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含5篇)

时间:2019-05-14 01:2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第一篇: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 林乃宏

屏山县属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经过多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茶叶、烤烟、水果、白魔芋、林竹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扎实做活农业产业化这篇文章,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如下粗略的见解。

一、屏山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屏山县界于东经103°37'--104°23',北纬28°26'--28°51',全县幅员面积1523平方公里,有耕地15677公顷、林地72000公顷。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30.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8万人。2009年底,全县茶叶、水果、烤烟、白魔芋、林竹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2.3万亩、10.5万亩、1.6万亩、4.12万亩、110万亩。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发展到4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达103个,百万元以上专业村达93个,专合经济组织达到100个,市、县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个。全县农业产业化的较快发展,助农增收效果比较明显,实现农业总产值126331万元,增长6.33%,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增加402元,达到3578元,增长18.73%。

二、屏山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挑战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一是自然条件极有利于农特产业发展。屏山县大部分海拔为300—140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降雨充沛,雨热同季,年均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日照975.4小时左右,年均气温18.4℃左右,降水量909-1097.6mm。土壤以山地黄棕壤土和紫色土壤为主,土壤PH值5.5—7.0,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以及氮、磷、钾和氯含量均有利于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历史种植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屏山种植茶叶、水果、白魔芋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生产技术、科技推广等方面易于普及。另外,近年来,由于屏山农特产品独特的品质优势,市场价格看好,大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三是优势农特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通过近年来整合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和加大基础实施投入,具有比较优势的农特产业基地稳步发展壮大,产业区基础实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第一车间”造血功能作用逐步发挥。四是龙头带动作用逐步舞活。柯瑞马林竹加工、旭茗茶业、龙湖翠、兴隆魔芋、凯丰核桃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与农户间利益连接机制更加紧密,市场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依托屏山农特产品独特的内质,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培育,已打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屏山炒青”、“龙湖翠”、“水中韵”、“金屏牌”水果等区域品牌效应逐步彰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能引领发展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逐步发展壮大,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明显提升。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受山区地理条件的影响,水利、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一定程度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二是经营分散,规模小,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经营权过度分散,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需要。三是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加工,重发展轻市场的观念,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产业发展走入大而不壮,企业多而不强的误区,导致销售市场空间小、品牌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还相对滞后、整体竞争实力还不够强,农产品附加值增值空间未能得到真正释放。四是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虽然优质良种、设施栽培、柑桔留树保鲜、病虫绿色防控、机制名茶、白魔芋“三推八改”等技术推广成效明显,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高,产后加工技术研发薄弱,农技服务体系推广手段落后、队伍不稳、人才断层、知识老化,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五是因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库区优质水果产业带将被全部淹没,急需培植以沿江第二优质水果产业带为主的农村移民接安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内安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压力异常艰巨。

三、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一)理清思路,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最终实现目标,理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科技支撑、政策保障等各个领域着手,通过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分析,合理确定产业的规划布局、资源的综合配置和利用、市场综合开发、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配套政策的落实等,打破以往规划中只注重产业发展,而忽略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等关键环节,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制定详尽的目标,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各类因素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达到“十二五”预期目标。

(二)合理布局,继续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根据屏山特色产业适宜区域,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好特色产业基地。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特产业,坚持合理扩大规模,高标准推进建设,发挥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作用。一是在茶叶基地建设上,以西宁河流域、龙溪河流域和宜屏公路干线3大片区为重点,每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万亩。到2015年,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面积新增12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16万亩,占总面积的70%以上。建成无公害标准化安全优质高效茶园10万亩以上。茶叶产量达到1万吨,实现茶叶产值3.5亿元,成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基地强县”。二是在魔芋基地建设上,以西宁河流域、中都河流域和金沙江流域3大片区为重点,用5年时间,魔芋基地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其中白魔芋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实现产值1.2亿元,成为全国“白魔芋之乡”。三是在优质水果产业基地建设上,以金沙江流域为主,在海拔381-550米之间,以新建柑桔基地为主,辅以适度发展龙眼、枇杷生产,建设沿金沙江特色水果带,实现水果产业结构重构,水果面积达到13万亩,产值达到1.8亿元,成为全省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四是在烤烟产业基地建设上,以中都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西宁河流域、宜屏公路干线4大片区为主,2011年启动基地单元建设,到“十二五”期末,烤烟产业稳定在2个基地单元,实现年产烟10万担的目标,成为全省“优质烟叶基地县”。五是在畜牧产业基地建设上,以“二江、二河、二路”周边为重点发展区域,即在岷江和金沙江流域发展獭兔、生猪和土鸡,在龙溪河和中都河流域发展蛋鸡、杂交肉鸭和肉兔,在宜屏路和国道213沿线发展山羊、生猪等,确保畜牧产业值每年在6%以上递增。六是在林业基地建设上,每年新发展林竹3万亩以上,巩固9.6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全县有林地面积保持在11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依托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每年保证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在10万亩次以上,打造了向家坝水电站蔬菜后勤保障基地。

