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xx村设施农业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0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乡xx村设施农业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乡xx村设施农业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xx乡xx村设施农业建设调研报告

xx乡xx村设施农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0年我村根据xx乡党委、政府《做好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在科学规划、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前提下,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力做大做强设施农业这篇文章,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使设施农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期,我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设施农业村组了解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设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搭建种植情况

今年,全村共搭建日光温室xx栋,面积xx亩。涉及x个组,其中以x组所占面积较大。大拱棚日光温室每年可种植2-3茬蔬菜,主要种植品种为西红柿、红提葡萄、辣椒等,同时间种白菜,油菜、萝卜等。

(二)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一般每栋棚面积为1.5-2亩,单棚年产值12000-20000元,平均年投入5000—10000元(包括棚模、棚杆、种子、农家肥、化肥、农药),年纯收入9000-12000元。今春效益最好的农户1.5亩大棚仅在冬季一茬辣椒就卖15000元,估计年产值能达到21000元左右,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2、社会及生态效益。

有效补充我乡及周边乡镇蔬菜淡季市场供应,平抑蔬菜淡季市场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发展设施农业对于解决我村乃至全乡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水资源短缺、结构调整矛盾突出和周边乡镇迅猛发展的竞争差距在不断拉大等严峻挑战,xx村委会立足实际情况,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强村富民的根本举措,有力的推进了xx经济的发展。

(三)2010年设施农业发展的新起色

观念的落后是我村发展设施农业、调整产业结构的最大障碍。部分农民思想守旧,对农业结构调整顾虑重重,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对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心存顾虑,极大地阻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针对这些情况,乡党委、政府首先将调整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通过召开村干部大会、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典型示范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干部、群众分析发展设施农业、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拓展发展设施农业和结构调整的思路,增进群众对结构调整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结构调整的紧迫感,从而促使群众自觉发展设施农业。

二、发展设施农业主要成效、经验及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措施方法

1、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结构类型建筑水准逐年提高。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农业科技支撑的加强,xx村共建设日光温室xx栋,由于其结构合理,采光性能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为了适应设施农业生产的发展,我村从增加蔬菜的花色品种、延长采收期、补充市场淡季入手,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群众认识程度及市场化经营意识不断提高。温室大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特别是冻旱灾害,这在xx村这个位于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紧缺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显露出了其强劲优势,也为我村部分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群众对发展设施农业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各类农民经纪的出现,农商联手,扩大营销范围,拓宽销售渠道,为产品销售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

1、现有部分日光温室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运营管理费用高,管理技术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低。

2、有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栽培管理倾向,配套技术滞后,单产水平、优质品比率、产品质量偏低,产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且远销、外销市场尚未全面打开。

3、日光温室棚内环境调控能力低,基本停留在手工作业、传统经验管理和粗放耕作的水平上,距自动化和机械化尚有很大距离。

4、抵御自然气象灾害能力不高:经调查,我村已搭建和正在搭建的大棚多为简易结构温室大棚,而xx村冬季气温偏低,棚内蔬菜常有被冻坏的情况,如何预防自然气象灾害将成为我村设施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5、技术服务不能完全到位。目前虽然xx乡在农技站设专门的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服务组织,但大棚蔬菜生产需要不断更新品种和运用农业新技术,以满足设施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而我乡农技站由于受缺人员、少资金等因素制约,农技服务规模和水平远远赶不上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

四、可行性建议

1、成立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制定我村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及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提高我村设施农业建设标准。

2、因地制宜,抓好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项目申报,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3、加强技术指导工作。一是围绕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优良品种选育、土壤及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针对瓜菜生产实际情况,强化瓜菜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工作;三是加强产品安全、质量管理,对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加强监督管理,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4、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种植户代表到设施农业发展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制定符合我村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案。

5、培育市场。一是稳步占领本地市场,下一步要抓紧建立蔬菜批发市场;二是农商联手,扩大营销范围,通过农业经纪人带动,扩大营销半径;三是树创品牌,通过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手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产品品牌,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6、建议今后发展方向:一是生产规模化;二是设施建设标准化;三是生产服务专业化;四是生产环节链条化。

第二篇: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赴山东潍坊考察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华龙区农委 闫中进

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快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12月13日至14日,我跟随市委副书记盛国民率领的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蔬菜生产基地、青州花卉生产基地。先进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让我受益良多。

一、青州、寿光发展蔬菜和花卉产业的经验和启示

在潍坊的座谈会上,我们听取了潍坊市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的汇报,在1010万亩耕地上,发展了设施农业160万亩,日光温室、塑料大中棚面积就达到60万亩,中小拱棚40万亩,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平均亩效益增长了5—10倍。并且建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乐西瓜、昌邑苗木、等为代表的114家特色农业园区,其中仅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分别达到15家、9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9家。寿光享有了“蔬菜生产联合国”、“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青州花卉年销售额达20亿元,当地八万农民踏上了鲜花致富路。

