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农村“两室”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9:2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发挥农村“两室”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发挥农村“两室”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研究》。

第一篇:如何发挥农村“两室”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研究

我们坚持把加强农村党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建设作为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执政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使用,做到了村村“两室”建设达标,村村“两室”作用发挥明显。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两室”建设

近年,我们加大对农村“两室”建设的投入。辖内“两室”具备了以下特点:一是宽敞明亮,格局合理。在格局上分别按不同功能用房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能够充分满足农村各项工作及村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二是功能齐备,实用性强。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及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对各类用房的功能进行了细化,分别设立了党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棋牌室、体育活动室,室外建成了群众性体育活动广场,“两室”成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是设施先进,制度健全。“两室”内部设施均按照高标准进行了配备,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对软件进行了完善。凡是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制度、规范及“两室”管理的措施、方法均按照美观实用的标准张贴上墙。

二、立足“四个阵地”,发挥“两室”中心作用

乡村党组织特别注重发挥“两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对“两室”的充分利用,切实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确保了农村稳定。“两室”已成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是把“两室”作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党建阵地和党员群众议事谋事的民主阵地,充分发挥“两室”政治中心作用。各村党支部依托“两室”全部建立了村级党校,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注重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到每名党员,使党的政策真正通过“两室”阵地深入到家家户户。特别是在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村充分利用“两室”组织党员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研讨整改措施,“两室”成为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各村先后组织利用“两室”开展教育活动139次。以前由于一些村“两室”面积小,党员和村民代表集中起来难度较大,村内事务决策需要村干部逐人征询意见,工作起来难度较大。“两室”完善后,村党支部依托“两室”推行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议政日、民主理财组等制度,制定了党员和村民代表上站议事时间,扩大了党员群众参政议政面,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农村的一些重大事项可以面对面地发表个人意见,提高了事务决策的公正和效率。以前由于一些制度没有合适的地方上墙,影响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两室”硬件设施完善后,各村除了对原有制度进行了完善、配套,还建立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全部上墙,提高了村民对制度的知情度,村两委工作严格依章办事,对群众普遍关心的财务收支、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指标分配等在固定栏目定期公开,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工作更为规范有力。

二是把“两室”作为引导农民致富的发展阵地,充分发挥“两室”经济中心作用。全乡所有农村依托“两室”全部建立了“村民学校”,乡涉农部门搜集致富项目和技术,每月在农村“两室”向村民发布一次。县、乡农技人员按照种植作物不同类别,依农时及时到各村利用“两室”向村民提供具体技术帮助,提高了农村的科技兴农水平。今年以来,全乡农村利用“两室”举办科技讲座20多场,播放科教片80多场次,发布信息200余条。张庄、枣元等村养殖专业户较多,通过参加科技讲座、收看科技光盘,走上了科学养殖的道路,禽畜得病、死亡率明显下降,年收入以10%递增。农村张录军通过从“两室”学习获得的信息,做起了粮食生意,年收入翻了近一番。

三是把“两室”作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文明阵地,充分发挥“两室”文化中心作用。以前农村“两室”设施陈旧,村民很少到村活动室来,空闲的时间大多在牌场上度过,有的村民参加了教会组织,个别村民参与到封建迷信活动中。“两室”设施健全后,到村支部活动室的农民越来越多了,打球、看书、下棋、唱歌、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了起来。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秧歌队、鼓乐队、舞蹈队、体育协会、驾驶员协会、书画协会等50多个文艺团体和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在各村组建,封建迷信销声匿迹,教会势力逐渐减弱。枣元村、汪江村、北三里等村的一些社会青年,以前游荡在村里,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村“两室”文体设施更新后,他们整天集中在村活动室,打球、看书、下棋、唱卡拉ok,一些不良习惯得到了矫正,社会越来越稳定。

第二篇:中共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现状研究

中共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现状研究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国企党建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困境中探索出路、在继承中实现创新,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把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竞争优势,成为国企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给国企党建带来了新挑战

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战略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战略结构布局、资产管理体制、组织运营方式、内部经营机制、职工精神面貌和经济社会效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给国企党建创造更宽广活动平台、提供更坚实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给国企党的建设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过程中的挑战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选择,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标志。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四部分组成,股东会体现的是出资人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董事会负责公司发展规划制定和重大经营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财务和董事、经理的经营行为,经理负责公司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按照公司法成立的企业就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是参与商品竞争的市场经济主体。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从根本上讲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做出的战略举措,是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不断增强的表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激发了国企职工创造财富的活力和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但是,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过程中,国企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遇到空前挑战。公司法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但公司法并没有就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权力配置、组织结构、决策主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途径作出规定。

