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思考

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思考

http://bnz.cq.gov.cn2009年12月7日

彭水县位于渝东南部,处武陵山区乌江下游,幅员面积3906.63平方公里,全县有耕地79.74万亩。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徒,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属严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寒潮、冰雹、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性气候频繁。彭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

近段时间,县农综办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就如何搞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研讨。

一、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我县历来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

着力加强了以田间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9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县农综办成立以来,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建设了一大批

排水通畅,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沟、池、田、林、桥”配套齐全,农村经济发展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9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在田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完成水利工程达处,其中排水渠道18条,蓄水池

其中人行耕作便道达72

万亩。相继建设了保家项目区、雷公盖项目区、白云项目区、新田项目区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通过中低产田土的改造,建设了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不仅减少了农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降低了农业的市场风险,让农民掌握了结构调整的主动权和多种调整方式的选择权。一体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08年,我县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资金 27座,便民水井机耕道建设达完善田间配套基础设施,,加强了项目区田间农业基“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现在许多乡村出现了6处;完成田间道路建设25千米;共完成土地综合治理面积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161万元,“路、5197千米,5.5我县通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 千米,在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加强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的同时,注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先后建设了水产养殖、优质桑园、优质红薯、无公害蔬菜等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当时较好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雷公盖蔬菜基地和新田乡蔬菜基地的建设为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产业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积极发展了经济林木,致力于将区域内国道“319”沿线建成“优质水果长廊”和“生态旅游观光带”,目前已建有布郎李、优质枇杷、桃花山庄桃子基地各1个。在该片区农家乐、节假日度假、观光旅游等正蓬勃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综合开发效益正渐渐显现出来。

(三)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并蓬勃发展。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功不可没。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田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实践和调查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困难,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困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主体也是农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建设中需受益农民按国家投入的一定比例筹划资投劳。然而,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受益农民主动筹资投劳的现象很少,并且时常有农民阻碍施工建设的情况发生。例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国家农综办要求农民筹资投劳应达到中央财政投入的70%,其中自筹资金

劳不接受,不参与,更有一部份农民在工程建设中横加阻挠,无端强行收取石料费,引水费等增加施工难度。这样就造成了工程投入不足,计划工程量无法完成等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完成困难。

我县在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大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成本。在项目资金投入不变,或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工程计划任务难以完成。如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平缓地段的治理成本在每亩1500-2000元,缓坡地段在每亩

1000元。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护不力,工程项目利用率低,项目效益发挥不充分。项目工程的良好管理是工程持久、充分发挥效益的保证。一是在我县的一些土地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常常可见乱搭乱建民宅,人为破坏基础设施,垮塌等情况;二是在水利工程方面,沟渠内杂草丛生、乱石成堆,还存在许多病危排水渠道需要整治和改造,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其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相结合,良好的基础设施与传统的低效益的种种模式并存,农业结构调整3174元,与20%,投工投劳 2000-30002000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全县50%。但在工程建设中农民对筹资投元,而市上的治理投入标准每亩不足

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迟缓,未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形成定点和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队伍有待加强。

我县目前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队伍人才溃泛与农业大县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的现实不相符。据统计,农综办项目科仅1个人。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部门协作少,条块分割严重。

在2000-200年,农业综合开发还能与以工代赈资金、水利建设的部分资金整合、协同建设农业基本设施,但最近几年存在条块管理,分散使用基本建设资金的现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多个部门管理,部门间各自为战,致使资金安排使用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影响了基本建设资金的整体效益发挥。二是县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虽然我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但还是应保证必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的投入。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这重,从2004年起,连续多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中央对新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众和社会主义的提出,对我们科学认识和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和农村的各个方面,涉及到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好各部门打好总体战,一是建立健全我县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统一协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个方面的工作,解决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格局。二是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农田基本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要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计委财政部门要研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扶持政策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解决好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乡镇人民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口相关部门要在乡镇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要密切配合各施其职。三是加强各部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构和队伍建设,解决好无人做事的状况,四是加大宣传和开展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评比、表彰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大搞农业基础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群众筹资投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目前,我县项目区农民筹资投劳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

