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丘陵农业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处嘉陵江和涪江脊骨地带,系川北丘陵县,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47个乡镇、总人口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万,总耕地面积54万亩(其中田21万亩、地33万亩),人均耕地0.8亩,是典型的农业县;自然资源贫乏,无大江大河,无矿产,经济基础较差,是省定贫困县。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去年以来,我县确立了“乳业兴县富民”的发展战略,把“种草养畜,发展奶牛”摆在经济发展的全局位置来把握,培育延伸生态产业链条,着力一、二、三产业互动,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力求农村改革有新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新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新提高,这是各地面临的新任务。但当前,丘陵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的直接冲击,又存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增收困难的观实压力。在这一背景下,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通过市场牵动、龙头带动、政策推动、各方联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下面,笔者结合西充倾力打造川东北乳业经济第一县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狠抓观念转变,确立乳业兴县战略
我县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冷静分析县情,深刻认识到种草养畜既是全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又是实现全县农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开发饲料、饲草资源,突破发展乳业为主的畜牧业,列为振兴西充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提出了“乳业兴县、乳业富民”的战略决策,确立了打造川东北乳业经济第一县的农业发展目标。为统一认识,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开展了念草经、兴奶业的大讨论、大宣传,召开规模盛大的全县畜牧工作会(“八.七”会议),各级各部门层层召开党委(党组)会、干部会和群众会,在有线电视台开辟“乳业富县”专栏节目,出动宣传车巡回宣讲,引导广大群众“三破三立”,树立新的观念,为乳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一是破除种植业就是种粮食的观念,树立人工牧草是“绿色黄金”、奶牛产业是“朝阳产业”的观念;二是破除农业就是以粮经二元结构为主的旧观念,树立以粮、经、饲三元结构为方向、以乳业发展为主的新观念;三是破除以生猪为主的牧业发展旧观念,树立以乳业为主的牧业发展新观念。目前,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业苦干的可喜局面。县委、政府顺应民心的决策和干部群众对种草养畜的新认识,铸就了西充“种草养畜”高潮的掀起和短时间见效的成功,并进一步展示着可喜的发展前景。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乳业带动主体
县委、政府非常注重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条各个经营环节的带动作用,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奶业经济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引进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进入种草养畜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落户西充。李子园公司现已上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达40吨,现已生产出纯牛奶、甜牛奶、特浓牛奶、发酵酸奶、果味花色奶五大系列22个品种32个规格的系列产品。公司充分利用总部健全的销售体系和“新新鲜鲜李子园”的名牌效应,其产品不仅很快占领了西充及周边市、县市场,而且远销成渝两地。投产至今产值已达4500万元,实现利税近350万元。同时,引进重庆客商任大明在复安乡投资1800万元,新建日月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它是西充县委、政府招商引进的以畜牧良繁为主,集种养、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园,是目前全省最大的畜牧科技龙头,也是西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之一。该公司走科研发展之路,与西南农业大~姻,聘请了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等专业技术人员15名,直接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和从事高新技术开发。采取胚胎移植新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了波杂一代、波杂二代山羊新品种,波杂三代正在培育之中;拟在年内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新技术,快速提升公司奶牛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县乳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到~年,公司可实现奶牛存栏500头,年产优质羔羊30000只,建成西南片区奶牛、山羊良繁基地,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利税250万元。
三、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乳业发展基础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链条”的思路,把龙头、基地、奶农有效连接起来,形成奶业产业链条。一是建基地。以加快自繁牛、稳住县内牛、选择省外牛、引进国外牛的工作方法,在以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为中心的25公里范围内,重点围绕“三线”(国道212线、西射线、西古线)“一圈”(晋城、观音、金泉、观文、凤鸣、中岭、常林、木角)建立以县城近郊、212国道线和省道沿线乡镇为主的20个奶牛生产基地,圈存奶牛150头以上的乡镇已达10个(其中关文镇奶牛存栏总量达300余头)。二是抓大户。扶持和培育奶牛养殖大户,靠大户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奶牛基地建设和全县畜牧业的发展。全县养殖奶牛50头以上的大户达10余户,10头以上的大户达90余户,养殖量占全县养殖总量的63%。三是建小区。建立奶牛养殖小区是推动奶牛产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生鲜牛奶质量、增强乳制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奶牛养殖小区遵循“集中建尝分户饲养、业主建站、机械挤奶”的建设原则,推行“统一供料(配合饲料)、统一供精、统一防疫治并统一机械挤奶、统一收购”的物业管理模式,实行联户饲养、委托饲养或统一饲养的多种养殖方式。正在建设的奶牛小区10个,每个小区养殖规模200头以上,力争两年内完成20个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任务。
为做好乳业产业链的前端工作,快速夯实乳业经济发展基础,我县通过三个结合大力发展优质牧草:一是将牧草种植与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利用退耕退林政策,种植优质牧草1.6万亩
场化服务组织,逐步建立起网络完善、功能互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二篇:关于丘陵农业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思维谋发展硬化举措兴产业
