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教育现状与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一种设想
对农村教育现状与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一种设想
——构建学校“敬老扶幼”帮扶中心
关键词:农村教育,寄宿制,改革
内容提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急剧猛增,使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和无法到条件好的学校就读的学生,也使学校出现了班级断层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并且由于中国已进入老龄化,入学儿童也在不断减少,使整个农村的教育处于七零八落的点式教育,国家和政府虽然花了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但这种教育现状至今未得到改善,通过大量的信息探究,本人对其做了大胆的设想——建立学校“敬老扶幼”帮扶中心
一,农村的教育现状
以下来自媒体的简讯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简讯一:据教育网信息,我省自2008至2011年向全省农村中小学输送“三支一扶”、“特岗教师”2万余人,这还不包括正常分配的。
简讯二:据新华社消息,至2007年国家对义务教育农村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国家财政安排227亿元资金,近年来随着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出台,国家财政拨款的数额大的惊人。
简讯三:据新华社消息,自2011年秋季起,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拨款160多亿,涉猎680个试点市、县,约2600万在校生。
简讯四:至2010年3月,我省建成1037所留守儿童之家 简讯五:据当地政府统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的人数已达居民总数的83﹪,其中全家外出务工的以占39﹪.简讯六:据省财政网消息,我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自2008年的2672元增加到2011年的4212元,综合以上简讯,我们不难看出,党和国家为了发展农村教育,帮助农村学生入学,在人力上、资金上以及个人生活补贴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并且,由于农村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多,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想必居民个人在教育的支出也在不断的增大,可农村的教育现状有是如何呢?让我们再了解以下信息:
信息一:据新华网消息,自2007年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71.1万人,占农村中小学人数的15.4﹪,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还稳中有增,呈不断上升趋势。
信息二:据调查显示,我省各市县农村村小学在校人数小于20人的学校占农村学校总数的71﹪,许多学校还出现年级断层现象,像6名教师教8名学生,且这些学生还发布在几个年级的现象到处都是,还有部分学校只能留一名看校教师。
信息三:据统计,乡镇中心小学、城区小学的学生有63﹪的是来自农村,而这些学生中的87.2﹪是又他们的爷爷奶奶在学校周边租房子带他们上学,并且这些老人中的93﹪是带低保的需要在敬老院赡养的。
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我国农村的教育出现留守儿童多,学校年级设置断层、空校,老人带孩子到外地入学;学生入学远、入学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通过分析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急剧猛增,他们的经济基础也有所起色,部分孩子被他们带到外地入学,但有一大部分变为留守儿童,而这些留守儿童中的大部分都被老人们带到条件较好的学校读书,可还有部分儿童由于条件不足,只能在当地的农村小学就近入学。并且由于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入学儿童也在不断减少,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使整个农村的教育处于七零八落的点式教育,国家和政府虽然花了很多的财力、人力,但这种教育格局使农村教育收益还是不够乐观,甚至止步不前。
三,对解决这种现象的思考
近年来,本人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研究和对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探究,得出两个结论,结论一:我省农村有大量的需要赡养的老人,结论二: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十分庞大。所以本人就作了大胆的假设——构建特殊格局的农村学校寄宿制,在这里本人把它称为“学校敬老扶幼帮扶中心”,现在本人就该中心加以说明:
㈠学校敬老扶幼帮扶中心存在的前提和内涵
根据以上所呈现的信息我们发现,农村教育中有两类孩子(一类是被老人带到条件较好的学校入学的、一类是没条件在当地入学的)的入学问题急需大力的改革,化点为片,统一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缩短农村教育投资、加速农村教育的发展。而今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寄宿,可孩子年龄太小是一个问题,学校硬件建设又是一个问题,所以寄宿会给学校和家庭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形成一系列不可逾越和改变的社会问题。
其实,如果我们细心就会发现国家对敬老院的建设和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却是空前的,而且根据上面的信息“在带孩子入学的87.2﹪老人中有93﹪是带低保的需要在敬老院赡养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建敬老院与留守儿童之家的资金合二为一融入到学校,建立学校“敬老扶幼”帮扶中心,让老人们带着孩子寄宿在该中心,孩子寄宿入学问题得以解决;再由学校派专业的人员为老人服务、管理,这样,赡养老人的问题也得以解决。还有部分条件不足就近入学的孩子,我们可以让同村的家长轮流寄宿该中
心,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服务岗位,发给他们一定的报酬,这样这部分孩子的入学问题也得以解决,家长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当然,该中心的建立和建设需要在政府的扶持、社会的监督下进行。至于具体的管理问题有待于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㈡学校敬老扶幼帮扶中心存在的社会意义
⑴从农村学生入学问题来讲,寄宿制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可孩子寄宿的各个条件不成熟,最好的办法是由家长带着寄宿。(至于有些专家所谈的什么生活老师、授课老师等,透过人性的本质分析,孩子更需要亲情的滋养;从敬老的角度分析,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但是这些老人在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政策的前提下都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再加上我国的物质文化建设已有一定的发展,生活问题已经不是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是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福利,学校恰好是传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另外,又有具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作为服务者,管理者完全能够承担这一社会功能。这也是农村学校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本人想生活在这里的这些老人们一定会心畅气爽,身体爽朗。
⑵从农村教育的角度看,它可以改变农村小学各自为政的散点式教育模式,形成一定的规模,共同发展进步。同时,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是社会一值关注的问题,但当儿童融入到帮扶中心这样的大环境中,孩子的心理问题将会被这里的老人、孩子、教师的浓浓的情怀所同化、净化,也减轻了教育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大大加快了农村教育发展的进程。
⑶该帮扶中心把敬老与育幼合二为一,浓缩了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投入和人力投入,并能以敬老带动教育,让教育帮扶敬老。
总之,把“敬老扶幼”帮扶中心作为学校寄宿制度的改革,这可能仅仅是自己大脑中的一种设想,也可能是农村教育改革突破口。但不管怎样,农村学生寄宿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因为农村教育要发
展、农村孩子要入学。
参考文献:
1、财政网
2、教育网
3、新华网