入,不仅取消了两工和统筹费,而且从今年开始取消农业税,补贴农业生产性投入。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人均收低,以及劳务经济的发展农展,每户经济状况和劳动力状况参差不齐,筹资对农民来说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不会取得成功,如何解决筹资投劳问题,一是要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实现增收的过程,也是减轻负担的有效措施。二是让农民参与到项目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来,尊重农民意愿,发扬民主,大力推行项目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透明度,激发农民自觉自愿筹资投劳。三是年度农业基础设施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按照总体规划,项目区群众积极性高的先实施,积极性差的后实施,以此引导激励筹资投劳,四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严格遵循“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村民自治办法,规范农民筹资投劳。

(二)整合资金,合力开发,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中央在去年和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大国家在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励以县为单位,在不改变投资来源渠道和部门职责分工的前提下,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率。因此,我县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农口部门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确保投入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益。一是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捆绑使用支农资金,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二是坚持资金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原则,各负其责,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确保资金的渠道不乱,性质不变。三是选好支农资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资金整合找准载体,当前,支农资金的整合要选择一些全县重点难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管护利用结合起来,确保其效益的充分发挥。一是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小型农业基础设施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效益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二是乡镇、村组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落实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杜绝人为破坏的行为,三是加大对水毁工程和病险设施的修复力度,确保农村安全生产,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行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一是项目区投入推进“四百”工程,发展特色农业,二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发展业主制农业。三是项目区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提高农民和农业的整体素质。

第二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借款人在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农村能源和环境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而发放的贷款。

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借款人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农业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贷款对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对象,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政府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贷款种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按照项目的目标,可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按照贷款性质,可分为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按照贷款期限,可分为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

贷款条件:

1、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和有效年检手续;事业法人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了登记或备案。特殊行业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营业或经营许可证。

2、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3、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立存款账户,自愿接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管理,恪守信用,遵守合同。

4、实行公司制的企业法人申请信用必须符合公司章程,如果公司章程未做规定的,可提供具有股东大会(股东会)授权董事会(总经理)对外借款的决议。

5、持有中央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技术监督部门颁发并年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6、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或补贴来源,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主要财务指标达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规定的要求。

7、不符合信用贷款方式的,应提供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

8、经营性项目资本金比例符合国家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有关规定;非经营性项目资本金比例可参照经营性项目资本金比例标准执行。

贷款期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的期限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10年。

贷款利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在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同时,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予以优惠政策支持。

贷款方式: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既可采用担保方式,也可对优质客户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第三篇: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调查与思考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发办课题组

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对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发展,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课题在调查分析丽水农业综合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使农业综合开发更大程度上惠及山区百姓,作些探讨。

一、山区资源与经济状况

㈠耕地分布垂直差异大,低产田原因多样性。丽水市有耕地面积133.8万亩,其中水田121.1万亩、旱地12.7万亩。耕地从海拔6米到1400米都有分布,海拔高程250米以下、250-500米之间、500米以上耕地大体各占三分之一。耕地按坡度分,6度以下、6-15度、15-25度、25度以上大体各占四分之一。同一高程不同坡度耕地所占比例差异明显(表一所示)。由于丽水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垂直差异非常明显,客观条件决定山区农田低产原因多样性。主要表现:盆地耕性差,受侧渗水浸渍危害,土层浅薄,漏水漏肥。高丘低山区为抗旱能力弱,“靠天田”面积大。中低山区为冷水浸渍,灌溉水温低,土壤通透性差。

㈡小流域涉及面广,数量多。丽水市有瓯江、钱塘江、闽江、福安江、飞云江、椒江六大水系,溪流纵横,源短流急,纵向比降大,洪水暴涨暴落,属典型山溪性河流。据调查:瓯江流域涉及近80%的乡(镇、街道),约三分之一的农村、乡镇居民住在这些小流域中。而小流域多数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上游山区,自然环境恶劣,防洪能力低,20-100平方公里小流域有189条,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只有20%左右小流域防洪能力达到5年一遇,形成小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年年遇灾现象。有处州粮仓美称的松阳县20-100平方公里小流域16条,其耕地面积8.2万亩,占全县51%,人口9.13万人,占全县40%,集雨面积78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6%。遂昌县5-20平方公里小流域有55条,368公里,涉及全县90%的乡(镇)。由于山区小流域面广量大,水土流失严重,丽水山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5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4.84%,而疏林地水土流失面积达2217平方公里,占总水土流失面积86.36%。

