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带镇双桂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2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金带镇双桂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金带镇双桂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金带镇双桂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梁平县金带镇双桂村)

关于金带镇双桂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支部(九支部)

关于金带镇双桂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支部(九支部)

根据《中共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关于印发<开展“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食药监党组[2009]67号)文件要求,局机关组织开展了“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本支部积极响应局党组号召,于10月中旬,前往梁平县金带镇双桂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锻炼活动。支部同志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在“三同”过程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社情民意、进行政策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访贫帮扶、促进共建,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听取了众多民众建议,结合实际村情,帮村支部找问题、想办法,共谋新农村建设思路。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进三同”工作开展情况

本支部所驻村为梁平县金带镇双桂村。在驻村期间,本支部采用各种方式,深入了解基层社情民意,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并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工作,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与同住农户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亲切交流,了解农户基本情况和本村基本情况,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二是与村民同劳动,在进行党性锻炼的同时,加深了对农民生存状况的认识,加深了感情交流。

三是访贫帮扶,走访了本村两家贫困户,了解基本生存情况,给与一定资助,并表示慰问。大致了解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困难.四是访问村支部办公室,与村支部委员进行座谈,了解本村基本情况、基层党支部工作现状、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本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想法。结合村支部实际需求,给予一定支持.五是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深入金带镇完全小学,给小学生上食品安全宣传课,发放宣传资料。六是进行基层食品安全检查,检查了当地学校食堂、餐馆的食品安全状况,并对隐患存在环节给予指导纠正。

七是召开与区县分局的工作座谈会,交流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我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工作进程,并听取了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给予指导帮助。

二、双桂村村情介绍

金带镇位于重庆市梁平县中部,东依城南镇,南邻和林镇,西连仁贤镇,北靠梁山镇。西距重庆主城区190公里,东距万州区80公里,距梁平县城9公里。全镇面积50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万人。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77个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即为双桂村。

双桂村共3042人,818户,共8个居民小组,党员86名。人均收入4250元(本年度截止11月底统计数据),其中,70%为外出务工所得。全村耕地面积为1724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

自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时间,农民已经摆脱了温饱问题的困扰,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已经开始迈步奔小康。全村大部分农户已经开始使用统一供水,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多数人建新房、搞装修,居住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家用电器如彩电、冰箱、洗衣机已不再是奢侈品,方便了日常生活;电话、手机的快速普及,网络的开通,增强了村民间的沟通;村级公路的开通,机耕道的修建,方便了交通。随着电话、网络、报纸、有限电视的信息传播,农村的信息交流得到极大的加强,农村居民已经能够快捷地了解时事新闻,多渠道地知晓政府法规政策,并且开始关心了解国家大事,与几十年前的信息闭塞状况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素质责任心的提升,党的政策执行力度更加提高,在参与基层工作期间,支部同志配合村支部村委会及时地进行信息报送,体现出对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视。

但横向比较来看,城乡差距问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收入、消费的差距,教育投入的差距,就业、社会保障的差距等方面。耕种庄稼对于农村居民的吸引力不大,大部分家庭主要收入为外出务工所得。以本村居民陈立华一家为例,陈立华一家三口,夫妻均已六十多岁,夫妻二人均长年患病,体力极差,女儿17岁,在县城就读职高。家庭总收入每月300多元,其一为每人每月60元的低保补助,其二为妻子在附近双桂寺内煮饭每月200多元的收入。由于夫妻二人年纪大且长年患病,体力差,家庭劳动力缺失,耕地耕种皆是勉力而为,收获粮食基本能满足家庭需要。家庭支出包括女儿在县城就读职高生活费每月200多元,夫妻二人看病吃药的费用,整个家庭入不敷出。夫妻年长,女儿年幼,平时主要靠兄弟姐妹的帮扶。由于家庭劳动力缺失,无法外出务工,传统的耕种模式仅够温饱,教育、疾病、养老等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整个家庭生存状况严峻。这一情况很显著地体现城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的差距。

对于有能力外出务工的家庭而言,农村居民要找到工作也不容易,只能从事城镇居民不愿从事的苦、累、脏活,并且不能做到同工同酬,收入要比城镇居民少得多,城镇居民的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比农村居民要健全一些,保障也要好一些。

总体而言,该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与当地城镇相比、与主城居民相比,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物质、文化生活匮乏