第二篇:扩建寄宿制学校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是初中,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村乡镇初中规模普遍较小,学校管理水平不高,学科教师不配套,内部设备、设施较差;二是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有的甚至要跋山涉水,影响学习;三是初中辍学率较高,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思想严重。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是有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将带动乡镇内校点布局的新一轮调整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有利于同一乡镇范围内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现在绝大多数乡镇所在地初中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水平、设备设施均优于片区初中,多数片区初中已变成薄弱学校,教师不愿去,学生流失多,教学质量差。通过建设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有利于同一乡镇范围内的孩子在同一学校就读,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保证同一乡镇学生受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降低初中辍学率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据我们调查,初中流失生中因自己在薄弱学校读书、学校教学质量差、产生对学校不信任而厌学辍学的比例达到流失生的40%左右,高居流失原因的首位。现在农村初中生,父母多在35—45岁之间,又多在外打工,无法教育、抚养这些留守孩子,只能委托爷爷、奶奶或亲友代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留守孩子不服管理,学生没有较好的家庭教育,加之现在社会上一些地方(如管理不善的网吧)诱惑力大,留守孩子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后,这些留守孩子在学校时间较长,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降低初中学生辍学率。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为学校校本研训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规模做大以后,各学科都增加了专任教师,减少了兼任教师,每一个学科教师数量的增加,便于更好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将会促进学校教研组水平和备课组质量的提高。同一年级班级增多,学校增设年级组管理,可以使学校的管理加强,提高办学效益。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乡镇初中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原则。乡镇初中是乡镇义务教育的“龙头”,扩建乡镇较大规模的宿宿制初中会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产生影响,不能因为建设乡镇初中而造成村小校舍的大量闲置浪费。必须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校点布局调整统筹考虑,必须与消除中小学危房统筹考虑。
二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原则。扩建乡镇较大规模的宿宿制初中要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已有初中的基础上扩建,规划要一次性搞好,建设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原则。扩建包括教学用房、运动场地和学生生活用房(包括食堂和学生住宿楼)等。扩建教学用房所需资金应由政府分级负责,分期分批筹集,集中财力,一年支持几个乡镇扩建,通过3—5年时间,完成教学用房、运动场地扩建的任务。学生生活用房可以吸纳民间资金,出让一定年限学生食堂和学生住宿的经营权,把民间资金转化为教育资本,为教育服务,促进学校发展。
第三篇:扩建寄宿制学校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扩建寄宿制学校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是初中,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村乡镇初中规模普遍较小,学校管理水平不高,学科教师不配套,内部设备、设施较差;二是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有的甚至要跋山涉水,影响学习;三是初中辍学率较高,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思想严重。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是有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将带动乡镇内校点布局的新一轮调整
由于区划的原因,现有乡镇是过去几个小乡镇的组合,一个乡镇内有2—3所初中学校比较普遍,多数初中学校有6—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700人。今后一个乡镇原则上只建一所寄宿制初中,18—3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900—2000人,将各乡镇的片区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在乡镇初中就读。被撤的片区初中交给片区中小学,片区中心小学又将一部分离片区中心校较近的村小撤并,或者把小学高年级收到片区中心小学。村小所剩教学用房改做多功能活动室或村级幼儿园。这样既扩大了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初中规模,又扩大了片区中心校的办学规模;既加强了义务教育,又带动了幼儿教育。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有利于同一乡镇范围内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现在绝大多数乡镇所在地初中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水平、设备设施均优于片区初中,多数片区初中已变成薄弱学校,教师不愿去,学生流失多,教学质量差。通过建设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有利于同一乡镇范围内的孩子在同一学校就读,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保证同一乡镇学生受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降低初中辍学率
据我们调查,初中流失生中因自己在薄弱学校读书、学校教学质量差、产生对学校不信任而厌学辍学的比例达到流失生的40%左右,高居流失原因的首位。现在农村初中生,父母多在35—45岁之间,又多在外打工,无法教育、抚养这些留守孩子,只能委托爷爷、奶奶或亲友代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留守孩子不服管理,学生没有较好的家庭教育,加之现在社会上一些地方(如管理不善的网吧)诱惑力大,留守孩子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后,这些留守孩子在学校时间较长,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降低初中学生辍学率。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为学校校本研训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学校规模做大以后,各学科都增加了专任教师,减少了兼任教师,每一个学科教师数量的增加,便于更好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将会促进学校教研组水平和备课组质量的提高。同一年级班级增多,学校增设年级组管理,可以使学校的管理加强,提高办学效益。
扩建较大规模寄宿制乡镇初中,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乡镇初中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原则。乡镇初中是乡镇义务教育的“龙头”,扩建乡镇较大规模的宿宿制初中会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产生影响,不能因为建设乡镇初中而造成村小校舍的大量闲置浪费。必须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校点布局调整统筹考虑,必须与消除中小学危房统筹考虑。
二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原则。扩建乡镇较大规模的宿宿制初中要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已有初中的基础上扩建,规划要一次性搞好,建设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原则。扩建包括教学用房、运动场地和学生生活用房(包括食堂和学生住宿楼)等。扩建教学用房所需资金应由政府分级负责,分期分批筹集,集中财力,一年支持几个乡镇扩建,通过3—5年时间,完成教学用房、运动场地扩建的任务。学生生活用房可以吸纳民间资金,出让一定年限学生食堂和学生住宿的经营权,把民间资金转化为教育资本,为教育服务,促进学校发展。
第四篇: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重细节科学管理为寄宿制学生创设最优成长环境
1984年以来,在省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建校园于景、治食宿于欣、立学风于劲、创质量于精、树人才于莘”为建设管理理念,紧紧围绕“示范带动、突出特色、严格管理、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
寄宿制学校住宿的学生年龄小、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生理条件差异都很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家长对学校寄宿管理的要求是:安全有保障,吃住能放心,教学质量高。我们深信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实属不易,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更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针对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注重细节,科学管理,使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基本做到了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放心,让教师开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
