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少数民族干部管理及使用的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加
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我县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都很重视,也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少数民族干部基本情况:
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中
占全州总人中的51.79%,我县也世居着不少的少数民族,全县干部总数有7004人,其中公务员1821人,事业干部5183人。少数民族干部全县有2598人(妇女干部1190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45.80%。其中机关公务员有805人(县直单位632人,乡镇机关173人),占全县公务员总数的44.20%;事业单位干部有1796人(县直单位1248人,乡镇单位548人)占全县事业干部总数的34.65%。其职务结构、学历层次、政治情况、年龄情况、分民族情况等如下:
(一)、职务结构:
全县少数民族干部2598人,其中正处级领导干部3人,副处级领导干部16人,副调研员5人,科级领导干部361人(含非实职领导职数及享受待遇人员),科员411人,办事员6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704人(高级职务12人,中级职务448人,初级职务800人,员级444人),事业单位职员92人(管理8级3人,管理9级39人,管理10级50人)
(二)、学历层次:
全县少数民族干部2598人,其中硕士学历干部有1人(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干部有388人(公务员214人,事业单位干部174人);专科学历干部有1684人(公务员436人,事业单位干部1248人);中专及以下学历干部有525人(公务员153人,事业单位干部372人)。
(三)、政治情况
全县少数民族干部中党员干部1134人(公务员550人,事业干部584人);无党派人员人1252(公务员173人,事业干部1079人)。
(四)、年龄情况
按照年龄分段我县少数民族干部可划分为七个阶段:30岁及以下干部859人(公务员134人,事业干部725人);31岁至35岁干
部540人(公务员55人,事业干部485人);36岁至40岁干部458人(公务员168人,事业干部290人);41岁至45岁干部345人(公务员167人,事业干部178人);46岁至50岁干部255人(公务员101人,事业干部154人);51岁至55岁干部123人(公务员76人,事业干部47人);56岁及以上干部18人(公务员15人,事业干部3人)。
(五)分民族情况
全县各民族干部数分别为:
1.傣族干部1640人(男860人,女780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3.41%;
2.景颇族干部506人(男304人,女202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7.22%;
3.傈僳族干部205人(男108人,女97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92%;
4.阿昌族干部49人(男25人,女24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0.69%;
5.德昂族干部11人(男7人,女4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0.15%;
6.其他少数民族187人(男105人,女82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66%
二、少数民族的管理及使用
为了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使用工作,国家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保证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专章专条对此作了规定。1984年5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和使用做了更为明
确的规定,如“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
第二篇: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使用状况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加
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我县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都很重视,也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少数民族干部基本情况:
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中
占全州总人中的51.79%,我县也世居着不少的少数民族,全县干部总数有7004人,其中公务员1821人,事业干部5183人。少数民族干部全县有2598人(妇女干部1190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45.80%。其中机关公务员有805人(县直单位632人,乡镇机关173人),占全县公务员总数的44.20%;事业单位干部有1796人(县直单位1248人,乡镇单位548人)占全县事业干部总数的34.65%。其职务结构、学历层次、政治情况、年龄情况、分民族情况等如下:
(一)、职务结构:
全县少数民族干部2598人,其中正处级领导干部3人,副处级领导干部16人,副调研员5人,科级领导干部361人(含非实职领导职数及享受待遇人员),科员411人,办事员6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704人(高级职务12人,中级职务448人,初级职务800人,员级444人),事业单位职员92人(管理8级3人,管理9级39人,管理10级50人)
(二)、学历层次:
全县少数民族干部2598人,其中硕士学历干部有1人(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干部有388人(公务员214人,事业单位干部174人);专科学历干部有1684人(公务员436人,事业单位干部1248人);中专及以下学历干部有525人(公务员153人,事业单位干部372人)。
(三)、政治情况
全县少数民族干部中党员干部1134人(公务员550人,事业干部584人);无党派人员人1252(公务员173人,事业干部1079人)。
(四)、年龄情况
按照年龄分段我县少数民族干部可划分为七个阶段:30岁及以下干部859人(公务员134人,事业干部725人);31岁至35岁干
部540人(公务员55人,事业干部485人);36岁至40岁干部458人(公务员168人,事业干部290人);41岁至45岁干部345人(公务员167人,事业干部178人);46岁至50岁干部255人(公务员101人,事业干部154人);51岁至55岁干部123人(公务员76人,事业干部47人);56岁及以上干部18人(公务员15人,事业干部3人)。
(五)分民族情况
全县各民族干部数分别为:
1.傣族干部1640人(男860人,女780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3.41%;
2.景颇族干部506人(男304人,女202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7.22%;
3.傈僳族干部205人(男108人,女97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92%;
4.阿昌族干部49人(男25人,女24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0.69%;
5.德昂族干部11人(男7人,女4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0.15%;
6.其他少数民族187人(男105人,女82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66%
二、少数民族的管理及使用
为了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使用工作,国家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保证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专章专条对此作了规定。1984年5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和使用做了更为明
确的规定,如“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员”等。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状况,我县采取了诸如理论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措施,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
(一)、加强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整
体素质。
