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三个担忧(定稿)

时间:2019-05-12 19:3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三个担忧(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三个担忧(定稿)》。

第一篇: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三个担忧(定稿)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三个担忧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解读了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相关精神。这份文件也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农业农村发展越是形势好,越容易出现麻痹松懈;越是连年增产增收,越容易出现滑坡拐点。”陈锡文表示,农业农村发展有“三个担忧”,一是如何在高基数高水平上避免出现徘徊反复,二是能否有效应对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三是刚开始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端倪能否成为发展趋势。

担忧一 “八连增”后粮食增产压力加大

我国粮食产量从1996年开始达到1万亿斤,经过15年后终于迈上1.1万亿斤的台阶。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达到11424亿斤,增产494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

陈锡文介绍说,去年的粮食增产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二是稻谷、小麦、玉米全都增产,三大谷物总量首次超过1万亿斤;三是商品粮基地贡献大;四是主要靠科技提高单产,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达86%;五是去年是在连年增产高基数上实现的继续大幅度增产,这与以往在减产后出现的恢复性大增产有很大不同。

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生产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记者从不久前召开的国家粮食局长会议上了解到,粮食消费继续增长,小麦、稻谷平衡略余,玉米供求偏紧,大豆及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较大,稳定国内粮油市场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在陈锡文看来,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八连增”,但农业受市场和自然两个方面的影响,要保持稳定发展非常不容易。

陈锡文说,要稳住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在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事实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其落脚点正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担忧二 农业生产面临高成本高风险

自去年以来,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致使不少农民遭受损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11年粮食增产幅度大,供求关系宽松,预计2012年粮食价格将波动向下。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加强托市收购,防止粮价过度下跌和农民“卖粮难”。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农民面临着更多“高成本”风险。黑龙江省肇东市的一位粳稻种植大户说,现在经销商对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进行备货,农资价格同期上涨了7%至10%。加上用工费、柴油价格都在上涨,种植成本提高,对农民种粮积极性造成影响。

陈锡文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担忧是,要素价格快速上升、市场频繁波动能否有效应对,要在高成本高风险下继续提高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约束极多。

国家发改委2日发布通知称,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2年最低收购价水平。2012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125元和14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18元、18元和12元。

据了解,当前大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提高到2.0元/斤、0.99元/斤左右,中央储备补库粳稻价格1.40元/斤、籼稻价格1.30元/斤,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02元/斤。初步测算,由于2011年收购价格提高,促进农民增收约300亿元。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破解高成本高风险的方法一是要发展规模足够大、具有一定市场谈判能力的合作社,二是在生产过剩的时候,政府要适当控制产量,给予农民损失补贴,保证农民的利益。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准备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

担忧三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任务艰巨

陈锡文说,农民收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8年较高增长。去年农民增收较快,得益于“三多三高”,即农产品产量多、价格高,农民务工人数多、工资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含金量高。

据了解,2004年至2010年,农民收入连续7年实现了6%以上的较高速度增长。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居民收入。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增长17.9%,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3.13:1。

不过,让陈锡文担忧的是,刚开始显现的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的端倪能否成为发展趋势,要在高增长高要求中不断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任务极重。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从当前的情况及发展态势看,未来农民增收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将影响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二是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外出就业机会减少,将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三是随着国家机关公务员及有关机构人员工资调整压力的增大,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有可能再度快于农村居民,继续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任务依然艰巨。

朱启臻认为,现在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农业经营收入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补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投入,特别是培育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的“职业农民”。

朱启臻说,现在已经出现了收入比较高的职业农民群体,比如东北地区有的种粮大户一年收入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北京城郊的一些职业农民发展采摘、旅游,年收入也可以达到几十万,这甚至吸引了一些年轻人放弃城市工作来专门经营农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特别讲到了这一点,今后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包括搞家庭农场,在财税、信贷政策上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

第二篇: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摘要:分析我国现今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认清现状以把握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在全球化背景、市场化背景、统筹城乡背景和区域分工作背景这写全新的大背景下审视和思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关键字:

农业农村发展不容乐观,农村的居民现不是在家打工,就是外出经商,打工,务农者苦不堪言,皆中老年男子及妇女为之,增产不增收,甚者投入大于产出。经商的人尽不喜欢劳作,东奔西波,居无定所。打工者长年于外,出卖苦力,极似西方自由劳动力,数众价廉,苦于社会行骗多多,以双手挣钱糊口亦困难极矣。在以建设小康社会为最终目标的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是刻不容缓。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前,农业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和全球农业相互交织,其运行状态和形势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深入分析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趋势,科学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着力研究重大问题,推动农村政策突破和改革创新,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至关重要。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多年来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局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因而,今年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我们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密切关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好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部署,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精选)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有的进入了创新提升阶段。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11.4万个,各类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额8099亿元,龙头企业、中介组织销售收入分别为14261亿元和2108亿元,专业市场完成交易额8661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推进,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显现了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的新态势,探索了用现代工业理念、先进科技成果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途径,构建了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的多方推进的新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动农业结构优化,促进优势产业带发展

