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下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下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吴 继 雨 等
2006年12月3日三农协会组织了赴湾里区招贤镇的调研,从当地农民生活现状,第三产业在当地发展的体现、农民对生活的渴求与对政府的看法等方面在当地农民中展开深入调查,调研分四个小组,我们小组上午和下午分别对王家村和陈家村进行了调研
王家村紧靠梅岭长春湖景区,按理说景区的开发王家村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可实际情况却让人大吃一惊。据了解当地田地很少,人均仅7分地,而且近年还被风景区占去了一些,本以为第三产业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风景区对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这是我们走访了好几户得出的一致答案。那当地居民靠什么维持生计呢?原来在王家村附近有好几家工厂,当地村民在农闲时大多在工厂打临时工,还有些长期工在外打工,打工的收入在当地居民中要占很大比重。为什么风景区附近的居民不利用风景区发展第三产业而出去打工呢?当地除了几家饭馆以外没什么其他的依托风景区的产业。从农民自身来说,是缺乏那种商业意识。但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得归咎于当地政府部门,当地有国家级风景区——长春湖风景区,可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另外山上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以发展林业。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招揽游客、引导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业。可大多数居民反映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行同虚设,这就是当地政府部门的“缺位”了,没有行使公共服务职能。
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在全国开展已一年有余了,可当地还没开展,甚至连起码的宣传也没有,农民只知道中央出台了这项政策,他们也觉得这项政策能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在我们采访的百姓中有一位中年妇女脖子上长了个肿瘤,需要做手术,但高额的医药费是他们家难以承受的。当地流传着“有钱的就去治病,没钱的就等死”这一说法。
征用土地以及征用土地的补偿问题是农村的一个矛盾焦点。在陈家村,农民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土地就被当地政府部门征用了,事后给农民每亩地9000元的补偿,农民是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至于国家政策规定每亩到底补贴多少,谁也不知道,政府部门不做任何解释。政府征完地后也不管农民以后的生路据村民反映征用的田地大都为良田,但却被有关部门说成是荒地,之后得到的钱也不向外界公布。我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法律上的不完善和体制上的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其一,农村土地所有权虚置。虽然我国宪法和土地法律都明确规定,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农村的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民却没有行使权利的组织形式和程序。行使农村土地所有权,特别是行使出让土地权利的,往往是乡和村的干部。依赖土地为生和最珍惜土地的农民在出让土地问题上却没有发言权。其二,在我国,依照法律规定,国家是唯一的土地供应者。农村的土地要变为私有非农业用地,必须由国家将土地征用后再提供给土地使用者。农民不能以招标或者其他形式出让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以及使用权,包括被大量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国家征用农村土地的补偿价格仅为被征用土地一年收入的6至10倍,最多只有3万元人民币。之所以把对农民的补偿规定得这么低,是出于国家利益优先的考虑,因为征用土地的本意是为国家公共利益而将农民的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农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征用农民土地多是用于建市场、办工厂,特别是开发房地产等商业用途。主管部门用几千、几万的价格征用农民土地后,又以几万、十几万的价格转让使用权,是农民最不满意的一种现象。征地“卖”地则成了政府部门最有利可图的事情。其三,对政府部门的官员没有一种有效的监督体制,为官者可以为所欲为鱼肉百姓,农民并不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甚至连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不能享有。以上的缺陷至少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第一,对于农民来说是很不公正的,实质上也是违法的。这种不公正的现象必然引起农民的不满,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引发很多纠纷,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其二,由于征地可牟取巨大的利润,使得有关部门产生了极
不正常的征地积极性。本来应该是保护和监督土地的执法机关反而成了征地的积极推动者。我想这也是“圈地运动”在中央三申五令之下依然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吧。其三,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在法律和体制上的不健全给有关部门提供“绝佳机会”,在对于征地所得资金的使用上,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腐败行为,当地居民反映有些干部以考察名义出去旅游一次就洛阳贫农感政府资金2—3万元。这些就是党培养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吗?人民的权利何以得到保障啊?