一直以来,我局及县委组织部门,每年都有计划的分期分批组织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和学习。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知识和科学发展观等到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以解决好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纪律等问题;同时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和教育,使少数民族干部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当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领头人。并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各种学历和非学历培训,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能够领导各项事业的优秀人才。
(二)、依法管理,合理配置,确保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合理比例。
我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仅缺而少,而且在使用管理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结构失衡、分布不均、学非所用、职业单一等现象,造成了人才资源共享极大浪费。因此,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要求,我们打破固定化、封闭化、论资排辈等僵化模式,配合县委组织部门,采取选派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管理和配备。对民族乡镇和少数民族人中口较多的乡镇领导班子,与少数民族生产、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少数民族地区职工较多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均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工、青、妇等部门,吸收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并注意少数民族妇女干部的选配工作。目前来说,我县各种少数民族干部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广泛行使着管理国家事务和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三)、有计划地推行公务员制度,在各种招考和招聘、及职称评定工作中给予少数民族适当的照顾和倾斜。
近年来,我县在每一的公务员招考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中,根据《德宏州自治条例》,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在设岗、考试录用工作中,对我州五种主体少数民族进行加分或设置民族岗位的方式进行照顾和倾斜,择优录用后分配到各单位和各乡镇工作。自2002年至今,全县通过考试、考核、录用、分配各类工作人员712人,其中少数民族有271人,占录用总数的38.06%。在职称评定方面,也给予适当的照顾。截止2006年12月,全县专业技术人员3796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551人,占总人数的高级职称人员有10人,中级职称人员有389人,初级职称人员有1039人。妇女干部就占了638人,占专技总人数的41.13%。
三、目前管理和使用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际工作中,少数民族干部的管理、培养、选拔仍然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贺国强同志在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方面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我县实际,在少数民族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从我县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来说,学历层次普遍偏低,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太少.全县少数民族干部本科学历人员仅有388人,占全县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14.93;高职称人员只有12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的0.7%。
二是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方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不足;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形成一种习惯,那就是民族干部只适合做民族工作,这就造成了民族干部在民族工作部门高度集中,在其他部门或工作领域则十分短缺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现实存在,除了少数民族干部自身的原因之外,干部管理使用中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从而忽视了人才资源的组织管理科学化、配置使用合理化、功能发挥整体化,后备力量“银行”化。
三是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多年来,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过程上中,一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提升、培训等工作无章可行,无法可依,这就避免不了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为了使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我县应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规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少数民族干部在年龄、任职时间、级别等方面予以适当地政策倾斜,确保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合理比例。同时,对凡是有政策、法律规定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的岗位,坚决按规定配备。
四、今后工作的目标
加快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不但重要、紧迫,而且正当其时,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党中央高度重视,为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创造了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性规定,1993年、2000年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胡锦涛、曾庆红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贺国强、刘延东同志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做了新的部署。其次,各地认真贯彻中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为进一步培养选拔好少数民族干部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干部的锻炼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加快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我认为关键要三到位:就是思想
