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

时间:2019-05-12 19:3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

第一篇: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的重大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宣传规划、组织协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在全面加强思想、织织、作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突出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

一、塔乡在党组织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塔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乡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是建乡以来发展和稳定的最好时期之一。这些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是坚持总揽全局抓大事的原则。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着力抓好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三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脚点;四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是发展和保持各项事业稳步前进的保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发展和稳定同等重要的思想,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五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不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精神文明取得丰硕成果,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全乡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由于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三农”问题比较突出,水利设施不完善、不配套、老化,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规模化程度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和获得长期效益保障的能力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和村级建设滞后;农牧民增收缺乏长期保障,收入差距大,生产生活条件急待改善。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科技力量薄弱,教育资源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农村路网有待于提高。四是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农村党组织能力的建设,加大力度为新农村的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二、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提高农村党组织能力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赋予党的新使命,更是党组织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新考验,给予基层组织的新任务。新农村的建设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艰苦奋斗、常抓不懈的过程,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能力的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加强党组织能力的建设。

(一)扎实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和发展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要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其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一是健全组织。要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工作制度、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配齐配强领导班子。二是加强培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全面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精神,提高他们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寻找差距。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进行深入的党性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按照简便、易行、管用的原则,整合并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的各项制度,把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深化“双培双带”工程,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抓党建促发展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努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双培双带”工程是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创新工程,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深化“双培双带”工程,要抓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把“培”向提高素质、注重效果、增强能力上转变,把“带”向建立经济利益纽带、提高组织化程度、开拓终端市场、减少流通中间环节上转变,不断探索丰富培养和带动的方式和途径。要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在带领群众闯市场、搞营销、增收致富中体现先进性。要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农村主导产业的开发,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市场意识,提高生产经营能力;要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党员不仅在发展经济上要发挥带头作用,而且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文明祥和的新农村中发挥表率作用。

(二)不断推进民主管理提高构建和谐农村的能力。

建设文明乡风,努力形成农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关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途径。一要提高民主管理,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要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要建立健全党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织与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定期召开支委(党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落实群众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要努力提高处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负起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三要努力提高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创建文明新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生力军。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必须抓住五个环节

(一)抓教育,要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要制度化,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党员电化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夜校培训等方式对他们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时期在农村教育的新体现,对农村党组织和群众有较好的引导作用。新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塔温觉肯乡远程教育工作对农村党组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农牧民群众在农村适用技术方面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抓班子,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队伍建设。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以基层党支部书记为中心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农民群众来贯彻落实。其中支部书记的作用最大,他是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是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抓住了这个“龙头”,才能带动“全身”。因此,必须下工夫建设好“一把手”队伍。培养选拔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对于有效地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激活村级经济,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培养选拔“双强”村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办事公道正派,党员和群众拥护为基本条件,同时要体现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把那些有能力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的党员选拔上来。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三)抓机制,全面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制约机制是一个包括制度规范、监督措施、惩戒手段三个部分的系统工程,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完善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善用惩戒手段,才能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纠;才能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将其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第一,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党组织和纪委的作用,用党的纪律约束村级党员干部。第二,要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持之以恒地抓好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努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比较齐全的村规民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第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建功立业。要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公布于众,让村民来监督、评判村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联绩计酬,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机制。

(四)抓作风,切实保证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健康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能否搞好,与上级党组织的导向紧密相关。导向正确就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有榜样,奋斗有目标,就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保证落实过程中始终不走样。基层干部要以为农民谋利益为最大追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履行干部职责。办事要考虑是否合乎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能够长久受益和持续发展,是否合乎有关政策规定。办好事既要讲客观需要,又要讲实际可能;既要强调尽心竭力,又要注意量力而行。一句话,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需要和可能、动机和效果的科学统一。如果盲目或勉强去办那些不应办也办不好的事,反而会因图虚名而招实祸,加重群众负担,影响干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五)抓载体,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空间。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只有采取灵活而又丰富多彩的新形式、新方法,才能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效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多开展一些结合和服务于农村经济的主题活动,这样既可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建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又可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如开展“双强工程”、“结对帮扶”、“三级联创”、“一学三评”、提合理化建议和开展各种目标管理活动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无论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对农村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要不断深化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强化对党的宗旨的理解,明确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认识,增强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重塑党员干部形象,努力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在党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农民群众中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领导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的战斗堡垒。

