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田水利简介
农田水利简介
农业稳则天下安,水利兴则农业旺。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建设。自古有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概括的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事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事关农业发展后劲的增强、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我镇今秋农田水利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动员早 2012年9月20日召开农田水利建设动员会,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尽快掀起大搞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新高潮,打胜今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攻坚战,为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因此,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上来。要深刻领会会议的精神实质,掌握工作重点内容。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及时召开村“两委”、党员、群众会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发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落实好各项目标任务。召开动员会,就是战前总动员,就是吹响打赢农田水利建设的战斗号角。在这次秋季农田大会战中,党委、政府提出的口号就是“大干苦干30天,农田建设要争进”。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各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定要有争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精神亲临一线、带头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群众、鼓舞群众并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二、行动快 自召开农田水利动员会后,全镇上下都沉浸在大搞农田建设的氛围中。各村都积极行动,尤其是徐庄村、永南村在还没有召开动员会之前就开始了清渠机身翻工作,其他村是在动员会之后根据本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三、投入大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的夯实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离不开投入,因此要完善搞活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上,要按照“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一起上,以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为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地筹资办水利。特别是要实行分级管理,明确投资重点。镇政府集中力量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各村需要维修、新建的小型农水工程,资金由村上和农户自筹解决。同时还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抓,不断加大投入,镇村组织统筹多元化投资方式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镇上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对干的好的前几名村给予奖励和扶持。各村也要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将“两工”按总工量情况“找补”。要坚决克服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等、靠、要的思想,向群众讲明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用足用活用好“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政策,把行政推动、宣传引导和村民自主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除农户给80元工资外,为每个到山上摘苹果的人补贴20元;
2、举全镇之力打造杨滩项目区,每个村投资一万,共投资二十万元;
四、措施到位
1、落实包保责任制 镇党委成立了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和督查协调组,具体负责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上报数据等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由包村领导和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包村干部为副组长,村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具体落实各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我们的干部不仅要当好指挥员,还要当好战斗员,要以身作则,一身子扑下去,在“一线”开展工作。要实行镇领导包片、包重点工程,镇干部包村、包项目、包样板沟、渠的包保责任制。把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田间地头,落实到沟、渠、路、林、田的片段上,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及职责,量化细化考核标准和细则。每个领导、包村干部、各村书记都要上报自己的样板沟、样板渠,有督查组编号之后,检查打分,达到标准的进行奖励,达不到标准的要多次返工,直至达到质量标准为至,以此促使领导和干部各把一关、各带一片、各谋一点、各负其责、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工作合力。
2、督查考核 督查组要到各村巡访、督查,确保干部到岗、到位开展工作,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随时批评指正,促其改正。督查组要做到每天一督查,三天一通报,一周一考核。对进度快、质量高的给予奖励,对进度慢、质量低的严格扣罚。为了达到农田建设整体推进、不留死角的效果,镇农田建设指挥部要发布农田建设进度,公布监督电话,张贴在各村的醒目位置,让全镇广大人民群众都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监督员。对偏僻地段的沟、渠清淤质量不高,个别地段留有死角的问题,由受益农户直接参与监督,以达到我镇农田建设全面发展、不留死角的目的。
3、严明奖罚
为了推动整体工作开展,镇党委、政府将定期、不定期的召开汇报会、评比会、观摩会,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加压鼓劲相互“攀比”,促使各村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干工作、比实绩,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工作局面。此项工作结束后,镇上将及时组织对全镇各村农田水利建设进行评比验收,大张旗鼓地对劳力发动充分、工程质量高、按时全面完成任务的村进行表彰奖励。进行了两次评促,第一次评促镇政府拿出一万元进行奖励,对第一二名予以3000元,对三四名予以2000元,对五六名予以1000元。在第二次评促中镇政府拿出20000元进行奖励,第一二名予以5000元,三四名予以3000元,五六名予以2000元。同时,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质量差,排名倒数的后两位村在年底不予评优。通过重奖罚劣,树立“鞭挞空谈者,重奖实干者”的奖罚机制。