(三)舞活龙头,示范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关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展现代市场营销和建设龙头企业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而龙头企业建设则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为此,应立足屏山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牢固树立扶持龙头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理念,采取谁有能力就支持谁、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措施,围绕龙头发展产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好县城新址良好的用地条件和靠近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依托新县城石盘工业区、中太工业区载体,新引进3—4家引领发展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深挖开发潜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导扶持旭茗茶业、柯瑞马、兴隆魔芋、龙湖公司、水中韵茶业、新叶茶厂等现有农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引导企业与农户间采取合同契约、订单收购等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接机制,切实发挥好龙头企业主力军的作用。

(四)拓展渠道,加大农产品流通市场培植。农业增效是通过市场这个环节来实现的,应围绕市场来做活农业产业化这篇文章。一是研究开拓销售市场。认真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千方百计拓展市场。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及各类流通队伍在带领农户闯市场的同时,巩固好现有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有效与整个农产品销售市场接轨,稳步开拓大、中城市和国际销售市场,逐步建立稳固的市场渠道,确保全县农产品产得下、销得出、卖得好。二是大力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流通队伍。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在拓展市场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是巩固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引导、统分结合、利益联结、风险防范和内部运行“五大机制”,大力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切实发挥其信息员和推销员作用,巩固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提升品牌效益。一个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区域品牌的引领。大力推进品牌带动战略,积极鼓励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商标创品牌。保护和利用好“屏山炒青”、“龙湖翠”、“水中韵”、“旭芽”、“玉屏春晓”、“雁羽”等屏山炒青系列绿茶品牌,依托茶叶协会培育“屏山炒青”品牌。利用好“金屏牌”水果、“兴隆魔芋”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优势,逐步建立以名优品牌为引领、以知名商标为依托、以特色包装为载体的精品农业体系,推动特色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效益。

(五)突出示范,以科技引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示范带动是抓好农村工作重要力量源泉。一是以“百村春风工程”、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春风村”示范村建设,在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下功夫,以此辐射带动屏山特色产业大发展、农业结构大调整、综合效益大提升。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示范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探索城乡统筹新模式做好样板。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继续深入开展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坚持把科技直接指导到户,把良种良法、实用新技术直接推广到田间地头,真正把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带到农村,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四是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开展好“县校合作”,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利用好机改契机,用活现有科技人才队伍,发挥好农村“土专家”、“土秀才”作用,提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含量。

(六)夯实基础,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的基本思路,突出“围绕产业建设施、建好设施促产业”,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移民接安产业培植有机结合,突出工程质量、建设规模、工程亮点,抓点连片整体推进,大力兴建一批民生工程。以“百村春风工程”示范村为建设重点,实施好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千万元扶贫连片开发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基础设施工程”、“烟基工程”等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合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七)深化改革,为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完善企业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好信贷担保公司等职能,有效利用农业小额信贷和民间资本,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完善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完善激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以奖代补力度,落实扶持政策,加快推动发展;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租赁、入股等融资新模式,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宣传、动员、引导农民参与农业政策性保险,有效提高农业抗风险抗灾能力;继续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成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屏山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09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思考1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新形势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我市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闯出一条加快农业发展的新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我们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作了些调研和思考,以供参考。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化经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0家,市级龙头企业61家,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有8家,预计2008年,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9.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利税

2.8亿元,同比增长23.2%;直接带动农户12.7万户,同比增长13%;农户增收1.66亿元,同比增长15%,户均增收1310元;预计我市列入省“双十双百”工程的七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9.5亿元,同比增长29 %;实现利润 13200 万元,同比增长 18 %;上缴税金 5600 万元,同比增长17.2 %;出口创汇 1520 万美元,同比增长14 %;带动10.8 万户农户增收14256 万元,同比增长11 %。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截止到2008年11月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 127 个,辐射带动农户 3.3万余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使 1