——关于丘陵农业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处嘉陵江和涪江脊骨地带,系川北丘陵县,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47个乡镇、总人口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万,总耕地面积54万亩(其中田21万亩、地33万亩),人均耕地0.8亩,是典型的农业县;自然资源贫乏,无大
江大河,无矿产,经济基础较差,是省定贫困县。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去年以来,我县确立了“乳业兴县富民”的发展战略,把“种草养畜,发展奶牛”摆在经济发展的全局位置来把握,培育延伸生态产业链条,着力一、二、三产业互动,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力求农村改革有新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新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新提高,这是各地面临的新任务。但当前,丘陵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的直接冲击,又存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增收困难的观实压力。在这一背景下,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通过市场牵动、龙头带动、政策推动、各方联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下面,笔者结合西充倾力打造川东北乳业经济第一县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狠抓观念转变,确立乳业兴县战略
我县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冷静分析县情,深刻认识到种草养畜既是全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又是实现全县农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开发饲料、饲草资源,突破发展乳业为主的畜牧业,列为振兴西充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提出了“乳业兴县、乳业富民”的战略决策,确立了打造川东北乳业经济第一县的农业发展目标。为统一认识,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开展了念草经、兴奶业的大讨论、大宣传,召开规模盛大的全县畜牧工作会(“八.七”会议),各级各部门层层召开党委(党组)会、干部会和群众会,在有线电视台开辟“乳业富县”专栏节目,出动宣传车巡回宣讲,引导广大群众“三破三立”,树立新的观念,为乳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破除种植业就是种粮食的观念,树立人工牧草是“绿色黄金”、奶牛产业是“朝阳产业”的观念;二是破除农业就是以粮经二元结构为主的旧观念,树立以粮、经、饲三元结构为方向、以乳业发展为主的新观念;三是破除以生猪为主的牧业发展旧观念,树立以乳业为主的牧业发展新观念。目前,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业苦干的可喜局面。县委、政府顺应民心的决策和干部群众对种草养畜的新认识,铸就了西充“种草养畜”高潮的掀起和短时间见效的成功,并进一步展示着可喜的发展前景。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乳业带动主体
县委、政府非常注重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条各个经营环节的带动作用,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奶业经济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引进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进入种草养畜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落户西充。李子园公司现已上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达40吨,现已生产出纯牛奶、甜牛奶、特浓牛奶、发酵酸奶、果味花色奶五大系列22个品种32个规格的系列产品。公司充分利用总部健全的销售体系和“新新鲜鲜李子园”的名牌效应,其产品不仅很快占领了西充及周边市、县市场,而且远销成渝两地。投产至今产值已达4500万元,实现利税近350万元。同时,引进重庆客商任大明在复安乡投资1800万元,新建日月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它是西充县委、政府招商引进的以畜牧良繁为主,集种养、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园,是目前全省最大的畜牧科技龙头,也是西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之一。该公司走科研发展之路,与西南农业大学联姻,聘请了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等专业技术人员15名,直接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和从事高新技术开发。采取胚胎移植新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了波杂一代、波杂二代山羊新品种,波杂三代正在培育之中;拟在年内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新技术,快速提升公司奶牛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县乳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5年,公司可实现奶牛存栏500头,年产优质羔羊30000只,建成西南片区奶牛、山羊良繁基地,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利税250万元。
三、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乳业发展基础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链条”的思路,把龙头、基地、奶农有效连接起来,形成奶业产业链条。一是建基地。以加快自繁牛、稳住县内牛、选择省外牛、引进国外牛的工作方法,在以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为中心的25公里范围内,重
第三篇:关于丘陵农业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处嘉陵江和涪江脊骨地带,系川北丘陵县,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47个乡镇、总人口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万,总耕地面积54万亩(其中田21万亩、地33万亩),人均耕地0.8亩,是典型的农业县;自然资源贫乏,无大江大河,无矿产,经济基础较差,是省定贫困县。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去年以来,我县确立了“乳业兴县富民”的发展战略,把“种草养畜,发展奶牛”摆在经济发展的全局位置来把握,培育延伸生态产业链条,着力一、二、三产业互动,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力求农村改革有新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新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新提高,这是各地面临的新任务。但当前,丘陵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的直接冲击,又存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增收困难的观实压力。在这一背景下,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通过市场牵动、龙头带动、政策推动、各方联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下面,笔者结合西充倾力打造川东北乳业经济第一县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狠抓观念转变,确立乳业兴县战略
