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011-134(东莞市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的初步探究与建议)

时间:2019-05-12 19:2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莞2011-134(东莞市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的初步探究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莞2011-134(东莞市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的初步探究与建议)》。

第一篇:东莞2011-134(东莞市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的初步探究与建议)

东莞纪检监察信息

第134期

中共东莞市纪委办公室

东莞市监察局办公室二О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东莞市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问题的初步探究与建议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共同努力下,东莞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近日,针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与建议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财务管理及公开制度有待完善。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组的财务管理及公开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收据代替正规发票;公布村民实际缴费的多,公布缴费政策依据和标准的少;公布欠帐的多,公布招待费及其他开支等明细帐的少;公布规章制度多,公布违规违纪的事少。导致群众对村组各项目的开支状况不了解,使群众较易产生误解。

二是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的意识有待强化。部分村组干部法

制观念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糙,容易引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一方面,部分村组干部对于监督制度的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制度流于形式,不能起到较好的监督效果。另一方面,部分监督人员因监察对象的身份问题,使监督职能不能较好发挥。

三是对村组工作人员的监管有待加强。个别村组对其工作人员或聘用人员的教育不够全面、监督不够严格、管理不够完善,导致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个人私利的现象发生。如2007年东莞市某村的劳动服务站一名工作人员利用收取“治安牌照费”的便利,违反财务管理规定,自己开单自己收费,并擅自截留13000多元用于个人生活开支,最后被严肃查处。

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述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自律意识不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注重日常学习的情况较普遍,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浓,政治敏锐性不高,对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能准确到位地贯彻落实,导致理论素质不高。

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主动意识不够。一些村级领导班子,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指出。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党风廉政建设不够重视,不能及时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之初。

三是制度管理落实不严。在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具 —2—

体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造成村内部管理不规范。在落实制度方面,存在时强时弱、部分执行部分不执行的情况,既削弱了农村党风廉政工作的实际成效,又在群众中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力度不大。目前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有效的检查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系统性不强,责任追究工作完成情况及追究效果还不够理想。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

结合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与农村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以下建议:

一是不断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观念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实行分级负责制。积极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加大反腐败形势教育宣传力度,澄清模糊认识,增强群众对消除权力腐败的信心。积极探索教育的新载体,突出教育的创新性,采用农村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开展教育活动。

二是继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不断完善的村级领导班子民主议事准则,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权力运用的监督制约;完善并执行民主决策制度,村级重大事项由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

—3—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并完善村组年度审计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把收支关口,防微杜渐。

三是重点突出案件查处,促进党员干部自省。必须及时、严肃查处农村干部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握案件动态,对反映属实的问题坚决严肃查处,对发生因失职而引发的重大集体上访,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注重利用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四是注重加大责任追究,督促党员干部落实。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通过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制度,督促农村干部切实履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好人主义以及执纪不严的问题,真正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报:省纪委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市委办(信息调研科),市

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

发:各镇(街道)纪委书记,市纪委监察局各派驻(出)机构,市纪委各室,各镇(街道)纪委,各信息联系点。

中共东莞市纪委办公室综合信息科责任人:韩焕彬—4—

第二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

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执行政策的重要桥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形象怎样,不仅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而且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成效。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我们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华塘镇的部分村组进行了调研,重点调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以及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通过对有效问卷反馈的数据和数次实地访谈的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对比,我们了解到华塘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建设的基本状况,发现目前华塘镇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了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华塘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障碍因素。农村党员队伍发展状况堪忧。一是党员人数偏少,华塘镇农村村级组织的党员一般都在50人以下,党员比重很小。二是党员素质整体偏低,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仅占5%,高中毕业的占35%,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

60%,部分党员观念陈旧落后,农业技术知识匮乏。三是整个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现有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党员为30岁以上,其中50岁以上又占62%;30岁以下的党员约占17%,部分村没有30岁以下的党员。四是性别结构失衡,女性党员数量严重偏小,一些村为方便做妇联或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有个别女性党员。五是农村发展党员困难。近年来,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党组织内新加新鲜血液偏少,有近40%的村三年来没有发展新党员,有25%的村近五年没有发展新党员,个别村近十年没有发展新党员。

2、农村党员的群众满意率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群众对农村基层党员的满意度悬殊很大,有的地方很高,群众满意率达到80%以上;但相当部分地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和较快的地方)群众满意率都很低,个别村党员的群众满意率几乎为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党员自身素质偏低,自身致富能力受限,尤其是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二是部分村级干部年龄偏大、素质偏差,思想观念保守,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村级无积累,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严重影响了共同致富,影响农

