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2009年)(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2:1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2009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2009年)》。

第一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2009年)

创新理念 完善机制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安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模式,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发展思路:坚持三化联动,注重统筹发展

(一)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坚定不移地用抓工业的理念、思路、机制和办法抓农业,以规模工业的发展带动现代农业的突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向工业延伸。近年来,区内巨泰油脂、正大饲料、稻花香米业等企业以农业为依托,在生产经营上实现了低成本扩张,不仅增强了农村的“造血”功能,壮大了农民的增收产业,夯实了工业的发展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达到了工农互促的目的。

(二)坚持以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扎实做好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结合文章,以城镇聚集、辐射效应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广安区始终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城镇集聚功能,大力发展城镇产业经济,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奠定了农村土地流转基础,创造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条件。随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吸引了大批业主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前锋、枣山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集镇成为了农产品加 工基地,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坚持以生态化引领农业产业化。产品质量是进入现代化市场流通营销系统的的重要基础,是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安区抓住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县的契机,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组织农业生产,探索出了猪—沼—果—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在农业产业化企业布点时,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切实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维护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市场定位:突出产业特色,打造品牌产品

(一)优化区域布局,育强主导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将产业比较优势转化为集群发展优势,逐步形成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多个渠道促进增收的现代产业体系。广安区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农业生产的首位,全面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着力优化粮油品种结构,建成以平坝、浅丘乡镇为重点的4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粮食总产实现稳步增长,获得全国产粮大县殊誉。全面推进生猪良种工程体系建设和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做响做强猪业大区品牌,成为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指定地区。建立龙安柚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品种提纯改良,扩大种植覆盖面积,建成以龙安柚原产地为中心,周边乡镇及渠江两岸为重点的龙安柚基地13万亩,果品年销售额逾两亿元,有效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以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为重点,在200平方公里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内建设精细蔬菜产业带,常年蔬菜种植基地达12万亩,建成 重庆、南充等周边城市的蔬菜供应基地。

(二)强化质量标准,创响知名品牌。坚持把质量安全建设放在农业产业化的突出位置,使质量控制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推进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有机结合。广安区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业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来抓,建立完善了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检验、监督管理三大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标准化的生产规程、严格化的监管制度。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示范带动、监督管理、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业业主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标准化。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品牌化战略的意见》,全力支持企业联合包装、共同经营、抱团发展品牌,积极申报国家、部省名优品牌、驰名商标,逐步形成品牌共享机制,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截止目前,全区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个、3万亩,培育出“佛洁”牌菜籽油、“吉友”牌龙安柚、“圆曲”牌茶叶、“晒牛”牌牛肉干、“邓家”牌盐皮蛋等知名品牌。

(三)加强市场营销,构建物流网络。坚持以大流通催生大市场、促进大生产,树立市场经营理念,把准市场供求关系,瞄准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广安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拓产品市场,广门磨菇远销日本市场,“邓家”牌盐皮蛋登上央视平台,成为馈赠宾客的重要礼品。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组织、营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积极支持供销合作社、粮食企业、邮政系统合作发展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建立起农资进入农村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快速流通渠道,形成了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引导实力企业下乡进村和农户就地开设农资商品店,建成乡村农资农家店296个,逐步构建起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物资供应体系,有效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

三、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机制

(一)龙头企业引领。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其开拓市场、组织生产、深化加工、提供服务、带动农民等综合功能,架起沟通城乡、工农之间的桥梁,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广安区始终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牛鼻子”来抓,认真落实税收、信贷、用地、流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2008年底全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个,成为引领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火车头”。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系,实现了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农户、发展一项骨干产业,既为企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又促进了农民共同增收、产业整体跨越。

