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绿色农业”的探究

时间:2019-05-12 19:0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绿色农业”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绿色农业”的探究》。

第一篇:对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绿色农业”的探究

对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绿色农业”的探究

08级外国语学院日语二班赵甜甜040308021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转化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市场上第一手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信息急速发展的时代里选择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绿色农业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必由之路。本文主要谈谈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其电子商务在绿色农业中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信息化 绿色农业 电子商务

1.“绿色农业”的概述

1.1“绿色农业”的定义

绿色农业是在借鉴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维护和建设优良生态环境的产地为基础,以生产安全、优良的产品和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稳产、高产、高效和改善整体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的农、林、牧、渔、工(加工)业综合发展的,实行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绿色农业发展的实质是绿色农业作为一项产业逐步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最终成为一个实体经济门类。它是我国农业由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化为现代产业的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1.2 “绿色农业”的特征

从我国现有的文献看,与传统农业相比,我国的绿色农业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1)经济、社会、生态目标的协调一致性。生态农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强调农业发展要注重生态效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关联农业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强调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企业之间互相支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3)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防止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生态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安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4)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绿色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5)资源利用的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及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6)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在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矛盾之下,生态农业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

经济的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基本要求,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因此,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其最基本的特色。

2.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

一是发展绿色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发展绿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三是发展绿色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四是发展绿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五是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另外,发展绿色农业还有利用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之,绿色农业的提出,是在总结近二十年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对全球半个多世纪以来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对今后农业的发展作出的一个伟大战略判断。

3.我国“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3.1 制度变迁落后

掠夺性经营方式的延续破坏了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采用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三高一低”,即资源的高投入,产品的相对高产出,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显然,这违背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范”和“技术规范”,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农地、税费制度变革的滞后,削弱了绿色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后续改革工作不彻底,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不完善,基层运转机制不灵活,缺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激励因素。

3.2 人口问题严重

农村人口过多且素质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采取错误的人口政策,造成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且我国主要的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经济结构,本身也具有扩大人口容量的自然冲动。加之农村地区存在着“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思想,都是促成我国目前过多的人口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的“重工轻农”的政策,使农业一直处于低水平的重复阶段。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除其总量过多且文化素质较低、城乡二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城市化水平低、小城镇发展落后、城市本身面临着失业和潜在失业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偏差。改革开放后的“双重工业化”道路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过早走上了资本密集型发展道路,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过度,直接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3 环境问题与农业技术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环境又承受着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质和其他种种结果。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绿色农业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绿色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要实现绿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

必须依赖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4.可采取的相应措施

4.1电子商务应运而生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信息化热潮,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各个领域。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电子商务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信息化的今天,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越性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交易各方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寻找相关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各种买卖选择。

其次,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易场所。它能够跨越时空,适时地为用户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需求量、发展状况及买卖双方的详细情况,从而使双方能够更方便地研究市场,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和把握市场。再次。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应从“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电子商务”所包含的“现代信息技术”应涵盖各种使用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通信方式;另一方面,“商务”不仅是包括契约型或非契约型的一切商务性质的关系所引起的种种事项,还涉及到因特网、内部网和电子数据交换在贸易方面的种种用途。

最后,电子商务不等于商务电子化。真正的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企业前台的商务电子化,更重要的是包括后台在内的整个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以及整个经营流程的优化和重组。

4.2 电子商务在绿色农业中的运用

电子商务将改变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模式,并且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界限,通过网络使企业面向全球,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为商家提供更多的商机。电子商务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采购价格。物资或劳务的采购是企业活动的重要一环。企业通过利用电子数据(EDI)自动地完成常规的采购,以减少采购过程中的劳动力和费用。因特网低廉的运输费用将使企业在采购中获益。这对绿色农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减少物资库存。原材料和产品库存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地管理库存将降低资金的积压,减少储存与运输费用,改进客户的服务质量。农场主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适量生产,避免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不均衡状况,达到生产的最优化。