住房问题。一进入陈家村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真的让人吃惊啊,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当地竟然还有不少解放前的那种土房、木房,而且年久失修,这与大都市里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走了好几家都是几代人同住,还有两兄弟没分家的,人均住房面积很小。原先我们以为他们是由于贫穷建不起房,没想到是当地有关部门不给建房。农民要想建房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才可以。要是真能按程序审批倒也好,可问题是很少有批下来的。农民迫于无奈只得私自去建房,这时有关部门就来拆农民建的房,有的都快建好了也被拆了,和农民发生了冲突,甚至殴打群众,也许农民用“共产党养的土匪”来形容那些“执法”人员有些过分,但他们拆农民建的房拿不出任何根据,也不做任何解释。当地有几家建了新房子的,可是房主不愿意和我们交谈。我们从其他百姓的口中大致了解了他们建房的经历。白天吵架,晚上偷建,而且晚上建,泥工的工资是双倍的,这无疑就提高了建房的成本。这还不算,他们还要来拆,但村民锲而不舍,拆了再建。有的找人托关系,给有关部门塞钱,这样也不行就要被罚款,有户盖了三层楼房的盖一层罚款一万。“我们宁愿被罚款,也不愿去招认托关系,因为找人花钱是个无底洞”一村民无可奈何的说道,可见当地农民的无奈啊.当地村干部建房就易如反掌了。中央早就出台政策要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可当地有关部门却百般阻挠百姓建房,天理何在啊?
最后再来说说当地的干群关系吧。当地选举村干部表面上是民主,实质上有
很多黑幕。候选人拉选票,选民投他一票一般能得到50元或100元钱。很多时候投票选举只是个形式,因为投票是一回事,具体当选情况又是另一回事,投票结果不公开,直接宣布当选人,农民根本不知道谁是合法的当选人。村干部上任以后不做实事、贪污腐化,在这个地方捞完钱又去别的地方,不关心群众,不为群众谋利益。当地流传“好办的事爱办不办,不好办的事压根不办”这一说法。上级政府部门拨款在村里修水泥路,按要求是修10厘米厚,可实际只修3厘米厚,搞豆腐渣工程,剩下的资金就不知去向了,还有很多专项基金都没有落到实处。当地闹猪瘟,农业局却没有对农民进行任何指导,当地政府部门也没有按照规定给农民一些补贴。压制民众意见,农民的意见反映不上去,去有关部门提意见,官员只是口头应承,最终不了了之.陈家村邻村有去北京告状的,可是花了很多钱也没告成。农民的权利受到侵犯也没有地方告状,也告不了状。一位老大爷意味深长的对我们说:“中央的政策最好了,确实是为咱老百姓谋利益啊,可是了下面就不行了啊,这些基层干部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啊,中央不知道我们农民的真实情况啊。孩子们啊,你们现在要做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将来要做咱老百姓的好官啊,为咱老百姓做好事啊。”
从湾里回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事怎么会发生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呢?党和政府应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监督体系,切实保障农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确保中央的政策能得到贯彻落实。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各项职能,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得民心者得天下”、农民是党的执政基础。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三农协会三农研讨中心
第二篇: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真正实力的不是所谓的GDP,而应该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颁布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税的免除到按亩的补贴,都让我们广大农民的家庭负担大大减轻,当然这只是国家对刺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农村医疗保险等等,这些都为农民是实现增收解决了许多的问题。
利用暑假时间,我和同学对家乡大连市金州区登沙河镇高家村和海头村的农民进行了部分的调查,了解农户收入、支出的实况,希望可以让社会这个大的生活群体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农民的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能够真实的反应农民的生活状况,更能反应农民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比例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一、农民收入篇
在调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仅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这个范围内,有54 %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这个范围内,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了3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就前几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对农民而言赖以生存的农业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33%,52%家庭的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3000这个范围内。对那些人口多的家庭这点钱如果人均下来就真的没多少了。调查发现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来源加在一起才占总家庭的10%。
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的热潮高涨,我们农民们也意识到了守着那“一亩三分的”是多么的没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挣钱的最佳途径,也成了大多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当前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上涨,种子、农药、化肥等的价格也提高了很多,这就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又加上农民现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们对农作物没有很好的养护导致了农业产量下降,这样农业方面的收入就没剩下多少了。其实无论怎样,单纯的种植这种经济作物是无法获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以前这个村子是有种果树的,但最后因为技术、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果树没有到老龄就全被砍伐下来,很是可惜。现在这片土地上只剩下那些常规的经济作物了,甚至有些人竟然把土地荒废下来,用来长草,有的把土地以土的形式给卖掉或者干脆在上面种上树木,这样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种地了,也真的没什么收益可言了。
