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xx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农村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口形成了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面对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xx县各级党政部门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老龄等部门在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与改革、加强医疗救助以及维护老年人权益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
xx县是1992年开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遵循“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由于实行完全个人账户积累制,集中补助、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大,农民参保率不等。2003年以来,各镇逐步探索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强化了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的责任,提高了农民缴费参保的积极性,逐步推进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4000人,享受养老金人数2535人。
2、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条件逐步改善
xx县农村老年人中现有五保老人3321人,已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他们的生活都得到了基本保障。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共有敬老院14所,总床位2552张,入院老人2325人。2006年,集中供养能力达80%,2009年xx县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年均分散供养标准达2000元,集中供养达3100元。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通知》,明确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原来的镇村集体经济供养转为政府的社会责任,从根本上保障了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农村老人集体供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3、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不断加快
当前,xx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还是依赖土地和子女的家庭型养老。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家庭结构小型化,仅有老人、儿童的以及妇女留守的“空巢”家庭迅速增加。一些镇村“空巢”老人已占当地老年人总数的55%以上。随着土地养老保障功能虚化,家庭型养老功能的盖弱化,一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服务机构蓬勃发展,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4、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文化生活有了良好基础
随着全县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老年人健康档案制度建立;村级文化室、万册图书室的普及等等,为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了基础资源。
实践参加者:xxx
实践主题: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
实践时间:xxxx年x月xx号
实践对象:xx县xx镇xx乡xx村xx组
实践形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采取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和问卷分析的形式 现将此次调研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查内容
为深入了解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贯彻惠农政策,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更深入系统的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调研。
(一)、宏观政策解读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细则解读
1)政策背后的缘由
2)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
3)政策的执行力度
4)政策效果预期及实际效果分析
(二)、农村老龄人口的具体状况分析(以xx组为例)
从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消费水平分析:
A.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情况调研
1)具体实施状况
2)实施后农民的反映
B.养老金领取的落实情况
1)当地政府财务部相关规定
2)农民的切实支持率
3)保障性
(三)普通民众眼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1)了解xx组各有关政府机构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看法和态度
2)政策实施后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3)农村市场的消费状况影响
4)基层组织的舆论宣传状况
5)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施方案
(一)时间
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二)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实践自我的平台。
(三)调研对象
xx村xx组
(四)调查方法
政策宣讲(印发一些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发给村民)
现场观察(走进乡村亲身体验和感受农村的风俗民情)
走访座谈(到村委会及相关农保机构访谈进一步了解实情)
问卷调查(附表)(到乡村和相关的基层干部处发放问卷表)
问卷分析(统计和分析数据并整理获得核心资料)
四、调查结果
本人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8份,回收问卷56份,有效问卷53份,回收后将所得调查统计如下:
1、家庭人口问题
家庭人口2口到5口占53%,孤寡老人占32%,5口以上占15%,可见孤寡老人所占比重较大,人口多会给家庭增加负担,孤寡老人更加严重。
2、年龄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老年人的年龄在65~75之间占了一半以上,而65一下的为小部分,可见年龄层次出现断层,最高年龄为88岁,共3人。
3、每个月的养老金问题
养老金600以上的占24%,400~599的占26%,可见养老金在400一下的占了一半,这么低的养老金,老人家怎么生活呢?
五、存在问题
1、一些领导对农村养老保障工作重视不到位。
2、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
3、家庭养老压力逐渐增大。
4、卫生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病率比例增高,很多农村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障。
5、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些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在征收“一事一议”统筹款时,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办事,对待老年人视同家庭其他成员一样收费,没有优待和照顾,这样,老年人在家庭中不但需要子女赡养,还要承担“一事一议”等有关费用,这就加重了家庭子女们经济负担。
6、“空巢”孤、困老人养老保障亟待关注。全县农村有60%以上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远走他乡,家里留下老人和小孩,有的连小孩也带出去就地上学,家里只有老人留守,农忙时有的子女能回家一趟,多数子女只有春节才回家与老人团聚。老人平时患病无人照料护理,有时只有邻居照顾。在日常生活中,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感到很寂寞。
六、关于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在18大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
2、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3、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4、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
5、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七、附录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卷调查表
1.您觉得有必要购买养老保险吗?
A.有必要B.相当有必要C.没有必要D.不知道E.无所谓
2.您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吗?
A.非常担心B.有些担心C.不太担心D.完全不担心E.不知道
3.如果让您选择养老方式,您会如何选择?(可多选)
A.子女养老B.自己存钱养老C.参加商业保险D.参加政府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E.靠政府或集体救济F.等老了再想办法G.务工或务农
4.为减轻老年的生活困难,您是否正在做以下的事(包括已经做的事),效果如何?