三、缩短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是制造产品所需要的总时间。建立企业与供应商、零售商、客户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链路,可以使企业快速地发送和接收产品订单、发货单和发货通知。利用现代先进的生产技术搞好绿色的农业的新发展。

四、提高服务质量。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因特网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网上以快捷、方便的方式介绍产品、全面提供技术支持、快速查询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客户信息等,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服务人员的效率,而且可以24小时提供服务,使客户的请求得到快速的响应,提高客户的满意程

度。

五、降低产品价格。电子商务具有的自购功能将大大减少销售人员,电子邮件也大大减少节省通信费用,电子数据交换可以节省管理过程和人员环节的开销,产品的电子分类目录和直接面向市场的联机服务也都能较低产品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进一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六、开拓新的商机。在web网站上的企业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全球化的大市场。可以更大范围的寻找新的经销商、客户及供应商,发布产品信息和促销广告,从而发现和开拓新的商机。

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为整个现代化社会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电子商务使贸易范围空间扩大,从而促进全球贸易活动的大幅度增加,也将大大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更大程度上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言立冬、刘新勇、孟慧君、罗昆.《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8.10

【2】 孔志峰.《中国生态农业运行模式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10

【3】 刘欣普.《生态农业发展概论》.【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0

1【4】 康伟、梁耿毅.《电子商务教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08

【5】 龚兰芳.《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8

【6】 曹淑艳.《电子商务应用与教程(第二版)》.【M】.2009.04.

第二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究(本站推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究

摘 要: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导致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面对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的城镇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广大农村经济却举步维艰。电子商务,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为农村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我国农村相关知识匮乏、文化水平低、物流水平差等不利因素也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究合适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形式。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化

引言

电子商务,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中国从零基础到如今几乎每个地点都有人使用,仅仅只花了不到不到20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基本都是在经济富裕地区得到快速发展,而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还未得到全面普及。随着消费主力由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以及农村转移。电子商务,这种面向跨越地域的消费方式给广大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农村的贫困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贫困就是因为农民素质低、没文化、愚昧、自然环境条件差,等等。我们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好像贫困与政府、制度、主流人群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贫困源于没有权利,贫困源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发展不均匀,贫富差距也在逐步增大(见图1)在目前已经不均衡发展的条件下发展类似城市的工业道路是走不通的。在这种没资金,没人力资本的条件下,要发展农村经济,似乎只剩下了电子商务这条路了。而农村电子商务,对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农村社会进步,改善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结构改革,缩小城乡差距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农村电子商务现状

(一)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

电子商务是近十年才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对计算机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掌握能力才能了解并运用电子商务,我国基层政府部门干部,特别是与农业部门相关的干部,往往并不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加上农民就是要种地的传统思想束缚。对网络经济的认识不清晰。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缓慢。

(二)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电子商务,一个依赖于网络进行交易与服务的商业活动,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互联网。而我国的网络通信设施,不管是从硬件的通讯速度、数据库要求还是从软件的网络管理信息技术、相关从业人员等都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着的电子商务要求。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仅占比28.2%。2

根据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信息化:三省研究》中对农村信息化需求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20%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或使用互联网,主要原因是缺乏使用技能以及不了解电脑和互联网的好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培训机会有限。尽管很多农村学校已经接入了互联网,但其中只有四分之一向当地社区开放其设施,提供培训的公共信息化设施还不到10%。

(三)涉农网站数量稀少,且分布不均衡

截至2010年底,我国涉农网站已近2万个,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中国电子商务逐渐摆脱一开始专注城市,“一条腿走路”和窘境,开始在农村沃土生根发芽。3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涉农网站地域分布的不均衡。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远远优于内陆中、西部地区。

