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
关于“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
班级:工商管理 学号:11090174姓名:张增威
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一贯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裕农民为主线,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方针,对农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一系列政策,实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长。同时,我国已进入“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的历史转变新时期。这一切,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进程中,进一步破解“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要狠抓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只有农业大大发展了,农村大大繁荣了,农民的生活大大提高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各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国情,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市民化。
分散与小规模的农业,难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难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站在市场化、全球化的高度逐步转变目前的农业经营方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农业从单纯的原料生产向贸工农一体化转变,使农副产品从初级产品经过加工、储运、转化实现多层次增值,使农民从单纯出售原材料,转变到分享加工、运销环节的利润以增加收入,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顺利地进入大市场,这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使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要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还要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发展小城镇,使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近代历史表明,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城市发展不起来,农村许多问题也难以解决。就我国当前情况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求加快城市化的进程。通过大城市的辐射,中小城市的中介,带动大批小城镇的建立和发展。让几千万乃至几亿农民进入城镇,成为城镇的新居民,进入第二、第三产业,而交出原来承包的耕地。这样,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才能得到发展,农业也才能比较普遍地实行规模经营,使用现代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这是所有小农经济国家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最终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必由之路。如果目前这种9亿农民耕种15亿亩土地的格局不改变,农村是难以实现现代化的。
其次,要推进民主政治。实现农民当家作主,是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内
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政治保证。现阶段一是要继续实行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政治民主化。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民主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村民委员会干部由村民进行直接选举,农村的重要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并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监督,这是保证亿万农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有效的实现方式,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农民是满意的;二是加快乡镇的机构改革,减少人员,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使他们善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和谐的新农村;三是要推进农村法制建设,使农民的权益得到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开展农村法制教育,使广大农民学法、懂法、守法,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四是建立民主保护机制,强化民主的监督和约束功能,建立下传上达的民主渠道,将民情、民意、民苦、民难原原本本地、及时地传送到决策层,通过制度和一定的组织形式来维护农民自己的权利。公务员之家