赴潍坊学习考察后,感慨良多,感触很深,我感到潍坊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基地规模大。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84万亩,占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60%以上,形成了一乡一品,多村一业的生产格局。二是标准化生产发展快。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已进入了由单一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跨越阶段,全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81.8万亩,注册了农产品商标专利128件,其中蔬菜近50件,涌现出了“欧亚特菜”、“王婆牌”洋香瓜、“圣珠牌”西红柿、“独根红”韭菜、“三江”牌胡萝卜、“乐义”牌无公害蔬菜等全国知名品牌。三是市场流通体系全。目前寿光市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市、镇、村三级互联,综合批发、专业批发、农资配套相结合的流通网络体系。有1个中心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16个乡镇批发市场,26处专业市场,140家农资超市,37家运销协会,1.7万个购销中介组织,10万人的流通大军。信息系统与农业部、商务部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产联网,蔬菜销往3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四是科技带动作用强。寿光市聘请46位院士、专家常年担任技术顾问,从蔬菜种植、园区管理、生态农业等领域进行指导。市、镇、村三级科普体系健全完善,该市90%以上的农村干部和70%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农业科技培训,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有10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3.2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建立了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5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区,引进推广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了95%和98%。2005年4月,胡锦涛 总书记在寿光视察了第六届蔬菜博览会,面对利用高科技方法培植的品种繁多的蔬菜、瓜果,总书记高兴地说:“农业的希望在科技!”五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目前,寿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概括为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0家,带动基地40万亩,年加工农产品200万吨以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0多个,会员达7万人,辐射70%的村,10万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生产模式。

潍坊设施农业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惊讶。他们能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真抓,实干不懈。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以高效农业兴市、兴经济、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各级都成立了行政“一把手”为首的产销工作领导班子,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指挥体系。他们不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不搞“花架子”,而是事事真抓实干,件件落到实处。如寿光市为调动乡(镇)干部抓蔬菜产销工作的积极性,每年专门从财政拨出30万元作为奖金,按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每年进行工作评比,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表彰,至今还一直坚持。这对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科技兴业,指导到位。潍坊人依靠科技抢占农业发展制高点,开展技术创新,狠抓了农技 “110”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了 示范带动。寿光把发展日光温室,解决严冬季节能生产多种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一次革命”,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二次革命”。这“两次革命”他们都舍得花很大气力,下很大本钱。为大面积推广日光温室,市、乡、村三级层层办技术培训班,从而使全市日光温室从原来5000个迅速发展到30万个,日光温室年亩收入最高的有6万多元,较低的也在2万元以上。他们还专门聘请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等13名国家级专家当顾问,依靠科技创名牌,依靠科技创新品种,永葆超前领先地位。花卉苗木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不断推出新优花木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青州拿出1000万元,设立了“青州市花卉苗木发展基金”,建设了花卉苗木试验基地,成立了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兰花研究所、花木研究所等7家科研机构,与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大、山东农科院等11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了组培室,引进培育成功国内外名、优、特、稀花卉苗木品种230多个,有五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

(三)市场引导,效益为重。市场体系建设是设施农业能否健康发展的“瓶颈”,是农民的后顾之忧。潍坊市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为了把握市场脉搏,高瞻远瞩,想大的干大的,全面实施了市场升级战略,扩规模、上档次,以此带动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依靠自身力量建起“全国第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真正搞活了流通,寿光每年都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参 观者之众,宣传效果之好,科技水平之高,非一般性的展会所能相比,真正起到了让世界了解寿光,让寿光走向世界的作用。蔬菜经济同蔬菜文化、观光旅游、新农村建设等紧密结合,使蔬菜产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靠完善的产业链,青州已成为了全国著名的花木交易市场,花木产业也闯出了自己的品牌。占地260亩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形成了“十里花街,百户经营,千家营销公司”的格局,成为了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从2001年开始,青州先后举办了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交易会”。

(四)优化环境,扶持先行。寿光市为了推广冬暖式大棚这项新技术,他们在采取行政手段、层层分任务指标的前提下,乡村两级都制定了三条优惠政策。乡的“三条”是:一包技术指导,二包物料供应,三包蔬菜销售,这三条使农民“吃了定心丸”;各村委会的“三条”是:一是土地由村里统一规划安排,3年不收费,二是村委负责水、电、路“三通”,三是每建一个大棚村委会都提供2000—4000元无息贷款。他们乡、村的“三条”都很过硬,确实是“扶上马,送一程”的好政策。青州市为激励花卉苗木业发展,制定了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允许花木生产用地租赁、转让、转包、继承和抵押入股;对花木生产优先提供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交易场所,优先提供贷款,免收市场管理费;将花木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基本建设工程。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产业环境,使青州的花卉 5 苗木种植面积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生产专业村达13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25亿元。