(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落后

物流,一个自电商出现后便和电商再也难分难舍的名词。其代表的不仅仅是货物运输的速度,在极大程度上物流就可以代表着消费者对电商服务的满意程度。物流是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急行军,谁能早一秒触到用户,谁就能获得胜利。在京东刚成立三年之际,刘强东便做出要自建物流的决定。之后更是在2013年的11月11日这一天打出了“双11,怎能用慢递”的标语。直指对手的软肋。这说明,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下,用户已经不满足于慢节奏的快递速度,他们要的就是快,更快。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网发布的《2012中国网购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中显示,网购消费者遇到最多的消费争议分别是:产品质量差59.45%、商品与描述不符53.48%、送货不及时33.58%等(如图2)。目前电商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表现不高,物流配送服务差、商品与图片不符、退换货难等事件层出不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94%的消费者没有过不愉快的网购经历,74.06%的消费者都曾遇到过不愉快的购物体验。其中,对购物网站物图不符、快递送货时间长的反映最为集中,85%以上的消费者都为此表示不满。

对于农产品,由于其特殊的保质期限,物流的快慢就更是十分重要了。但是在目前广大农村,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村交通不发达,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甚至都没有公路。而农业物流前期的投入是非常昂贵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根本无力承受如此高昂的成本代价来发展物流。

三、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思考

(一)发挥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中的领导作用

实践证明,只要有领头人做出表率,并证明能够获得收益,广大农民就会从被动的服从转变为主动的去做。因此,政府需要转变思想,积极扶持和鼓励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让地方龙头企业充当农业电子商务的急先锋,或者作业农户与电子商务市场的桥梁,从而带动整个农业电子商务的繁荣。

(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电子商务的投资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经阶段,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谈快速发展,引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属于自己的信息化人才。构建信息共享与信息预警平台,加强网站建设、组织大型的综合性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对引到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搭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农村企业生产规模小,交通不便,信息沟通不畅快。因此,不可能做到农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传统B2C模式。应该在B2C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如图3),将传统的生产者面向消费者改变成由中介统一收购后输送给电子商务网站,由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统一配送。由于是集中配送物品,物流站便可以建在电子商务网站的仓库旁,这样农户也可以直接将产品送到物流站,这样既解决了农业网站数量稀少,产品稀少的现状,也解决了物流运输的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到消费者的对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模式应该是我国未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模式。

(四)大力打造特色农副产品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消费者已经可以从任何一个地点买到市场上任何商品,商品的同质化也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不能走一般电商的道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从普遍情况而言,一线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活性正在下降,对于农业产业而言,本地消化的能力将大大降低,我们要知道,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根本是帮助农民增收,增收的关键是:其一,减少农产品的滞销,获得更多销量;其二,让农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获得单量溢价。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运作便为农产品实现溢价增收开创了先决条件。现代消费者追求的就是一个新奇,发展农村电商,就是要做别人没有的,属于本地的特色产品,这样才能够在繁杂多样的电商市场中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目前来看,特色农副产品是没有产业集群先天优势的农村经济体不多的电商切入点。而易腐易坏的生鲜类农副产品,涉及的冷链物流和品质管理,投入甚高,运作复杂,且几乎90%的生鲜电商都处于亏损状态,农村经济体初涉电商,操作门槛太高。因此,打造特色农副产品才是农村电商需要做的。

四、结语

农村电子商务不能按照城市电商模式,而是需要积极创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虽然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困难重重,但随着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电子商务必将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应用,农业中的家庭生产和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注释:

1.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2.《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农产品营销模式日益完善[N].农民日报,2012-12-25(06).参考文献

[1] 郑亚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主成分聚类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

[2]岳云康.对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的探讨[J].农村网络信息,2008,12

[3] 孙百鸣.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05,9

[4] 王景河.实施电子商务对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2

[5] 李志刚.扶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及促进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

[6] 李国敬.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几个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作者简介:刘邱淅(1990-),男,湖北孝感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第三篇: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专题