㈢小型水库山塘多,病险库比例高。丽水市有小型水库山塘1558座,其中小㈠型水库49座,小㈡型水库203座,1-10万立方米山塘1306座。小型水库山塘100座以上有6个县(区),缙云县高达470座,占全市30%。丽水市小型水库山塘多数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大多为土坝,经多年运行已老化严重,绝大部分存有各种隐患,小型水库中病险库占

53%,山塘中病险库占60%以上。山塘水库病险原因有:坝体填筑土料质量差,造成渗漏;坝体设计,施工不够规范,坝坡不稳定不安全;溢洪道防洪标准不足;坝内涵管损坏;启闭设备损坏;内坝坡风浪侵蚀严重;白蚁危害等。

㈣经济林面积大,基础设施差。2004年丽水市有水果面积52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4.4亿元;茶叶面积27万亩,产量1万吨,产值4.7亿元;毛竹面积174万亩,其中笋竹两用林面积100万亩,毛竹采伐2300万支,产笋26万吨,产值5.2亿元。茶叶、水果、竹笋产值1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2%。由于经济林基地建设投入少,标准低,路、水、电等设施建设差。据调查:松阳县水果面积7.6万亩,有机耕路的不到30%,有水利设施的不到20%,有输变电线路配套的不到10%。松阳县茶园面积7.8万亩,水利条件较好的只有1万亩。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竹林面积2万亩,需改造面积占90%。

㈤经济欠发达。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谓之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占全省六分之一。全市有九个县(市、区),19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250.66万人,农村人口194万人。2004年全市GDP264.57亿元,人均GDP10582元,不到全省人均GDP半数,有三分之二的县(市)人均GDP在万元以下,人均GDP最低的县只有6721元。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6.3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1.8%,尚有财政总收入不到亿元县。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21元,只有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半数,不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半数的县占三分之二,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县只有2735元。

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实践

㈠基本情况。丽水市1996年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至今整10年,由初期的5个国家级开发县发展到全市各县(市、区),现有6个国家级开发县,3个省级开发县。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从临时到常设,人员从少到多,人员结构得到改善,全市现有农业综合开发干部职工62人,其中专职人员43人。1996年-2004年丽水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入4.6亿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投入2.96亿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投入1.64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87个,治理面积69.42万亩,新建修建山塘水库391座,新建修建溪流护岸46公里,新建灌排渠道1878公里,埋设地下管道78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11640处,新建修建机耕路1408公里,建设良种基地1.6万亩,造林6.5万亩,园地改造1.4万亩。建设产业化经营项目25个,其中种养项目10个,加工项目13个,市场流通项目2个。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360万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0元。

㈡主要特点。一是开发内容不断调整。1996年丽水市以建设30万亩旱粮基地项目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1997年提出开垦宜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1998年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2001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200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转到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为重点,2004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二是单项工程造价高。据5县(市、区)调查:新建溪流护岸每米单价658元,最高1112元。修建山塘水库每增加1立方米水单价8.6元,最高11.3元。新建机耕路每公里单价14.8万元,最高21.5万元。新建灌排渠每米单价106元,新建排渠每米单价最高703元。新建路渠结合型的每米单价214元,最高231.6元。且单项工程投资比例高。松阳县2000年樟溪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改造面积1.5万亩,其中新建2.3公里大型排渠,流量15.66m/S,投入资金136.2万元,占财政资金50.44%;龙泉市2003年源底溪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面积0.5万亩,其中新建修建溪流护岸10.5公里,投入资金214万元,占财政资金77.54%。三是库容越小造价越高。为考虑人工工资、原材料价格因素,将下表