从青州、寿光依托设施农业发展花卉和蔬菜产业的经验看,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农村经济正在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势头强劲,方向是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农业正在由弱质产业向强质产业转变,不仅能够富民,还能够富县、富市,转变的条件是高科技、产业化。

二是农业增效的出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手段是科教兴农。农业要上新台阶,农民收入要有一个较大增长,潜力在科技,关键也在科技。一项技术成果就能引发一场技术革命,一个新品种就能形成一个新产业,以色列西红柿种子贵于黄金,一亩西红柿产量4万斤,一亩樱桃平均卖到6万元,听起来令人惊讶,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只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才能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结构升级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但要立足实际,从本地自然资源特点和传统产业优势出发。我市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在指导思想上要稳定粮食生产,避免出现大的滑坡;在发展设施农业的方法上,要合理规划,大力倡导,稳步推进。

四是过去农民增收,仅靠一条门路去打工,一块农田种口粮,现在除了“农场”,还要有设施、工厂、市场。发展设施农业、加 快市场建设、兴办合作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五是发展设施农业,基础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县(区)。在当前农村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没办法不行”的情况下,必须改变过去就生产抓生产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跳出农业抓农业。要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善于拿榜样让农民学,用实际给农民看,以实实在在的利益昭示农民,引导农民。基于这种考虑,办好农业示范园区,发掘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是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的必然选择。

六是发展经济是中心这个道理不仅要讲,更要看投入多少精力、财力;检验中心意识强弱的标准是看发展、看变化。机遇在抓、在抢、在紧抓不放;抓住一个机遇,就能上一个台阶。发展需要资金,但不能仅靠银行;改革能出资金,机遇能送资金,能人能要资金,点子能臵换金。思路既定,就要统一步调,矢志不移,坚持不懈,直至抓出成效。

二、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蔬菜:2004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围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温棚总数达4000余座(其中第五代寿光经济型温室700余座),占地面积6000亩,年产蔬菜13.2万吨,净收入8100万元,已建成豫北最大的“五彩 椒”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发展增幅连续5年创全市第一。我区生产的蔬菜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蔬菜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位居全市之首,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也是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吉尔吉斯斯坦、香港、新加坡等考察团先后到我区参观学习温棚蔬菜生产技术,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岳村、孟轲两乡均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茄子、青椒、黄瓜、西红柿等四个品种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口品种樱桃西红柿、EVA农膜应用、秸秆反应堆温棚应用、菌肥改良应用等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区蔬菜快速发展。蔬菜园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华龙区大量涌现,2、花卉苗木:我区现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近1600亩,其中花卉温室70余座。温室花卉以玫瑰、非洲菊、串红、万寿菊、百日草等鲜切花和盆栽花为主,年产鲜切花700余万枝,盆栽花130余万盆;苗木以楸树、银杏、合欢、樱花、法桐等绿化树木和盆景为主,年供绿化苗木500余万株。

3、食用菌:全区食用菌温棚已达到1782个,生产面积达到1797亩,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3000万棒,年产量达到2.5万吨,年创产值1.2亿元。全区10个乡办中有7个乡办从事食用菌生产,从事生产的农民4万多人。岳村乡和孟柯乡的生产规模均达到了千万棒以上,百万棒以上的专业村达到12个。食用菌品种除白灵菇外,还引进推广了香菇、双孢菇、鸡腿菇、茶树菇等。全区成立了6个食用菌协会,经纪人200多人,提高了我区食用菌的市场竞争力和菇农的经济收入水平。我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扶持力度、种植品种、生产规划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区设施农业与寿光、青州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1、设施农业规模和总量小。通过几年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面积和产量有较大提高,但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形不成规模。去年,新加坡、香港菜客商到我区考察,对我区蔬菜发展很感兴趣,但菜农不敢签定合作协议。其原因是规模小,保证不了按合同常年供货。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进程,需要以长效投入机制支撑。由于建区较晚,农村集体经济匮乏,农民财力不足,加上上级对农村扶持的项目、投资多数对县不对区,仅靠区财政难以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资金,扶持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的大发展。去年《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说江苏一个镇,发展一个温室,政府奖励补贴5000元,吸引力可想而知。

3、蔬菜产业化档次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区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新品、精品,还未形成叫得响的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认证意识差,四个认证品种都是无公害蔬菜,还是政府申报的,蔬菜企业无一认证。绿色、有机蔬菜认证还是空白,严重影响了我区蔬菜的知名度,不利于开拓市场,走出去。

4、农民市场意识不强,经营分散,效益偏低。基地成规模及园区规模相对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组织化生产程度低,而且往往 是兼业菜农,种植随意性大,很难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农户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致使在种植面积、收购价格等供求平衡方面不统一、不协调,有时货源紧缺,相互抢购,有时又供大于求,互相压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经济效益。