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

内乡县是国家四部委批准的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怎样建设好示范区?让广大干群了解和掌握绿色农业的基本知识,激发人们自觉主动地加入到绿色农业建设实践中来,对搞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就绿色农业的概念、特征、目标及发展内乡绿色农业的构想,谈点粗浅看法。

一、绿色农业的概念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

二、绿色农业的特征与目标 1.绿色农业的特征

1.1 开放性,即充分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物质投入等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并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1.2持续性,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把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维护良好的 生态环境。

1.3高效性,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绿色农业注重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保障人类食物安全,也注重发展农业经济,特别关注推动发展中国家全面发展。

1.4标准化,即绿色农业鲜明地提出农业要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而且特别强调农业发展的终端产品——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来提高产品的形象和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2.1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这就要求绿色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农产品的大量产出,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二是确保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入与物质流出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平稳进行的,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绿色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微生物能量自然转移,确保生态安全。三是确保资源安全。农业资源安全主要是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安全,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或质量的农产品,就必须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

2.2 一个提高: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由于农业连接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农民,而且农业担负着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生产,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农民增收作用十分重 要,因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必须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发展内乡绿色农业的构想

1.落实绿色农产品发展规划,推动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根据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完成绿色农产品发展规划。

1.1在林果业上,进一步发展“三区”建设,北部和西北部山区建设16万亩板栗、核桃、山茱萸、香菇为主的木本干果菌药区;赤眉、赵店、湍东等中部丘陵建设6万亩以油桃、樱桃、梨、李、杏为主的鲜果区;西南部师岗、瓦亭、乍曲、桃溪建设8万亩朝天椒、花椒区。

1.2在畜牧业上,形成马山、王店、灌涨瘦肉型商品猪基地,桃溪、师岗、乍曲大白山羊基地,王店、赤眉、大桥、湍东蛋鸡基地。

1.3在种植业上,以20万亩硬质白小麦生产基地建设为核心,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小麦,建设20万亩优质专用饲料玉米基地,建设9万亩红薯基地,7万亩花生基地,6万亩烟叶基地,3万亩蔬菜基地,800万袋香菇基地,逐步形成南烟北菌东猪粮、中西果薯烟椒羊的绿色产业格局。建设有规模有品牌有效益的硬质白小麦、牧原牌生猪、有机山茱萸、绿色农产品香菇、红薯、干鲜果、两椒、烟叶八大生产基地。

2.推行生态文明乡村户建设,搞好绿色农业乡村试点。根据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生活方式的要求,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继续启动内乡绿源合作论坛,发挥方向性、先导性、教育性、示范性的作用。2010-2011,已完成了发展绿色农业与低碳经济、改善环境与发展有机农业论题的论述与教育、示范性任务;2012,应按原有分工由水利局、林业局组织,继续完成保护利用好水土生物资源与发展绿色经济论题的论述和教育、示范性任务。

2.2开展生态文明乡村户创建活动。要把生态乡村户的创建活动,列入县乡两级农业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要按照生态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示范企业的条件发展绿协会员,使其成为绿色产业骨干,起到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3搞好绿色农业试点。一条主线是:普及和推广五类绿色农产品技术规范,特别是无公害食品硬质白小麦生产技术标准。三个结合是:绿色农业试点和科技入户工程结合,每个村培训一名绿色农业指导员,每个村民小组培养一名技能型农民技术员;绿色农业试点村和农村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小康工程结合,把绿色农业小康工程手册落实到千家万户;绿色农业试点与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从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两个层面,把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3.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是绿协会员单位的首要任务,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完成这一首要任务的主要手段。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4.推广各类农业配套技术,迅速提高农产品质量与效益。农、林、牧、渔产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基因组合,同时也受生产条件、农机农艺技术的影响。因此,实施农技、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一齐推非常重要。

【参阅文献】 绿色农业初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

第四篇: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

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

摘要:绿色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一种生态健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社会公正的农业发展模式。保定市在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 农业的模式。包括产业化经营主导型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观光休闲农业模式;设施农 业模式。当前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内在质量,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不 同程度地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影响,这给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再一次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 钟。