尽管党章和党的有关文件对国企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作了原则规定,2004年颁发的党内文件《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专门对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与公司法不能对接,使国企党组织处于一种很尴尬、很无奈的地位,随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国企党组织的地位和功能呈弱化、虚化倾向。

同时,如何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尤其是董事会与党委会、股东会与职代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也已经成为困扰不少国有企业的难题。

(二)党员职工队伍结构复杂化的挑战

国有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广大党员职工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护。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稳定的党员职工队伍,始终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发挥政治作用的根本依靠力量。

然而,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党员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学历水平、年龄层次、收入结构、职工身份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党性觉悟高与政治冷漠群体并存,高技术含量劳动与简单体力劳动群体并存,正式职工与劳务工、农民工群体并存,少量高收入、较多中等收入与大量低收入群体并存,在岗职工与下岗职工群体并存。

上述变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但又因地区、行业、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企业可承受程度而有所差异。

(三)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多元化的挑战

国有企业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发展,必然导致人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理想信念、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这种由改革发展催生的多元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国企职工价值取向的开放性、价值目标的现实性、价值标准的实效性和价值规范的多元性。在庞大的国有企业职工队伍里,既有公平竞争、效率优先的价值观,又有重利轻义、损公肥私的价值观;既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又有金钱至上、贪图享乐的价值观;既有民主法治、大局为重的价值观,又有法治观念淡薄、官本位情结浓厚的价值观;既有义利兼顾、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又有公德不足、私德有余的价值观。传统的同质价值观念和共同信仰被打破,代之以多元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处于不同地位、不同岗位、具有不同利益和不同经历的职工对任何一项改革发展和社会现象,必然有不同的看法和评判标准。企业党组织“振臂一挥,群起响应”的局面很难形成。

(四)党员职工队伍流动性不断增强的挑战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员职工相对稳定的刚性结构,党员职工队伍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同的国企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国企内部人员实现了无障碍流动,职工身份和岗位对职工的约束性明显弱化。国有企业的职工对单位的依赖度降低,许多职工不再从一而终,正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跳槽、转岗、辞职司空见惯,尤其是高级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务工农民工较普通正式职工的流动性更大些。作为国企改革发展重要内容的企业并购重组,不仅带来了国有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膨胀、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而且带来了企业职工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和人员流动的频繁。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影响力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国企党组织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接挑战,抢抓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新的提高,在服务大局、融入中心、鼓舞士气、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企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但勿庸讳言,成效大的同时矛盾、问题也不少。

(一)党组织的感召力不强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感召力,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条件和重要表现。从目前情况看,国企党组织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不够高,影响不够大。有的企业党组织在安排工作时,台上讲的声情并茂,台下听的昏昏欲睡。不少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在职工那里很难起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效果,甚至有的党员职工,对党组织安排的活动,积极应答,消极执行,上面推一推,他就动一动,不推不动,更有甚者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

党组织的感召力不强,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的原因。

从客观原因讲,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企业党组织不是企业日常生产的行政中心和权力中心,是政治核心。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主体,面对的是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改革发展,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活动的中心任务,这首先是行政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的职责和任务。党组织在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重大问题上没有主导性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上,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经济政治资源分配上,企业党组织的意见对行政决策层、经营管理层而言只起到参考作用、辅助作用。只有当党组织的意见和行政决策层一致时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当二者不一致甚至冲突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就很难保证了。

从企业党组织自身讲,有作为才能有地位。长期以来,一些国企党组织在党建思路和党建工作上缺乏创新,企业党建工作不能融入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中去,解决不了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直接导致党组织的感召力不强。

(二)党务工作有弱化、虚化和边缘化倾向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党组织虽然设置相对完整,有相对健全的党的机构与专门党务人员,但越来越朝着裁减、缩编的方向发展。

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基层党组织相对薄弱,党务人员队伍参差不齐。即使在形式上配备了党务人员,党组织负责人大多数是由企业生产负责人兼任,党务人员由女性、年龄大的生产人员担任,他们由于缺乏党建工作培训和党建工作经验,导致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较困难,党员作用难以发挥,进而影响企业党组织影响力的提高。

党务工作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从体制上讲,现行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利于企业党组织职能的发挥,不仅在企业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上,党组织只具有参与决策权、监督执行权,而且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上,党务工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大量的生产活动和工作安排都是经理们在一线直接领导和亲自指挥。

