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工作
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工作
刘田喜
2006年第2期 ——特别策划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当前农村工作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我省实际出发,2006年应着重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当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点是要促进粮农增收,切入点是正确处理好农民、政府、市场三者关系,使“农民愿种、政府愿给、市场愿要”。如果沿用过去由各级政府层层落实指标、依靠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来实现粮食增产目标,或者在粮食短缺时用价格刺激农民,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收入安全和效益问题,发展粮食生产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将粮农的收入增长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统一起来,以促进粮农增收为前提,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我省今后粮食策略的正确选择。2006年,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促进粮农增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加大良种、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支持力度。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主产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特别是在收购资金、税收政策、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对湖北来说,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在许多产品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湖北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产品,按总产量在全国的排序依次为:第1位是油菜和淡水产品、第3位是水稻、第4位是蔬菜、第5位是生猪、第6位是柑橘。因此,应该集中力量重点培育这些优势产品和优质产品,因地制宜地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二是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和安全性的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要树立做强、做大的思想,建好一个大龙头,带动一个大产业,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突出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地培植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四是加快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尤其是要鼓励农业技术创新。
——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重点,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
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的战略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起步较早,目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达560万人。在一些地方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体来看,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快,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务经济发展规模不大,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不高,这也是我省农民收入难以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最近,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意见》,力争全省“十一五”期间每年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无序向有序、由自发向有组织的方式转变,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加大向省外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扩大劳动力输出规模;要积极探索境外输出领域,促进农村劳动力走出国门就业创业;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依靠劳务品牌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四是加快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每年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50万人,组织社会培训50万人。五是营造发展劳务经济的良好环境,落实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有关政策,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依法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2006年,我省应在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同时,继续稳妥地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转变职能为重点,切实把乡镇机关改革全部推进到位。从目前情况看,全省绝大多数乡镇机关机构设置、人员定编、党政领导交叉任职等已基本到位。下一步要在继续把乡镇行政机关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同时,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二是以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要全面推进乡镇事业单位转制,除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财政所及规定的延伸、派驻机构外,乡镇其他事业单位要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服务组织,成为独立法人;全面建立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以钱养事的新机制。三是以编制实名制试点为重点,不断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改革。我省确定先在京山县等13个县(市、区)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对机构设置、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公开化管理。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一是搞好乡村规划和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教育建设,继续加大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抓好农村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四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十一五”时期,全省每年选择500个重点贫困村开
展整村推进工作,力争每年“搬迁扶贫”1万人。五是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六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重点,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农村政治文明进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扎实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全祥和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作者系湖北省农办主任、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办主任)
第二篇: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减轻农民负担是党的农村基本政策,我们要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强化监管,扎实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坚决纠正侵害农民权益的不正之风,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一、全市农民负担情况的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由于各项惠农政策和减负措施的落实,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共辖8个镇,82个村,460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8.3万人,农村劳动力 99604 个,农户46463户,耕地面积387676亩,农民负担总额共计 5905.6万元,人均 322.7元 ,其中(1)、一事一议筹资153万元;(2)上交集体各种款项 269.7万元;(3)行政事业收费 198.3万元;(4)农业生产性收费2253.6万元;(5)农村义务教育收费17万元;(6)农村合作医疗收费506万元;(7)农民上交国家税金2508万元。
二、减轻农民负担的做法