(二)专合组织带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扣紧农户和龙头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的纽带,已成为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必然选择。广安区围绕农产品加工、流通、贮藏、销售等环节,推广 “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运作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制度性改造,帮助其建立健全规章、优化内部机制,促进管理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完善,极大增强了专合组织的发展活力。全区现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2个,联结农户10余万户。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千家万户联手闯市场,共同抵御市场大浪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三)农业基地聚合。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把分散的土地进行集约经营,把分散的农户进行集中生产,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广安区抓住市、区共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采取“土地租赁”、“土地入股”等办法,依法有偿流转土地,规模发展现代农业,使土地亩均收益增加 元,业主和农户在土地流转中实现了互利共赢。巩固西环线近200平方公里产业基地建设成果,聚合松散的民间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发展专业大户、种养大户规模经营,带动了规划区域内优势产业规模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2008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农业开发业主1298个,规模经营土地12万余亩,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24个,年出栏家禽1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99个。

四、推动力量:构建保障体系,强化发展支撑

(一)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企 业家和带头人,(二)完善多元投入体系。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制定了《广安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打捆使用农业发展、产业扶贫、基地建设等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农业专合组织、重点龙头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等金融系统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投入重点,给予资金倾斜,积极支持解决其技改贷款及农产品收购流动资金贷款,简化手续、优惠利率、及时到位。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三)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主动对接广安农业科技中心,促进了科学生产技术转化应用。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加快建立适应农业立业化经营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技术、土地、信贷、信息、保险等服务,增强了农业立体化服务功能。切实提供优质服务,对直接服务于农村的农技推广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农业执法机构提出要求,凡是涉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事项,大开绿灯,不设关卡,为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业主提供快捷优质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同时,着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为全区农业产业化撑开“保护伞”,保护好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

(四)提升物质装备体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在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的同时,突出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形成相对稳定的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优惠政策,采取个人 购买、合作购买等多种形式装备一批主要农业机械,提高了平坝区域机械化耕作面。积极调整优化农机配置结构,优先发展大型水稻收割机械,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复式多功能机械及设施农业机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率。

第二篇: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国家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纳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范畴,*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目标不懈努力。客观地讲,*市虽然区位优势独特,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无法回避400万人口、300万在农村的现实。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进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湖北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www.xiexiebang.com对农业产业化的服务方式。环境就是生产力,只有环境搞好了,服务上去了,才能引来投资者,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首先是加强行政环境建设。我们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把领导力量向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倾斜。各县市区及乡镇把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主要考核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及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情况,看引进和扶持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有多大,对农民增收、地方税收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龙头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提出解决意见。第二是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使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信贷服务的安全区。第三是加强舆论环境建设。2003年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优惠开展了农业龙头企业风采展示活动,2004年又为山区县市的一个农业品牌进行全年性免费宣传,营造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宽松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对产业化经营成绩突出的企业进行一次奖励、每两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一次奖励,用优良的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篇:加快推进翠屏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翠屏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 万云江

农业产业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依靠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带动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优化组合各种农业生产要素,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为完整链条,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从我区实践来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但规模效益不明显。全区种植业基地面积达到61.34万亩,养殖业基地规模达到46.95万头。其中优质粮油基地面积19.2万亩,优质茶叶基地面积1.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3.61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19.5万亩,特种水产基地养殖面积4000亩,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年出栏生猪40万头,基本形成了蔬菜、优质粮油、林果花卉、畜禽、茶叶、特种水产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但是,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在基地建设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无序和重复建设的情况,生产能力过于分散,规模效益始终不明显。以蔬菜为例,全区各个乡镇都有基地,每个基地都有好几个主打品种,单一品种最大种植面积不到5000亩,最小的不足100亩。

(二)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但带动能力不够强。全区已发展农产品生产、仓储、加工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9家,龙头企业采取合同契约、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农户24.72万户(包括区外农户),吸纳农民工就业1388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8个,拥有农户会员24329名,带动农户104505户。但龙头企业和专合经济组织在规模与实力、科技与产品质量、品牌及经营方式等整个产业体系上综合竞争力较弱,难以实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18家区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只有11.3亿元,专合经济组织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的只有7个。全区农产品加工率不足50%,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仅20%。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助农人均增收不足300元,不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545元的7%。