我县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冷静分析县情,深刻认识到种草养畜既是全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又是实现全县农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开发饲料、饲草资源,突破发展乳业为主的畜牧业,列为振兴西充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提出了“乳业兴县、乳业富民”的战略决策,确立了打造川东北乳业经济第一县的农业发展目标。为统一认识,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中开展了念草经、兴奶业的大讨论、大宣传,召开规模盛大的全县畜牧工作会(“八.七”会议),各级各部门层层召开党委(党组)会、干部会和群众会,在有线电视台开辟“乳业富县”专栏节目,出动宣传车巡回宣讲,引导广大群众“三破三立”,树立新的观念,为乳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破除种植业就是种粮食的观念,树立人工牧草是“绿色黄金”、奶牛产业是“朝阳产业”的观念;二是破除农业就是以粮经二元结构为主的旧观念,树立以粮、经、饲三元结构为方向、以乳业发展为主的新观念;三是破除以生猪为主的牧业发展旧观念,树立以乳业为主的牧业发展新观念。目前,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业苦干的可喜局面。县委、政府顺应民心的决策和干部群众对种草养畜的新认识,铸就了西充“种草养畜”高潮的掀起和短时间见效的成功,并进一步展示着可喜的发展前景。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乳业带动主体
县委、政府非常注重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条各个经营环节的带动作用,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奶业经济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引进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进入种草养畜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落户西充。李子园公司现已上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日处理鲜奶能力达40吨,现已生产出纯牛奶、甜牛奶、特浓牛奶、发酵酸奶、果味花色奶五大系列22个品种32个规格的系列产品。公司充分利用总部健全的销售体系和“新新鲜鲜李子园”的名牌效应,其产品不仅很快占领了西充及周边市、县市场,而且远销成渝两地。投产至今产值已达4500万元,实现利税近350万元。同时,引进重庆客商任大明在复安乡投资1800万元,新建日月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它是西充县委、政府招商引进的以畜牧良繁为主,集种养、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园,是目前全省最大的畜牧科技龙头,也是西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之一。该公司走科研发展之路,与西南农业大学联姻,聘请了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等专业技术人员15名,直接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和从事高新技术开发。采取胚胎移植新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了波杂一代、波杂二代山羊新品种,波杂三代正在培育之中;拟在年内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新技术,快速提升公司奶牛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县乳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5年,公司可实现奶牛存栏500头,年产优质羔羊30000只,建成西南片区奶牛、山羊良繁基地,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利税250万元。
三、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乳业发展基础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链条”的思路,把龙头、基地、奶农有效连接起来,形成奶业产业链条。一是建基地。以加快自繁牛、稳住县内牛、选择省外牛、引进国外牛的工作方法,在以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为中心的
为做好乳业产业链的前端工作,快速夯实乳业经济发展基础,我县通过三个结合大力发展优质牧草:一是将牧草种植与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利用退耕退林政策,种植优质牧草1.6万亩。二是将牧草种植与国家天然草原与建设相结合。依托该项目,在晋城、常林、关文、复安等奶牛生产基地乡镇发展优质牧草1万亩。三是将牧草种植与奶牛小区建设相结合。在奶牛养殖小区周围,鼓励、扶持种植专业大户。2003年已培育种草100亩以上的大户10余户,种植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等优质牧草2.6万亩。
四、创新运作机制,增强乳业发展活力
面对入世的严峻挑战,我县主动适应市场要求,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西充实际的发展特色农业之路。一是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在政治激励方面,县上选派10名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干部到乡镇建设奶牛小区养殖规模200头以上,按组织程序回机关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选拔10 名发展奶牛有功的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优先回县级机关任职;选拔10 名乡镇事业干部到农村建小区集中发展奶牛200头以上或自养奶牛在100头以上,可转为行政干部或提升为乡镇领导干部;破格招聘10名建奶牛小区规模200头以上或全村发展奶牛300头以上的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为乡镇干部。在经济激励方面,奶牛养殖户每购进1头奶牛县上奖励1000元,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在市场激励方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李子园公司在三年之内以2元/公斤的保护价收购牛奶,切实保护奶农利益。二是高效益的生产经营机制。我县在继续推行“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关文奶牛、晋城奶牛等协会的典型示范,引导农民组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多种专业协会和民间经济合作组织。三是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坚持“以业主、农户投入为主,信贷扶持(每头奶牛提供贷款7000元)、项目资金补助为辅”等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乳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与北京中盛投资公司合作,达成引进1000头优质奶牛协议。四是深层次的土地机制。按照“平等、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通过转让、租赁、变卖、入股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培育种草大户,服务奶牛养殖小区,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对牧业用地简化手续,办理土地使用证免征税费。
五、强化体系建设,完善乳业配套服务