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甚至多数村是“空壳村”,无集体经济积累。四是少数

农村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任人唯亲,损公肥私,横行霸道,群众敢怒不敢言,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农村党员的形象。

3、领导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在调查中,农 民群众对所在村的60%党员的领导发展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持否定态度。华塘镇多山林,耕地面积相对较小,农民以家庭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以散居为主的特点,使得农业生产规模小、耕地产出效益低、规模效益难以体现。

4、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农村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有的缺少活动场所和相关设备,党员管理难度大,开展活动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的村党组织不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放松了对党员的和管理,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流于形式;有的村一年仅仅在过年和建党纪念日召开一二次党员大会,人员还到不齐。即使开会,也是累积套话、空话,唱高调,不做实事。长期如此,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泊,思想落后。

5、部分党员廉正意识薄弱,家族统治以及利己思想严重,任人唯亲,对群众态度生硬,处理事务缺乏公正、公平,从而逐步造成群众对党员干部满意度偏低的现状。加之监督制度的不完善,对不良行为的举报、反映等渠道不畅,普通群众的选举权、一般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得到应有 的运用。这些现状及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极不适应。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华塘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立足新的实践,针对广大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紧密结合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

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新变化,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办法、创新的机制,力抓经济、班子、制度三个重点,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与该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正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围绕发展这一中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农村实际的需要。一方面,要转变人才观念,在认真落实“村村大学生”工程的基础之上,注重吸引有较高素质的外出参军、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努力造就农村建设领军人才,注重培养

一线的农村实用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适度放权,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地域优势,培育特色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好领导协调作用;在统筹城乡发展,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二)以强化对农村党员的教育为重点,建设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

1、把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增强农村党员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

首先,要以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将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对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党员提供个性化的政治关怀和人文服务,切实增强农民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其次,基层党组织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正规化,坚持长期学习,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农村党员思想,激励斗志,激发创新意识,用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来丰富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思路,用党章约束言行,增强党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不

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基础上,注意发挥乡镇党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民夜校等的作用,要重点发挥地方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高等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联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组织并主动联络相关科技人员对农村党员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并结合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努力营造“学技术、快致富”的氛围带动农民群众加强理论和文化学习,把精力放在健康、向上的学习活动当中,杜绝麻将等低俗的生活方式。

3、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要求进一步落实农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投入,吸引并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思想水平高、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

4、选好和稳定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社建设的好与坏,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要注重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大量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

安。这就要求与时俱进,更新用人观念,改进选人办法,拓宽用人渠道,采取多种形式选准配好合格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三)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纳入整个党建工作体系之中,大力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党整个党建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的成败。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改进乡村两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工作方式,创新党组织设臵方式,切实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空间覆盖不到位、职能定位不科学、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状况。关键是要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制度规范。

一是要健全党的政治生活制度。要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对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要履行必要的决策手续。在党内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乡镇党委要加强对村党支部的领导,绝不允许任何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乡镇党委成员要定期参加村支部的支委会、支部大会和生活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建立和实施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一事一议”、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制度,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基层党组织活动和各项工作规范化,增强了村民自治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健全村务、财务管理制度。继续执行农村财务“村账镇管”及 “组账村管”的管理方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四是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切实把农村党员、干部臵于党内、党外的有效监督制约之中,这是进一步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措施。如加强对村务、组务公开的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范贪污犯罪活动,并严惩违纪党员干部等等。

第三篇:调研材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XX县XX街道办事处 古晓杰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党员的“自富带富”作用,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建工作目标创新、思想理念创新、内容形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使广大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服务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改革开放以后,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许多农村组织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方面的适应期过长。有些村党组织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在具体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包揽型领导,即党支部包揽一切,把村委会变成党支部的附属物;放任型领导,即党支部班子软、懒、散,作风不正,抱着“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占中游”的工作态度,应付各项工作,党支部威信不高,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或者村委会无视党支部的领导,凌驾于村党组织之上,党支部无权威性,领导作用无法发挥;对立型领导,即村“两委”班子互相对立,形成两 股势力两大派别,矛盾斗争尖锐,搞内讧。这些都使得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削弱。