实施情况 效果
正在实施中 年支出金额(每人)非常好 一般 不太好
1.储蓄元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元
3.商业保险元
4.投资股票等、资产运作元
5.子女的教育投资元
6.实施和扩大事业元
7.农村合作医疗元
8.其他元
9.什么也没有做元×
10.不清楚元×
4.您知道哪些商业保险机构名称?(可多选)
A.中国人寿保险公司B.中国平安保险公司C.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D.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E.以上都不知道F.以上都知道
5.您知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吗?
A.知道,很了解B.听说过,但不大清楚C.根本没听过
6.您认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否解决养老问题?
A.能B.不能C.不知道
7.您所在的农村是否有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宣传工作?
一点也不了解 听说过而已参加过活动、使用过效果
1.发放宣传资料
2.发放宣传用的VCD/录像带
3.电视/广播
4.召开说明会
5.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6.设置宣传牌
7.农保工作人员的单独介绍
8.村干部的单独介绍
9.听别人、已参加的人讲过
10.其他(自填)
8.您是否愿意参加政府主办并组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A.非常想参加B.想参加C.不太想参加D.不想参加E.已参加F.不清楚
9.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想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定项)
A.作为资产管理方法、老年资金保障方法有利(收益性高)B.因为是国家的制度可以放心C.比起其他资产管理方法方便D.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缴费方式等、比较方便E.因为遇到热情的推销员F.可以得到政府的参保补贴G.可以得到村集体的参保补助I.遇到生产、生活困难可以用保险证到银行进行质押贷款 J.没有明确想法
10.您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没钱参加B.不了解政策C.怕不兑现,不可靠D.怕不合算E.其它
11.您对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吗?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无所谓
12.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可多选)
A.不划算B.不准确知道未来能领多少钱C.不能保证老年后基本生活D.集体补贴太少E.通过政府的行政措施推行F.加入的手续太复杂G.以后不在农村居住后领取养老金不方便
13.您认为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家庭决定因素是:
A.父亲B.母亲C.本人D.配偶 E.子女F.其它
14.您认为目前农村老年人每月至少需要多少元(除自种的粮食、蔬菜等以外)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A.50以下B.51-100C.101-150D.151-200E.201-250F.251-300G.300以上
15.根据您的收入情况,您认为养老保险费多少元比较合适?
A.月缴50元左右B.月缴100元左右C.月缴150元左右D.月缴200元左右E.月缴200以上
16.您了解以下哪些政府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优惠补助政策?(可多选)
A.种粮补贴B.粮种补贴(资金补贴)C.贷款贴息D.减免农业税E.针对计生户的补贴F.失地补偿政策G.退耕还林政策H.以上都知道
17.您对这项政策的实施有什么建议吗?
再次感谢您能完成此次关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问卷,祝您新年快乐!
第二篇: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与以“青春奋斗成就梦想•勇于担当时代责任”为主题进行了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青春奋斗成就梦想•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时间:2014年2月3日—2014年2月9日 地点: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线上。主要表现在:
(一)生活困难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一个是靠自己劳动收入,另一个是靠子女供养。在农村60-70岁之间的低龄老年人中有不少人身体比较健壮,能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或多或少的劳动收入,在经济上不完全依赖于子女供养。而不得不靠子女供养的农村老人,却因他们的子女生活本身就相当困难,其生活就难以为继了。尤其是80岁以上的纯农户特困独居老人因自身基本上已无经济来源,依靠吃低保、政府救助和子女少量赡养费维持生活。
(二)看病就医困难
农村老年人一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年老生理疾病较多,经济上抗病能力较弱。而当前农村医疗条件、医疗水平还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一旦生病,子女负担加重,后果不堪设想,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现象常有发生。虽然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医疗保障的缺乏,他们生病就医时,能拖则拖,不及时就诊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照料功能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约有60-70%的青壮年因外出打工,无暇顾及父母,许多老人成了“留守族”,他们不但享受不到子女的照料,还要承担种田、照料孙辈等繁重的田间和家务活动,负担重、压力大。特别是那些年迈体弱的老人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状态,加上生活单调贫乏和长期独居带来的精神上的空虚,使得其性格怪异。
(四)安全令人担忧
目前农村老人业余生活枯燥,娱乐活动鲜得一见,加上长期“留守”,邻里彼此缺乏互相照应,他们的安全状况比较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高龄特困独居老人,他们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甚至病死陋室多日无人知晓的事情时有发生,事故日趋增多。
二、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农村养老工作各地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拿出了一些实招,但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问题:
(一)养老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致使农村老龄人口众多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形成强烈反差。如五保供养制度标准低、不平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未做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难界定;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少、受益低等。
(二)医疗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疾病率、慢性病率比较高,与当前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形成了较明显的差距,很多农村老年人还不在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之内。加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覆盖面少,农民的医疗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对大病、重病老人的医疗保障基本上没法解决。
(三)公共财政资金配套不足
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来得快,老年人口多,贫富差距大,受公共财政压力和经费的不足,致使养老保障社会化服务工作不能作为一项制度性得以长期延续,并得不到财政部门的认可,导致预算没有养老保障经费项目。调查中发现,虽各地各级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但有的地区用于保障老龄工作的业务经费寥寥无几,个别地区甚至没有说法。
(四)家庭养老压力逐渐增大
目前家庭养老压力增大的主要表现:一是由于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趋势愈来愈显著,带来老年夫妇、单身老人大量骤增所引起的家庭养老压力增大;二是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国策,使家庭结构形成“四二一”格局,即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甚至更多老人,依靠家庭养老来解决老人的养老显然是难以承受的。三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离家外出打工,也将引发老年夫妇、单身老人增多和对农村养老产生负面影响。