从认识上讲,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口头上承认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国企党建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独特政治资源,但在实践中,往往认为企业就是一个赚钱的经济组织,企业中的党组织则是一个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政治组织,担心投入过多的精力、财力、人力和时间,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党务工作,往往是被当成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从企业党组织自身的角度讲,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力度都不够,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有效形式不足,懂经营、会管理、有办法、敢创新的党务干部稀少,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往往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工作举步维艰,左右为难。

(三)党务工作的内容、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从目前国有企业的情况看,对党员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过于注重传统内容的说教,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忽视了对党员职工新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追求的关注、把握和分析,与党员职工的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严重脱节,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很难让广大职工产生思想的共鸣与震憾,解决不了广大职工的实际问题,当然也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

在教育管理和组织党员职工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许多国有企业党组织注重上“政治课”,强调绝对服从,热衷于读报开会,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这种一刀切、千篇一律的党课或是政治课,整体上没有层次性,操作上缺乏针对性,往往给人以轰轰烈烈、阵势浩大、效果很好的感觉,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差。

同时,由于党员职工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领域、甚至是不同的地域,工作流动性大,身份变化快,特别是有的市场营销人员由于开展业务的需要,整天全国各地跑,国内国外满天飞,居无定所,行无定踪,客观上也增加了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四)党组织参与决策及保证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国有企业在实行改组、改制、兼并及其他形式的改革后,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企业党组织应该按照有关规定,根据企业的规模、工作需要,在企业中同步组建党的基层组织和调整企业内部基层组织的设置。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在改革重组时,党的组织设置、调整跟不上。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机制不健全,如何参与、如何落实、如何保障等问题缺少可操作性规定,往往取决于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政治思想素质。一旦主要负责人更换或注意力改变,企业党组织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参与程度就会变化。

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方面。这种保证监督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但在实践中,企业党组织在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贯彻执行的监督上,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的监督上,在对企业主要领导人和关键岗位负责人权力行使的监督上,在协调企业内部各群体关系和平衡各方面利益的监督上,多多少少存在措施不力,方式落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难以扼制国企领导层违法违纪案件日益呈增加的势头。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转移、侵吞国有资产现象,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疏于管理、随意决策、盲目投资、失密泄密现象,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私设小金库、体外循环以及截留、挪用、私分公款现象触目惊心。

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体制上找原因。从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架构看,不少企业在权力结构的各个层级实行“党政一肩挑”的领导体制,这就使企业各个层级的大大小小负责人手中握有大大小小的比较集中的权力,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决策上一言堂,财务上一支笔,用人上任人唯亲。而企业党组织的权力设置远远无法和企业行政经营中心的权力形成制衡,由于这种权力配置缺乏制衡、用权行为缺乏约束、监督渠道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无效,下级监督不了”的局面。

三、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对策思考

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必须着眼于国有企业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企业党建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创新活力、职能作用的不断增强,围绕企业发展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提升、文化塑造等作用,适应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企业党组织的现代化、时代化,构筑和谐的党企关系,保证企业的科学发展。

(一)创新国企党建思路,把国企党建由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的创新推动工作的开展。国有企业党建思路的创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企业党建实际,全面考量影响企业党建的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实际状况,从而找出现象背后的要素和各种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所把国企党建由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国企党建工作的利益相关者(服务对象)包括上级党组织、企业管理者、党员及职工。企业党建工作一要符合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执政党在国有企业中的影响力,巩固党在国有企业中的执政基础,二要适应企业管理者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三要满足党员及职工发挥作用,取得合理报酬,维护人格尊严的需求,这样才能把国企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优势,成为企业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以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在于更多侧重对上级党组织要求的关注,难以避免轰轰烈烈搞形式,洋洋洒洒写文章、报材料的现象;企业管理者对这种耗费资源、难见绩效的党建工作的支持程度,取决于其政治意识的强烈程度,难免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由于对党员职工需求的关注度不够,党建工作难以触动他们的灵魂和利益,因而无法入心入脑。鉴于此,党组织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树立“客户”意识、服务意识,把上级党组织、企业管理者及党员职工真正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信息传递媒介和工作方式,使企业党建目标入心入脑,企业党建工作有声有色,真正把企业党建工作由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了管理优势。

(二)把企业党建内化为促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终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上,体现在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上,体现在更好地代表和实现国企职工的根本利益上。因此,把国企党建活动和具体的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是国企改革发展中加强党建工作的必由之路。

从领导体制的角度说,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党组织之间要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构建和完善双方权责明确、有机融入、互相配合、运转协调的新型领导体制,使企业党组织从领导体制的层面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从企业决策的角度说,企业的董事会要充分尊重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力,企业党组织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企业和广大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用好、用足、用活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力,从决策的层面融入企业的中心工作。

