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服务一体化建设问题思考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举措。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近7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只有实现农业发达、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主管部门,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扎实地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这都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治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广大农民群众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今广大农民群众渴望法律的保护,更渴望自己懂法。当前农村发生的案件中,许多是由于不懂法、不理智,由不冷静变为冲动,由不懂法变为违法犯罪。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各种法律行为,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关系,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和及时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法律素质,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群众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全面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
(二)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因不懂法而经常吃亏上当,遇到纠纷也不知道如何打官司,他们强烈渴望学习和掌握有关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保证农民和农村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信用,自主决定其经济活动,依法维护农村交易安全与合法权益;有利于保证农村市场的公正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对村级重大事务有很强的参与意识,由于法制观念不强,程序意识淡薄,虽然每个村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不同程度存在制度不健全、议事程序不规范的现象,现有的一些好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的仅流于形式,村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不到保障。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进一步畅通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社会经济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渠道,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适应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的形势;有利于提高广大村级自治组织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各项村级事务的管理,充分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行使,保证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创新理念,突出重点,切实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今年是全民“五五”普法的实施启动年,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新思路,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理念,突出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工这两个重点对象的宣传教育,突出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一)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理念。一是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与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与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相结合,与平安乡村建设相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
第二篇:关于我市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思考
关于我市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思考
自1985年开展全民普法二十多年来,我市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农民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法治村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我市农村社会秩序稳定。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市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笔者近段时间深入到XX、桃源、澧县、津市等区县乡镇、村组就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市今后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经历了四个五年普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普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主要表现“四难”:
观念陈旧深入难。长期以来,受传统“人治”思想的束缚,一些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漠,认为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普及法律、按法律办事会降低行政效率,阻碍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对法制宣传教育轻描淡写,或者仅对农民进行应尽义务的普法教育,而忽略合法权益保护的宣传。还有个别地方的企业老板为了维护其 既得利益,设法阻止农民工学法。部分农民则错误认为“普法是政府搞的宣传活动,是当官的事”,不热心、不参与普法,将普法束之高阁,闲时宁愿打牌、赌博,也不愿意挤时学法。
还有少数农民认为,法律途径成本高、周期长,结果难料,在遇到矛盾纠纷案件时,寄希望于找关系、熟人、朋友中“有身份、有背景”的族人“了难”,而不寻求法律诉讼途径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的矛盾暴露出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第二轮土地承包中的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重点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补偿纠纷接连不断,部分农民对政府、对基层干部的不满情绪增加,影响其学法积极性。加之少数执法部门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现象,弱化了普法的作用和影响,使群众对法律的权威作用产生了怀疑,导致农村普法教育难深入,发展难均衡。
职能软弱发展难。据调查,部分乡镇普法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有名无实,有的人员异动多年,却没有及时调整充实,且乡村普法组织职能相对软弱,既没有相应的“尚方宝剑”,即法制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又没有普法工作的刚性机制,对不重视或者不参与普法的基层单位和个人,缺乏硬件考核约束办法。有的地方虽然纳入综合考核的内容,但所占考核分数比例过低,更没有可操作性的量化考核办法,普法组织和普法工作者对此无可奈何。部分村级普法组织网络形同虚 设,且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职责任务,待上面布置或者检查普法工作时,村里临时抽人“应付”,在墙上挂一个普法小组名单,买几个记事本,买几本教材装点门面,蒙混过关。由于普治组织职能软弱,普法工作者“没有权和钱,全靠嘴巴甜”,吃尽苦头,但尝不到甜头,看不到奔头,不想干、不愿继续干此种苦差使,导致普法队伍不稳定,工作无人管,普法难发展。
素质偏低创新难。据调查,目前农村的普法骨干大多是村组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低,虽然参加过乡村的培训,但由于基础差,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单一,所以,法律知识水平低,既不能宣讲法律,又不能为群众法律服务。有的村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培训时,找一个讲解法律的人很难,只能照本宣科念条款,效果不明显。由于普法骨干法律素质较低,又沉于繁杂的具体事务,缺乏对农村普法工作的探讨研究,不能掌握其内在规律,因而农村普法方式陈旧单调难创新。多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喜闻乐见的如实案录像、法制文艺演出、法制演讲和知识竞赛等教育形式很少,农民感到枯燥无味,感觉“来时一阵风,过后一场空”。
