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农村干部管理调研
2010年农村基层
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XX镇党委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过去一年,在市县两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能够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基层基础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使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提升了信心,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农村发展稳定得到了改善。有五个方面的具体成效:队伍基本稳定,条件逐步改善,素质明显提高,保障得到增强,运行比较正常,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比较牢固。但是不可否认,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要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总体上作一个判断,主要看四个方面:第一,能不能保持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稳定、牢固;第二,能不 1
能把党和政府对基层群众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到位;第三,能不能坚持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创业基层;第四,能不能结合实际、敢于创新,带领农民致富。对照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当前我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差距、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基层运转经费不足的问题。各村能维持正常运转的少,一般都存在缺口,一般缺口在5万元左右。
2、基层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乡镇上,凸现为年轻干部少;村一级,表现为难以选到合适的、稳定的接班人。
3、基层干部身份难改变、政治无出路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因为政治上看不到出路,产生了“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心理。
4、基层干部观念滞后、能力欠缺的问题。不少人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少数乡镇和村级领导班子看摊守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满足于一般化。
5、部分基层服务站所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乡镇农技站、水管站、林业站等公益性站所因机构改革裁员和经费无力保障,技术干部大量流失。
二、对于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设性思考
针对这些存在的状况,我们应该把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要落实的重大实事、要建立的重大体制机制来抓。
1、加强管理。村干部的松懈、无为除了自身思想意识存在的原因外,管理体制存在不足以及相关制度执行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今年年初制定了新的《XX镇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以及《XX镇村干部绩效工资制度》,并与各村委签订了责任状,加强了相关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按照办法中的规定来执行对村干部的管理。
2、加大对村干部的激励。要继续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力度。这是解决村干部出路的一项重大政策,中央已连续两年在一号文件中予以明确。今后村干部干和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也不一样。不但体现在经济待遇上有差别,而且在发展空间上给出路。同时,优秀村干部充实乡镇干部队伍,改善了乡镇干部的结构,加强了来自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实践第一线的力量,使乡镇干部这个团队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更了解民情民意,更能反映农民呼声和诉求,更加富有活力和战斗力。
3、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导向,切实加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强乡村干部民主法制教
育,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乡村干部转变作风,努力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教育培训阵地的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普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用先进的文化知识、技能武装农村干部的头脑,积极探索学习成果的转化途径,增强农村干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4、稳步推进,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涉及各方面利益,需要统筹考虑,稳步推进。一是改善年龄结构。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新进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优先考虑年轻干部、招录乡镇公务员优先考虑年轻干部、新进村干部优先考虑年轻干部,建立农村基层干部补充的长效机制,每年对村进行一次调整补充。在村干部队伍建设上,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落实,确保到在未来数年内达到每个村都有一名大学生。二是改善性别结构。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适时选拔一批女干部进入乡镇党政班子,推选一批女同志进入村“两委”班子。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村干部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干部管理的调研报告
****
广大的农村干部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只有把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好,真正的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为了更好的加强农村干部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对村级干部队伍展开了调研。调研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前农村干部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发现,各支村两委干部在干事创业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农村干部自身的整体素质与当前形势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缺乏创新意识。虽然为了农村的工作他们已是很努力了,但他们往往达不到更高的要求,永远停留在初始的水平。二是缺乏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束手无策或方法不多,如对一些公益性事业建设上,面对群众利益之争,有的村干部就显得无能为力。以上这些既有农村法律机制不够完善,教育培训跟不上等客观因素,也有村干部文化水平低,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相对较差等主观原因。
(二)部分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不强。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集体经济底子薄,村干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创收的好办法;少数村干部工作上畏难,致使村集集体经济增长缓慢,有的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出萎缩状态。微薄的集体收入导致村里缺乏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即使许多村干部都想大展宏图,干一翻事业,由于无钱办事,想干事干不成,久而久之,丧失了信心。直接影响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个别村级班子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农村许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通过考学、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多种渠道离开了农村,致使后备干部、人才相对匮乏。部分村支村两委干部存在年龄偏大,社会新鲜事物、新政策科学技术、群众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够,使他们表现出工作能力不强,跟不上社会步伐,有些村干部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作方法,缺乏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能力,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认识不够,研究不透,处理不好,甚至思想上产生了动摇,直接导致部分村干部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
二、主要的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建立完善对农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机制,畅通人才流通渠道,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可通过多项措施,提高村两委干
部的理论水平和带头致富能力,拓宽村干部的视野和发展思路,建立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
(一)多渠道选用人才,建强村级班子队伍
按照“选好一个人,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的思路,为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等局限,选好配强村班子。一是从外出创业能人中选任村干部。将政治素质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外出创业能人例为村后备干部,条件成熟的及时调整补充进村班子。二是从经济能人中选聘村干部。针对个别村班子相对软弱、战斗力不强的实际情况,选聘有一定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到村任职,积极推动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多形式培育干部,提高村干部素质和能力