关键词:绿色农业;模式

近几年,中央把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放在一切工作之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从2004 年到2006年,连续三个一号文件都事关三农,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发展“绿色农业”,意义十分重大。

一、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

(一)是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发展,那些看似光鲜的食品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疾病疯牛病、禽流感已经让人类领教了大自然的惩罚。

(二)构建绿色农业体系是保障人类消费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体现。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生产流通及加工等环节监控不力等原因,我国部分食品农产 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较突出,严重威胁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构建绿色农业体系是提高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要保证。当前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内在质量,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不同程 度地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影响,这给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再一次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

(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村绿色生态建设,整治农村环境,改善环

境质量,提高 农村人居与生产环境水平,努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绿色生 态新农村,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创造 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五)是保定市成为京南近海强市名城的必由之路。保定市作为北京肉菜放心工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有着“北方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 基地”的美誉,已形成小麦、玉米、油料为主体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大枣、核桃、草莓等 十大林果基地。一批如涿州的贡米,定州的蔬菜,满城的草莓,望都的辣椒等名优特色产品 畅销国内外,全市有“中国特产之乡”11个,“河北特产之乡”15个,培育了龙飞集团、天香乳 业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

近年来,随着“大北京经济圈”的提出,保定应主动融入北京、服务北京,努力建成面向北京、天津的绿色农副产品“大市场”。

二、保定市绿色农业的现状。

(一)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截至2007年7月底,全市推广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125.7万亩,无公害环评面积 累计达210.38万亩,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个,89家企业通过省级无公害 产地认定的企业,5家企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 绿色食品51个。全市果品面积252万亩均通过环境评价,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果品面 积85万亩。全市畜牧业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企业达到122家,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 认证的企业6家。

(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 全市两个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和16个县级检测站全部投入运行,基本形成了全市农产品 质量监测网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日趋规范,定州市按照《北京市蔬菜安全卫生要求》出台了《无公害蔬菜产地编码管理办

法》, 对生产实行一户一码、微机管理。该市的蔬菜通过检 验都达到无公害标准,30% 左右的蔬菜达到绿色标准。安国市与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等 3 家科研单位协作,建立了科技示范园 13 个,发展 GAP 标准化种植 5 万亩,提升了中药 材品质。

(三)农业龙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达140家,农产品加工比重达到25%;注册优质农产品 商标100多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37.3%;全市拥有各类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 592个,其农产品贩销量占全市销售总量的70%以上。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8个,其中市级园区35个,带动生产基地53.3万亩,向社会提供优质种苗2800万株,科技园区已经成新技术辐射推广的源头。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达714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32个,保定市工农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定州市蔬菜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发展绿色农业的模式

(一)产业化经营主导型模式 1.市场启动型

市场启动型是指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着力培育产品专业市场,通过市场带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同时诱发贮藏、运输、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的产业化经 营体系。

2.农业专业协会型

农业专业协会型是指在绿色农产品规模生产过程中,根据自愿原则,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协会根据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求,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质检、统一销售,甚至可以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从而很好地推进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3.农业龙头企业型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在生产、加工、质检、销售等环节,按照绿色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实行全程管理。基地可由龙头企业出资申报、建设,产品由龙头企业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分装、统一使用绿色农产品标志,统一销售,使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顺利进行。

(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物质循环利用型绿色农业模式是一种在物质循环链条中适用的模式,它是应用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原理,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农业生产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 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达到污染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常见的模式有: 1.平原“猪—沼—作物”循环模式。“猪—沼—作物”模式是通过种植面积、养猪规模、沼气池容积合理组合,以沼气为能源,沼液和沼渣为肥源,开发优质有机肥料用于作物生产,实行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能流物流 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治理养殖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综合效益明显。2.丘陵山区 “猪—沼—果”循环模式 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无公害水果和有机茶生产,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连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沼液和沼渣主要用于果园施肥,沼气供 农户日常烧饭点灯,达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 民收入等效果。3.生态庭院模式

