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

时间:2019-05-12 19: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

第一篇: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

“三农“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要:“三农”问题是近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不断被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此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中农民收入问题是三者中的根本性问题,但“三农问题”的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不仅仅在“三农”本身,而是宏观经济发展中阶段性矛盾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三农”问题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农民增收农民补贴非农业收入农村民主

正文

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出现重大转机。粮食增产,农民收入较之改革开放前有了一个台阶式的发展和提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好的局面的出现。随着农业农民的发展,新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中又不断的凸显出来。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应该从经济发展中各因素、结构与体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进行分析,从国家经济综合发展战略角度制订解决对策。

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次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问题: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近年来,我国农业出现了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态势,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行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等生态政策,致使我国一些地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二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其三是,由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利益微薄,影响了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主动退出农业生产领域,从而造成耕地撂荒,减少了农作物种植面积。

解决途径: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好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宝贵的耕地。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城乡工业用地审批制度,原则上城乡工业用地严禁占用农田,必须占用时政府应收取高额的补偿费用。

2、严禁中等以下城市占用农田设立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过去已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如果至今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造成大批农田长期闲置时,应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做好所占农田的复垦工作。

3、中等以下城市严禁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广场,对大城市的城市广场建设规模应适当控制。

4、加强城镇房地产开发管理,提倡高层住宅建设,控制低层住宅和平房建设,禁止占用大批农田的别墅区建设。对征用土地后房地产开发应有时间限制,对已经征用但长期得不到开发的土地应坚决收回。

5、农村住宅建设应尽量减少农田的占用,杜绝良田的占用,对农民的住宅面积根据家庭人口多少应适当加以控制。

6、对目前部分地区撂荒的耕地应做好复垦工作。7.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倡农民对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荒地进行开垦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优惠。

二.问题: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难以有大的突破。原因:

1、农作物的单产会受到土壤条件、肥料优劣、灌溉条件、籽种质量、田间管理、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2、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农家肥明显不足,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地大面积板结,土壤条件恶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我国人民公社时期依靠集体的力量兴修的不少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难以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灌溉条件有所恶化,在短期内得不到改善。

4、在我国相对比较富足的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农业收入已经不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部分农民对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不再像原来那样精细,对农作物的单产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5、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技术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加上新技术推广时遇到障碍,因此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依靠农业生产技术难以有大的作为。

6、由于灾害性天气近年增加,我国松散的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农业的防灾救灾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短期内,我国农业农作物的单产难以有大的突破。

解决途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具体措施

1、尽量推广机耕和深耕耕作方式,结合“秸秆还田”增加农家肥施用量,从而改善土壤条件。

2、乡镇政府、村委会应组织村民做好已有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使其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对农民采用合作、入股等方式兴修水利设施在政策上应予支持,在资金、技术上应予帮助。

3、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强优良品种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和推广力度,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问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农产品总产量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农产品的价格较长时间持续地低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由于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致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由于耕地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在短期内我国农作物的单产又难以有较大的突破,这样我国农产品的总产量将会有逐步降低的趋势。据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2000年粮食减产,2001年继续减产,2002年略有回升,2003年又出现了减产。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受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持续影响,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价格较长时间持续地低迷,特别是粮食的价格从1997年以来下跌了30%以上,直到2003年下半年,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才有所回升。目前,我国农民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农用薄膜、农用机具和灌溉用水用电。近年来,我国农资市场上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和农用机具价格普遍上涨,增加了农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及农用机具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劣质和假冒农业生产资料坑农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地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解决途径:

1、国家应加强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既要防止“谷贱伤农”,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受其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支配。国家可以采取经济和财政手段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平稳或适度上涨,防止“谷贱伤农”,同时也要防止农产品的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上涨。农产品的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上涨会引发与农产品相关的其它商品价格的上涨。

2、国家应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控制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近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控制管理,依法打击不法奸商的投机欺诈行为,从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各级政府要以取消农村税费契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虽然农业税这一政策的出台,受到农民的欢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领导广大农民再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四、问题:农民的农业收入普遍减少和非农业收入减少

1、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增长。由于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迷,农产品的总产量有所减少,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普遍减少。