把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实行分类培训。一是举办学习班集中培训。每年举办村支两委干部培训班,提高村干部理论水平及发展能力。二是邀请专家培训。邀请县党校老师、县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村干部授课。通过培训为后备干部储备队伍壮大和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建立激励村干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职能,通过抽调一些熟悉党务,村务工作的干部组成监督机构,履行引导工作方向,规范各种行为,消除思想顾虑,激发工作热情的职责。二是要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在经济上
解除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让他们干有所得,退有所养,在工作上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切实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壮大村干部队伍实力、提高村支两委干部的素质和带领广大村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使村级班子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推动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2013年9月24日
第三篇:农村干部管理
一是要抓队伍强基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于村级两委班子。因此,我们务必选好配强班子。要把年富力强、一技之长、文化水平高的农民群众发展为党员。通过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级党组织负责任,选好班子的“领头雁”,着力打造“双带”型班子队伍。
二是抓学习提素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有组织地、分层次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村级两委班子培训学习。要大力开展大讨论活动,使村级两委班子找准到自身的差距;要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村技能培训上,力争两委班子人手一门技能,争做致富的领路人;突出抓好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村级班子管理化水平,解决好发展中突出问题;通过专家授课、实地参观、实践操作等形式,真正提高村级两委办整体素质。
三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务必走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村级事物决策与实施中,要多层次、多方面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力争得到大多数群众的赞同拥护,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要把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并接受其监督。要定期开展群众评议村级两委班子,干部好坏由群众说了算。
四是要实现角色转变。过去,村级两委班子是按照乡镇的安排部署开展日常工作,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村级各项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因此,我们在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怎么样搞好服务,怎么样引导群众、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村级各项事业的建设,要低下身子为民服务,正确处理好矛盾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实现“执行者”向“管理者”、“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一、政府服务下沉到乡村、到群众身边
作为农村人口仍占90%的欠发达地区,曲周发展的重心在农村。为了加快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必须加强和创新农村的社会管理,发挥群众创造的社会组织的作用,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达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
政府的服务不仅前移到乡镇一级,还下沉延伸至村一级。记者在新兴县六祖镇龙山塘村看到,这里建起了农民夜校、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卫生站、环村绿道等设施,还实现了人畜分离、雨污分流,垃圾集中堆放后由镇里的垃圾车每周两次送到县里集中处理。村党支部书记苏坚才介绍,去年7月,村里成立社区服务合作社,由镇里派出专职人员与村干部联合组成,下设经济服务站、公共服务站、综治信访维稳站,全程免费为群众代办计生服务、村民建房用地、合作医疗补偿、社会养老保险登记等有关事务,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公共服务。
二、三级理事会覆盖村民自治“真空地带”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农民外出务工,使得一些地方的农村成为老人、小孩的留守地,形成政府“管不到、管不好”而村民又难以自治的“真空地带”。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云浮各地探索成立了村、行政村、镇三级村民理事会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和监督涉及自身利益的农村公共事务建设、社会管理等。“不准虐待老人儿童,不准乱丢垃圾、乱放禽畜、乱搭乱建、乱砍滥伐,不准违规上访,不准搞非法宗族活动……”在云安县石城镇横洞自然村,记者看到一块书状的石雕上醒目地刻着《横洞村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以“十不准”的形式、简约易懂的语言对村民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规范。村民理事会副理事长张水金告诉记者,村民理事会成员由原籍本村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外出乡贤、经济能人、复退军人、村民代表等11人组成,村规民约是由理事会组织村民广泛充分的讨论后确定下来的。他还告诉记者,村民理事会承诺今年内给全村办电网改造、建文化中心等十件实事,现已大部分完成。
据云安县委书记金繁丰介绍,三级理事会是在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下,由群众自愿组成,分别以自然村、行政村、乡镇为基本单元,按照“民事民办、民事民治”的原则依法依规组建,并报县民政局备案。三级理事会有别于传统的宗族理事会,有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基层组织骨干力量参与,章程规范,运作有序,职责明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云浮市各县市区成立三级理事会以来,利用组织的广泛性和社会威望,实现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也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起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
云安县石城镇乡民理事会理事长古喜泉是县石材商会会长,也是一位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复退军人。他告诉记者,前阵子,他获悉本地一些复退军人为了一些
历史遗留问题相互串联,准备在今年“八一”期间到省城广州上访。镇理事会得此信息后,于7月23日以镇理事会的名义,主动邀请60多位复退军人座谈,恳切交心,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打消了这些人串联上访的念头,从而避免了一起非正常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长效机制激发凝聚多方活力
建立干部政绩考评机制、金融信用评定机制、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保障各项社会管理落到实处,激发多方活力,是云浮市力推“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理念的核心所在,也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一个鲜明特点。
2009年就已实行“主体功能扩展”的云安县,取消对镇级政府GDP的考核,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对乡镇级干部进行“5+X”的标准考评。“5”即乡镇履职重点为“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公共服务、政策宣传、基层建设”等工作,“X”即赋予各地不同的功能定位、职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新的考核办法实施以来,有效地引导和督促干部关注基层,集中力量加强对基层的服务和管理。
郁南县把社会管理和金融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农民小额贷款信用评价体系。2009年6月,郁南县成立征信中心,建立起全县11多万户共41多万人基本信息的农户非银行信息查询系统。在此基础上,出台关于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详细办法,经过一系列公开严格的初评、复评,最后将农户确定为“优秀、较好、一般和差”四种信用等级。这种将人的德行和村风、村纪为信用评定标准的激励机制实施以来,不仅提高了村民的信用意识,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还使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新增贷款和利润大幅增加。截至今年2月
底,全县已有2169个贫困户获得金融扶贫支持,48.24%的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
为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云浮推出了自然村群众参与性评价考核细则和“以奖代补”项目操作指引,把全市自然村分为自强村、自助村、基础村三类,通过整合涉农部门资源,设立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21类3000多个“以奖代补”项目供群众自主选择。据统计,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110多万群众积极参与自评活动,群众自愿筹资3967万元,拆除旧房7.5万平方米,让出土地22.9万平方米,义务投工7.4万人次。全市9502个自然村中有10%的村被评为自强村,累计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3亿元。
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给云浮带来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云浮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排在全省地级市的前五位,市、县两级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同比下降37.3%。
