长办公会议和四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学习中办发9号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学习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经验交流会和中国老科协第七届表彰奖励大会;2007年分别在辽宁沈阳、福建福州和甘肃兰州召开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地区学习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的调研座谈会。通过调研、座谈、交流、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积极认真贯彻文件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在全国形成了老科技工作者再作贡献的新局面。
2006年12月26日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齐让同志在《中国老科协关于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的情况和2007年主要工作》的报告上批示,“老科协认真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在服务和推动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中,特别是老科协报告团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向你们表示敬意。”2008年2月18日,齐让同志又在《中国老科协关于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精神的调研报告》上做批示,“中国老科协就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精神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调研。两年来老科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敬佩。调研报告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有情况、有成绩、有问题、有建议,做法好,值得提倡。在建议中涉及中国科协的事项,请调宣、科普、学会、计财部阅研。”
2、通过联席会议,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
中国老科协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参与沟通情况,研究政策,提出建议,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作,提高了工作成效,扩大了老科协的社会影响。
2008年中国老科协受人事部委托,组织10个省、直辖市老科协开展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对企业离退休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做专题调研,在各级人事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调研工作。调研报告得到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2008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的通知》。广大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科技人员倍感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二、发展组织、健全体系、壮大力量,团结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奉献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国老科协的组织体系日益发展和不断健全,特别是基层老科协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的统计,与2004年比较,市县老科协由814个增加到1278个,增加57%;乡镇老科协由1198个增加到5555个,增加364%;社区老科协由772个增加到2444个,增加217%。个人会员总数由五年前的近6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98万多人即近100万人,增加66%。其中,黑龙江、湖南、山东、吉林、辽宁、江西、河南、陕西等省老科协的个人会员增加数都超过万人;中国老科协兵工分会、煤炭工业分会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老科协的个人会员增加数都超过千人。
2、加强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的组织建设
企事业单位离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在全国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中占绝大多数,加强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的组织建设,对发挥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贯彻落实中办发9号文件意义重大。
2005年-2008年间,中国老科协由常务副会长和副会长牵头,分别带领调研组对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南、山东、湖北、江苏、江西、山西、湖南等省的企业老科协进行调研。2005年10月,在平顶山煤业集团老科协的支持下,召开了“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精神暨促进企事业单位老科协建设研讨会”;2008年8月,在陕西西安东方集团公司支持下,召开了“企业老科协组织建设及企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情况调研座谈会”。交流、总结、探讨企业老科协和广大企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的情况和问题。
同时,湖南、江西、山西、山东、黑龙江、江苏、内蒙等省、区老科协就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老科协建设和发挥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作用问题,进行典型调研、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加强了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的组织建设。据江西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的统计,2009年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由2004年的174个增加到330个,增加了89%。
三、围绕全局,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开拓新局面
1、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工作
十一五期间,中国老科协各委员会由会长、副会长牵头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有十多项重大调研课题报告。其中,钱正英会长率中国老科协调研组,2005年赴贵州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专题调研与建议;2008年对广西桂中旱片问题调研的建议;咨询委员会2005年开展的三江平原商品粮(稻)基地调研,形成的《关于三江平原水稻基地建设规划的意见》;2009年提出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资源环境委员会以煤炭分会为主连续四年围绕煤矿的有害气体(瓦斯)、固体废弃物(煤矸石)、液体废弃物(矿井水)和矿井粉尘造成的灾害防治、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的资源利用调研,2006年提出的《关于加强领导与统筹协调,加速开发利用煤层气的建议》;2008年提出的《关于加强领导、大力促进充分利用煤矸石资源的建议》;资源环境委员会以林业分会为主连续开展的有关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林权制度改革和我国木材安全的调研,《关于加强森林培育、振兴东北老森工基地的调研和建议》;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关于加强森林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的调研和建议》;关于《保障木材安全问题的建议》、关于《抓紧防治煤矿最大危害—粉尘的建议》、关于《大力加快矿区国土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建议》、关于《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关于《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意见》、关于《海水利用的几点意见》、关于《北京地沟油问题的几点意见》等超过十五项的调研,都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和有关部门的采纳。
