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王村农家乐考察报告
上王村农家乐考察报告
为了充分借鉴农家乐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促进我县晚霞湖库区农家乐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1月30日(即古历正月初八),我镇组织镇领导干部一行8人,赴西安市长安区滦镇上王村,就该村发展农家乐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就考察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上王村农家乐基本情况
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办上王村位于秦岭清华山下,北有省道107线,西临210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秦岭野生动物园、黄峪寺、翠微宫等景点近在咫尺。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63户,总人口596人。自2003年开始抓住秦岭旅游业的发展机遇,鼓励和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将农家乐作为主导产业,通过编制产业规划、制定帮扶政策、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做强做大农家乐产业,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农家乐经营户已达到98家,占总户数60%以上,以经营农家乐为主的第三产业也蓬勃发展,经营农家乐已经成为该村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09年,该村被评为“陕西省农家乐明星村”。
二、农家乐考察的几点体会
通过实地考察,总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高规格规划建设,低价格消费”的发展理念。好的产业项目离不开高水平的规划设计,上王村在发展农家 1
乐的过程中,围绕发展农家乐这一产业的软硬件建设,对村容村貌、建筑风格、饮食风味、文化主题、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按照“吃、住、行、游”四个要素进行功能配套,一户农家乐就是一个小景区,众多的小景区整合成上王村这个大景区。村内“两纵五横”主街道全部由政府投资进行了硬化,建设了供排水设施,安装了路灯,街道两侧全部是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并结合当地建筑风格,对每户农家小院建筑单体外观进行了整体改造,所有农家小院外观均以瓦青色为主,改造资金由农户自筹,村上统一聘请专业技师进行改造。为方便游客,修建了大型停车场和公厕,同时,为打造上王村农家乐形象,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门楼,村内有购物超市,有健身活动场所。
上王村位于西安市郊,秦岭清华山下,从市区出发约半小时车程,每到周末前来这里品尝农家小菜和踏山旅游的人群络绎不绝,当然,最具吸引力的还是这里的乡土气息十分浓厚的农家小菜。山野菜、自制酸辣菜、农家土鸡蛋,寻常百姓家餐桌见到的这里都能品尝得到,每位游客只要花上18元钱,在任何一家农家乐都能品尝到满满一桌地地道道的农家小菜。农家乐还带动了这里第三产业的发展,住宿每位只收取30元,只要花上不到50元,就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舒适、惬意的农家之旅。十分实惠的食宿消费,吸引着城市居民乐此不疲的来此休闲消遣。
2、坚持“规范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王村农家乐的制度较为健全,发展环境相对稳定。一是该村制定了“农家乐经营户自律公约”等各类村规民约,为符合农家乐经营条件的农户实行挂牌经营。二是为防止恶性竞争发生,该村制定了严格的价格参照,规定每人每餐18元人民币,住宿每人每天30元人民币,吃住费用不到50元人民币。三是 政府通过规范管理,加大了对农家乐经营户的服务力度,定期邀请 旅游、工商、卫生、食品监督等部门为农家乐经营户讲解服务规范、礼仪礼貌、饮食卫生、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常识,提升农家乐经营水平。四是通过开展评级活动,进一步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3、坚持“政府引导、集体运作,追求规模化效益”。上王村农家乐蓬勃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的适时引导和重视是促进该村农家乐发展的基础,广大农户的参与是推动农家乐发展的强大动力,一项产业只有实施规模化经营,才能追求到效益的最大化。
三、几点建议
结合这次考察的体会,针对我县晚霞湖库区农家乐发展现状,建议下一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的工作:
1、加大政府主导和投入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农家乐发展的扶持政策,特别在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上
加大投入力度,在规划上将库区农家乐建设纳入晚霞湖旅游开发和新一轮造景建设的规划当中,农家乐是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旅游带动农家乐的发展,以农家乐促进旅游业发展。
2、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充分借鉴上王村农家乐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姜席镇政府为主体,工商、卫生、旅游、物价等相关部门配合,对现有农家乐进行整顿,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农家乐挂牌公示,限期整改。同时,制定“农家乐经营户自律公约”等各类村规民约,加强农家乐经营户和从业人员培训,实行挂牌经营,大力提倡和引导在饭菜经营上以当地农家传统小菜为主,防止脱离地域饮食文化特色,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抓好日常管理和经营。
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保证库区农家乐的有序发展,逐步改善库区农家乐经营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规划设计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在房屋外观改造、环境营造、对外推介等方面下功夫,做精库区农家乐品牌,同时,要还农家乐以“农”字。
4、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根据目前库区农家乐现状布局和发展空间,依托第四届乞巧艺术节、博宥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园建设和演艺广场建设,今年重点将姜窑村一、二、三、四号新农村建设点进行打造,作为库区农家乐开发示范点,按照“政府投一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银行贷一点、农户筹一点”的模式,鼓励有条件、会经营的农户开办农家乐,充分借鉴上王村农家乐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进行运作,并逐步在库区周围全面推广。
5、精心包装,提升档次。以乞巧文化为背景,策划设计统一的农家乐标识,实行统一的挂牌经营,做到店面整洁干净。同时,为促进农家乐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定期开展评级活动,并对评级结果在库区显要位置进行公示。
第二篇:上王村农家乐营销策划案例:
上王村农家乐营销策划案例:
场调查与分析:
