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贫困山区推行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加快贫困山区推行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开发主导产业 和拳头产品为重点,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贸工农结合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它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有效 途径,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在,农业产业化已在我国东部发达 地区快速推进,但是广大中西部特别是贫困山区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了经济 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这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目前,农业产业化在山区进程十分迟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薄弱。多数山区远离大中城市,交通、通讯、农田 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农业主要靠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低,抵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弱,仍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农民经济收入少,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无力扩大再生产。
㈡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支柱产业十分脆弱。很多地方仍是粮猪二元型结 构,缺乏新的主导产业,有的盲目发展,建立的基地规模小,产品质量低。如南川发展柑桔等水果,由于气候、日照、温度、土壤等不适宜其生长,产 出的柑桔总是酸的,很难卖出,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有的把高税利的 烤烟作为支柱产业,烤烟成了一些地县的生命线,千家万户的农民挤在单一 的产品上,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大 1
部分地方没有建立为农服务的“龙头企 业”,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㈢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商品意识淡薄。据统计,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 文化程度仅接近小学毕业水平,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占总劳动人口的80%,还有10%的文盲半文盲。山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更低。加之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农民观念十分陈旧,“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为攒 油盐钱”的小农经济思想非常突出,农产品多为自产自销,商品率低。农民 从事生产多凭经验,在山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难度大、走样多,常出现“ 农药超量灼苗”,“多施肥料疯苗”等现象。
㈣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有些地方只重视生产,忽视农副产品加工、经营和流通环节,为农服务的组织未成网络,特别是农 产品加工服务的体系十分薄弱,农产品加工程度十分低下,流通领域的贮藏,保鲜手段也十分落后,有的地方没有集贸市场,农产品销售难,农民比较效 益差,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㈤宏观调控不力,区域间产品结构趋同。由于有的干部对产业化经营片 面理解,认为建几个基地,搞几个养鱼场、蔬菜大棚,建几个粗加工农副产 品的企业就是产业化,因此在实施产业化进程中,盲目规划,竞相仿效,雷 同发展,你发展种蔬菜,我也发展种蔬菜,你发展干果,我也发展干果。没 有因地制宜选项目,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竞争,致使技术、资金、场所、人才资源严重浪费,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利于农
村经济的发展,亟需认真加以解决。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思考
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产业化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要鼓励农 民兴修水利,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加强主干路和机耕路的维修,改变交通闭塞现状;三是加强农村电网的改造,改善通讯落后面貌,使农民 能看上电视,听到广播,掌握信息。
㈡建立主导产业,培植产业发展基础。农业产业化是以开发主导产业和 拳头产品为重点,没有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支柱产 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业产业化必须围绕支柱产业来推进。要培植和发 展支柱产业。一是必须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由粮猪主导型向多种经营主 导型转变;二必须选准项目。要立足山区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和生产要素 投入的可能性,选择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项目,适宜规模养殖的地方可 增加优质牛羊猪的养殖,适宜种药材的地方,发展优质药材,适宜种干果的 地方,发展优质干果,采取一户连多户,一村连多村,逐步形成基地。三必 须淘汰质量低、产量低、效益差的品种,注重发展优质高效的品种。四必须 具备一定规模,规模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没有规模必然成本高,效益低,竞争能力弱,只有形成规模才能为企业提供原材料,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㈢培育和建立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的关键。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建设好带动力强的龙头 企业,是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只有发展龙头
企业,才能使农工贸各 个环节有机结合,因此必须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加工为农 民提供服务和帮助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在建设龙头企业中要着重 把握几个问题:一是建设起点高,生产设备先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改造 现有的老企业,组建龙头;二是经营主体多样化,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既可 实行股份制,又可独资、合资或私营,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的组织、团体发 展龙头企业;三是经营形式要活,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经营,自主选择经营方式,灵活开展营销活动;四是产品开发要优。要适应市场的 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实施名牌战略使龙头企业的产品能占领市场。
㈣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增强产业服务功能。市场是商品流通的场所,大力开拓市场已成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迫切要求。因而必须建立结构合 理,功能齐全,运转灵活,产销协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一是各地在发展集 贸市场的基础上,要围绕自己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 模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二要积极培育和发展资金、信息、劳务、土地等 农村要素市场,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 条件的地方同时积极筹建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市场,逐步建立期货市场;三 是加快市场法规建设,依法加强市场管理,打破区域封锁,条块分割,行业 垄断等影响市场发育和建设的种种障碍,建立流动大市场,加速产品流通; 四是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建立服务网络一定要因地制宜,从 客观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发展服务 组织,逐步形成以乡村集体经济服务组织为基础,政府经济
部门服务为依托,新兴的农民自我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培养一批懂得经营和管 理,会销售的农民推销员。
㈤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产业发展动力。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 柱力量,只有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生产环节,产 业化才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一是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培育,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二是有计划地 引进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农副产品多层次开发,增值;三是大力扶持发展 各类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加强与大 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姻,联合进行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开发,使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各个领域。