(三)建立健全矛盾调处工作机制
依托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室,加大矛盾排查,建立以村民调解组织等民间经济社会草根组织为一线,以村、组干部为中坚,以乡镇包村干部为最后防线的三道关矛盾调解处置工作机制;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敏感、突出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以及各类乡村事务纠纷和邻里矛盾纠纷,争取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打造乡村人文和谐新环境。
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和村民代表一事一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的召开村民代表联席评议会,把村两委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取信于民,把村两委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真心信赖、拥护和爱戴的新时期战斗堡垒。
二、创新基础工作体系,是夯实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建设
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创新以村为核心的“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建设,还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协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创新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夯实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基础,作为“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的完善与
补充。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人力资源和人口民情信息综合动态信息数据库,为“便民服务管理调处帮扶救助中心”提供详实有力的数据信息资源,为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和“帮扶救助工作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和村民代表一事一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的召开村民代表联席评议会,把村两委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取信于民,把村两委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真心信赖、拥护和爱戴的新时期战斗堡垒。
三是抓好“村校共建”、“警校共建”,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进一步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厅接纳未成年人娱乐的打击力度,打击“黑网吧”,努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课外活动模式,依托文化站、图书室、历史名胜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再一方面要充分应用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品牌效应,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帮助每一个贫困学生,使他们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四是进一步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完善村民健康档案信息库建设,抓好村卫生室定期入户调查,送医送药,上门服务的村卫生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做好季节性、突发性、地方性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检测、处置和报告工作;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彻底解决农民群众,尤其是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边远艰苦地区群众,看病难、就医难、吃药难、转诊处置难的现实问题,打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新机制。
五是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由城镇转移到农村,进一步完善乡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建设,着力纠正乱排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扔垃圾等陈规陋习,打造绿色生态、清新怡人的和谐乡村新环境;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引向深入,把“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机制引入乡村,使综治工作无盲点,法制建设无盲区,让外出务工者走得放心,干得安心,回得开心,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六是进一步加大“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等种植、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加大乡村食品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共铸诚信生产,诚信经营理念,铸造“诚信”金字招牌,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推动农民快富增收。
七是要倍加关注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首先要向外出务工者宣传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列法律法规,使外出务工者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好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要维护好孤残、五保、低保、特困、定补以及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尽享改革成果好时光。
八是抓好文体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村、组图书阅览室、农民文化书屋等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投资扶持力度;加强村、组文艺队,竞技体育队、兴趣体育队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小学、村文体活动场所的功能效应,使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体娱乐服务,在文体娱乐活动中,达到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加深友谊,提高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共
同进步的目的;共铸彼此信赖,相互牵挂,相互依存的和谐社会亲情关系,有效杜绝“空巢老人”病死生蛆无人知晓等尴尬现象的再度发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九是抓好对“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管理、保护和服务;以帮助“留守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加大对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能手、女经纪人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导“留守妇女”因地制宜地积极创业、立业,实现从“留守妇女”到“致富能手”的转变,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的目的。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联系卡制度,定期定时走访,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精神服务和健康服务;另一方面要号召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打造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社会服务网,大力发展社会服务机构,加大公益性供给力度,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空巢老人”夕阳胜朝晖;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考评、考核制度,奖优罚劣;全面打造乡村人文和谐新环境。
十是抓好村公共基础设施和集体财产安全的管护;要抓好乡村公路桥梁、河流堤坝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确保村民公共安全;要落实专人专责管护好沟渠垣塘,抽水机、提灌站等集体基础设施,提高抗大旱、防大汛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要进一步加大对盗卖、盗买村民饮用水设施和生产生活电力设施的打击力度,确保村民水电安全;要强化对村集体山林等集体财产的管护,把护林防火和预防地质灾害落实到人头,确保村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村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是在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一方面要鼓励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人才群体向城镇发展和转移;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村组,宜采用个人出资,集体补偿,多方资助的方式,在合理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基础上,因地制宜,连片规划,多层建筑,搬迁村民集中居住,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有效解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再一方面,拆除占地面积过大的老式建筑,还耕于民,允许土地合理流转,成片规划,科学布局,精心种植,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闯出一条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生态产业的新路子。