5、土地流转困难。因受传统意识的影响,有些农民致富无门,但死守着土地不放,给连片集中发展带来了困难。

6、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大,服务手段有待于加强。思路守旧,科技意识差,加之农民积累少,造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缓慢,影响了效益。同时,区、乡(办)两级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乡(办)仅有几个人,大多抽调做其他临时工作,农业很少顾及,设施农业更别说,这样严重影响技术服务。

7、没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缺少与外界沟通的平台。辖区内一直没有建立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我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在城西王助,离我区较远,交通不便,菜农卖菜难影响了我区蔬菜的销售,挫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对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及思考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慨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在对比中我们充分地坚定了信心。加快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我们信心百倍。理由之一,目前国内形势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逐步迈向现代化,这就为设施农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可 以断言,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设施农业产品就越有市场。理由之二,我市及周边地区房地产开发档次不断提升,普遍把营造绿色环境作为“卖点”,所有这些,都使花卉苗木的需求不断增大,因而必将为花卉苗木种植提供一个潜在的发展大环境。理由之三,我区拥有发展设施农业的几大优势。一是地理优势。我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灌溉方便,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区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是全市人民的菜篮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再有我区是承载濮阳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唯一辖区,环境优化美化的任务较重;三是技术优势。我区有成熟的基础条件,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日光温室一般亩收入在7000元左右,大棚亩收入也在4000元以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已成为部分乡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广大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积累了丰富的种菜经验,为大面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力促我区设施农业上一新台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坚持棚室并举,在规模上再突破。一是扩大种植规模促发展。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将岳村乡寨里村、瓦岗村、东田村、高庄、黄城、大河寨等村。孟轲乡的前炉、李家楼、魏寨、西孟轲等村,胜利办的马呼屯、尧当,大庆办的申庄、贾庄作为发展 设施农业的重点,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着力培育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体,钢架大棚为补充的设施农业生产带,发展百亩大片、千亩园区,实施大规模生产,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二是依靠专业特色促发展。要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坚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引导,加强服务,立足现有的生产特色,确定骨干品种和发展目标、重点生产村集中扶持,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栽培结构,将现有的分散种植,引导发展成为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

(二)坚持政策扶持,在投入上再加大。一是建立资金扶持机制。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向设施农业的投入,对连片示范点给予资金扶持。保持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把争取国家支持、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农民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促进连片建造和发展一村一品。四是建立社会共帮机制。设施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基地的规范建造等,因此,农、林、水、电、科技、土地等相关部门要在设施、机械、技术、信息等方面共同协助,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三)坚持品牌战略,在质量上再提升。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标准化蔬菜生产是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增强群众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自觉性;要制定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一系列标准、程序,积极推广普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提高标准化程度。二是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我区蔬菜生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步伐,以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精品名牌为努力方向,实施蔬菜精品名牌战略。三是打造知名品牌,在巩固提高“寨里”牌五色彩椒、西红柿、茄子、黄瓜等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力争再培育一批质量优、品质好、附加值高、产量大的品牌产品和优势生产基地,以适应本地消费和外地市场的需求,实现树形象、创名牌、扩市场、增效益的战略目标。四是要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严格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从源头上治理污染;规范无公害标志的管理使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走俏市场。

(四)坚持科技创新,在服务上再加强。一是加大科技引进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先进适用、功能齐全的设施农业装备,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档次和水平;积极示范推广新设施、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栽培效益的提高,提高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强化科技培训,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相互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 识的“大轮训”,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办)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驻守”加大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四是加大示范园区建设力度。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共建的方式,建立一个区级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整合科研机构,推向市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强强联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大型蔬菜制种企业落户我区,加快蔬菜种子繁育力度,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我区蔬菜产业发展。

(五)坚持完善市场,在流通上再拓宽。一是培育市场体系。吸引各方面资金,尽快建设华龙区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构建我区蔬菜与外界联系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蔬菜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壮大蔬菜运销队伍,引导发展蔬菜销售公司和经纪人,充分发挥寨里蔬菜协会、国优蔬菜协会等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积极开拓外地市场。三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蔬菜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和发布信息,逐步实现凭借信息调布局、电脑种蔬菜、网上做生意,实现温室种植的电脑化、现代化、信息化,为蔬菜种植、收获、运销和价格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

第三篇: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人才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与新时期党对农村文化工作的要求,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一、基本现状