1. 地理位置:长安区滦镇街办上王村位于秦岭清华山下,北有省道107环山公路擦肩而过,西临210国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秦岭野生动物园、黄峪寺、翠微宫等景点近在咫尺。整个村庄宅基占地与耕种占地地形平坦,果树种植地沿秦岭山脚向南为坡地,交通十分便利。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旅游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2. 起源与发展:西旅集团(五一饭店)所看中于2002年与上王村联姻,确定8户作为市郊一日游、感受农村田园风光、品偿农家乐美味佳肴的定点接待户,后取名为农家乐。上王村农家乐从2002年8户起步,发展到现在的7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0%,户均收入6万元,年接待收入达456万元,实现全村人均年收入8000元。2005被评为市级旅游业先进单位;2006年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3. 竞争者分析:自从取消五·一长假以来消费者不能在去比较远的地方旅游,郊外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大家纷纷看中农家乐一日游,因而有心的商家开始逐渐在农家乐身上下功夫,周围的村子也开始出现大量的农家乐向上王村模仿,使得顾客被分流,逐渐不再把上王村当成第一种选择,4. 消费者分析:城市中大量的消费者经常在城市中经常面对高节奏的生活,以及生存压力。迫切需要一种简单远离都市生活的需要。
5. 市场潜力:西安市有常住人口830万,流动人口100万,西安作为一座古城以及旅游城市,经常回有许多人来西安观光。西安在旅游收入在全国也名列前列。
6. 交通情况:(1)从市内大雁塔广场乘坐旅游1号线路和2号线路即可抵达(2)也可乘坐游9到动物园下车西行1000米即到(3)从汽车站乘坐921路公交车到环山路转盘东行1000米即到(4)也可从草杨村乘坐916路到环山路转盘东行1000米即到。
7. 上王村自身表现:上王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63户,总人口596人,耕地面积320亩,宅基占地100亩,果树种植占地400亩。本村适龄劳动力350人,其中90%从事农家乐产业,外来劳动力约100人。2005年农业总产值为250万元,农家乐产业创值6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8000元。伴随着这样快的发展同时也逐渐出现了许多问题:(1)人员增多但是自身发展慢,由于许多都是开车来的且家庭型的居多,车位过少(2)菜色单一且定价统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3)农家乐各自服务项目单一,除了吃就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
(4)没有任何营销手段从不做广告,大多农家乐都比较相似没有特色(5)服务人员大多是家族式作坊(6)农家乐主文化程度低(7)大多数农家乐不知利用自家地作为采摘园而把他们白白的荒废掉了(8)没有捆绑式消费手段(即联营)(9)没有竞争意识(10)不知道学习,也不愿意外出考察(11)大多靠老顾客维持,不知道如何开发新顾客(12)有些农家乐装修过于奢华失去了农家乐自身特色(13)外部农家乐对自身冲击不知去维护自身上王村品牌(14)服务态度不好,有些不法商家有欺骗消费者行为(15)领导班子对农家乐没有统一规划(16)绿化率相对偏低;农田灌溉沟渠老化;逢旅游旺季,水电供应不足等。
战略规划:首先从整体对上王村进行规划,对期满消费者的行为吊销农家乐申办资格,对农家乐实行多种定价,维护上王村农家乐自身品牌,维护自己在农家乐的老大地位,大打主题农家乐品牌,立足西安,稳住阵脚走向全国。
1.消费者定位:主要是那种都市有车族。
2.品牌定位:休闲娱乐于一体。
3.产品定位:野生、原生态。
营销策略:1.品牌理念:游农家乐,回归自然。
2.理念支持:自然健康,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与自然零距离接触。
3.营销理念:以现代最新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基础,结合匹夫策划理念与经验,传统与创新
相结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如:广告、公关、事件行销、促销、新闻宣传、CI等,协调一致地为产品打开市场树立名牌服务。
4.营销组合:(1)产品
建立主题农家乐突出各家特色,对农家乐进行良好的规划,对农家乐在不同的季节进行变换各种主题,引进各种菜色,开发新菜品。
(2)价格
对各农家乐采用不同的价格进行审批,让他们采用多种定价策略。
(3)广告与促销
先请广告公司对自己进行包装在做一直广告在西安进行投放在对广告选取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选做严格的筛选 A广告创意策略原则:以理性诉求为主,以感性诉求为辅B广告诉求目标:全市有车一族C 广告表现策略:明星出名。借星要新、准、巧D开拓市场最先需要的就是产品知名度,在中国,打开知名度最迅捷的办法就是请名人名星作广告。借星出名,屡试不爽。而新星托新品最相宜,就是说要寻找最新明星。E找新星关键在一个“难”字,要超前还不能走眼,要准确预测“星”的热度和走向,投消费者之所好。F广告发布原则:以硬广告为主,以软广告为辅;以地区性媒体为主,全省性媒体为辅;硬广告以电视、报纸为主,发布系列专题广告,其他媒体为辅;软广告以报纸为主,发布系列科普文章。以电视专题片、广播专题、DM、宣传册为辅电视广告发布要借力使力G 促销策略原则:正合为主,奇术争雄。用常规方法加大产品的市场采纳广度,用出奇制胜的手法,从众多竞争对手中凸现出来,加大市场采纳深度。
(4)渠道
对火车站建立长期的农家乐咨询,对各条来上王村的道路上也同时建立咨询处对每个到上王村来的人每人发放宣传册对于他们推荐过来的给予优惠建立咨询站评比活动对咨询明星进行奖励和旅游公司合作让他们对陕西旅游通票也加上上王村农家乐的名字。
5.事件营销:(1)活动目的:塑造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
(2)活动创意原则:创新,双向沟通,参与互动,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制造或引发社会热点,引导消费时尚。
6.公关及形象活动 :
(1)活动目的:培养消费者品牌偏好,清除不良干扰因素。
(2)活动原则:轻易不做,做则做到圆满。疏通关系,联络感情,借各方力量,直接或间接地为产品拓展市场服务。
7.广告创意
上王村农家乐篇:
广告诉求对象:都市有车一族
广告诉求点:回归自然
诉求支持点:世外桃源
广告口号:一日游最好去处。
8主题活动:(1)比如近期动物园即将引进印尼苏门答腊“红野人”庆祝自己建园5周年活动可以和动物园联合推出看“红野人”游上王村农家乐活动,也可以和周围的别墅推出住别墅游农家乐也可和高冠瀑布联合运营形成捆绑销售。
活动目的:迅速提升知名度创出自己在西安人民中的良好形象。
(2)像迪斯尼学习推出自己的农家乐宣传电影和主题园活动农家乐书,建立自己的网站成立自己的农家乐公司。
活动口号:像迪斯尼学习。
(3)借舆论造势
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欢迎。
(4)像农家乐老大哥学习
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
当今中国的农家乐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为主,农家乐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
1.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温江县万春镇等西部川西坝子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这里位于“国家生态示范区”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魅力。
2.花果观赏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丘陵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龙泉山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龙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开启了宜林山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区旅舍型。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低档次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农家乐”因而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
4.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向现代化谱写上光彩的一笔。
目的:为了更好的进步。
第三篇:成都市农家乐考察报告
成都市农家乐考察报告
(市局种植业科 黄维敏 王旭涛)