(一)为切实抓好减负工作,全面推行了农民负担领导负责制和部门管理责任制。实行市、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考核各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职责分明、任务明确、措施得力,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一是要抓好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资金的落实。在补贴资金发放的过程中加强督查,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防止截留、挪用。二是要抓好村级补助资金的落实。村级补助资金实行单列,确保村干部报酬、村级办公经费和五保户供养,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防止村组另行向农民收取。三是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沼气建设等惠农政策的落实,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四是抓好对被征地农民补偿资金的落实,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三)规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筹资筹劳行为,保障新农村建设健康开展。一是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真正做到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切实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二是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既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劳,又坚决防止基层因工作简单化,按人口、劳力或田亩摊派的错误做法;既要加快建设和发展,又要防止违背农民意愿、超出农民承受能力的形式和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三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要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设加重农民负担。要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各项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截留、挪用。
(四)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切实规范执法收费行为。广泛开展对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杜绝和制止乱收费、加价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通过执行涉农收费“公示制”等“四项制度”和相继开展的涉农收费自查整顿,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于经营性收费,必须是群众自愿,不得强制服务或只收费不服务。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一是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和政府补贴的落实。确保国家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抓好对农民建房乱收费的治理。对农民宅基地管理,不得以收费和罚款代替管理,不得借新农村建设之机,以土地整理、村庄规划为借口变相收费、罚款。三是抓好 报刊订阅“限额制”的落实。各村级组织订阅报刊,要坚持自愿订阅原则,严禁摊派发行,严格执行规定的限额,不得突破标准订阅。对超额费用,实行谁征订、谁负担。四是加强农用车辆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乱收费乱罚款的监管。五是抓好第二代身份证办理中的治理。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时,除按照有关规定可收取工本费外,严禁乱收费、乱罚款和搭车收费。
(五)加大对农村统一收款收据的监管。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对村级统一收款收据的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在会计交接手续环节,增加检查移交已开具的收款收据入帐和收款收据存根缴销程序,做好原始记录,以便今后清查和追究保管使用责任。并对税费改革以来,所使用的存根全部收回,由市局统一保管。加强对收据存根的管理,及时造册登记,做好记录,整理归档,并出台了新的收款收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限量领用,坚持以旧换新的原则,杜绝一村多本收据使用的情况,对单据进行限额到千元,大额票据到市局代开,确保收款收据使用的安全。从源头上杜绝对农民乱收费的行为。
(六)切实加强农业生产性收费的监管。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性收费也有了新的变化。许多农业生产性收费逐步由过去的村组统一经营、统一收费,向谁受益、谁交费的方式转变,如机耕费、播种费、脱粒电费、粮场保险费等。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针对村级机车、脱粒机等统一经营,亏损严重,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现状,在全市农村逐步推行了机车、脱粒机采取承包、下放到组等经营方式,不再由集体统一经营。采取这些方式后,农业生产性收费由经营者直接向受益农户收取,村组不再逐家逐户收取这部分费用。这样减少了管理环节,防止村组干部乱加费用现象的发生。在农业灌溉水费的管理上,2004年,按照自治区水费改革的政策要求,对农业生产灌溉水费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规范。各村成立了用水协会,由用水协会直接向农户收取水费。
三、当前农民负担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地方的领导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农业税免征后,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减轻了,存在着监督管理工作松劲的思想。
(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三)农村征地补偿费的管理还需逐步规范。
(四)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10年底,全市村级债务总额达 3210.1万元,村均债务 29.5 万元,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化解难度很大,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将会成为增加农民负担的隐患。
(五)农用生产资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四、意见和建议
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要认为免了农业税,农民就没有了负担,对减负工作盲目乐观,而放松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管。要认识到,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小康社会的长期任务,是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也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力措施。要切实增强要工作的责任感,继续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领导,不折不扣地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减负工作的认识。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件大事。近年来,随着免征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对农民实行各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个别地方、个别部门认为农民负担工作可以松一口气,在实际工作中有松懈现象,甚至对减负工作盲目乐观,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意识有所弱化。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认识,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决纠正加重农民负担的各项乱收费、乱摊派,保证农民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将保护农民权益做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重点,做好新形势下的减负工作。一是逐步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日常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有效控制农民负担反弹,各级在出台涉及农村的各项制度时,要严格把关,消除增加农民负担的隐患。二是逐步建立农村基层设施和公益事业稳定投入渠道,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公益设施特别是水、路的问题。
(三)逐步探索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管理、发放的新机制,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合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进一步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制度,引导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改善自身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农民负担保持合理,稳定和依法监管的目标。
(五)各级部门应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高度关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类价格问题,加强调研,及时制定灵活有效的价格政策,提高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农资价格体系,稳定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六)有关部门应提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村级负债的办法。积极、稳妥的化解村级负债,保证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消除增加农民负担的隐患。
(七)严肃纪律,加大监督检查和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向农民乱收费和集资摊派的,要追究有关直接责任者、责任人的责任。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涉及农民负担的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有关矛盾和问题,以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八)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把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一手减负、一手增收。在全面落实中央扶农强农政策的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增强农业、农村、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真正实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青铜峡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7日