2、对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多数的农民而言,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主要包括林业收入、牧业收入、副业收入、渔业收入、储蓄收入及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我国的不少地区发展林业、牧业、副业或渔业生产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气候、资金、技术及营销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多数的农民而言,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

3、近年来住房、子女教育和医疗所花费的费用很高,农户在银行的存款基数比较小,加上近年来银行的存款利息率非常低,尚需缴纳利息税,一般农民家庭的储蓄收入非常低。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农民进城打工的条件有所恶化,一是活儿难找,二是工资低,三是要钱难。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4、农民的收入偏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

5、不同区域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普遍比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富裕,不同区域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解决途径:积极发展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

1、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农民解决现有乡镇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问题,从而促进现有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积极向农民提供有发展前途的适合当地生产的产品生产信息,积极支持农民通过合作、入股、合伙等方式创办新的乡镇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3、结合产品结构调整,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支持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5、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坚决取缔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宏观环境,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进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能按时足额发放。

五、问题:1农民非农业就业机会很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实现大规模有效地转移。对于农民进城打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存在有不少歧视性限制,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解决农民工问题,但短期内农民进城打工的条件难以有比较大的改善。农民进城打工就业难,挣钱难,客观上造成不少农村良家妇女在城市的娱乐业和服务业提供陪侍服务,影响了社会风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1、个别地区村干部素质比较差,干群关系比较紧张。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由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提高了广大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对村干部的素质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但一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村干部的素质比较低,政策观念非常差,缺乏号召力,缺乏对村民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在计划生育和税费征收问题上经常与农民发生冲突,有的甚至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影响了政府在农民中的良好形象。617、农村的基础设施

建设亟待加强。其一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的农民仍然沿用祖先传授下来的传统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受到习惯势力的影响;其二是我国的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文化素质比较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难以做到科学决策;其三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技术人员奇缺,对农民的日常农业生产活动缺乏必要的技术帮助和指导,对农民缺乏系统的农业生产知识培训。

解决途径:规范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选拔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发展本村的公益事业,起着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作用。

1、教育广大农村村民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选举有一定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村务问题,能够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村民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

2、防止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发生。防止当地社会邪恶势力的骨干成员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村民委员会干部。

3、充分发挥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工作。

4、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要加强指导、支持和帮助。

5、地方人民政府应定期对村委会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村委会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办事能力。

6、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领导应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村委会日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依法罢免村委会干部应予支持。

7、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监督机制,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防止村委会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篇: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

摘要:本文指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各级政府未来的“三农”政策提出了一些诚恳的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归纳起来,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近年来,我国农业出现了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态势,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行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等生态退耕政策,致使我国一些地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二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其三是,由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所能获得的利益十分微薄,影响了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相对富足地区的一些农民主动退出农业生产领域,从而造成不少耕地撂荒,减少了农作物种植面积。

2、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难以有大的突破。

农作物的单产会受到土壤条件、肥料优劣、灌溉条件、籽种质量、田间管理、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农家肥明显不足,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地大面积板结,土壤条件恶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我国人民公社时期依靠集体的力量兴修的不少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由于多年来疏于维护管理,其功能已经减弱甚至消失,难以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户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农民缺乏独立兴修规模水利设施的能力。因此,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灌溉条件有所恶化,在短期内得不到改善。

在我国相对比较富足的东南沿海地区,农业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农业收入已经不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部分农民对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不再像原来那样精细,对农作物的单产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技术大部分地区已经比较稳定,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加上新技术推广时会遇到许多障碍,因此短期内农作物的单产依靠农业生产技术难以有大的作为。

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的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有所增加,我国目前松散的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农业的防灾救灾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短期内,我国农业农作物的单产难以有大的突破。

3、农产品总产量有逐步降低的趋势。

4、农产品的价格较长时间持续地低迷。

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问题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农民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农用薄膜、农用机具和灌溉用水用电。近年来,我国农资市场上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和农用机具价格普遍上涨,增加了农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

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及农用机具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劣质和假冒农业生产资料坑农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地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6、农民的税费负担大部分地区偏重。

目前,我国农民应该缴纳的税费种类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和“三提五统”