李国祥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要发扬民主,满足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只有村里的集体事宜让所有村民知晓,重大决策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才能保障村民利益不受侵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篇: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干部与大众接触最多,是大众眼中的政府,是贯彻履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大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管理,是落实党的惠农政策、保护农村和谐稳定、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根本保障。近期,我们组织气力,围绕基层干部管理这 1 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构成了 1 些粗浅的认识。
1、基本情况 ?
全县 xxx 个村,定补干部 xxx 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 xxx 名,村委会主任 xxx 名,“1 肩挑”xx 名。村党支部方面,共有村级党组织委员 xxx 名,支部书记 xxx 名,平均年龄 xx.xx 岁,副支书 xx 名。从年龄结构来看,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 xx.xx 岁,xx 岁以下 xxx名,占 xx.xx%;xx 岁至 xx 岁 xxx 名,占 xx%;xx 岁至 xx 岁 xxx 名,占 xx.xx%;xx 岁以上 xxx 名,占 xx.xx%。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学历 xx 名,占 x.xx%;大专学历 xx 名,占 x%;高中、中专学历 xxx 名,占 xx.xx%;初中学历 xxx 名,占 xx.xx%,小学及以下 xx 名,占 x.x%。从性别结构来看,妇女干部 xxx 名,占 xx.xx%,女支部书记 x 名,女副书记 xx 名。村委会方面,共有村委会委员 xxx 名,村委会主任 xxx名,副主任 xxx 名。从性别结构来看,女委员 xxx 名,占 xx.x%,其中女村主任 xx 名,占 x.x%。从学历结构来看,小学文化程度 xxx 人,占 xx%;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xxx 人,占 xx.x%;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xx 人,占 x.x%。从年龄结构来看,xx 岁至 xx 岁 xxx 人,占 xx.x%,平均年龄 xx 岁。
最近几年来,县委着眼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出台了《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村定补干部考核办法(试行)》等系
列管理制度,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推动干部风格得到了明显转变。从调研的两个镇具体情况来看,有以下 3 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管理制度完善。从调研情况来看,两镇均依照《xx 县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相应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彭公镇制定了《村干部管理实行细则》,从村任职条件、选任程序、职数设置、工作职责、教育培训、平常监督、考核管理、补贴发放、后备干部培养、背纪处理等 xx 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管理制度较为严格。相公镇建立《村级事务管理“10 有”制度》,从平常工作、村址布置、3 务公然、重大活动宣扬、财务账务审核、便民服务记载、档案资料搜集、组织生活展开、矛盾纠纷调解等 xx 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村级事务规范有序。是考核赏罚规范。相公镇制定了《“双述互评联考”制度》,实行村干部与包村干部双向选择,工作情况相互评议,考核结果相互挂钩,从德勤绩能多方面进行考核,提高了村干部找事创业的热忱。目前,该制度已在全县推行实行。彭公镇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完善了《村干部考核实行细则》,加强平常管理,突出进程考核,按月小结、季度通报、半年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补贴相挂钩,奖优罚劣,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是大众普遍认可。从调研访问的情况来看,大众对村干部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大多数大众认为,最近几年来村干部工作风格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愈来愈强,大吃大喝现象逐渐减少,村级事务透明度愈来愈高,优亲厚友、以权压人、假公济私等背法背游记为逐渐减少。有的大众反应,过去到村委会办个事得跑好几趟,现在随时有人值班坐班,少跑了很多冤枉路。
2、存在问题
?是文化素质偏低,工作能力不强。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干部提拔范围极为有限,现任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普遍偏大的问题,在 1 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惟的能力。有的村干部不善于宣扬大众、动员大众,使大众对党的 1 些惠民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深,导致个别大众捕风捉影、胡乱揣测、到处宣扬,引发矛盾纠纷。有的村干部在帮助大众办理户口登记等简单业务进程中,业务不精,让大众多跑两 3 趟路。有的村干部思想观念守旧,角色转变不明显,仍以管理者自居,缺少服务意识,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工作循序渐进,缺少创新精神,大众意见较大。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缺少创新精神,担负干部好几年,没有办成 1 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带领大众致富能力不强。有的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象,缺少理性思考,处理问题简单粗鲁,致使矛盾积累。是法制意识淡漠,制度落实不力。村干部普遍法制意识不强,村级事务决策权常常集中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少数人手中,部份村干部习惯于“1 言堂”或个人说了算,不善于发挥大众的能力和智慧。大多数村民忙于自家生产,对不触及自己贴身利益的村级事务漠不关心,大众监督难以落实;监督委员会主任不掌握工作方法,对村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了解甚少,出现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善监督的情况。部份村干部法律知识欠缺,对腐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个别村干部认为自己为大众做事情,拿点贪点是理所应当,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贪腐手段高明,疏忽法律规定,谋取私利、为所欲为,导致村干部背纪背法案件仍然存在。加上,个别触及村干部背法背游记为的案件,在调查处理进程中不够严格、1 拖再拖,终究以纪律处罚代替法律制裁、以证据不足草草了事,没有构成震慑作用,无形中助长
了作奸犯科现象。另外,村干部值班坐班、村级事务公然、村党支部“3 会 1 课”制度等硬性规定落实还不够到位。是工作头绪过量,工作压力过大。“上面千根线,下面 1 根针”是对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形象概括。在各级基层组织职能由管理转向服务的大背景下,各级各部门把服务末梢延伸至村,安排村干部推动各项具体工作,村成了责任很大、权利很小的机构,新农合、新农保、高龄补贴、农村低保、贫困户辨认管理、临时社会救助、食粮直补、良种补贴、地膜玉米补贴等各类支农惠农政策相对较多,村干部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众的不满与谴责,致使村干部工作压力愈来愈大。村级干部补贴相对较低,且补贴差距相对较大。正职干部补贴每个月为 xxxx 元,其他每个月为 xxxx 元。补贴较之前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身份依然是农民,收入水平还不够高,导致村干部没法脱离农业生产,全身心投入村级事务。大多数村没有集体收入,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欠缺,个别村村级债务至今没法清算,致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降落。1 些村干部风格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出现给工作经费办多少事,不给工作经费就拖着不办的情况。
3、对策建议 ?要加大培养教育力度。以县委党校为培训主体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培训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理想信心教育、党性教育、风格教育为重点,加强政策法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坚持“缺甚么补甚么”的原则,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利用农闲时间,通过集及第办培训班等情势让他们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创造条件让村干部参与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使他们开辟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能力,激起工作热忱。要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加强入党积极份子教育培养,引导各类优秀人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重点做好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份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发展党员不定名额,不下任务,做到成熟 1 个发展 1 个,坚决消除多年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力争在 x-x 年内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良。对不合格党员,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帮带转化,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采取试岗压担等多种方式,把那些处在生产第 1 线、人品好、声望高,且具有 1 定文化水平,年纪轻又热情为民办实事的农村党员,加强培训锻炼,实行动态管理,储备优秀后备人材。对思想僵化、不思进取、风格懒惰的村干部,及时予以避免职处理,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战役力。要强化村干部平常监管。适当提高村监委会成员补贴,调动村监委会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利用农闲时节,对村监委会委员进行集中培训,增强责任观念,提升工作能力。积极展开法制宣扬教育,不断增强大众法制观念,逐渐构成以“立体、宽带、刚性”为特点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新格局。