第二篇:下辛店镇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简介
下辛店镇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简介
今冬以来,我镇按照县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农村实际,多方筹措资金,抢抓晴好天气,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选择重点地段开展渠道清淤工程。计划清洗渠道15条,涉及12个村,总长20100米,16.8万方土,投入资金94.08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167100米,11.6万方土,已投入资金64.96万元。整个工程完工,将有效解决近2万亩农田水系灌溉难题,有力保证农作物丰产丰收,大力增强农业比较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农民收入。
全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情况如下:
1、烟铺渠1条,长2800米,土方1.9万方,已全部完成;
2、川南渠4条,长4500米,已完成4000米,完成土方2.8万方,其余正在施工;
3、罗市渠1条,长1600米,土方0.8万方,已全部完成;
4、三咀渠4条,长2400米,土方1.8万方,已全部完成;
5、张扬渠3条,长2600米,已完成2100米,完成土方1.5万方,其余正在施工;
6、迎风至大河渠1条,涉及4个村,长3600米,已完成1200米,完成土方0.7万方,其余正在施工;
7、龙洋湖至安定渠1条,涉及3个村,长2600米,土方
2.1万方,已全部完成。
2010年12月14日
第三篇:农田水利(范文模版)
医好农业发展最大“硬伤” 代表委员献策农田水利建
设
2011-03-09 09:08:00来源:农民日报 [提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建议:“10%不仅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而且要向生产粮食作物倾斜,特别要向农田水利的斗渠、毛渠、地膜滴灌等倾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号角已吹响,如何医好影响农业发展的“硬伤”,代表委员各抒己见支招献策。10%重点投给产粮区,别再让地方配套资金了
“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今年一号文件中占据了显要位置,“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投入。”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政策。无疑这10%将有效缓解长期以来困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10%怎么用才能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说:“落实10%的土地出让金,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首先要确保每一级都把这些钱拿出来;同时省里面调控20%用于重点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他还建议,发达省资金多,但农田水利任务轻,能不能由中央统筹,调控一部分资金到其他省区。
目前,我国各地土地出让收益悬殊极大,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院长谢德体建议:“土地出让收益各地方部分留下,剩下由中央调控,但占用耕地的10%出让收益必须全部由中央调控,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再分配,特别是加大对种粮大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说:“温总理报告中强调„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说明了中
央对农业的重视。”她建议:“国家要对10%统筹使用,首先投到粮食主产区。
农田水利建设首先还是为保障农产品供给,粮食主产区本身就没钱,还拿钱搞农田水利建设,然后生产了农产品再低价供给大城市,两头吃亏!”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建议:“10%不仅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而且要向生产粮食作物倾斜,特别要向农田水利的斗渠、毛渠、地膜滴灌等倾斜。”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粮食主产区本来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种粮效益不高,还要地方拿配套资金投资农田水利,现实中难以奏效。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李钺峰建议,应该取消地方配套资金。
谢德体也认为:“西部贫困的地方,要地方配套也配套不起,配套的比例要小一点,要大的话就是空的,不能落实。”王红玲说:“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市的农村市县,本身就是吃饭财政,无力配套工程建设经费。县级政府按比例配套,还不如中央干脆拿钱,否则配套的钱很难到位,还会影响农田水利建设,出现„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
重点建设“五小水利”,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小水利作为整个水利系统的最前端,它的运营状况将直接影响江河湖泊的旱情和汛情。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维护投入不足,目前多数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河道、山塘淤积现象严重,“夏涝蓄水,冬旱供水”的功能严重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专家于振文说:“过去在水利建设中,过多地把精力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近年来,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着重加强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这个做法很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在,水库有了,但是从水库通往农田的水渠并没有建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今年山东等地大旱,在山东济宁一个地区,水库建得很好,水源充足,但紧邻水库的田地却无水灌溉,就是因为水渠年久失修。”
水利建设中,“小农水”对农民帮助最大,对农民真正影响最大、最关键的也是这“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朱建军说:“小水利是惠及农民、农业的最直接的水利设施,是整个水利系统的细胞。如果说近年的水利建设整体是明显滞后,那么,其中的小水利建设则实际是停滞或倒退了。”朱建军建议,加大小水利投资在整个水利投资中的比例,并设立小水利投资专项,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支持“五小水利”工程的措施进行具体的量化,确保小水利建设资金不被其他水利项目挤占。同时,优先考虑投资少、见效快、惠及面广、实际效益高、维护费用低的山塘、小水利清淤与维修工程,全面提高农村防汛抗旱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凤台县真菌协会会长鲁中祝认为,不但要在大江、大河和大型水库等水系多建水闸蓄水保水,更重要的是在农田河网上普遍蓄水保水。他建议,一是在主要沟河建立水闸,二是支沟、农田河网建立水闸式的拦水坝,特别是县与县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沟河更要建闸、建坝保水,达到涝有河网排、旱有水系灌。规划先行,监管到位,别搞重复建设