(三)品牌战略初见成效,但市场体系不完善。全区已形成“白莲池”牌大米、“涪溪”牌肉鸭、“九里鲜”水果、宗场沙梨、李庄生姜、赵场花卉等19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4个、面积14.7万亩,占总耕地总面积的46.4%。无公害农(畜)产品32个,年生产量13.94万吨,占农牧总产量的29%。宜宾芽菜已成功申报为“地理标志产品”,叙府酒业、叙府茶业、碎米芽菜等已成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但是,当前翠屏区除2个蔬菜综合市场外,至今尚无专门的水果、粮食、茶叶、花卉等专业市场,生产出的无公害、绿色、特色品牌农产品更是找不到专业柜台。

(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但利益连接方式单一。全区种植业订单达到41万亩,养殖业订单达到32万头,已基本形成了以叙府茶业公司、和久农业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凉姜乡果业协会、宗场乡沙梨协会为代表的专合组织带动型和以石龙庵蔬菜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带动型等三种利益联接机制。但是,这种以“订单农业”为主要形式的联结方式还比较脆弱,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同时,部分“订单合同”缺乏有效性,据调查,“订单合同”完全履约率仅为34%左右。

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制约因素。

1.传统观念的桎梏。农民“养鸡为花钱、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传统生产观念根深蒂固。在思想素质上,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在文化素质上,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不到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75%。同时,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还习惯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特别是在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上表现出了很强的不适应。

2.配套政策的滞后。一方面,受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农村社保制度缺失的影响,目前尚没有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政策来引导土地的合理集中。另一方面,受县级政府职能的限制,政府投入带动农民、企业、金融机构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同时,翠屏区作为宜宾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发展受到土地、规划、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制约。

3.指导思想的错位。部分基层政府没有制定或者依据已制定的规划来发展农业产业化,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甚至盲目搞政绩项目,影响了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二)内部优势和环境机遇。

1.独特的区位优势。宜宾是国家发改委规划的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也是世界银行咨询报告确定的21世纪长江流域最具开发投资价值的25个城市之一。按照规划,翠屏区城市人口将超过100万。这个宠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将迅速推动翠屏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上档升级。同时,翠屏区作为向家坝、溪洛渡等4个巨型梯级电站电站工程的后勤保障基地,也必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2.较强的县域经济。2007年,翠屏区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8.7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1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5.0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0.7%。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名列丘陵地区第一名。近两年,区财政累计投入农业达3.92亿元。

3.良好的基础设施。全区农业生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9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7万千瓦。村道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23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20公里,96.55%的行政村通汽车。发展农村沼气3.94万口,沼气普及率达到40%。农村用电量达到9234万千瓦小时,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3.89万户。

4.完备的农技体系。随着乡镇机构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进一步稳定和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克服外地一些地方“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目前,全区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达到13人,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一是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和群众的意愿,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切忌盲目攀比、急于求成。二是要坚持农民自愿、村民自治。把政府作用定位为发动、引导和服务,彻底清除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在村民自愿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三是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依据当地农业的不同产品和产业的特点,把优势资源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加速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是抓好招商引资。按照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需要,本着“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方针,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和行政区域界限,把“民营资本、金融资本”吸引到农业领域,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延升产业链条。结合翠屏区茶叶、畜牧业和粮食生产等地方优势,重点抓住叙府茶业、高精食品、和久农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延长农副产品生产链条,占领高、中、低各类层次消费市场。三是用活土地政策。在安排用地计划时,优先安排龙头企业建设用地。凡使用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龙头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可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报批手续,其项目可按工业用地出让供地。龙头企业新办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用地未固化的,可视同农业用地。