以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利用为主要内容,实行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 净化沼气池(或户用沼气池)和优质燃气(沼气、石油液化气、秸秆气等)三配套,与农村改厕、改厨、改院相结合,形成农户生态良性循环,有效处理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 造生态家园,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高了农民的生

活质量,同时为农村环境整治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效途径。

(三)观光休闲农业模式

该模式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利用区域内特有的自然和特色农业优势,经过科学规划和建设,集赏花、垂钓、采摘、餐饮、健身、狩猎、宠物乐园等设施与活动于一体,形成具 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乃至承办会议等综合功能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该模式的优势是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实现农业发展与休闲娱乐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如保定的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集农业观光旅游和特色农业、新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分为现代农业示范景点和休闲度假娱乐场所两部分,以面向京津市民“周 末游”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将定兴独特的乡土民情和地域文化与园区建设巧妙结合,提高旅 游附加值。

(四)设施农业模式

设施农业模式是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人为地创造出相对可控制的动、植物生长环境,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促进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农业生产依赖自然环境的一种新型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它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其栽培主要对象为蔬菜、花卉和果树。

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

学校名称:河北经贸大学 所属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商务系 学生姓名:石新杰

专业班级:2010级金融3班

第五篇: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究

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必须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大力普及为前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即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对涉农信息化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细致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就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发展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1解决信息鸿沟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 农业生产者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交流, 农户往往凭借自己往年的价格经验来选择生产项目, 确定生产规模, 因而导致农业生产安排被动, 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积极性。电子商务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业农村的不良影响, 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 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 降低农业生产风险。1.2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问题有:产品流通不正常, 功能也不完善, 不能起到有效引导和组织生产的作用。农民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 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 不能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 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疑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 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全新的流通过程,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发展。2 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目前, 国家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有些地区已颇具成效。“在异乡打工奔波,不如回村开网店”,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农民的想法。2013年12月27日,在浙江丽水召开的首届“淘宝村高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国内已经发现的淘宝村数量增加到20个,涵盖网店1.5万个,带动6万农民直接就业,较去年同比增长50%,并且还有物流快递、包装等服务业的大量间接就业。

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政府办的供求信息服务型。这种类型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代表,包括各级政府组织的涉农网站。二是有各种经济实体办的商务服务型。这种类型的网站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企业商务电子化服务,主体客户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这种类型的网站发展比较快,比如阿里巴巴和淘宝,基本上采用B to B和B to C两种形式。由于受农村信息网络覆盖面小的制约,各种网站所能提供的服务比较有限。

我国从上世纪 90 年代推出“金农”工程以来,就非常重视推进涉农信息化建设,但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的做法,是党和政府要农民信息化,而不是农民要信 息化。多年以来,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各个相关部委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三电合一、村通工程、电脑下乡、信息下乡到人员培训,但往往是“有网无用”,没有发挥这些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例如中组部前些年大力建设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为了解决有网无用问题,后来与商务部合建新农村商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农民大规模应用的情况。2.2 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不健全,东西部地区网络建设发展不均衡

首先,我国农村网络建设还处于全面起步阶段。从总体上看,国家和省级的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市县到乡镇的网络基础设施依然很薄弱。农村网络信息服务还没有完全深入到基层,村级信息服务点不够健全,农业信息传递在最后一公里上遇到了阻碍。县镇二级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尽管我国农村已经有超过 1 亿的互联网用户,但这仅占中国农村人口的15%。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基础差、教育程度相对落后,导致农村上网普及率相比于城市而言仍然很低。而且,目前的电脑价格和上网费用对于农民来说还是比较昂贵的,这导致我国农村家庭的电脑拥有量不是很高,网络使用率也相应较低。因此,要想让农村的网络建设深入到农村的家家户户,就必须降低农民的上网成本。