二、农民的生活消费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这主要是些年轻的家庭。对于那些年龄稍微大点的人他们主要用来维持生活,这部分的家庭占到了15%,因为他们子女的事差不多都办完了,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牵挂了,现在只要慢慢地赚着钱花着撑到自己么有能力时候有子女赡养了。他们都没有想到为自己以后养老,在这里人有能力的时候都全都是为了孩子到老的时候就依靠孩子了。
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选择了“其他方面”,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办喜事方面的,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刚成年的孩子。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结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的房价是那么的高,即使在农村可能没有那么的贵,但对于仅有定点收入的农民来说这也算是一笔超大的开销了。
虽然现在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还是有66%的家庭感觉经济有点紧张,这些多为子女比较多的家庭,还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毕竟医保在我们那里还没有实行起来。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满足,仅有2%的家庭认为生活富足了,毕竟离小康水平还有一段距离的。
对于比较担心的问题93%的家庭都选择了收入没有保障,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人都处在失业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没保障有时候不要把身体搭进去就好了,在家里的人就只能盼望着能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而近年来的气候异常的很难有风调雨顺了。其他选的较多的是“家里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顺”,“治安状况不好”,关于农业方面的几乎没有人选择,或许他们真的感觉种地没什么前途了吧!
三、农民对财政政策和政府的态度篇
在对我们党中央提出有力改善我们农民生活状况的政策的了解程度中仅有2%得人了解并用其维护自己的权利,9%的人只是了解,61%的人部分了解,而竟有33%的人一点都不了解。当问到他们需要什么是83%的人说要农业补助,而仅有8%的想要解决技术问题,9%的人想要基础设施建设。这难道就是所谓没有文化的表现吗?大多数人都在外面打工又不想种地,所以他们会认为那些农业政策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的。他们需要补助,因为钱是最现实的,也是眼前最需要的,所以他们不去想那些技术,那些基础设施会带来的收益。
对于政府人员的工作态度73%的人感到不满意,4%的人感到非常不满意。这样那些所谓“当官”农民的心中地位实在是差劲了。
对于感觉近年来自己生活生产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的问题,他们一般回答都是农业机械化了不用那么的累了,打工的多了收入多了,住房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到了。当问到是不是财政政策给自己生活带来变化时候,他们说不懂什么是财政政策,只是知道没国家的帮助不会过上子安在的日子的。
以上是对此次调查的分析,总体而言,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过着艰苦的日子。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让农民过上跟好的日子呢?这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同时还要有国家的支持。
首先从农民自身方面来说,农民观念落后才是农民生活状况不佳的根源。农民对改善自身状况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的寄希望于政策的优惠,市场的兴旺。国外有句俗语:“老天助自助之人”。解决农民问题,农民是内因,其它均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予盾论的基本观点,同样也适用于农民问题。假若农民这个内因不主动起来寻求解决方法,那么即使外因怎么好,农民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1、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育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民族强盛的必要武器。而今看看我们村的教育情况:老一辈的都小学文化或者没有上过学,年轻一辈大多都初中毕业或初中没毕业。好多孩子都是在读书的好时机被拉过去打工帮助家庭减轻负担。现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没有文化的你们在外面受到的是怎样的待遇,你们还没有觉醒吗?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对那些辍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些技术,这样总比什么都没有只是在外面徒徒的打工好得多了。
2、尝试着种植高利润的植物以及发展养殖业。仅靠种植常规的经济作物是没有太大的收益的,像桔梗这类药性植物应该蛮有市场的因为太和就是一个医药市场呀,大片的种植一些果树,种植大棚蔬菜·····农村会有很多植物的秸秆,也有动物的粪便,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一条链的养殖业。
3、把别人的土地承包过来种。现在因为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土地已经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来照料,产量一般都很低的,如果把它们都承包过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承包资金不会很多也这样获得更大的收益的。
4、尝试着使用沼气资源。在农村发展户用沼气,可以节约农村生产生活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快速发展,项目虽小,效益巨大,是新时期实现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利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现在我们那里没有一家使用沼气的,反而每年有大量的秸秆被用来燃烧或丢掉,造成了资源很大的浪费。
其次,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增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和农村设施的投资不足,欠帐较多。应结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设施的投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一些娱乐设施,健身场所的建设可以增加农民的户外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金融服务。在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格局下,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状况。要积极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创新。这样可以给我们农民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
3、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破农产品自求平衡的圈子,要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性产业带,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水。
