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峰峰矿区工商局五举“给力”秋季农资市场监管
峰峰矿区工商局五举“给力”秋季农资市场监管
为了进一步净化秋季农资市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峰峰矿区工商局五措并举,全面加强秋季农资市场监管。
该局首先是围绕农资打假,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流动宣传车、农村广播等多种形式,传播农资商品知识,提高农民辨假能力。
其次是层层签订责任状,区局与分局,分局与片管员,片管员与农资经营户都签订了责任状。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再次是集中开展红盾护农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市场巡查,全面核查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尤其是对农药、兽药经营业户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贸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违法经营的农资商品一律下架退市,违法农资经营户一律退出农资市场。
四是完善监管制度,实施动态监管。继续实行“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完善农资商品质量跟踪制、承诺制、退市制、追溯制,重要农资商品备案制,种子留样备案制。同时深化市场监管预警工作,促进守法自律、诚信经营。
五是畅通12315和农村“一会两站”举报渠道,并设立6辆农村流动维权车,及时受理农资消费投诉,集中执法力量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
截至目前,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70家,抽检样品35份,处理问题经营者5家,从而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
第二篇:工商局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秩序,结合当前秋播农资市场旺季,采取得力的工作措施,组织执法力量,适时开展全区系统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农资市场进行监管,较好地维护了农资市场良好经营秩序。
一是抓巡查促监管。以市场巡查痕迹化管理为载体,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及配件等农资为重点品种,以农资生产、销售相对集中的地区及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为重点区域,集中执法力量开展拉网式检查。围绕农资经营者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出等重点环节,开展市场主体资格、商品标识、广告宣传、进货渠道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痕迹化巡查工作。二是抓指导促自律。以落实《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为抓手,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多种宣传方式,积极引导、强化农资市场开办者、农资经营者是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督促其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面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及不合格商品退市等制度,督促其在进货时查验供货商资格,验明产品标识和合格证明,索要并保存检验报告,并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引导农资批发、零售经营者积极配合做好流通环节农资商品的备案工作,填写《农资商品备案登记表》,建立健全农资经营主体“经济户口”档案,确保实现农资商品质量的可追溯监管。三是抓整顿促规范。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执法力度,狠抓违法案件的查处。四是抓履职促效能。鉴于农资市场监管涉及多个业务口,召开专题会议,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对相关单位进行明确分工,加大服务指导基层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农资市场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对监管工作的绩效考核,以此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篇:高安市工商局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汇报
高安市工商局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汇报
宜春市局: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和省局《关于贯彻实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推动红盾护农行动深入开展的指导意见》10项制度30条措施的规定。我局以服务“三农”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为目标,履职尽责,加大了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创新了监管制度、措施和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政府的好评和上级的表彰,先后被国家总局和省局评为“红盾护农”先进单位。
一、建立七项制度,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1、建立完善组织领导制度。我局自2005年以来就成立了“红盾护农行动和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一把手”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抓落实,市管、消保、公平交易、12315指挥中心、注册、个体、法制及各分局负责人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管股,负责协调日常工作。
2、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为了落实农资市场目标监管责任,市局与分局、分局长与网格监管员、网格监管员与农资经营户,层层签订《农资市场监管目标责任书》,自上而下建立责任制,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011年共签订责任书600多 1 份,该项制度的建立促进并形成政令畅通的良好局面。