㈥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为农业产业化保驾护航。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需要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科学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农业产业化能统 筹规划,合理布局、持续发展、科学监管。要确保经营体制的正常运转,必 须健全四种机制。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实行宏观调控。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 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必须建立领导 机构,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层层落实责任,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尽力为产业化发展创造宽松的外 部环境。加快山区产业化的步伐;二建立投资机制,发展产业化需要有足够 的资金,然而山区经济十分落后,资金严重不足,因此,中央省政府要向山 区倾斜,加大对山区的投入,县乡(镇)政府要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以 保
证产业化的实施。三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要改变过去企业与农民的买断 关系为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产权联结、价格保护、合同约束、风险基金等形 式和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四是法律监督机制,要从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督实施,要针对实施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运用法律手段加以解决
第二篇: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根本途径,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 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前段时间,筠连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发现,筠连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调整缓慢,农业区域优化布局尚未形成。我县农业主要体现为畜牧业、粮食产业为主的二元结构,而多年培育的粮、烟、茶、林、蚕桑、蔬菜等产业优势尚不明显。二是龙头企业弱小,带动力不强。三是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四是农民素质亟待提高,人才状况亟需改变。五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不足。六是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农民增收存在不确定因素。
为了探索加快筠连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初浅的意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农业发展认识。县委、县政府在筠连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11115工程”和“百千万工程”,各镇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各项措施,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实施“两大工程”,优化农业结构区域布局。一要突出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突出烤烟、特色茶业、黄牛产业,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形成筠连农业的支柱产业。二要突出 1
专业村的发展,形成区域布局,进而形成产业带。三要产业之间相互协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为出发点,种植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四要通过村企互动,以发展企业来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五要在规划实施上,有权威性和连续性,规划一经确定,在推进过程中要持之以恒。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电水路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一要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龙头企业制度,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加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集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发挥园区作用。三要切实解决发展软环境问题。四要加强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对接、与广大农户的联结机制。
五是加强培育和引进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围绕“两大工程”规划的组织实施,做好两大工程规划实施区域内农民群众的科技应用培训工作,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着”的农村乡土人才;要以市场为纽带,引导农民关注市场信息,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心理承受能力,破除“等、靠、要”等思想。
六是探索发展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各级各部门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以科学的考核机制促进各级各部门认识的统一、力量的加强、措施的完善和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的长效机制。三是要继续探索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坚持农民和企业互利的原则。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四是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风险化解机制。五是要完善保护农民利益机制。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和查处,保证农资市场规范有序,保障农民利益不因假冒伪劣而受损害。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2007-02-10 16:48:4
5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时强调指出“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深加工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坐标,不断拓展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就一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回良玉副总理在吉林考察时也明确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总结五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分析当前形势。一、五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绩
与经验
进入新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截止××年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万个,固定资产总额亿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亿元,分别比年增长、和。
(一)有力促进了优势产业集聚。沿海地区形成了优势水产品、园艺产品产业带,中部地区形成了粮棉油等优质专用农产品产业带,西部地区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带,龙头企业对优势产业带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与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壮大了主导产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最快、产业化经营程度最高,已成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年,畜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二)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年,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万户,比年增加万户,增长,平均每户从中增收元,比年增加元。带动农户增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实行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民增收。二是采取利润返还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农民增收。
(三)有力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主要有三种带动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专业市场带动型;三是中介组织带动型。
(四)有力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龙头企业成为组织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者,成为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
(五)有力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在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方式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年,全国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额约亿美元,比年增长近倍;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出口创汇超过万美元的有家,超过万美元的有家,超过亿美元的有家。农产品出口日益扩大。