3划分为2000-2001年、2003-2004年二个时段,下表说明新建山塘水库随库容增加造价减少。

四是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路渠造价高于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松阳县2003年湖溪畈改造中低产田项目,湖溪至白角外横路,路长526米,宽6米,造价7.28万元,每米单价138.4元,而2003年清源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泮村环开发山路,路长961米、宽5米,造价18.16万元,每米单价189元,单价对比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比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高36.56%。松阳县2004年望松畈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鸟井机井灌渠,40×50U型渠,长616米,造价3.8万元,每米单价61.7元,而2003年清源坌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黄坑源至岩西灌渠,40×50U型渠,长1690米,造价16.2万元,每米单价95.9元,单价对比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比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高55.43%。五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比重大。如丽水市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428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542万元,有偿资金73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占全市省补农业资金58.68%。㈢困难和问题。第一,补助标准偏低。新建溪流护岸单价比补助标准高出450元。新建山塘2000年每立方米库容单价比补助标准高出3.6元,按照现在人工工资、原材料价格,每立方米库容单价比补助标准至少高出10元;修建山塘水库增加每立方米水单价比补助标准高出5.6元。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耕地治理补助标准偏低。园地改造投入资金远高于补助标准。第二,工程建设存在缺位。如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民技术培训、扶持农技服务组织等科技措施不够到位,且科技投入少,全市2000-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投入只占财政资金4.9%。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园地改造有差距。近年来,山区冷浸田改造没有很好实施,土壤改良流于形式多,灌溉衬砌渠道6米以上难实现。第三,项目没有充分整合。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土地整理项目结合建成标准农田,2000-2002年全省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成71.88万亩,而丽水市只有1.4万亩,占1.95%。2000-2002年丽水市土地整理面积25.16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9.88万亩,而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项目结合建成标准农田为1.9万亩,占9.51%。第四,总量规模小。据统计:2000-2004年全市6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市、区),争取省以上财政资金1.34亿元,占全省5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的6.83%,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02亿元,占全省7.79%;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32亿元,占全省4.92%,均不到全省平均数。2000-2004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20个,只占全省7.52%,平均单个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扶持160万元,比全省少84.7万元,且全市没有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重点项目。第五,现行政策没有用足。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小流域治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坡耕地治理、沟道治理、小型蓄排水工程、成片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沼气池等工程。目前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对封山育林、沼气池建设工程未制定补助标准。第六,工作经费不足。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工程布局分散,立项调研,规划设计,踏勘测量等工作

量大,施工图设计编制量大、图多,且山区县市财政困难,安排事业费少,全省执行统一的管理费和设计承包费,对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其提取比例偏低。

三、思考与建议

㈠加大山区小流域治理力度。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丽水山区特点,必须加大山区小流域治理力度。强化规划。遵循防洪与抗旱并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各小流域调查研究,分析其自然环境条件,找出问题,明确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扩大治理范围。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到治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的目的,必须开展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和全流域的开发性治理。因此,实施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不应受目前规定的流域范围20平方公里以下、单个项目治理面积5000亩的限制,应以条为单位,立足规划,全面治理,如果流域大,投资多,可一个规划分年分步治理。深化治理内容。要根治小流域洪涝灾害,提高抗旱能力,发挥小流域治理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治理内容上做好三个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加强中下游治水工程和上游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改田与改园相结合,加强田间工程和园地基础设施建设;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加强现有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水力等资源开发利用和村容村貌改善。

㈡着力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根据丽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结合丽水山区实际,为推进丽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水平,要重视农业措施,加强科技推广,强化支农项目整合。大力推广和应用多孔塑料波纹管改造山区冷浸田。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改善山区土壤理化性能。通过委托业务部门,邀请专家,结合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开展讲座、现场示范指导、印发资料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业务部门签订合同或科技招投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试验示范,加快项目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通过经费补助,配备仪器设备,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和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更好地为项目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山区管道输水技术应用。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乡村康庄工程等项目相结合,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与省政府确定的100条小流域治理项目相结合,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水平,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