(三)增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内部活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组织,具有适应性强、带动面广等特点,在衔接农户与市场、联结企业与农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是放手发展。在信贷、登记注册、税费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为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各类科研机构领办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继续鼓励农民群众采取以农户为单位或多户联合形式,自发兴办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发展格局。二是完善功能。引导农民从单纯的组织和中介功能中“跳”出来,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兴办各种经济实体,逐步演变成专业性产业一体化组织,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效服务。三是加强管理。坚持“民办、民管、民益”的原则,改变当前我区有相当部分专合作组织的官办色彩,引导专合组织根据《章程》要求,完善内部规章制度。

(四)夯实农业产业化基地基础。一是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结合起来。要把加工企业引向基地,支持龙头企业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农业资源开发,建立稳定的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产销联合,以销带产。二是把基地建设与优化区域布局结合起来。结合宜宾市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规划,立足不同的资源条件、水土气候、种养习惯,重点抓好优质专用水稻基地、特色蔬菜产业基地、名优水果产业基地、特色畜牧业基地和特色水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三是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培育结合起来。在现有产业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引进优质高效的新品种,推广适用技术,适度扩大规模经营,使大宗产品上档次、特色产品上规模。

(五)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龙头企业和专合作组织与农民、市场之间的一体化经营,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利益联结机制是否合理、有效。一是继续完善“订单农业”。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来规范产销双方的权利义务,保证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的合法利益。二是按照“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二次结算让利等多种方式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使销售前移、产销衔接,实现利益互补。三是加大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力度。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着力培育营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产品经纪人,繁荣农村市场,妥善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狠抓科技创新升级升档,在核心竞争力上取胜。一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继续发挥农广校、农函大等教育网络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成果的能力,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造就一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农民。二是引进高新农业科技。强化与四川农业大学的校区合作,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三是抓好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提倡和鼓励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建设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步伐。

(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吸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产业化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发展标准化生产。依托“宜宾万亩无公害早茶基地”和“全国粮食丰产工程示范区”等项目建设,主动把质量控制要求引入农户,建设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二是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从分级、加工、包装到储运等环节,都必须强化监管,防止二次污染。三是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八)完善配套政策体系。要抓住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一是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健全农业投入的制度保障。调整财政支出,保证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要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四是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第四篇: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东顺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9期

摘 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促农增收、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旬阳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出发,通过调研,对现状与特点、困难与挑战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与建议,对于相似生态区域推进农业产业化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农业 产业化 实践 思考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关乎旬阳11万农户40余万农民的生产生活,直接决定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得失成败,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继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5.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后,能否在未来五年突破30亿元、人均产业纯收入达到3000元目标,对实现旬阳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冲刺率先突破发展、建设陕西强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与特点

农业稳,则天下稳;农业兴,则百业兴。改革开放三十年,旬阳农业实现了四次大步飞越,从1978年到1984年,以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改革,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出了农民修田造地、对土地实施长效经营的热情,农民依靠在土地上的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大幅增长;1987年到1994年,以玉米水稻“两杂”种子为重点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使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刷新历史记录,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自“七五”开始,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烟、桑、姜、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稳步建设四个“十万亩”产业基地,2009年四大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农业产业化初具雏形,四大产业已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生产彻底实现了由单纯粮食增长型向粮经并重、优化升级的良性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下发七个“一号文件”,国家实施工业返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财政投资重点转向农村。“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出台,结束了全县千年种地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农民种地实现零税赋。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7元,较1978年的5205万元和不足200元有了大幅增长。三十年的发展历程铸就了旬阳辉煌的农业发展历史,使旬阳人民依靠土地由一穷二白逐渐解决温饱、进而迈向小康,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土地联产到户后,全县农民修田造地热情高涨。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口粮田稳妥达到

1.5亩/人;二是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水目标。全县已建水窖10万口、沼气2万口、农业机械5.6万台套,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抗灾能力有所改善;三是主导产业突出,农业工业化进程加快。2009年全县种烟10.1万亩,养猪124万头,黄姜5万亩,栽桑14万亩,果菜11万亩,粮经比例达到6:4。全县农业总产值15.6亿元,其中农业8.22亿元、牧业5.77亿元、林业0.99亿元、渔业0.38亿元,初步形成了烟、姜、畜、林、粮五大支柱的产业化格局;四是农业科技含