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组织要提高带领农村党员积极带头作用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党组织要带领农村党员争做“领头人”的本领。作为农民群众中先进分子的农村党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先进性。

(一)带领农村党员争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当前,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是制约农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基层组织部门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带领农村党员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切实搞好水利、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强化“科技兴农”意识,带领学习和推广各种农村先进实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现场培训等方式,提高运用科技的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带领农村党员干部强化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积极领办、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或组建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民专业协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效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塔乡哈村积极举办蔬菜保鲜协会,有效的推进了哈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带领一部分农村党员依据市场需求,带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多渠道增收。

(二)带领农村党员争做生活宽裕的示范人。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只有农民收入丰厚,才能实现生活宽裕。因此,带领广大农村党员要在先富上做示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积极带头致富,为群众树立榜样,让群众看有样子、学有内容、赶有目标;要在帮富上做示范,积极为群众致富搭台子、指路子、出点子,努力走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一条先富帮后富,齐帮困难户,共走致富路的农村发展新路子;要在热心公益事业和关心群众疾苦上做示范,尤其要关心和帮助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带领农村党员争做乡风文明的倡导人。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柱。当前,一些农村中封建迷信、赌博等不文明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格格不入。基层组织要摆明态度带领农村党员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者。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根据农民的文化需要和“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积极挖掘和创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方式,推动精神文明深入开展。做好农村党员继承优良传统品质的思想工作,发扬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守社会公德等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乡风民俗,为创造平安、和谐新农村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带领农村党员争做村容整洁的维护人。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氛围。村庄建设缺乏规划、柴禾乱放、粪草乱倒、垃圾乱堆等,是影响农村村容村貌的突出问题。因此,积极带领广大农村党员搞好规划,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对房屋建设、给排水、垃圾处理等进行科学规划和具体部署,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相互配套,使各项建设规范有序。带领群众绿化美化村庄、家园和田园,努力营造清洁、舒适、绿色的农村自然风貌。

(五)带领农村党员争做管理民主的监督人。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让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为群众当好政策宣传员,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党纪党规,用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形象和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

[摘要]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它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iU,l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和根本目标,它包括执政能力、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村文化建设和统筹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因素主要有思想认识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制约等方面。对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陕西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切实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党管农村的重大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着诸如观念滞后、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偏低、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因而导致基层党组织能力不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水平,乃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从农村现代化的视角,以陕西省为重点,简要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相关问题。以冀有助于农村基层党建和新农村建设。

一、“后发”现代化中的农村问题

“后发”现代化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内部展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发展的迟滞现状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同时,农村还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化政治中,农村扮演着关键性的„钟摆‟角色……如果农村支持该政治制度和政府,那么,该制度自身就可免遭革命之虞,政府也有希望使自身免受叛乱之虞。如果农村处于反对地位,那么,制度和政府都有被推翻的危险……在一个具有有限政治参与的体制内,传统的乡村精英分子的支持足以使政治保持稳定。而在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正在拓宽的制度内,农民就成了决定性的集团。”因而,国家有必要高度重视和顺利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转型,方能最终实现现代化起飞。

在亚洲“四小龙”所开创的“东亚模式”中,这一点极为明显地表现出来。“东亚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农村发展和推进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比如,台湾地区先后进行了两次土地改革。第一次土地改革“通过田赋征实、肥料换谷等制度,台湾工业化从农业和农民中获取了大量的资本积累。据有关研究,从农业部门流出的剩余,1952年为44亿元,1952—1955年的年平均量为49亿元,1956—1960年的年平均量为31亿元”。第二次土地改革则以推行共同经营和委托经营为主,旨在促进土地所有者和生产者的分离,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生产、机械化耕作和企业化管理。“如果说台湾的第一次土改解决了土地所有权问题,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那么第二次土改才真正解决了台湾农业现代化问题,使台湾的农业与工业一起走上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大道。”和台湾地区一样,韩国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后,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亲自主持发起了旨在推动农村发展的“新村建设”运动,以协调工农业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通过这一运动,农村的落后现状得以彻底扭转,工农城乡差别大大缩小,实现了现代化起飞。