在不断总结寄宿制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家共同学习研究,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大家反复论证,我校制订了《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手册》等,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往返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 工作项项有目标、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双哨小学学校对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率先探索、制定了《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卫生保健员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寄宿生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等,从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就餐、学习、活动、就寝等提出分时段工作要求,实行精细化的一日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
二、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构建寄宿生管理网络,我们要求学校成立以主任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值周领导、部门负责人、值周教师、班主任为框架的五级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规范形成学生在校的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其次加强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煤气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外,我们还实行“三制”、“六册”制度。“三制”即家长学校交接手续制、值班教师校园巡查制、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六册”即“寄宿生花名册”、“接送登记册”、“卫生检查册”、“请假登记册”、“药品登记册”、“生病学生护理登记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尤其是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往返途中安全。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空缺。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利用每天夜间活动时间,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辅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方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意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学生宿舍任命宿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通过上述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我们一是要求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推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情化服务。对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学校统一造册,在管理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让学生在管理中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情。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小学低段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小学高级开展“内务整理大比武”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学开展“营造温馨宿舍”的主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寄宿制学生的特点,组建兴趣小组,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三是重视家校的沟通与联系,构建家校合一的寄宿生教育模式。建立寄宿生信 3 息卡,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开放家校沟通渠道,建立民主、平等、互信互访的家校关系,争取家长的主动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积极探索,建设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
为了体现环境育人的特点,我们一是积极实施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在实施整体建设,包括围墙、操场、食堂、餐厅、道路、花园工程时,聘请专人参与指导,策划花园花坛的建设,树木花卉的栽植,体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雍容高雅的特点。同时,我们对学校建筑物表面的装饰,包括涂料、油漆、窗帘的颜色也做了统一要求。体现活泼、活跃、大方的主题。使学校绿化与建筑物色调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特殊功效。积极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栏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世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六、强化师资,提升管理水平
一个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教师。为此,我们通过向寄宿制学校补充优秀教师、加大教师寄宿制相关培训、不断丰富教师职能,狠抓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了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我们一是为寄宿制学校充实了学历高、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定期组织山区寄宿制学校领导教师到城里学校、市区名校听名师上课,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通过教师互动、学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提高 教学质量。二是不断深化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管理作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学生生活既是学校围墙中的“家庭”,又是家庭之外的“学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既是传授知识之师,又是辅导生活之师,从而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三是加大对青年教师基本看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务知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训,真正使教师较变成合格的“代理家长”。
农村中小学实施标准化寄宿制以来,我们感到效果非常明显。一是义务教育段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全部达到“两基”要求,巩固了“普九”成果。二是教师队伍稳定了,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条件差距减小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安心了。三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了。四是学生文明程度提高了,以前学生见了老师或上级来检查的领导,总是躲躲闪闪的,现在是大大方方,主动问好。五是群众普遍满意了,学生在校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安全有保证,家长放心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同时还要以建立并完善务实高效、规范有序、科学系统的现代管理制度为重点,强化学校课程、教学、质量、常规四方面的管理;以培育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目标,大力开展以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户县教育的品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五篇:(寄宿制学校管理浅谈)
寄宿制学校管理浅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务工人员外出打工,孩子跟随父母外出就读,从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小学生源的急剧下降。基于这种现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集中办学,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大趋势,学校的寄宿制就顺应而生。