严格落实村级事务“5 公然”制度,实行定期、定点公然,不断拓展村务公然范围,提高大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村级背法背规案件查处力度,做到“发现 1 个、查处 1 个、惩治 1 个”,构成震慑效应。要调动村干部工作热忱。依照每村 x 万元、逐年适度增加的标准,及时落实村级组织活动经费,确保村级组织有钱办事。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补贴标准,逐渐缩小正、副职干部补贴差距,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稳定村级干部队伍。关心村干部实际困难,消除工作后顾之忧,让村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消除消极怠工心理,全身心投入村级事务。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采取集体出 1 点、社会筹 1 点、个人交 1 点的方式,逐年分批投保,力争实现村定补干部养老保险全覆盖,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制定公道的考核办法,加大表彰嘉奖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塑造先进典型,营建向先进学习、向典型看齐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县***名干部(含事业单位干部)中,占干部总数的17%,他们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特别是全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虽然在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与现实的搏奕中各类矛盾日益突显,一项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却无意中“引爆”了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尤为紧迫和重要。关于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进行如下汇报。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年开始,***县分配***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三)粗放型管理,让部分干部不能干事
当前,乡镇领导干部一般不懂现代管理,片面地把工作布置、制定制度、给钱给位当作管理,往往是制度多措施少、安排多落实差、实惠多效率低。有的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无人研究解决,工作基本是提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的乡镇热衷于照抄照搬市、县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不结合实际,安排工作不具体,没有操作性,以至下面无法入手和落实;还有的乡镇总认为上级安排的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抱怨上级“搞形式”,不管什么工作一律“软打整”,层层批批文件,玩玩文字游戏、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管责任追查时能推脱,根本不问工作结果。由于工作任务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导致部分乡镇干部根本不能干事。
首页
(四)同工不同酬,让部分干部无心干事
首先,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迟迟未推行;加之乡镇行政和事业混岗现象严重,因此出现了在一个乡镇,同一个科室,干同一种工作,因身份不同,工资出现一倍以上的差别。今年各乡镇发放出差费补助时,人为的再次拉开了乡镇事业干部与公务员收入的差别,让占乡镇干部总数三分之二的事业人员感到与公务员的差别较大,心里不平衡,导致部分事业干部根本无心工作。
(五)权利上收,让干部无力干事
当前,随着乡镇部分职能的上收,村民自治的推行,使乡镇职能进一步弱化,权小责大成为当今乡镇责权关系的真实写照。目前,乡镇作为一级政府,但一级财权、一级事权的空间已经很小,就连人事权也被上级控制,乡镇内设科室的数量和职数都必须由上级确定。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作为直接面对矛盾的一级政府,开展工作最大的武器就是“靠嘴”,对上“处处求人”,对下“无计可施”。为此,乡镇根本无法掌控经济发展,甚至在机关干部利益的调配,老百姓利益维护上也难有较大作为,进而导致乡镇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法”的境地。
三、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个地区工作的好坏,与该地区干部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都应把抓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力抓好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教育。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症下药,以科学和务实的态度来加以解决,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着眼长远、注重疏导、标本兼治,逐步实现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制度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让乡镇干部素质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采取学习辅导、专题讲授、开展读书活动等有效形式,强化干部对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注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以便有效推动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真正把干部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
(三)减少务虚工作,让乡镇干部干实事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由于自身或上级的原因,当前乡镇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务虚工作。一方面由于层层工作开展的检验标准是看材料,因此导致乡镇也花费大量人力从事文字工作,一部分乡镇领导不管对上汇报对下布置工作也步入了“事事靠秘书,处处要材料”的局面;另一方面乡镇除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会议活动外,还要参加各个县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有的部门为追求视觉效果,经常要求乡镇出人头凑数,甚至还向民营企业中大量抽人到县“当群众演员”,耗费了乡镇相当大的人力。因此,必须从上到下纠正这种不良风气,让乡镇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同时在乡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乡镇工作规范化,目标具体化,结合定岗定责,编制乡镇干部工作手册,形成乡镇领导分工的最佳搭配模式,细化科室及科室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具体到每个环节,让每个乡镇干部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不开展或开展不好,将受到什么处理,通过规范管理,实现领导“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四)落实退出机制,让乡镇干部干好事
要从根本上扭转一部分乡镇一般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和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顽症,就必须打破“终身制”问题,让乡镇领导和一般干部工作有压力。严格逗硬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考核,对乡镇干部实行月评与考评相结合,对日常工作不努力,任务完成较差的一律纳入每月的考评,对一年中有几个月考评不称职的考核一律不称职,并根据相关规定是一般干部的进行待岗或辞退,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对已经在经商办企业,把工作当副业,“泡”在机关求有退路的乡镇干部,借鉴周边区县做法,发挥他们有经济头脑、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出台政策,给他们招商引资任务,让这部分人合法流出,如没有完成招商任务不享受工资待遇,避免加重财政负担的现象。
(五)提升管理水平,让乡镇干部干成事
撤并乡镇后,乡镇人数由原来几十人,增加后多的达到近300人,全县增加100人以上的乡镇有4个。面对人员队伍庞大的乡镇机关,传统的人盯人、“革命靠自觉”等粗放型管理办法,根本无法适应乡镇的发展变化。另外,县在选拔乡镇领导时,大都偏重于业务精、品性好,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考虑相对较少,这些人到领导岗位上“临阵磨枪”,往往对管理认识不全面,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乡镇。因此,要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引进一些懂管理的人才进入乡镇领导队伍,推动乡镇实行科学管理,真正从管理中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海林镇党委组织委员 王 杰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海林镇党委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方针,坚持在生产、工作一线、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党员队伍的状况仍不能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新形势需要。为此,加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仍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农村青年党员数量偏少;二是文化程度较低;三是农村妇女党员比例偏低;四是是存在一些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村党组织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农村党员队伍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重视了抓经济建设,忽视了党的建设;重视了抓党支部班子建设,忽视了党员队伍建设。一些农村党组织只有在整建农村党支部班子、进行村级组织换届时才想到发展党员,缺乏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
2、发展农民党员的程序不够规范。少数农村党组织不能严格按程序办事,有的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上搞个人说了算,有的不经过一年的培养期就直接上报申请入党,有的在培养期内忽视培养教育,从而导致少数农村在发展党员中搞不正之风,发生上访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民党员的数量和质量。