一是乡镇文化站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短缺。由于经济欠发

达,地方财政困难,区、乡(镇)用于文化站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国家专项投入又少,导致全区19个农村乡镇只有巉口、内官、鲁家沟、青岚等少数乡镇有文化站站址外,其余文化站都是有站无址,有名无实,所谓的文化站只不过是乡镇院内(楼内)的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块牌子。文化站平时的工作主要是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刷写宣传标语,最大的活动就是春节组织社火调演,活动经费只能是花多少在乡镇报销多少,根本没有预算内的活动经费,更没有财力添置文化活动器材。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

二是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畅。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乡镇

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调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考核,导致文化站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

三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部分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在各项中心工作的压力下,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见效慢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既不愿花钱投入,又不愿花精力组织开展活动。按文化站编制分配的专业人员缺乏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大多放弃专业转做乡镇中心工作。

四是村文化室依托基层组织建设,全区各村都有兼容党员教

育、科技培训、广播宣传等文化功能的场所,但设立专门文化室的村仅有30多个,仅占全区总村数的十分之一。文化室的配备,除“农家书屋”工程配发的图书外,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器材,管理人员大都由村干部兼任,农民农闲时间的文化活动以各家各户的看电视为主,文化室的作用发挥不大。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村

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不仅能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阵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活动是载体。各乡镇要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

二是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要通过择优选聘,将思想

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乡镇文化站长实行乡镇推荐、文化主管部门考察、人事宣传部门任命的制度,将乡镇文化专干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考核。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文化室管理员,同时村级文化室管理员的配备,要由乡镇审批,文化部门备案。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三是创新体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农

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各种文化资源,要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文艺活动、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室),按覆盖、服务人口数量确定编制、配备专干。

四是创新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深深根植于民间大众,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乡镇都要积极挖掘、扶持,认真组织引导,以春节秧歌社火为代表的我区民间节俗文化活动应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载体。其次,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做到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实行文化单位对口支援活动,重点培养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变送文化下乡为留文化在乡,以促进农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要积极扶持农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室,鼓励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己组织,举办农民书社、个体放映队和业余剧团,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赴山东潍坊考察 设施农业 调研 报告

华龙区农委

闫中进

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快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12月13日至14日,我跟随市委副书记盛国民率领的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蔬菜生产基地、青州花卉生产基地。先进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让我受益良多。

一、青州、寿光发展蔬菜和花卉产业的经验和启示 在潍坊的座谈会上,我们听取了潍坊市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的汇报,在 1010 万亩耕地上,发展了设施农业 160 万亩,日光温室、塑料大中棚面积就达到 60 万亩,中小拱棚 40 万亩,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平均亩效益增长了 5—10 倍。并且建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乐西瓜、昌邑苗木、等为代表的 114 家特色农业园区,其中仅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分别达到 15 家、9 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 9 家。寿光享有了“蔬菜生产联合国”、“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青州花卉年销售额达 20 亿元,当地八万农民踏上了鲜花致富路。

赴潍坊学习考察后,感慨良多,感触很深,我感到潍坊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基地规模大。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 84 万亩,占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 60%以上,形成了一乡一品,多村一业的生产格局。

二是标准化生产发展快。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已进入了由单一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跨越阶段,全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 81.8 万亩,注册了农产品商标专利 128 件,其中蔬菜近50 件,涌现出了“欧亚特菜”、“王婆牌”洋香瓜、“圣珠牌”西红柿、“独根红”韭菜、“三江”牌胡萝卜、“乐义”牌无公害蔬菜等全国知名品牌。

三是市场流通体系全。目前寿光市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市、镇、村三级互联,综合批发、专业批发、农资配套相结合的流通网络体系。有 1 个中心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16 个乡镇批发市场,26 处专业市场,140 家农资超市,37 家运销协会,1.7 万个购销中介组织,10 万人的流通大军。信息系统与农业部、商务部及全国 30 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产联网,蔬菜销往 3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科技带动作用强。寿光市聘请 46 位院士、专家常年担任技术顾问,从蔬菜种植、园区管理、生态农业等领域进行指导。市、镇、村三级科普体系健全完善,该市 90%以上的农村干部和 70%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农业科技培训,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 1 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有 10 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3.2 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建立了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 5 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 500 多个农业示范区,引进推广了 200 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 多个新品种,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了 95%和 98%。2005 年 4 月,胡

锦涛总书记在寿光视察了第六届蔬菜博览会,面对利用高科技方法培植的品种繁多的蔬菜、瓜果,总书记高兴地说:“农业的希望在科技!” 五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目前,寿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概括为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 320 家,带动基地 40 万亩,年加工农产品 200 万吨以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20 多个,会员达 7 万人,辐射 70%的村,10 万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生产模式。

潍坊 设施农业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惊讶。他们能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 四 个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真抓,实干不懈。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以高效农业兴市、兴经济、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各级都成立了行政“一把手”为首的产销工作领导班子,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指挥体系。他们不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不搞“花架子”,而是事事真抓实干,件件落到实处。如寿光市为调动乡(镇)干部抓蔬菜产销工作的积极性,每年专门从财政拨出 30 万元作为奖金,按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每年进行工作评比,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表彰,至今还一直坚持。这对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科技兴业,指导到位。潍坊人依靠科技抢占农业发展制高点,开展技术创新,狠抓了农技 “110”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了