从党员作用的发挥看,要以党建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强化党员的政治身份和角色意识,让广大党员在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中拼搏奉献,恪尽职守。

从保证监督的角度看,党组织要把企业主要领导人在重大决策上秉公用权、党员经理人在生产经营中创造性贯彻党的政策,作为监督的重点,靠党组织的常规化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使国企党建融入并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制度,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与党的建设对党员职工的要求和影响是有差别的,但二者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二者都具有凝聚人心、激励斗志、规范行为、引领方向的功能,特别是国有企业强烈的政治属性决定了二者高度的一致性和诸多的互补性。从内容的结合上讲,企业党建是要始终引领企业文化前进方向的,党建的目标要求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相通的,结合的重点就是使党的政治理念与价值观内化为企业文化理念,把党建的目标要求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愿景,让职工在执行发展规划、追求战略愿景的过程中,增强对企业党建活动的认同、支持、拥护和参与的热情。从形式的结合上讲,党的建设可以借助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方式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党建活动的生动性、群众性、多样性和感召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依托党组织成熟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强健有力的人脉资源,把先进科学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党员职工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实际行动。

从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党组织要始终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及时清理摒弃不符合党的文化政策、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内容和形式,引导职工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企业文化,努力创新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党建特色活动和有效载体,把文化建设的成果充分体现到党组织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上。

(四)不断创新国企党建的活动形式和载体

提升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好的形式和载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要求企业党的建设要不断创新党的活动方式和组织方式,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平台。党建工作服务对象不同,党建活动的有效形式和载体不同,党建工作的服务对象情况及需求的变化要求党建活动方式和载体不断创新。

在对党员职工的思想引领上,采取企业各级党组书记讲党课的形式,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分析经济社会大的发展形势,又要深入剖析企业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增强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影响和带动党员职工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

在各级党支部的建设上,要围绕企业的阶段性任务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日活动”,把党日活动与业务学习、技术攻关结合起来,与团队建设、文化培训结合起来,与爱心捐献、扶贫帮困结合起来,把党的要求具体的转化为职工群众的目标,逐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活动机制。

在党员骨干队伍的培训上,把对党员经理人的思想教育与解决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党建和业务知识培训,把党性觉悟的增强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上,引入新的培训理念,在培训中开展知识竞赛、趣味运动会、专家讲课等丰富生动的内容,集中活动,寓教于乐,努力提高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五)把对职工的人文关怀贯彻到企业党建的始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国企党建中强化对党员职工的人文关怀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国企党组织要充分尊重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和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在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坚持问计于党员、问计于职工,充分发掘党员职工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尊重党员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让党员职工不断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让能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竞争有序、充满希望的人才成长环境,使每个爱岗敬业、追求进步的党员职工都有机会展现才华、脱颖而出、实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构建起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帮职工所需,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解决群众的困难,尤其要增强发现矛盾、消解怨气、理顺情绪的敏锐性,多到矛盾多、困难多的职工群体中走一走、看一看,通过合法程序切实维护党员职工的利益诉求,让每个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党组织有群众威信和群众基础,使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三篇: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问题的研究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问题的研究

上饶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 英

实施农村药品放心工程,全面开展药品“两网”建设,是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要求,开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广大农民用药安全有效,对于维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用药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03年10月起,我局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围绕“减少流通环节、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方便农民购药”这一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努力推动我县“两网”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上饶县现有人口73万,其中农村人口近80%,国土面积2240平

方千米,全县辖21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辖区内有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约1100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4家,药品批发企业4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家,药品零售企业146家,县级医疗机构5家,乡镇医疗机构24家,村卫生所(室)、个体医疗诊所893家。近年来我局一直坚持不懈地抓药品“两网”建设,通过多年的扎实工作,全县药品“两网”建设已初具规模,乡镇药品协管工作站及行政村信息网络已基本完成,基本上达到了监督网覆盖率100%、供应网覆盖率100%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两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两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任务重、工作难度大。为使我县“两网”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我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别做出批示,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纳入县、乡两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内容。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药监、卫生、工商、公安、监察、广电、物价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乡镇药监协管机构正常工作。县政府制定印发了《上饶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施方案》(饶县府办字[2008]46号),并于6月25日召开了由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分管领导、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和管理相对人参加的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县政府副县长黄统征出席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分阶段部署了“两网”示范县建设工作;7月2日,黄统征副县长深入上泸镇、黄沙岭乡、四十八镇等乡镇食品药品工作站及卫生院检查指导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目前全县24个镇(乡、街道办)都成立了“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具体落实相关工作,使我县“两网”建设工作开展比较顺利。