再次,要加强文化建设。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团结农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就能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过去,在“经济优先”思想指导下,农村文化一直处于次要位置,不仅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不和谐,农村文化体系内部也存在不和谐因素。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农村的文化困境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是要着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认真落实教育振兴计划,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增强就业本领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力,改变由于农村教育落后使广大农民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二是要深入开展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阻止落后的、愚昧的、反动的文化思潮在农村蔓延,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为构建和谐农村奠定思想基础;三是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与实施,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农业资源匮乏的农业大国来说,“三农”问题的解决,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三农问题 社会调查
大学生社会调查
——三农问题
班级:XXXXX姓名:XXXXX学号:XXXXX
日期:2012.2.13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
前言: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热点,从李昌平先生在上书总理的报告中发出一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感叹开始,三农问题成为了党政国家机关、社会舆论媒体、各行各业群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三农问题也连续多年受到中央一号文件重视。可以说,三农问题聚焦了全国人民对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热切关心。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自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几个农民冒险实行分田到户,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肇发点,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践行者。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围绕农村的一切发生了极大的改善,但依然还是有“三农问题”的存在,因此身为农民子女的我想追根究底的弄清中国农村现在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带着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利用寒假时间,走访了一些鲁东农村主要是烟台龙口周边农村,以期能够发现一些农村现在正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正文:
本次烟台农村考察实践活动历时两天,这两天的活动行程分别是:2月10号,山东烟台龙口市石良镇下河头村(该村村民主要经营果树种植,无大中型村办企业),2月11日,山东烟台市龙口市石良镇尹村(该村农办工业较为发达,村中经营有粉丝厂、淀粉厂等)
通过两天的走访调研,发现农村面貌在改革的三十年中的确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令许多农村通上了公路,村里的新房子也不断建了起来,农民的衣食住行也都变得便利了。但不能否认,取得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本人一些肤浅的探究思考。
问题一 :产业模式变化,高产、高价、高投入、高风险、低机械化农业模式
目前,鲁东农村一改八九十年代粮食等农作物的种植,而改以果树种植为主、粮食种植为辅的经营模式。相较于粮食作物的低产低价低投入来说,高产高价高投入的果树种植无疑更为迎合农民的要求(经走访,取一中等收入农村家庭某张姓家庭来看,该家庭1995年种植了最后一批冬小麦,当年三亩六分地收获小麦两千斤左右,而当时小麦市价为六毛钱一斤;而今年该家收获苹果一万斤左右,苹果市价为两元左右,即使考虑到物价的涨幅作用,水果的收入也是远远高于粮食的种植)。而粮食却也有低投入的优点,单从农药使用费用来讲,从种植到收获,小麦只需打农药两三次,如上述该家庭,每次打农药约一百斤,一斤药水约合三分钱;如今种植苹果,每年需打农药十次左右,每次耗药水三千斤左右,而每斤药水约合成本两角钱。
由此可知果树种植带来高收入的同时相应的也需要高额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仅只体现在高昂的成本上,也包括大量人力成本的付出。相较于小麦等农作物相对简单的种植、收获过程、果树种植无疑更加耗费人力,从春季伊始至秋季收获,期间需经历果树修剪、授粉、喷农药、除草、浇水、防虫、防鸟、采摘等等(套袋苹果更是多了套袋、摘袋两个麻烦至极的过程,大大增加了成本投入)一系列劳作,繁杂的生产过程使人要时时刻刻靠在果园中,劳动力投入是粮食作物种植的三倍以上。
果树种植的高风险则是体现在旱涝、霜冻、冰雹、大风等天灾上。果树干旱减产,水涝涨果(对于葡萄等水果危害尤为巨大,甚至造成果裂)、霜冻伤芽等等,果树种植风险尤为高。鲁东地区春季大风扬沙天气严重,对于此时刚套袋的苹果伤害尤甚,张姓家庭这段时间每日落果近百;2008、2009连续两年早春霜冻,鲁东地区果树减产严重,最严重地区产量只为常年二成;2009、2010、2011连续三年秋季接连降雨,水涝严重,葡萄等水果产量近无,甚至有部分低洼地出现果树涝死的现象。
鲁东地区区域地貌为山地丘陵,地表起伏,即使在粮食种植上也不适用于机械化播种、收割。对于种植繁密的果园来说,连小孩进去都得小心翼翼、佝偻前行,再加上水果生长的差异性,更加不允许机械化的同一操作。我个人认为水果种植的机械化进程不应该过于考虑在种植过程中的应用,更应该体现在水果收获后的深加工上。经过两天的走访,该地区农村果树的种植仅仅只是停留在种植贩卖、等待收购的低层次上,而大大提升产品价值的果品深加工上却少有涉猎。
众所周知,凡是有一定的保鲜期,即使冬天将水果停放在冷风库中,也顶多能停留到来年五月份,从十月份收获到来年五月份,在这七个月中要找到自己满意的价位无疑十分困难(因为成千上万的农户都在等待,而每年的收购量都是一定的),这就有可能造成愈是等待愈是不满意,在最后的期限上只卖到了一个最不满意的价位。而果品深加工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将收获的新鲜水果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如加工为果脯、果酱等产品),不但使保质期大大延长,同时加工产品的价格也远远高于水果本身的价值。因此单论此加工过程来看,人力付出少、成本低、收益高,性价比远远高于单纯的果树种植。