二是农村党员结构和整体素质有所下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观念日益更新,农民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有的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山”地区,能外出的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儿童,人称“386061”部队,这也是目前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另外,农村中浓厚的宗族观念又成为吸收和发展新党员的一道难以突破的屏障。有的村支部主要成员私心太重,在发展党员时,不是按照党的要求和党员的标准,而是以宗族家族为界,对不是本宗族者的入党要求以种种理由推托。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三是农村党员先锋意识呈现淡化趋势。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较好,多数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党员队伍个体素质不齐,与党员标准和先进性要求不相符适应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因循守旧型。有的受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方式影响,对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缺乏正确理解,习惯于墨守成规,用老眼光、旧观念看问题,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甚至不信科学信迷信,热衷于求神拜佛,修建祠庙。明哲保身型。宗旨观念淡漠,明哲保身,无所作为,不管事、嫌多事、躲着事,不愿担任村组干部,怕担担子。唯利是图型。党性观念退化,不讲奉献,利益至上,不愿参加义务公益活动,参加支部党员培训、开党员会都要拿报酬。少数农村党员在职时工作拈轻怕重,吃不得苦,干不成事,卸职或落选后心里不平衡,与组织唱对台戏,提出一些过高的、无法满足的要求,给现任干部发难。信念动摇型。有的党员思想消极、方向迷失,对当前经济转轨时期一些不正常现象不能正确看待,对党的先进性产生怀疑,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现象尽管不是主流,但其危害性很大,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由于自然条件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一些城中村、城边村及资源相对丰富村,靠以地生财、资源生财,集体有一定经济实力外,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各市县政府都相继取消了原本是用于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品的各种收费、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几乎使很多村断了财源。这使得村党组织在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服务方面力不从心,在依法管理村务方面明显力度不够,缺乏管控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从当前农村的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一)以“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选拔和培养“领头雁”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在农村“两委”选举工作中,主管领导要从事关新农村建设 事业成败的高度,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的质量。对候选人要考察,对选举要监督,坚决杜绝贿选或是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杜绝有明显劣迹的人混入干部队伍。二是从县乡工作人员中选拔合适人员主持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对连续两届工作没有起色、“两委”成员不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缺位的落后村,要从县乡工作人员中下派干部主持工作。三是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尽快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以考虑通过适度增加数量达到每村两名以上,使之作为日后年轻人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优先条件,落实待遇完善奖励机制做好前期培训、中期指导、检查和后期总结等措施,逐渐使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像到城市、城镇就业一样成为一种常态。四是壮大后备人才队伍。改变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的问题。要改变由老党员推选新党员的模式,代之以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推荐,扩大推选范围。

(二)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农村党建和经济发展一起抓。只有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发展问题,才能提高其执行力。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县委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召集专家、企业家、基层党委、村街代表等,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共同谋划和扶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镇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三产经济、房东经济,加大自身发展,提升造血功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想方设法,认真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可考虑以下措施:建立县直机关村街联系点制度;建立乡镇基层党委包片制度,及时了解各村情况,并反馈给县直机关联系人,研究解决对策;建立村街干部包户制度,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问题,谋求家庭经济发展;保护和促进村街私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在促进村民就业、公益事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中多作贡献。三是调整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能带动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产业结构调整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利导,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确保上一个项目,带一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不能盲目上马,切切实实地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谋利。建议我县在大豆、柑桔等盛产基地,建立与之配套的加工企业,在“公司+基地+农户”的基础上,使之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销售渠道,促其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

(三)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用好的机制来“管人”和“留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龙头”,积极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提高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根本举措。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用好的机制约束人。当前,尤其是要建立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及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真正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基础。二是落实“四权分离”制度,用好的机制来监督人。农村财务是 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之一,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实行决策、办事、理财、监督“四权分离”,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尤其是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将土地征用补偿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村集体债权债务、种粮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等情况及时公开,提高村务透明度,真正让群众放心,促使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团结在党支部的旗帜下,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形成强大合力,把农村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三是建立“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用好的机制留住人。对于优秀的“领头雁”不仅要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尽快推行“定职责目标、干好有希望、收入有保障、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具体操作中可采取“四个落实”:落实职责目标;落实现任干部和离任干部的生活补贴;落实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制度;在农村养老保险基础上,逐步研究落实农村干部养老待遇,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深入实施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一是加强培训力度。采取与高校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等形式,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的作用,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学历培训。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范畴。二是注重经常学习。要求村干部树立经常学习的思想,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生活、在学习中实践。积极引导村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贯穿于整体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按照“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下派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巡回指导,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到农村种养基地手把手传授,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四篇: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办事不公。有的农村干部在土地承包、出租和工程发包等工作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有的依仗权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搞特殊化;有的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有的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想尽办法侵占集体利益,存在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