3、对农民党员疏于教育和管理。少数农村党支部不能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议事制度、学习制度等,放松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忽略党员作用的发挥,村内工作既不向党员通报,更不向他们征求意见,使党员成了挂名党员,久而久之,作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逐渐淡漠,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逐渐失去感召力和号召力。少数村党支部对农民党员管私,欺压群众,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使一些农民丧失了对党的信心。
4、一些农村的特殊性也影响到农民党员的发展。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偏低,私心杂念偏重,怕发展了有文化、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入党后夺了自己的权,因而极力阻挠青年入党。有的村受家族势力和派性干扰,支部大会通过党员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把一部分优秀青年拒之党的大门外。还有一些村的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认为入党是为了当村干部,而村干部难当又不自由,于是不愿申请入党等等。
三、思考与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实际,要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真正把发展农民党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事,各级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要把做好这项工作列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要建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凡是连续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的党组织一律不得评优,对党组织书记进行通报批评;三年未发展党员的,对村党组织书记予以诫免;四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书记予以调整。要定期督促检查,每半年对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工作进行一次排查,年终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着力搞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规划。2007年,海林镇党委年初就制定了全镇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全镇32个村党组织都要发展青年农民党员1至2名,保证35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数量稳中有升。同时,着眼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确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即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农村青年,农村三人,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其他村后备干部以及农村青年妇女。精心制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做到“四个优先”,即党员数量少的村优先发展,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优先发展,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村优先发展,小康示范村和后进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3、多措并举,强基固本,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一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强化培养教育。培养和建立一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解决农民党员老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坚持先培养后发展和边培养边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各村党组织都要建立动态的不少于10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同时,镇党委每年要举办1—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理论、经济、法律、科技及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强化入党意识,彻底改变一些村存在的不注意培养教育,而是“等待上门”的状况。二是按照发展党员“三推一定”,“两票决”制要求。通过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和群团组织推荐,把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壮大积极分子队伍,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程序。
4、着力解决少数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2007年我们把二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都列入海林镇党委发展党员重点管理单位,并实行党委领导分片,加强指导、督查。镇党委书记作为亲自抓,研究制定培养发展党员的具体措施。对班子软弱涣散,问题较多,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的村党支部,要先进行整顿,重点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发挥联村干部作用,指导、协助、督促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关于云阳县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 调研报告
集镇是联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强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我县集镇建设,2007年8月7日至14日,县政协副主席汪光学组织政协提案委和部分政协委员及建委、国土房管、环保、财政、编办等部门的同志,就我县集镇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凤鸣、龙角、清水、高阳、平安、江口、南溪等集镇进行了视察和走访,与所在镇(乡)干部、政协委员进行了座谈,广泛交流了意见,掌握了一些基础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集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集镇建设规模逐步扩大,规划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逐步加快,集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中心集镇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加强,但由于投资不足,体制不顺,镇(乡)集镇建设技术力量薄弱,部分镇(乡)领导,政绩意识突出,依法用地、依法建设的意识淡薄,导致我县集镇建设面临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总体上看,我县集镇建设,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与经营土地、经营集镇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很不适应。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集镇规划工作滞后
三峡工程建设和城镇化给我县的集镇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移民集镇搬迁建设中,由于移民迁建投资大,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较好,但移民搬迁安置是一项政治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达到功能配套齐全的要求,加之受移民迁建大包干和移民“三原”迁建标准影响,各镇乡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移民集镇建设留下了很多遗留问题。在非移民集镇建设中,由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无规划随意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整个集镇规划工作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功能不齐。
一是规划工作很不平衡。全县43个镇(乡),只有28个镇(乡)编制了规划,仅占应编制规划镇(乡)的65%。但受规划经费制约,多数镇(乡)只有总规而没有详规,造成规划起点较低,质量不高。已编制规划的大多数镇(乡)也急需修编(如平安、高阳、凤鸣镇等);这是我县集镇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此外,全县568个行政村,仅有68个村编制了村级规划或居民点规划。
二是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本次城市规划修编中,没有根据全县移民迁建后交通格局、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重新修编全县集镇体系规划,全县集镇建设不能突出重点,不能体现特色,整个集镇规划缺乏系统性,各集镇规划功能不完整。各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环保规划等没有互相衔接、不配套,特别是环保规划,全县43个镇(乡)只有江口镇编制了环保专业规划,其余镇(乡)仅在集镇总体规划中概略谈了几点环境保护的原则和要求。规划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不具备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缺乏风貌特色。集镇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据调查,由于受规划设计编制单位的水平和工作深度等情况限制,一些镇(乡)缺乏对镇情、乡情的深人调研,没有根据当地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及集镇体系等因素来选择发展方向,确定集镇定位,造成集镇建设缺乏固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缺乏产业支撑。大部分镇(乡)盲目建设,盲目发展,没有风貌特色,规划内容过于简单,致使集镇风貌趋同,千镇一面。
四是规划执行不到位。对规划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大多数镇(乡)规划形同虚设,随意变更规划设计,不按规划搞建设,不是项目服从规划,而是规划服从项目,想在什么地方建什么就在什么地方建什么,规划的指导作用根本无法体现,使得规划成了“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到头来还是一句空话”。
第二,土地违法现象突出