问题二:土地流转不尽人意
土地流转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这些方面:
1、土地强征,许多农民迫于上级压力不得已将土地出卖或转租
2、内部利益纠纷从而很难实现土地集中经营,一些农民间由于某些原因譬如关系不和,帮派现象等,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别人,这就使得土地难以调用
3、一些农民完全失地。
近年来,烟台龙口市进行幸福新农村建设,只两年时间,下河头村部分农民耕地被占用,取而代之的则是优良耕地上一栋栋金玉其外的新式楼房,暂不论这种行为是不是合理、合法、合情,是否过于激进、急进。但看这个过程却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在下河头村,村里向农民征用土地采取的是直接把土地买过来,租金标准是800元每年每亩土地,对于土地上生长多年的果树则一次性补贴8000元,一些农民不愿意出让土地,这时村里会强制征用。据村民介绍,一些农户出卖土地后完全失地,这些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或者在本地打工。
在我看来,强制征地其实是对农民权益的损害,农村由于缺乏像城市那样的保障体系,土地就是农民生存的依赖,强制流转势必会有消极影响,而一些完全失地的农民,暂时因年轻还能选择打工维持生计,但他们年老以后可能就会陷入老而无养无所依靠的境地。
问题三:新农村建设与文化设施缺乏
正如一些村民所说的,农村在近几年,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这几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
一些农村的公路修得不完整,村子内部的路还是很泥泞。即使部分修整过的道路,由于承包单位不负责任及某些低劣下作领导掩护下,满是坑坑洼洼,水泥层剥落,尖石沙砾裸露,尚不及土路方便,修过路之后,走的人就更少了。(如下河头村北段至小金家村的水泥路以及黄城集村至东方水刘家村的水泥路段)。同时很多村子对居民住房进行了整体规划,将旧房舍弃而镇里统一建设楼房进行统一搬迁。此外,农村里娱乐休闲设施很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而唯一令人欣慰的便是村民冬季自发组织的大秧歌队,极大丰富了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问题四:贫富差距
我发现当前农村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主要表现为各家的生活水平不一,这可以通过住房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等等方面比较看出。
我走访就发现,村主干道两边的房子比较宽敞,装修比较豪华,但从大道两旁向村子内部走,住房明显恶劣了,大多数人家住的是普通的一层砖瓦房,有一些人家屋内还是青砖地。有些人家门口停放着小轿车,有些人是扶着破旧自行车在自家破败的屋前接受我的寻访。我在下河头村知道一位将近九十岁的大娘,一个人住在一间破旧不堪、烟熏火燎的破旧平房里,进到她家里第一感觉便是黑、好黑,旧、好久,整个房间弥漫着一股草灰味,而老太太只依靠着女儿时不时的看望所带来的微薄养老金来活命。而在尹村却认识了一家在外开公司,家里建冷风库的有钱人,一年收入几百万。
总之,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比较严重,一些村干部或者外出做生意的人家比较富裕,大多数人家依旧贫穷。
问题五:社会保障尚待完善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在我们走访的这些村中,村民表示医疗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体系基本都
已实现全覆盖,但依旧有一些“体制外”的现象存在,同时医疗、养老具体的实施过程还有待研究。下河头村的农民说,村里的老人都能领到养老金,6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能领取五十五元,70岁以上一年领取一千元。而尹村由于村里农办产业较为凡达,除了上面的拨款,村里每年也会拿出部分资金作为老年人扶助专项资金,因此该村老人养老福利较周围几个村也是远远高于同侪。农村里的医疗体系基本建立,全村几乎都参加了合作医疗,不过平时看病的报销很难,按照规定只有在县级的指定医院才能够报销,且医保的手续非常繁杂,而且大医院收费较某些私人小诊所来说,即使报销后也是价格高昂,平时生小病一般都不会到那些指定医院就医,所以很多农民缴了几年医疗保险,但从未报销过。这里的教育保障情况似乎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免费教育确实使家庭的教育负担减轻了,但还是有一些家庭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负担孩子教育费用。
总的来说,这些年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都一直在落实,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继续完善。
走访调研,时间只是短短的两天,短短的两天虽然完全不足以让我抓住农村矛盾的实质,可就仅是这表面的现象已经足令我内心经受一系列的拷问了。其实我从小也生活在农村,但带着考察的抱负进入农村还是第一次,可偏偏还就是得以一种观察的心态才能直面那些因身处其中被现实潜移默化影响而发现不了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与主流描绘手法完全不同的一套话语体系:那里的人们正在贫穷中辛苦谋生,在苦难中深沉低音,在无奈中顽强挣扎,在愤怒中不屈抗争„„这就是我看到的农村——溃烂红肿却灿若桃花,“灿若桃花”是主流语境,溃烂红肿则是我的观察——尽管是很表面很肤浅的观察。
追溯农村的改革之路,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种全会一声惊雷响起,以农村为起点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过去,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先富却没有带动后富,这些人直接摆脱农村,抛弃了那些等着“带动”的人,令“后富”者只能“长太息以掩涕”——当下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今天的农村依然等待富裕。农村依旧不富裕、不民主、不文明、不公平,农村难啊!