量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目前全县稳定种植粮食75万亩、产量15万吨以上,人均稳妥达到350公斤安全水平;五是第三产业特别是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家庭现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县每年输出劳务工10万人左右、收入8亿元,为保证农业投入、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产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六是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特色林业等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农业增长方式正逐步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这些变化为旬阳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困难与挑战

1.城乡收入继续扩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2002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5456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1535元的3.35倍,2009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2690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3357元的3.78倍,城乡收入差距有继续拉大之势。

2.农村二元体制没有被打破。农业产业养人不富家,养人不留人,农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精英纷纷流向城市,居家发展产业的农民主体多为妇女、儿童、老人,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流失。

3.农业现代化建设仍很滞后,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链条短,农业企业化、园区化、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几大产业除烤烟形成产、供、销一体产业化格局外,蚕桑主导地位不突出,畜牧、蔬菜、果业等产业规模不大,园区质量不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关键要素缺失,产业链条短,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4.农民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据调查统计,在全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8.4万人,占41%,高中文化1.28万人,占7%,有一定业务技能的劳动力仅9848人,农民素质低导致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从农村劳动力分布看,全县80%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其中75%集中在种植业上,从事二、三产业仅占20%。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近1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已转移的只有8.6万人,而且大多数是自发转移、个人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有组织的转移不足10%。但全县的实际情况是,工业化程度处于初期阶段,吸取剩余劳动力有限,农村80%劳动力需向外转移,一方面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土地和养殖,另一方面剩余劳动力无处转移。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靠卖苦力挣钱,收入不高。

5.地方财力有限,农村产业投入不足。县域农民自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自身造血功能有限,加之县乡财政属于吃饭财政,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外部输血不足,财政支持农业发展能力有限,发展后劲不足。

6.农民财产性收入不足。《土地管理法》规定,禁止宅基地流转,同时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村宅基地无产权,不能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房屋产权,不能上市交易,农民很难通过对其房屋、土地使用权的处置获得融入城市所需的资金。

三、对策及建议

1.以“农业30亿工程”为抓手,科学规划,壮大基地规模。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与不开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结合起来。按照“十一五”末全县三分之一的村达到“一村一品”标准、产业大户达到1万户以上的目标,围绕“高山林药芋(魔芋)、中山烟姜粮、川道猪桑菜、江河库区兴柑果”的思路,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生猪产业围绕 “百万头商品猪”的目标,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在全县建立10个5万头基地乡镇,发展100个年出栏万头商品猪“一村一品”畜牧强村,发展1000户出栏百头以上、10000户出栏20头以上饲养大户,形成生态养殖产业带,通过三到五年努力,使畜牧产值翻三番、达到15个亿以上。在工作中突出产前良繁、圈舍基础建设,突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规划,产中突出饲料、防疫、技术三大服务,产后突出市场营销、加工企业两大体系建设。

2.以“工业40亿工程”为抓手,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应把以工业化为主导,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以此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尤其是占据农民增收“半壁江山”的畜牧产业,要通过招商引资等渠道积极兴办加工、储藏、保鲜、运输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多次增值增效,以此化解小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对接难的矛盾,防止产业建设大起大落。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建议财政加大扶持力度。

3.突出典型引路,建立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化是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我县园区布局川道应以畜沼园(菜、桑、果)循环农业为主,中山以烤烟为主,高山以魔芋、林特干果园为主。重点抓好“一江三河”以狮头柑为重点的“畜、沼、果”生态农业休闲园区,以观光农业为主的水泉坪、西岔河、楼房河、铜钱关等千亩水稻规范化栽培和油菜标准化种植园区,西康沿线、神河、平定河“畜沼菜”科技示范园区,城关、平定河、小金河、段家河、关口、赵湾等十二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使园区成为聚集农业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的载体,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实现产业兴农、科技兴农、生态兴农。