3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在现阶段,“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继续推进现代化,就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和促进农村的全面进步,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可以说,我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此情况下,党和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而“十一五”时期则是推进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更鲜明地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就把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之中。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农村现代化新时期的到来也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核心则是其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应该是能力建设,这是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要求

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主要提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农村建设新阶段中的执政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现着党对农村的彻底领导。在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应置于首位。

首先,要更坚定地坚持和强调“党管农村”的重要原则。针对近年来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的状况,必须强调党管农村、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我党的一项重要原则,在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的情况下,非但不能削弱和淡化党的领导,反而要更加坚持和强调这一重要原则。

其次,对村民选举活动要积极参与和主动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村民选举的明确法律依据,因而应该积极参与和主动领导。积极参与,就是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引导村民认真、正确地行使权利;也应该动员党支部成员作为候选人公平参选。主动领导,就是配合村民选举委员会做好选举组织工作,并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保证选举公正。

最后,坚持对村委会的领导和对村务公开的监督。由于人们对村民自治的片面理解,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党支部难以领导村委会的现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上增强党支部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开始普遍推广的“两票制”、“两推一选”、村两委的“一体化”、“一肩挑”等,都是值得重视的探索。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民代表会议主席”、“双签制”的做法,很好地解决了党支部与村委会“民意基础不对称”的问题,增强了党的群众基础,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二)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处于西部的陕西农村来说,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更显重要。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现代农业理念。在西部农村中,农民的市场观念不强,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小农生产经营依然占优势。基层党组织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以市场化和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特色产业形成。

其次,积极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迅速准确的市场信息、较高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降解了分散农户的市场风险,并通过利益机制把分散的农民连接成为一体,成为农村社会中一种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促进这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以其发展经济和整合农村社会的独特功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最后,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应以一定的村级集体经济为基础,但是,现有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表现出困难重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等不利态势。基层党组织要更新观念,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三)引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

面对农村文化凋敝、主体价值观缺失、一些落后腐朽思想死灰复燃的严峻现实,基层党组织应具备引导文化建设能力,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首先,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当前,各种自私自利的、消极颓废乃至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在农村沉渣泛起,喧嚣一时,扰乱了农村的人心,搞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重视“乡风文明”建设,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多种文化形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农村社会。

其次,宣传现代民主、法治理念的能力。即利用村民自治这个契机,积极宣传和引导农民群众,普及法治理念,为乡村社会增添法律文化,以法治理念促进新农村建设。

最后,重塑集体主义观念的能力。近年来,集体主义观念受到了种种责难,似乎它和市场经济是天然不相容的。然而,我们发现,从闻名遐迩的南街村、华西村到小有名气的陕西省户县东韩村、礼泉县白村等,正是集体主义观念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因此,基层党组织应该努力重塑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农村的思想凝聚力。

(四)统筹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旨在全面、整体地推动农村发展。在内容上,它包含了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法治强化和文化建设;在结构上则是着力优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设主体、资源供给、人才供应等要素。从短期目标而言,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改变农村发展不足的现状;从长远目标而言,则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整体现代化,彻底改变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学会正确处理多方面关系,包括争取资金与挖掘内部潜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明乡风建设、坚持领导与转变职能等。总之,要统筹经济、政治与文化均衡的发展,推动农村整体进步。

三、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措施——陕西省的探索和实践

根据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和陕西省的实际做法,笔者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在教育和规范