认识要到位,工作措施要到位,政策落实要到位,真正从全局的高度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位置,优先进行考虑,采取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措施,落实好中央的政策,加快培养选拔的步伐。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建设好“三台”,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干部培养选拔的普遍性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的特殊性的关系。既要坚持普遍性,又要照顾特殊性。坚持普遍性,就是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特别是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标准不能有任何的降低。照顾特殊性,就是在衡量干部素质和选拔任用时,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过程中所处环境的局限性,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作用、特殊影响,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少数民族干部的德才素质,真正把坚持干部标准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与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有机结合起来,在坚决贯彻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好中选优,不降格以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素质的现实基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第二,要处理好贯彻落实政策与建立完善机制的关系。既要靠政策的落实,把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的要求落到实处,更要靠机制的完善,形成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着重要建立健全两个机制:一是要完善切合少数民族干部实际的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坚持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坚持从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综合考察少数民族干部,着重考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原则
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还要注重考察其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在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成绩。要改进和完善选拔任用的方式,拓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渠道和途径。二是要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包括定期研究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任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等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
第三,要处理好热情关心与严格要求的关系。既要热情关心,更要严格要求。大部分少数民族干部都在条件比较艰苦的民族地区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学习培训、实践锻炼提供条件。同时,也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否则,不仅会影响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也会影响少数民族干部的形象,影响党的事业和形象。
建设好“三台”:
第一,重素质提高,努力拓宽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教育的讲台。拓宽学习教育讲台,就是要拓宽学习教育培训的渠道,丰富培训教育的形式。着重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把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的总体规划,并适当给予倾斜。除了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外,在其它各类培训中都要注意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参加。二要拓宽培训渠道,加强与知名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精心组织和挑选那些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三要改进培训方式,在充分运用传统培训手段的同时,注重运
用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种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培训。四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获得培训的机会。
第二,重能力培养,努力拓展少数民族干部实践锻炼的舞台。就是要把实践锻炼作为全面加强少数民族干部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不断拓展实践锻炼的空间和渠道。一是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干部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到“急、难、险、重、繁”的岗位接受锻炼,经受考验,提高综合能力。二是对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要采取小步快跑,不断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健康成长。三是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交流和挂职锻炼。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交流和挂职锻炼,把那些有发展潜力,但长期在基层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的优秀少数民族年轻干部选派到上级机关挂职学习,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提高宏观决策和管理能力;把那些有培养前途,但缺乏基层经验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分期分批、有计划地选派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处理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把挂职锻炼和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结合起来,凡列入后备干部名单中的少数民族干部,都要经过挂职锻炼,并将其挂职的表现情况作为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重选拔任用,努力搭建好少数民族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就是适应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改进选拔任用方式,不断完善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努力把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一是要
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关于选拔任用少数干部的有关政策规定。中央强调,民族自治地方各级领导班子,都要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文件的规定,选配好少数民族干部。我县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干部。民族乡镇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乡镇的领导班子,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少数民族职工较多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均应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凡是按规定应该配备少数民族干部而没有配上的,必须把名额留出来,并采取相应措施限期配上。二是对少数民族干部要贯彻同等优先原则,适当照顾和倾斜。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具备任职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放到正职岗位上;对与少数民族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要优先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对本地区本单位急需配备少数民族干部一时又缺乏合适人选的,要打破地区、行业、部门界限,统筹安排,在更大范围内优先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或单位领导班子,要优先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党外干部。要注意选拔政治强、熟悉民族宗教工作的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对特别优秀、特殊工作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要破格提拔使用。三是要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央要求,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其数量和梯次要能基本满足各级领导班子调整的需要。后备干部中,要有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后备干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培养上。因此,要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的基础工作,积极地及时地把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进行跟踪管理