㈢拓展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外延。丽水山区山多田少、发挥山区优势,挖掘山区潜力,关键要做好山上文章,促进山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建议园地改造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水果、茶叶、笋竹两用林是丽水山区农业支柱产业,面积大,涉及农户数量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这些经济林大部分在山上,基础设施建设差,效益不高,依靠农民自己改造园地,其经济能力难以承受。目前虽然园地改造已列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内容,由于受山区小流域治理范围,面积限制,园地布局影响,丽水山区大部分园地没有得到改造。因此,从山区实际出发,将水果、茶叶、笋竹两用林等园地改造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有利于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促进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议封山育林和沼气池建设列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危害性大,将封山育林和沼气池建设列入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内容,通过以管促封和以改促封做好封山育林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生存条件。实施封山育林,建议每个封育区面积在500亩以上,封山时间5年,封山育林每亩补助财政资金50元,其中护林员工资每亩补助15元,农户每亩补助25元,林业部门管理费每亩补助10元。农村能源生态

建设,松阳、遂昌、庆元三县普遍开展,取得成功经验。实践证明,推广猪、沼、果(茶、菜、鱼)模式,推动“一池三改”工作(户用沼气池建成8-10立方米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对全面建设生态家园,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小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建议每个沼气池补助财政资金1500元。

㈣大力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树立发展意识,转变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财政有偿资金风险大,回收难,少发展不发展的观念,创新择优选项机制,选准选好项目,多报做大项目。突出发展重点。要围绕山区农业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工、流通项目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为农户提供优良种子、种苗、种禽补助或赊销,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通过定单农业回收农产品,企业产生效益实行二次分配,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强化管理。既要积极报好项目,又要认真管好项目,在项目建设中,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帮助业主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保质保量尽快建成,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

㈤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提高补助标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性,施工条件差,交通不便,人工二次搬运费用高等原因,造成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造价高。为确保各项工程保质保量实施到位,促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上水平,必须提高补助标准。建议:新建溪流护岸补助标准,从现在每米补助200元提高到400元。新建1-10万立方米库容山塘补助标准,从现在每立方米库容补助5元提高到10元,新建10-20万立方米库容小㈡型水库补助标准,从现在每立方米库容补助5元提高到8元;修建山塘水库补助标准,从现在每增加1立方米水补助3元提高到6元,耕地治理补助标准应继续提高,且山区小流域治理项目应比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高出20%,园地改造补助标准,从现在每亩补助300元提高到400元。降低山区市县财政资金配套比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及省财政厅非常重视和支持丽水山区的发展,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补专项资金增加,对减轻当地财政支出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对丽水山区也实行低配套,但丽水山区经济欠发达,又都是革命老区,财政收入总量非常小,因此,为争取加大对丽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又不增加市县财政资金配套,建议继续降低丽水山区市县财政资金配套比例,由目前的20%降到10%,同时,降低农民筹资投劳比例,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费,为做好、做深、做实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评估论证工作,配齐、配好办公设施,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应提高山区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承包费和管理费比例。

㈥切实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认识。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效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同时,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又是我市支农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和作用,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关心、支持、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作用。要经常召开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加强部门之间沟通、配合、协调,形成合力,多报、报好、做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合支农项目,争取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更多投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宣传。发挥有关部门、乡镇村干部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宣传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理解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充分

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干部职工服务意识;要不断学习,加强培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水平;要充实人员,加强力量,与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相适应。

组长:潘建青成员:李小涛范成成执笔:金宝林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永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8年7月23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党和国家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措施。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以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全国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显然,农业综合开发一开始就跟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先锋队,农业综合开发既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村实现生活宽裕,又能有效地促进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村貌和管理方式的全面进步,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农业综合开发致力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

永州市地处湖南南端,与“两广”接壤,位于北纬24°39′至26°51′,东经111°06′至112゜21’之间,所处地理位置属温、热带结合部,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7.6℃—18.6℃之间,无霜期年均285-311天,年降雨量1290-1900毫米。在全市3366.55万亩土地总面积中,平原面积478.67万亩,占14.29%;岗地面积596.87万亩,占17.81%;丘陵面积486.3万亩,占4.51%;山地面积1656.68万亩,占49.45%。从总体上看,全市大体呈现“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