五年来,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当地实际出发,加大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力度,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各地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多形式、强带动的原则,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将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物质装备、生产技术等要素导入农业领域,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素质。
(二)坚持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位。各地按照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
(三)坚持把促进经营主体协调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许多地方在发展产业化中,既抓龙头企业、又抓基地农户和中介组织,发挥各自功能,形成有机整体,促进良性发展。
(四)坚持把遵循市场规律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准则。许多地方在产业布局上,考虑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上,鼓励有序竞争,坚持优胜劣汰;在指导方式上,尊重经营主体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实践证明,凡是搞得好的地方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五)坚持把优化外部环境作为农
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总体要求,加大了扶持力度。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上市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各地党委、政府加强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制订了发展规划,出台了配套措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
在认真总结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与我国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二是发展机制有待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三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特别是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市场封锁现象依然存在,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支持“三农”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对这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是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面临结构深刻调整、体制深刻转换、社会深刻变革的新的形势,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新发展理念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利益中的带动作用;坚持统筹协调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坚持运用商业化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农业精品名牌中的推动作用;坚持科技进步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先导作用;坚持改革创新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完善农业经营体制中的创新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中的示范作用。
(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加快发展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今后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通过加快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业增效;通过加快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强农民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加快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增加农民就业,繁荣农村经济。
(三)贯彻城乡统筹方略,抓住发展机遇
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构
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吸引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逐步实现规模经营;统筹城乡发展,彻底打通各类资源流入农村的渠道,改变目前农村资金、技术、人才匮乏的状态,有利于各种要素向农业产业化聚集,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带动产业化经营质的飞跃;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拓展国家支持农业的渠道和途径,增强产业化的发展能力。
(四)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要发展绿色经济,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集约经济,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最大限度地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发展生物质经济,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五)适应市场竞争形势,提高发展能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面向市场,实施以质取胜、多元化发展战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既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品,又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既要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要大力提高农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三、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坚持科技先导,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水平。
今后五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龙头企业集群要有大发展。重点在玉米加工制品、乳制品、肉类制品、果品、蔬菜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上率先实现突破,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格局,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和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农产品加工水平要有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条明显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以上。
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有大突破。广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培育一大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达到无公害和绿色标准,培育驰名商标个以上。
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要有大提升。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一大批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统筹规划,抓住关键,重点突出,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围绕个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
集聚。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二)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试点范围,认真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验。
(三)加快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要把基地建设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解
决好一些地方基地建设与加工能力不适应的矛盾。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设生产基地。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的龙头企业融入到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格局中,积极到中西部地区建设生产基地。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家庭承包经营优越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处理好企业与农民的关系是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企业要舍得投资,农民要按合同经营,努力实现双赢。