(五)为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公共财政资金配套不足,少数农村没有设施完善、配套齐全、功能多样的老年人活动场所,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随着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原有的敬(养)老院不仅从数量上而且在规模上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且存在着年老失修、建设设施差、床位设置少、管理不正规、功能不齐全及服务技能水平低等问题。
三、具体解决措施
当前农村养老主要有以下几种种措施:
(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老年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
(二)机构型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全市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主要是针对农村孤寡、残疾、五保老人,重点是做好“三无”老人(无儿、无经济收入、无工作能力)的“五保”供养(保食、保衣、保住、保医、保葬)。又可分为五保户和敬老院两种具体形式。为了照顾这些老人,采取机构养老的模式,由各级敬老院或村基层组织负责做好衣、食、住、行、医等一系列社会服务。
(三)基层组织社会福利型养老
这种供养方式取决于村基层组织、村集体的经济状况。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镇或村,从集体积累中列支养老基金,对已进入老年的农民按月支付一定的养老金,建立了范围较窄、标准较低、不很规范的农民退休养老制度。每月或每季度为农村老人发钱、粮、油等生活物品。
(四)社会养老保险型养老
民政部门从1992年开始,根据上级要求,在农村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模式的个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
(五)储蓄自给型养老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指老年人口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农村一部分老人通过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或多或少地积攒了一部分并不丰厚的“老底”,就是靠这点“家底”,再加上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尚好,种点粮食、蔬菜自给,维持基本生活。
四、解决农村养老的对策建议
农村家庭养老作为中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延续数千年。虽然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家庭养老将一下子被其他的养老方式所替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的核心化,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家庭养老的主导地位势必遭到撼动,为适应于新社会条件的社会养老所取代。
(一)通过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护家庭养老的重要根基。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加大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传统的养老观念,让人们自觉、自愿地认识和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保障农民晚年基本生活的社会性、政策性的基本保险,是国家和政府的社会政策行为。因此,应该在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低标准起步,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三)加强敬老院建设
敬老院集中生活供养优越无比,它具有良好的供养条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集中供养比分散供养好得多。
总而言之,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因为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面对社会老龄化,我市的农村养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正确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才能让大多数的人生活安康,才能全力助推“双提升”。
第三篇: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2机制1W姓名:谷阳正
本次社会实践的参与者有谷阳正、李康、杨光、陈文。主题是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活动时间从2013/1/25到2013/2/5,地点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和徐杨乡,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城乡在就业、创业、入学、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青壮年等人都到城市打拼生活,不少老人都留守在家。据调查显示农村老人赡养问题不容乐观。
老年人口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项价值主体,一直扮演着权威和被尊重的社会角色。对老年人的敬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而在现代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老年人的赡养的美德正被人们目不暇接的现代观念无情的吞噬着,老年人正成为被边缘化的一族。
农村赡养问题不容忽视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而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项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面临这些情况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目前,我镇农村养老还是沿用一贯的家庭养老模式:大多数依赖自己的儿女。老人们的要求非常低,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儿女们的常回家看看就够了,但这样的生活都不能被满足。调查情况看来,我镇一些老人生活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子女间非常攀比。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老人的责任现象比较严重。如钦工镇士銮村73岁的陈某有三个儿子,现都已成家独自生活,老人则住在原先未拆的旧房里。原先三兄弟商量好没加拿出一定的粮食赡养老人,可后来老二以父亲在老三结婚时话的钱比他的多为由拒绝赡养老人,老三媳妇则以结婚时老人怠慢了娘家人为由业不尽赡养义务。老大开始还按时给老人生活费和粮食,后见两弟弟不尽义务,业停止供应。
2、养老体制的不健全。“养儿防老”的的观念在我镇已经根深蒂固了,人们的传统习惯是老人任靠子女抚养,他们年轻是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甚至把住房业全部让给了子女。由于农村养老制度的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年老时在经济上就完全受制于子女,这就使得很多自己尤其是儿媳视赡养老人为负担,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3、少数子女道德沦丧。在农村有些子女不仅不善待老人还虐待老人,有的子女不体谅老人反而使老人饱受委屈,同时,很多老人收到了虐待也往往采取迁就忍让的态度,这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
4、非法迷信步入误区。由于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有些人把养儿防老片面理解成在老人去世后有人送葬,吹吹打打风光一番,以为这就是孝顺,造成薄养老人,厚葬成风。
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安宁与秩序,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我镇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在现代化与市场化的过程中,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
1、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弱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分离,子女对老年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有调查表明,38%的独生子女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发生意外事故或者生病,90%的独生子女父母认为“只生一个孩子对父母未来的生活和养老不利”。他们担心唯一的孩子因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离家远去后,自己生活没有依靠。家庭的小型化,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着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2、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速,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青年涌入市区工作。迫于岗位竞争压力,使他们武侠顾及在农村的父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向子女倾斜,造成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生活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3、平均寿命延长、自理能力下降