4.积极探索研究,推广符合旬阳实际的配套模式,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一是推进强村大户战略。指导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170个强村、魔芋30个村、狮头柑9个村等“一村一品”建设工作,实施任务、目标、规划、实施方案到乡镇到村,规划到户到地块,从农口牵头包抓的12个生猪现代农业示范村率先推进,培育农民人均收入“万元村”。二是强项带动战略。以沼气建设为基础配套,以畜禽养殖为强项带动,大力推广普及生态循环农业“八个一”和生猪养殖“121”模式,带动粮、桑、菜、果全面发展;三是园区推进战略。将示范村建成观光休闲的重点区域,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明程度。四是资源捆绑战略。整合农业项目资源,实行水利、交通、扶贫、沼气、畜牧、农技项目配套捆绑,推进“畜、沼、家、园”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5.加大产业投入,形成稳定的支农渠道。公共财政要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除培养自身造血功能外,外部输血必不可少。在大力争取中省项目投入的基础上,建议县级财政每年从新增财力中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田抗旱排涝和高产稳产能力。同时还应从贷款贴息、大户奖励、圈舍、蚕室、大棚建设、企业扶助等方面予以扶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6.突出“双项”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自主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县乡现有的培训设施、技术人才和致富信息等资源,依托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项目,突出政策、法规、技术、信息、市场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实施“万户培训工程”,重点对50个村6万人次的农民科普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门路。其次要把基层干部作风教育培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方面要突出产业技术与党的政策结合,提高担当“二传手”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体制机制,要把基层干部推向产业建设主战场,干部在产业建设前沿锻炼,干部在产业建设一线提拔,出实招,求实效,发挥乡镇主力军作用。

7.扩大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县现有农村劳动力22.2万人,有富余劳动力13.5万人,农民就业非农化的任务依然较重。应牢固树立抓劳务就是抓产业,抓劳务就是抓增收,抓劳务就是抓就业的观念,力争到2012年,全县新增转移富余劳力5万人以上,转移前组织技能等级培训2万人,实现“农转非”就业比重达70%、农民年劳务收入2500元目标。建议县上将劳务输出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计划,作为考核乡镇政府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县乡合力促劳务发展。

8.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应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保障农民宅基地自由流传,保障进城务工或异地迁移农民财产性收入。允许宅基地流转,就意味着农民的房屋也可以交易上市,这样就更容易腾出有限的土地资源,进一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关键在于抓落实

支撑旬阳城乡一体化发展“30亿基地”和“40亿加工”具体项目已确定,关键是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建设,按照县上抓工业、乡镇抓产业的要求,突出科学规划,突出“一村一品”,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现代农民培训、激励保障措施抓起,强化工作落实。要加强考核,把产业建设成效、农民增收比重作为干部升迁去留的重要依据,重奖严惩。按照部门抓示范、乡镇抓推进的要求,乡镇要把主要精力、主要干部力量、公共财力有重点投向产业建设,要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向产业大户流转,要及时向农民提供生产销售、技术等配套服务,以示范点为抓手,县乡联动,形成合力,实施村有高效产业示范园、乡镇有示范片、县有产业示范带、高中低山各具特色的规模示范典型,带动全县特色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以此全面推进旬阳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第五篇:71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71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 出处:《兵团经济研究》 时间:2008-11-11 字体大小:【大中小】

●农四师统计局 林萍 农四师71团 高秀兰

一、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引导农场职工走向市场,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培育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带动团场的农业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农户分散性的小生产融入到大市场之中。一方面,通过向农场职工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场职工按市场组织生产,使农场职工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产供销的结合,为农户提供稳定和高效率的渠道网络,可以保证农产品的销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场职工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