对于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和能力,不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模糊认识,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和准备。对此,应扎实开展对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思想教育,并强调教育的规范化和设定明确目标。在教育规范化方面,陕西省委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组织实施素质培训工程。要求各市委每3年对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普遍轮训,各县(市、区)委每年要对基层组织成员进行不少于10天的培训。同时,设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即以“三级联创”活动和“旗帜工程”为契机,争取通过5年努力,使全省80%的乡(镇)党委达到“五个好”乡(镇)党委建设目标,90%的村级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村级党组织建设目标。

(二)队伍建设滞后。应予调整和加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队伍状况是制约其能力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当前基层党组织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三偏‟现象突出:在许多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三偏‟现象”;二是党组织活动难以保证,党员队伍出现“断层”;三是党组织工作状态不佳。对这些问题应努力调整。

首先,积极推行制度创新,选好“带头人”。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两推一选”、“双推直选”、“公开选聘”、“下派任职”等办法选好“一把手”,普遍收到实效,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凤翔和太白三县开展的村支书“公选”颇有典型意义。三个县首批“公选”村支书共131名,并且实行“异地任职”,有力促进了党支部工作。其次,促进组织完善与素质提高。尤其要注重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切实解决“三偏”问题。陕西省委制定了专门规划,力争到2010年,全省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比例达3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40%;到2020年,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比例达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

(三)管理体制阙如.需要认真健全和完善

当前基层党支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普遍缺乏对村基层党组织的跟踪管理和明确的考核标准;激励机制不够,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待遇难以保障;税费改革带来农村基层组织面临“无钱办事”的困境、村级债务问题突出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人手。

首先,通过交叉任职,理顺现行村“两委”关系。积极推行和提倡具备条件的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主任,提倡具备条件的村“两委会”其他成员依法实行“交叉任职”。陕西省委提出,力争到2010年。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比例达到50%,村“两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80%。

其次,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完善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监督。陕西省已经全面推行村干部“年初工作承诺制、年中检查初评制、年末述职评议制”的“三制”管理办法,将考核结果与经济报酬、调整使用和评先评优挂钩。完善任期、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

最后,建立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拟逐步将村干部的补贴报酬直接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积极推行在职、退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探索村干部“年薪制”和公职化的路子;多途径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待遇问题。前述陕西省宝鸡市三个县“公选”村支书的另一亮点就是“年薪制”,通过待遇保障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四)发掘自身潜力,寻求突破口

长期积累下来的发展滞后,不利地域条件和较为闭塞的文化环境,传统习惯对市场的天然排斥等,是西部农村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发掘自身潜力人手,认真寻求突破口,然后才能带动发展。在这方面,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张堡镇白村的经验值得重视。

白村从一个没有优势的落后村一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首先得益于组建了一个好班子。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班子成员增强了“村荣我荣、村衰我耻”责任感。他们把企业模式和竞争机制引入班子内部,实行项目包抓,责任到人,并进行考核奖惩;开展“党员九带头”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整体优势。其次,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思考,明确提出“舞水果龙头,敲养殖锣鼓,奏三产乐章,唱经济大戏”的发展思路。现在白村年产优质果6000多吨,2005年此项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村里还积极走农商结合的路子,多渠道增加群众收人。最后。为了保持发展优势,白村注重培养新农民。村里筹资定期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树立新观念。在全村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和长年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树立新风尚。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丰富,目标要求甚高。当前应该围绕着提高能力这个核心来推动建设。真正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社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实现。

第三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摘要]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正确把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理清基本思路,科学筹措资金,下大力气加快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基本思路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6%,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农业灌溉用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5。二是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农户经营规模小,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平均水平。

2.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我国目前有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90%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垃圾随处丢放。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饮水安全的指标衡量,全国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三是农民生活燃料结构不合理。在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0%,薪柴占25%,两者合计比例高达55%,一直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的主体,而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还非常低。我国年产农作物秸杆62亿吨,其中有35%约22亿吨剩余秸杆未被利用,开发前景广阔。

3.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健全。一是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覆盖能力和技术状况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近5年来,全国粮食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年均造成粮食损失250亿公斤左右。三是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还用不上电。目前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尚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农村显得无可奈何。