2008年服务“三农”和扶贫委员会《关于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能源主管单位和各级老科协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推动了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能源主管部门,研究落实了领导的批示精神和意见,加大了用于农村沼气建设的投资。2009年国家新增农村沼气建设投资50亿元,比2007年增加一倍,其中用于服务体系建设资金7.15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9倍;修订了《全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标准》,并把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纳入国家计划,等等。
2008年9月3日,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邓楠同志在中国老科协报送的“2008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意见的报告”上批示:“老科协08年上半年针对冰冻、地震等灾害及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万名专家讲科普等做了大量工作,各部门要切实支持老科协的工作。……”。为此,9月4日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牵头,召开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老科协工作支持力度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中国老科协的工作有特点、有成绩、有影响,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为帮助中国老科协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中国科协各部门应从各自职责出发,加强同中国老科协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各级各类老科协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成效明显。几年来,中国老科协所属各级各类老科协,围绕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围绕农业、能源与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举办专题论坛等进行建言献策活动,许多建议得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的批示和有关部门的采纳和实施。据湖南、江西、黑龙江、陕西、四川、江苏、辽宁、福建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五年来所提建议有3万6千多项,被各级领导批示的9400多项,被有关方面采纳的有6900多项。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大力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老科协一直把服务“三农”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各市、县老科协,都把送科技下乡作为服务“三农”的经常性工作。2007年11月中国老科协在江西省,召开了第二次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辽宁、山东、陕西、湖南、河南、江苏等许多省老科协都专门召开了有关服务“三农”的经验交流会,研讨会,表彰会,服务“三农”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成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服务 “三农”的内容和形式,从传统的科技培训,建设示范基地,推广新技术,科技扶贫,开展医疗服务等,逐步扩展到针对农牧民、农村发展的需求,开展多种内容和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帮助一些农村制定发展规划,协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节水灌溉工程示范点,建立新能源示范村等,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湖南、辽宁、河南、江苏、山东、江西、黑龙江、福建、湖北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五年来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开展科技培训7万7千多次,受益914万多人次;举办示范基地(点、园)7400多个,推广新技术8700多项;科技扶贫35万4千多户,脱贫22万6千多户;开展农村医疗服务1万4千多次,受益99万多人。
3、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加强老专家志愿者队伍建设,协调、整合、集成各团体单位的力量和优势,2006年2月,中国老科协决定在各团体单位老专家报告团(科普报告团)的基础上,组建“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10月,中国老科协和中国科技馆联合召开了报告团成立和贯彻《纲要》动员大会。发出倡议书;召开落实《纲要》研讨会、座谈会。这些活动得到中国科协领导的重视和肯定。2006年11月16日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在报导此项活动的《中国老科协通讯》上批示,“老科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件事办的好。请科普部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向老同志表示敬意,表示感谢”。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已建立42个分团。据辽宁、广西、上海、湖南、陕西、江苏、黑龙江、河北、安徽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各级老科协成立的报告团有2023多个,老专家20580多人;几年来,举办科普报告活动6.8万多场,受益人数达965多万人次。在科普报告活动中,坚持质量第一,科学报告团的活动逐渐成为老科协的品牌工作之一。
2008年受中国科协委托,承办“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的重点活动之一——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办公室的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各分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举办报告会3200多场,听众65万多人次。其中,黑龙江、陕西、辽宁、山东、云南、四川省老科协及吉林省吉林市、大庆市老科协的科学报告(科普报告)团,被评为优秀报告团。这项活动,已纳入中国老科协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地震分会、中科院分会,辽宁、上海、广西、河北、陕西、四川、云南老科协,以及安徽省滁州市、河南省郑州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吉林省农科院、江苏省南通市、山东省聊城市老科协被评为优秀报告团
从2005年开始,委托中科院分会组织的“院士科学报告会”,先后有欧阳自远、孙鸿烈、郝柏林、胡文瑞、张新时、腾吉文院士等多位老专家,应邀到河南、河北、黑龙江、宁夏、甘肃、辽宁、吉林、新疆等地,进行了数十场科学报告,各界听众近10万人次。河南省老科协将院士专家报告会引进省(市)委党校课程中。
科普工作是老科协开展最经常、最广泛、最受社会各方面欢迎的活动之一。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老科协,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神舟飞船、嫦娥工程、奥运会以及健康生活等多种内容,以多种形式做科学报告,编辑出版科普图书、科普画册。据江苏、浙江、辽宁、江西、陕西、河南、北京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五年来编辑出版科普图书、科普画册4700多种,1669万多册。
4、开展老专家医疗服务
2006中国老科协委托卫生分会组织医疗老专家到陕西延安地区,2008年到陕西省榆林市,为西部边远地区人民群众开展了医疗服务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普遍深入农村和贫困地区、城市社区或结合会员活动等进行医疗服务。据重庆、陕西、江苏、江西、河南、辽宁、山东、内蒙、福建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在十一五期间组织老专家在城乡进行义诊、咨询和疑难病症会诊等医疗服务活动7万1千多次,受益群众达103万多人次;举办医院(门诊部)500多所,诊治病人385万多人次。
5、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活动