传统的养儿防***惯使得老人并不具备维持生计的充分收入,他们属于最为脆弱、不受注意和得不到保护的群体。在经济调整时期,老年人尤其面临着风险。在我镇这种情况更为突出。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根据淮安市人口资料(2002年5月)与现在人口状况对比,高龄老人成倍增加,年龄增长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现实各种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随着家庭人口外流,子女在外地学习或工作,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而由于经济市场化所带来的“孝”文化的衰落以及老人自身经济能力的弱小,决定了农村养老质量的下降。
逐渐兴起的多元化农村养老模式
当前,我市农村的养老方式已逐渐摆脱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正在形成。许多新的养老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认真分析比较研究不同的养老方式,寻求一种适合我市农村实际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1、家庭养老
这是当前我市乃至全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我市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目前农村老人中只有6.2%的“五保”老人才能获得集
体养老,其余93.8%的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完全是家庭赡养。但这种模式存在的很多问题也值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养老院和五保制度。近年来,为满足老年人供养和护理的需求,我市建成了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环境优的综合性老年公寓,曾被省厅命名为“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同时,五保老人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6个镇的敬老院全部达到省标,设施完备,有3家被评为省文明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5%。
3、养老保险
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在我市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全市有12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但由于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行还需要一个过程。
4、储蓄养老
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发现,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我市农村仍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产生疑虑,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手头有钱,才掌握养老的主动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年老之用。但低利率、高膨胀以及高额的医疗费,使得储蓄养老已无太大价值。
5、居家养老
去年,我们分别对红专、英雄、广宁、文化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调查,调查总人数745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占3.9%,独居老人占16.7%,无养老保障占20%,长期患病占0.7%,需要服务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为此,根据老人健康程度和需求的不同,为其提供不同的社会服务的方式:对健康老人提供交通和伴陪、老年食堂、法律服务等;这些服务为老人安全和健康地独立在家居住提供了尽可能满足需求的帮助和相应的保证。
今后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选择
当前我市农村养老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尽管有了许多体制和模式上的创新,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今后,我们还应该从以下角度入手,加强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
1、通过宣传教育,浓厚尊老的社会氛围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和范畴。几千年来,孔孟首倡的孝道,历经朝代更迭而日臻完善,成为维护家庭养老的重要根基。改革开放后,一些人极端利已主义思想膨胀,不仅不履行对父母、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反而刁难甚至虐待老人,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通过多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有其现实意义。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不仅是家庭奠基人,为社会创造过财富,年老后理应受到尊敬和照顾,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于法于理于情皆不容。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女儿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颐养天年。2、建好农村老年协会,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农村老年协会,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其成员直接来自农村老年群体,因此,他们最了解老年人,最关心老年人。目前,我市6镇(区)均设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各社区村都有老年协会,全市各级老年协会注重抓好自身的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明显增强。为了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我市建立健全了符合本市实际的激励机制,并在全市开展创建敬老模范村、敬老模范社区活动。特别是我市依靠基层老年组织,启动了《家庭赡养责任书》工程,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证明,农村老年协会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高农村养老质量,也有利于各种邻里互助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人人关心老年人、人人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环境。
3、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强化社会的保障职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形势越来越严峻,仅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是难以支撑的,完全依靠集体养老也是不现实的。只有逐步建立起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负担、农民自我储蓄积累式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才能够有效地缓解白发浪潮的冲击。目前在我市施行的农村基本养老。在资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国家给予适当扶持补助;在保险形式上,可以实行农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一体化,凡属农村人口,年满18周岁,男不满60岁,女不满55周岁的农民均可投保。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保基金的效益,以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善,并和家庭赡养相结合,共同促进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4、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养老仍是我市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方式。我们依托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立了家政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将一些原来由家庭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纳入服务范围,八桥镇和英雄、广宁等社区利用
党员、老年协会班子成员及邻里,采用结对的方式,给高龄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等予以生活照料、清理卫生等服务,为居家养老服务作了有益的探索。