。“三提”是“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

;“五统”指“五项统筹”,包括教育附加费、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民政优抚费和民办交通费。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三项税种占农民应该缴纳税费总金额的比重并不大,各地征收起来也相对比较规范。但我国目前城乡税制差别很大,农民与工人比起来税收负担就显得比较重,工人的工资性收入超过800元后才开始缴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比较高,而农业税种起征点为零,农民除非遇有重大自然灾害,农产品严重歉收,政府才会实施农业税收减免政策,通常情况下,农民必须按税法的规定交税。“三提五统”的费用比较高,占农民应该缴纳税费总金额的比重比较大,各地实施起来也不规范。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村委会严重违反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巧立名目,擅自向农民摊派收费,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加重了农民负担。中央虽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政府加强管理,严禁向农民乱摊派,乱收费,但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难怪一些农民用“头税轻,二税重,摊派是个无底洞”

来形容我国目前农村的税费状况。个别地区过去税费征收很不规范,为了自己征管方便,屠宰税竟按农民家庭中的人头来摊派。笔者家乡有一位农民,因为自身条件比较差,一直没娶上媳妇,孤身一人也要向村委会缴纳计划生育费和教育附加费,听起来觉得很不合理。

7、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

近年来,由于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民的税费负担加重,致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8、农民的农业收入普遍减少。

近年来,由于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迷,农产品的总产量有所减少,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民的税费负担加重,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普遍减少。

9、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对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多数的农民而言,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主要包括林业收入、牧业收入、副业收入、渔业收入、储蓄收入及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

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我国的不少地区发展林业、牧业、副业或渔业生产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气候、资金、技术及营销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短期内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能会取得比较大的成果。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多数的农民而言,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农民收入本身就很微薄,近年来住房、子女教育和医疗所花费的费用很高,农户在银行的存款基数比较小,加上近年来银行的存款利息率非常低,尚需缴纳利息税,一般农民家庭的储蓄收入非常低。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农民进城打工的条件有所恶化,一是活儿难找,二是工资低,三是要钱难。农民家庭通过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来大幅度提高家庭收入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农民而言,农民的非农业收入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增长。

10、农民的收入偏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

11、不同区域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由于受自然条件、资源条件、政府政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本资金、生产技术、市场条件、商品农业、订单农业、乡镇企业及思想观念的多重影响,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普遍比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富裕,不同区域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12、现有农田的分配方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不少地区过去在给农民分配土地时,为了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减少农民的意见,村委会根据耕地的质量、位置将一片片整齐的农田划分成不少条条块块来平均分配,从而造成农户拥有的农田总面积并不多,但过于分散,每块农田都很小的局面,既不利于耕作,又不利于田间管理,大型农机的作用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13、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农村推广起来非常艰难。

目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我国农村推广起来非常艰难,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的农民仍然沿用祖先传授下来的传统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受到习惯势力的影响;其二是我国的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文化素质比较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从事农业生产时在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等一系列问题上习惯于仿效别人,随大流,难以做到科学决策;其三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技术人员奇缺,对农民的日常农业生产活动缺乏必要的技术帮助和指导,对农民缺乏系统的农业生产知识培训;最后是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农业生产的成果又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任何一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需要的时限都比较长,其好处在短期内难以明显地显现出来,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造成了障碍。

14、农民非农业就业机会很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实现大规模有效地转移。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主要有上大学、参军、进城打工和在乡镇企业工作等四种途径。

能够考上大学或参军留在部队上长期工作的农民子女毕竟是少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起不到多大作用。

对于农民进城打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存在有不少歧视性限制,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解决农民工问题,但短期内农民进城打工的条件难以有比较大的改善。农民进城打工就业难,挣钱难,客观上造成不少农村良家妇女在城市的娱乐业和服务业提供陪侍服务,影响了社会风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东南沿海和中部不少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不少农民及其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在我国西部地区和边远不发达地区,受资金、技术或观念的限制,乡镇企业犹如凤毛麟角很不发达,难以安排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农民非农业就业机会很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实现大规模有效地转移。

15、个别地区村干部素质比较差,干群关系比较紧张。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由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提高了广大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对村干部的素质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但一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村干部的素质比较低,政策观念非常差,缺乏号召力,缺乏对村民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在计划生育和税费征收问题上经常与农民发生冲突,有的甚至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影响了政府在农民中的良好形象。