(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两网”工作深入民心

“两网”建设是一项以保证农村药品质量、改善农民用药环境为目标的民心工程,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使“两网”建设家喻户晓,我局共投入4.7万余元用于两网建设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做到电视里有形、专栏里有画、专刊里有字,以进乡村、进农户、进课堂为重点,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和“两网”示范县建设宣传工作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广泛参与、多方受益的和谐社会氛围。一是充分利用上饶县报、县电视台、市局网站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二是编印800余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培训教材》、1000余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宣传单,送进村庄、送进农户,张贴到农村各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村委会的醒目位置进行宣传;三是在国道、乡村公路沿线、行政村出入口刷写“两网”建设永久性宣传标语38条,各乡镇工作站都设有“两网”宣传栏或黑板报,医疗机构、药店制作悬挂了“两网”建设宣传栏;四是制作了两网建设电视专题片,每月编印《上饶县农村药品“两网”工作简报》,及时向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通报“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全社会对“两网”建设的认知程度。

(三)精心组织,勇于创新,“两网”工作稳步推进

我局在认真落实县政府印发的实施方案的同时,注重创新机制与发挥实效相结合,注重“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相促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

1、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化。我局坚持以专为主、以协为辅的原则,在我局药品稽查人员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聘用作风正派、办事公道、遵纪守法、热心公益的干部群众为协管员、信息员,在乡镇实行双协管员制,负责政府组织协调工作和日常药监协管业务;每个行政村聘用1名药监信息员,负责日常药监信息工作,做到了县有监督员、乡乡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广泛覆盖、高效运行的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网络,从而扫除了农村监管盲区,提高了监管的有效覆盖。目前全县24个

第四篇:农村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

农村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

编码 研究类型:A综合

[摘要]政治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政治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农村中学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中学的政治课教师。主要面临着职业理想缺失、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不高、专业自主研究意识淡薄和无法逾越成长中的“高原现象”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加强专业引领、倡导终身学习,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利用网络媒体等多方面来促进农村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关键词]专业化发展 政治课教师 农村中学

一、农村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一大重要趋势,也是在当今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之一,所以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指政治教师通过全面地持续地学习,能够掌握思想政治领域的相关理论及其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成长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优秀政治教师的过程。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成长过程。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教师的专业信念

政治教师的专业信念,主要体现为他们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任务、意义要有着坚定的信念;坚信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和效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用坚定的信念作为行动的向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可以说,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相比,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是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二)政治教师的专业知识

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由四个要素组成:第一,学科知识即专业知识,主要有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在内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包括伦理学、法学、文化学等知识。只

在农村中学政治课教师中大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但需要指出的是有大部分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并未形成一种事业感。很多教师只是为了晋升、评职称、提高工资等外在的目的寻求继续学习的机会,除此之外他们并没有更高的追求目标。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境遇,很多老师早已背弃了当初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理想。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他们只是靠一种“惯性”工作,几乎没有对新教学思想、新教学手段的钻研,没有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发现。在调查中我们甚至发现,有的教师每天在马马虎虎上完课之后,用剩下的时间来做小生意或是聚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他们把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是当成了谋求生存的手段,之前所说的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早已成为一句空话。长此以往,这些教师几乎丧失了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严重影响着农村的教育质量。所以说农村中学教师的理想信念缺失,是阻碍农村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二)专业理论知识缺乏

政治教师主要是从事德育工作的,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当好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前提条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某地区农村中学政治教师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把握非常准确的只占4%,比较准确的占91%,不太准确的占5%;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把握非常准确的只占4%,比较准确的占54%,不太准确的占42%;经常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占11%,少有阅读的占67%,从未阅读的占22%。1与城镇教师相比或者是从教育教学的需求方面来讲,农村中学政治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的现象。

1.农村中学政治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存在多方面原因

第一,由于农村中学地处乡镇,大都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与县城和城市有着重大的差别,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特别是比较优秀的专业教师都不愿到农村中学任教,再加上农村中学教师的流动性特别大,在教学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大都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考核中调入条件较好的县城中学而不能继续留在农村中学任教。这样一来,留在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师大都是一些专业不对口或学历不达标的教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1苟冬梅:《宜宾市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07

哲学,就需要政治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正确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心理依据和教育措施,才能做好不良品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专业实践能力薄弱