技术咨询和服务是老科协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据黑龙江、北京、辽宁、江苏、江西、陕西、河南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在十一五期间各级老科协为5400个企业进行了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服务项目达1万5千多个。几年来,许多省、市老科协加强了为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的服务,通过技术合作和技术攻关等形式,帮助解决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支持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广西自治区老科协组建了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委员会,探索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方式、内容,成效更加明显。江苏省老科协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联合,组织了500多名妇、幼老专家成立了“江苏省科学育儿社会服务援助系统”,开展育儿专家网上在线咨询,为0-3岁育儿家庭提供各种便捷的科学育儿服务。
部分老科协结合各自的情况和条件,举办经济实体或学校,为社会服务。据陕西、重庆、广东、四川、辽宁、内蒙等18个省区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自办经济实体990多个,合办经济实体430多个;举办各类学校280多所,培养学生36万多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级老科协组织立刻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抗震救灾。中国老科协印发《关于认真做好普及地震科学知识的通知》,并向四川、甘肃、陕西三个省紧急拨付专项地震知识科普宣传经费10万元。中国老科协副会长、国家地震局原副局长何永年,通过科普讲座和接受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以及《今日科苑》杂志社等媒体的采访,讲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四川、甘肃、陕西灾区,组织医学专家为灾区群众免费进行科普和义诊,全国许多省、区、市老科协,积极开展救灾和捐献活动,黑龙江、云南等省老科技工作者捐款都超过百万元。
四、加强老科协的社团组织机构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1、坚持民主办会的制度。
几年来,中国老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按时召开了三次理事会会议,十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部分是用通讯方式)。审议通过了有关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完成了相关的变更、增补事宜;吸收团体会员;修改通过了《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表彰奖励条例》及优秀老科学技术工作者表彰奖励办法,先进集体表彰奖励办法和先进老科协工作者表彰奖励办法;等等。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12个分会,20个直属企事业单位老科协,即90%的单位都按照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了换届代表大会,举行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逐步完善了有关民主办会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作用,做到了民主决策。加强了工作班子建设,提高了老科协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了服务能力。
2、完成中国老科协第七第八两届表彰奖励的推荐、申报、评审和表彰工作。
根据奖励条例,2006年评选出第七届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0名,优秀老科学技术工作者98名,先进老科学技术工作者89名;2008年评选出第八届突出贡献奖获得者9名,优秀老科学技术工作者139名;第二届先进集体14个,第二届老科协先进工作者45名。在2006年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经验交流会和2009年庆祝中国老科协成立20周年活动中进行了表彰奖励。
3、加强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
各老科协组织在建设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活动中,注意了固定活动场地等基本活动条件的建设,使会员活动经常化,使老科技工作者之家逐步落到实处。江苏省老科协五年来老科技工作者之家从37家增加到105家,每一家都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和基本的活动条件,为汇聚人力、凝聚人气、推进工作营造了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4、建立会员活动日制度。
从2007年开始,中国老科协在全国各级老科协中倡导,每年于重阳节前后开展“会员活动日”活动,搭建为会员服务的平台。各老科协组织在活动日里通过组织新知识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茶话会,医疗咨询服务,组织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会员增长了知识,开阔了会员的视野,促进了会员之间的交流,为发扬尊老敬老传统,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2007年中国老科协在中国科协网站中,建立了中国老科协网站,开辟了科技要闻、工作动态、地方(分会、企事业老科协)动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老年人才论坛、建言献策、中国老科协通讯等栏目,与所属团体的网站连接,及时交流和沟通信息。
6、与人事部门合作,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许多省、市老科协与人事部门合作,举办人才交流会。据黑龙江省的统计,2008年有9590余名离退休科技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和其他途径,被企事业单位聘用。
7、为老科技工作者评审和认定技术职称。
大多数省、自治区老科协,定期为在离退休后,继续做出新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评审、认定技术职称,受到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进一步调动了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8、加强期刊和通讯工作。
中国老科协主办的《今日科苑》杂志,2007年完成半月刊的改版工作,规范了杂志社的有关工作;《老科协通讯》调整、充实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今日科苑》杂志和《老科协通讯》为及时报道中央的有关精神、各级老科协的工作动态和信息,提供了比较好的渠道。
几年来,在中办发[2005]9号文件的指引下,全国老科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新局面。总结我们的经验,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强调老科技工作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明确了总体要求和方针、政策,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关心、支持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是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有发挥作用的优势和力量,他们积极热情的参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又立了新功。他们是老科协组织、工作和活动的根基;
三是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是老科协面向社会服务,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四是加强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老科协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
但是,老科协的工作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各地老科协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数量、进度不一,还有的地方领导重视不够,老科协的工作条件比较差;二是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组织建设和工作相对来看比较复杂。企业改制,老科技工作者进入社会化管理等原因,在企业内部建立老科协组织的方式不再是唯一的模式,如何在国家对企业发展的政策指导下,研究探索企业老科协组织建设发展的模式,加快企业老科协组织的建设,团结、组织更多的企事业单位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构建和谐稳定服务,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老科协 201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