16、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严峻挑战。

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乡镇企业和农村中的其它非公有制企业异军突起,价格和体制的比较优势大大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引进外资规模的逐步扩大,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遇到了资金规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的严峻挑战,一些乡镇企业在原地徘徊,难以做大做好,难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17、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规模的原始积累资金,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推进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比起来严重滞后,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暖、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笔者不是农业问题专家,也不是管理农业生产的政府公务员,但笔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我国一些地区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民的甘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为此笔者通过此文提出如下建议,供我国各级政府和主管“三农”

工作的领导在制定农业政策和解决“三农问题”时参考。

一、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好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宝贵的耕地。

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会进一步发展。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现行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设计规范进行修改,将如何优化线路设计从而减少对农田的占用特别是对良田的占用的内容纳入设计规范。

2、严格执行城乡工业用地审批制度,原则上城乡工业用地严禁占用农田,必须占用时政府应收取高额的补偿费用。

3、严禁中等以下城市占用农田设立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过去已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如果至今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造成大批农田长期闲置时,应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做好所占农田的复垦工作。

4、中等以下城市严禁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广场,对大城市的城市广场建设规模应适当控制。

5、加强城镇房地产开发管理,提倡高层住宅建设,控制低层住宅和平房建设,禁止占用大批农田的别墅区建设。对征用土地后房地产开发应有时间限制,对已经征用但长期得不到开发的土地应坚决收回。

6、农村住宅建设应尽量减少农田的占用,杜绝良田的占用,对农民的住宅面积根据家庭人口多少应适当加以控制。

7、对目前部分地区撂荒的耕地应做好复垦工作。

8、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倡农民对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荒地进行开垦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优惠。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

1、尽量推广机耕和深耕耕作方式,结合“秸秆还田”

增加农家肥施用量,从而改善土壤条件。

2、乡镇政府、村委会应组织村民做好已有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使其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对农民采用合作、入股等方式兴修水利设施在政策上应予支持,在资金、技术上应予帮助。

3、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强优良品种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和推广力度,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国家应加强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既要防止“谷贱伤农”,又要防止通货膨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受其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支配。国家可以采取经济和财政手段对农产品的价格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平稳或适度上涨,防止“谷贱伤农”,同时也要防止农产品的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上涨。农产品的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上涨会引发与农产品相关的其它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商品是与农产品密切相关的,这就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从而引起我国经济的动荡,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四、国家应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控制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近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加大了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管理力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的长期密切配合,才能抓紧抓好。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控制管理,依法打击不法奸商的投机欺诈行为,从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各级政府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004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起逐步减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温家宝总理的郑重承诺引起了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农业税在农民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政府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举措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个农民每年少交几十块钱的税,对农民脱贫致富意义并不大。但我认为,对于富裕的城市居民而言,几十块钱仅仅意味着可以买一条普通品牌的香烟,可以听一场中等档次的音乐会,对富足地区的部分富裕农民来说也不算什么,但对于我国的大部分普通农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而言,几十块钱意味着可以使一个失学儿童重新回到校园,可以为整个家庭购买一年的酱醋油盐。更重要的是,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政策的出台,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一种态度,意味着农民需要关心、帮助,农业生产需要保护;意味着政府多年重点宣传的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真正取得了实效。我认为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政策的出台,一定会受到社会主要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欢迎,各级政府应抓住这一契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领导广大农民再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六、积极发展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

农民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受农产品总产量、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制约,短期内增加农业收入的空间比较小,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针对这种状况,目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应该主要转移到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上来。

1、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农民解决现有乡镇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问题,推进乡镇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现有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积极向农民提供有发展前途的适合当地生产的产品生产信息,积极支持农民通过合作、入股、合伙等方式创办新的乡镇企业,创办初期政府在贷款、税收政策上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3、结合产品结构调整,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支持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4、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小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繁荣小城镇商品经济,从而带动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

5、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坚决取缔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宏观环境,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进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能按时足额发放。

6、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开放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构筑农产品营销网络,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在农村、城镇设立农产品营销主体,培育农产品经纪人,支持农产品在当地规模收购,跨地区远距离销售

第三篇:我国当前“三农问题” 的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

七、规范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选拔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发展本村的公益事业,起着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和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采取如下措施,规范农村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选拔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1、教育广大农村村民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选举有一定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村务问题,能够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村民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