农村比较注重住房的修建,我支部所驻村,大多数都自建或几家共建了楼房。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挣钱之后,首先想到是建房子,极少会主动购书、购器具用于提升自身文化水平,日常生活改观难。一旦闲暇时节,无事可做,村里大部分人则会聚众赌博或串户闲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当没有其他文化生活时,农村的赌博之风就越来越盛行,麻将、纸牌等娱乐工具成为了专业的赌博工具,赌博方式不胜枚举,赌注不断提高,由此引发的社会纠纷、治安案件、家庭矛盾时有发生;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茶馆、棋牌室,几乎聚集了留在村里的绝大部分壮劳力,这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这种风气的盛行严重地污染了农村的社会风气,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影响农业产业化推进

目前,村内青壮年劳动力均以外出务工为主,农村家庭主要为“38”(妇女)、“61”(儿童)、“99”(老人)部队留守,朝气不够,农田荒芜较多。过去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目前,农村劳动力确实有剩余,但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劳动力没有剩余,严重缺乏。而传统的耕种模式,收入很低,所以农村中首先流出的就是这一部分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人,其中相当多的是连同家庭都流出。留在家中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居多,对信息、科技、和农村政策了解不够。家庭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处于传统耕种状态,致使农产品品质难以提高、耕地大面积撂荒等,同时,在推进新政策、发展新思路方面,村里推动力量单薄,较好的思路想法无法得到实现,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推进的难度。

3、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受到制约。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长年在外,对子女的辅导、教育乏力,造成学生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留守在家的祖辈对孩子难于管教,甚至会出现部分青少年结伙偷抢,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不能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据村支书介绍,村里即存在部分青少年因家长外出务工,祖辈管教不住,经常结伙捣蛋。另外,部分学生家长和学生经不住诱惑,走入不读书同样可以挣钱的误区,从而导致部分在校学生辍学加入到外出务工队伍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演变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4、现有旅游生态资源利用不够

位于双桂村的双桂堂是西南最大的禅宗寺庙;距离双桂村不远的滑石寨,是地形奇特的清代中叶军事寨堡,另有牛头寨、金城寨与之呼应;云龙镇发现距今200多万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梁平百里竹海,面积18.1万亩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竹海;梁平周围还有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第二高石塔文峰塔,蟠龙洞古驿道等;结合当地农业生产,也已开发了部分农家乐,生态农业旅游已有萌芽。但除双桂堂外,其他旅游资源除县内居民较为熟悉外,外地人几乎未有所闻。

5、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本支部在驻村过程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同时了解到,全村818户人,其中低保56户,占总户数的6.85%。出现生活困难的农户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因为长年疾病,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因病,家中基本无劳动力,土地耕种困难;家中子女教育费用高;年老无劳动力,无养老保障。

这些问题充分体现了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主要问题存在于“老、教、病”三个方面。一是养老问题,农村的养老模式以子女赡养为主,一旦子女家庭无法承担或者子女孝心不够,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立即凸显。二是教育问题,目前的高等教育费用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始终是一个较为沉重的负担。三是目前虽然已经施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是“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现实问题。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能够应付大病,一旦出现大的疾病,往往会使得整个家庭陷入困难,高额的医疗费用难以承受。而对于小病,由于农村条件的艰苦,具有较高医疗水平和受过良好医疗教育的医务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使得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医疗资源,而村级卫生条件,医疗水平,服务水平都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且公共医疗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使得基本的医疗服务满足不了农村居民的需求,看小病也难。

6、食品安全存在差距

在深入金带镇完全小学进行的食品安全宣传课上了解到,全班37名学生,仅有一名为非农村户口,学生对于食品安全尚处于一种很表面的认识范畴,基本停留在食品卫生的认知方面,对于“安全”的意识还很模糊。

而在进行学校食堂及餐馆的检查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城乡食品安全的差距。当地学校食堂尽量做到了原材料索证索票、功能分区、保洁消毒,但是由于条件所限,食堂面积很小,有些功能区域及设施设备不是很完善。当地餐馆条件较差,尚需进一步规范,所检查的餐馆在功能分区、专设洗消区、库房等环节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就餐环境方面也需改进,《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加工经营餐所应距污染源25米以上,但在检查时发现,其中一间餐馆就餐场所旁边饲养有猪。以上均都体现出了目前农村的食品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城乡差距较大。

四、针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建议:

1、打造文化活动阵地

主要思路是利用村委会办公室打造吸引村民的文化活动阵地。一是利用村委会办公室已有的场地资源,建立村阅览室,提供种植养殖新技术、新农村建设题材的书籍、光碟,注重趣味性和针对性,在吸引他们看的同时,也启发思维,使他们思考如何建设自己的新农村。二是针对老年人留守较多的问题,可开辟老年活动室,主要提供棋类及健身器材,一方面在下棋过程中,融洽村民间的感情,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一方面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减少农村家庭负担。三是组建队伍,推动文体活动,以本村8个居民小组为单位,在农闲时期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比赛,如乒乓球赛、接力赛、农业技能比赛等内容,丰富村民生活,提升全村凝聚力,减少赌博带来的危害。四是利用村委会办公室所在地人流较大、处于村镇的中心位置的地势优势,公布张贴简报信息,加强宣传,内容可涉及政府的惠农政策、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做法、本镇本村新农村建设思路讨论等等。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信息,总会更加吸引人,在达到宣传目的的同时,也增加了村委会办公室对村民的吸引力,更有利于利用村委会办公室建立起村文化阵地。

2、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农业人口素质。

一是提升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解决收入问题。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能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投入,增设培训专业,增强师资力量,抓住外出农民返家高峰的过年、过节时间,采用时间短、见效快、全免费或少收费的培训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劳动就业能力,增加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二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留住劳动力,发展新农村,解决发展问题。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但能提升农民种养殖技术,也能开阔眼界,提升素质,让农民主动寻求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提升了技术水平,开拓了发展新思路,才能留住外出务工的壮劳动力,增加农村的吸引力,为新农村建设做好人才储备。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教育体系,调整优化县乡村教育结构。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后继农民、技术农民、中坚农户、农村干部、中小企业家、农村经纪人的教育培训,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保障。对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专项经费,并逐步增加投入,每年以项目形式支持职业教育基地,支持基地开展研究和培训、编制教材和改善设备条件。通过建立和完善高、中、初等农村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升学、就业和创业的立交桥,使农村孩子以往的升学无望变为有望,就业无路变为有路,致富无术变为有术,彻底转变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的现象。

三是提高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从总体上提高整个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从业素质,解决长期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较低,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劳动力资源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通过减免农户孩子的学杂费等政策,提高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从总体上提高整个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从业素质。

3、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

该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发展传统农业,土地资源相对匮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可解决这一问题,并提高农民收入。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组成的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基础,以龙头载体为依托,形成农工商或农商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的经营组织。而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国际通行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是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方针和平等、自愿、互利、民主、开放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农民自己的组织。专业合作社能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自愿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负盈亏。它既是农户进入市场的中介,也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有效载体,实现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与市场化经营的对接。

梁平的农业特色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经济作物主要有果品、蚕、茶叶、油菜、花生、甘蔗、苎麻。名优土特产品有梁山柚、虎蜜柚、柑橘、双桂啤酒、奕虹豆筋、山桂牌广味香肠、豆笋、袁驿豆腐干、竹壳、竹凉席、竹帘等。结合本地特色,根据土地性质,结合市场需求,该村可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本地的经济作物,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本村农村居民根据各自情况,以土地、技术、资金、等方式入股,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全村新农村建设。

4、利用现有贷款优惠、土地流转等政策,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土地流转政策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有托管、转包、互换、转租等方式。2007年5月,重庆被国家批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在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探索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8年12月4日,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交易所由重庆市政府出资成立,系非营利性事业法人机构,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从事地票交易(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的成立,使得农民也可“携地”入市,在市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利用土地流转政策,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通过适当的集中与合理的土地置换,可以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化解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而“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体制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转移和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推进,流转呈逐步发展趋势。但受农村人口大量稳定转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制约,目前大多数农村还不具备大规模流转的条件,流转市场的培育、规模经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该村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优惠贷款政策,探索如何利用好土地流转政策,推进本村新农村建设。

5、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如前所述,本地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仅仅依靠名气较大的双桂堂,难以支撑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目前,金带镇已经开始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建造了仿古一条街,小城镇风貌与双桂堂浑然一体;完成了牛头寨旅游景区公路硬化,修建滑石寨条石梯、混泥土人行便道;完成牛头寨景区公路硬化;完成金城寨寨墙的修建工程;建成了金带镇文化广场;几家农家乐也在筹建过程当中。如建设以双桂堂为依托、以农业生态园区、古寨风情相互辉映的旅游网络,则当地旅游必将迎来新的天地。

