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3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

这次利用寒假的机会,我应学校的要求到天城镇陈家村林兴明家里开展了“三进三同”的活动,与其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深入了解了该村的情况,并且在活动结束后就该村的农民收入问题做了一个融入自我见解的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现在国家正在实施各种优惠和措施全力解决农民的问题,为了缩小城镇与农村的贫富差距。国家实施的三农政策,即农业产业化问题,农村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素质和减负的问题。实施了几年已经显现出成效来,这次报告主要是了解农民的现在生活和经济状态和国家采取的政策对农民的影响和效果。

国家大力解决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有其重要性,农民问题是收入问题,人民币多少的问题,是经济问题。农民问题也是产业问题。农民是体力劳动者,不同于公务员,脑力劳动者,没有工资,没有福利,没有劳保。只能靠自己双手去劳动,劳动一天,才有一天的报酬,不劳动就什么都没有。现在农民穷,并不是农民懒,怕劳动,而是农民干什么都不好挣钱。实践证明,好的产业是农民富起来的根本,产业最重要。

在我的针对该村制作的调查问卷中一共有18个问题,主要涉及农民的家庭人口,自身素质,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和收入开支等情况,从各个方面全面了解该村农民的现状。在被调查的人当中,家庭人口一般为3至4人,年龄处于青壮年时期的人较多。其中文化程度在初中的最多,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58,说明现在的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还不够,文化水平比较低,接收市场信息的途径也很落后。家庭年收入也很低,主要收入为20000至40000,一年开支最多的是子女的教育经费,看得出来农民也是开始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培育下一代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同时也可以看出教育的费用相对来说比较高,农民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子女的教育费用,较少的用于自身的发展,着重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首先我们应重视农业的重要性,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农业是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

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渐渐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村和农业工作的新局面。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加快,农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业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的发展,我们必须将农业放在整个经济的首位,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这就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政府加强其职能部门的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有效解决农民生产中的诸多困难,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农业结构产业性调整,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

在调查中发现,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文化素质较低,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过分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确,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不去了解不去研究,也不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效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做出错误的估计和判断,因而始终挣不了钱。

农民的负担比较重,在调查中发现,在子女的教育经费中就占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定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开支累计起来,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比较困难了。

在农村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存在许多障碍,其中获得市场经济信息途径比较落后。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相对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生产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

户正确的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民的信息渠道落后,需要政府的大力帮助和决策,把一手的新的信息反馈给当地农民,让他们能迅速的做出改变和决策,对于农民的创收和增收是很有帮助的,农民的富裕起来离不开国家政策的领导和政府的扶持与帮助,紧紧凭借农民自身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该村村委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并且要把这种重视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坚决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任务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在调查中农民的种养殖业还不够专业和发达,都是单纯的养殖一些农产品,不能大规模的养殖,也是农民实现不了增收的原因,所以要大力发展种养业,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促使农民在短期内实现增收的一条门路。但也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看到其他地区种植什么挣钱就也跟着种植什么,要结合当地的地理和气候以及自身的实际条件,选择最合适的作物或农产品进行养殖,要采取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的发展,才能为自己创收。只有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种养殖,才能实现“以地产粮,以粮养畜,以畜换钱”的良性发展格局。

要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的负担还是比较重,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当前要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首要的是解决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解决农民子女的上学的学费等问题,二是要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做到农民应保尽保,同时要严控定点医院的药价,简化药费报销手续,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农民的住院和购药费用支出,三是要严格控制农作物物资的价格上涨坚决避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从而抵消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等现象的发生。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劳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

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作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同时经过在沿海务工到内陆务工的转变,加快增加当地地区的工厂建设,使农民能够在本地区实现工作和生活,对有开办企业意向的农民提供资金和条件的支持,使农民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在本地区实现经济的增加,生活条件的提高,真正做到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大力举措为缩小贫富差距,为最终的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在本次的关于农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中,充分了解了现在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国家和政府之前的举措也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农民增收做出了效果,但是还有很多的农民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并没有完全的富裕起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村委支持帮助的地方,也需要我们的村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工作重点继续放在解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真正缩小贫富差距,让农民也真正富裕起来,充分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农民也能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年=月==日)

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 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特别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

第三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年=月==日)

++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特别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这是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通过此次调研,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并且要把这种重视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坚决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二)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特别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