二、科学界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体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个“新”,突出表现在能够让农民在生

产生活过程中与城里人一同享受现代文明进步成果,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改进农民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

1.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土地质量保持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

2.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和人居环境,美化村庄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物质文明进步水平,促进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

3.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品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服务性物质技术条件。它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力电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等。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一项惠及10亿农民的伟业,也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投资量大、持续期长的宏大工程。组织实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政治热情、政治责任心,而且要有长期进行的决心和恒心。当前,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高,一些地区通过试点,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盆景工程等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警惕。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长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1.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如此。规划搞不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中央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订和完善带有全局指导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和专项规划。各省(区、市)要结合组织实施中央规划,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特别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落到实处。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以适应未来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同时又要从现实物质条件出发,防止过分超前、脱离实际。要加强各有关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单打一,避免一些工作的重复、浪费。

2.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建设的主力军。应当尽可能地寻求到国家明确支持,综合财力、技术条件可行,农民愿望强烈、能力许可这样一个结合点。为此,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顺序、建设标准肯定也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只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在重点项目上,发挥引导作用。

3.明确职责积极推进,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职责划分主要是明确划分政府、乡村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得不好,就会

形成各方喊起来重要、落实起来却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搞好规划、制定政策,抓好试点示范,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宏观指导与管理。政府要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并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要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依法提供保护、鼓励和支持。要在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能搞运动。要尊重农村意愿,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切不可背离农民意愿,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好实施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则应对规划和建设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围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先进、实用、经济、受农民欢迎的新技术,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一定会在短期内得到各方面极大的重视,也一定会得到切实的实施。但如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现在所说的在集体化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功能丧失殆尽就是最好的反证。建立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解决谁投资、谁管理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主体到位问题。只有主体到位,才有可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投资者放胆投资、放心受益、放手管理。因此,特别要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建立明确的产权归属制度,确保谁投资谁受益。就是那些完全由政府或村集体投资形成的设施,也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主体缺位问题。当然还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设置一些现代技术方法,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投资主体能够较稳定地、合法地获得应有受益。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并能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他们是基础设施的主人。

四、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资金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目前基本规划思路,实现目标任务,也就是建设基本到位,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投入5~8万亿元的建设资金。如此巨额资金的筹集是一个突出的难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政策、投资的引导作用,形成国家、地方、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1.要规范和稳定中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从目前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提高到3%,并最终能稳定在5%以上,且中央财政的该项资金投入要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财力持续增长相适应,不断增加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把投资重点放在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并对全社会发挥引导作用。

2.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要把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要在较大幅度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确保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规模,不断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3.要进一步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接和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近20多个部门;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也有10多个。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

通,致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重复。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必须重视并切实解决各种政府支农投资协调整合问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要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工程。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是为了发挥城市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大市级财政性资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特别是工业企业,帮扶农村,增强都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农工共同繁荣的局面。为促进工业资金向农村实施投资,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

5.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注重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给予低息、贴息等优惠支持,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本书编写组.农村政策与农村工作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4]徐祥临,周少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第四篇:浅谈农村新农村建设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大学生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新农村社会建设

姓名:沙来斌专业层次:专科

学号: 1***3专业名称:一 村 一

指导教师:吕 永 刚分校名称:滁州

浅谈新农村社会建设

1***3 沙来斌

目录

一、陆岗村的基本情况:

(一)陆岗村概况

二、当前陆岗村的发展现状:

(一)在经济方面,陆岗村的收入大致分布

(二)村民的文化生活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陆岗村行政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村民对新农村建设了解情况

(二)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观点

(四)分析

四、对新农村建设的总结探讨:

浅谈农村新农村建设

1***3沙来斌

摘要: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始终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农业丰收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昌、农村稳定则社会安宁,“三农”问题始终关系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改革措施和政策不断加大,特别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目标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及发展政策进入了越来越有利于农业、农民、农村的氛围。自2013年1月份起到2013年3月我个人就新农村建设等“三农”问题做了如下调查,调查地是南谯区章广镇陆岗行政村,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关键词:农业、农民、农村建设问题