但是,资源的利用,必须有计划有组织。佛教文化、古寨风情如何适应市场,这需要当地政府给予指导、规划;配套的农业观光旅游如何发展,也需要花费心血思考定位;资金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开拓各种渠道。从全国范围来看,新农村建设典范还是有很多的,可以走出去,看一看,参考成功典型,取其精华,因地制宜,找出合适的定位。同时,扩大招商引资,解决资金问题。以此,不仅打造新的双桂村,更可以打造新的金带镇,甚至打造新梁平,以旅游作为产业发展方向之一,以村镇带动周边,推动当地的新农村建设。

6、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农村贫困救济体系。摸底调查农村实际情况,将低保、救济等发放到实际需要的人手中;开展多种帮扶活动,大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帮扶。

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重庆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走在前列,重庆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步骤及进度安排是:到2012年,争取农村的养老保险基本覆盖,按附近城市居民标准的50%进行支付;到2020年,完善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让农村养老保险达到城市同一标准。

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方面是加强基层卫生设施的建设,保障农村居民小病可医,二是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大病方面加强保障力度。

只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城乡统筹,才会更加迅速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7、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基层监管

一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可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或者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引导学生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带回家庭,影响周围,当好小监督员,做好信息传递员,使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通过娃娃教育更大范围地传播到农村家庭当中。

二是扎实做好乡镇委托执法工作,有效利用各村信息员、协管员的身份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传递、日常协管。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武功镇聂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本文作者:陈科宁 好范文原创投稿

武功镇聂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武功镇聂村是个农业重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等各界人士的关注,我们积极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这两年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如

何?还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一、基本情况

武功镇聂村位于武功镇西塬,距西宝北线1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36人,总户数334户耕地面积1680亩,有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1名,60岁以上党员8名,40岁以下党员9名,该村,一面临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 有着丰富传统的种植养殖经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工作成效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06年底,县财政支助该村资30万元发建起了生猪养殖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07年9月镇上扶持又建起大棚蔬菜基地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蓄、沼、菜、产业链,拓宽了群众收入的路子。07年按市场每头猪净利润600元,每舍年出栏生猪200头算每户年纯收入12万元,并且年底黄瓜就已上市每棚年纯收入可达到1.2—1.5万元08年虽说市场波动,但群众收入还是稳中有升08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与此同时该村又采取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群众自筹资金,水泥硬化了通村路及村间街道,建起了花坛,完成了绿化,改善了人居环境;新打机井2眼,解决了人畜饮水;建成面貌一新的村委会、广场、超市、图书室牢固阵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办起了农家书屋,配备了广场休闲、娱乐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2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自富带富能力明显增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过去两委会面积小,环境差,破烂落后,而且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少、组织生活缺乏。自07年新建了阵地140余平方米,安排了干部驻村、并配备了电脑、投影等电教施、材料以来,通过这个平台党员干部学习经常化了,并对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还能公开承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增强了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也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和自富、带富能力,为该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3.信息的灵通,增强了准确把握市场的能力,促进了我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信息匮乏,农民分析市场信息能力差,对市场供求信息掌握不灵,农业生产只凭经营者直觉和经验决策,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生产经营呈周期性波动,市场竞争力不强,社会资源浪费巨大。信息交流不畅,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一些实用技术欲求无门,种植、养殖技术缺乏,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多元服务新体系,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指导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农民拓展商机,加强农业科研和生产活动的沟通,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07年县上为我们免费装上了电话、电脑网线,我们经常利用电脑网络向群众查询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价格、销路及市场等方面信息,同时还办起了田园信息专栏不定期向群众宣传小麦病虫害防治、生猪养殖、防疫,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等信息,实现了现代农业时代信息的经济价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4、农村医疗制度得到了改革

2006年以前,据了解调查我村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占全部贫困农民的比例上升到33.4%;58%的患者因为经济困难应治疗而没有治疗,73.1%的患者还没有治愈就要求提前出院。这些数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就医困难。从2006年起,中央和县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06年07年我村参合率达到98%以上,08年09我村参合率连续两年均达到了100%,08年全村农民住院共计报销56户,金额达10万余元,群众确实在这方面得到了实惠。

5、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我村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06年至今我村累计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局畜牧兽医专家和县农林局畜牧兽医专家大棚蔬菜、小麦、玉米种植专家来我村举办培训会28次,同时还高