为借鉴农家乐旅游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12月22日—26日,省发展一村一品指导中心组织各地市一村一品办主任、部分农家乐示范村主任(书记)52人,赴四川省成都市对农家乐旅游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我市扶风美阳村、凤翔六营村、渭滨大散关村和市上及岐山县一村一品办共6人随团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是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起地,在农家乐旅游的经营和管理方面成绩突出,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农家乐旅游发展之路。截止2005年底,全市农家乐已达5596家,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5.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达29万人, 实现旅游接待收入7.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收入16.3亿元。乡村旅游收入占远郊农民年纯收入的30%以上,占近郊农民年纯收入的70%以上。目前,已形成多种经营形态,且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农家园林型、花果观赏型、避暑山庄型、花园客栈型、养殖科普型、农事体验型、川西民俗型。这次我们考察的重点是成都郫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乡。
农科村位于成都市郫县友爱镇,占地4000余亩,人口2310人,花卉种植面积2300余亩。全村共有农家乐常年经营户30余户,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该村农家乐旅游兴起起于20世纪80年末,农户依靠种植花卉、盆景致富后,成功嫁接出农家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一、三产业有机结合,农民致富不离土的新路。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农家乐旅游逐步兴起。自87年开展农家旅游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总量己超过700万人次,旅游和花木的年收入一直保持在千万元以上。农科村集花木销售、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于一体,堪称将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之典范。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中国盆景之乡”、“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由于起步较早、特色脱出、效益明显,带动性强、推广价值大,因而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三圣乡位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总面积达12.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余人,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乡内农村区域资源丰富,农业文化底蕴深厚,农村生态景观优美,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2003年开始,三圣乡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性的打造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招牌,形成了春游花乡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看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锦江四季旅游休闲旅游景观。五朵金花农家乐经营户320多家,2006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46.9万人,收入1.9亿元。如今的“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二、成功经验
成都市发展农家乐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政府注重引导和扶持。农科村和三圣乡在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扶持。农科村是第一个办起“农家乐”的地方, 为鼓励农民自办“农家乐”,当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减免各项税收、进行财政补贴等措施,提高了农户经营农家乐的积极性。三圣乡“五朵金花”的打造,由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农民实施,采取“政府拿一块、银行贷一块、农户出一块”的方式,成都市与锦江区共投资1.2亿元,利用“花博会”的契机,改造三圣乡的五个村庄,乡村道路硬化和房屋立面改造90%的资金由政府投入。第二次改造区政府按人均35平方米的宅基地面积,每平方补助100元的标准投入,以买一把遮阳伞送一把遮阳伞,买一套餐桌送一张桌布等方式引导农民对设施升级换代。与此同时,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最大限度的给予政策减免和服务支持,实行农户贷款“五户联保”,解决投资不足;并配套完善路网、通讯、引水、供电、供气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民投资农家乐的困难少了、顾虑轻了、信心足了、积极性高了。
2、坚持高规格规划建设。农科村专门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农科村总体规划,从建筑风格、文化主题、饮食风味、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进行功能配套,一户“农家乐”就是一个小景区,众多的小景区整合成农科村这个大景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照应。县、镇两级采用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投入资金千万元,实施了整体提档升级工程和建筑单体风貌改造,改扩建旅游环线公路,进行供水、供气、排污等管网建设和旅游干线绿化、亮化、美化等景观营造,同时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村内道路平整干净,接待设施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三圣乡则严格按照A级景区标准对“五朵金花”的旅游设施、文化设施、配套设施进行打造。农户要进行房屋修整、改扩建必须要向政府审批,保证修整、改扩建后的房屋与整个景区融合。建筑风格在保持原有“农家习气”的基础上,突出川西民居特点,使其文化底蕴得到完全的保留和延续。
3、突出特色提升产业内涵。农家乐旅游依托的是当地的农业生态资源、乡村人文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必须从当地乡情、民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开发,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农科村农户本业是种植花卉、盆景,政府因势利导,引导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农家乐旅游才逐步兴起。如今农科村旅游已归结为三个层次,即:观赏(观农家景、品农家菜、住农家屋),体验(种农家地、摘农家果、享农家乐),回归(回归大自然)。同时,他们又提出了 “五个坚持”,即坚持以自有花木生产基地为旅游观光景点不变,坚持以自有庭院为旅游接待场所不变,坚持以自身既做花木生产者又做旅游接待者不变,坚持历史文化自然注入保持浓郁的民俗氛围不变,坚持以本村农户为主鼓励外来投资共建农家和谐大景区不变,再次体现了“立足本地实际,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决心。农科村利用是西汉文学家、辞赋家、哲学家扬雄故里的文化品牌,积极挖掘扬雄文化,规划建设了扬雄文化博物馆、修葺子云亭,丰富农科村的旅游文化因素。