一、陆岗村的基本情况:

陆岗村行政村包含21个自然村(中鲁、东尹、小

七、河东、北头、南头、西尹、前徐、洼徐、张岗、陆岗、南黄、小徐、小刘、大耿、石塘、小王、何洼、郭坂、鲍庄、刘成)大约2560多人,整个行政村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其中可使用耕地大约3400亩,约占总面积的27%。这章广镇的其他村庄相比土地使用率很低,这主要是因为村内种植了大面积的树,并且21个自然村之间并不连续,院落分布没有规律,院落占地较多。陆岗村同时位于南谯区西部地缘比较偏僻,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也不方便。

二、当前陆岗村的发展现状:

1、在经济方面,陆岗村的收入大致分布如下:

农业收入40%,养殖业收入20%,外出打工收入30%,其他10%,现在陆岗村的收入结构逐渐趋于多样化,对农田的依赖性大幅减小,同时可以看出养殖业在陆岗村逐步发展起来。我通过对村庄的调查了解到,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是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农田一般由其父母耕种,所以村里由于缺少劳动力,种植业逐年衰退,大片的农田被种上了杨树、麻栎、桃树、茶叶。另外年龄在40-50岁的中年人一般在家里养殖猪或羊,但是由于流行性疾病时常发生而农民又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抵御,往往造成猪或羊大量死亡,另外由于农村治安条件不好偷盗现象时常发生,等等这些原因使陆岗村的养殖业很难形成规模。

2、村民的文化生活:

与他们先进的子女教育观念相比,他们自身的文化生活方式显得尤为单调。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村民在休息时间选择打牌、打麻将作为消遣,一小部分的村民以看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作为主要休闲方式,几乎没有村民读书看报,关心时事。甚至还有村民参与赌博。可见陆岗村村民的文化生活十分匮乏,虽然村里积极想办法解决但是由于村庄大,居住分散,很难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引导。

3、教育事业的发展

现在大部分村民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工作,他们一般会把孩子送到县城的寄宿学校上学,村里的的年轻人基本上全是初中及其以上学历,其中高中毕业约占20%,大学毕业或在读约占5%。可见胡陆岗村的年轻人文化水平还是不错的的,于此形成对比的是陆岗村小学的发展及不乐观,老师匮乏,学生数量逐年减少。

4、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90%以上的村民有养老保险,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55的补助,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85元的补助。但是在陆岗村只有1个很小的卫生所,并且条件及其简陋,村民大部分选择到乡镇进行看病,十分的不方便。这几年在村里得癌症去世的逐年攀升,6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普遍不好。由于村民平时并不太注重饮食卫生一些肠胃病,肝病也有较高的发病率。

三、陆岗村行政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村民对新农村建设了解情况:

由调查结果可知,村民们们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太清楚,其中一点不知道的普遍是40岁以上的人,比较了解的多为村干部老师、和年青人。所以要想在陆岗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村民的宣传工作十分有必要。

2、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观点:

我总结原因如下:

(1)、对政策不了解,持怀疑态度。

(2)、大部分表示无力承担购买、搬迁、装修楼房费用,必须借贷,不能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

(3)、对政府的补偿条件不满意。

(4)、家里刚刚盖新房子,造成巨大损失。

(5)、大部分认为不符合农村生产生活现实,对大量农民住房强行拆除属于历史上罕见的败家子行为,是对农村农民财产和经济的严重侵犯与剥夺,令人难以容忍。

(6)、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属于劣质楼房,其安全和使用年限远没有农民自己盖的房子质量高,寿命长。一旦地震“万人村”就会变成“万人坑”。

(7)、认为基层政府为了政绩和经济利益,在舆论宣传方面弄虚作假,欺下媚上。

3、分析:

省市级政府对区乡政府的激励措施:

1、每从农村农民住房中腾出1亩地,补贴3.9万元。

2、腾出的土地可以流转,招商、拍租,以获取收益。

3、农民被集中规划到大型社区后,可以将农民承包的耕地因地制宜地集约经营,即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大户,规模化经营,失地农民可以到土地承包大户当“农业工人”。陆

