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省农机化发展趋势和对策

时间:2019-05-12 19: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我省农机化发展趋势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我省农机化发展趋势和对策》。

第一篇:浅析我省农机化发展趋势和对策

浅析我省农机化发展趋势和对策

一、加快发展我省农机化的现实意义

???? 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增强抗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实施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对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和更为迫切的要求。当前我省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合理,机械化程度较低。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全局出发,须认真吸取国内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认识农机化的地位和作用,抓住当前“西部大开发”及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我省农业机械化。

????

二、我省农机化发展现状考察

????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农机化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省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58.98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1466.34万千瓦;全省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0.8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4万台,小型拖拉机38.45万台;农用运输车保有量达到47.59万辆;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271台。全省机引农具达到81.48万台。全省农机总作业量达到18.84亿标准亩,机耕面积达2224.63万亩,机播面积达1373.82万亩,机收面积达651.76万亩,耕地、播种、收获三个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3.57%、24.58%、11.66%。全省农机服务体系健全,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农田灌溉、农业植保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已成为稳定发展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

????

(二)、影响制约我省农机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 l、农机服务功能脆弱。我省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但相当一部分农机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首先,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全面地承担农机配件供应、油料供应、维修以及代办监理业务,尤其是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跟不上。其次,农机服务市场的开拓不足,稳定性不强。

????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地方财政困难,支农资金补助给农机部门的份额逐年下降。

????

3、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机具的配套比低。我省的机具配备比为1:1.99,致使拖拉机综合利用率低,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低。

????

4、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多年来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产品开发和商品化加工机械方面的推广应用还没有涉及,如马铃薯产品的加工,研究了十几年仍是淀粉、粉条和粉丝,在类似走麦当劳薯食品加工方面完全空白,使农产品资源优势无法变成商品优势。

????

5、机构隶属关系不明,职能部门运作困难。我省农机部门归口不一,政令不畅,农机服务功能减弱,影响了农机事业健康发展。

????

三、发展趋势

????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施,我省农机化事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又蕴育着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农机化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

(一)、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在总量增长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实现总量增长。我省农业与全国先进水平比较,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都还有很大差距。要缩小差距,由弱变强,实现又大又强,必须增加农机化投入。因此,农机化发展必然是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在结构调整中,农机产品市场和作业项目出现有进有退现象是正常的,发展过程就是矛盾运动、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过程,我们要看清方向,掌握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在有进有退的优化调整中健康发展。

????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农业机械结构不协调是我省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其他机械少。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机械需求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就主机而言,由于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农村运输需求强烈,农用运输车将继续保持发展态势,受政府政策扶持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大中型农业动力机械需求将稳步上升;就配套机具来说,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各类机具成为新的增长亮点。同时,受利益驱动,随着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联合收割机、牧草、薯类、果菜等机具的市场前景将会进一步增加。农机化发展,逐步从数量型快速增长逐步走上数量平稳增长、质量稳步改善,结构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发展道路。

????

(二)、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各地主要农产品向生产过程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结合发展。即由生产环节机械化向生产过程机械化和产业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促进农业机械化上新的台阶。过程机械化与产业化结合发展,是农机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紧密联系的必然要求这一态势使甘肃大地上农业机械化显示出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特征,朝着发挥优势、注重效益、形成特色的方向发展。

????我省农机化受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传统项目农机化作业稳中有降,而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则深受农民欢迎,市场前景广阔。农机服务领域由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同时向畜牧业、养殖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延伸。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地方特色,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上,推广应用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行走式节水灌溉、小麦、玉米联合收割、马铃薯、油料、小杂粮及根茎药材收获机械化技术;在牧草上,推广牧草播种、收获、打捆、作业机械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上,推广耕作、播种、采摘、卷帘等先进机械和设施。在园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也需要经济实用、物美价廉的先进适宜机械。

????

(三)、对农机产品的需求显示出要优质、可靠和多样化的态势、农民要求农机产品先进实用,可靠、安全。最气的就是该干活时故障多,甚至不安全。随着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发展,种植业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草业发展,粮食作物机械化由小麦向玉米、大豆、马铃薯发展,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生态环境保护型和农业基础建设机械化项目。因此,对农机产品需求多样化已形成新的潮流,当前正在主攻农机化发展中的“瓶颈”技术和空白项目。需求多样化,给农机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扩大了发展空间和领域,也带来了难题。农机市场上已经出现需要的新产品求大于供,供不应求、无货、有钱待机的现象多样化的需求要有一定规模相应,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要跟上,才能得到发展。

????