三圣乡在开发农家乐旅游时,同样坚持“保持乡村本色,凸现文化特色”的开发原则,依托原有花卉种植产业优势,创造性的打造出“五朵金花”,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在以农业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朴实的乡村文化,还可以亲身体验参与收种的乐趣;“幸福梅林”充分挖掘梅文化内涵,在景区内打造“精品梅园”、“岁寒三友”、“梅花三弄”等主题梅园,建设梅花知识长廊、咏梅诗廊和咏梅诗碑,跳“花重锦官城”歌舞,饮梅花酒、梅花饮料,吃梅花糕和梅花宴,整个幸福梅林充满了浓厚的梅花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崇尚自然,喜爱梅花的人观光休闲。“荷塘月色”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著名画家、音乐家建设艺术博物馆、音乐厅,或租用农房开设画廊、摄影室、雕塑创作展示室、乐器工坊、音乐创作室等,进行创作交流、作品展销,乐器制作展示演奏,形成了艺术加工厂、艺术大卖场、艺术家聚集区合为一体的特色田园“艺术村”。三圣乡景区到处渗透着文化元素。每处景点、每个宅院、每个花圃、每条道路都是请艺术家、文学家再三斟酌起名。像“红花坞”、“梅花阁”、“岷山蕊园”等农家乐院名,无不充满诗情画意。
农科城、三圣乡不仅注重从经济上投入,改单
一、低档的农家乐为休闲、采风、娱乐、体验于一体的高档田园旅游,而且注重挖掘当地文化的外延,引导多元文化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培育起了以农民为生产源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这种以文化为灵魂、以农村为载体、以文化旅游为表现形式,由政府和农民共同创造的农村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
4、不断加强推介和宣传。好产品离不开强势的宣传促销。农科村加强与专业主题策划机构联系,对农科村进行整体包装和推介,相继承办了2005成都国际美食节、中国乡村旅游节、中国成都国际古蜀文化节、首届乡村风情游文化节等活动。三圣乡也全力争取和举办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主题活动,借助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强势宣传,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扩大,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纷前往观光体验。
5、探索建立集约化运作方式。农科村和三圣乡的农家乐旅游都兴起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和逐步规范,已经从单一农家乐型向乡村综合型、一般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从自然生态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变。三圣乡在不改变村民原有生产习惯的基础上,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整体再开发和设计,范围扩大了,规模效益实现了。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参与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以100多家种植大户为纽带,以3500户松散型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花卉产业模式。“花乡农居”由村委会组建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在原有花卉资源的基础上,把有限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花卉种植的龙头企业,农民成了花卉公司的工人,实现了就地专业。“江家菜地”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耕地出租方式,将农民的自耕地出租给游客,游客认种一分地交800元管理费(其中200元交给合作社,进行田间基础设施维护;350元是农民工资;150元是土地流转金;100元是农资费用),可以自己来种植,也可以委托农民种植,收获的农作物由游客支配,也可以由村合作社代卖,收入全部归游客所有。乡村通过集中连片开发、打造产品集群,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和倍增效益,品牌知名度更加响亮。
6、实行规范化管理。成都市发展农家乐坚持“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为规范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使农家乐旅游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成都市专门出台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评分标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实施细则》、《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分与评定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成立了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通过评选星级农家乐,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乐旅游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农科村和三圣乡分别建立景区管理局——景区旅游接待中心——景区农家乐接待点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对景区设施、从业人员、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的维护管理。邀请旅游、工商、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为经营者讲解服务规范、礼仪礼貌、饮食卫生、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不定期组织农户赴国内外进行参观考察,通过系统的培训,经营者诚信经营的意识得到了提高,经营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态度更加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经济改革试点镇的“三圣乡”,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民利益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流转,以及全面农村社保、医保体系的建立。政府整体规划规定了三圣乡的所有土地,只能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不能搞建设性开发。三圣乡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具体做法是:对农地土地出让权的转让协议,规定时间不等,并设上限(国家规定为30年)。使用年限满期以后,原则上政府对于甲乙双方的租赁关系是农民自愿流转给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再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市场方再次流转。农民流转了土地,但是土地经营权并没有丧失。农民可以把土地经营权折算入股,每五年递增10%。可以通过分红来取得回报。三圣乡还着力构建农民经营和就业保障平台,变单一种植农作物收入为拥有“四金”的多渠道增收保障,即“土地流转、农宅出租的租金”,“经营农家乐或到村里龙头企业打工赚取的薪金”,“参与村集体经济、土地入股、建乡村酒店等经营企业可保底分红的股金”,“达到社保条件后按股领取的养老金或低保金”。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保障。
三、启示和建议
成都市农家乐是在花木生产基地上嫁接起来的旅游,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三产业就地融合方面,在实行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方面,在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都是一种成功的创新发展模式,对我市发展农家乐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我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针对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这次考察的体会,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政府扶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为农家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政策、机制、资金、财税、规划、培训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减免农户经营相关税赋等。指导帮助农民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环境。