要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的状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是解决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也有效解决劳动力外出的现象。
4,、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改革。现在医保对于农民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一个家庭如果健健康康的生活下来可能还好,但一旦有家庭成员生了个有点严重的病,那将是对这个家庭的致命的打击,可能会因此花掉全部的积蓄。
5、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监督。地方官员是我们政府最接近农民们的代表,他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农民的苦与乐,上可以传达农民的心声,下可以帮农民解决问题。然而我们他们当官只是为了敛财,那这对我们农民的伤害真是太大了,也太有损我们政府的形象了。当我们那善良的农民见到官员就害怕的时候,我们政府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有时我们真的可以下来问一下我们的惠农政策是否每个农民都清楚?我们的财政补助是否真的到达到每个农民的手中?
这次调查不够全面,也不具有太强的说服信,没有佐证和足够的资料,但是这是农村真正的实际情况,没有夸大也没有虚假的成分。实现农民收支的平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够使农民更快地迈上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
第三篇: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从古到今,农民都是占国家人数比例最多的。可以说在古代整个国家就是由农民来支撑的,失去了农民的支持无疑会失去国家的政权,所以古代才会有重农抑商的出现。从社会地位上,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位,农民排到了第二位,这就可以说明农民在国家中重要地位。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农民在中国中仍然是人数最多的,但在今天农民的生活状况却是在众多社会阶层中最差的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与城市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无论在生活,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都比城市人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农民所耕种的土地也变得越来越小。农民的生活也随之变得困难起来。
在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家也对农民生活状况的一系列问题关注起来,其中在“三农”问题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废除了已经存在三千多年的农业税,使农民摆脱了农业税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这仅仅解决了农民问题的一小部分。缠绕在农民身上还有诸多的问题急待解决。
农民的生活低下可以说根本问题就是因为农民收入小。农民的收入来源可以说十分的小,如果农民不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就只有年末时从村集体取的分成,(前提是所在的那个村收入富裕)和把自家所种的农作物拿到市场上卖所取得的收入。农作物的收入可以说是农民的主要收入,但在现今市场上农作物的普遍价格都偏低,只有在大城市农作物才高小小,但大的利润都在向农民采购农作物的人的手上,农民所取得的利润却是非常的小,这就导致了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大多数农民一个月的收入都非常的小,大部分一个月有一百多就算不错了。
在享受医疗方面,农民可以说根本就负担不起由接受医疗所产生的费用,很多的农民都因为治不起病而被病魔煎熬,无论医疗体制怎样改革,农民仍然是治不起病,现在所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的医疗压力,但是这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根本就不能使农民完全放心地接受医疗。还有医疗设备方面,农村经济实力比较低下,医疗水平无法跟城市比,据山西某市对市内一个贫困县进行医疗方面的调查得知,县内只有一家县级医院,全县只有一辆救护车,比较破烂,已经不能开了,平时紧急救护时都是用计划生育流动车进行接送。当问到医院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时,院长回答说:最先进的没有了,电解质,生化分析仪还是坏的,这还是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这个不能用了,买的哪能买得起,这台器械目前是我们医院最先进的了,是去年卫生厅在我们县开扶贫工作会议时,厅长答应给的,六万八……在农村,不说没钱看病,即使有钱去看,也要到市内去看,县里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看病需要,国家应该落实农村医疗补贴款项是否到位,把资金放到真正有用的地方去。
当前,农民受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我国农民没有享受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体不同、教育条件的差异和高等教育招生规则的不同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教育承担着无可推卸责任。通过教育可以改善处境不利的群体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经济地位,埃及的第一任教育部长——享誉全球的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曾经提出“受教育的权利犹如喝水和呼吸一样不可剥夺”。然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口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受教育状况堪忧。国家应该认真分析、回顾我国农民受教育状况,给广大农民一个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
必要。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我认为,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主体工程。当前我国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必须抓住时机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将农村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商业保障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发挥最大的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必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众所周知,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其构建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人们去解决。