寄宿制学校住宿的学生年龄小、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生理条件差异都很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家长对学校寄宿管理的要求是:安全有保障,吃住能放心,教学质量高。我们深信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实属不易,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更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针对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注重细节,科学管理,使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基本做到了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放心,让教师开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
在不断总结寄宿制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家共同学习研究,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大家反复论证,我校制订了《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手册》等,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往返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工作项项有目标、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葛牌九年制学校对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率先探索、制定了《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卫生保健员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寄宿生学生一日常规制度》、《校车安全运行登记制度》等,从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就餐、学习、活动、就寝等提出分时段工作要求,实行精细化的一日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
二、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构建寄宿生管理网络,我们要求学校成立以主任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值周领导、部门负责人、值周教师、班主任为框架 的五级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规范形成学生在校的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其次加强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煤气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外,我们还实行“三制”、“五册”制度。“三制”即家长学校交接手续制、值班教师校园巡查制、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五册”即“寄宿生花名册”、“接送登记册”、“卫生检查册”、“请假登记册”、“生病学生跟踪登记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尤其是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往返途中安全。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空缺。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利用每天夜间活动时间,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辅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方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意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学生宿舍任命宿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通过上述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我们一是要求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推行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情化服务。对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学校统一造册,在管理中对其加以特别关照,让学生在管理中随时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情。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小学低段开展“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小学高级开展“内务整理大比武”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学开展“营造温馨宿舍”的主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寄宿制学生的特点,开展少年宫活动,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深入推进素质 教育的实施。三是重视家校的沟通与联系,构建家校合一的寄宿生教育模式。建立寄宿生信息卡,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开放家校沟通渠道,建立民主、平等、互信互访的家校关系,争取家长的主动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积极探索,建设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
为了体现环境育人的特点,我们一是积极实施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在实施整体建设,包括围墙、操场、食堂、餐厅、道路、花园工程时,聘请专人参与指导,策划花园花坛的建设,树木花卉的栽植,体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雍容高雅的特点。同时,我们对学校建筑物表面的装饰,包括涂料、油漆、窗帘的颜色也做了统一要求。体现活泼、活跃、大方的主题。使学校绿化与建筑物色调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特殊功效。积极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栏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世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六、强化师资,提升管理水平
一个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教师。为此,我们通过向寄宿制学校补充优秀教师、加大教师寄宿制相关培训、不断丰富教师职能,狠抓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了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们一是为寄宿制学校充实了学历高、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定期组织山区寄宿制学校领导教师到城里学校、市区名校听名师上课,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通过教师互动、学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不断深化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管理作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学生生活既是学校围墙中的“家庭”,又是家庭之外的“学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学校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既是传授知识之师,又是辅导生活之师,从而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三是加大对青年教师基本看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务知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训,真正使教师较变成合格的“代理家长”。
农村九年寄宿制以来,我们感到效果非常明显。一是义务教育段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全部达到“两基”要求,巩固了“普九”成果。二是教师队伍稳定了,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条件差距减小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安心了。三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了。四是学生文明程度提高了,以前学生见了老师或上级来检查的领导,总是躲躲闪闪的,现在是大大方方,主动问好。五是群众普遍满意了,学生在校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安全有保证,家长放心了。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同时还要以建立并完善务实高效、规范有序、科学系统的现代管理制度为重点,强化学校课程、教学、质量、常规四方面的管理;以培育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目标,大力开展以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户县教育的品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