经费紧缺落实难。据调查,相当一部分乡镇由于财政经济困难,基本上没有安排普法专项经费或者不能按标准拨付到位,普法经费难保障,且有限的经费大部分用在重点对象的培训学习上。即使在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乡镇,也不 同程度地存在挤占、挪用普法经费的现象,为了应付检查,他们将综治经费与普法经费融为一体。村一级普法专项经费更难落实,因而制约了普法工作的正常工作。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影响农村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农村社会成员法律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难以有效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困难,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农村法律文化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农村法制宣传阵地难以发挥自身在提高农村社会成员法律素质中的作用,农村社会成员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从而限制了农村社会成员市场经济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农村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与市场经济不和谐的因素表现十分突出,这些都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背道而驰。
影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党的十六大确定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即“农村基层民主更加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切实发挥作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不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农村基层法制更加完备,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制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各项制度更加完备。农村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形成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进一步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然而,由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成员法律素质不高的现状延缓了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传统习俗等消极的内容和陈旧观念缺乏自我否定的内在机制,缺乏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当家作主的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影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巨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能在农村有效开展,农村社会成员的法律素质得不到提高,限制了村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有的甚至不能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二是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认为村务工作与已无关,出现“政治冷漠”的现象;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村民对有的法律一知半解,抵制法律文化的现象越来越民为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封建迷信、宗教势力等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三、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对策
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强调“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 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五五”普法首次把农民纳入普法重点对象,对农村普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市实际,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形式,使农村普法教育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推进,由表面向实效转变,推动农村普法健康、深入、持久发展。
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认识。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实行依法治村的基础条件。各级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全面提高村民特别是村干部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的转变,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应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村民学法用法,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一是要开辟法制宣传阵地,进行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如建立农民法制学校、图书室、法制宣传园地、法制宣传长廊等。村里应建立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有场地、有考核的“六有”村民法制学校,组织村民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辅 导。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农村应开展村民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村普法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以活动推动村民学法用法。如法制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以案说法、评选法制文明户或遵纪守法户、开展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村的法律文化生活,使农村社会成员在良好的法制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法制教育。三是培养“小普法员”。针对农民居住分散,不易组织,集中起来学法存在不少困难,而要充分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小小普法员”,进而辐射带动一个个农村家庭的普法教育,实施小手牵大手活动。
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实践表明,农村的法制宣传队伍要从县区、乡镇、村三级组织建立。县区一级普法办应配备一名专职副主任,还要有两名以XX素质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和演讲才能,负责指导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要建立5至8人的普法讲师团,在农村巡回宣讲相关法律知识;乡镇一级要以乡镇司法所为依托、配备1至2名法制宣传骨干,负责指导村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组织一些全局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村级应建立法制宣讲组,选拔3至5名有较高文化程度、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员作为宣讲组成员;村民小组应设立法制宣讲员,负责本组的法制 宣讲工作;每户应有一名法律明白人,作为家庭的学法骨干或法律事务代言人。
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县区、乡镇、村都要加大投入,县区政府应按照市委18号文件规定的年人均0.4元的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运转。乡镇一级应按年人均1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并配备必要的法制宣传设施。与此同时,应着力解决法制宣传工作者的待遇问题,除工资外,每月应发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适当的补助,鼓励其热爱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村一级的法制宣传教育每月应开展3至4次活动,其经费应按活动所需实报实销,确保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应在六个方面着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应在如下六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硬任务,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加强监狱劳教工作,健全完善监所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加强正规管理,确保监狱劳教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坚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改造工作的首要标准,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认真抓 好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认真抓好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矫正质量。