一方面,剧增的农业市场风险、城乡社会结构趋于断裂的危险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失业两大难题同时逼近的危险,彰显了社会风范体系建立的迫切性,也对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实力的增强、行政理念的创新、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的历史机会。
即使问题依然存在,但对比以前,现在农民的生活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善,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也为农村带来机遇。高中政治课都有说到: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同时,我们不能奢望国家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些问题与矛盾,我们的社会才有进步,我们的国家才有今天的辉煌。
第四篇: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赵集村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提要:现在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农村、农民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阜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上述问题尤为严重,土地荒废,农民工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农民的发展。这次调查活动的重心是放在太和县赵集村。此次活动,我制作《农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60份,发放54份,回收54份,对于问卷涉及不到的部分我通过询问的方式进行了解。以下是此次活动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民生活状况农民工留守儿童财政政策
一、农民收入篇
在调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仅占调查家庭总是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这个范围内,有54 %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这个范围内,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了3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就前几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对农民而言赖以生存的农业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33%,52%家庭的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3000这个范围内。对那些人口多的家庭这点钱如果人均下来就真的没多少了。调查发现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来源加在一起才占总家庭的10%。
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的热潮高涨,我们农民们也意识到了守着那“一亩三分的”是多么的没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挣钱的最佳途径,也成了大多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当前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上涨,种子、农药、化肥等的价格也提高了很多,这就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又加上农民现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们对农作物没有很好的养护导致了农业产量下降,这样农业方面的收入就没剩下多少了。其实无论怎样,单纯的种植这种经济作物是无法获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以前这个村子是有种果树的,但最后因为技术、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果树没有到老龄就全被砍伐下来,很是可惜。现在这片土地上只剩下那些常规的经济作物了,甚至有些人竟然把土地荒废下来,用来长草,有的把土地以土的形式给卖掉或者干脆在上面种上树木,这样就不用那么辛苦的种地了,也真的没什么收益可言了。
二、农民的生活消费篇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这主要是些年轻的家庭。对于那些年龄稍微大点的人他们主要用来维持生活,这部分的家庭占到了15%,因为他们子女的事差不多都办完了,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牵挂了,现在只要慢慢地赚着钱花着撑到自己么有能力时候有子女赡养了。他们都没有想到为自己以后养老,在这里人有能力的时候都全都是为了孩子到老的时候就依靠孩子了。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选择了“其他方面”,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办喜事方面的,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刚成年的孩子。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结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的房价是那么的高,即使在农村可能没有那么的贵,但对于仅有定点收入的农民来说这也算是一笔超大的开销了。调查中73%的家庭认为办喜事要量力而行,这种是很明显的农民的心态:“不比别家的好,也不能差的太多”,有时候“量力”量的很多。还好有20%的人办喜事要从简,有的时候即使是在农村也真的不能跟其他家庭比较的。只有很少人办喜事要赶潮流的。
对于有了剩余资金的问题,36%的人选择再投资,30%的人选择购买大件商品,34%的人选择把钱存进银行。这个调查结果蛮令人惊喜的,要是在以前很多人会选择把钱存进银行,他们害怕有风险不敢投资又舍不得购买贵重的商品。投资的人多了这说明农民们懂得了怎样利用资本了,懂得了怎样把死钱变成活钱了。购置大件商品的人多了说明农民对自己的生活水平要求高了,这样其实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虽然现在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还是有66%的家庭感觉经济有点紧张,这些多为子女比较多的家庭,还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毕竟医保在我们那里还没有实行起来。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满足,仅有2%的家庭认为生活富足了,毕竟离小康水平还有一段距离的。对于比较担心的问题93%的家庭都选择了收入没有保障,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人都处在失业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没保障有时候不要把身体搭进去就好了,在家里的人就只能盼望着能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而近年来的气候异常的很难有风调雨顺了。其他选的较多的是“家里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顺”,“治安状况不好”,关于农业方面的几乎没有人选择,或许他们真的感觉种地没什么前途了吧!