示范带动。寿光把发展日光温室,解决严冬季节能生产多种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一次革命”,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二次革命”。这“两次革命”他们都舍得花很大气力,下很大本钱。为大面积推广日光温室,市、乡、村三级层层办技术培训班,从而使全市日光温室从原来 5000 个迅速发展到 30万个,日光温室年亩收入最高的有 6 万多元,较低的也在 2 万元以上。他们还专门聘请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等 13 名国家级专家当顾问,依靠科技创名牌,依靠科技创新品种,永葆超前领先地位。花卉苗木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不断推出新优花木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青州拿出 1000 万元,设立了“青州市花卉苗木发展基金”,建设了花卉苗木试验基地,成立了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兰花研究所、花木研究所等 7 家科研机构,与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大、山东农科院等11 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了组培室,引进培育成功国内外名、优、特、稀花卉苗木品种 230 多个,有五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

(三)市场引导,效益为重。市场体系建设是设施农业能否健康发展的“瓶颈”,是农民的后顾之忧。潍坊市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为了把握市场脉搏,高瞻远瞩,想大的干大的,全面实施了市场升级战略,扩规模、上档次,以此带动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依靠自身力量建起“全国第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真正搞活了流通,寿光每年都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参

观者之众,宣传效果之好,科技水平之高,非一般性的展会所能相比,真正起到了让世界了解寿光,让寿光走向世界的作用。蔬菜经济同蔬菜文化、观光旅游、新农村建设等紧密结合,使蔬菜产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靠完善的产业链,青州已成为了全国著名的花木交易市场,花木产业也闯出了自己的品牌。占地 260 亩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形成了“十里花街,百户经营,千家营销公司”的格局,成为了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从 2001年开始,青州先后举办了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交易会”。

(四)优化环境,扶持先行。寿光市为了推广冬暖式大棚这项新技术,他们在采取行政手段、层层分任务指标的前提下,乡村两级都制定了三条优惠政策。乡的“三条”是:一包技术指导,二包物料供应,三包蔬菜销售,这三条使农民“吃了定心丸”;各村委会的“三条”是:一是土地由村里统一规划安排,3 年不收费,二是村委负责水、电、路“三通”,三是每建一个大棚村委会都提供 2000—4000 元无息贷款。他们乡、村的“三条”都很过硬,确实是“扶上马,送一程”的好政策。青州市为激励花卉苗木业发展,制定了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允许花木生产用地租赁、转让、转包、继承和抵押入股;对花木生产优先提供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交易场所,优先提供贷款,免收市场管理费;将花木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基本建设工程。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产业环境,使青州的花卉

苗木种植面积每年以 25%的速度增长,生产专业村达 130 多个,年交易额超过 25 亿元。

从 青州、寿光依托设施农业发展花卉和蔬菜产业的经验看,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农村经济正在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势头强劲,方向是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农业正在由弱质产业向强质产业转变,不仅能够富民,还能够富县、富市,转变的条件是高科技、产业化。

二是农业增效的出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手段是科教兴农。农业要上新台阶,农民收入要有一个较大增长,潜力在科技,关键也在科技。一项技术成果就能引发一场技术革命,一个新品种就能形成一个新产业,以色列西红柿种子贵于黄金,一亩西红柿产量 4 万斤,一亩樱桃平均卖到 6 万元,听起来令人惊讶,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只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才能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结构升级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但要立足实际,从本地自然资源特点和传统产业优势出发。我市农民收入的 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在指导思想上要稳定粮食生产,避免出现大的滑坡;在发展设施农业的方法上,要合理规划,大力倡导,稳步推进。

四是过去农民增收,仅靠一条门路去打工,一块农田种口粮,现在除了“农场”,还要有设施、工厂、市场。发展设施农业、加

快市场建设、兴办合作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五是发展设施农业,基础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县(区)。在当前农村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没办法不行”的情况下,必须改变过去就生产抓生产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跳出农业抓农业。要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善于拿榜样让农民学,用实际给农民看,以实实在在的利益昭示农民,引导农民。基于这种考虑,办好农业示范园区,发掘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是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的必然选择。

六是发展经济是中心这个道理不仅要讲,更要看投入多少精力、财力;检验中心意识强弱的标准是看发展、看变化。机遇在抓、在抢、在紧抓不放;抓住一个机遇,就能上一个台阶。发展需要资金,但不能仅靠银行;改革能出资金,机遇能送资金,能人能要资金,点子能置换金。思路既定,就要统一步调,矢志不移,坚持不懈,直至抓出成效。