永州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市,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的农业弱市。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从1989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党的支农惠民政策给永州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初步统计,二十年来永州市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14个亿,改造中低产田达250万亩,开垦宜农荒地达30万亩,配套完善了各类农田排灌自如的水利设施,项目区内新修了四通八达的机耕道路,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地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成了一批高效、节水、稳产、高产基本农田,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力度更大、范围更宽、内容更丰富,更加有利于促进“生

产发展”。祁阳县连续三年在项目区整合涉农部门资金1400万元左右,帮助项目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科学种田。如2007年白水项目区,整合农业局100万元,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生态种植;整合林业局130万元,用于造林和油茶品改;整合农机局130万元,用于农机补贴及机具库房建设;整合卫生局21万元,用于无公害卫生厕、卫生井及用户改水建设;整合国土局20万元,用于土地平整;整合教育局50万元,用于教学楼维修及部分教学设备购置;整合交通局257万元,用于公路路面硬化;整合科技局6万元,用于稻鸭共生示范基地、水果生产基地、优质油茶示范基地建设;整合畜牧水产局60万元,用于生猪养殖;整合能源办56万元,用于修建沼气池;整合蔬菜办20万元,用于修建蔬菜基地;整合大江边水库管理所450万元,用于大江边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整合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30万元,用于油茶品改;整合银利来粮油实业有限公司50万元和天龙米业有限公司20万元,用于稻鸭共生示范基地建设、修建频振式诱蛾灯及良种补贴。又如,宁远县近几年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与烟田建设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建设,零陵区和冷水滩区2007年将土地治理项目区放在永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建设,提升了项目区建设标准和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了规模资金整体效益,更好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二)农业综合开发致力于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效益农业,有利于促进“生活宽裕”。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农业综合开发为了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发展效益农业,近几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土地治理项目区以发展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业生产基地为重点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的建设单位则是那些以粮食发展和优势产业发展为支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如2007年祁阳县白水镇三江片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区和三丰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都以发展优质粮食为主导产业,引入银光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和天龙米业有限公司两家以优质米加工为主的省级产业化龙头,建立优质稻谷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优质粮食。一是科技兴农,节支增收。企业聘请的农业技术人员常年活跃在优质稻种植基地,随时为农户现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并定期举办培训班,印发各种技术资料,推广科学种粮实用技术。如在项目区推广稻鸭共生、频振式诱蛾灯杀虫,每亩可节支增收40元。二是扩种面积,增产增收。企业鼓励农民种优质粮食,种植优质稻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给予1000元至3000元的奖励。三是企业反哺,优价增收。企业负担运费,即就近设立固定收购站和临时收购点,方便基地农户卖粮,为农户节约运费;企业实行二次结算,诚信让利,承诺在优质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基地内,每年按合同价收购农户优质稻入库后3个月内,如粮价上涨,上涨部分公司全部返还给农户。四是转移劳力,开源增收。项目区修筑水渠和道路,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节约了农村劳动力。富余劳动力或外出打工增收,或就近给企业帮工增收。

(三)农业综合开发致力于科技兴农,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科技措施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为了支持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力度,推动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首先,加大了科技投入。