(四)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五)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组织开展以“选好产业项目、建立标准体系、创立知名品牌、完善追溯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龙头企业要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速推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我部明年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龙头企业要积极参与,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六)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化。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七)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发展现代营销业态,建设新型物流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研究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收集研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八)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进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是中央支持“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深刻理解,狠抓落实,加强督查,切实解决在落实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典型,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和强化扶持政策。
各级农业部门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工作指导水平。要善于面对农户组织农业生产活动,而且要努力学会同各类市场主体打交道,尤其要深入研究龙头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调控方式,全面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水平。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制定发展规划,搞好调查统计,强化动态监测,做好项目管理,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和信息库,加强同有关部门的衔接与协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
康发展。
第四篇: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思考
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是新世纪全面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缩小城乡差别等功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根据农业发展现状,按照“围绕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到2002年底,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18户,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户,养殖企业4户,为农业服务的企业9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大量增加与转化加工能力低的矛盾,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农户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纵观全局,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发展,有进步。但由于部分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对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识有差距,指导推动力度不够大,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管理体制、扶持政策、资金落实不太顺畅,从而使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数量少。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总数仅有18户,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仅5户,与我县农业县、果业县、畜牧大县的实际极不适应。二是规模小。现有农业产业化企业中,除通达果汁厂投资3300万元,紫丰饲草加工厂投资1900万元外,其余大多在30万元以下,缺乏相应的开发加工能力。三是档次低。现有企业中,除通达果汁加工厂、紫丰饲草加工厂比较发达外,更加精深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开发明显乏力,而且进展缓慢。许多农产品是一流的品质,二、三流包装,影响了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四是有规模产出却无规模市场。许多外地客户到我县采购农产品,却无法找到一个能够集中了解市场信息和进行市场交易的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这就难以形成统一的品牌、统一对外的合理价格。同时,外地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也就难以引进来。五是利益机制不完善,一体化经营缺乏凝聚力。从现有企业与农户的结合情况看,多是松散型的,没有任何经济约束,双方都很难取得相互间的利益平衡,影响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思路和对策
为了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应当抓好以下工作:
1、抓住市场培育这个关键,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导向。发展龙头企业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市场化。农业没有走向市场,产业化就等于一句空话,龙头企业发展就无从谈起。从我县情况来看,农产品的生产单位为分散的个体农户,由于受信息落后、地域分散、生产周期长等影响,农户的生产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这种不适应带给农业的是大起大落、大荣大损,最终使生产
者积极性受到挫伤,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靠市场这个中间载体。具体说,一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建市场,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二是依托商品生产基地兴建专业市场,并与全国同类市场接轨,建立合理、快捷的价格形成机制;三要在远距离建设“窗口”市场,不断延伸市场“半径”,拓宽市场“面积”,把当地小市场纳入全国大市场,进而与国际市场接轨。
2、抓住基地建设这个基础,为龙头企业提供载体。龙头企业经营的材料和初级产品主要来自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建立体现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把零星的区域经济组成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把分散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老基地建设着重在改造提高上引导,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作导向,改造种养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稀优产品,使老基地继续焕发活力。二是新基地建设着重在高起点、高水平上引导,对集中连片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给予补助;对发展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在资金方面给予优先扶持。根据我县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围绕通达果汁厂、紫丰饲草加工厂等企业,加快“优质干杂果生产基地”、“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加工专用果生产基地”建设;围绕绿丰兔业有限责任公司、北极新兴奶牛场等企业,尽快改良畜禽品种,培育专业户,建设专业村,形成专业乡。
3、抓住组建“龙头”这个重点,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依托。从龙头企业本身看,在生产上能联系众多的种、养农户,在经营上能衔接一、二、三产业,在利益分配上能协调产、供、销各个环节。从我县现状看,龙头企业距真正“龙头”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龙头企业发展上要依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的原则,把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当作工作重点来抓。在发展方向上,要突出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强(带动、辐射)。在经济主体上,要打破门户之见,鼓励支持多层次、多成份、多形式地发展龙头企业。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参与以及联产、联营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具体建设和发展上:一是对现有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增加转化能力、竞争能力和牵动能力;二是按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依据资源优势,新上一批规模大、产品新、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示范龙头企业,实现由资源型初级加工为主向高标准、高附加值、精加工为主转变;三是引导一些不景气的乡镇、县办企业,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和发展方向,采取老厂上新设备、老厂办新车间、老厂出新产品的办法,转向农副产品加工;四是对现有分布在农村一些规模较小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以拳头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组成经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于一体的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