2、防止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发生。防止当地社会邪恶势力的骨干成员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村民委员会干部。

3、充分发挥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工作。

4、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要加强指导、支持和帮助。

5、地方人民政府应定期对村委会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村委会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办事能力。

6、地方

民政府主管领导应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村委会日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依法罢免村委会干部应予支持。

7、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监督机制,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防止村委会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八、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1、采用灵活多样的筹资模式,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条件。

2、改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直接饮用井水、河水或湖水的状况,在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积极推进水处理厂建设,逐步使广大农民能饮用到自来水,从而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

3、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没有下水道设施,污水直接排放,厕所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希望能够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尽早改变这种落后状况。

4、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小城镇和农村冬季普遍采用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供暖方式,即浪费了能源,又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政府应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冬季集中供暖模式,实属利国利民之举。

总之,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是我国最大的一个社会群体。政府对“三农”

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着手解决或帮助农民解决,否则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我国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

第四篇: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农”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摘要】

“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目前,中国的“三农”问题是我们在奔赴“中国梦”的路上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它重视起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去解决。虽然“三农”问题是全球普遍的现象,但是解决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三农”问题不会像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那样棘手,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民人口数和中国一样达到9亿,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民人口比例像中国那样高达三分之二。

【关键词】三农新农村建议中国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在经济、金融、科技、教育、国防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有了重大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地位日益凸显,在重大的国际事务中,我们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等等。这些问题就是两种不同身份的人——城市居民和农民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当今,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中国梦,解决“三农”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就关于“三农”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并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几点建议。

二、“三农”问题简介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一)农业问题

建国以后,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农业问题,作了很大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率先改革,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方针,经过20多年,先后取得了1984、1990、1996和2004年四次农业特大丰收。1996年农业特大丰收,粮食总产超过一万亿斤,其它主要农产品也大丰收,中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此改变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格局,形成了常年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格局,较好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说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因为我国的农业可以保证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可以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我国用占世界近9%的耕地,供养了占全球近21%的人口。目前世界总人口达到65亿,中国是13亿多,已经不足21%。因此,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状况是: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还没有解决。

(二)农民问题

农民众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素质低下,贫穷落后是我国农民的几大问题。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是减少的,农民是减少的。但是我国工业化了60年,农民反而越来越多。13亿人口,9亿农民,因此,农民众多是一个大问题。关于受教育程度,2004年有个统计:城市居民与农民的学历状况相比较,城市居民的高中学历是农民的3.5倍,中专为16.5倍,大专为55.5倍,大学本科为281.55倍,研究生为323倍。当年,10000个农民中,只有2个本科学历,而在10000个居民中则有563个,可见农民受教育程度之低,受此影响,文化素质低下就理所当然了。据2005年的统计: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共103617.3亿元,其中农户储蓄18177.7亿元,占17.5%,人均1986元。⑤而城市居民户存款85439.6亿元,人均22677元,相差10多倍。收入方面,从1978年到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从不到3:1增加到超过了3:1,而且还以较高的增速扩大。

(三)农村问题

农村是以农民为主聚居的社区。国际上的现代化国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初期,一般都是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等到城市化搞起来了,工业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反过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民收入,兴办社会事业,搞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如农村的道路、电讯,农村的地下排水等,基本上与城市没有什么差别。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在中国却不是这么回事,包括水利、道路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依靠农民自己筹资出力出地建设的。农村修路是自己出地、自己出工、自己买炸药,等到道路建好后,却收归交通部门管理。农村、农民用电,变压器、电线和电线杆子都需要自己出钱买,建好以后却都属于电力部门,而且电力局照样收电费。尽管现在国家通过改革把电价降下来了,但这对农村、农民来说仍然是不公平的。当前我国的政策,对城市和居民是一套政策,对农村和农民是另一套政策。其根据就是所谓的户口制度,如果是农业户口是这样一回事,如果是非农业户口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就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这些年,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分割的格局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有的还越来越严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是城里的建设是一个样,农村的建设却又是另一个样。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有收入消费差距悬殊,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村教育、医疗资源匮乏,水平落后,社保不健全,以及农村基础社建设不到位,尤其是农村住房问题非常严重。