加强帮教安置工作,切实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抓好市、县、乡矛盾纠纷调处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调处机制和“三调联动”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二是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不断加强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鉴定工作,深入开展“应对金融风险,促进富民强市”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依法决策、服务基层群众、服务社会稳定的实效。牢固树立执业为民的理念,努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切实做好就业、就学、就医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三是着力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实效,稳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四是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 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精神,抓好监狱劳教体制改革,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工作,完善司法考试、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律师公证管理制度和对市律师协会的指导监督机制,完善工作目标管理、队伍精细化管理、机关政务管理和执法监督机制,依法构建一套体系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运转灵活的司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
五是着力抓好机关基层建设。加强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建设,争创文明单位、人民满意机关。加强监狱劳教场所建设,争创国家级现代化文明监狱、文明劳教所。继续抓好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争创全省、全国模范司法所。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切实加强对基层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加强基层队伍、制度和业务建设,落实经费保障,不断优化基层工作环境,打造一个基础设施齐全、保障有力的工作平台。
六是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贤任能,擢优汰劣;关爱干警,想方设法帮助干警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增强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司法行政干警执法执业能力建设,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队伍教育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努力造就一支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司法行政队伍。
第三篇:关于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近年来,报纸、媒体、网络的日益发展,法制意识也随着这些媒介逐步深入千家万户。很多老百姓追捧沪上诸多著名的法制节目,如《案件聚焦》《东方110》等,并常常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在这些节目背后的法制深意,却很少有人会去深究,这就是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的问题。
一、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看重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办事情的惯用标准,对那些费时、费力而短期内难见直接经济效益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则持回避、被动、冷漠的态度;有些村的领导借口抓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忽视了法制宣传教育对依法治村、提高广大农民法律素质的重要作用,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工作中的被动应付。
(二)“三无”现象仍未彻底解决
“三无”即无专职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无专门工作手段、无专项活动经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量大面广,加之有些领导重视不够、教育手段简单、陈旧,工作疲于应付,宣传经费难以保证,有心无力,影响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四难”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人员集中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法制宣传教育对象难以集中。二是时间安排难。1
土地承包后,农民的时间变过去集中统一安排为个人自由支配。加之农村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农民农忙时在田里忙耕种,农闲时外出打工挣钱做生意,很少有空闲时间坐下来学习。三是内容理解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抽象的法律条文难理解,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四是体现效果难。由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人员、时间难以集中安排,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紧张,加上农民对法律理解掌握困难等原因,造成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未能真正显现。
二、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的思路探讨
(一)探索教育新途径,增强教育针对性
1、利用农村工作,渗透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农村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渗透到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干部群众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
2、抓住学校教育,辐射法制宣传教育。由于农民集中学习确有困难,而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人数多,人员集中,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有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在学校中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学生的辐射带动使家长和学生都受到法制宣传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就能覆盖一个村。这样,既抓住了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又发挥了学校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中的辐射作用,可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3、开展多种活动,烘托法制宣传教育。借助现有的组织体系、网络体系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建立长效的“搭便车”制度。如利用“三下乡”等活动宣
传法律知识,把枯燥的法律条文简化为通俗易懂的法律小知识、法律小故事,编成文化教材或法制文艺节目,可以增加农民学习法律知识的趣味性,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利用农业科技部门宣传农业科技信息的机会,普法工作人员随同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法制教育;利用计划生育管理网络及计生队伍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把计生工作与发放法制教育资料、面授相关法律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二)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效果
1、内涵从“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转变。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农民法律知识的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应从“法制教育”过渡到“法治教育”,将教育的落脚点从求知转向知行并举、从遵纪守法转向“维权行义”并重。只有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内涵从“法制”向“法治”的转变,才能既与我国现行宪法相契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一致,也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2、性质由“公民义务”向“公民权利”转变。在接受法制宣传教育应当是公民承担的义务的理念指导下,实践中呈现出“政府热、百姓冷”,“要我学”而非“我要学”的特征,法制宣传教育成了农民的沉重负担,加剧其排斥乃至抗拒的心理。因此,只有将接受法制宣传教育由“公民义务”向“公民权利”转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能增强农民学法的自觉性,进而在行动上得到认同和接受。
3、功能从法律知识教育向法律素质教育转变。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从“一五”、“二五”法律知识启蒙教育到“三五”法律意识的提高,侧重于法律常识的“灌输”而未重视法律素质的培养,这种工作重心的确定是基于当时我国公民法律知识贫乏和法律意识淡薄的现
状。然而,单纯的法律知识“灌输”只是“授之以鱼”,未来的法制宣传教育应以提高公民法制观念为核心、提高学法用法能力为目标,树立“授之以渔”的理念,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如此才能使农民真正具备与其主体地位相一致的法律理念和主动的行为方式。