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较紧密的联合体。如2007年江西恩达家纺公司与瑞星苎麻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合同,苎麻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出1050元/吨,既保证了恩达家纺公司优质苎麻原料的供应,又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种植苎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三是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的区域主导产业,新余蜜桔、优质苎麻、优质稻、生猪、蔬菜等产业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预计到2008年底,全市建立种植基地面积 67.6 万亩,同比增长19 %,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6 %;建立规模养殖基地235 个,基地畜禽养殖量达到420 万头(只),分别增长21 %和28 %,约占全市畜禽养殖总量的49 %。

二、在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产业布局不合理。以粮为主的种植业主导型产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初级产品多,名优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用产品少、深加工产品少,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营养化的消费需求。

(二)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目前,我市大部分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年产值超过

1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8家,而全省现有超十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多家,超亿元的上百家。

(三)品牌效应不明显。在科技含量、品牌培植、市场意识等方面,我市与周边发达地市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广东、浙江等地区每年都有农业龙头企业获得ISO9000、14000系列标准或HACCP认证,而我市龙头企业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企业为数不多;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意识不强,产品竞争力弱,全市没有一家海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全市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只有7家有少量产品出口,2008年出口创汇仅为 0.15 亿美元。

(四)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我市农业企业科研开发投入较少,龙头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为数不多,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基本上是搞“模仿秀”和实行“拿来主义”。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投入少,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技术支撑,与全国、全省龙头企业整体水平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按照规划抓落实,合理布局农产品基地。我们要按照已经制定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我市农业资源优势科学地制定发展目标,处理好种、养、加之间的发展关系,使种植业的面积、养殖业的数量与加工业的能力和布局相匹配,达到种养业和加工业的科学衔接及综合效益最大化,使基地建设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当前,我们要按照我市农业产业规划,着力实施“3321”工程,搞好100

万亩优质稻基地建设,抓好3个万头良种猪场和10万亩新余蜜桔、10万亩优质苎麻、10万亩高产油茶三大农业产业化基地,把农户的小规模生产连接为区域化生产,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

第二、抓龙头,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首要任务就是狠抓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突破。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实行三个转变:一是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使大者更大,强者更强,发挥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作用;二是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注入高新科技,增加投入,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发挥引导作用;三是国内型向国际型转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参与国际竞争。要实行三个转变就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吸引“三资”建龙头。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把“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外国资本”吸引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按照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新的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培育一批外向度高的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二是要整合资源壮大运营,整合现有产业,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积极培植更多企业进入国家重点和省级龙头企业的行列。三是放手发展私营个体龙头企业。要按照“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私营个体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培育壮大百乐大米、恩达夏布、金土地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珊娜果业8万吨果品保鲜生产线和润合公司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线建设,力争3-5家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三、抓品牌,力争在实行品牌化经营上有新突破。目前,我市已确立新余蜜桔、高产油茶、恩达夏布、优质稻等多个优质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发展对象,必须狠抓优质农产品品牌的扩张覆盖,在质量上成势。主要是加大四个力度:一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二是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各地也要选择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重点予以扶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品牌,提高我市农产品竞争力。三是加大品牌延伸力度。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各地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要注重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准化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加大品牌开发力度。在品牌开发上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

第四、抓技术,力争在科技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狠抓科技创新升级升档,在竞争上取胜。目前集中抓好“三引”:一是引导智力培训,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实施农民的实用技术教育,造就一大

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实施技术队伍的高新技术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造就一支熟悉现代企业生产技术的工人队伍;实施企业家的现代化管理教育,要对国家、省和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厂长经理进行培训,造就一批善经营、懂管理、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二是引进高新先进科技。要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减耗减本增效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三是引进有效载体。各地要积极引导和引入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体。

第三篇:加快推进屏山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加快推进屏山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屏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乃宏

屏山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幅员面积1523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资源富集。2007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18.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9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9.33%,森林资源蓄积量达307.3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居全市第2位。由于全县林业产业化起步较晚,林业产业体系不健全,林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较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发挥不明显,全县林业总产值仅实现1.5亿元。如何加快推进屏山林业产业化步伐,将资源优势促变为经济优势,笔者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来,屏山林业发展较快,“四大基地、三大产业”初具规模。