各地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在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中,种植业5.2万个,带动种植面积近7亿亩;畜牧业3.3万个,带动牲畜养殖量6.7亿多头,禽类养殖量近70亿只;水产业8397个,带动养殖水面5000多万亩。尤其是畜牧业发展最快、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其产业化经营组织数比2002年增加44.8%,在各类组织中所占比重增加4.8个百分点。农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优势产品形成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附加值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汇农业,形成了出口外向型农产品产业带;中部地区以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形成了优质专用农产品产业带;西部地区精心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二)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方式。截至2004年底,在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4.2%,股份合作方式占13.8%,其他方式占20.1%。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达到79.9%,其中订单合同履约率达80.6%,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2.2个和4.6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产业化组织除了向农户提供农资、技术、资金、价格等方面的服务外,还通过实行合作制按利润返还、股份合作制按股分红、租赁方式支付租金、雇用农村劳动力在基地务工支付劳动报酬、兼并方式支付各种报酬、建立风险基金给予补助等,带动农民稳步增收。2004年,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8454万户,平均每户从中增收1202元,比2002年增加202元;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3333万人,比2002年增长23.8%,其中龙头企业从业人数1363万人,占全部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40.9%。

(三)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各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技术服务部门、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和农民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组织,促进了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2004年,中介组织数量比2002年增加29.2%,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36.4%。尤其是从事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组织数量比2002年增加50.9%,带动了600多万农户。各地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成立行业协会,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利益。江苏省支持发展按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农产品行业协会,已建立省、市两级农产品行业协会72家,涉及农、林、牧、渔、蔬菜、园艺各个产业,开始从官办向半官办或民办、综合性向专业性、工作依附于主管部门向部分独立行使职能的转变。

(四)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综合效益显著增强

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率先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积极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引导和组织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2004年,全国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4261亿元,利税总额1382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0.7%和32.6%。58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9.4亿元,平均利税额5526万元,平均直接或间接辐射带动农户8万多户。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改变粗放型畜牧业生产方式,采用“羔羊当年育成出栏”和散养“绿鸟鸡”的模式,科学配置草原资源并创造出绿色财富,构建了企业与草原和谐发展的空间。2004年完成销售收入42亿元,创利润6225万元,带动8万多户农牧民增收约1.5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五)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农产品出口日益扩大

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国际化要求组织生产、开展加工、应对争端、解决纠纷,促进了竞争力提高和农产品出口扩大。2004年,全国龙头企业出口创汇约200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38.7%,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出口创汇约142亿美元;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约62亿美元,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的由88家发展到131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由21家发展到26家,超过1亿美元的由6家发展到10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吉林粮食集团,加工的玉米、大豆油、饲料等产品,销售到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国家,2004年出口创汇达1.68亿美元。

在看到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经营效益偏低。调查显示,2001年世界500强中食品消费行业的利润额比上年增长54.5%,增长幅度最高,而我国龙头企业整体效益增长主要靠数量的增加,平均效益增长不明显。

二是利益联结不完善。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仅占农户总数的34.1%,仍有三分之二的农户没有参与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还比较小;其中紧密型带动的仅占33%,利益关系相对松散;一些龙头企业不能很好地为农民服务,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奶业,农民意见较大。

三是龙头企业收购资金贷款难。龙头企业收购资金一次性需求量大、占用时间长,一般商业性贷款难以满足,特别是省级以下中小型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更加突出。2004年,新疆全区87家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缺口达74.2亿元,影响了农产品收购和农民增收。四是基地建设明显滞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推广跟不上等因素,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山东金锣集团在内蒙古通辽地区建立了年加工能力350万头的猪肉加工厂,由于生猪基地养殖规模偏小,2004年实际加工量仅50万头。

五是工作指导不适应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不顺畅,政策不配套,部门分割、市场封锁现象依然存在,按照市场规律指导企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还与产业化发展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第四篇:浅谈我国休闲农业发展

浅谈我国休闲农业发展

(二)时间:2013-04-10 22:18来源:中国休闲农业 作者:佚名 点击: 278 次

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主要是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不同特色的主体休闲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休闲农庄类。主要是以农业庄园为背景,综合食宿、会议、娱乐等多功能的休闲农业。它以良好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为重点,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农产品、特色的餐饮和住宿,让游客既能享受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安全农产品,又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休闲服务。如湖南的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浩博农庄、百果园、新江生态农业产业园、湘楚和道源、滴翠山庄,北京的蟹岛农庄、华坤庄园等。