从上述存在的这些城乡差别的状况看,农村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是我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城乡分治,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还没有进行应有的改革的结果。说到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存在着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一)将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为党和政府的战略性目标

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2003年2月8日,《人民日报》用第2版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温家宝的文章《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这篇文章是温家宝在1月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在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战略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分量,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施政理念正在悄然中形成。这次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特别重视,胡锦涛、温家宝以及曾庆红、黄菊、李长春都出席了会议,显示了中央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会议

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提法有了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二)深化体制改革,给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

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焦点问题。在如此的大背景下,要着力推动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财政制度的改革。因为户籍制度不合时宜,改革户籍制度能够使农民有进城当工人、当市民的权利,恢复农民本来有的国民待遇。对于土地,要通过改革,建立起给农民土地经营权有长期保障的体制。土地承包权也是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侵犯,保护基本农田是我们的国策,要落到实处。1994年财政体制的基本特点就是财权事权不相称,对欠发达、不发达地区的县乡太不公平,是造成目前县乡村三级机构巨额债务的主要原因,所以财政体制也需要改革。

(三)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大趋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有序转移农村人口,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始终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在农村生活,进城务工农民相当一部分还会“双向流动”,必须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要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把握城镇化的速度,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使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切实把重点放在农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由政府全包下来。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财政也要通过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给予鼓励。公共服务方面,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在上述“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国家财政下拨款项落到实处,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加强反腐工作,防止公款被挪用、滥用或者中饱私囊。基础设设施建设着重确保农民的住房、医疗、教育受到充分的重视,住房问题是大事,一定要及时完成危房改造,保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开保障房的分配程序,最大限度确保保障房分配的公平、公正、合理和透明;及时帮助家庭贫困的农户修建住房,将扶贫款花到点子上。医疗方面,农村的乡镇医疗机构设施不健全,专业医疗人员缺乏,各级政府应该适度向农村医疗机构倾斜输送一批有经验、有技能的医疗队伍,提升农村医疗机构专业水平。教育方面,与医疗同样,向农村输送重点高校毕业生作为教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四、结束语

一方面,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因为解决“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因为中国农民人口之多在世界上史无前例,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

键转型期,中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气候不一,所有这些都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难点,但是中华民族历来自强不息,不管有多困难,中华儿女都会为之做不懈的努力,相信通过几代人的奋斗,我们终将会实现全民皆富,社会和谐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汪玉琦:《中国现代化与三农问题》,《江西社会科学》(南昌)2006年4期第21~24页

[2] 陆学艺:《当前农村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西社会科学》(南昌)2006年4期第7~21页

[3] 张和清:《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问题与农村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12年8期第175~185页

[4] 韩俊:《农民工市民化与公共服务制度创新》,《行政管理改革》(京)2012年11期第19~24页

第五篇: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倍受重视。全党、全社会形成一个共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养活农民、转移农民。从河南自身的实践看,传统的发展思路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农‛字做文章,把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民,就必须注重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增强他们的转岗就业本领。而要培训农民,就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来加强领导和组织。

一、认识要更明确

去年国家六部委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省里也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河南省又提出‚完成技能培训20万人,引导性培训4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以上,有组织输出比重40%以上‛的目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认识,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首次把实施阳光工程写进中央文件。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改善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业环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引导和帮助农民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抓好农民工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能力。‛今年国家更加重视阳光工程的实施,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由去年的250万人增加到今年的280万人;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中央财政的培训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5亿元增加到4亿元;补助标准有所提高,由去年的每人每期补助100元提高到139元。