(一)竹林基地及竹加工业。全县现有竹林面积14.9万亩,蓄积78万余吨。可年产大径竹10万根、杂竹10万吨、竹笋0.5万吨。有以竹浆造纸为主的竹加工龙头企业1家,其他小型竹加工企业2000多家,年实现竹业产值1亿多元。

(二)速生丰产林基地及木材加工业。已建成以杉、松等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24.8万亩,用材林年生长量14.1万立方米,年可采蓄积量达12万立方米以上,其中商品林可采蓄积量5.9万立方米左右。新引进四川科瑞马公司总投资2.3亿元,年产1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项目即将投入生产。

(三)经果林基地及茶叶加工业。经果林面积达19.32万亩,其中以橙类为主的水果基地7.42万亩,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3万亩,以名优茶为主的茶叶基地8.9万亩。全县茶叶加工业企业发展到146家,其中龙头企业2家。

(四)自然保护区基地。屏山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是省市重点发展的保护区,该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为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正争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此融入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行业,促进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二、林业产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林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与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尚有很大差距。二是原料林基地建设经营管理粗放,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生产科技水平不高,林业整体效益差。三是林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从上世纪末至“十五”期末,由于受天然林禁伐和人工林限伐等政策因素的影响,林竹合理采伐受到严重抑制。加之,由于没有龙头企业支撑,林产品绝大多数均以原始产品出售,林产品附加值低,林农收入少,林业产值在县域经济的比重轻。四是林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五是林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补植补造、工程建设配套等资金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林业产业化发展。六是林业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职工队伍呈现老龄化,加上缺乏林业培训基地和培训经费,后续教育未跟上,农村林业专业人才奇缺,阻碍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七是“两大工程”遗留问题对林业产业化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三、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机遇,依托向家坝电站库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基地建设,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林业发展道路。继续巩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壮大竹林基地、大力发展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培育充足的资源,促进竹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同步发展,“三大效益”同步实现。

(一)抓好产业规划,壮大产业基地。在继续加强资源培育的基础上,围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从满足国家对林业生态效益的宏观需求和地方、林农对林业经济、社会效益的需求,增强林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出发,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合理统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依托向家坝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抓好产业规划,壮大基地规模,培育丰富的竹木资源。一是巩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巩固维持以柳杉、杉木、马尾松、桤木等树种为主的2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规模不变。二是壮大竹林基地。继续新造以慈竹、黄竹、麻竹、毛竹等竹种为主的竹林10万亩,使竹林基地规模壮大到25万亩。三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新造以桉树等短轮伐期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10万亩。四是大力引进和扶持林竹加工龙头企业。围绕资源的综合开发平衡利用,引进林竹资源深度开发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以四川科瑞马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林竹产业化发展。

(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建立产业链联结机制。一是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林业产业开发,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平台。二是按照“利益公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联营、承包等多重形式建立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户良性互动局面。三是还权于民,调动群众发展积极性,让群众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中来,主动对接产业,逐步形成公司与农户间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竹产业规模发展。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在用地政策、土地征用、融资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尽可能给予大力支持,为龙头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服务环境,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产业带动和辐射能力。二是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四川柯瑞马公司为主的林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原料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和安排、融资和申报政策贷款、资源供给等各方面优先帮助解决。凡是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强,发展前景好,能带动千家万户,都给予大力扶持。三是积极探索并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自愿、平等、互利”的营销连接机制,形成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的有机整体,有效带动林农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促进林业产业规模发展。

(四)巩固“两大工程”建设成果,发挥产业效益。一是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落实工程管理责任,以集中整改问题为基础,提高质量和成效为核心,扎实开展整改工作,实事求事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两大工程”真正成为生态富民工程。二是进一步加大林权林地管理和政策宣传,健全合同,依法颁发林权证,严惩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违法行为。三是按“两大工程”林分效益好坏,对预期效益进行小班分类,对工程成效差、保存率低、树种不合理等因素导致不能实现预期效益的小班,引导农户采取异地造林、品种改良、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等措施,努力提高建设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四是继续加大竹产业基地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满足企业对原料的需求。

(五)健全服务体系,促进林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林业产业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努力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开放高效的林产品市场秩序。引导组建林业专业协会或建立经济合作社,鼓励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协会、营销大户等多形式的民间组织搞活流通,为林产品流通提供市场载体和信息服务。二是完善林业科技推广

服务体系。实施人才兴林战略,积极引进各类专业和管理人才,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重点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栽培技术。三是加强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林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适应市场需求。