第三篇:社会调查三农问题
工作时间:2010-8-8
工作地点:东崔浒村
工作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及排水09-1班
策划人:赵辰荣
第一部分 东崔浒村概况
东崔浒村地属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是一个拥有六百多人的村落。位于大营镇区东南5公里处,靠近京九铁路,全村土地面积2438亩,耕地面积1941亩(其中水浇地1441亩,旱地500亩),深井7眼,变压器9台套,防渗管道5000米,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村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种地(冬季种棉花)、做皮毛生意(三十来户)、拉货等。不错了。村里设有医务室,小学,小卖部等,方便村民的生活。这里生活较安定,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里发生,又没有听说什么名人的足迹,也许这就是农村吧。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在经济生活方面,最近几年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些提高,但不论从横向或纵向比较还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较之以前现在楼房高了,教室宽敞明亮了,但其他软硬件设施均相对落后;在计划生育方面,这里倒是抓得很严,可以说控制得还不错,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下面就从经济,教育,计划生育三个方面来阐述我们调查后的结果。
经济现状:
1.生产经济:古来百难唯一农,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今日依旧在“土里刨食”。这个村子像全国千千万万的村庄一样,按人口分上几分到二亩地,种上一年一熟的小麦或玉米,便是全家人的口粮了。亩产八九百斤的粮食,除了吃还剩下多少,全要换成钞票,因为要付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化肥和农药都贵上了天,碳胺20元/袋,尿素80元/袋,一袋化肥能撒多少亩地?这还是好的,毕竟还有效果,不像农药,假的比真的好得多,白花钱不说还不管用;另外,浇灌用水都是50元一亩买来的,有水已经不错了,总比没有强。作为农民,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实在是相差太悬殊了,无怪乎农业现代化迟迟不能实现,也许就是因为农民觉得养头骡子已经开销不小了,更何况联合收割机呢?无怪乎农业大生产至今遥遥无期,或许正是因为农民觉得种自家的地已经是赔本买卖,更何况把别家的地债也背上呢? 于是,纯粹的农民开始寻找别的出路,既然只种粮食不赚钱,那便种些蔬菜或烟草等经济作物。市场反映还不错,有些菜可以远销江浙、深圳。但是麻烦又来了,没人没钱没靠山的运输车在各个收费检查站被百般勒索,卖菜的收益远不够交一次“违规”的罚款的。所以,农民只得将菜卖给菜贩,这便又沦落到被剥削的境地了,菜价高低,只能听人摆布。以白菜为例,行情好时5毛钱一斤,一亩收益一千元,但时常总是1毛、2毛一斤,那200块钱够不够成本还是问题。如今谷贱伤农,菜贱亦伤农啊!
再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城镇走上了了打工路,越来越多的田地荒芜了。不务农,农业怎么能够发展?只务农,农民又怎么能在物价高涨的今天生存下去呢?难题!