2、科学规划布局。通过逐级规划,引导我市农家乐旅游有序发展,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较小、分布散乱、经营单
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市县农家乐发展规划要与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规划,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的基础上,把建设休闲旅游设施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适度开发,有序发展,打造靓点。村级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在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做精“农家乐”品牌。要防止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农民主业,脱离朴素、自然、协调,紧紧依托特色产业,认真挖掘总结地方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使农家乐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开发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北郭村围绕周文化、美阳村围绕佛文化,将民俗工艺品制作、林木栽培、插花技艺、农家劳作体验等与农家乐结合起来,提高农家乐旅游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让游客在“悦目”的同时,达到“益智”的目的。
3、培养树立典型。农科村和三圣乡的农家乐都是由村支书或主任带头开发,并取得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市在发展农家乐中,应注重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富有挑战精神、具有创造力的产业带头人,加强扶持,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通过“能人”的示范带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本地农家乐产业快速转化升级。
4、进行规范化管理。结合发展一村一品,联系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地方性的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强化农家乐旅游的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诚信管理,为游客提供安全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和生活环境。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树立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的思想观念,以优质服务和风格独具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同时也要为农家乐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当前特别是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旅游知识、服务规范、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等,有利于农家乐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进一步抓好日常管理和经营。
5、打造农家乐品牌。以建立我市农家乐旅游品牌为目标,制定农家乐旅游宣传促销方案,把农家乐景点与周边的景区景点进行联合营销。在规模发展的前提下,引导农户寻求新的经营方式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投资,进行整体包装、系列开发,农户以房屋或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年终分红。联合旅行社共同推出农家乐旅游产品,形成“农家乐+旅行社”的合作模式。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结合各种文化节日,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做大做强农家乐品牌,使我市农家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第四篇:成都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考察报告
成都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考察报告
市旅游局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农家乐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快我市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步伐,市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市旅游局、农业局及甘州区、山丹县等六县区旅游局负责同志对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龙泉驿区山泉镇、洛带古镇、郫县农科村等农家乐乡村旅游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重点对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是中国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目前,成都市郊共有农家乐5596户,直接从业人员5.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员30万人,200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亿元。近几年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的“五朵金花”、郫县的农科村、龙泉驿区的万亩桃花果园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农业观光示范点,已经被培育成为高品位、多功能、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农家乐庄园。
(一)三圣街道办事处的“五朵金花”模式。