3、建立农资市场准入制度。①市场主体资格准入制度,我局把农资经营者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作为农资市场监管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做到:经营者证照齐全,涉及前置行政许可的经营项目必须先取得许可证,再办营业执照,坚决取缔无照经营,仅2011年取缔农资无照经营32户,罚没12万元;②农资质量报备制度,对农资商品质量实行跟踪监管,要求每级农资经营户必须向上级农资供应商进行索证索票,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复印件;辖区分局加强巡查监管,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农资进行抽查,对检验不合格的农资依法予以查处,2011年共抽检农资210批次,对19个不合格的农资进行了查处,共没收21吨不合格化肥,案值70余万元。
4、建立完善农资监管“两票一档”制度。我局按照总局45号令规定,结合本地市场特点,将农资监管 “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整合成“两票一档”,即:将“销货发票”、“销货台帐”“承诺书”“信誉卡”整合成“农资商品销货单,”该“销货单”一式三联,第一联经营者留存,第二联消费者保存,第三联交辖区工商分局备查,这样既方便了经营者操作,又保证了分局的监管,这项制度已在全市485户经营户推行,使农资可溯源监管得到了落实。
5、建立农资商品示范店制度。我局按照省局《指导意见》的要求,采取经营户自评,分局和个私协会推荐,市局评定出50户农资经营户为“农资商品示范店”并予以了授牌,从而 推动了农资市场的诚信建设。
6、建立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我局对辖区485户农资经营户建立了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并实行了分类监管巡查。新街分局把化肥批发市场15户化肥批发商组织起来成立了“高安市个私协会化肥分会”,在农资市场中推行行业自律制度,并把监管工作和行业自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
7、健全农资市场巡查制度。在市场巡查中做到“六查六看一记录”即查主体资格、看证明有效性和合法性;查进货凭证、看索证索票执行;查农资商品、看农资质量;查农资包装标识、看包装标识内容真实性;查农资商标广告、看商标侵权违法情况;查农资经营帐目、看“两票一档” 建立及种子留样备查;做好《农资市场巡查记录》。
二、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不法行为
我局在建立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七项制度的同时,针对重要时令季节,重要农资品种,重点区域范围,开展“保春耕”“保双抢”“保秋收”的专项整治行动,采取阶段性布置,阶段性抓落实,阶段性总结的工作方法,使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卓见成效。
1、“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针对春耕季节的种子、化肥市场的经营活动,采取“种子留样备查”,“化肥抽样检验”的方式,严厉打击经销假冒伪劣种子,化肥的违法行为。2011年“保春耕”行动,共办案17起,案值50 余万元。
2、“红盾护农保双抢”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针对夏季农用机械市场的经销活动,聘请农机专家到现场对市场上的农机具进行抽检。2011年查封不合格农机具20余件,案值25万余元。
3、“红盾护农保秋收”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农作物秋季用药量大,农药市场较为活跃的特点,我局适时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农药保秋收行动。重点查处夸大农药使用范围的虚假宣传的违法案例,保护农民的权益。2011年共查处农药虚假宣传案例10起,案值40余万元。
三、加强部门联络,形成监管合力
我局在农资市场监管中,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络和互动,并促成了由政府主导,公安、农业、农机、供销、安监、技监、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使各部门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信息共享、合力打假的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机制。由于政府重视,各部门职能到位,近年来,高安农资市场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坑农害农的违法案件,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农业连年丰产丰收,我局连年被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高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O一二年三月五日
第四篇:县工商局上半年农资市场监管情况总结
县工商局上半年农资市场监管情况总结
县整规办:
今春以来,伴随着农民群众和农资企业购买、储备农资的热潮,县工商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5号),服务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齐抓,充分发挥注册登记、市场监管、消保维权等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
经营行为,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共出动执法人员120多人次,车辆35多台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门店945户次(肥料340户次、种子225户次、农药25户次、农膜5户次、农业机械及零配件160户次、其他190户次),对全县7户化肥批发企业的10个品牌的化肥进行了抽样,对全县34户化肥经营企业的71个品牌的化肥进行了留样备查,向社会公布农资市场监管动态信息1条,督促173户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制度,为2家农资经营者办理动产抵押登记。通过近阶段的市场监管,我县农资市场呈现进销两旺的好势头。
一是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各分局、工商所结合年检、验照工作,对照“经济户口”对辖区农资生产经营者进行了全面清理摸底,认真进行核对清理,严格前置审批条件,严厉查处取缔辖区无照经营行为,建立完善了农资经营业户的档案管理,做到“三清”,即农资经营业户数目清、经营地址清、经营品种清。截止目前,县域内有农资经营户189户,其中,农资生产企业16户(化肥生产企业8户,种子生产企业4户,农业机械生产企业3户,饲料生产企业1户),农资经营户173户(从事化肥经营的60户,种子经营的41户,农药经营的5户,农膜经营的1户,饲料经营的3户,农业机械及零配件29户,其他34户)。
二是落实新的市场巡查制度。要求农资经营户建立登记明细台账,要求工商所划区域、定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巡查人员按要求将巡查情况记录在《巡查登记簿》上,详细掌握农资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做到市场巡查与分层分类监管、索证索票、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市、大要案件查办等制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11月开始,全系统执法人员巡查农资经营户945户次。