2.生活经济:东崔浒村的生活还可以说是现代化的,毕竟临近省会嘛。大多数家庭都能看上电视,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话,虽然现在装电话还要100元初装费;好在自来水和高压电已经开通,值得自豪的也就是电费了,0.47/度,比北京市也差不了多少。即便如此,经济上还是拮据的,因为除了上述开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乡村学校巧立名目,各种各样的费用不断,一名小学生一年一百多,而初中生高大六百至一千,一个中等家庭只供孩子上学便已捉襟见肘,更不用论及其他了。
浅谈根源
农民大苦!也许你会说,他们生活还不错嘛,比旧社会,比“文革”时,比改革开放前,都好得不知多少倍了。是啊,有着“阿Q精神”的中国人就是偏爱历史范畴的“纵向”比较,并以此而自喜于“成绩”中。然而,你有没有试着“横向”比较一下,农民生活的改善程度比工人,比商人,比政府公职人员,相差得是十倍百倍吗?在整个社会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候,农民这一阶层还不是时刻挣扎仔温饱线上吗?他们赶不上普通人,更别提那腰缠万贯的老板于贫墨民脂民膏的“高干”了。连村里的小孩都知道“最富的是包工头和当官的”。这还不算,试试另一种比较,中国的农民,比美国的农民如何?比北欧的农民如何?这么一说便可以让人觉得自惭形秽,惶恐不安了。难怪新任政府要着手于“三农问题”,难怪温家宝总理会面对着农业部的报告潸然泪下,他说得对:“农民实在是太苦了。”
苦难的根源在哪?不禁令人深思。从主观上,农民本身的知识水平是一个因素。除了基本的农业知识,其他方面的知
识知之甚少,这是作为农民的致命弱点。当然这也不是说作为农民就天生受苦的命,客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国家对于农民的扶持,直到最近几年才有较大改善。当然迟来的总比不来的好!农民还是非常高兴能有如此改善的。
除此之外,本着“态度决定一切”的原则,不仅是手中握有小小权力的干部,所有的人都应当转变观念,关心农业,关爱农民,不只将农民看作国民收入的一大来源,更要看到他们还过着怎样的生活。这次的班级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让我们正视农村,关注改善农民生活的一举一动。
作为民生大计的教育一向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读书梦从憧憬走向现实曾经是许多贫困孩子的心声。关注教育同样是我们这次对东崔浒村社会调查的一个方面。村小学那幢新盖的三层教学楼在东崔浒村那片低矮土房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我们的心中添了几分安慰,毕竟这与我们印象中农村的落后与贫穷已截然不同。步入教学楼,朗朗读书声萦绕在我们的耳畔。每间教室都坐满了学生,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讲俨然成了这里最美的风景。教室里的桌椅显得有些陈旧,讲台也带着几分古老,黑板和粉笔是这里最主要的教学工具。学校的办公室由教室改装而成,几张办公桌和一边的木制长椅让这里显得有些空荡。墙角发黑的煤炉是这里冬天唯一的取暖用具。
这就是我们调查的一所普通的西部小学的景象。孩子们只盼着能够正常上学,对学校的设施已经不敢再有任何的奢求;老师只想能够按时拿到应得的一点工资,对于奖金也无幻想。这里的小学已告别了昏暗的教室,告别了缺乏书籍课本的岁月,告别了缺少老师的日子,但是在如今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时代,我们依旧能够发现学校的某些方面依旧存在着问题。
学校的14名教师负责着260多名来自本村与邻村孩子义务教育的小学6年。每位老师课表上密密麻麻的课程安排,让我们体会到教师的艰辛。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成了在师资力量方面制约本校教育的重大问题。年轻有才华的教师不愿呆在农村小学;本地的教师由于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知识体系显得相对有些落后,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老师都要承担交叉学科的教学任务,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还使教学效果降低。更不用说那些培养学生兴趣的美术音乐等课程,根本没有专业教师,只能有感兴趣的老师客串。学校虽然也获得了一台“李嘉诚基金”捐助的电脑,却由于缺乏具备电脑知识的老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让教师们怨声载道的还是收入问题,工资延期发放有时甚至受到不明原因的克扣。辛勤的工作却换不来应有的报酬,这对他们的安心工作带来了影响。村委会对学校的教学不仅显得不够支持,时不时还干涉了教师的任务。教师被村委会赋予了政策的义务宣传员的称号,写标语成为比教学更重要的任务。许多农村的小学教师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但现状使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一切。
教学设施的落后和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样是制约教育的一个因素。在黑板和粉笔依旧充当主角的教学环境下,投影仪成了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上公开课才能用投影仪是这里的基本标准。学校虽然也有了自己的图书馆,所藏书籍却大多破旧并且过时。我们无法体会到这些孩子面对着枯燥的板书,听着不标准的英语发音的感受。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授课方式,这种学习环境,但是这些简陋的设施又如何能启发和培养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能让他们在这样枯燥的教学环境下去感悟知识世界的多彩缤纷;如何能为他们铺就一条迈向未来的求学之路。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最让我们欣喜的是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支持。“二免一补”在温家保总理“让每个贫困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承诺中带给了贫困学子。“免书本费,免学杂费,补寄宿费”是“二免一补”的核心承诺。学校的师生以及村里的村民对国家的这项助学政策都大加赞赏。在东崔浒村小学我们已经看到了受到资助的孩子总共有40多人。因家庭经济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现象相信会越来越少。