能力;五是创办龙头企业要选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条件好的地方,便于产生聚集、带动效应。
4、规范利益分配关系,合理调节各方利益。龙头企业之所以称之为“龙头”,是因为它能够带动农户按照市场导向进行商品化生产。龙头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农户结为一体共同发展,是因为一体化经营可以使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运销的“龙头”企业,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按照较稳定的价格,获得有品质保证的较稳定的原料货源。农户之所以愿意同龙头企业结为一体共同发展,也是因为它可以使农户有保证地及时将农产品出售,同时在资金、生产资料和技术等方面得到优惠的服务。因而,要使龙头企业特续、稳定发展,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使他们能够共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风险共同体。一是推行契约化管理。通过签订契约、合同,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确定农产品的合理收购价格,实行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这样可以防止农产品好销时,农民抬价销售,损害企业利益,更主要的是防止农产品滞销时,企业压价收购,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二是建立“以工补农”机制,当龙头企业效益好时,应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风险保障基金,并在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中明确收购保护价格和为农户投保灾害保险,以此来分担农户风险和保护农户利益,进而保证自己的加工和销售货源;三是推行股份合作制。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通过资金、技术、土地、设施等入股,建立起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使利益分配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保证“公司+农户”形式健康发展。
5、加强领导,创造良好环境。发展龙头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和建设一批基础雄厚、产品叫得响、竞争能力强、辐射面广、有一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这就需要在领导上、政策上、措施上向发展龙头企业倾斜。一是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发展龙头企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框架,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确定全县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带动产品和辐射产业,制定保证此项目标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和配套政策。要特别注意把发展龙头企业与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企业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原有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二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组建农民行业协会,为龙头企业和农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产前帮助企业落实种植基地,确定加工品种;产中及时将新技术向农户推广,搞好病虫害防治;产后督促企业与农户认真履行合同,落实订单。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打破原有的农业部门抓生产,企业部门抓加工,商业部门抓销售的“板块”式领导体制,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一套实施办法的一体化管理,把龙头企业建设的责任逐级落实到位,制定出建设的目标和实现的空间,做到按步聚进行、有重点推进、分阶段实施。四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厂长、经理,要给予不同的荣誉和奖励,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开发资金,要
优先向龙头企业投放。对建设龙头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有关部门要优先保证。各相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职能,改变作风,形成合力,克服政出多门,互相推诱扯皮现象,加强对龙头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工作指导、政策引导、资金协调、组织推动和法律保护。使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第五篇: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与思考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与思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乌苏市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市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个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和关键。4月26日至5月12日,市委组织部党校组织第十六期中青班学员对山东寿光等地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地点情况简介
寿光市地处山东北部沿海,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9个乡镇、街道,耕地135万亩,人口108万。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6.2%;农民人均纯收入5936元,比去年增加3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6元,增长11.9%。全市已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4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25位。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寿光人种菜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总产38亿公斤,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无土栽培蔬菜发展到5000亩,有61种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
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被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兴办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已有上百种农副产品直接或间接通过加工进入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完成农产品出口10多万吨。
该市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区建设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8处乡镇建设了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处、集贸市场186处。其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与此同时,他们开通了寿光到北京、哈尔滨、海南的“绿色通道”,设立了网上专卖店,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开展了直供直销、专柜专销,建立了连锁店,带动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二、启示与思考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在整体考察了寿光在农业结构调整,特别市蔬菜生产销售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同时,针对我市实际情况,就如何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等问题,重点对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青州市花卉批发市场进行了考察。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我们对寿光青州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照我市的农业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在学到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深深的启示:两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他们一以贯之地实施农业企业化战略,坚持不懈做大培强龙头企业,千方百计放大产业化效应,持之以恒发挥行政能动作用。寿光青州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根本上来认识,他们走的是一条企业化的农业发展之路。无论是寿光,还是青州,他们都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抓手,用企业化的理念来组织农业方面的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企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工业化的成功之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当前就我市而言,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企业化带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就是要加速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力增强的目标。