国家下决心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代表委员们认为,是机遇,但也责任重大,要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必须做到规划先行、监管到位。
纪冰建议,借鉴国外先进项目管理理念,按投资大小明确项目分级审批权,同时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他表示:“在项目立项上,农田水利建设应以县为单位,以规划为龙头,用城市管理的理念管理农村水利,成立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努力做到„一个规划,一张图纸,一个机构,各司其职,政府验收,统一管理‟。要扩大基层的自主权,简化审批程序。”
李钺峰说:“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尊重民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论证,筛选符合农村实际的最佳规划设计方案。整合农业、水利、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资金,捆绑统筹,集中使用,避免重复建设。”他还提出,国家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区实际情况,并对项目单位面积按要求所需资金量进行足额测算,使项目任务更加符合实际,从源头上防止工程投入的“先天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春林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用足、用活、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以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资金监管,严禁截留和挤占挪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介绍,费县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在提高工程标准的同时,严格推行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把原材料进口关、施工过程关、竣工验收关,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还提高了项目建设标准和档次。
农田水利必须“建管并重”,设立专项管护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琼华认为,总理报告提出大兴水利,针对性很强。她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田基本水利工程建时轰轰烈烈,建好后却无人管理、维护,一些地方电灌站尚未投入运行,就发生人为损坏现象。直接承担着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重任的乡(镇)水利站,人员经费却没有纳入财政。她呼吁,对农田基本水利建设要“建管并重”,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并明确其公益性职责,根据所管辖区域水利灌溉面积、水利工程设施总量及重要性程度,配足配齐人员,落实编制,以编定人,原则上区域站不少于4~5人,独立乡镇站不少于2~3人,通过“养人来养事”,保障基层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纪冰认为,必须建立专业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组织,落实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他告诉记者:“具体来说,要加强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利服务站点建设,使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做到„乡有水利站、村有水管员‟,水利站要达到„四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
李钺峰说:“重建轻管现象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群众管护意识差,只管用不愿管;二是没有管护资金;三是农村税改后取消了义务工和积累工„两工‟后,加上外出务工群众增多,难以组织力量投工维修。因此,不少地方产生边新建边损毁的现象,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逐年减弱。”他建议,设立项目管护费,一是在项目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二是地方政府每年按工程资金额度的2%~3%安排工程维护费。
陈春林建议,一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等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安排一定的维修养护经费;二是通过采用竞价拍卖、承包、租赁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明晰产权,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加大财政对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农民用得起、管理跟得上、农业长受益。
朱建军说:“要大胆尝试,创新方法,积极探索组建专业水利工程公司,添置专业施工设备,大力引进新技术,破解河道、山塘清淤难题。山塘小水利工程分散,施工条件差,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才能破解难题。”
谢德体说:“搞农民用水协会,这种形式比较好。通过农民用水协会,解决一个村一个乡用水的问题。协会有专门章程,有法人,有监委会,把过去没人管、没人修的水利设施,灌水灌不了等矛盾都解决了。协会适当收取水费,主要用于维修水利设施,通过协会把社员
组织起来。”
2011年2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展情况
2011-03-10
根据各地上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度数据统计汇总,2011年2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65亿元;农民投劳5008万个;出动机械台班3244万台班;完成土石方量6.6亿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5.2万处,疏浚河道0.6万公里,清淤沟渠3.3万公里,新增蓄水能力3.3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17.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6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7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09.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82.1平方公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244.9万人。