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等。这些专业实践能力是一个政治教师能否较有成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搞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保证。笔者于2012年底在海南省东方市一所农村中学实习期间对周边各学校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当地农村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是:创新能力较差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较低。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指政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所创造,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突破旧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而不是依旧地照本宣科和勉强灌输,使教学过程死板,干干巴巴,没有活力。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课时,只是简单的把一些条条框框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让学生识记。而不是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方法等等,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动手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答案。由于农村中学某些政治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出的新问题或出现的偏差不懂得去保护和引导,反而提出批评和指责。例如在一节政治课上:当老师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课时,有位同学随口问道“不是说人多力量大吗?那为什么还要实施计划生育呢?”老师不但没有赞赏这位同学的积极思考,也没有认真解决该问题,反而批评他事多,扰乱课堂纪律。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实践表明:如果总拿已经过时了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去上课,而不去创新,最终将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所以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位教师都应该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创新。

教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也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和所需要的软件,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了解新的成果,并将经

会,教育信息化、知识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果没有强烈的自主发展的进取心和坚定的专业研究意识,都会严重阻碍农村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无法逾越成长中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高原现象”也存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其主要表现是在一定时期内,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的现象。与城市教师相比较,这种现象在农村教师身上更为普遍,其原因有:

首先他们地处偏僻的农村,信息闭塞,面对不尽人意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所以在面对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的现象时他们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从而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也放弃了突破高原瓶颈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人生追求。其次,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教师教学条件落后,工作繁重,信息闭塞,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他们没有一个较好的突破高原现象的外部环境。最后,政治教师的专业特点也是“高原现象”产生的一项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理论性的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课堂的枯燥,被学生称之为“说教课”。所以,专业本身的特点也使得大部分政治教育教师开始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在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下,师生之间不断出现“压力—反抗压力”的对立倾向,导致师生关系僵化、缺少沟通,教师上课没有激情等问题。如若不能及时的处理这种状况,政治教师则会发展出职业高原期的各种问题。

三、农村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针对农村中学教政治课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供参考。

(一)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对自己职业责任的认同

师德就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操和品德,特别是政治教师,他们所承担的任务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农村政治教师职业理想缺失的原

因我们前面已有论述,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如何去加强他们的师德建设和职业认同呢?

1.唤醒教师心中的“爱”

有人说,教育是情和爱的事业,所以要加强农村政治教师的师德建设和职业认同,就必须唤醒他们心中的爱。爱教育事业,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很难成为称职的教师的;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名不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教师,无论才能多高也不会有杰出贡献和突出成就;爱学生,一名不热爱学生的老师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因为没有爱就不可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也不可能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更不可能把教书育人最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政治教师只有有了这份“爱”,才能逐渐培养其职业理想,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以唤醒农村中学政治教师心中的这种“爱”是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职业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

2.提高工资待遇,改善教学环境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2008年12月起,我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这项制度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农村教师的收入,但是在一些农村基层和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依旧偏低,再加上这些教师生活条件艰苦、交通成本较高、子女上学困难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由于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而选择离开或是对教学工作不冷不热,缺乏热情。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加强农村政治教师的师德建设和职业认同,解决和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在2012年两会上,海南省代表团在3月6日审议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多位代表就曾对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工资和福利,以便能让他们留在这些地区长期任教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项提议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这说明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确实是一件亟待解决的大事,因为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是加强农村政治教师的师德建设和职业认同的前提条件,他们只有在舒适的工作环境里和愉悦的心境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学校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师德是一名教师工作的精髓,加强师德建设,仅仅强调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至始至终,学校都应该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积极引导每一位教师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言传身教,使政治教师本人首先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榜样,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学校每学年应安排有关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活动,用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关师德的名人事迹。例如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来学校做师德报告、组织教师观看有关师德的宣传影片、开设专题研讨会,学习和研究先进学校关于师德建设的经验,学校还应该把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地促进教师行为规范化,迅速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学校在招聘和提拔教师的时候,不能只看应聘者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还应该把教师的师德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拔条件。最好聘用和提拔那些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崇高教育理想的教师。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

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于社会的知识化和信息化,“信息爆炸”导致了科学知识的迅速增长。而农村一直处于信息化的边缘,这就给农村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那么如何来加强农村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呢?