岗村在章广镇属于人口密度较小,土地使用不合理,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很大。但是由于陆岗村比较偏僻,交通不发达所以人民收入很低。南谯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对全区农民住房全部拆除,合村并点,让农民全部住进楼房,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实行城市化管理。新农村要求楼房一般需8万-10万,加上装修费,一个家庭大约要承20万的费用,而政府对房屋拆迁的补偿一般一家平均为45000元左右,最高的也超不过10万。因此新农村建设势必会给村民蒙上巨大的经济负担。陆岗村村没有工业发展,如果强行推动让出土地,那么大部分人将无法就近及时的找到工作,是大部分劳动力闲置。现在农村的机械化程度较低,把土地承包给一户经营,很难保证产量的提高。在村民进行集中按置后,村民就不能像从前一样进行小规模的家庭养殖,这就意味着占陆岗村20%收入的养殖业面临着挑战。

四、对新农村建设的总结探讨:

像陆岗村这样的行政村,农民生活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农民生活还很不富裕,经济承受能力非常有限,经不住折腾。在这样的新农村运动中,不仅会使农民返回赤贫状态,而且还会使大部分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大降低农民的经济能力,属于一次性把农民的口袋掏空。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埋下社会动荡的根源。假如在合村并点之后,农村土地实行集约经营,意味着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不仅进一步削弱农民生存和增收的基本物质条件,这无意于返回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使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荡然无存,而且,集约经营的土地由于机械化作业,大量出现“农民工人”的虚梦将落空,致使大部分农民成为无业流民,从而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带来可怕的隐患。凡是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明白,中国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支柱。正如陆岗村民担心的一样,许多基层政府急不可耐地贯彻执行,让农民住楼、改善居住环境的背后,凸显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然。一是从合村并点、拆迁民房中腾每出1亩地,补贴3.9万元,这里面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二是腾出的土地可以流转,招商、拍租,也可以获取巨大的收益。三是,农民们住楼时缴纳的每平方差额费用将是巨大的经济收入。所以为农民盖楼、让农民住楼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关键是政府所追求的经济利益,完全是取之于农民,是与民争利的行为。

由上观之,尽管新农村建设方式是出于急于建设新的农村,但有可能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与民争利、扰民的现象,有操之过急之嫌。在执政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领会党中央关于新农村的真正内涵。此举应当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进行,切不可一哄而上,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国家稳定的大局,应当切实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维护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涸泽而渔的方式不可取。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村庄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村民生活环境、促进村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综合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实力有重要意义。村庄规划实施总结重点在于了解规划的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实施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庄规划的编制完成情况;村庄依据规划进行建设的情况;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土地利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衔接的情况;规划实施中的主要问题等。农民是村庄的建设者、居住者和使用者,也是规划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规划实施的好与坏,农民最有发言权。因此,农民意见的征求是规划实施总结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有关政府部门在进行规划实施总结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认真听取农民意见。村庄规划的实施总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宝藏进行,以便及时反馈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提高规划实施管理效能。有了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并在这一规划指导下,统筹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便宜可解决当前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建设21世纪有中国特色、中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广东民革144期

2、南方日报2006-02-103、南方网

4、新华网

第五篇: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推进新农村快速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推进新农村快速发展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推进新农村快速发展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关键词:基层组织 建设 新农村 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一、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对基层党组织的职责职能提出新要求

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实现途径和基本目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经营形式多样化;二是新型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多样化;三是农村劳动力加快流动,党员就业方式多样化;四是农村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根据这一时代特征,我们必须重新对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和作用重新定位,将工作重点放到引领科学发展、强化组织功能、服务党员群众、维护和谐稳定上来,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广大党员群众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把党建活动成果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动力,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对基层党组织先进性作用提出新要求

建设新农村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体现先进性,做好表率和示范:“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组织”。既要通过改进作风,完善制度机制,联系好群众,又要通过教育培训,增强致富本领,通过强化引导,达成思想认同,组织凝聚群众。做到在联系中服务群众,在组织中动员群众,在凝聚中团结群众,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合力。