二、我区设施农业 发展 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区 设施农业 发展现状:1、蔬菜 :2004 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围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温棚总数达 4000余座(其中第五代寿光经济型温室 700 余座),占地面积 6000 亩,年产蔬菜 13.2 万吨,净收入 8100 万元,已建成豫北最大的“五彩

椒”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发展增幅连续 5 年创全市第一。我区生产的蔬菜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蔬菜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位居全市之首,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也是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吉尔吉斯斯坦、香港、新加坡等考察团先后到我区参观学习温棚蔬菜生产技术,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岳村、孟轲两乡均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茄子、青椒、黄瓜、西红柿等四个品种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口品种樱桃西红柿、EVA 农膜应用、秸秆反应堆温棚应用、菌肥改良应用等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区蔬菜快速发展。蔬菜园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华龙区大量涌现,2 2、花卉苗木 :我区现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近1600亩,其中花卉温室 70 余座。温室花卉以玫瑰、非洲菊、串红、万寿菊、百日草等鲜切花和盆栽花为主,年产鲜切花 700 余万枝,盆栽花 130 余万盆;苗木以楸树、银杏、合欢、樱花、法桐等绿化树木和盆景为主,年供绿化苗木 500 余万株。3 3、食用菌 :全区食用菌温棚已达到 1782 个,生产面积达到 1797 亩,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 3000 万棒,年产量达到 2.5 万吨,年创产值 1.2 亿元。全区 10 个乡办中有 7 个乡办从事食用菌生产,从事生产的农民 4 万多人。岳村乡和孟柯乡的生产规模均达到了千万棒以上,百万棒以上的专业村达到 12 个。食用菌品种除白灵菇外,还引进推广了香菇、双孢菇、鸡腿菇、茶树菇等。全区成立了 6 个食用菌协会,经纪人200 多人,提高了我区食用菌的市场竞争力和菇农的经济收入水平。

我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扶持力度、种植品种、生产规划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区设施农业与寿光、青州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1、设施农业规模和总量小。通过几年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面积和产量有较大提高,但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形不成规模。去年,新加坡、香港菜客商到我区考察,对我区蔬菜发展很感兴趣,但菜农不敢签定合作协议。其原因是规模小,保证不了按合同常年供货。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进程,需要以长效投入机制支撑。由于建区较晚,农村集体经济匮乏,农民财力不足,加上上级对农村扶持的项目、投资多数对县不对区,仅靠区财政难以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资金,扶持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的大发展。去年《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说江苏一个镇,发展一个温室,政府奖励补贴 5000 元,吸引力可想而知。3、蔬菜产业化档次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区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新品、精品,还未形成叫得响的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认证意识差,四个认证品种都是无公害蔬菜,还是政府申报的,蔬菜企业无一认证。绿色、有机蔬菜认证还是空白,严重影响了我区蔬菜的知名度,不利于开拓市场,走出去。4、农民市场意识不强,经营分散,效益偏低。基地成规模及园区规模相对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组织化生产程度低,而且往往

是兼业菜农,种植随意性大,很难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农户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致使在种植面积、收购价格等供求平衡方面不统一、不协调,有时货源紧缺,相互抢购,有时又供大于求,互相压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经济效益。5、土地流转困难。因受传统意识的影响,有些农民致富无门,但死守着土地不放,给连片集中发展带来了困难。6、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大,服务手段有待于加强。思路守旧,科技意识差,加之农民积累少,造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缓慢,影响了效益。同时,区、乡(办)两级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乡(办)仅有几个人,大多抽调做其他临时工作,农业很少顾及,设施农业更别说,这样严重影响技术服务。7、没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缺少与外界沟通的平台。辖区内一直没有建立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我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在城西王助,离我区较远,交通不便,菜农卖菜难影响了我区蔬菜的销售,挫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对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及 思考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慨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在对比中我们充分地坚定了信心。加快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我们信心百倍。

理由之一,目前国内形势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逐步迈向现代化,这就为设施农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可

以断言,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设施农业产品就越有市场。理由之二,我市及周边地区房地产开发档次不断提升,普遍把营造绿色环境作为“卖点”,所有这些,都使花卉苗木的需求不断增大,因而必将为花卉苗木种植提供一个潜在的发展大环境。

理由之三,我区拥有发展设施农业的几大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 。我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灌溉方便,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是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区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是全市人民的菜篮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再有我区是承载濮阳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唯一辖区,环境优化美化的任务较重; 三是技术优势。我区有成熟的基础条件,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日光温室一般亩收入在 7000 元左右,大棚亩收入也在 4000元以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已成为部分乡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广大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积累了丰富的种菜经验,为大面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力促我区 设施农业 上一新台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坚持棚室并举,在规模上再突破。一是扩大种植规模促发展。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将岳村乡寨里村、瓦岗村、东田村、高庄、黄城、大河寨等村。孟轲乡的前炉、李家楼、魏寨、西孟轲等村,胜利办的马呼屯、尧当,大庆办的申庄、贾庄作为发展