在近几年的集镇建设中,由于受树形象、求进度,招商引资出效果等政绩意识的驱使,加之大移民、大搬迁的政治背景,我县集镇建设中的土地违法现象十分突出。据国土部门统计,全县共有土地违法案件314件,涉及违法用地面积4486.4亩,其中,种养殖类36件、2783亩;集镇和新农村建设类20件、676亩;学校、医院、电站类20件、263亩;个人住宅用地类41件、157亩;工业用地类11件、23亩;商服用地(加油〈气〉、农家乐、农贸市场、滑冰场)类75件、129亩;矿产资源(煤厂、预制厂、砖厂及采石场、沙厂)类70件、136.4亩;党政机关及行政用地类4件、24亩;以“以租代征”进行非法建设类37件、295亩。从这些土地违法案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政府主导下的违法现象比较普遍。部分镇(乡)领导法制意识淡薄,没有合法经营土地的意识,无视《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发展为由、以招商为名,代行政府职能部门职能职责,以镇(乡)政府会议纪要等形式确定“征用”土地,与农民签订“征地”协议,然后公开出让,转让土地,用于商业开发,造成整个用地全过程不合法(如盘龙、平安、江口镇等)。
二是有关规费征收不到位。各集镇在土地出让价格方面,没有严格控制该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标准,造成了部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部分镇(乡)在土地出让中擅自降低土地出让金、市政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如高阳镇降为15元/m,江口镇降为20元/m),擅自承诺帮助办理一切手续,直接成为征收主体,致使土地出让金、市政设施配套费收取不到位。根据财政局对凤鸣、盘龙、双江等11个镇(乡)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以前,共征收土地出让金10227691元,市政设施配套费5855952元。从镇(乡)征收的金额看,发展极不平衡,征收较好的凤鸣镇、盘龙镇。凤鸣镇共收到了土地出让金1281943元,市政设施配套费5116730元,盘龙镇共收取土地出让金8041681元,市政设施配套费103648元,按盘龙镇规定标准欠收土地出让金277.8万元。其它镇(乡),有的收取了部分,几万元到十多万元不等,有的中心集镇居然一分钱未收取(如龙角镇、双江镇、平安镇);从征收上看,有前紧后松的现象,2005年前征收额度较大,其后几年有的收取额度较小,有的根本就没有收取;从使用管理情况看,镇(乡)都是支大于收,只有凤鸣镇的管理相对比较规范,使用效果比较明显。
三是执法难度大。土地违法,一般是镇(乡)政府违法,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不但查处难,执法难,一般只能以经济处罚为主,无法动用法律手段,而且还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之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如对违法者建设停止供电、供水等)导致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有利可图,造成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者,执法手段不硬,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了“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的不良现象,致使镇(乡)土地违法现象屡禁不止。
第三,集镇建设工作滞后
22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我县财政困难,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财政投入十分有限。经营集镇、经营土地概念不强,操作不规范,土地筹集资金不多,集镇建设历史欠账多,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集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1)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严重不足,无法同步发展。如道路、管网(特别是雨污水管网)、电、讯、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无法配套,很多集镇达不到运行功能;(2)公益设施建设配套不齐。学校、医院、车站、码头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如江口镇的小学,容量小,急需增容。(3)集镇绿化覆盖率低。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基本没有同步建设,全县集镇绿化覆盖率低,江口镇尤为突出。(4)有重建轻管现象。有的集镇污水横流,垃圾乱堆乱放,脏、乱、差现象突出,有损镇容镇貌。(5)集镇生活污水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任务繁重。目前我县建成的集镇污水处理厂2座(故陵、高阳),垃圾处理场1个(故陵),纳入国家和重庆市规划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分别为3座(南溪、龙角、盘石)和2个(南溪、龙角),因第一批重点集镇(高阳、故陵)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未通过环保验收,不能正常运行,国家和重庆不予安排其余水环境项目投资计划,影响了后续项目的建设。
二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据建委资料显示,镇(乡)建设一般都未办理建设手续,多数单位的建设手续不齐或者未办理任何手续,个人建房基本未经审批。自2003年以来,全县已建工程1284个,在建工程265个,其中办理用地批准手续357件,占应办理手续的23%;办理选址意见书293件,占应办理手续的19%;办理村镇规划许可证136件,占应办理手续的9%;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155件,占应办理手续的10%;办理施工许可证4件,占应办理手续的0.26%;办理规划验收合格证5件,仅占应办理手续的0.32%。
三是质量安全隐患大。由于当地政府重建设轻管理,导致建筑质量安全隐患较多,承包工程方无施工资质、无证施工、无图施工、无质量监督,使用劣质建材,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的现象较为普遍。从业人员普遍是未经培训的农民工,专业知识缺乏,质量安全意识较差,一般都是凭建设水砖、矮房屋的经验办事。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全县没有一个集镇能够完全办理房地产权证书,许多居民埋怨说:“房屋都坐旧了,还办不到证”,“拿钱买不到证件齐全的房屋”。造成许多移民和集镇居民的所有家产都积压在房屋上,而房屋又无合法产权证,无法到银行、信用社进行抵押融资进行再生产;导致我县所有镇(乡)只有存款没有贷款,严重阻碍了我县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是:(1)程序不合规。移民迁建集镇土地征用、报批合法,但单位、居民建房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无法办理房地产权证书;非移民集镇建设中,由于相当一部分镇(乡)代行部门职责,直接向农民征地,随意定价补偿,违法进行土地转让、出让,征地主体不合法,土地仍是农用地性质,补偿安置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出让、转让不合规,不仅无法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无法核发有关权属产权证。同时被占地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改变,政策的调整,随时可能上访,状告政府,为今后的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如关市镇现无一户可核发合法的产权证;(2)报件资料无法补办。由于在大移民、大搬迁建设中,只强调搬迁进度,忽略了规范、程序问题,加之建设时间跨度长,资料难备齐,无法补办相关手续,无法进行权属登记、核发产权证。(3)部分规费没有出处。土地出让金、市政设施配套费开发商没缴纳,购房户和居民根本没有打算交。(4)情况比较复杂。集镇居住人口类别多、身份特殊。如高阳镇原老集镇居民216户、占地移民54户、一期试点移民60户、单位职工联建等其它建房300多户,建房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基本没有办理“一证一书”,更无法进行确权登记。五是上级对重点集镇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已明确的市级“试点小城镇”建设,渝委发(1999)35号文件明确要求县每年配套市政设施建设费,工商管理费返还等9条优惠政策,如凤鸣镇5年中应享受的优惠政策款项100余万元,没有落实到位。
第四,集镇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县建委、国土房管、环保“三所”人员共计190人(其中:国土房管所108人,规建所61人,环保所21人),为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分别设11个所,属县属部门的派出机构。在实际运行管理中,暴露出一些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一是体制不完善,职责不明确。各镇(乡)人民政府与建委、国土房管、环保各基层所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和约束,无法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机构,没有建立或完善统一的集镇建设管理制度,存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现象,镇(乡)政府城管办与“三所”的职责职能,存在交叉重叠,部分镇(乡)“三所”无法介入集镇建设管理,镇(乡)政府代行“三所”及部门职能现象突出。
二是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全县“三所”工作人员中懂管理、懂技术人才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基层职工正常待遇不能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所”除基层建管所已明确靠收取的各项规费返还的工作经费作为职工工资和办公经费外,其余“两所”尚未明确经费来源,经费无保障。况且我县除个别建制镇,多数镇(乡)规模小,费用征收不稳定,难以保证工资和正常开支来源。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福利待遇无法得到落实,部分职工原所在镇(乡)已缴养老保险也在2006年中断。职工情绪较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存在一定不稳定因素。
三是工作条件差,工作难度大。建委、国土、环保“三所”设置按原11个区公所辖区设置,幅员面积大,管理范围宽,各基层所现基本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无交通工具。况且现只有乡镇通公交,到村、到组只能靠走路或坐摩托车,最近江口环保所一同志因骑摩托车收排污费出车祸死亡。原建立的镇(乡)、村、组三级巡查监督网络因体制及经费问题无法正常运行,造成农村违法用地、违章建房,信息不畅,工作极不方便。