调查中有个教师告诉我们,其实这里的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贫困或富裕同样都怀着大学的梦想,但是他们中真正迈入大学校门的却是寥寥无几。在他们跌倒于追逐大学梦的道路上时,也许是他们自身能力有限,但落后的教育同样也要承担一些责任:或许是由于教育设施和方法的落后,无法为孩子们指明学习的方向,无法满足于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无法让他们用宽广的视野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许多有着潜力的人才没有被发掘,有时即使被发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被埋没了。在这个本应有着平等教育权力的社会里却由于地理因素导致教学条件的差异,让孩子们无法体会平等,可能还未起跑就已经放弃。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了遗憾,同样也是国家的损失与悲哀。所幸的是近年来升学率已有明显提高:小学升初中100%,初中升高中30~40%,这对于西部农村教育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和东部的差距仍然很大。
结束这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的能力实在有限,无法为这所小学的教育献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农村的教育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太大。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在灵魂的带领下教育事业才可能进步;好的教学设施让教师的教学如虎添翼,事半功倍;良好的国家政策可以说为教育事业添
加了一份催化剂。当这三者能很好的结合时,相信农村教育辉煌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资料:1现阶段东崔浒村每户生育1-2个子女
2墙上标语:认真贯彻计划生育,争取少生优生等
结论:计划生育在农村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任重道远。
分析:在一些关于计划生育的小品及影视作品中,经常利用农民的形象来阐述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何也?因为国家减轻人口压力的关键在农村。此次,在东崔浒村的调查中,得知现每户只有1-2个子女,较以往多辄4-5个,数目上大大减少,自然人口素质也大大提高。这是计划生育在农村可喜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其中暗藏隐患。在调查中,多数父母选择少生在于:一是超生就意味着沉重罚款,二是生活负担尤其是教育负担较重。这些都是现今普遍不富裕的东崔浒村民所无法承受的。然而这种强硬政策并不是长久之计,也很难确保在经济条件提高了之后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所以在农村贯彻计划生育的关键在于转变农民的各种封建思想。
“多子多福”:这是我国一直存在于广大群众中的想法,“儿女绕膝”对思想相对保守的他们来说意味着一种幸福,一种诱惑,还多了份期待与靠山。然而在中国农村普遍欠发达的大环境下,这种想法所造成的就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果。孩子一出生,当父母的就必须对他负责,从上学到婚嫁,作为几个孩子的父母,能有多少钱咂进去?砸锅卖铁,家徒四壁,日子还怎么过?笔者来自较发达的东部,也曾调查过当地被江泽民誉为“中国农村之希望”的华西村。“要那么多孩子干吗?卖啊?”华西村一个初为人父的小伙子这样半开玩笑的反问到,“一个就够了,我们供他上学,栽培他考上大学,说不定还能出国。”这位父亲在我们面前憧憬着他孩子的未来。确实,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农民又何曾不是这样,但成材的费用却是实实在在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不富裕的他们有时不得不放弃这种想法。上学难以为继,辍学便成了必然的选择,务农打工成了唯一的出路,这又直接导致农民的素质难以提高。
“儿子比闺女好”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生不到儿子就意味着无法传宗接代,灭了香火,对不起列祖列宗。生个儿子脸上就有光,腰板就能挺,死后也有脸见泉下各位祖宗,也留了个种在世上;而女儿只是“泼出去的水”长大后也是别人家的人,女儿生个儿子还得随别家的姓。这种封建思想助长了人口的泛滥。嗟乎!难道生儿子只为有个传宗接代的工具乎?笔者曾看到过某县计生办主任生四女而终得一子,揭发后虽被法办却无怨无悔。而我们在东崔浒也亲眼看到一户困难家庭舍弃闺女而让大小两个儿子上学。令人震惊,但毕竟如此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要想根除只能徐而图之。
建议:1客观面对性。“性”,现在就整个中国而言还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但人之常伦却需要客观面对。在如何避孕及产后结扎都需要我们村里的干部解放自己,把知识灌输给百姓们。
2提高妇女的地位。只有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地位,生男生女才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样就逐步消除了“儿子比闺女好”的思想。
3提高社会福利。只有这样才能转移他们的“靠山”,消除“多子多福”的思想
第四篇:三农问题社会调查
利用这个暑假,我对农二师二十一团的“三农问题“进行了实践调查,通过网络,报刊和现场对二十一团的农民职工和领导进行了采访。据了解,东至焉耆,南至二十一团,北至和静均有公路相连,团内至各连队也有高等级的柏油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现下辖基层单位29个。2005年底,全团总人口11203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38公顷,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 3100万元。