(六)着力抓好改革创新,构筑林业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一是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依法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增加林农收入,逐步建立构筑林业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创新发展方式。积极争取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实行轻税薄费政策,扶持林业产业发展。推行承包、抵押、租赁、转让、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林业,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林业产业建设,促进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三是放活经营管理。做到该管的坚决管紧管严,该放的坚决放开搞活,创造良好的林业发展环境。四是健全森林资源流转机制。鼓励原材料产销直接见面,落实各项权益,激活林业产业发展活力。五是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依托向家坝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统筹城乡林业生态产业发展,促进屏山生态经济强县和山水森林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第四篇:提升产业规模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提升产业规模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对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一件带动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为根本目标,不失时机引进温氏、正邦等一批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催生、助长、扶强”等战略,以及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施了“一村一品”工程,积极培植壮大了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和松脂五大支柱农业特色产业,牵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只“牛鼻子”。2008年,全省“一村一品”现场会、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先后在我县召开,并荣膺了“全市农业 产业化先进县”光荣称号。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县委党校对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和松脂五大支柱产业的主抓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五大特色产业扬优成势。一是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集聚,横江葡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有葡萄种植面积达1.8万亩,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葡萄示范基地12块,连片50亩以上的葡萄示范基地39块,初步形成了吉——永公路沿线万亩横江葡萄产业示范带。2008年,全县葡萄总量 达1.5万吨,产值达1.2亿元,辐射19个乡镇,带动农户3800余户,农户种植葡萄每亩纯收入达7000余元,真正实现了“一亩葡萄十亩稻”。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肉鸡、生猪产业发展迅猛。肉鸡产业主要依托温氏、正邦“公司+农户”形式合作养鸡,2008年新增合作养鸡户520户,全县合作养鸡户达3600余户,辐射15个乡镇,年肉鸡出笼量2000万羽,合作养鸡户年纯收入2万余以上。正邦公司已在登龙、安塘、凤凰建成3个大型种猪厂,永阳、大冲、桐坪等5个种猪繁育场和育肥厂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已繁仔猪25万余头,已发展养猪小区7个,生猪产业后劲十足;三是培植肉牛养殖大户,促使传统肉牛产业做大做强。2008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1万头,其中肉牛出栏11万头,能繁母牛存栏7万头(其中杂交母牛2.8万头),新增35个牛改冷配点,培植登龙乡等15个杂交母牛示范村,培育了固江镇23户杂交母示范户,扶持了敦厚镇24户存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通过培植大户,提升了肉牛品种,壮大了肉牛产业养殖规模;四是松脂产业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我县拥有全省最大的湿地松森林资源,现有湿地松70万亩,依托金安林产有限公司资金、技术、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2008年,年产1.5万吨改性树脂,1万吨共混树脂,完成收入9500万元,带动林农8000余户,为林农带来现金收入4000余万元。

(二)区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培植壮大了一批区域特色产业。一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促进了绿色农业的规模发展。永和、敦厚、梅塘无公害蔬菜种植1000亩,纯收入80万元,登龙粉芋种植500亩,产值200万元,安塘吊瓜种植230亩,纯收入80万元,敦厚娑山枇杷种植面积150亩,产值150万元,永阳花生和萝卜、固江糥米粉、万福、敖城花木基地也初具规模;二是坚持绿色招商、区域养殖业规模进一步提升。万福养鸡产业,通过养鸡专业社与大北农联姻,带动193户农户养鸡,年出笼500万羽,永和尚书、丁家村养鸭产业,通过与江西煌上煌签订购销合同,年肉鸭出笼60万羽,销售金额1000万元,桐坪镇养猪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江西红牧禽畜有限公司,建立生猪基地200亩,产业定位是饲养、饮料加工、肉品加工一条完整产业链,固江镇养猪产业主要依托思倍得银湾桥养殖厂和春兴种猪场等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带动全镇养猪业发展,2008年全镇出栏生猪4.5万头;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渔业和畜牧业。敖城镇利用功阁水库的水面发展鮰鱼网箱养鱼2万平方米,年产鮰鱼400吨,产值400万元,登龙利用荒山荒坡植被多的特点,试养200头波尔山羊,2—3年内可达1000余头,效益十分可观。现在,全县涌现“一村一品”自然村373个,带动农户1.5万余户,“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业总产值比重高达61.2%。