随着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我县加快了对良繁、防疫、服务三大体系的建设步伐。一是强化技术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全县建立一支心系奶农、技术过硬的畜牧兽医队伍;采取传、帮、带的形式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奶农饲养奶牛、种植牧草水平。二是强化防疫服务。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按“四统一”(统一防疫流程、统一用药时间、统一组织防疫用品、统一标准收取防疫费用)的办法,搞好医疗注射、圈舍消毒、驱虫、检疫和防疫监督。三是强化保险服务。对全县奶牛实行强制保险,奶牛养殖户按450元/头.年的标准交纳保险费,赔保7000元/头(残值属保险公司)。县上专门成立了“奶牛死亡鉴定小组”,专门负责奶牛死亡原因的鉴定工作,为索报、赔偿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金融及养殖风险。四是强化良繁体系建设。由畜牧部门统一负责良种冷冻精液的引进和供应,提高奶牛配种质量;促进日月高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依托西南农大进行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起自己的良繁体系,提升奶牛品质。
由于措施得力、政策到位,我县乳业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一是更新了种植观念。全县已有500余户养殖户发展奶牛3276头,许多农户已由过去的“要我养”变为“我要养”,这是我县发展乳业经济的最大收获。二是延伸了产业链条。2003年上半年,全县种植优质牧草6.1万亩,产值达750万元,粮、经、饲结构比例为5:3:2;乳业龙头企业--四川李子园公司实现产值2000万元,销售收入1700万元,实现利税180万元;同时,带动了包装、彩印、运输、饲料等产业迅速发展,以天龙彩印厂、光大饲料厂为主的加工企业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乳业产值达3.52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8.5%,奶牛产业吸纳务工人员1200余人,奶农人均增收3000元,从业工人人均增收1500—2000元。回顾西充乳业经济发展历程,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抓带动主体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是一、二、三产业的结合点,是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他们带动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成效。要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和行政区域界线,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有条件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开发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充当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和设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增强竞争能力。
二、抓机制创新是农业化产业化经营顺利推进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运行机制是农业产业化体系有序运转的“软件”,要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利益连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大户+农户等多种连结方式;要大力培育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善于运用政府的调控职能,合理确定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效益的农业产业化区域,切实发展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三、抓基地建设是农业化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农业产业化基地,不是一般意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而是与龙头企业、“五专”组织紧密相连的商品生产基地,是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车间。因此,抓基地建设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立足市场需求,发挥当地的资源技术优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乡镇、村、组、农户结合建立起稳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提高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四、抓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障。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专业化,而专业化必须生产必须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现实表明,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制约着产业化发展进程。因此,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以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大力发展市场化服务组织,逐步建立起网络完善、功能互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四篇: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国家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纳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范畴,*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目标不懈努力。客观地讲,*市虽然区位优势独特,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无法回避400万人口、300万在农村的现实。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进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湖北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www.xiexiebang.com对农业产业化的服务方式。环境就是生产力,只有环境搞好了,服务上去了,才能引来投资者,才能保证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首先是加强行政环境建设。我们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把领导力量向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倾斜。各县市区及乡镇把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主要考核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及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情况,看引进和扶持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有多大,对农民增收、地方税收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龙头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提出解决意见。第二是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使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信贷服务的安全区。第三是加强舆论环境建设。2003年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优惠开展了农业龙头企业风采展示活动,2004年又为山区县市的一个农业品牌进行全年性免费宣传,营造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宽松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对产业化经营成绩突出的企业进行一次奖励、每两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一次奖励,用优良的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五篇:71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71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 出处:《兵团经济研究》 时间:2008-11-11 字体大小:【大中小】