总而言之,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因为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目前,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逐步构建了公办、民办、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服务。二是稳步发展民办养老服务。三是发展居家养老。面对社会老龄化,我市的农村养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正确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才能让大多数的人生活安康,才能全力助推“双提升”。
第四篇: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
一、前言: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大学生 实践的主题:农村养老问题
时间:2015年2月25日至2015年3月5 地点:河南省林州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正文:
(一)摘要: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 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有的家庭主要以务农为主,家庭条件没有多大改善,老人们的养老问题更不能达到保障,许多孤寡老人深受疾病的折磨却没钱医治,即使政府给与了这些孤寡老人极大的帮助,但是单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引起社会对这些老人的更多的关注,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二)活动内容:我是通过口头问卷方式,先后对我们还有周围的村子进行了问卷调查。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
(三)调查结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四)理性思考:首先,其实无论老人有无儿女,养老难的原因是一样的——农村人口素质低。没文化使得媳妇女婿们不懂得爱屋及乌,没有爱心,也使得村民们毫无同情心,我们的礼仪之邦礼仪何在?没有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亲情的可贵,不知友情、乡情的重要,使得人们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的供应,还需要儿女的理解、关爱,以及心与心的交流。无知让老人们的这点需要成为奢求,不可得;无知也让乡亲们变成了吝啬鬼,舍不得掏出均摊在自己头上的几十块钱„„硬是变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质低下已是农民养老难的根本原因。
其次,农村经济落后,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土地贫瘠,又没有草坡,农业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几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里再供个高中以上的学生,就得靠借贷度日了。用一位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我老妈呀!”
是啊!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即使是有孝心可也无能为力啊。难怪媳妇见了婆婆就像见了仇家似的,是贫穷让人变成了吝啬鬼。
第三,国家的分配制度不公平。建国初期,为了推进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国家领取退休金。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受苦、受累的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地位最低还是农民。农民同样会退休,但不会领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旧是田地、儿子啊!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着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贡献,农民老了之后却得不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就是不公平。如果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为衣食而担忧了,更不会挤在儿女屋檐下忍气吞声了。
(五)问题和建议:今年农村已在统计年过六旬的老人,据估计要给予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虽然,这制度尚未落实,但人心已是一片沸腾。希望国家尽快实施并将此制度改为农民退休金制度,相信这一制度的落实会成为农民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我地区现行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照顾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认识。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村,经济水平极低。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都靠中青年的儿女,在中青年的儿女中,“重小轻老”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小的还没钱照顾呢,何况老的?有些老人的儿女因生活琐事,不履行赡养义务;有些老人的儿女恶性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结果谁也不管这些老人。这样不仅老人经济困难,同时也给老人带来了精神方面的痛苦。
社会养老虽然初见端倪,但不是主流。社会福利体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还没有搭建起来,加之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在日趋丧失,老农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综观这两个层面,还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们得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颇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任由农村的老人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不仅是中国人性的退化,也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大因素。最后,我觉得自己是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但是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班级:12级艺术设计七班
姓名:李庆波
第五篇:农村养老问题调研与思考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中国问题即是农民的问题。养老,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农民养老的现状出发,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实践参加者:沈洁实践主题: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
时间:2013年1月地点: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农民养老问题与建议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
(一)家庭养老
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
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
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四)储蓄养老
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二)精神没有寄托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三)劳动责任没有减少
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四)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二)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
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政府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政府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
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维权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平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
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
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参考文献】
刘丽丽,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研究,2005
宋斌文,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11.13
商学院
沈洁
10841607
10东旅游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