第三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2007-02-06 09:56:00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责无旁贷。××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用形势政策教育鼓舞人。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加强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这是中央领导集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区委在全社会掀起了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连续三年全区抽调了1000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文化、送温暖,真正使1号文件精神家喻户晓,帮助农民运用政策增收致富,运用政策维护自身权益。区电视台、电台开辟了《中央1号文件在农村》、《××农村经济走势》、《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产业品牌》等新闻板块,宣传报道农村形势和农村工作。在形势和政策的带动下,全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抱包荒山荒地的可喜场面,2005年全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81元,比上年增加414元,增长%,是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鼓舞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2、用先进典型事迹感召人。贴近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在实施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五个百万亩工程”中,充分宣传致富能手的带头作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号召致富能手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对周围群众定期举行各实用技术培训。二是以致富能手为核心组织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开凿流通渠道,掌握市场信息,增加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我区形成了九大农业支柱产业,由致富能手引领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8拥有会员8600人,辐射带动农户5万多户。如“珍珠大王”李政军引领的珍珠协会,引导珍珠养殖蓬勃兴起,全区养殖面积达10万亩,涌现出了100多个典型户,其中资产过百万元的养殖户达10多户,全区珍珠养殖产值近亿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们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大力倡导和弘扬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推介了一批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如基层党员干部的突出代
表,原长岭岗乡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蒋立勋,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为公,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1岁,他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全区的干部群众。宣传部门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向蒋立勋同志学习的活动,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农民研究生谭国光“知识改变命运”的事迹,带动了在批群众学科学知识、学实用技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3、用文明创建活动塑造人。认真开展“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让文明创建活动变为农民的自觉活动。评选“十性级农户”工作,既有物质文明方面的具体指标,又有精神文明方面予以适度倾斜,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不做表面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热情。每年全区都要评选“十星级农户”,并在有关大会上予以隆重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开展常年性的创建“百里文明走
廊”工作,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去年“百里文明走廊”扩大到了全区所有建制镇和国、省道沿线乡镇,镇乡总数达到了25个。全区共投入1000多万元,硬化街道8公里,建增垃圾箱300多个、垃圾填埋场15个、垃圾焚烧炉1个、停车场5个、农贸市场1个,改造街道房屋建筑5处,各镇建立了环卫队和城管队,基本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三场一箱”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居民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百里文明走廊初步达到了卫生走廊、畅通走廊、生态走廊、文明走廊、招商走廊的目标。
4、用基层文化活动熏陶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陶冶农民的高尚情操,又能使封建落后的文化活动失去市场。据调查摸底,全区33个乡镇均有5支以上民间艺术队伍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集镇闹市,每年演出达1500场次,观众达百万人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特别是尧天坪乡仅龙狮队就有20多支。针对这一
情况,我们及时把民间艺术队伍作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加以管理和扶持,规范农村文化经营活动。一是举办全区民间艺术大赛,评选全区十佳民间艺术队伍、优秀演员和优秀节目,并授牌表彰,推动了全区民间艺术队伍发展壮大。二是对管理规范、节目健康、群众欢迎的队伍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演出证”,对优秀队伍给予扶持和奖励;对管理混乱、节目庸俗低下的队伍坚持予以整改取缔。三是定期派人下乡进行专业指导,参与节目创作和审查,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紧扣时代脉搏,自编自演了10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推动了民间艺术水平的提高。如蔡家岗镇的“海燕歌舞团”近年曾在全区20多个省市区巡回演出,行程达30多万公里,目前,有演职员40多人,拥有价值百万元的整套演出设备,有5台演出专用车,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百佳民间剧团”称号。
第四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
文章标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简要总结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责无旁贷。**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用形势政策教育鼓舞人。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加强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这是中央领导集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区委在全社会掀起了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连续三年全区抽调了1000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文化、送温暖,真正使1号文件精神家喻户晓,帮助农民运用政策增收致富,运用政策维护自身权益。区电视台、电台开辟了《中央1号文件在农村》、《**农村经济走势》、《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产业品牌》等新闻板块,宣传报道农村形势和农村工作。在形势和政策的带动下,全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抱包荒山荒地的可喜场面,2005年全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81元,比上年增加414元,增长16.13,是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鼓舞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xiexiebang.com]
2、用先进典型事迹感召人。贴近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在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百万亩工程”中,充分宣传致富能手的带头作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号召致富能手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对周围群众定期举行各实用技术培训。二是以致富能手为核心组织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开凿流通渠道,掌握市场信息,增加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使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我区形成了九大农业支柱产业,由致富能手引领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8拥有会员8600人,辐射带动农户5万多户。如“珍珠大王”李政军引领的珍珠协会,引导珍珠养殖蓬勃兴起,全区养殖面积达10万亩,涌现出了100多个典型户,其中资产过百万元的养殖户达10多户,全区珍珠养殖产值近亿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们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大力倡导和弘扬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推介了一批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如基层党员干部的突出代表,原长岭岗乡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蒋立勋,十几年如一日,一心为公,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最后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1岁,他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全区的干部群众。宣传部门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向蒋立勋同志学习的活动,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农民研究生谭国光“知识改变命运”的事迹,带动了在批群众学科学知识、学实用技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3、用文明创建活动塑造人。认真开展“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让文明创建活动变为农民的自觉活动。评选“十性级农户”工作,既有物质文明方面的具体指标,又有精神文明方面予以适度倾斜,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不做表面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热情。每年全区都要评选“十星级农户”,并在有关大会上予以隆重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典型事迹,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开展常年性的创建“百里文明走廊”工作,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去年“百里文明走廊”扩大到了全区所有建制镇和国、省道沿线乡镇,镇乡总数达到了25个。全区共投入1000多万元,硬化街道8公里,建增垃圾箱300多个、垃圾填埋场15个、垃圾焚烧炉1个、停车场5个、农贸市场1个,改造街道房屋建筑5处,各镇建立了环卫队和城管队,基本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三场一箱”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居民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百里文明走廊初步达到了卫生走廊、畅通走廊、生态走廊、文明走廊、招商走廊的目标。