1、“一村一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推进产业布局特色化。锦江区充分利用三圣乡花卉种植的传统优势和地处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抓住2003年举办“中国成都首届花博会”的有利时机,将花博会周边的五个村庄在原来经营花卉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规划,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种植欣赏,形成梅花产业链,梅花种植面积超过2100多亩、20余万株,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数量最多的梅花基地之一;“花乡农居”主要以花卉种植销售为主,形成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观光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风景区;“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蔬菜、瓜果和农作物变为市民和学生体验农家生活的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以非洲菊为主打品牌,突出多种类的菊花和大规模的菊园,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实现了花卉设施化、产业化生产,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菊花培育基地和展示种苗成长过程的观光基地;“荷塘月色”则以池塘荷花、榕树成荫、川西小镇和田园风光为特色,成为艺术家写生、创作的基地,通过引进知名画家、自由画家,打造“户户都是画意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规划先行,城市化建设,推进农村建设景观化。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把农村建设与发展文化、旅游、观光、休闲等有机结合起来,多元化投资,适度进行景观打造,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建设标准,采取“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改造农房,打造了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群。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三是配套设施现代化。实现了农村户户通光纤,在行政村建成村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公益设施配套。四是景观打造生态化。打造湿地,新建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迁建牛王庙,举办花卉时节、梅花节、菊花季节、荷花开了等节会活动,营造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五是土地开发集约化。对土地严格监管,整合农宅,拆除违建,减少农房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土地修建配套经营性用房和会所,盘活土地资
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文化润色,产业支撑,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一是以品质打造品牌。以申报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和承办中国首届“乡村旅游节”为契机,采取政府制定统一标准并给予适当补贴,引导景区内的经营者对厨房、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改造,对景区内的经营场所进行规范,使其与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相协调。通过开展“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和“干部入户,文明到家”等活动,帮助经营者提升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使其摆脱传统意义上“农家乐”的低水平经营,真正体现“五朵金花”景区的旅游品牌形象。二是以文化提升产业。从景区的错位互补和协同发展入手,加大对“五朵金花”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打造“荷塘月色画意村”、引进“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等手段,吸引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家扎根乡村,使“五朵金花”成为艺术家的聚集区和艺术加工厂、艺术大卖场,带动农民融入文化产业链。三是以项目促进发展。围绕花卉市场的改造提升,启动了“成都国际花卉产业园”项目,以上海大地公司为龙头,加大种苗组培室、设施化栽培和“飞地农业”的扶持建设力度,将“东篱菊园”打造成为垄断西南、全国甚至成为国际市场的非洲菊种苗供应地。以成都金港赛道项目为载体,积极培育发展汽车赛事关联产业和汽车后续市场,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的同时,促进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以旅游致富农民。鼓励支持观光道路两侧的农户,依托改造后的农房,采取自主经营、与别人联营、出租给有实力的公司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推出赏花、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游客的需要。2006年三圣乡的“五朵金花”300多户农家乐经营户,接待海内外游客747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
(二)农科村农家园林型模式。
成都市郫县农科村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的核心地带,是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全村有旅游接待景点100个,可同时接待游客1万人,该村农民年人均收入突破4万元。据了解,当地农户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出售自家种植的盆景。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能够满足家庭、公司、会所和高档饭店等各类消费者需求。二是依托自家的园艺美景经营“农家乐”项目。农家小院里设臵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供游客休闲娱乐。这种经营机制非常灵活,有游客时可商,无游客时可农,从事旅游服务和务工务农两不误,不但利用了闲散劳力,而且可将农副产品直接作为商品出售,这种“农家乐”即成为销售盆景苗木的经营平台,也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消费场所。
(三)龙泉驿风景旅游区观光果园型模式。
龙泉驿风景旅游区,位于成都东门外龙泉驿区,是成都市的花木、水果生产基地,以水蜜桃为主导农业产品,以花果山为美名,以万亩观光果园为旅游主导产品,住农家屋,吃农家饭,摘农家果。该区域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以“桃花文化”为主题,春季赏花节为主要载体,已形成影响颇广的成都世界桃花节主题旅游活动。
二、主要经验
(一)政府支持是关键。为了打造“五朵金花”,三圣街道办事处所在的锦江区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搭建融资平台,吸引民间投资,改善农村环境,建成了市民休闲的开放式公园,成功走出了一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子。从“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农科村来看,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能够最先在这里诞生,其中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引导起到关键性作用。郫县集
中交通、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改扩建农科村旅游环线公路,完善供水、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美化景区。龙泉驿风景旅游区,政府投资修建盘山环行观光公路、桃花诗歌广场、诗歌墙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配套设施。五朵金花、农科村和龙泉驿风景旅游区的实践证明,政府的参与支持是农家乐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产业支撑是基础。所考察三地均以花果为主导产业,花果基地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旅游发展促进了花果产业的发展。由花果产业嫁接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既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三产业就地融合的创新模式,又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更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范例。目前农科村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1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7.5%;村内有5家园林绿化企业,年产值2800多万元。村内成立了花木协会,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组织花木生产和销售。“组织+协会”的发展模式,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三)科学规划是前提。考察组所考察的农家乐项目大多是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不仅特色突出,而且环境优美和谐,市、区政府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新村建设规划,起点高,档次高,为农家乐的有序发展把握了方向。