三、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篇
现在提到阜阳,最有“名气”的应该就数阜阳的农民工了。在调查对如今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大都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这个问题80%的人认为是“种地不划算,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这些人大都是些年龄长的,他们种过很多年的地也外出打工过能够亲身体会到这种种地不划算。当我问到他们是否愿意再出去打工,他们大都回答是愿意的,只是由于家庭或自身身体状况不允许才不得不在家呆着的。20%得人认为“种地太辛苦,不如打工轻松”,这些人多是些年轻人,他们有的甚至都不晓得怎么种地,只觉的打工轻松在外面野蛮自由的。调查中仅有6%的家庭没有成员外出打工的,64%的家庭都有两个以上的成员在外面打工,这是个蛮惊人的数据呀!现在村上有工作能力的差不多都在外面了,留下的是老人妇女帮忙照顾孩子,农民真的都成了农民工了。大人们都去打工了就会留下很多小孩子在家里,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也引起了很关注。在调查中20%的家庭有留守儿童的情况,那些小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情绪上的问题,有些对人很排斥特别对自己的父母亲很不友好。
其实农民工在外面生存也很是辛苦的,我在谈话中了解到,农民工的生活场所是那样的简陋,工资是如此的低,有时还要受老板的欺压,很辛苦的工作却到最后拿不到工资,性压抑,有些疾病都不能及时的治疗······对呀网上不是也有农民工讨债不成反被打得血淋淋的图片吗。
四、农民对财政政策和政府的态度篇
在对我们党中央提出有力改善我们农民生活状况的政策的了解程度中仅有2%得人了解并用其维护自己的权利,9%的人只是了解,61%的人部分了解,而竟有33%的人一点都不了解。当问到他们需要什么是83%的人说要农业补助,而仅有8%的想要解决技术问题,9%的人想要基础设施建设。这难道就是所谓没有文化的表现吗?大多数人都在外面打工又不想种地,所以他们会认为那些农业政策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的。他们需要补助,因为钱是最现实的,也是眼前最需要的,所以他们不去想那些技术,那些基础设施会带来的收益。
对于政府人员的工作态度73%的人感到不满意,4%的人感到非常不满意。这样那些所谓“当官”农民的心中地位实在是差劲了。有个大伯告诉我,以前我们村的那个村长每天睡觉床头都放了把手枪是把真枪,为什么呢?因为农民的什么钱他都贪,晚上睡觉很害怕。前几年他村长不干了,一家人都到外面住去了,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唉!有这样的人存在,怪不得人们对当官的印象那么的差劲了。
对于感觉近年来自己生活生产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的问题,他们一般回答都是农业机械化了不用那么的累了,打工的多了收入多了,住房条件好了生活水平提到了····当问到是不是财政政策给自己生活带来变化时候,他们说不懂什么是财政政策,只是知道没国家的帮助不会过上子安在的日子的。
以上是对此次调查的分析,总体而言,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过着艰苦的日子。那
么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让农民过上跟好的日子呢?这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同时还要有国家的支持。
一、从农民自身方面
农民观念落后才是农民生活状况不佳的根源。农民对改善自身状况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的寄希望于政策的优惠,市场的兴旺。国外有句俗语:“老天助自助之人”。解决农民问题,农民是内因,其它均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予盾论的基本观点,同样也适用于农民问题。假若农民这个内因不主动起来寻求解决方法,那么即使外因怎么好,农民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1、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教育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民族强盛的必要武器。而今看看我们村的教育情况:老一辈的都小学文化或者没有上过学,年轻一辈大多都初中毕业或初中没毕业。好多孩子都是在读书的好时机被拉过去打工帮助家庭减轻负担。现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没有文化的你们在外面受到的是怎样的待遇,你们还没有觉醒吗?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对那些辍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些技术,这样总比什么都没有只是在外面徒徒的打工好得多了。
2、尝试着种植高利润的植物以及发展养殖业。仅靠种植常规的经济作物是没有太大的收益的,像桔梗这类药性植物应该蛮有市场的因为太和就是一个医药市场呀,大片的种植一些果树,种植大棚蔬菜·····农村会有很多植物的秸秆,也有动物的粪便,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一条链的养殖业。
3、把别人的土地承包过来种。现在因为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土地已经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来照料,产量一般都很低的,如果把它们都承包过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承包资金不会很多也这样获得更大的收益的。