(三)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也不断壮大。现在,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8家。吉安温氏禽畜有限公司、江西金安林产有限公司、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县各乡村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全县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技人员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按照“培养能人、健全机制、规范运作”的原则,组建了与产业相对应的横江葡萄、金安林产、敦厚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入社社员6000户,带动农户3万户,建立基地近6万亩,2008年实现产值达5亿余元,初步形成了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系列化服务,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困难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与当前党和政府重视“三农”工作这个难得机遇分不开的。虽然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在初级阶段。纵观全局,农业产业化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发展的机遇。首先,县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优势产业,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带动作用。今年2月,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和松脂等五大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农业开发和扶贫等优惠措施,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放在产业上规模、标准化生产、创品牌、搞活农产品流通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上来,为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其次,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民有发展种养的传统习惯,如,车前草、凉薯的种植就是永和镇的传统产业,吉固子是固江镇的传统产业,应该说,发展农业生产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通过一大批种养能手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广大农民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

第三,独特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长,而春秋季短,有利于喜湿的亚热带动植物生长和繁殖。全年平均气温18.3度、无霜279天,平均降水量1457毫米,年蒸发量1068.77毫米。境内河系发达,河川年径流量487.45亿立方米,过境客水472.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1万公顷。功阁水电站的蓄水发电,创造了3.14平方公里的库区可养水面,非常适宜“美国鮰鱼”的生长。永阳、敖城、梅塘、指阳、天河、官田、桐坪、固江、浬田、油田等乡镇由紫色沙岩、沙砾岩、泥质岩构成单斜山地、地势低缓,土层较深厚,加之每年9—10月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沙田柚、棚柑、脐橙等水果的糖分积累,宜果面积达30多万亩,是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

第四,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我县有紧临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有京

九、吉衡铁路、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的便利交通条件,随着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拥有广大的消费市场。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等主要名优特产品市场供不应求。横江葡萄平均产地批发价达到3.5元/斤,市场销势历年不减,每年8月中旬开始就逐步脱销。这为培植壮大我县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技术服务部门发挥了农业科技的领军作用。农技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通过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二)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1、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够明显。长期受小农经济模式影响,导致主导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缺乏种养大户,制约产业发展。全县果业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但100亩以上相对连片种植的不多。我县可养水面达7.5万多亩,基本上是四大家鱼养殖,敖城美国鮰鱼还未成拳头产品。去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无法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又如,横江葡萄虽成立了“葡萄协会”,但在生产和销售上,依然各行其道,果农仍靠零打碎敲销售。

2、加工型龙头企业少,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目前我县水产、果业还是其他经作茧自缚,没有一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仅有温氏、正邦几家养殖大型企业。敖城美国鮰鱼养殖年产400多吨,全靠鲜活外销,其他水产也是如此,养殖效益低下,水果因缺乏冷藏设施,特别是在去年果业丰产的时节,果农都怕销不出去,各类柑桔均价只有1.5元/公斤左右,丰产不丰收;车前籽是永和镇的一项传统产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连续几年,只要种植了车前草的农户,亩均收入都在3500元左右,是一项真真实实富民产业,但因本土加工型龙头企业缺乏,销售渠道狭窄,市面替代产品的出现,加之科技攻关不力,该产业基本萎缩。

3、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缓慢。据测算,新增果业面积1亩。需投入资金3000元,兴建一座养殖规模在1000羽左右的鸡舍,农户需投入3万元左右,如果稍大些,则要前期投入10万元左右,当然养殖利润也高达30%左右,群众普遍反映积极性较高,但是苦于资金的缺乏,大多数群众只能眼看别人赚钱。这些年,农民通过外出务工,收入有所增长,但因改善居住条件,加之种养技术缺乏,风险保障还不健全,又据信用联社的规定,每户小额贷款5000—10000元之间,种种因素制约,有碍于产业经济的发展。

4、品牌效应发挥不充分。我县“横江葡萄”已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敖城的美国鮰鱼养殖基地、登龙香芋种植基地、固江、登龙、永阳等地的吉安黄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温氏、正邦养殖基地等,其中有的产品因缺乏统一管理和经营,没有达到品牌效应。