和培养。同时,要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实行“滚动式”发展。在选拔任用各级领导干部时,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出现缺额时,要及时补充;对于相形见绌者,要果断调整出去;发现合适的新人选,要及时将其吸纳进后备名单,从而使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真正成为“一池活水”。
第三篇:对教育系统规范干部管理的调研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胡总书记的讲话为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干部履职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校园领导班子,使我局干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开创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干部管理工作的做法
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
教育局党委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增强干部推荐工作的透明度,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讨论、公示人选、决定任职等程序,扩大教职工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根据教育实际,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努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既注意发挥老校(园)长的作用,又不断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同时严格按职数配备干部,对股级干部的任免均按规定报组织部函复后进行任免。
2、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给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扩大选人视野,广开渠道,好中选优,把在教学一线涌现出来的思想素质过硬、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师德师风好、成绩突出的后备干部充实到校园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教、派出去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坚持对校园长进行任职资格的培训,所有校园长均经过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坚持定期开展有专题研究内容的干部提高培训,对全局股级干部进行轮训,将互动式培训、实地研修、理论学习和论文答辩紧密结合,使培训牢牢贴近学校工作第一线,从而不断加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提高校园管理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履职能力;坚持每个月组织全区党组织负责人、校长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坚持开展 “研读教育理论,走进教育名师,构建学习型学校”教师论坛活动,以“校长论坛”、“教导主任论坛”的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坚持每年派干部到高等院校培训深造,采取到学校挂职、专家授课、实地考察等形式,拓宽视野、采集信息、自我反思;坚持组织开展对校园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不断增强干部在学习、研究、实践状态下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年轻干部采取选派到郊区学校主持工作或挂职锻炼、由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老校(园)长传、帮、带等方式,在实践中边学边干,使年轻干部尽快成熟、成长起来。
3、建章立制,注重对干部任职过程的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建立了《**区校园领导干部培训制度》、《**区教育系统干部试用期制度》、《**区教育系统校园领导干部履职情况民主测评制度》、《**区校园领导干部请假制度》、《**区校园长离任审计制度》、《**区校园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等制度,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二是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按照定性与定量考核、平时与定期考核、领导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四结合”(干部任职情况和组织考察相结合、校务公开和民主测评相结合、干部述职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征求群众意见相结合)校园领导干部的考核要求,不断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化。三是加大对干部尤其是校园主要领导的工作指导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德育工作、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严格依法行政。重视干部的廉洁教育,开展“校园清风,师生同行”、校园主要负责人与家属共同参加的廉政建设等活动,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四是坚持校园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自我教育、群众评议、谈心活动、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校园领导班子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不足,修正不足,从而较好地达到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的。
4、拓宽培养锻炼渠道,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后备干部队伍选拔机制,为后备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坚持后备干部必须从教育教学工作一线骨干教师中产生的原则,建立了“**区名师”、“**区首席教师提名制度”,各校园建立了校级骨干教师资源库,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教育、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在教育工作中能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二是加大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力度。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办法,坚持每年选送后备干部到西南大学进行为期一月的学习,加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知识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将思想教育、师德教育、继续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采取请专家上课、走进名师经典课堂、“**之春”教学比
武活动、“三新一德”专项培训、教育教学论坛等形式,促进他们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为后备干部的尽快成长搭建平台。三是鼓励后备干部到郊区学校和条件比较艰苦学校锻炼成长,让他们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定期从后备干部中挑选学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有引领教师发展能力的后备干部到郊区学校任职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1、干部队伍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在中青年干部的选拔任用上需加大力度。
2、干部选拔任用引入竞争机制的探索需加快步伐。