二、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与新农村发展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一是领导方式不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农村的社会生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却没有及时改进,领导方式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领导方式,没有从过去注重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服务上来。从而出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

二是工作能力不适应:面对农村经济多元化的趋势,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单

一、驾驭和领导发展能力不足;针对农村利益诉求复杂趋势,存在化解矛盾方式单一,甚至束手无策;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存在眼界不宽广、创新能力不足;还有一些干部自我发展能力存在缺欠等。

三是党员队伍不适应:农村党员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但党员队伍在结构上存在老党员多、青年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文化程度低的党员多、文化程度高的党员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在党员发挥作用上:有些党员只愿自己富,不愿带领群众共同富,示范作用差;有些党员自身发展进取意识弱,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还有一些流动党员常年在外,党员作用在流动中流失;这些都影响了党组织在新农村发展中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快速发展

当前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选准配强班子,强化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保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选好班子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结合农村“两委班子”换届之时,推荐有作为的人才进入班子,通过“双推一选”、“公推公选”等办法把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选进村级班子,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二)夯实工作基础,筑牢新农村建设战斗堡垒

新农村建设,村支部是关键,要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改进基层党支部的设置:顺应农村经济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按地域、行业等特点,村级设立党总支,下设二级党支部,根据党员的特点设立特色型党小组,或按“支部(党小组)+协会”的模式,建立产业(企业)型党组织;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区域)二级支部为骨干,特色党小组为基础的农村新型组织体系。二是抓好后进党组织整建:机关和上一级组织要定期排查,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及时下派能力强的党务工作者进行帮助,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建设水平。三是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的硬件设施建设:要按照“建、管、用”并重的原则,不断强化活动场所的办公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乡村的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切实为教育党员、培育新型农民起到主导作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使农村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引领者。一是着眼党员队伍的结构改善:努力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二是着眼于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成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对流动党员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强化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引导流动党员“服务他乡发展,推进家乡建设”,是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断线。三是着眼于发挥党员作用: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为民服务代理制等活动,激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自觉发挥表率作用。

(四)抓好教育培训,提供新农村建设的人才

人才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不竭源泉,只有不断满足新农村建设人才、技术方面的迫切需求,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才智支持。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是要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把各行各业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使农村党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坚持“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的原则,以街道或村级为单位,定期举办农业实用技术、科普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

(五)完善制度机制,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环境

新农村建设不但要经济发展,更要社会和谐,要通过完善各种基层组织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和谐运转。一是进一步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推进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二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制度,较大开支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规范村级财务审批程序,每季度把村务、财务情况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建立民情民意收集制度,通过电话、信箱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妥善处理反映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和谐环境。

(六)落实发展要务,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只有村级经济发展壮大,才能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一是围绕发展抓党建: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作用:把先富起来的党员组织起来、调动起来,以示范园、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为基地,引导党员带领群众致富。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成立协会的基础上,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将普通群众吸收到协会中,可建立“党群致富协会”,以此为平台向群众提供技术、信息、政策营销等生产服务,引导群众走规模化生产道路,使党建和经济工作同频共进、协调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党组织能力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寒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的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为避免地方共性和特殊性 调查了不同乡镇和村庄。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农村各级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新的历史......

    浅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新农村建设

    浅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农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中主要是留守老人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农村留守老人太多,劳动力老龄化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城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城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农村党组织建设明白纸

    农村党组织建设明白纸 1、党的组织设置 村党组织:正式党员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设立党支部,原则上,党员人数超过50人、不足100人的设立党总支。 2、三支队伍建设 党支部一般3至5人......

    7农村党组织建设

    奖惩政策结合,实行奖优罚劣。 最后要实现团员教育管理模式的机动化。考虑到农村团员青年外出较多,不易集中的情况,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团员教育管理方式。可以实行“大会散开”、......

    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县委的领导和州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贯彻执......

    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县委的领导和州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贯彻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