5、专业市场发展缓慢,服务功能不健全。我县农副产品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残缺,大多农产品处于零散交易状况。如,横江葡萄虽是全省知名的农业特色品牌,但没有专业市场集中交易,果农仍是零打碎敲销售,吉安黄牛只有固江兴建了一座专业市场,但配套设施较差,服务功能不全,时有闲置,肉牛基本上处于靠牛牙人媒介交易。货运物流成本也较高,据调查,敖城等地养鸡利润较凤凰、敦厚、永和等周边乡镇就较低,产业基地与市场距离拉大,有的产品转化不了商品,使一些农民的种养只好自给自足,停留在自然经济状态。

6、农技人员严重不足,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我县农业局渔政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他们要承担渔政、科研、技术指导、科技推广等职责,而全县可养水面达7.5万亩,遍及19个乡镇;果业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畜牧兽医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含机关工作人员),他们还要承担全县的检验检疫工作,目前这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单位,又面临参公转型,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显而易见,要靠现有的科技力量来扶持产业的发展,必力不从心。同时,由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较少,且本身技术人员不足(据调查,温氏养鸡在永阳片的技术人员只有2人,一旦发生疫情,很难随叫随到),导致难以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农户与市场、企业之间的联系、信息不及时、不对称,产业发展风险较大。

三、提升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是一项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在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应以增收富民为目标,突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发展思路,选择产业组织生产模式。

要按照市场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全县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聚集力的农业产业群。重点建设横江葡萄、温氏养鸡、正邦养猪和松脂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油茶、养鸭、花生、香芋、车前籽、花木、菌菇、蔬菜、枇杷等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抓起,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体系。

要用工业化思维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按照“政府引导、示范带动、公司(协会)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来选准产业组织生产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构建与现代农业产业相匹配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政府引导”即政府通过在征地、土地流转、奖金扶持、贴息贷款、小额信贷、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及奖补办法等,引导群众自觉自愿投身于产业开发。“示范带动”即:凭借能人效应、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带动更多农户投入产业开发。“公司(协会)运作”即乡、村成立协会或合作组织,通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的办法,成立公司(协会),采取“协会+基地+农户+市场”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等多种形式对农户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方法,引导农户由传统生产向规模生产转变,形成融育苗(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生产形式。“群众参与”即积极引导群众以个体民营或联户入股的形式参与产业开发,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技术的农户、单位、个人参加产业开发,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积极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一是积极整合农业资金。在不调整原有管理体制,不改变资金原有性质的前提下,将农业开发、老建扶贫、农业、水利、财政等专项资金有机捆绑,按照统一规划,重点向产业化经营项目倾斜,逐年加大对横江葡萄、肉鸡、肉牛和生猪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同时,财政要安排要一定的资金对万福养鸡、永和养鸭、敖城鮰鱼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进行适当奖补,加快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做强产业、做大规模。二是创新融资机制,建立新型信贷联合体。为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农户增加对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农村信贷难的问题,要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机制,组建 “政府+金融机构(信用社+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新型信贷联合体,通过建立信贷担保机制,贷款贴息制度和自然灾害的保险制度,有效地解决农户资金少、贷款难、风险大等问题。

(三)破解发展瓶颈,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化的提升关键要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继续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开展规模提升行动。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辐射带动力强、产业关联度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一是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向外延扩大,把龙头做大。对现有具备一定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城乡联姻、内外嫁接、合作联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建成一批技术起点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二是围绕横江葡萄、肉牛等特色产业开展农业招商,引导有实力的工商贸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行列。龙头企业介入农业项目开发,无论是在市场、资金、技术上,还是在产品的规模和技术含量上都要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同时,对横江葡萄、肉牛产业的产品开发、质量安全、产品附加值以及市场竞争力上要有显著的提高;三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小型分散的加工企业聚拢成龙。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低档次,因此,要引导现有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技术改造等办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走集团化经营道路;四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的名牌战略。龙头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以带动产业的发展。

(四)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健全技术服务网络。

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含量。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产业种养大户的培训,组织编写农业产业生产实用资料发给农户;二要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形成县级以科研、培训、咨询为主,乡镇以示范推广为主,村级以技术指导为主的科技推广网络;三是跨乡镇成立水产、果业、兽医等站所,人员从现有农技人员中抽调,不足从涉农在大中专毕业生中考聘,人员及工作经费从县财政解决;四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抓好产业协会建设,配备产业专干,真正帮助农户解决产业生产技术问题。

(五)强化组织领导,搞好部门配合。发展产业一要加强领导,县乡要分别成立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制定好本级农业产业规划,协调产业化发展中的各项工作;二要强化目标管理,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要明确发展产业的任务,并纳入目标考核,制订相应的奖惩办法;三要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县产业化办、财政、农业、林业、果业、水利、国土、老建、农业开发、保险公司、信用联社等职能单位,应按照既分工又协作的要求,积极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