近几年来每年用于科技方面的经费在400万元以上。其次,大力推广了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每年在项目区引进和推广名特优新品种40-50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项以上。再次,切实加强了对项目区农民的技术培训。每年印发各类农业科技资料约2万份,培训项目区农民和科技示范户1万人次以上。同时,伴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农民团结互助意识得到了增强,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促进了乡风文明。江永县桃川镇所城和里川两个村,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田地用水和山岭使用纠纷,两个村群众结了怨,特别是旱季期间,两村村民因用水浇田问题常闹纠纷,还因引水灌溉发生械斗,打死打伤数人。2004年实施所城、里川的两个村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修建河坝8座,硬化渠道15公里,修机耕路12公里,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300亩。随着“团结坝、连心路、致富渠”相继建成,上游排水畅通,下游用水自如,缓解了两村争水矛盾,两个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化干戈为玉帛,正如当地干部群众所说“昔日械斗散人心,今朝团结心连心”。此外,部分县区开发办还积极与各有关部门配合,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如祁阳县开发办与农业、科技等部门合作,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不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科技事业发展;与教育部门合作,改造和配套完善中小学校,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与卫生部门合作,加强农村医疗保险事业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与民政部门合作,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困难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与文化、体育部门合作,建立村级文化室,在大院落和居民集中区修建休闲、健身场所,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四)、农业综合开发致力于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有利于促进“村容整洁”。改变乡村面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把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规划,予以建设。一是通过营造农田防护林和生态保持林,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治理项目区环境。二是通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带动项目区优化人居环境。近几年来,每个县区都在项目区选择建设了一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结合改水、改厕、改猪圈、建沼气、修道路,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深受老百姓欢迎。如,祁阳县2007年在项目区新中村村子旁、住宅旁、水渠旁、道路旁“四旁”新建绿化带1600米,植树1185株,种草7510平方米,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63%,初步开成了“山顶杉松盖帽、山腰瓜果橙桃、山脚绿草环绕”的生态型格局;在新中村、湘江村实施了“四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工程”,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空心房,改水、改厕、改厨、改道路,共新建卫生井18口、无害化卫生厕60座、沼气池156口,完成改水1200多户,新建垃圾处理池38座,配套购垃圾运输车2台,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树立卫生责任牌,划定卫生责任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五)、农业综合开发致力于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管理民主”。农民是农村主人,农村各项事业应由农民自主管理。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按照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项目区农民群众参与开发、管理开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民主管理”。在项目确定时,以“农民要办”、“农民

有利”为前提,实行项目许可,项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农民签字同意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资金额度进行张榜公示,广泛接纳农民群众监督管理;在发动农民群众筹资投劳时,严格按“一事一议”制度办理;在项目验收和工程管护中也让农民群众参与,真正把调动和保护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全过程,体现民主管理的要求,提高了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瓶颈

当前,制约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较多,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当前,对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几点误区:一是认为农业综合开发砌了一些可有可无的水渠、修了一些可有可无的机耕道,对农业和农村大局无足轻重,农业综合开发只不过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搭头;二是认为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是“井水”与“河水”关系,互不相联,互不干涉,不能混为一谈,在工作中不愿把农业综合开发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之中;三是认为农业综合开发有自己的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范围,把农业综合开发结合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是不务正业。

2、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总量偏少,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从总体上看,我市中低产田面积大,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态环境较差,粮食的增产增收对水利基础设施的依赖度较大,机械化耕作因交通不便难以推广,所有这些都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建设,但实际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总量偏少,土地治理项目每年只有5000万元左右,并且资金规模逐年增幅不大,在10%左右。如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投资总量基本上没有增加,有时甚至是减少。一方面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农业大市、农业弱市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开发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3、土地治理项目区开发资金投入标准偏低,难以延伸覆盖到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一是土地治理项目资金特别是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耕道路建设,用于其它方面开发的资金很少,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和村容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二是土地治理项目亩投标准低,近几年,我市改造中低产田亩投财政资金只有400多元,与国土整治的1000多元、烟基建设的800多元相比,明显偏低;三是由于设定了相应的项目区开发面积和建设任务,受农民群众筹资投工不足和物价上涨因素影响时,项目资金只能保证主要工程建设所需,项目工程建设数量和质量还打折扣,难以延伸覆盖到新农村建设内容。

4、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面窄量小,难以拓展新农村建设的范围。一是在政府引导、市场选择条件下,每个县区每个区域都形成了主导产业,但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限制,每年只有为数很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了扶持,意味着只有少数县区的优势产业能进入扶持笼子,大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正在成长的产业化企业及其带动的优势产业得不到政策恩泽;二是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主要扶持龙头企业,龙头带动侧重于优势产业,集中建设企业的原料基地,只有是原料基地的项目区农民才能受益,而那些大部分不是原料基地的项目区农民享受不到这方面优惠政策;三是地方项目县进不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笼子,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来扶持发展地方县的优势产业无从谈起。