(四)规范管理是保证。加强农家乐的管理,规范农家乐经营所需手续,是引导农家乐健康规范发展的根本保证。成都市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先后发布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和《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两项地方标准,明确了办证内容、手续和收费标准。在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工作中明确规定市、区(县)两级评委会职能,市评委会具体受理四星级、五星级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等级评定,三星级以下由区(县)评委会受理,并报市评委会备案,聘请专家撰写导游讲解词,并由专业导游进行讲解。
(五)人才培养是根本。为了提升农家乐行业管理水平,四川组织了大规模的培训班,直接培训乡村旅游业务骨干1000名,带动培训各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0万人次。自2005年以来,成都先后办班300期,培训从业人员5.3万人次,有力的提升了农家乐发展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把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领导力量、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针对我市农家乐园普遍还存在的档次不高、特色不显、内容不丰、规范不力、服务不周、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等问题,政府制定相应奖励政策,合理引导,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进一步调动农家乐经营业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良好氛围。
(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市“十一五”期间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来培育,坚持科学规划,邀请民俗旅游规划专家,尽快编制我市农家乐旅游总体规划和相关乡镇村农家乐详细规划。规划要突出地方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及文化特点,建筑风格要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风格显明,布局合理。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把农家乐旅游村入口建筑、农家乐经营户房屋作为重点,从水、电、路、环境等方面着手,硬化道路、绿化村庄、净化庭院、美化房舍,实现农民人居环境改善的全面突破。
(三)因村制宜,抓出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和示范户。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旅游农业格局。我市粱家墩镇、新墩镇、长安乡等乡镇交通方便、区位条件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条件,而且农家乐旅游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当前,要积极引导、扶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游
客接待能力,提高档次和水平,发展农家乐示范户,打造我市农家乐旅游强村。
(四)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形成浓厚舆论氛围。根据客源市场和旅游活动的变化情况,特别是结合“假日旅游”的规律和特点,找准目标市场,重点进行宣传促销,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旅游部门要适当推介自然景点、乡村旅游一日游线路,将乡村旅游与大旅游融为一体。对在农家乐旅游乡镇、村、户建设经营中涌现出来的示范村、带头户、带头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农户自觉参与到农家乐建设工程中来,带动全市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旅游、农业、劳动等部门联合制订农家乐培训计划,抓好教育培训、经营管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针对农家乐操作员工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家乐管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培训和业务发展培训,提升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六)加强组织引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承担组织推动、工作指导、服务协调、政策研究、解决困难、贯彻标准、典型推广等工作。旅游部门要着重做好开发指导、完善服务、市场开拓、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工作。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制定基本的乡村旅游设施标准和接待服务标准,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推动乡村旅游农家乐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五篇:王村学校2011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王村学校2011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本学期我校的德育工作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工作和鼎力支持下,在全体学生的努力进取和大力配合下,教育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树立远大志向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教育为主线,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一、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校长负总责,各部门密切配合,以班主任队伍为主,全员参与。领导以身作则,时刻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工作中做教师的表率;建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 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2 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教育法规,树立怎样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本学期我们继续以“三德”学习为主线,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德育学习,以领导讲座带头的形式号召我校全体教师进