二、加快和规范我县集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集镇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重要实践,是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选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城乡统筹综合试点改革等,都为我县集镇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县集镇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县委宣传部、县建委、国土房管局、环保局应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法》、《房屋房地产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广泛深入的宣传。要组织镇(乡)领导干部对有关法律法规及基本建设秩序进行系统的宣传培训,树立镇(乡)干部依法用地、依法建设、规范经营集镇、合法经营土地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划管理
1.提高规划意识。规划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方发展质量高低的一项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特别是集镇建设,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要想进行有序建设是根本办不到。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树立科学规划意识,维护规划的权威,使规划真正成为集镇建设发展的“蓝图”,成为政府指导和管理集镇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努力营造“建设服从规划,项目服从规划”的良好氛围。
2.采取有效措施适时进行规划调整。以更新的规划理念、更广的规划视野、更优的规划手段、更强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集镇规划的科学性。随着移民迁建的逐渐收尾,我县无论是交通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集镇建设要根据我县集镇现状,结合镇(乡)建制调整后41个建制镇(乡)(云阳、云安除外)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发展秩序、交通格局,尽快对集镇体系规划进行修编调整,按照轻重缓急,分批分阶段原则,对全县集镇规划进行编制或修改。高度重视集镇规划用地,将其纳入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内容,纳入第二轮土地调查,并进行逐级报批,使集镇建设有地可用,且用地合法。
3.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坚持规划可持续发展。规划一经编制,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严格执行规划,要保持规划的连续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不得随意修改规划,随意建设。对规划的实施管理一定要严格,要制定强有力的措施,继续坚持规划效能监察,对不遵守规划的建设行为一定要认真查处。对重点集镇,应按照规划超前、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无论从用地指标申报审批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立足产业特色,把我县集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和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三)加强综合执法力度,严格建设管理
1.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和计划管理。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集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为今后集镇建设留足发展空间。在保证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尽量满足重点集镇建设用地需求。建立集镇建设、集镇用地实行镇乡人民政府年底申报,各职能部门根据相关规划,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建设计划、用地指标的下达或申报的管理制度,力争使集镇建设规范化、集镇用地合法化。
2、严格依法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县国土房管局、县建委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集镇建设、房地产管理制度,规范各镇(乡)房地产市场。不管是集镇土地出让、转让,或是房产开发,都要依靠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严格审批手续,保证集镇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乱批乱占耕地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防止借集镇建设为由造成国家土地资源的大量流失。
3.严格建设程序,规范建筑市场。县建委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集镇建设管理制度,规范镇(乡)建设秩序,镇(乡)所有建设手续都规范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受理,并上报审批。无论是单位或个人建房都应办理相关手续,严格建设程序,以利规范建筑市场,禁止违法违章建筑。
4.加强监督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应尽快建立村镇建设项目法人、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自建房屋对工程质量安全负总责的制度。集镇居民规划区内所有限额以上工程,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由县质监站、安管站应实施监督管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应对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巡查,巡查的重点放在建设程序、结构质量和施工安全上,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消除安全质量隐患。
(四)认真解决集镇建设中的遗留问题
1.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前几年,由于大移民、大搬迁,重点强调集镇搬迁建设进度,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规范建设手续,导致费难收、证难办。但问题已客观存在,不能回避,不能让问题长期搁置,要有为百姓着想、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一是由县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二是在方法上,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中有进的办法推进,按单位、开发商、个体户、纯居民的顺序进行。三是在费用标准上,要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区域区别对待,就低不就高。四是简化程序,完善手续。针对单位、个人建设的时间长,有些资料无法补办的情况(如规划方案、设计图纸、质检报告等资料),能采取补救措施的尽量补救,能从简的尽量从简,切实解决集镇居民的实际问题。
2.严格标准,征收土地出让金和市政设施配套费。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出让费、市政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的相关制度,在解决好遗留问题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别的镇(乡)规范征收标准。同时,建立县、镇(乡)征收、返还、使用的良性互动管理机制,以利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3、规范镇(乡)用地行为。尽快建立和完善镇(乡)集镇建设用地管理制度,让各镇(乡)在集镇建设中既有法可依,又有章可循,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规范出让、合法开发、严格管理的原则,镇(乡)不得随意征地,随意进行征地补偿,随意违法转让、出让土地。建议将镇(乡)领导干部依法用地、依法建设作为依法行政的内容纳入综合考核。对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流失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理顺管理体制,发挥更大作用
1.明确职责。县建委、国土房管局、环保局要研究制定相互统一的办事规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办事,降低百姓办事成本;建议县编办进一步明确镇(乡)政府城管办与村镇规建所、国土房管所、环保所职责职能,研究能否将“三所”作为镇(乡)政府的组成部门。
2.整合资源。一是推行跨行业(国土房管、村镇规建、环保、镇城管办、交安办)综合办公制度,形成联动机制,搞好综合协调,简化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二是环保局下属11个所(红狮、沙市环保所各1人,不符合执法检查要求),可考虑跨片区设立3-4个环境监督执法大队。
3.解决经费。建议尽快明确国土房管、村镇规建、环保所人员,经费来源按上级有关政策依据,尽可能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同时县委、县府和各主管部门应将“三所”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考虑。
4.提高素质。国土房管、村镇规建、环保所人员绝大多数是复员退伍军人,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各主管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能力,适应工作需要。
5、加强巡查。建议尽快恢复建立镇(乡)、村、组三级巡查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对违法违规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六)加大投入,助推集镇建设正常发展 一是已出台的集镇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尽可能落实。二是争取国家、市级“百强镇”、“试点小城镇”的专项建设资金。三是财政每年要预算一定数量的集镇发展基金,用于集镇的市政设施建设、规划费、办公经费等。四是建立集镇建设土地出让金,市政设施配套费收取、返还、使用的良性互动机制,以便筹集更多的集镇建设资金。
(七)妥善解决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场的运行问题
一是业主要做好高阳和故陵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工作,尽快组织环保验收;解决故陵老集镇至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建设;高阳镇和故陵镇要按照规定,及时开征污水处理费,争取尽快移交市水投集团正常运营;二是鑫诚清洁公司应组织技术力量对县城垃圾处理场渗出滤液处理系统进行设备维护和调试;县建设和计划部门应积极向上级争取,安排专项投入,对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或者铺设管网,将其直接输送到县城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三是故陵镇要按照规定,及时开征垃圾处理费,为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营提供经费保障。四是县级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集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