三、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农业综合开发如何不辱使命,发挥财政支农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各级党政领导、各个部门和广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者都要进行有益的、不懈的探索。

(一)、理清开发思路,谋划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首先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和主线,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综合开发,“努力为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作出新贡献”。其次要客观分析形势,认清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中长期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合理安排。

(二)、引导开发主体,服务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既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并且还是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主体。因此,要引导他们投身于农业综合开发,服务新农村建设。在土地治理项目区要让农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护运行全过程,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开发、投资开发的积极性。要采取竞争立项,尝试先建后补、拍卖产权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工程建设筹资投劳。同时,要引导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的企业,到土地治理项目区加大产业基地建设投入,带动优势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四两拔千斤”的杠杆效应

(三)、丰富开发内涵,带动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首选是土地治理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经营,因此,要加强土地治理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充实农业综合开发内涵。在开发目标上,既要把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作为直接目标,又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目标,将两个目标统一起来。在开发范围上,既要建设粮食主产区,增加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又要建设优势产业区,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摒弃国家项目县与地方项目县之分。在开发内容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结合起来,围绕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的优势产业来加强基础实施建设;没有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地方允许在土地治理项目区既有改造中低产田工程建设内容,又有扶持产业发展方面的内容,两者内容兼而有之。在开发措施上,既要建设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又要建设中型灌区渠道配套设施;既要解决农田灌排问题和道路问题,又要解决土地持续产出问题,避免掠夺性开发;既要考虑发展生产、方便生产生活,又要考虑科学经营管理,提高组织化程度,真正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措施,不断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上新台阶。

(四)、扩大开发外延,推动新农村建设。一是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允许适度项目资金投向乡村道路、饮水卫生、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促进村容整洁;二是要把科技开发与公益性事业结合起来,允许适度项目资金投向农民智能培训和科技普及等方面,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生;三是要把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外资项目结合起来,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本地优势产业确定土地治理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活宽裕。

(五)、创新开发机制,保障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创新投入机制。要广辟资金渠道,实行多元投入,争取支持新农村建设投入上有突破。要坚持走整合资金、规模开发道路,按照“统筹规划、捆绑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与其它涉农部门项目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的投入机制,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配合力度,发挥各类资金互相支持、取长实短的聚合效应。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机制,建立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比如,划定其管理权限,细化其建设任务,量化其考评内容,等等。

(六)、巩固开发成果,完善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要建设一片、成功一片,也需要巩固一片,转变农业综合开发过去那种重建设轻管护观念,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后续投入和工程管护的长效机制。一是明确工程管护责任。工程建设竣工后,农发部门、各镇(场)和村、组之间要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把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主体落到实处,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形式不同、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管护办法,落实管护责任。二是强化管护督查。每年对工程项目的后期管护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各镇(场)、村、组对工程项目及时进行维护、检修和整改。三是落实管护资金和后续增效资金。不仅各镇(场)、村、组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适量筹集项目管护资金,维修损毁工程,而且国家和省每年也安排足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工程的维护和建后增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工程长期发挥效能,群众长期受益。

第五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什么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1)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2)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3)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2 论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的关键技术

下载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彭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办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办法(试行) 发布日期:2009-1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中国农业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经验材料

    “三控一协调”,促进农发工程质量上台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具有点多、面广、田间施工难度大、社会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因此实行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工......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一、2011年农发项目实施情况1、整体情况2011年省农发局下达我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12个,总投资259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89万元,省级财......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个,总投资1677.5万元(财政资金1564.9万元,自筹资金112.6万元);省级科技推广项目2个,总投资50万元,全部为省财政资金;损毁修复项目1......

    盘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查

    盘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查 吴显龙 〔内容摘要〕 盘县在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实行集中、连片、持续开发,加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

    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2009年11月5日)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问题的思考 [摘 要] 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为谁传播是欠发达地区制约农业科技传播的普遍问题,也是农业科技传播工作中最难、最重要 的环节。明确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