4、方式从行政指令式向启发自愿式转变。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进实施的,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着组织宣教的重担。这种模式有其优越性,但又有一定的弊端,在法制教育关系中,宣教组织者以管理者、教育者的身份自居,是权力主体;而受教育者只具有被动接受的义务,是义务主体,导致宣教活动成为纯粹的单方行为,接受教育的一方则易产生被强制、压迫的心理压力和抵制情绪。因此,宣教组织者应转变自身定位,在对待与法制宣传教育对象的关系问题上,将居高临下的单向性的不平等关系转变为双向互动式的平等关系,从而在宣教活动中努力营造平民色彩,尽可能消除官僚主义对宣教活动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法制宣传教育手段应从原来浓重的行政指令式向自愿式的方向转变,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受教育者“要我学”的消极心理为“我要学”的积极态度。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这片广阔天地里,人的自我发展,不仅需要自律,也需要外在的制约与规范。法制宣传教育在农村将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在这一平台上将会越来越明显,破除陈旧观念,探寻适时时间,才用恰当方式,都将成为我们农村工作者今后不断长期的奋斗方向,以共同期盼着新农村日益健康蓬勃的发展。
第四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本来,我村的普法及依法治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以增强村民法律意识、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化解简易纠纷为主线,以“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村”为主题,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广大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推进我村民主法治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维护辖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法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成立了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等尽可能予以解决。
2、根据普法规划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普法宣传教育的具体计划,确定普法内容。
3、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全体党员干部以及广大村民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自觉地加入学法普法队伍中。
二、以人为本,做好不同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确立以法制宣传为先导,充分运用各种形式,最广泛地发动和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的法制宣传思路。同时,围绕村中心工作,利用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的机会,向村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今年上半年共出版各类法制宣传黑板报2期,向村民散发法制宣传资料550多份、张贴法制宣传画报2份,悬挂宣传横幅1幅。在今年3月份的“综治宣传月”活动中,我们积极参加村支委组织的宣传活动,走村串户,向群众散发计生、治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00余份。3月7日,我村利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机会,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引导妇女进一步树立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信心,依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4月份,我村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消防安全大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分发了企业消防安全告知书,促进和监督他们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消除隐患。6月26日世界禁毒日,我村以召开党员大会庆祝建党节活动为契机,于会前四十五分钟播放禁毒教育片,向全体党员进行禁毒宣传。看后,使党员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一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期间还出了一起禁毒黑板报。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寒假期间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通过参加劳动向他们灌输爱国守法、自立自强的思想。还积极开发社区资源优势,农家书屋在双休日全天候为学生们开放,让学生们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些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们深受教育。
三、普治结合,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我们在抓好普法工作的同时,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社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工作,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机制,做好综合治理及人民调解,在社区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全面推动文明法治建设,促进本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今年的普法工作中,我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宣传形式上缺乏创新;宣传的内容不够全面,村民的法律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诸如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尽责尽力地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普法依法治村工作,为“六五”普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为进一步巩固“平安村寨”做出贡献!
第五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我村广大村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制水平、法制意识,村内开展了以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一、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治市,提高城市法制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工作大局,在村民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制素质,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法制工作,使法制工作深入社村、深入村民,促进村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二、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村民的法制素质,使各村民群众懂法、守法、护法,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坚决的斗争,进一步加大法治工作力度。充分利用“6.26”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12.4”法制宣传日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举办法制宣传活动四期,并发放法制宣传资料200余份。以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和防范意识,给村民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依法治理村的基础工作来抓,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针,学习宣传国家宪法和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与各民族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以打击民族分裂主义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确实提高村村民的法制水平。
四、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村紧密结合起来,使村的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五、寒暑假期间我村组织老党员和部分青少年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及暑期安全防范知识,教育他们远离毒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总之,通过一年来的法制宣传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但我们不能满足,要继续努力地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希望能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能让广大村民了解法律知识,减少矛盾,为创造和谐村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