首先,不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关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师专业知识陈旧。例如有位老师在公开课上,当时神舟九号早已发射,他却告诉学生我国正准备发射神舟九号,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农村中学政治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本学科的基本常识内容,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和国内外形势,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举一反

三、游刃有余。

其次,学校应合理安排政治教师的教学任务。我们在前面讲到很多农村中学政治教师每周的课时达14节以上,再加上班级管理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工作量问题,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其重点在于使终身学习制度化,例如建立相关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终身学习在组织、管理、资金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

很多人总觉得,科研只有大学教授、博士等拥有高学历的人才能做得,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科研也早已走向了中小学教师。但是在目前的农村中学,大部分教师缺乏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提高农村中学政治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采取以下策略:如问题课题化,即要求政治教师把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并由政治教研组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教研组所有成员群雄力策,寻找解决方法,让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另外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并把这些奖励与评优、评职称挂钩,以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五)利用网络媒体手段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克服“高原现象”

针对上文提出的农村中学政治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高原现象”,笔者认为除了政府和学校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之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利用网络媒体手段也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克服“高原现象”的一项重要措施。现阶段要加强利用网络媒体手段推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网络硬件设施。如建立计算机培训教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为教师的办公室每人配置一台电脑,让网络进入办公室和教室。第二,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多方收集或购置教育教学的相关素材,如电视视频素材、相关的动画及声音和文字素材等;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课件的创作并设定有关的评比活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学校最好对校园资源库中的资料和课件实行完全开放,以方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查找和改编。第三,建立校园社区和班级社区,这种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以方便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的学习和交流。当然校园BBS在农村现有的水平下可能存在着各种障碍和困难,但笔者认为在农村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这应该是促进农村中学教师发展的一个方向。

结语

314-

第五篇: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领导机制的和工作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

政治核心作用领导机制的和工作机制研究

杨 壮

摘要:中央明确提出“党在企业的基层组织处于政治核心的地位”,国有企业党组织多年努力探索,逐步完善这一制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要看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基本经验的总结和所面临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机制的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实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企党组织;领导机制;工作机制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党组织根据中央的工作部署,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构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始终把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作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入点来抓。经过进行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企业党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企业党组织如何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和完善法人治理机构的新要求,有效的参与企业“三重一大”,切实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还面临许多课题,党组织参与决策的难度明显增大。这之中表现在:部分企业党政领导赶到党组织参与决策与董事会决策责任不明确,方法难掌握;一些企业党组织感到,企业经营管理者来源于企业家市场和各类人才交流中心等社会中介机构后,对如何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很难把握。坚持党组织参与企业”三重一大”和党员干部的原则,这是加强和改善党对企业领导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意味着承担政治领导责任。一个组织发挥作用,要以相应的工作资源为条件。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应当拥有发挥这种作用所必需的工作资源。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集中到一点,就是促进国有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是中性的,它本身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靠党的领导来推进。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承担着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重大政治责任。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软实力”是由职工素质决定的。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对提高党员和职工素质,进而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解决好与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相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需要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进一步解决好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还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为依据。《公司法》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这一规定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创新是一个政党包括它的各级组织永葆生机的源泉。进一步解决好与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相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要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扬改革精神,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前提是准确把握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

一、准确把握“政治”的内涵,明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对于“政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把握。

角度之一是政治的本质。政治是指党和国家及其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与利益问题关系紧密。我们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章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角度之二是政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内容。这个角度的政治体现为党的政治路线。我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制定了不同的政治路线。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政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内容,是由政治的本质所决定的,是政治的本质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政治路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角度之三是政治的运作方式。政治是指与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联系在一起的权力的运作方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政治的运作方式和政治的本质,与政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内容密切相关,是由后者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

通过对“政治”内涵的分析,可以明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即围绕中心,服务群众,维护大局,促进发展。围绕中心,就是党建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服务群众,就是党建工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职工、股东、用户和供应商以及社区群众服务。维护大局,就是党建工作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在大局下来开展,把维护企业及其职工利益同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促进发展,就是党建工作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企业发展是围绕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群众的前提,是维护大局的集中体现。

二、准确把握“政治核心”的内涵,明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定位。

对于“政治核心”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把握。第一个是从“政治”角度来把握,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作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此相适应,应当明确的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不是发挥其他作用,而是发挥政治作用。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和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归结起来都是政治工作任务,体现了政治作用。

第二个是从“核心”角度来把握,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不是发挥一般的政治作用,而是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国有企业的政治工作,党组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和工会、共青团等都要做,但党组织在政治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发挥领导作用。

作用是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意味着承担政治领导责任。一个组织发挥作用,要以相应的工作资源为条件。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应当拥有发挥这种作用所必需的工作资源。需要指出的是,正如“圆心”不等同于“圆”,“核心”、“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应当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三、准确把握“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明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职责。

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这一规定与党章中其他关于党的基层组织任务的规定,是我们把握“政治核心作用”内涵的基本依据。