1950年,二十一团团进驻开都河畔,这里除了1人高的芨芨草滩外,一棵树都没有。远山近冈,光秃裸露。生命的绿色成了人们的奢望和梦想。而今,勤劳勇敢的二十一团人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在这片昔日荒滩上勾划出一片塞外江南的风光。
而我所关注的二十一团的“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根据二十一团相关领导介绍该团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主要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已成规模。招商引资建起了生产育苗穴盘的塑料厂、节水灌溉材料厂。引进新疆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200万元)建起了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的辣椒色素提取加工厂。引进香港德和开发公司投资参股(总投资达125万美元)壮大了金石通果蔬有限公司实力,实
现了以番茄自动切干、番茄丝、番茄粒产销一条龙的无缝对接,年加工、出口番茄干1200吨。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福园酒业,加工生产白酒、红酒和保健饮料,该团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累计完成总产值4032.2万元,实现增加值1212万元。
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二十一团党委以高度重视,把月牙湖小区建设作为推进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开篇之作,建设“和谐、生态、宜居”小区。目前,总规划面积105238平方米,可容纳1106户职工入住的月牙湖小区建设热火朝天,迎宾路两旁塔吊林立,建房(楼房)数量超过建团场以来住宅楼建设总和。城镇发展了,职工购买的积极性也高了,楼房还没建成,50%的楼房和底商已被抢购。
现代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按照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三大要求,用新品种引导结构调整,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田8万亩,高效葡萄示范园2000亩,高效、节能温室大棚500座,引进种植制种玉米2500亩,试验种植亩花生、甘草700亩,使“少数人种多数田,多数人种少数园”变为现实。而在采访二十一团六连职工付宁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感受时,她说“我觉得自从用了加压滴灌后,产量一年一个台阶往上涨。今年虽然市场情况不太好,但是我每亩地纯收入达到800多元,我是131亩地,预计收入可以达到10万多元。”
农民问题
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21团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学期伊始,21团小学部547人和中学部的821名学生全部领取了免费课本。全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继续全部免收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不低于500元、初中不低于800元标准补助生活费。本学期该团将继续严禁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收取学籍管理费等任何形式的乱收费行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事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兵团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全师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达28个,定点零售药店达56个。民营药店超过了国营药店占61%,公正、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更加方便了参保人员看病取药,使参保人员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而根据在零售药店的顾客说,每年他们的医保卡中都有1000元的定额,在定点医院看病只须携带兵团居民医保证即可办理入院手续,出院时无需垫付医保统筹基金支付部分,只交付个人支付金额就行。此举极大地方便了兵团居民群众就医,并能及时为社保局及医院提供居民就医信息查询和汇总。农村问题
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旧村改造。二十一团自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林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以来,团党委想办法打通渠道,招商引资,改变经营模式,使职工增收,团场增效;从过去的吃饭难到现如今土地长期固定、费用全部自理;从过去的统购统销到生产资料、产品市场经营化;从过去五险企业承担到职工身份地缴五保三费
随社保统筹金额的改变而变动;从过去的不好管、不好卖、卖不出,到如今合同管理、制度办事、订单销售,该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出台的相关政策不断优惠,这都激发了职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今年承包款交纳速度比往年提高了50%。