(三)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因此,应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六)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七)大力发展种养业。调研发现,蔬菜、蕃茄等之类的农产品在乡村一级还很有市场,目前上市的绝大部分是从县里批来卖的。同时,乡村一级的肉类市场也潜力很大,平均每天可出售=头猪以上。随着今后我县小水电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许多老板前来乡镇投资建厂,必将涌来一大批工人。待到那个时候,乡镇一级的蔬菜和内类市场会更加景气。因此,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促使农民在短期内实现增收的一条门路。但也要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此,本人认为:第一,凡属沿江一带特别是乡镇附近的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业和养猪业为宜,在蔬菜种植方面要积极选种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蔬菜作物;在养殖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养猪业,如猪、猪仔等,并在销售渠道上要坚持走内销和外销“两条路”。第二,凡属半山腰一带的农户发展山羊和土鸡养殖业为宜,力争实现年内出栏两批以上。这是山头上的百姓实现增收的一条最直接的门路。第三,无论是沿江一带的农民,还是半山腰一带的群众,都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增效、粮食增产。这是发展养殖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足够的饲料作物质保证,发展养殖业是无从谈起的。只有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种养业,才能实现“以地产粮,以粮养畜,以畜换钱”的良性发展格局。

(八)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

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供一名初中学生读书,每年得交杂费好几百元,供一名高中生读书就更难了,如此负重,我们的农民怎么富得起来。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做到农民应保尽保。同时要严控定点医院的药价,简化药费报销手续,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农民的住院和购药费用支出。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坚决避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从而抵销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等现象的发生。

第四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

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特别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4%,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这是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通过此次调研,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并且要把这种重视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坚决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二)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特别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

(三)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因此,应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六)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七)大力发展种养业。调研发现,蔬菜、蕃茄等之类的农产品在乡村一级还很有市场,目前上市的绝大部分是从县里批来卖的。同时,乡村一级的肉类市场也潜力很大,平均每天可出售5头猪以上。随着今后我县小水电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许多老板前来乡镇投资建厂,必将涌来一大批工人。待到那个时候,乡镇一级的蔬菜和内类市场会更加景气。因此,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促使农民在短期内实现增收的一条门路。但也要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此,本人认为:第一,凡属沿江一带特别是乡镇附近的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业和养猪业为宜,在蔬菜种植方面要积极选种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蔬菜作物;在养殖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养猪业,如猪、猪仔等,并在销售渠道上要(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坚持走内销和外销“两条路”。第二,凡属半山腰一带的农户发展山羊和土鸡养殖业为宜,力争实现年内出栏两批以上。这是山头上的百姓实现增收的一条最直接的门路。第三,无论是沿江一带的农民,还是半山腰一带的群众,都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增效、粮食增产。这是发展养殖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足够的饲料作物质保证,发展养殖业是无从谈起的。只有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种养业,才能实现“以地产粮,以粮养畜,以畜换钱”的良性发展格局。

(八)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供一名初中学生读书,每年得交杂费好几百元,供一名高中生读书就更难了,如此负重,我们的农民怎么富得起来。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做到农

民应保尽保。同时要严控定点医院的药价,简化药费报销手续,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农民的住院和购药费用支出。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坚决避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从而抵销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等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袁家村调研报告(推荐)

袁家村调研报告

一、袁家村基本概况

近些年来,在生活节奏快速化、闲暇时间较短的都市人群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开始更多的选择前往距离较短并且景色宜人或者乡土文化氛围浓郁的乡村来达到休闲的目的。从而导致短途的旅游型休闲村落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游憩目的地。在市场促使下,一些城市外延的乡村聚落,积极的开发休闲村,以期取得适当的经济回报。在规划和开发的过程中,以村落大背景为依托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以下几种类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自然环境优良的生态村落;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民俗村落;拥有大量古建筑群的古村落以及农事体验型村落等类型。由于一些村落在项目开发和景观规划上存在复制性,在人们膨胀的猎奇心下,逐渐衰退。相反一些村落有良好的规划设计,开发和规划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意象和品牌效益,从而兴盛不衰。

二、旅游休闲村落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在生活节奏快速化、闲暇时间较短的都市人群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开始更多的选择前往距离较短并且景色宜人或者乡土文化氛围浓郁的乡村来达到休闲的目的。从而导致短途的旅游型休闲村落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游憩目的地。在市场促使下,一些城市外延的乡村聚落,积极的开发休闲村,以期取得适当的经济回报。在规划和开发的过程中,以村落大背景为依托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以下几种类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自然环境优良的生态村落;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民俗村落;拥有大量古建筑群的古村落以及农事体验型村落等类型。由于一些村落在项目开发和景观规划上存在复制性,在人们膨胀的猎奇心下,逐渐衰退。相反一些村落有良好的规划设计,开发和规划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意象和品牌效益,从而兴盛不衰。

三、交通区位分析:

袁家村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四、客源市场分析

依托西安,潜在客源丰富。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

一、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核心,西安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全世界范围内的游客。2012年,西安市接待国内游客7863万人次,西安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15.35万人次。(注:信息来源于西安统计局官网)而袁家村距离西安较近,对于以“关中印象体验地”为明确定位的袁家村而言,大量仰慕秦风汉韵而来的游客显然也是其潜在客源。