4、用基层文化活动熏陶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陶冶农民的高尚情操,又能使封建落后的文化活动失去市场。据调查摸底,全区33个乡镇均有5支以上民间艺术队伍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集镇闹市,每年演出达1500场次,观众达百万人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特别是尧天坪乡仅龙狮队就有20多支。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把民间艺术队伍作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加以管理和扶持,规范农村文化经营活动。一是举办全区民间艺术大赛,评选全区十佳民间艺术队伍、优秀演员和优秀节目,并授牌表彰,推动了全区民间艺术队伍发展壮大。二是对管理规范、节目健康、群众欢迎的队伍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演出证”,对优秀队伍给予扶持和奖励;对管理混乱、节目庸俗低下的队伍坚持予以整改取缔。三是定期派人下乡进行专业指导
第五篇: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用好政策 立足实际
扎实推进我乡农业与农村工作
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就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立足实际,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我乡实际,如何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抓紧抓好。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和我乡确定的“建设生态型经济强乡”的目标定位。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政策,突出以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乡党委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总平台,进一步抓好以竹木经济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建设发展。立足我乡特点“突出山区特色、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家园”的目标要求,围绕“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富有山区特色的种养业,积极推进生态经济;2009年,每个村要规划好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要着力培育一个以上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要发展一片或一带1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1
要有一批生态经济示范户;围绕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突出抓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实施好“科技入户工程”和“阳光培训工程”,力争培训农民每年500人次以上。农技、农机、畜牧兽医、水产、果茶、林业、经管等涉农部门要整合培训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科技入户工程,要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种养项目开展培训,把课授到村、资料送到户、服务咨询到田头。围绕村容整洁,大力开展“三清六改三普及”,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等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目标;围绕乡风文明,大力开展携手共创和谐文化活动,通过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政策、送法律下乡,形成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浓厚氛围;围绕管理民主,建设好行政村民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理事会、村财理事会的作用,形成充满活力的民主管理长效机制。在建设模式上,根据不同村庄特点,着力打造旧村改造型、客家民俗型、农家山庄(庭院经济)型、生态旅游型等不同模式的新农村建设点。到2010年全乡要实现100户 “猪—沼—果(茶、菜)--竹”生态经济示范户。根据这一模式要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按照“一村一品” “家有主业、村有基地、乡有规模有产业和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要重点抓好毛竹丰产林、反季节蔬菜、果树林、有机茶、蜜蜂、山羊、家禽、水库养殖等八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到2010
年要建设好10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新建高标准有机茶园500亩,种植反季节蔬菜2000亩;改造茶园200亩;新建果园基地500亩;养殖蜜蜂3000箱;养殖家禽50000羽,养殖山羊1000头,养殖淡水鱼3万斤。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蔬菜村、果树村、茶叶村、渔业村、养蜂村等专业村,加快建设培植一批成效明显、辐射力强的强村种养大户,引领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巨大提高,在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还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前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是耕地资源大量减少、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不强。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以,必须做到: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4.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三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为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必然要针对农村的特点,着力构建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农村金融体制。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其支农服务能力。促使其积极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培育多种所有制商业金融组织,从多方面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
向,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国家鼓励有资质的粮食购销和用粮企业到产区直接向农民收购粮食,以此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同时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切实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活而有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严禁土地抛荒撂荒使土地抛荒降到最小程度,确保粮食安全。通过种粮直补鼓励农民对土地实施轮番耕作。
四是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组织广大分散的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载
体,加快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双层经营”,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形成“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机制。要在认真总结和规范农民自发组织的竹木、果蔬、茶营销专业组织和农村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的经验做法上,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民自愿合作的方式建立共同利益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合作组织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的纽带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五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安排。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心农村党员干部,帮助他们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增强
他们廉洁自律的意识,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农业与农村工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大胆探索、借鉴经验、成就未来。让我们为赖源繁荣发展共同努力奋斗!以上发言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