在促进就业方面,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搭建用工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一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不断强化公益性和特殊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师累计实现就业再就业2.5万人,城镇从业人员达到7.1 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平均每年递增6 %。目前,二师已初步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现已建成11个人力资源市场,17个就业培训中心和26个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华山职业技术学校)、兵团第3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农业128职业技能鉴定站各1所,基本形成了师、团、连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教育体系。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农业土地制度创新;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由于我生
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第五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查问卷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大一本科生,现要做一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需要的您的配合与参与,这里一共有17道问题,您只需在您认同的观点上做上标记即可,希望您能够耐心并认真的答完,这样可以为我们的报告更加精准做为有力资料和依据。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含20)B.21—30C.31—50D.50以上
3、您的身份
A.农民B.外来务工C.公司员工D.个体工商户E.公务员F.学生G.退休人员
4、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了解多少?
A.较了解B.了解一些C.只听说过D.不知道
5、您认为您和自己周围同事或朋友相处的和谐吗?
A.很和谐B.基本和谐C.一般D.不和谐
6、您认为当前社会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吗?
A.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威胁赎回和谐的重要因素
B.差距比较大,急需出台相关政策
C.收入差距可以接受,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收入差距偏小,还有啦大的空间E.收入差距太小,不足以提高效率
7、您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
8、您对当前环境保护与治理状况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
9、您对当前群众就医状况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0、您对当前学校教育状况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1、您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2、您认为当前面临比较突出的矛盾是(限选2项)[多选题]
A.区域矛盾B.城乡矛盾C.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D.干群矛盾
E.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F.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矛盾
13、您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限选3项)[多选题]
a)生态环境问题的压力b)外来人口的压力
c)各类利益矛盾带来的压力d)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带来的压力e)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f)社会治安的压力g)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压力
14、您认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最应防范的问题是(限选4项)[多选题]
a)贫富差距悬殊b)城乡差距拉大c)区域发展差距拉大
d)经济发展停止e)环境问题恶化f)食品安全危机
g)社会公平度降低h)道德规范失控
15、您认为当前造成社会不够和谐的主要原因是(限选2项)[多选题]
a)社会道德因素b)国家政策因素c)机会不均等e)个人努力和心态因素 d)行业垄断,企业垄断和城市垄断f)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16、您认为从长远看构建和谐社会最为基础的问题是(限选3项)[多选题]
a)社会保障b)环境保护c)社会治安
d)经济发展e)城乡和谐f)社会诚信
17、您对构建和谐社会
A.很有信心B.有信心C.一般D.没信心E.很没信心
18、你认为当合国家提出勾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什么?
A.租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B.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C.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D.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9、你认为当前反应民意的渠道畅通吗?
A.很畅通B.通畅C.一般D.不畅通E.很不畅通
20、你认为我国大约可以在什么时间建成和谐社会。
A.2020B.2030C.2050D.不可能实现
真诚地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