●农四师统计局 林萍 农四师71团 高秀兰
一、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引导农场职工走向市场,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培育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带动团场的农业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农户分散性的小生产融入到大市场之中。一方面,通过向农场职工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场职工按市场组织生产,使农场职工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产供销的结合,为农户提供稳定和高效率的渠道网络,可以保证农产品的销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场职工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
(一)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面积
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
过于求以后,很多职工难以正确把握市场的波动,盲目跟着市场走,往往陷入市场虚假信号的陷阱,产品销售受阻,卖不出预期的价钱,有时甚至出现丰产不增收或是丰产减收的情况,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71团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使全团的农作物结构更趋合理。团场依托地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合同,减轻了职工的风险,提高了职工收入。
(二)推进区域经济特色,建立畜牧业养殖基地
71团畜牧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秸秆丰富,饲料充足。畜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年末全团牲畜存栏头数为7.48万头(只),全年出栏各类牲畜5.86万头(只)。畜牧业产值5995万元,占大农业增加值的33.3%。团场继续实施畜牧业优惠扶持政策,发放畜牧业贷款。“十五”期间发放畜牧业养殖贷款一千余万元,减免养畜专业户应交的各项费用,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71团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双新种猪场”,将“天香绿色肉联”做成品牌,以此拉动养殖产业链。为了保证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团场又新建了畜牧双新科技楼,为牧业技术、科技引进使用、动物防疫检疫等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保证和工作环境。畜牧业“两高一低”科技攻关成效显著,降低了养殖户的生产风险,促进团场的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牛牛乳业”,生产的奶粉产品全部销往山东、江西等内地省区,有效拉动了全团养牛业的发展,拉长了畜牧业产业链,增加了职工收入。
(三)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推进农机更新换代
农业机械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保证,近年来随着团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团场大力优化农业机械设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为团场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保障。2001年至2006年,农业机械总投入1600多万元,农业机械化程度96%。尤其是购进了大马力机车、配套的动力驱动耙和收割时配装绕性割台和精量播种机后,机耕作业质量明显提高。现代农业机械化为职工增加了收益,促进了团场经济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职工经纪人发展滞后,产品销售与市场脱节,造成了丰产不丰收。71团种植土地面积的95%以上实行了全费自理,产品完全由职工自己来处理,由于职工掌握的市场信息较少,把握不住市场机遇,盲目销售产品。因而大力发展职工经纪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职工增收和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团场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每年可增加效益47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应了市场化要求,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降低了职工在农业生产中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比较效益,增加职工收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实现团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我们要用现代工业的管理理念来组织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产业化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努力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一)要进一步大力培育主导产业
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促进农业发展。坚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运用新品种、新技术稳步提高产量。
(二)坚持大力支持职工发展
实行“增猪、壮牛、稳羊,扩特色”,继续打造“双新佳牧”品牌,大力促进养殖小区建设。使其成为技术交流、疫病防治、科学养殖经验交流的平台,以双新种猪场为龙头,把71团建成优质三元商品猪生产基地,以牛牛乳业为产业链,把71团建成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和优质商品肉基地。
(三)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坚持做好科技示范园区工作
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栽培方式的示范工作,以增收、增效、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常规技术的应用率,及时推广试验成果及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2003年71团通过了兵团农业标准化示范团和农业科技示范团达标验收,2004年又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作用。今后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示范标准化工作,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产品认证和注册工作,努力实现市场占有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