(四)、政府管理部门正努力转变职能,加强指导、调控、监督和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正努力进行农机化市场建设、技术标准、质量认证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和法制建设,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政策法规建设,认真贯彻《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尽快制定《条例》实施细则和争取政府出台发展农机化的优惠政策措施,规范行政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保证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

(五)、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新阶段。既适应扩大内需,促进我省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又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积极参与国内竞争和国际合作交流。在新一轮全球经济转移浪潮中,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态势日趋明显,中国正成为亚太制造中心,成为“亚洲工厂”。与此趋势相适应,努力把中国物美价廉的农机产品和优质、高效的农机化服务推向国际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机市场,是我们为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做贡献的好机会。中国与世界在农机化方面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将全方位和深层次地展开,在竞争中求发展、求进步,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双赢”,中国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农机市场和农业机械生产基地,世界看好中国,中国走向世界已经成为新的时代潮流。西部大开发和应对入世挑战,农机化必将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要求。????

四、发展对策

????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机化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

(一)、更新观念,明确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思路。我省农业和全国以及世界农业的关联度会明显增强,这必将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要根据新形势,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发展方向上,特别是短期来看,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大宗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为重点的发展思路显然值得重新审视和商榷。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加快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的开发、研制和推广步伐,迅速提高优势产业的机械化水平。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来看,要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只提供初级产品,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化,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再根据市场需求的数量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农业的弱势地位,则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大力提高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的机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改善产品品质,增强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

????

(二)、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与保护。一是大幅度增加农机化科技、教育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农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机经营者的素质。二是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尽快提高农机化对农业的支持能力。三是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农民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减轻农民发展农机化的负担,调动他们进行装备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应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把支持与补贴的重点转向农业生产领域。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程建设应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

(三)、发挥优势,对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农村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把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和我省四个区域化布局结合起来,发挥区位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区域,建立起规模、结构、布局合理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一是继续稳步发展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为粮食稳定增长和粮食安全服务。要由过去强调量的增加转变为在着重提高粮食品质上下功夫。在粮食生产产中环节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清选、包装等机械装备,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大力研制开发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精深加工机械,为外向型农业服务。三是积极推广有利于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械设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扩大开放,加大国内外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力度。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支持。根据当地的产业布局对农业机械的实际需求,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要加大推广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装备改造我省的农业,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

????

(五)、强化服务,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为目标,培育和规范农机化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发挥好市场在农机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各类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机服务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农机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基层农机科技服务网络,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为农民和农机经营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农机科技服务。农机跨区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机经营服务新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市场在配置和调节农机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机效益,减少重复购置,推动农机服务向社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应该在认真总结小麦联合收获跨区作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扩大项目,丰富内容,拓宽范围,走出一条农机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六)、适时进行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始于1980年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我省的农村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本质上仍属小农家庭经营方式,已越来越显示出弊端。由于农户家庭经营耕地规模过小,大大阻碍了机械化的规模作业,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受到限制;由于耕地规模影响了农业资本的投人,我国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有可能变成活劳动投入成本过高的劣势,使降低农产品成本受到限制;由于现行体制没有配套的土地流转制度,不利于土地向技术能手转移,使提高土地产出率受到限制。因此,适时对现行的农业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增强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就有可能利用现代化的要素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就有可能实现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农田标准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农艺规范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这是彻底改变落后局面,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无为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无为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总结了无为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包括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规范引导、加强培训和教育、利用农村土地流转等内容,以期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化;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无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为推进农机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高素质的农机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2]。

无为县地处长江中游,与芜湖、铜陵两市隔江相望,土地肥沃,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作物为主,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农业大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有了适度规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无为县农机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机化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节约、增效,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并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农机化发展现状