(二)个别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混乱。“村财乡管”制度虽然推行多年,但仍有个别村干部利用职权乱批乱支乱用,再加上财务管理混乱和不公开,没有透明度,群众意见很大,容易引发了一些信访举报案件的发生。

(三)少数农村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工作漂浮。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不够,解决不好,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有的干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不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两张皮”,搞内讧和“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

(四)权力过于集中,权力监督不到位。个别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俨然一个“土皇帝”,工作中不坚持党

1的民主集中制,群众意识和民主意识不强,决策不民主,搞

“一言堂”和“家长制”,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

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权力太集中,监督难

到位。

(五)制度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村务、财务公开工作

虽然实行多年,但有的村因制度不全或制度落实打折扣,仍

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该公开的没公开,或公开的内

容不真实、不及时,粗枝大叶,使群众看不清弄不明,导致

群众对村务、财务公开不满意,乃至产生误解和猜疑,民主

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农村的安定和团

结。

二、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全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以教倡廉,至关重要。重

点应突出“五抓”。一是抓学习,强化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

部的政治意识。二是抓培训,强化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三是抓教育,强化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

识和法制观念。四是抓引导,强化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意识。五是抓创建,强化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乡村

文明意识。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行为。制

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前要着重

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一是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不断延伸基层党风

廉政规范化建设。三是全面抓牢村级财务监管这条主线。

(三)强化民主监督,确保农村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

和监督权。一是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财务公开。

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村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三是强化乡镇对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监督。四是建立监督网络。

(四)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

纪违法行为。要围绕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严肃查处各

种违纪违法行为,促使干部勤政廉政。一是认真做好人民群

众来信来访工作,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大力开展损

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从严

执纪,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第五篇:调查与决策——《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

调查与决策——《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总第175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64期

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

四川省统计局综合处 聂富强 熊建中 倪方平

近年来,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把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反映出统计基础仍然是决定统计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省统计局在对四川部分地区的分层次选点调研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和完善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层统计与统计基础的关系

加强基层统计和统计基础工作是近来出现比较频繁的用语,就中国统计改革的逻辑要求而言,理清二者关系十分必要。

对“基层统计”的理解,按照《统计法》,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表明县统计局为基层统计机构。根据《宪法》,我国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等层次,广义的政府统计系统的基层在乡镇一级,或者说企业、住户、机关团体等机构单位构成了基层含义的最低一级。因此,统计的基层是一个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的概念,且理解差异也大。将其理解为县、乡两级(或者乡镇、部门与企业)的流行看法从现实看来也许不无道理,但立足点仅仅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至少没有紧紧抓住基层统计工作中核心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则容易导致形式主义。

对“统计基础”的理解,将其限定在“统计工作的基础”方面,也就是开展工作的条件。所谓“人、财、物”是一般的说法,而有人员、有经费、有台账、有电脑、有机构、有制度等就是基础条件的具体化。

以上分析表明,基层统计和统计基础分别从属于主体和客体概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体到政府统计工作中,加强基层统计就包含了相应的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要求,而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也必然不能脱离对基层统计的加强。而就政府统计的政策层面要求而言,加强统计基层的基础统计工作应该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困境与挑战

聚集的“脓包”、“崩溃”的边缘以及“下面真数假算、上面假数真算”等说法也许是对一些统计数据质量的片面观点,但也反映出部分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性问题较大,及转轨时期政府统计的微观基础非常薄弱的客观现实。把这些问题放在制度变迁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来看,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难性就更加明显。

首先,基于政府控制能力要求而形成的行政资源的自上而下配置方式是基层统计基础薄弱的根本原因。具体而论,在多级政府架构中,统计资源的分布从中央到地方其优劣程度是依序递减的。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与政府统计对微观基础的内在依赖要求严重背离,结果必然使宏观数据质量的稳健性缺乏保证。由于统计资源配置的“倒三角”分布与客观统计对象的“正三角”分布之间矛盾的长期性,可以判断:基层统计基础从相对意义上将处于长期薄弱状态。