三是落实农资商品留样备查制度。针对农资市场监管的紧迫形势和农资商品销售后出现质量问题取证难、查处难的情况,对7户经营者经营的10个品种的10个批次的农资商品留样备查,实现了农资商品追溯管理。
四是落实索证索票、“两账两票一卡”制度(即:进销货有经营台帐、进销货有发票、商品质量“信誉卡”、经营承诺、消费警示等制度)。在对辖区173户农资经营企业推行了《重要商品进销货台帐》,要求其建立和完善索证索票;向97户农资经营者制作发放了农资商品经营承诺牌和消费警示牌,提高了行业自律意识,强化了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五是落实市场主体分类监督管理制度。按照县局制定的《市场主体分类监督管理办法》,把农资市场作为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重点,各分局、工商所对辖区农资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清理,摸清了农资市场主体底数,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专门台账,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同时,根据农资经营者的信用情况,将农资经营企业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实行远距离、近距离、零距离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其中,a级165户,b级8户。
六是落实市场预警制度。县局充分发挥上联省市局,下达各分局、工商所的“12315”网络的作用,及时了解、反馈、分析、通报农资市场动态,发布监管预警信息,调度指挥执法检查工作。局所两级坚持“12315”投诉举报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承接和办理消费者投(申)诉,并根据掌握情况适时发布监管预警。
七是开展了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监测。按照省市局开展化肥抽检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全县7户化肥批发企业的10个品牌的化肥进行了抽样,并已将抽样情况上报市局,等待通知送检
八是举行全县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启动仪式。3月18日,县工商局、农牧局、质监局、供销社联合在焦家庄乡政府广场举行全县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县政府副县长魏生祥同志应邀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县工商局局长张天德同志宣读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红盾护农行动方案》,水磨关供销社负责人代表农资经营户作表态发言。县工商、农牧、质监、供销、焦家庄乡政府领导和干部职工以及农资经营户代表、农民朋友共4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参加单位通过散发宣传材料、接受咨询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朋友提供农资识假、辨假和消费维权知识的零距离服务。共散发各类宣传材料余份,接受咨询20多人次。随后,由县工商、农牧、质监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其他乡镇,深入村社、集贸市场和农资经营户中,边宣传、边检查、边执法,掀起了全县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的新高潮。
自“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12起,案值5.76万元,罚没款2.05万元,其中,无照经营化肥案件3起,罚没款0.6万元,无照经营种子案件2起,罚没款0.3万元,超范围经营化肥、种子案件3起,罚没款0.4万元,销售过期农药案件4起,收缴过期农药192瓶、袋、盒,标值1628.5元,罚没款0.75万元.当前,专项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五篇:工商局完善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汇报
工商局完善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
汇报
工商局完善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汇报
工商局完善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汇报
为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三农”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工商机关认真开展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严重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肥料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和完善肥料农资市场监管,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民利益。现将我局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职责到位
切实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我市各级工商部门都高度重视,将肥料农药监管和农民群众利益摆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对不合格和劣质肥料农资产品的查处和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不合格肥料农资和其它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完善了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消费者参与相结合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清除出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纳溪区工商局结合法制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活动,积极做好“红盾护农”的宣传工作,向农资经营户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印发了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3900余份,对农民宣传了农资市场监管及农资打假专业知