再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农村网络建设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东部沿海经济水平较高,网络基础建设也相对较快。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网络建设比较落后。

最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以方便快捷的物流为基础,而我国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是覆盖到了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乡镇无法送达。这一状况的主要客观原因是我国的农村地域分布广阔并且交通相对落后。由于农产品季节性强,部分农产品保质期较短。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扩大物流网络分布的成本大于收益,致使物流体系的进一步扩张遇到了阻碍。此外,农村物流的费用对于农民来说比较昂贵,这就导致网络消费市场的价格优势丧失,农民网购的消费欲望大打折扣。

2.2.2网络购物在农村普及率不高,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缺乏信任

尽管近年来农村网络的使用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相比于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户普遍对电子商务缺乏基本认识,再加上我国农民有其特有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导致我国农民普遍对电子商务缺乏信任。许多研究发现:学历越高,网上购物比例就越高。而中国农村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使用互联网主要为了听音乐、玩游戏,较少像城市网民一样,通过互联网购物或进行网上支付。此外,相关研究也表明,上网历史越长,购物比例越高,而我国农村互联网使用时间普遍比城市短 3-5 年以上。由此可见,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一个诚信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2.2.3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极度缺乏,培养体系不健全

与农村电子商务硬件设施建设相比,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建设更是滞后。首先,我国农村人才储备本身就不高。在农村地区,能操作电脑的人员不多,能懂得电子商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更少了,根本无法保证涉农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我国农业高等院校每年有数万毕业生,其中不乏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然而,这些毕业生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的不多,主要原因是农村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和环境。其次,我国目前农民整体网络接触率偏低,缺乏电脑操作和电子商务的基本技能。一些农户对电子商务心存疑虑,接受和理解新鲜事物比较慢。政府应当引导这些农户,使其接触并了解电子商务。然而,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法针对性不强,而且没有形成体系,没能让农户切身体会到电子商务能为他们带来经济利益。再次,农村电脑、网络以及从事电子商务的硬件条件相比于城市要落后许多。这些硬件条件的发展滞后也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在客观条件上增加了难度。

2.2.4现有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民需求存在“脱节”

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民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没有考虑到农村主体的真正需求,缺乏与农民互动的环节,没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无可否认,我国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1994 年我国开始实施“金农工程”,建立了农业信息网与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随后各类农业信息网站得到迅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从 1997 年不到 200 个农业网站发展到 2001 年约 2200 个农业信息网站,再到 2005 年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登记注册的 4372家农业网站。截至 2009 年,我国农业以及涉农网站已经超过了 8000 个。然而,目前真正类似于B2C 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仍然很少。有研究表明,我国70%甚至更高比重的农户仍然要靠自己解决农产品的运销问题,电子商务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这是因为现有的农业网站主要是由各级政府或教学科研机构建立的,并没有全面考虑到农村主体的真实需求。另外,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普遍缺乏与农民之间的互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中的农村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农民往往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消费者,因此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也不高。发展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

3.1 发挥政府在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 政府要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投资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政府要制定和健全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加大在农村的教育投入,在政策与资金上要大力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2 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硬件设施是进一步深化我国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国家与地方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补贴或资金,为农村提供性价比高的电脑与网络设备,并减少上网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如上文所述,目前大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村镇无法送达,而且物流公司在农村发展业务存在盈利难的问题。因此国家与地方政府必须在财政政策或税收上给予物流公司必要的补贴,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3.3大力培养新生代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首先,要以帮助农民致富为出发点,广泛培养农民对电子商务的兴趣。政府要主动引导农民接触电子商务,调动农民利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电子商务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其次,政府应当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有潜力的种植养殖大户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的成功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农民也投身到电子商务中来。同时在村里应选出一些有文化知识的干部作为科技带头人,先重点对他们进行电子商务知识系统的培训。然后以他们为基础,带动全村 一起参与到电子商务中去。在我国,农民有其特有的消费行为与消费习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从众性”。倘若一些干部能够率先发起“示范性”消费,就能促进其他农户相继模仿接触电子商务。政府应当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并引导大中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走进农村,并创造吸引人才的优越环境。例如,政府可以对农业院校予以财政支持,鼓励其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有乡土背景的能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对于我国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在政策上引导,而且要为他们创造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在农村工作的积极性。