3、干部定期交流任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4、后备干部资源库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以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和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具有领导学校改革发展能力、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清廉、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形成广大干部奋勇争先、与时俱进、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1、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股级干部管理工作
如何进一步规范教育系统股级干部管理工作,我们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严“选”。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在坚持民主、公开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中层干部和校(园)长空缺的职数要逐步采取竞聘上岗方式,面向全系统公开选拔,择优任用,给优秀中青年干部、教师搭建干事业的舞台。二是重“培”。通过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对干部进行系统的党性和理论教育,强化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教育、纪律教育,有针对性地抓好干部的培养,加强干部的管理能力建设,使干部的实践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常“管”。要继续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要发展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参与、管理、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干部定期考察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每年定期对股级干部进行考察,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对那些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及时进行谈话、诫免和调整。四是重“交流”。在干部使用上,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尤其是要发挥示范性学校、特色学校在干部培养上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干部交流,更好的实现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的区内互动共享,推动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探索后备干部培养锻炼渠道,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如何探索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锻炼渠道,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我们的想法是:一是建立教育系统后备干部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后备干部考核制度,以年为单位在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技能、示范带头作用等方面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形成上下联动、立足基层培养、注重实践和实绩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二是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每年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让后备干部在研究状态下带着问题实践,将压力变为动力,促进其尽快成长。三是多岗、多校锻炼。注重选拔在基层和教学一线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加大从城区学校选派后备干部到农村学校、郊区学校、困难和问题较多的学校或从薄弱学校选派后备干部到优质学校任职、挂职锻炼的工作力度,通过在不同学校、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锻炼,使他们了解熟悉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丰富工作经验,增强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四是实行后备干部培养责任制。按照“一帮一”的方式,在校园落实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责任人由学校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是落实培养目标,加强工作指导,使后备干部在德、能、勤、绩、廉、学各方面健康成长,尽快成熟起来。
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局党委将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工作,把干部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强校园领导班子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建设来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不断探索新时期干部管理工作新思路,努力开创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xg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兴义市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现状与对策
黄 有 林
(兴义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少数民族干部是干部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得出:兴义市干部队伍结构不符合实际需要等现状,分析影响其历史等原因,提出对策:落实民族政策、制定选拔干部政策、扩招民族学生、改善招考民族干部条件等主要措施。为建设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创造条件、优化民族干部队伍结构,利于少数民族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关键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现状对策兴义市
Xingyi City of the status of the minority cadr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Huang-You Lin
(Guizhou province Xingyi City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BureauGuiZHouXingYi562400)Abstract: The Minority cadr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tingent of cadres.Survey Obtain: The structure of cadres in Xingyi city does not meet the actual needs, analysis the impact of its historical reasons,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policy, make cadre selection policy, national student enrollment, improve the
recruitment of minority cadres condition and the main measures.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dres of ethnic minoritie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national cadre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for the ethnic minorities to synchronization.Key word: Ethnic minorityCadres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Xingyi0、前言
培育、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地方配套政策措施的主要工作之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地方干部队伍建设中,其组成、结构等,既要符合相关政策等规定,更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配备民族种类与数量的干部,才能更有利于地方政治、社会、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协调发展。