识,开展“送法下乡”、“送知识下乡”活动;各工商所利用乡镇文化大院,“零距离”宣传法律法规和农资使用知识。邀请有关农技专家和工商人员一道,向农民朋友讲解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等知识,引导农民正确使施用农资,受到了农民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龙马潭区局还将23种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和19中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制作成消费警示卡发放到每个农资经营者手中,随时提醒经营者。
二、完善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措施
“五严”。一是严格农资经营户备案制。凡从事农资经营的,必须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以便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二是严格留样备查制。解决时间跨度长,实物取证难、农民投诉难等问题,变事后查处为事先防范。三是严格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责任制。与经营户签订责
任书,督促其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四是严格“四定”监管责任制。五是严查八种违法行为。严查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或批准生产、销售农资商品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行为;严查虚假标识、标识不清、商标侵权行为;严查利用对产地、质量、商标虚假标示等手段,冒充进口化肥行为;严查制作、发布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虚假农资广告行为;严查利用境外虚假登记的企业名称,以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行为;严查农资经营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龙马潭区工商局依据国家总局第45号令《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由于领导重视、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
区农资监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认真检查,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肥料、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我局深刻认识做好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红盾护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牢牢把握“四个只有”,加大力度,把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是充分发挥农资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监督和指导,确保农资市场的有序竞争;二是保障农资质量,进一步完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已形成了农资公司—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农资连锁配送站—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服务体系。四是开展种子、化肥质量监测。1-10月我局
抽检化肥、农药等农资186个批次,配合省局抽检肥料农资商品23个批次。通过检测,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农资流入农村市场。五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严厉查处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清除出农资市场。
截至目前,我市各级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车辆645台次,执法人员3526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6205户次,检查农资市场915个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12件,罚没万元,没收查扣物质684121公斤/台、件,取缔无照农资经营户75户,受理农资投诉46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辨别真假难。一方面,农资品种花样繁多,伪劣农资从表面观测往往难以确定其真伪,执法检测手段的缺乏造成真伪难辨。另一方面,涉案农资鉴定费居
高不下,一份化肥质量检验报告少
则两三百元,多则上千元。质量检验报告成本高等因素,客观上造成农资市场打假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资真假的辨别。二是监督管理难。当前伪劣农资销售市场都在农村,并且越是偏远的山区和小村落越有市场。部分假劣农资还打着“送货田头,服务农民”的旗号,运到村边地头进行抛售,且流动性强。由于农村地大面广,限
于人力、物力、财力原因,执法部门对这些“上山下乡”的农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三是打假罚劣难。农资经营主体杂乱无序,多为个人承包经营,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人员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宗族观念浓厚,造成执法环境差,当事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率低,查办的案件常常出现“办而不结”、“处而无罚”现象。四是深挖根除难。农资产品流通范围广,环节多,伪劣农资产品往往要经过几个销售环节,要跨区甚至跨省才能追根溯源。而各地打假信息资源未能互通共享,各打各的假,难以从源头
治理。五是少数农资者“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落实不够理想,流于形式。
五、下一步农资监管工作的打算。、进一步完善构建以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的新监管模式;完善信用惩戒机制,积极探索农资市场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要对农资经营户全面摸底调查,实行可追溯管理,提高监管到位率。对生产经营主体,由过去的市场环节监管,向主体准入行为、经营行为和退出行为的全过程监管延伸。对农资产品,以实施准入制度为重点,实现与行政许可工作的有效衔接,把监管关口前移。同时加大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的投入,通过销售和技术服务的结合,开拓、净化城乡农资市场。帮助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积极查办农资案件,力争办大案、要案,切实
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