一步深入三德学习当中。在这一块工作中,我们以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为主,并及时反思,以各种活动为辅,来树立榜样和标兵,如根据我们每月评选出的师德标兵,进行演讲,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利用向学生进行调查并评选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来及时了解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等存在的问题。另外我们还抓准机遇集体学习有关德育工作的理论和有关业务经验的文章,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班主任:“以新思维、新方法、新目标、新要求来指导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工作拖拉、浮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及时完成各项任务;严于律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工作的巨大热忱和对教学的极其严谨给同学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我们采用领导做讲座、请优秀班主任做经验介绍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评价分析全校各班班主任工作情况,指出不足之外,提出改进要求和措施,加强常规管理的指导。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了对“红领巾广播站”、橱窗、报刊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橱窗、班报等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
(2)、规范班级教室布置。在规范班级布置的同时,要求各班体现班级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扬学生的个性。从而加大学生课间文体活动,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
1.根据上级关于一生双爱好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通过各种兴趣班小组(口琴、象棋、跳棋、剪纸、美术等)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结合学校的一校一品,为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并以各种活动为衬托,如没两周一次跳绳比赛,每次比赛都评选出获胜学生和优胜班级,活动形式多样,适合年龄特点。
3.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每周三下午3节课为阅读课。并开展了手抄报、黑板报评比、讲成语故事、“我与好书同成长”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三、加强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狠抓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
1、开学初,我们借升旗的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号召,利用学校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好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向好学生学习。并坚持每月有主题,每月有活动。
如3月份我们开展了全员性的主题班队会,以“学习习惯”为主题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及时解决发现突出的问题,如学生的执笔、坐姿、讲话、听讲等。每月我们还进行一次学生书写规范评比活动,及时发现好的学生,利用橱窗广播等进行表扬,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每次都
评选出优胜班级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学生公开。
2、安全教育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了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监督,坚持集体放学制度,做好交通安全等教育。每位班主任老师与年级组长签定《班主任安全责任书》,年级组长再与教导处签定《安全责任书》。并组织全校学生观看有关安全教育片,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四、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重要的德育阵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1、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
活动是少先队的核心,将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体验教育活动贯穿始终,注意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抓住重大事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注重少年儿童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少先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学期学校团支部、少先队以端午节、清明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以征文竞赛、校园广播、板报、德育基地、主题班会等为教育阵地,寓教于乐,着重抓好了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文明、健康地发展。
2、实行“主人教育”办学理念,放手让班干部对学生迟到、眼保键操、课间操、卫生进行检查,班级管理中注重蓄势借力,对学生放手不放任,指导不包办,创造条件让学生管理学生。如我校的“监督哨”同学每天对我校的一些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卫生、行为礼貌、零食等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合力建设。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访工作、开好了家长会议。在此过程中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
2、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发挥家长作用。
本学期,召开了两次家长会,分年级开展汇报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法,邀请了一些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来谈经验,谈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使家长们掌握了科学教育方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利用《家校联系手册》,每月与家长电话回访,与家长建立了经常性联系,与家长共商教育其子女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一学期来,由于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努力,学校德育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扎实,成效显着,社会反响良好。一学期来,无一起校园伤害事故及重大责任事故发生。以上是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的简单回顾,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务实创新,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王村学校
二〇一一年六月
王村学校2011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王村学校
二〇一一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