2000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尤其在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全县农机装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2009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1.5万kW,比2008年增长5.1%。各类拖拉机1.92万台,其中农田作业大中型拖拉机350台;联合收割机452台,其中油菜联合收割机34台;水稻栽植机械132台。农机资产总值达3.7亿元。2010年,无为县中型动力机械和复式作业机具保持较高的增幅,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作业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无为县一家一户小而全的小农机逐步被大中型农机作业服务所取代。随着土地逐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机作业也向大中型专业化方向发展。2009年全县机耕面积5.97万hm2,机播(插)7 733.33 hm2,机收5.5万hm2,机植保5.87万hm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以跨区机收、机耕、机植保为主的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全县农机户总数达到4.9万户。以跨区作业为品牌的农机作业市场不断扩大,农机服务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200多个各类农机作业队组活动在江淮大地,农机化资源正在整合和共享,作业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2009年全县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6.42亿元。农机服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全县有200多个农机大户的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无为县祥胜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在购机补贴的带动下,一次性投入8万多元购置了2台高速插秧机,在有效拓宽了合作社的作业面,提高合作社作业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合作社在各地农机作业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并在六安等地承接了逾167 hm2的机插秧作业业务;牛埠镇种田大户项江品通过购机补贴购置了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大中拖等农机具,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所承包的逾33.33 hm2耕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2009年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社会化服务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目前,全县4.9万农机户当中,加入专门服务组织的不达总量的10%,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单打独斗,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服务范围还不够广。组织化程度低已严重制约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进程。

2.2社会化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据调查,目前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人员均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接受教育的途

径非常有限,局限于跟着别人干,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相当缺乏。大部分农机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农机及相关部门、有关企业的培训,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2.3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还比较弱

随着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及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信息及技术等公共服务。从目前情况看,乡镇一级农机化推广机构普遍无办公场地、无技术推广机具、无办公网络设备,公共服务能力非常薄弱。

3对策

3.1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以政府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3]。

3.2规范引导,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

有组织才有规模,有组织才有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经营户加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机大户、农机能手、龙头企业及村组干部牵头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机经营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运作,紧密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经营农机业务,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和领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利用当前国家加大对农业的帮扶力度,尤其是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标准和范围这一契机,帮助和引导农民购置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高性能的农机具,要积极争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扶持,减轻农机手负担,要为农机户组织跨区作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提高农机服务范围。

3.3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农机校的人才输入和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培训。要创新农机培训形式,采取“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开展帮扶活动”等农机从业人员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要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努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机从业人员。加强基层农机组织机构建设,改善办公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农机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机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咨询、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重要及时信息,及时发布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信息,提高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4]。

3.4利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推进农机化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土地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和组织要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农机销售、维修、信息化网络建设及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供技能培训、减免税、信贷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机市场化建设。各级农机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推广和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载体对农机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机人才队伍,为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人才、组织和制度保证。

4参考文献

[1] 童纪氚.慈溪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机,2009(6):6-8.[2] 孙德祥.我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42,344.[3] 朱盘安.当前温州市农机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4(3):54-55.[4] 崔忠.固镇县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16,318.

第三篇: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机化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农业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促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进而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性

当前农机化的发展呈现出平稳性、平衡性、高水平、市场化、规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农机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发挥出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代化政务信息沟通了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农机用户和农民之间的联系,农机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1、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业机械化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围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机化发展。它的颁布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法实施后,我们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修订了《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同时,农业部设立各种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激发农民购机的热情。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发展和管理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法制轨道。

2、政府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政府的投入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引导。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2006年全国农机化行业的一般行政事业支出为23.6亿元,基本建设支出为7.3亿元,农机购置资金达320亿元,科研推广培训的投入为

3.6亿元,特别是补贴规模迅速增加。2004年中央财政补贴为7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2006年为6亿元,2007年为20亿元,这些数字对于并不富裕的购机主体农民来说是相当可观的。

3、农机化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机的强劲需求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存在之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机已成为重要的载体。200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总量达到1728.34万台,比上年增长2.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幅较大,达到167.63万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机耕面积6760万公顷,机播面积5024万公顷,机收面积3853万公顷,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9.3%,比上年提高3.3%。精量播种、肥料深施、设施农业、病虫草害防治等所有现代农业技术都必须使用相应的农业机械

来实现。

4、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观念的变化给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长期的稳定需求

农民对农机的渴求与依赖是农机化事业得以持续的原始动力。最近5年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4年以来,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减少了1200万,而且留守务农的只剩下年龄大的和小孩,可以说是“老弱病残”,这种形式务必要求不断增加各类农业机械,这就给农机市场和维修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5、农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发展的不竭之源。玉米收获技术和装备、小麦免耕播种机器、油菜牧草加工机械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农机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6、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发展成了总的趋势

农协是为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协会性组织。目前,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成为市场经济中新的微观主体。2006年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3502.1万个,其中农机户3474.8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3.5%。农协、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等中介服务组织已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机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与老化问题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基层推广单位不断新增工作人员,但是新增人员基本都是非专业的,他们不懂农机及推广方面的知识,而且单位又没有经费培训他们;其次,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新型农机具的不断出现,单位在职的技术人员也是束手无策,难以应付,知识老化严重的制约新农具的推广。