1、政治核心作用表现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的保证监督作用,对党员领导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遵守法纪的监督作用。

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首要职责。国有企业的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发生具体利益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企业党组织就应该加以引导,以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与上述保证监察作用相联系,国有企业党组织还要发挥对党员领导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遵守法纪的监督作用。

2、政治核心作用表现为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的支持作用,对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支持作用。国有企业的基本任务是生产经营,生产经营活动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按照各自的不同职责,共同组织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生产经营也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的功能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3、政治核心作用表现为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参与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发展、重要人事安排、人才工作、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薪酬分配等事项的重大决策以及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改革方面的重大决策,涉及面很广,特别值得关注。

4、政治核心作用表现为对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作用。对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国有企业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领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为对企业与职工关系、不同类型职工之间关系的协调作用。这种协调作用,对国有企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还要加强自身建设。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力量来自自身建设,自身建设对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起着根本性的支撑作用。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主要职责是五项:一是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二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以及监督有关人员遵纪守法,三是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四是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五是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集中到一点,就是促进国有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有企业能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促进国有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根本目的,是衡量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做得如何的根本标志。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意义

党章为什么要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呢?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意义何在呢?

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为了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势。

党的领导是通过不同层面来实现的,包括中央层面、地方党委层面和基层党组织层面,其基础在基层党组织层面。这三个层面上下贯通,密切相连,缺一不可。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近代却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发生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凝聚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了这种状态,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在凝聚中华民族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凝聚人民的一条基本经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严密、坚强,成为我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和优点。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必须保持这一特色和优点,并且还要进一步发展。因为今天的中国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状态。目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多发期,迫切需要保持并发展民族凝聚力。为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应与执政党的地位相匹配。否定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是不利于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而“政治核心作用”的定位,才是正确的定位。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国有企业是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单位。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是经济组织,但又具有政治属性,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比其他企业更强些。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保持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势,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为了改善党的领导,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强调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绝不是否定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国有企业党组织全面包揽本企业的工作,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也不符合政党自身的发展规律。

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应当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为此,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深化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深化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涉及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关系。唯有把国有企业党组织定位于“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才能正确处理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关系。这样的定位,避免了走极端,既能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又适应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改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方面,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性的,它本身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靠党的领导来推进。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承担着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重大政治责任。

三、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为了发挥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发展很快,但是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劣势不少,优势不多。在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和经济环境等方面,我们都处于相对劣势。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就是党的政治优势。国有企业党组织可以运用执政党基层组织所拥有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工作资源,来促进和保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考察,党员队伍是有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的先进人力资源。外国企业管理有两个基本层面,即管理层和被管理层。中国国有企业除了这两个层面外,还有渗透于这两个层面的党员队伍,起先锋模范作用并且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共同进步。在各种优势中,人的优势是最重要的优势,中国国有企业所具有的党员队伍优势可能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优势。

企业管理有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之说。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应当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看重柔性管理。企业党建工作的大部分工作,带有柔性管理的色彩,党建工作做得好,将在企业的柔性管理方面发挥优势。

值得指出的是,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作为政治资源,这种资源所体现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国有企业(包括其他所有制的许多企业)独有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软实力”是由职工素质决定的。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对提高党员和职工素质,进而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四、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从中国国有企业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选择。有人提出,既然搞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就应当与外国企业接轨。外国企业没有党组织也能搞好,中国企业也可以不要党组织,更不必让其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还有人提出,企业不设党组织,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看法。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离开中国国情,照搬照抄西方企业的做法。照搬照抄从来就不是思想解放,而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大量事实说明,照搬照抄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所谓的降低管理成本,首先要看,这种管理成本有没有支出必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成本支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看到,只要我们把握得好,党建工作成本很低,党建工作所间接产生的效益大大超过所投入的成本。即便从经济角度看,也是名副其实的投入少、产出多的工作。

西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值得中国企业借鉴。但是,这绝不是说我国的国有企业一切都落后,更不能无视甚至抛弃自身的独特优势。必须认识到,中国的企业管理,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有一个“西方管理中国化”的问题。坚持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走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之路,有可能形成超越西方的更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项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建立国有企业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的制度机制, 是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形势下,把《党章》规定和《公司法》规范的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通过制度建设, 明确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议事规则、协调机制、考评机制, 全面系统的解决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保障监督、动员群众的政治核心作用, 促进企业全面科学发展。

中交一公局海威公司 汶马高速C15标项目部 2015年8月30日

下载如何发挥农村“两室”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发挥农村“两室”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