薪聘请大棚蔬菜种植技师常驻我村指导作务,使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提高,为不断推出新型农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我村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

断得到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直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并做到“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1.产业发展局限,结构有待扩展调整2006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建成了可存栏2000头的肉猪育肥基地。两年来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产业规模局限,有育肥基地没有繁育基地,猪苗来源基本都是从农贸市场及周边农户家中零散购回,而且购回的猪苗品种不纯、大小不

一、出栏周期长,加之走街串巷可能购回带病仔猪,难免有个别猪染病,造成猪群交叉传染,风险较大,效益不能稳步快速提升。

2、村民环境意识淡薄该村村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村间卫生治理措施还不够得当,许多地方还存在死角。虽然通村路、村间街道和广场已全部绿化景色宜人,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许多地方还可见群众乱扔、乱倒的生活垃圾。同时猪场排污还存在排污缺陷,每到夏季蚊虫滋生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破坏了自然环境

3产业协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如养猪协会和大棚蔬菜种销协会,由于没经费、经验欠缺、运作盲从等种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4、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县、镇下拨每年经费,无法维持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截至现在该村修路、建广场、等还负债29万余元,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村干部正常的生产生活。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政策观念淡薄。大多数村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村民思想还比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较高的纷纷外出务工。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由于文化水平低,对国家的各项法规、政策了解的很少,很少有人能真正的理解何谓“三农”,何谓“新农村建设”,这些都不利于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5、基层组织建设虽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改造思想,同时镇上还下派了工作能力强、文化层次高发展眼光远的干部驻村挂职帮助学习和工作。但个别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还乐于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单一。

四、发展的几点思索思

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狠抓产业升级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农民经济底子薄,赚起赔不起,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差。所以要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加。

2、提高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程度

继续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加强明化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不断编修新农村发展规划,不断改变农村面貌。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结论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建设,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新农村发展的中心,不仅仅是使农民增加收入,而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让农村更好的发展。,要搞好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光靠政府的扶持、拨款是不够的,重在引导,要让群众在得到利益的基础上,自发自觉的进行自己的新农村建设才是关键。

第三篇:木杆镇细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木杆镇细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项任务关系农村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正成为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抓好细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和带动全乡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农村

一、基本情况

木杆镇细纱村位于木杆北面,年平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1355毫米,其中耕地面积3475亩,自留山和责任山39680亩,林地56650亩,人均占有土地16亩,人均耕地1.2亩。全村共27个村民小组,647户2896人。农民人均有粮306公斤,人均纯收入1032元。整改推进项目一个。

二、取得的成绩

一是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产业发展正在起步。

二是目前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2户的新建和15户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中。

三是群众的观念有了明显变化。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状况及乱堆乱放垃圾的现状有所改善,村民的守法意识、科技意识、致富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认识还有模糊现象。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理解是不够全面,许多群众仅仅简单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修条好路、盖个好房而已,没有对这五句话进行全面而联系的认识。还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阶段性的任务,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相当多的群众甚至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达到的目标、任务不清。更有甚者,新农村这一概念在相当多的农民群众头脑中还是一个笼统的印象,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可以概括为:理性认识不全,感性认识模糊。

二是个别农民对养殖的积极性不高。此次调研了解到,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的态度有没有新的转变,认为养殖太累人,收入又不理想,个别农民对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对新的科学技术接受不快。调研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农民群众盼望科学种田,对科学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有热情,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农民群众不配合工作。如地膜种植农民就等政府扶持,要政府干部到村组摧种农民才行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还是不容乐观的。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距新农村建设对人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还有

不少差距。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的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五是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组干部对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如何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就是摆在村组干部面前的一项难题。

四、几点建议

此次调研认为,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一个‘新’字,突破一个‘难’字,解决一个‘实’字,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搞好新农村建设。针对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建设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通过调研认为,必须将宣传教育工作做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没有广泛、持久而深入的宣传,就无法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水平。要像抓计划生育宣传那样,把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型民居工程有关文件精神作为主要宣传内容,让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了解地县两级人民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标准、方法、措施,真正做到思想先行、舆论先行。

(二)加强领导,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建设新农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在新农村建设中,选好用好两委班子是关键,确保领导坚强有力,基层组织巩固。

(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克服依赖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如果群众不主动参与,光靠政府引导,那么这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