政府应加强职业教育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既要求这类人才具有电子商务人才的一般特点,又要求这类人才是为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时,把电子商务人才一般的特点与要求跟农村的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结合起来,进行人才培养。

3.4加强农民的电子商务意识,逐步引导农民接触并参与电子商务

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农民网购参与率低,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加上农民普遍接受新事物慢,要培养农民电子商务的意识就必须循序渐进。在初期,应让农民先接触网络购物,采取先送货后付款的方式,消除农民对电子商务安全的疑虑,并让农民能体验到网络直销的便捷和快速。随后再逐步扩充网络服务的内容,比如化肥的交易信息、农村二手货交易等。

3.5构建以区域为核心的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农户创立良好的销售渠道

由于不同地区对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不同,我国农村存在着“小生产”以及“区域分散”的特点。因此,我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必须以一个区域为核心,根据本地区的特征,为本地区的农民、农业和农产品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并向周边辐射形成一个销售网络。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不能是简单地创建商务信息网站,更重要的是在信息网站建设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交易服务。例如,政府可以扶持构建网上农贸市场,为农户网上交易提供该区域内所有的行业动态、供求信息与市场行情,并及时将客户信息反馈给农户。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把一个区域中类似的农产品的相关信息都集中起来后在网上发布,从而提高特定产品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的匹配效率。

3.6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运营商、农民多方共同努力,应当界定好各自的责任边界,不同主体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

以往我们总是倡导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自上而下”就是通过政府主导、国家投入来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缺点是相对忽视了市场机制与农民的自主性。我们必须意识到,政府、企业和农民应当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前期,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与硬件的建设。而企业的角色是执行者,具体负责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让农户参与电子商务。中期,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并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让农户切身体会电子商务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地方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第一镇(沙集镇)和义乌电子商务村(刘青岩村)的经验,鼓励农户主动想办法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因地制宜地进行商务交易,如发展当地特产或者手工制品等。以做板式家具的江苏省睢宁县的沙集镇为例,整个沙集镇网店的年销售额超过 3 亿元,并且带动了上下游多个产业的新产业链的诞生和成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沙集模式”调研报告》称,沙集镇电子商务的成功因素除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年轻 人的创业热情外,还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不越位”、“不缺位”的扶持理念和做法。所以在后期,我们建议应当以农户为主导,政府和企业起辅助作用,发展自下而上的电子商务模式,形成市场牵引、农民自发、各方广泛利用市场化的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新格局。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也日趋成熟。但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电子商务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任重而道远。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可以促进农业发展的转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对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绿色农业”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绿色农业”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街道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街道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论文摘要】总结了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

    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以安徽临泉县为例 农业产业化是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扩大内需,开拓农产品市场至关重要,是扩......

    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的传统商务模式由于存在诸多局限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交易环境,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贸易......

    “绿色农业”的发展瓶颈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今日拉开大幕,今年的“一号提案”是九三学社中央所提的“绿色农业”。九三学社中央在该提案中指出,我国农业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探索

    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探索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是一个生态—经济的复合系统。我国政府历来对农业问题高度重视。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以保护生态......

    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合集五篇)

    绿色农业发展之我见 ——学习《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课有感 第30期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 兰 辉 党校学习期间,分别听了张芳老师《推进绿色......

    绿色农业

    蔬菜大棚带来阿克陶镇农民的“春天”近年来,绿色无污染的蔬菜、反季的新鲜蔬菜、时令蔬菜已经成为阿克陶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2月28日,阳光和煦,气温开始回升,空气中已经有......

    绿色农业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同时,发展绿色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