2、农机化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一项新技术、一种新机具要全面推广,最基本靠的是宣传。而宣传需要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现场培训会、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唤起社会效应,这就需要大量资金作保证。加之推广机构人员逐年增加,财政拨款增长缓慢,这种矛盾势必影响到对宣传的投入,束缚农机化的发展。

3、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够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是本着以人为本、以效益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农机化,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

4、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农机化信息网络是农机化发展的首要条件。在通讯发达的当今时代,建立信

息网络势在必行。现在国内主要农机生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他们形成的长期产销两旺与信息的畅通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是促进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的不可缺一的因素。

三、对今后农机化的发展建议

1、继续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及法规

各基层单位要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学习计划,把它的精神领会透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快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政策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完善购机补贴、燃油补贴等扶持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和产业扶持效应,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功能。

2、加快发展节约型农机化

首先,全面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有效途径。要标准化就必须淘汰旧的机具、旧的耕作模式,这就为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节能型产品的开发。它的研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建设节约型农机具,对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注重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只有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出技术本身的优越性,产生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第四,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政府部门一边要强制执行作业标准化,淘汰落后的机械,另一方面要给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大面积实行项目补贴,以点带面,激发农民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热情。

3、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步伐

要建立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及工作人员领办的农机合作社、村与大户合办的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创办的农机合作社,发挥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业。

4、加大购机补贴资金,逐步扩大补贴范围

近几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投入,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执法队伍经费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购买力,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学选取项目,突出补贴重点,推动农机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5、强化产品质量意识,严格监督管理

在农机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强化产品质量是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生产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相关的。质量是产品的命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是企业自身、农机监督管理单

位和农机管理行政部门的共同任务。

总之,农机化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为重要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农机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四篇: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

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简要介绍了当今世界数控技术及装备发展的趋势及我国数控装备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新环境下,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并从战略和策略两个层面提出了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几点看法。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

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

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

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

1.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

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

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

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1.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

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

直接或间接控制。

1.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

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

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

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1.4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1.4.1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

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1.4.2 关于数控标准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

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

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1999.1.1~2001.12.31)。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 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

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

型)也达到了10%。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a.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

已商品化、产业化。

b.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c.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差距有

扩大趋势。从国际上来看,对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估计大致如下。

a.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0~15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b.产业化水平上,市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率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国产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

c.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对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

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认识方面。对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

b.体系方面。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

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

c.机制方面。不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

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

d.技术方面。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机床标准落后,水平

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3.1 战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

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

限制,“东芝事件”和“考克斯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3.2 发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

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

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

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篇:无为县农机化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无为县农机化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无为县农机局杨怀茂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本文重点分析了无为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科学发展观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新要求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无为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措施与建议。

农业机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我们每个农机工作者去认真思考。

一、无为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为县的农机化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县农机装备总动力65.03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5.7亿元,拥有各类拖拉机2.15万台,联合收割机527台,水稻栽植机械214台。2010年,全县实现机耕面积90.7万亩,机播28.8万亩,机收98万亩,机植保89.7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达51%,机电排灌、机脱、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村运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水稻机插、棉花育苗机械制钵、小麦油菜机械播种、油菜收获、大棚蔬菜耕整地等机械化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农机化服务已逐步渗透到振兴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广大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屈背几千年”的传统耕种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301个,农机服务户3.99万个,农机从业人员6.01万人。以跨区作业为品牌的农机作业市场不断扩大,农机服务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2010年全县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7.67亿元,农机服务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一大批农机手正在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二、存在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三多三少”。①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全县有拖拉机2.15万台,而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却不足1000台。②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农机具配套比低。③简单的单项作业机械多,科技含量高的复式作业机械少。

2、机械化作业领域狭窄。我县机械化生产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的粮食生产上,而油菜、蔬菜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棉花及畜牧养殖业的机械化水平更低。

3、农机化发展基础条件差。全县许多地方,尤其是深圩区和丘陵山区,有机无路;土地规模经营少,一家一户的地块较小,而且种植的品种、作物不统一,影响农业机械优势的发挥;土地分散经营的形式使农民无能力也不愿意购买新型农业机械。