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强力推进。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2003年,在制定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时,就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途径,指出要跳出‚农‛字做文章,通过‚三化‛来‚化‛农业、‚化‛农村、‚化‛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并且提出,到2020年全省非农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达60%以上,城镇人口达50%以上。徐光春同志到河南工作后,更加重视推进劳务经济发展。他多次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着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择业多元化,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渠道。他多次到基层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问题深入调研,并把劳务大县固始县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联系点,全国‚两会‛期间还专程看望河南省在京务工人员。今年5月10日,徐光春同志在《河南日报》发表了《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意义》的署名文章,对河南省劳务经济的发展作了深入探讨和指导。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工作之一。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转岗就业能力,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最近,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其中有两项承诺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劳务经济,一件是解决好提高农民致富本领问题,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和农业科技培训,在3年内分期分批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培训一遍;另一件是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中党组织建设问题,力争用4年时间使外出务工农民达2000万人左右,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河南省阳光工程实施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工作既有益又有效。去年,河南省开始启动实施阳光工程,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一年多来,全省筹集培训补助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对参加培训农民的补助,认定培训基地960所,重点开展了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三大类共41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学员20万人,转移就业18.7万人,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和转移就业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果,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是提高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技能,经过培训的农民93.5%实现了转岗就业。二是降低了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政府安排的财政培训补助资金直接补助给受训农民,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平均降低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甚至达一半以上。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提高了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河南省农民外出务工有组织输出比重由2003年的3.2%提高到36%。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参训农民外出务工月收入平均达到724元,比未接受培训的人员普遍高出200多元。2004年河南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到1411万人,已有超过5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农民务工总收入613亿元,比上年增加85亿元,增长16%;农民务工收入比重首次超过3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44%。正像一些农民工所说的那样,‚出来一人,全家脱贫‛。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劳务经济,任务紧迫,机遇难得。所谓任务紧迫,就是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不仅有近1400万人亟须转移,而且每年还在产生大量的新增劳动力。要实现2020年非农产业就业率60%以上和城镇化率50%的目标,每年需要转移100万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实现4年时间使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达2000万人左右,每年需转移农民150万人左右。所谓机遇难得,就是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河南省正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劳务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紧缺,很多地方出现了所谓‚民工荒‛,今年春节期间又出现‚保姆荒‛,这为河南省加快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河南省近些年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整体较高,外出务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河南省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一大批省内外知名的劳务品牌,河南民工已经在外界树立了良好信誉和形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更好地推动河南省劳务经济发展。

二、培训要更扎实

阳光工程实施以来,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没有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影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培训规模小,享受阳光工程培训补贴的农民只占当年转移农民的20%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享受培训补贴;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力。总结以往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成劳务经济的样板工程、龙头工程。

一是抓好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保证,各级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河南省财政投入是55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河南省2500万元,比去年增加800万元,增幅和总量均居全国第一;省财政配套2500万元,比去年增加2040万元;省辖市财政配套560万元,不再要求县级财政配套。此外,省扶贫办今年还从扶贫资金中拿出4500万元,用于贫困乡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方面加在一起,预计全省用于农民转移培训的资金高达亿元以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省辖市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并管好、用好培训资金,切实提高使用效益。阳光工程培训是示范引导性的,仅靠项目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有条件的市、县要尽可能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个人资金参加,形成以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

二是抓好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业覆盖面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基地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要通过分开竞争的办法,集中一批优质培训资源参与政府公益性培训项目的实施。要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引导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训规模,努力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要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基地。要加强农民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培训质量。

三是抓好订单培训。订单培训是确保农民稳定转岗就业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要继续采取订单培训的形式,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认定培训基地必须把职业介绍能力、有无用人订单作为首选条件。有用人订单,才能承担培训项目,有多少订单才能承担多少任务。不仅要看订单,还要看订单质量、看就业单位收入、就业稳定性和就业环境。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当前用工量大的制造、建筑、服务业等行业的相关岗位为重点,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岗位技能要求开展培训,使学员获得从业资格,顺利进入有相关准入要求的行业和岗位;在培训模式上,要通过‚校企联合‛、‚校乡联合‛等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与输出的良性互动。许昌市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信息并定期发布,使大量的农民实现了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38万人,其中就地转移72万人,占一半以上。

四是抓好监管规范。阳光工程必须‚阳光操作‛。去年个别地方在实施阳光工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层管理部门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后要在阳光工程的规范运作、制度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多做文章。要严格执行国家六部委和河南省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基地认定意见、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落实好第一节课、培训券、公示、台账、培训月报、检查验收等六项制度,规范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资金使用、基地认定、项目单位评选、培训机构监管,确保阳光工程的顺利健康实施。