4、尝试着使用沼气资源。在农村发展户用沼气,可以节约农村生产生活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快速发展,项目虽小,效益巨大,是新时期实现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利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现在我们那里没有一家使用沼气的,反而每年有大量的秸秆被用来燃烧或丢掉,造成了资源很大的浪费。
二、从政府方面
1、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和农村设施的投资不足,欠帐较多。应结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设施的投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一些娱乐设施,健身场所的建设可以增加农民的户外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金融服务。在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格局下,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状况。要积极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创新。这样可以给我们农民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
3、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破农产品自求平衡的圈子,要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性产业带,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水。要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的状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是解决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这样可也有效解决劳动力外出的现象。
4,、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改革。现在医保对于农民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一个家庭如果健健康康的生活下来可能还好,但一旦有家庭成员生了个有点严重的病,那将是对这个家庭的致命的打击,可能会因此花掉全部的积蓄。
5、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监督。地方官员是我们政府最接近农民们的代表,他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农民的苦与乐,上可以传达农民的心声,下可以帮农民解决问题。然而我们他们当官只是为了敛财,那这对我们农民的伤害真是太大了,也太有损我们政府的形象了。当我们那善良的农民见到官员就害怕的时候,我们政府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有时我们真的可以下来问一下我们的惠农政策是否每个农民都清楚?我们的财政补助是否真的到达到每个农民的手中?
参考文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编写组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7
第五篇:参观新农村建设下新农村变化,走进农民日常生活
参观新农村建设下新农村变化,走进农民日常生活
为切实了解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也为将来如何更好的引导我校的学生进 入基层,服务基层做出贡献,6月30日,我院十余名同学
在带队老师张康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双井乡龙湾村。
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来到了目的地。在简单的休整之后,大家分头前往批发市场为老党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购买慰问品。大家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用有限的活 动经费采购了一些生活和文具用品。拜访了这里的基层老党员,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随后参观了农家书屋和村民活动室。看到农家书屋里摆放的各类书籍和村民活动室里的娱乐 设施,我们感受到了日益丰富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在村民活动室,张康华老师同该村的老党员、孤寡老人在一起拉家常,我们和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祖辈们生活在一起。虽然父母平常不在身边,但是孩子们十分乐观。我们和孩子们一
起玩拼图绘画游戏,欢乐的笑声充满整个活动室。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了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同学们更加坚定自己努力学习的决心,相信大家一定能通过这次活动更好的把握
未来三年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