4、农机服务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农机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对市场和服务对象信息搜集、农机资源组织及作业进行管理,而对农业机械投资则缺乏有效的引导,农民投资农业机械大多为自购自用,导致投入方向和投资种类单一,致使农业机械经营效益低及机具重复购置,资源浪费严重,形不成农业机械化持续稳定发展的运行机制。

5、农机服务职能弱化、服务手段落后。我县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整体还不够完善,各级管理服务组织经费严重短缺,有的连基本业务经费开支都有困难,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信息硬件设备和检测设备、仪器无法配置,导致只能养兵不能打仗,难以为农户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影响了基层农机队伍的稳定。特别是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并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后,一大部分乡镇农机人员长期被抽调和借用到其它行业,从事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少,时间紧,精力不足,造成部分乡镇农机人员不能正常履行农机管理和技术推广职能,发展后劲不足。

6、农民科技素质较低。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先进工具的使用缺乏应有的知识驾驭的本领。一些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只会驾

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而不能很好地掌握所购机械的理论知识和维护保养技能,从而影响使用效果和缩短机械的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降低效益,影响了他们进一步投入农机的积极性。

三、加快无为县农机化发展的重点、措施

(一)发展重点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精神,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农机化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农业机械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线,突出抓好重点农时、重点作物和重点环节的机械化生产。在主攻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机械化,为全县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农机化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

1、继续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水稻、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栽插、小麦机械化播种、秸秆机械还田及谷物烘干技术,使水稻、小麦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不仅有量的提高,更有质的突破。

2、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重点推广应用油菜机播、机收,棉花育苗制钵,大棚蔬菜耕整等机械化技术。

3、加快养殖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和应用。我县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化养殖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但养殖机械化技术严重滞后。根据养殖业发展的实际,应首先加快养鸡(鹅、鸭)、养猪和奶牛养殖等机械化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重点引进喂饲、给水、粪便清除与堆肥脱臭及挤奶、贮奶等急需的机械化技术,逐步向养殖业的全面机械化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对农机化的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机械装备大都属固定资产,一次性投资大,资金占用多。在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户收入条件下,政府如果不在财政补贴、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手段上对农机化采取倾斜政策,就会使农机化事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县在现阶段应建立财政购机补贴为引导,集体投资为补充,农户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农机化工作纳入建设新农村议事日程,统盘考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其它农村投入用于农机化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

2、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强有力的农机服务体系是发展农业机械化为“三农”服务的关键。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要建立健全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培养和发展农机服务市场。应本着“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建立以基层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合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农机服务机制,实现社会农业机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现代农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组织跨区作业,提高农机装备的利用率,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还要加大对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训、提高乡镇农机管理技术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为农服务的本领。

3、加大农机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机化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农业机械化是否跟上时代步伐提出了新的挑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使农业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进的新阶段,为农业机械提供了更大的活动舞台,对农机化新技术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围绕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机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新机具,使更多、更经济适用的农机具通过有效的推广模式、示范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实际。无为县重点要在建立适度规模农业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区、秸秆综合利用、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化技术等方面加大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引导优势农产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增优,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要把农机化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最根本的是让广大农机从业人员真正认识、运用它。因此,按照农机培训的办学条件和要求,推进农机培训的软硬件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定期对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进行农机化专业知识培训,重点抓好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农机维修经营人员和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农业的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5、加大农机农艺结合力度,促进和谐发展。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在各种农业、农机的规划、项目实施中实行农机技术人员与农业技术人员、农机技术与农艺要求的有机融合。促进农艺技术与农机化技术的协调发展。

下载浅析我省农机化发展趋势和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我省农机化发展趋势和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农机化情况

    农机 201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1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保有量达479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为1994台,联合收割机达1270台,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1737台。秸秆还田机具保有量达574台。农......

    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报告3

    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报告(三) 五、想法设法,提高我省人力资本积累水平1、尽可能地稳定中小企业的职工队伍。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递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只有将职工置于一个相......

    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报告1

    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报告(一)编者按:最近,我们对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报 告》。由于《报告》篇幅较长,拟分三期发表,供有关......

    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陈新祥 徐昌洪 2010年第10期 ——社会建设 一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精神,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

    某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县是一个边远山区、贫困落后的农业县。多年来,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全县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加之现有农业机具老化,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农机服务水平低,已严重影响了全县农业现......

    制约微山县农机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制约微山县农机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来,微山县政府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使农业机械在农村、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抢季节保农时,抵御......

    浅谈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论文摘要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探讨了网络经济的内涵、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网络经济 知识经济 经济全球化 一、网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