设施农业的重点,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着力培育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体,钢架大棚为补充的设施农业生产带,发展百亩大片、千亩园区,实施大规模生产,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二是依靠专业特色促发展。要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坚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引导,加强服务,立足现有的生产特色,确定骨干品种和发展目标、重点生产村集中扶持,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栽培结构,将现有的分散种植,引导发展成为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

(二)坚持政策扶持,在投入上再加大。一是建立资金扶持机制。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向设施农业的投入,对连片示范点给予资金扶持。保持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把争取国家支持、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农民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促进连片建造和发展一村一品。四是建立社会共帮机制。设施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基地的规范建造等,因此,农、林、水、电、科技、土地等相关部门要在设施、机械、技术、信息等方面共同协助,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三)坚持品牌战略,在质量上再提升。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标准化蔬菜生产是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增强群众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自觉性;要制定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一系列标准、程序,积极推广普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提高标准化程度。二是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我区蔬菜生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步伐,以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精品名牌为努力方向,实施蔬菜精品名牌战略。三是打造知名品牌,在巩固提高“寨里”牌五色彩椒、西红柿、茄子、黄瓜等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力争再培育一批质量优、品质好、附加值高、产量大的品牌产品和优势生产基地,以适应本地消费和外地市场的需求,实现树形象、创名牌、扩市场、增效益的战略目标。四是要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严格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从源头上治理污染;规范无公害标志的管理使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走俏市场。

(四)坚持科技创新,在服务上再加强。一是加大科技引进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先进适用、功能齐全的设施农业装备,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档次和水平;积极示范推广新设施、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栽培效益的提高,提高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强化科技培训,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相互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

识的“大轮训”,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办)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驻守”加大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四是加大示范园区建设力度。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共建的方式,建立一个区级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整合科研机构,推向市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强强联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大型蔬菜制种企业落户我区,加快蔬菜种子繁育力度,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我区蔬菜产业发展。

(五)坚持完善市场,在流通上再拓宽。一是培育市场体系。吸引各方面资金,尽快建设华龙区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构建我区蔬菜与外界联系的平台,更好地服务于蔬菜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壮大蔬菜运销队伍,引导发展蔬菜销售公司和经纪人,充分发挥寨里蔬菜协会、国优蔬菜协会等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积极开拓外地市场。三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蔬菜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和发布信息,逐步实现凭借信息调布局、电脑种蔬菜、网上做生意,实现温室种植的电脑化、现代化、信息化,为蔬菜种植、收获、运销和价格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

第五篇:某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确定的蔬菜主产区之一,设施农业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我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易被广大农民接受,适应现

阶段我市农村发展实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我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年均日照达2936个小时,无霜期171天,气温日较差大,≥10℃积温为3100—3500℃,因此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排灌体系健全,沟渠路配套,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障碍因子少,土壤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

近年来,自治区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作为**设施农业建设的主要区域,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发展原则,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截止2008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建成了利通区金积镇,青铜峡市叶升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盐池县城西滩,红寺堡开发区乌沙塘等7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20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一)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和菌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蔬菜、花卉、园艺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必将大大改善农业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三)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近期调查表明,我市单茬西红柿亩销售收入10756元,纯收益4931元。单茬辣椒亩销售收入6876元,收益1631元。两茬蔬菜平均亩销售收入11714.5元,亩纯收益3773.6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五)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村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设施农业发展的领域和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川山区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区域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在“名、优、特、新、精”上做文章,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扩规模、抓市场、促产业”的思路,加快建设速度。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千辛万苦抓项目,千家万户搞培训,千方百计解民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加大投入,用好资金,强化服务,2008年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成为

下载xx乡xx村设施农业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乡xx村设施农业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定陶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定陶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近日,定陶县农机局专门组织成立了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小组,明确调研任......

    乡村建设调研报告(大全)

    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根据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近期,县政协调研组就我县 xxxx 年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部分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认真查瞧建设现场与......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市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等规划和冬春农建实施方案为主要依据,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

    山丹县设施农业建设

    在全县新农村试点建设暨现代设施农业 现场观摩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刘晓云 同志们: 这次全县新农村试点建设暨现代设施农业现场观摩推进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观摩和学习交流,......

    农业设施建设方案

    农业设施建设方案 一、项目名称 龙惠生态农业园 二、建设地点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安农场尚才五队 三、项目概况 龙惠生态农业园总占地规模1041亩,是一个集蔬菜种植、......

    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于设施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于设施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

    关于潍坊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潍坊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计财处 为进一步了解我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潍坊市农机部门在该市范围内开展了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