少数民族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更有利于将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地方配套政策措施,利用民语、民俗、民群等方式方法,宣传、贯彻、落实到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中。
通过调研:兴义市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不符合实际需要等现状、分析影响其历史等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注:本文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兴义市少数民族干部状况
1.1兴义市基本情况
兴义市位于(E 104°51'~104°55',N 24°38'~25°23')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中心地带,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辖30个乡(镇、街道办),有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等36个,人口82万,少数民族占19.8%①②。
1.2少数民族干部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实有8468人(注:未包括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人员),由18种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17个:汉族6913人、人少数民族共计1555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与人数组成:布依族823人、苗族359人、彝族146人、回族139人、黎族26人、壮族19人、蒙古族13人、侗族8人、白族6人等)。2009~2011年,新进289人(布依族73人、苗族
13、回族3人等);在职干部队伍学历:研究生11人、本科2440人、大专4227人、余为中专以下(50周岁以上,占93%)②③。
1.3少数民族干部分布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主要分布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市及市属机关较少(占总数的23%);以南盘江流域乡镇——雄武乡、鲁布格镇、三江口、沧江乡、落万乡、仓更镇、泥氹镇、南盘江镇和威舍镇、清水河镇、马岭镇等少数民族集聚区地区(占在乡镇办总数的76%)②③。--------
作者简介: 黄有林(1961-11-24)男本科中共党员中共兴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纪工委委员贵州省兴义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邮箱hyljz1124 @163.com 电话*** 邮政编码 562400地址:贵州省兴义市黄草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74号
调查统计,兴义市少数民族在职干部职工人数中:占比例少、文化程度较低、任职在副股级以上比例少、女性占比例少等。少数民族干部在整体队伍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社会地位等方面,不符合实际需要,将影响兴义市全方位协调发展的进程。
2、原因
2.1历史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历代朝王,不尊重甚至还歧视与限制少数民族各个方面的发展(“皇帝”是少数民族政府时期除外)。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缓慢,苗族等少数民族被迫迁徙他乡、更改民族身份、抑制本民族特征:语言、文化、服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节日活动等;少数民族人员在“衙门”“供职”的极少,阻碍和限制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综合进步。
2.2思想原因
旧社会,少数民族随时处于“危险”环境,逐步形成一种尽可能与汉族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处处“保护”自己。民族特征不能发扬光大,某些民族特征有可能会受到抑制甚至消失。
2.3民族语言文字普及程度低
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特征之首,是民族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的集中表现和精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80多种)、文字多(30多种)④,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少(人民币上:藏文、维吾尔文、蒙古文、壮文为标志)⑤。当前仍然存在民族语言文字普及程度低状况。
2.4政策、法规原因
少数民族种类多、分布广、地域性强。“政策”的特性之一是阶段性,民族政策等也一样。我国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具有宏观性,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则显得有“不足”。
《义务教育法》在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贯彻落实(执行)力度不大,少数民族子女仍然有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各类企业),凡进必考;少数民族青年高校(考入)毕业生,本身就少,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就更少。
2.5文化与经济欠发达
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相对较差,尤其生存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欠发达,部分有“潜才”的能人,进入打工潮行业。
2.6其他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保障社会、经济、文化等大繁荣、大发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缓慢,与之形成的差距。教育改革的“高校扩大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少数民族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的子女面临更大就业压力,误有“读书和培养学生,不划算”社会现象并逐步形成错误思想;在边远落后乡镇工作,那里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子女读书与家人就医等条件较差;农民工“打工潮”的“效益好”,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子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甚至不足,部分加入“打工潮”。
3、改善兴义市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对策
干部队伍建设、改善结构等工作,是一个较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多因素的、系统性的工程。就兴义市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3.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方针、法规、政策
始终贯彻执行现有的民族工作方针、法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面提高各民族的综合素质,尤其在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较优先。随着社会进步、地方发展、各族人民全面需求,要与时俱进的调整地方民族工作政策措施,树造符合地方全面综合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
3.2加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扩招民族学生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中考和高考”中,进一步扩招民族学生,国家和地方应进一步更加优惠和照顾少数民族“考生”,让他们获得更多更好教育,建造“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储备人才库。
地方党委政府,加大选拔、输送在职人员到高校进修(学习)、异地或上级相同机关挂职锻炼(学习),为进一步配备少数民族中坚干部队伍,奠定基础。
3.3完善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机制
在贯彻落实上级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同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向少数民族民族干部队伍倾斜的机制,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分布与比例:少数民族地区为主(40%)和乡镇办(30%)及市级机关(30%);少数民族干部应合时(4~8年内)合地(熟悉或非熟悉的乡镇办或市