其次,渐进式改革路径的选择决定了统计资源配置的渐进性质,从总体上看县级

以下统计基础面临着绝对薄弱的状况。通过近30年以“分权”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改革,在取得持续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使得中央、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市)三级的政府统计工作条件总的说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县级以下的统计基础则普遍较差。概言之,县级统计——任务重、办公条件差、经费缺乏、人员不足;乡镇统计——经费没有保证、兼职人员为主且变动非常频繁、统计台帐不健全、电子化程度极低;基层政府统计基础尚且如此,村级和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受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体制改革、统计体制安排和统计队伍建设等因素影响,基层统计基础状况在各层级各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从而给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政策选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地方政府重视的县(区)禀承“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统计”的理念,能将统计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在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给予制度保证。这种政府统计地方化的必然结果,就是使数据适合于地方利益的倾向明显,统计基础加强的结果反而可能导致部分数据质量的下降。经济发达的地区,统计基础相对较好,但也普遍面临着市场化、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统计对象的爆炸式增长和多样性演变,基于提高数据免疫力要求的统计工作量巨大而繁重。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的政府体制改革始终在探索中行进,最后总是要落脚到机构与人员上面,几乎每次改革的结果都导致了对基层统计基础的削弱。酝酿中的以精简为核心的新一轮机构改革将很可能对已经非常脆弱的乡镇统计基础以致命的一击。在以地方政府竞争为主要动力的中国特色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已经演变成了“统一领导为虚,分级负责为实”的实际制度安排,“谁出钱就为谁办事”倒是不二的行为准则。统计基础工作抓得好的县(区)似乎一把手都特别“能干”,普遍受到党政领导的“厚爱”,背后的实质是层层目标考核的要求,一句话是数据。而乡镇和大中型企业的统计队伍则普遍面临着知识老化和流动性极大的困难,“内疚与无奈”表现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心声,统计数据的微观基础已到了十分脆弱的地步。

三、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体制与政策均属于制度的范畴。相对而言,政策功能在于短期,体制就明显具有中长期意义。由于体制改革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应对基层统计基础改善的可能选择就只能求助于政策工具了。近年来,应该说国家统计系统自上而下已经意识到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的迫切性,并在强化领导、开展调研、制定规范化标准、纳入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加强与部门和政府的协调、加快信息化建设、评选示范单位、加大执法检查以及培训企业和乡镇统计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客观地说,有效果但力度不够,根本原因之一是缺乏从政府职能视角的深刻反思。作为政府统计人,我们认为当前在加强基层统计基础的实践中,各级政府必须在以下方面理清思路,切实有所作为。

第一、统计数据的公共品性质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各级政府应该承担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的相应责任。统计数据是公共品已成共识,而其“准公共”性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具体而言,站在中央政府角度统计要为全社会服务,站在省级政府角度则又要为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依此类推。根据事权与责权统一的原则,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当前省级及其以下各级统计经费主要由地方分级承担的制度安排,至少说明了中央政府对责任的“拖欠”,加大中央财政中统计事业经费的投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二、加强基层统计基础的关键在于政策的可操作性要强,力度要大。其实核心还是经费如何增加并落实的问题。按经济发展水平和统计对象规模等因素核定基本的统计事业经费,把乡镇级统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既是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也受到基层统计人员广

泛认可。

第三、对企业统计基础建设要贯彻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大致来看,对规模(限额、资质)以上企业要将“几有”标准的要求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贷款审批等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统计工作政府化的本质。对大量的小型企业,重点则在于将多种调查方式有机结合,切实建立起科学推算的方法体系。

第四、树立开放统计思想,坚决推进加强部门统计的新思路。应该说四川省在这方面观念比较先进,思路也很清晰,关键是推进与总结。根据中国渐进性改革的逻辑,县级是最好的试验田。比较成功的县已经把大部分属于政府部门统计的事务交给了有关部门,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如何全部交出和如何审核数据质量的问题。应该重点关注这次改革,其意义对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不言而喻。

第五、中央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基层统计基础建设问题,将其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来抓。经济普查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出了中国基层统计基础接近崩溃边缘的现实,我们建议国家统计局加强情况调研和问题反映,力争国务院把加强此项工作作为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要求,同时积极进行“偏软”的《统计法》修订,发动全社会科研力量关注基层统计基础问题等等。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6-08-09录入用户:admin-swzys)

下载东莞2011-134(东莞市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的初步探究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莞2011-134(东莞市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的初步探究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