五是抓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劳务致富‛、‚劳务光荣‛,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培训,走出家门。要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行为规范教育,使外出务工农民尽快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时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河南农民工的良好形象。要采取适当形式对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突出宣传李学生等河南杰出外出务工人员的事迹,以此产生示范效应,让‚河南农民工是好样的‛这样的说法广为人知。各地要根据当地人文、历史和已经形成的就业特点,树立劳务输出商品意识,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努力打造像‚林州建筑‛、‚长垣厨师‛、‚西华的哥‛、‚唐河保安‛、‚遂平家政‛、‚新县涉外‛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享誉国内外的劳务经济品牌。

三、服务要更周全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农民工、公正对待农民工、关心善待农民工,满腔热情地向农民工伸出关爱之手,搞好服务,想方设法组织农民工、服务农民工、维护农民工。

一要组织农民工。河南省各地的实践证明,农民有组织输出比自由外出效果好。农民工因为有组织而有保障、有靠山、心里踏实,也便于管理。我们要在积极支持农民自由外出务工的同时,特别强调农民有组织的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要大力发展从事劳务输出的社会中介机构,提高河南省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大规模劳务输出的宏观调控力度,重视联络和签订跨地区大规模的劳务协议。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党组织、工会组织、团组织和维权组织的建设,使他们真正实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转岗不转向‛。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都能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商丘市调动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民间就业组织的积极性,统一联系用人单位,统一时间运送务工人员,变‚散兵游勇‛为‚正规部队‛,变无序流动为有序转移,去年输出142万人,其中政府部门指导性输出16万人,民间组织引导性输出81万人。

二要服务农民工。要适应劳务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求服务农民工的新办法、新途径,向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公益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搞好信息服务,通过驻外机构、各种用工信息平台搜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通过举办农民工用工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外出务工人员转岗就业搭建平台,减少外出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外出就业的成本。乡村基层组织要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时便利地办理外出务工手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提供社会服务,通过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和帮工队,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搞好农业生产;认真做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免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出现突发事件要给予积极帮助。城镇要进一步认真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让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上学、户籍管理、订立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权益和征收税费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城乡、地区和体制分割现象,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各地要借鉴信阳市‚金桥工程‛的做法,经常到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开展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家乡的关怀,鼓励他们在外地安心工作、创业致富。

三要维护农民工。近一个时期以来,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到农民工进城落户、工资兑付、子女上学、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多方面。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这些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要加大劳动保障的监察执法力度,认真清理整顿用工市场,加强对民办中介机构的监管。要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尽可能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务工环境。

四、领导要更有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大事来抓。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劳务经济,各级要舍得拿出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农业、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建设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要把阳光工程实施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要加大对阳光工程实施的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形成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农业部门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牵头单位,要在搞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培训机构的认定、招标、监管工作;财政部门要负责落实补助资金,加强对补助资金拨付前的审核把关,确保政府的补助资金真正用在农民身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民工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并搞好进城农民工权益维护等工作;教育部门要着力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组织系统内职业院校和职业初高中学校开展培训工作,解决好外来务工农村劳动力子女的入学问题;建设部门要重点解决好建筑单位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问题;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培训中心、星火培训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扶贫部门要重点做好扶贫对象的转移培训工作;中小企业服务局、供销社、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也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积极参与转移培训工作。

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实施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既是党委、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一展身手、服务农民的舞台。要进一步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教育培训资源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培训中心,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阳光工程‛,惠及亿万农民。我们一定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实办好,让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更多农民群众。要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上下功夫,使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既有数量、更有质量,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与解决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2011级 针灸推拿学专业 何艳惠 2011021087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摘 要:“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处于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国家的“三农”政策的核......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九五期间,农业占GDP总量是占18%多。但是到2002年已经降到14.5%,到未来五年有可能降到10%,农业在GDP中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那么,如何保证农民收入增长? 一方面......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财政解决三农问题

    通过财政手段解决三农问题[摘要] 政府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税收和国债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本文通过对长期以来财政政策工具运用中存在的弊端分析,重构了综合运用财政政策......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

    如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学号 TEL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的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以及农民之间......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浅谈解决三农问题.doc政治

    浅谈解决三农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解决“三农”问题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1.6万字的......

    当前我国干群利益矛盾及其解决途径

    当前我国干群利益矛盾及其解决途径 作者:杨清涛 来源:《市长参考》 添加日期:10年03月20日 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最终动机和目的,社会中种种关系都受利益关系所决定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