(一)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面积

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

过于求以后,很多职工难以正确把握市场的波动,盲目跟着市场走,往往陷入市场虚假信号的陷阱,产品销售受阻,卖不出预期的价钱,有时甚至出现丰产不增收或是丰产减收的情况,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71团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使全团的农作物结构更趋合理。团场依托地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合同,减轻了职工的风险,提高了职工收入。

(二)推进区域经济特色,建立畜牧业养殖基地

71团畜牧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秸秆丰富,饲料充足。畜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年末全团牲畜存栏头数为7.48万头(只),全年出栏各类牲畜5.86万头(只)。畜牧业产值5995万元,占大农业增加值的33.3%。团场继续实施畜牧业优惠扶持政策,发放畜牧业贷款。“十五”期间发放畜牧业养殖贷款一千余万元,减免养畜专业户应交的各项费用,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71团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双新种猪场”,将“天香绿色肉联”做成品牌,以此拉动养殖产业链。为了保证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团场又新建了畜牧双新科技楼,为牧业技术、科技引进使用、动物防疫检疫等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保证和工作环境。畜牧业“两高一低”科技攻关成效显著,降低了养殖户的生产风险,促进团场的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牛牛乳业”,生产的奶粉产品全部销往山东、江西等内地省区,有效拉动了全团养牛业的发展,拉长了畜牧业产业链,增加了职工收入。

(三)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推进农机更新换代

农业机械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保证,近年来随着团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团场大力优化农业机械设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为团场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保障。2001年至2006年,农业机械总投入1600多万元,农业机械化程度96%。尤其是购进了大马力机车、配套的动力驱动耙和收割时配装绕性割台和精量播种机后,机耕作业质量明显提高。现代农业机械化为职工增加了收益,促进了团场经济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职工经纪人发展滞后,产品销售与市场脱节,造成了丰产不丰收。71团种植土地面积的95%以上实行了全费自理,产品完全由职工自己来处理,由于职工掌握的市场信息较少,把握不住市场机遇,盲目销售产品。因而大力发展职工经纪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职工增收和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团场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每年可增加效益47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应了市场化要求,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降低了职工在农业生产中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比较效益,增加职工收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实现团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我们要用现代工业的管理理念来组织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产业化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努力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一)要进一步大力培育主导产业

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促进农业发展。坚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运用新品种、新技术稳步提高产量。

(二)坚持大力支持职工发展

实行“增猪、壮牛、稳羊,扩特色”,继续打造“双新佳牧”品牌,大力促进养殖小区建设。使其成为技术交流、疫病防治、科学养殖经验交流的平台,以双新种猪场为龙头,把71团建成优质三元商品猪生产基地,以牛牛乳业为产业链,把71团建成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和优质商品肉基地。

(三)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坚持做好科技示范园区工作

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栽培方式的示范工作,以增收、增效、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常规技术的应用率,及时推广试验成果及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2003年71团通过了兵团农业标准化示范团和农业科技示范团达标验收,2004年又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作用。今后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示范标准化工作,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产品认证和注册工作,努力实现市场占有的多元化。

下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2009年)(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2009年)(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9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思考1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新形势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我市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闯......

    关于丘陵农业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思维谋发展硬化举措兴产业——关于丘陵农业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处嘉陵江和涪江脊骨地带,系川北丘陵县,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47个乡......

    关于丘陵农业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处嘉陵江和涪江脊骨地带,系川北丘陵县,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 47个乡镇、总人口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万,总耕地面积54万亩(其中田21万亩、地33万亩......

    关于丘陵农业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处嘉陵江和涪江脊骨地带,系川北丘陵县,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47个乡镇、总人口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万,总耕地面积54万亩(其中田21万亩、地33万亩),人......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与思考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与思考为认真贯彻落实乌苏市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市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个......

    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含5篇)

    加快推进屏山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 林乃宏 屏山县属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经过多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茶叶、烤烟、水果、白魔芋、林竹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XXX县人民政府一、工作成效(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培育了粮食、果蔬、烤烟、生猪、草食性牲畜......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全县15.0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13.07万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