第五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振兴农村经济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振兴农村经济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进一步提高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度,要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这是当今时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与生产工具更新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本文就以振兴农村经济作为基本目标,对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化实际上指的就是将经济效益作为中心,坚持市场导向的基本原则,促进传统农业朝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前进。要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目标,首先就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造传统农业技术,不断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产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村经济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

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产业资本,大多数农民都是通过种植业来获取经济收入,这就导致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难以形成林业、农业、渔业、牧业等相结合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而且许多地区在种植业方面也没有实现多样化的生产结构,仅仅局限于种植某一种或某一类作物,再加上作物的质量偏低,这就致使大量作物积压在仓库中,很难卖完,最终给农民的收入造成严重的影响。第二,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普遍偏低。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尽管有少部分农村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生产,但这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绝大部分农村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原始状态,采用的生产工具也亟待更新,而且许多农户都是采用的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在这种传统生产模式的指导下,我国农业生产的产量、技术水平等很难取得根本上的提升。第三,我国农村市场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市场都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固定场所等,这就导致农产品的流通受到了严重阻碍。另外,还有一些农村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偏低,这就阻挡了先进技术与资金的流入,使农村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信息建设工作未落实到位

要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就必须做好农业产业化信息建设工作。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农业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并没有将信息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意识薄弱。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构建属于自己的科技信息服务站,这就导致农业产业化缺乏基本的信息支撑,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第二,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相对来说比较匮乏。第三,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的不足导致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工作难以得到有序开展。

(二)农业生产技术偏低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要实现土地的大规模流转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无法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这就导致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此外,在一些位置比较偏远的农村,大多都是采用的传统生产方式,使农村劳动力很难得到解放。由于农村土地存在明显的分散性特征,每家每户都必须安排一定的人去耕作,大型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根本不具备推广条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振兴农村经济的对策

(一)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首先,应当加快发展以农业、林业、牧业等为主的一体化产业,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直接的方式。其次,应当加大对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力度,提升小城镇的吸纳能力,这是使农民走上致富之路以及减少农民数量的有效方式。再次,应当积极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向第三或第二产业,这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方式。最后,应当强化信息引导,大力引导农民朝着沿海城市、发达城市或者国外流动,进而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更加有序化、科学化。

(二)做好资金供给、信息畅通、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工作,全方位促进农村经济的振兴

1、确保资金供给充足

首先,应当利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大好机会,为农村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政府拨款。其次,应当大力发展一些市场前景广阔、效益较高的项目,以吸收更多的银行贷款以及民间集资。最后,应当深入挖掘自身存在的优势,打造有利的外部软环境,进而增强投资吸引力。

2、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必须积极引进和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基于这些现代化传播手段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诸多优势,可实现对市场动态的实时掌控,并实时发布相关的市场信息,这样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技术配套体系

首先,应当营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让广大优秀人才愿意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其次,应当营造一个优良的制度环境,合理使用人才。再次,当地政府加强引导,在当地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经济发展人才。此外,在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还可充分利用教育优势,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

(三)健全农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之所以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改变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存在极大的风险,在缺乏保障的条件下,农民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自然会选择基本不存在风险而又能给自己带来稳定收益的生产方式。由此可?,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必须健全农业保障体系,要求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同时也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振兴农村经济的目标。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生产技术偏低、信息建设不到位等问题,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必须提高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度,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先杰,丁运超.振兴苏北农村经济的途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1):117-120.[2]梁开俭.产业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加快武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3,(10):13-14.[3]豆国兰.优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7):47.[4]寇振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29-4030,4033.[5]冉丛军.五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8):5-6,8.[6]车德彬.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9):51-51.[7]刘文华,于洪洲,曹焕新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2):133-134,153.[8]刘庆生,罗通,宋奇辉等.提升产业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吉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7-19.

下载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 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 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

    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作总结

    2005年,**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经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坚持从实......

    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作总结

    2006年,**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经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坚持从实......

    加快推进翠屏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翠屏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 万云江 农业产业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依靠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带动......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doc经济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中共偏坡营乡党委 偏坡营乡人民政府2013年,偏坡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目标,......

    立足县情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立足县情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筠连县政府办课题组农业产业化是新形势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建设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