(四)要组织农民外出学习,提高感性认识。鉴于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建议尽可能的组织农民到地区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进行学习考察,提高感性认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五)要尽快落实对口帮扶措施,帮助村解决水、电、路的问题。县上要协调、督促各对口扶贫单位,落实好扶贫措施,落实对口帮扶责任制,把扶贫资金、扶贫物品以及扶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让村建设尽快见到实效。

(六)要做好村民小组规划,发展庭院经济。新农村建设要做到规划在前,建设在后,不能本末倒臵。要引导农民、督促农民

按照要求落实好村民小组规划,实现人、畜、生产三分离。要引导农民群众发挥好妇女的主体作用,发展好庭院经济.(七)要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种植、养殖观念,能帮助农民收到最大效益。

(八)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要注重量力而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防止盲目跟进、过度负债建设,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加负担。这是农民反映最多,也是最担心的问题。要注重特色,防止千村一面、千篇一律,不宜大拆大建,要突出农村特色和民族风格。要征求群众的意见,遵循群众的意愿选择‚乡管村建、村管村建‛。

(九)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责任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县上应把把各部门和驻点包村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服务工作列入考核范围,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各部门班子执政能力、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工作进展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验收机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这次新农村村调研,由于调研内容多而杂,而时间较短,一些实质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探讨解决。所提的建议仅供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决策参考,共同推进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农民群众建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第四篇: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林地万亩,水田万亩。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全镇gdp总量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增长11%。全镇粮豆薯总产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1栋,面积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万平方米,年产蔬菜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18%。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120人,创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1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化解债务1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

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1所中学、1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1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在全镇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专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做到“三为主”,突出“一个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

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

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

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

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

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

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1 2 下一页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材料-镇村

新农村建设材料

西来桥镇西来村

西来村位于西来桥镇西南,地处集镇,南接常州,西傍长江,238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37户,常住人口4275人,耕地2420亩。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村两委班子以“20字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紧抓强村富民这一主线。近年来,村累计投资260万元,分期建立富民工业区,新建标准化厂房2100平方米,改造老厂房2000余平方米,工业区内实现水、电、路三通,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域经济长足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村级集体的增加,由“十一五”初的不足万元,到2010已达38万元;另一方面,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全村约400余人就近上班,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400余元。

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是强村富民的必由之路。为了充分利用岛镇特有的江滩资源,我村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对江滩进行围垦,建成农业生态园一座,现已成为集江虾、特色鱼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培育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在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探索中,我村大胆尝试,09年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100亩建成大棚秧草种植基地,随后在此基

础上,又成立了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集镇的优势为发展三产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整个西来桥镇“产业岛”建设的深入,三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更加迅猛,为此,村里的三产服务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以提供物业房的形式引导和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正如村支书施为民所说:“

一、二产的发展能强村,但真正要富民,还要靠三产,要人人有事干,人人有生意做,那么西来村就真正富裕了。”

发展重在利民,截止到2010年底,村累计投入400万元,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40000余平米,村内水泥路覆盖率达98%。下大力气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对河道沟塘进行疏浚清淤,对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和美化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院里整洁卫生,鲜花盛开。“村强,民安居”的设想已经初步实现。

以村民服务中心为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其中,每年定期举办文化培训不少于8期,累计培训村民不少于400人次。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西来村老年秧歌队和太极柔力球队先后在市镇表演比赛中获奖。

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几年来,该村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健全规范村务运行体系。建立三级议事机制。对于事关村级发展,群众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党

员、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我村通过“产业强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下载关于金带镇双桂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金带镇双桂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驻村调研报告

    选准突破口 加快强村富民步伐 根据组织安排,本人在xx乡xx村住村蹲点。在蹲点期间,走访了住在xx集市的部分农户和个体经营者、xx小学,召开了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座谈会,了解了村情......

    xx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最终定稿]

    xx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

    古交镇辛堡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古交镇辛堡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辛堡村位于古交镇西北部,东有环乡公路,西临稷山,北靠泉掌,南有108国道、侯西铁路、蔬菜通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166人,耕地面积1332亩。在县委......

    黄盖镇双洲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黄盖镇双洲村新农村建设 实 施 方 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七大坚持对 “三农”工作的部署,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新年伊始,**镇机关干部集体下村作调研,为新年新农村建设摸好底,架好势。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新年伊始,**镇机关干部集体下村作调研,为新年新农村建设摸好底,架好势。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007-12-12 19:16: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

    关于战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战旗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