除外省游客和国际旅客外,陕西境内的游客也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截至2012年12月,西安市总人口达到857.63万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82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11442元,增长1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注:信息来源于西安统计局官网)由数据可知,西安市人均收入较往年有所上升,消费能力上涨。袁家村农家乐和酒吧一条街等景区的主要吸引人群就是都市白领。

在340位受访者中,有286位受访者来自陕西省,54位游客来自山西、宁夏、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即省内游客约占84.12%,而省外游客约占15.88%。

五、袁家村设计分析

袁家村在规划设计初期,由规划公司统一规划设计,根据其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确定了以昭陵旅游景点为辐射圈,以关中民俗休闲体验为楔入点的设计思想。以西安市关注民俗文化人群为主要目标人群,其中包括旅游团体、家庭和学生群体等;以西安市为集散地的外地旅游者,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为辅的市场目标人群设计定位,确立了以关中民俗聚落生活文化特色为主题的乡村主题意象。

在主题意象营造过程中,在旅游项目上延展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食街商贸活动、集休闲度假饮食为一体的仿古乡村院落农家乐、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及以娱乐运动为主的游乐场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根据旅游项目延展为承载关中生产作坊及饮食商贸的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及街市、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农家聚落及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

空间区域划分图空间区域划分图

a.空间区域划分

袁家村确立了设计定位和开发主题后,拓展村域住宅土地面积,开拓空间结构尺度,逐步形成了以道路为界限分割的几个休闲区域。以关中印象体验区为核心,娱乐区块半围合式外延地块发展方式。这种布局结构明了,村容井然有序。同时从景观角度上来看,关中印象体验区因其主要是由关中生产生活及饮食商贸等人文景观要素成,而欧式田园果林休闲区及垂钓区主要是由自然景观要素组成,从而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共生的良性发展趋势。b.空间景观解读

景观主要涵盖了民居建筑、道路、导视系统、植物、景观小品等。在规划设计时,应围绕目标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空间效果。场所空间是反应地方特色人居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村落的场所空间

c.民居建筑景观设计

民居建筑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服务设施,它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占很大的比例,并具有很高的地域特色,作为供旅游的一种特色文化休闲区域,建筑本身是一种主要体现人文景观的载体。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正在建设的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都是收购了关中地区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整合关中民居聚落形制,营造关中民居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d.道路规划设计

袁家村的道路规划相对较为完善,线路设计简单明了。关中印象体验区的步行街由一条4米宽游览步道贯穿始终。游览步道为青石铺设处理,一侧设有30公分宽的明渠,与两侧民居建筑各有近一米由青砖叠砌的台阶,将建筑与街道衔接。在材质纹理和质感上切合度良好,风格相得益彰,体现出古朴的聚落道路特质.e.植物景观设计

旅游休闲村落因其开放性,所以对于环境的生态性要求更高。合理的选用、种植植物,即可以调节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又可以给村落带来生机。满足游客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精神诉求。

袁家村在树种上主要选用的是柿子树,体现了很强的地域性和乡土性。在总配置上采用乔木、灌木及藤本

植物相协的方式。垂直藤本植物的应用为袁家村创造了一副动人的乡村画面。

f.导识系统设计

导识系统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但有着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也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识可以拥有较大的信息量,能迅速、准确的传达信息。乡村的导识系统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道路指路标识、区位导游标识、招牌和警示标识等。袁家村在导识标识主要的固定方式有独立式、墙面固定式、墙面悬挂式、地面固定式等。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为木材、砖、粗布及石碾等。招牌统一规划。在关中印象体验区的商贸饮食步行街的除招牌外均采用粗布幌子作为辅助,统一悬挂于民居建筑的廊檐之下。不仅能烘托古色古香的街市特点,也能增加趣味性。在农家乐区的休闲农家,有规格和尺寸统一的号码牌,以号码编制,增加农户的可识别性。

六、袁家村开发展望

a.整合周边优势旅游资源情况,形成较长的旅游产品链,虽然现今袁家村的旅游发展状态良好,但应该意识到,袁家村的旅游模式可复制性极强,如不居安思危,现有的客源资源很可能被周边市场所抢占,而袁家村应通过不远处昭陵博物馆,唐薄太后塔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多个旅游项目的捆绑,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集群。

b.扩大游览区域和体验项目,增加游客滞留时间,目前,袁家村的景区面积不是太大,可以考虑在景区范围内,增加可以参与的农事体验项目和文化展示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游客获得更多的满足感,觉得不虚此行。

c.扩大宣传渠道,增加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现今的经济增长模式经常被称为眼球经济,如何迅速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才是旅游营销的关键点。袁家村的宣传手段尚停留在单纯的广告牌、报刊、网站等。通过多媒体手段和媒介平台展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景点知名度,应该是袁家村旅游开发的重点。