截至2011年2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完成计划投资1824.1亿元的83%;农民投工314816.9万个的61%;土石方量88.5万立方米的63%。
第四篇:龙亭镇龙亭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简介
龙亭镇龙亭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情况简介
龙亭镇龙亭村位于县城以东,全村总人口1768人,劳力849人,耕地面积1030亩,其中基本农田667亩,人均0.38亩。梨园、大棚蔬菜是龙亭镇确定的农业生产主导产业,2010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万亩蔬菜基地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县农业生产实际,确定了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板块推进、集中连片建设蔬菜基地的发展思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在龙亭村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进行水源及渠道配套建设工程。具体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新修基本农田170亩,改造提高基本农田160亩,改造机井1眼、配套机电设备1套、新建深井机房1座,改造池塘1口,改造抽水站1座、配套机电设备1套、新建泵房1座,新建渠道1.4公里,改造渠道4公里,新建机耕路6.6公里。
该项目2010年10月开工,截至目前新抬田180亩,已经超额完成了新建基本农田建设任务。预计元月中旬可全面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确保明年发挥效益。该项目建成后,每亩可增加产值1000元以上,增加总产值360万元。将使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对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增强农业和经济发展后劲,丰富城镇居民“菜篮子”,保障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一○年十二月
第五篇:金川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简介
金川区2011第三批中央财政重点县项目简介
金川区2011中央财政重点县项目是甘肃省财政厅、水利厅(甘财农„2011‟158号文关于申报第三批中央财政重点县项目。项目由金川区水务局委托甘肃省张掖市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编制了《金川区201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重点县(2011-2013年)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计划三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97万亩,其中滴灌面积3.54万亩,低压管灌面积3.43万亩,改造机井93眼。其中:2011年实施双湾西北片,实施范围在龙源、龙寨、营盘、陈家沟、三角城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3万亩,其中低压管灌面积1.17万亩,滴灌面积1.26万亩,改造机井45眼;2012年实施金民公路两侧片区,实施范围在新华、金河、许家沟、九个井、新粮地、区园艺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其中低压管灌面积0.99万亩,滴灌面积1.01万亩,改造机井22眼;2013年实施双湾东北片区,实施范围在天生炕、康盛、龙口、古城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4万亩,其中低压管灌面积1.27万亩,滴灌面积1.27万亩,改造机井26眼。项目三年总投资9363.4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45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400万元,区级财政配套1500万元,受益区群众投工投劳963.46万元。目前项目已于7月29日由省水利厅通过评审,现已上报水利部等待批复。
项目实施后给项目区带来的经济效益
1、节水量:可大大减 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0.85,减少了用水量,改善了灌溉条件,具有显著的节水效益。与原来的灌溉方式相比,项目区年预计节水量1209万m。
2、增产效益:项目区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适时适量的科学合理灌溉制度,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增产效益只考虑农业灌溉产生的直接效益。采用分摊系数法计算水利灌溉增产效益。经分析计算,项目完成后年可产生增产效益3815万元,农业效益分摊系数0.4-0.6,计算按0.5取,则实际增产效益1907万元。
3、省工效益:可减少管理维护费用,平均每亩地年省1个工日,每个劳动日按39.28元计,则6.97万亩地年可节省6.97万个工日,折合资金273.8万元。
4、节地效益:管道灌溉工程既减少了渠道工程量,也减少了耕地占用量,根据已建节水灌溉工程的实际情况,实验测算节地面积为2%,经计算可少占用耕地1394亩,将其耕种为农作物,节地效益乘0.5的水利分摊系数,则年增节地效益138.42万元。
5、节能效益:项目区为井灌区,节约的水量不再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其节能效益实质上是等于少提地下水所节省的电能而减少的电费开支。项目实施后,每年少提地下水1209万m,可减少电费支出105.79万元。
6、总经济效益:本项目工程总经济效益由节水效益、增产效益、省工、节地和节能效益之和计算,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建成后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425万元,其中:增产效益1907万元,省工效益273.8万元,节地效益138.42万元,节能效益105.79万元。项目实施后给项目区带来的社会效益
1、加快了
3,3项目区传统农业向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速度,将有效的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项目区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为该区实现节水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2、灌区内将会行成布局合理,输水畅通的灌溉渠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有利于灌区内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减少了水事纠纷发生,为灌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较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将显著提高,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大搞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保持项目区的社会稳定。该项目完成后,完善配套了项目区灌溉渠系,提高了水资源有效的利用率,使农业生态坏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新的农田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同时对遏制下游生态坏境恶化,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