2级机关)进行流动(工作调动或交流);选拔提拔优秀人才、晋升晋级等,缴发干部队伍中更优秀的人才到相应的岗位(人尽其才),其中应该倾向于少数民族干部。
3.4扩充人才队伍、改善招考民族干部条件
地方党委政府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机关新增进人、扩充人才队伍时,应结合实际,为更有利益地方 “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制定“向少数民族考生适当倾斜”,改善招考民族干部条件等,改善地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
通过实施地方政策,尽可能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优惠政策措施,稳定现有“少数民族”人才队伍,适当充实、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兴义市干部队伍中:人数比例、文化结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让整个干部队伍全面趋于科学、合理。
3.5完善民族工作方针、法规、政策
国家、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应该充实、修改、调整、完善,且不断总结、探索新时期的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方针、法规、政策,包括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等方面;地方党委政府也要积极研究地方民族工作,尤其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方法、途径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育和使用。
3.6营造“少数民族干部”氛围
广泛宣传民族政策,宏扬和讴歌少数民族干部感人事迹;优先评选优秀、先进少数民族干部;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种庆典活动中的 “席位” 比例等。营造“少数民族干部” 社会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建设科学合理的干部队伍。
致谢:以下领导和专家对本文提出修改建议。
1、兴义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王国民局长、陈花副局长、张波监察室主任。
2、中共兴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纪工委副书记、局长张成州。
3、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物委员会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室主任王峰。
参考文献
① 兴义市史志办编纂委员会编 《兴义市志1978年-2006年》贵阳贵州省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② 兴义市统计局《2012年兴义市统计年鉴》
③ 兴义市民宗局《兴义市2012年少数民族“双语”人才调查统计表》
④袁贵仁关于如何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及与外国语言文字的关系 《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04月13日
⑤百度百科
第五篇: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通河县朝鲜族的经济发展概况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鉴于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机制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所接触最多的民族——朝鲜族。
朝鲜族(조선족)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他们是在为了生存和封建主义、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等原因来到中国的。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在国内外非常有口碑。朝鲜族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为抗击日寇和解放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我介绍我的家乡通河的朝鲜族。
通河县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这里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朝鲜族是其中之
一。假期我做了一个简单的通河县朝鲜族经济发展状况调研!
通河是朝鲜族居民相对聚集的地区。长期以来,朝鲜族干部群众在推动全县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县内的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市区内及其周边地区,他们为我县的开发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种植的水稻享誉海内外,朝鲜族农民在传播水稻种植技术的同时和通河县广大农民开掘渠道,引水灌溉,扩大我县水稻种植面积,使稻谷产量提高,使通河县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稻产区,但是,通河的朝鲜族虽然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从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经营阶段,大都是各自为战、独立耕种,目前个别民族乡镇、村正在进行联合生产模式的探索和实验,但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联合生产经营模式,在抵御风险、开拓市场、产品深加工、创优品牌等方面受到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植户增产增收。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朝鲜族同胞们不怕辛苦来到韩国赚取外汇,由于我县朝鲜族劳务输出渠道较多,尤其是民间形式输出基本不存在技能培训过程,即使中介公司组织培训也无法完全达到韩国实际要求,并且大都从事建筑、杂工等粗放工种,收入受到限制。同时,2007年韩国出台了新政策,随后将对赴韩务工人员进行韩语能力考试,过关后方能到韩国工作,由于我县预赴韩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能通过者数量非常有限。在我县的朝鲜族大约有1.2万人,其中有朝鲜族中学一座,并且有许多朝鲜族同胞在县内的各个机关和教育场所任职!朝鲜族的餐饮特色那就是高丽狗肉了!在通河这个2.3万人的区域内有近40余家狗肉馆都是朝鲜族同胞开的店,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他们所开的饭店生意非常的兴隆,在通河县的餐饮行业非常的出名,是鲜族同胞经济收入的又一重要渠道!朝鲜族同胞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朝鲜族的经济收入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浪潮的背景下,他们勇于开拓进取,目前在我县的朝鲜族同胞的经济收入已经大幅度提高,总体人均收入比例比全县人均收入还要高!我县朝鲜族同胞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离不开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当然这也离不开勤劳勇敢的朝鲜族人民!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发展问题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只是从一个民族观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出发,引入了民族学的文化观,对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寻求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综合上述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要想使经济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树立创新的文化观念,认识到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就是创新,努力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作为经济细胞控制者的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无论怎样,我相信朝鲜族同胞的经济收入会更加稳定,通河人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01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