七、袁家村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a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特色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当地关中风情浓郁,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苹果树、桃树等生长,因而袁家村依托自身优势,创办“关中印象体验地”和观光水果采摘园是立足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中,在响应政策引导,借鉴他人发展经验的过程中,联系当地实际,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实事求是谋发展,才是最基本的原则。b 村民齐心,团结一致,发挥集体优势

“集聚效应”(Combined effect),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这种效应在袁家村的新农村建设中有明显体现,以民俗一条街为例,整条街上每家店铺的经营范围几乎不重叠,像已经快失传、难以见到的传统油坊、布坊、醋坊、酒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等,在这里应有尽有,每家一个特色,和谐共处,产生集聚优势,共同营造出浓浓的关中风情和生活气息,对游客产生着极大的吸引力。

c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重视乡镇企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

回看、分析袁家村的发展史,正印证着“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袁家村村干部带领农民大搞多种经营,率先发展优质苹果、酥梨等种植业。在土地承包分产到户的大背景下,袁家村分地不分家、走集体共同致富的道路。1984年,袁家村靠山吃山,建成水泥厂并投入生产,成为集体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后来又成立农工商总公司,近年来,又发展成集房地产开发、医药化工、餐饮旅游、影视文化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红遍全省、享誉全国的新农村典型。袁家村走出了一条比较科学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d掌握市场动向,了解时代风尚,紧跟消费潮流

近年来,农家乐成为消费新主张,受到许多都市白领和年轻人的热捧。西安周边农家乐不少,经营模式有一院一户式的独立经营,也有整个村庄的整体经营,其中不乏一些影响大、游人多、生意好的农家乐,但即便如此,袁家村的农家乐还是以其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得到市场认可,并且广受好评,受到消费者的信赖,赢得不少回头客,独特优势就在于,游人在尽情品尝农家特色小吃之后,还能亲身体验农耕文明时期传统作坊的新鲜滋味,感受劳作的乐趣。有兴趣还可亲自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一下茶炉旁的风箱,转一转压油上梁时的风轮,赶一把拉磨子的毛驴,亲自感受到辣椒面是怎样磨的,香油是怎样摇的,豆腐是怎样做的,食用油是怎样压榨出来的„„

这对于从未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城里人而言,就像进入了一个新奇而又有趣的世界,而对于从农村走出去的城里人,则自然而然地勾起他们对农村经历的回味,对往日劳作生活的亲切追忆,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e发掘当地文化,注入时代内涵,服务经济发展 进入袁家村,便会看见袁家村村史馆,村史展览,把袁家村的历史和未来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把袁家村的发展与中国农村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把城市人和农村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紧扣其中的,便是文化的纽带。因为有了文化的内涵,袁家村才有了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因为有了文化的导引,袁家村作为农村新形象的传播影响力才会如此久远。

八、袁家村发展建议

a 进一步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

文化产业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文化产业核心层(简称“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产业外围层(简称“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文化产业层(简称“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袁家村目前已经涉及的产业有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在相关文化产业层方面,可以制作宣传画册风光片、海报、明信片、纪念徽章等,在争创收益的同时,拓展宣传载体。b加紧基础设施建设(1)修建停车场

随着袁家村知名度的提升,游客数量增长,随行车辆多且杂,不少车主随意将车停靠在路边,影响交通秩序。建议袁家村加强对停靠车辆的引导,或者修建停车场,统一规划。(2)扩大公厕规模

袁家村现阶段的公厕规模较小,而随着旅游品牌的树立,游客数量的增加,现有的规模显然满足不了游客需求。在走访和问卷分析中,不少游客反映公厕规模小,等候时间长,建议袁家村修建其他公厕点,或扩大规模,为游客提供方便。

下载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天城镇陈家村农民收入问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家村调研报告

    王家村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为了掌握王家村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城镇住户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自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收入渠道和消费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家庭财富不断增加,个人隐私......

    城镇调研报告

    以南坝镇为主体基地的调研活动 10级物流2班:宋百年 此次活动中,分别走访调研了南坝、昆池及下八三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一、南坝 1.南坝基本情况 南坝位于南坝镇城区东面......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年=月==日)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

    县农民收入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神木县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神木县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等,为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关......

    陈调研报告

    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民间审计服务中介不断的兴起,事务所的市场占有量越来越大,审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审计风险日趋增大1.序......

    城镇的调研报告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中文摘要: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意义重......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乾安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