2、从支撑上来考察,他们靠的是一批不断发展的叫得响的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包括种养类的、加工类的、流通类的企业,靠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支撑起了一片天地。从我市情况看,资源门类不少,但高效整合不多;各种典型不少,但规模水平不高激发的效益不大。
3.从关联上来推敲,他们采用的是一二三产联动、城乡经济共进的策略。他们在一二三产的发展上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一产促二产,提升二产带一产,通过推进农业企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三产的发展。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要彻底打消原有的思维定势,山东寿光、青州等地农业产业化已远远走在了前头,我们只有审时度势,确立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一二三产联动、城乡经济共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推进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从措施上来借鉴,他们形成了一套发挥行政能动作用的办法。他们市镇村三级在招商引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行政推动作用,形成了政府为企业服务,企业为农民服务的机制。由此可见,我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通过不断改革行政行为,为企业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近年来,尽管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粮食、棉花 瓜菜、果品、畜禽水产品的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粮、棉 菜、肉、蛋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或下跌,农民增产但增收缓慢。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当前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领导,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正确导向。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提出配套措施。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选准切入点。规划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把做强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规划的灵魂。第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人才政策,吸引和鼓励有才能、有志向的专家、能人到农业产业化战场上建功立业。第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项中心工作,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要建立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工作落实问责制,切实加强考核。第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建设。要把提升服务水平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创造优良环境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一切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要转移视角,多关注基层,多支持企业,真正为基层、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
(二)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应对WTO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步骤。
(三)从实际出发,坚持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起抓。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起抓。一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准能代表本地特点的项目,同时按照品种和质量要求建设与龙头企业相匹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采取定单形式实现生产加工的有机结合。随着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大,生产基地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和延伸,进而带动一定区域范围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链条。在建设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过程中,政府部门主要是承担组织、协调、服务职能,特别是生产初期政府必须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解决企业和农户自己解决不了
和解决不好的问题,必须向扶持不会走路的孩子一样帮助其学会走路,同时还要清除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正常运转后,政府应侧重搞好协调和服务,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使其得以健康发展。在抓农业产业化工作,切不可只单一的抓基地或龙头企业,必须两手抓,不可顾此失彼。如果只抓龙头企业建设,不抓基地建设就会使企业陷入无原料资源、不能生产的境地。必须把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必须把农产品生产作为产业化建设的第一车间,否则就将使农业产业化建设变成无米之炊。
抓龙头企业群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要坚持“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根据产业布局,在现有的龙头企业中筛选出一批有发展前途的“大(大规模)、高(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外(外向型)、强(强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扶持的重点,促其加快发展。同时再通过招商引资有选择的新上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使那些尚未得到加工的农产品品种得到加工,使已经初加工的产品再进行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市范围内形成一个多种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集群,整体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向范围更广、深度更深的方向发展。
抓大规模、高标准、集约化生产基地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基础和致富一方百姓的前提。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设一批大规模、高标准、集约化种、养基地,以满足龙头企业所需原料需求。要依靠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尽快形成一乡一品 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一是引导龙头企业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走“企业+基地公司+农户”的路子。二是加快畜牧小区建设,培育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养殖大户。在抓基地建设上要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要从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制定生产技术流程入手,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不断适应市场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我市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知名度。
(四)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求的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干部和龙头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农民素质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想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做好培训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党校教育资源,常年开办乡村干部进修班,进行认真培训,重点传授市场经济理论、政策法规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同时采取走出去参观、调研的办法,学习过去与我市经济基础相类似,通过近几年努力现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好经验和做法,激发乡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二是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乌苏市各类企业的法人到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办法的企业参观学习,或采取开座谈会的形式请他们现身说法,使我市的企业家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以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各级涉农部门和科研单位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定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传授科学技术。使尽可能多的农民接受培训,掌握1—2门农业实用新技术,使每户农民都能有一名熟悉自家致富项目所涉及科技知识的明白人。
总之,这次赴山东考察,先进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的经验令人倍受鼓舞。同时也使参加考察的同志学到了经验、开拓了视野、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