2、农业科技园类。主要是高科技农业园区对外开放、拓展功能发展而来,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吸引物,以高新农业技术为内容,向游客展示新技术、新品种,使游客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的休闲活动,是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江苏傅家边农业科技观光园等。

3、采摘体验类。主要是利用农业长产成果,供游客休闲体验。采摘是休闲农业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验活动,采摘果园也是最为传统的休闲农业经营业态,收益直接,因此分布广泛、数量最多。市民通过参加采摘活动,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生活的田园乐趣。典型园区如北京御香观光采摘园、北京金福艺农番茄联合国,浙江宁波天宫庄园等。

4、观光游乐类。主要是利用当地资源环境经,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以大田农业和果林业为重点,开发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如江西国洪生态园、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安徽宁国恩龙农业观光园、河北省北戴河集发农业、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七彩蝶园、浙江碧云花园等。

5、农耕文化类。主要是休闲农业企业(园区)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业生产生活用品、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的农业文化游戏。如辽宁省的葫芦山庄。

6、市民农园类。主要是将位于大城市近郊的农业用地规划为若干小区,出租给市民进行农耕体验和农业品自给的园区,它的发展是基于都市居民对食品安全与可持续生活的追求。典型园区如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北京万科艺园农业体验园、北京乐和仙谷有机农场、浙江绿谷开心农场等。

7、其他类型。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优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生态的湿地、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水等休闲旅游

第五篇: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

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

摘要: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京召开,对长期关注的“三农”问题又作了许多重要阐述,专题部署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十八大”

农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也是其他产业的支柱,农村的繁荣稳定也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作为弱势产业,农业仍是国内经济发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一、当前国内农业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直接推动下,国内农业连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均得到大幅提高,尤其是粮食产量实现了七连增,其主要原因是在政策支持下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逐步完善,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粮食播种面积逐步增加,农产品供给也由长期短缺逐步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

2、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率稳步提高。随着国内农业技术进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隐含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步被释放,大量剩余劳动力也逐步向城镇转移,社会中的非农产业则对大量劳动力承

接,最终导致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系列城乡间和区域间流动规定的取消导致长期以来的城乡壁垒和地区壁垒被打破,最终导致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面开放,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多年来农副产品价格提升导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提高,同时粮食多年连续丰收也有效推动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各地均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并逐步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促进了农民务工收入持续增加,并有效推动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国家惠农补贴政策及民生工程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农村体制改革也拓宽了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并且国家不断完善的征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不断提高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多年来国内因灾导致的农业损失严重凸显出农业抗灾能力薄弱,靠天吃饭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也充分说明了农业产业的天然弱质性。而当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配制也只局限于做某方面的改善,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2、生产要素持续发展能力下降。近年来国内农业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国家对农产品调控能力不足。随着国内农产品收购和流通环节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跨国粮食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渗透,导致国家

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不断被削弱。

4、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随着农民收入渠道的拓宽,形成种粮收入效益过低;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又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也增大了农业种植风险,同时国内当前对农业风险的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且相关农业保险的缺失以及农民参保率低等现象均不能从根本上起到降低农业种植风险的作用。

三、“十八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的论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些论述将会给“三农”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会给农村的发展指明方向。

1、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的最重要工作,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说明了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发展的途径。

2、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前几十年,我们国家把大量的资金、资源和好政策投向了城市,这也是造成城乡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从2002年开始,国家开始加大对农民多予的力度,良种补贴、农机

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相继实施,补贴资金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年累计安排了7631亿元。今后,国家将会把更多城市的资源向农村调配,通过城市来带动农村发展。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现代农业定义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用科学的方法大规模的进行生产用于出售农产品的农业。国家还将把大量的资金投向农村,帮助改善路、水、电的条件,帮助解决养老、看病和上学的问题。

4、、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国的土地政策将长期保持不变,国家将严格保护农民群众在土地上的各项权益,同时鼓励农民在土地上进行投资,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发家致富。

5、、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改革征地制度,其核心是将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并且国家将将出台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通过刚性的要求来保证城乡发展一体化。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国家正大力发展农业这个基础产业,但其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报告中的这些内容落实对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发展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相信十八大将会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大跨越的又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探讨》潘劲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卜艳

《十八大代表建言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日报》2012年11月12日

下载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三个担忧(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三个担忧(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再上台阶(共五则)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再上台阶 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持续发挥作用,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十一连快”……“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

    温家宝提出,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强化农......

    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结课作业 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授课教师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中国·新疆·石河子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课程作业(论文)题目(宋体三号) 正文 格式说明: 1、......

    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

    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摘要: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村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前进......

    农业产业化与我国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与我国农业的发展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劳动生产率低下、......

    我国历代农业的发展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 一、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以农为本”古今一理:中国的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绕不过去的关口。全面建......

    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2:04 作者:山仑 发展节水农业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

    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

    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 了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了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了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了农村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今年的农业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