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调研材料
关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调研
我们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模式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特征、基本框架及实现途径的研究成果为参照,对部分乡镇、村屯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就必须从农村社会实际出发,以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为切
入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人、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农村社会。下面就我们组的调研情况向各位领导、主席和常委汇报如下:
一、影响我市农村和谐的主要因素
我市农村经过1982年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和1998年土地延续承包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开创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农村固定资产达到2亿多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但是,由于我市农村与整个社会一样,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时期。计划经济的旧体制正在逐渐消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制度正在创建之中。在这样一个体制转型时期,不和谐的出现就有其必然性。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影响农村和谐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级负债和财政缺口成为增加农民负担的隐忧。我国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以来,财力出现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过小,县、乡财政困难。不谈国家的转移支付情况,就我市而言,由于历史原因,乡级负债仍有5000万元左右。由于自然资源占有不同,乡镇财力有较大差别,最好的乡镇财政收入几百万元,差的仅仅为几万元,穷乡镇和富乡镇财政收入有“天壤之别”,负债运营的乡镇财政仍占较大比例。村级债务虽经努力化解了一些,但是仍有4700余万元无法处理。目前农村税费虽然取消了,如果乡级政府机关没有精简机构和撤并、上级转移支付不到位或到位不足的情况下,乡村级官员的唯一出路还是向农民身上“打主意”。
2、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我国涉农法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村民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的相继颁布,但距农村和谐社会仍有很大差距。例如,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各种原因,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土地征用的法律制度严重滞后于发展,造成土地征用补偿安置费偏低,而且常常不能全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国家强制性征地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家所有,农民在得到一定补偿后,便永久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失地农民因失地而丧失虽然低微但相对稳定的基本的生活来源,再就业又困难重重,更因没有社会保障而使生活前景充满风险。我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城郊各村,大部分三轮车夫、装修工都是来源于此。农村两委选举也不时出现不和谐的事件,巨源李老丫事件可能我们还记忆犹新。
3、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对农民的剥夺。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本来拥有居住地、土地、山林、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收益与保护的权力。但是,我们通过行政的力量,将其收归国有,这就割断了资源所在地农民与资源的联系。国有是谁有呢?谁有审批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开发,谁就代表国家,我们找不到农民利益的影子,而农民还要承担破坏资源的责任和危害。就我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小石场近400家,把生态环境搞的千疮百孔,人人皆知,无以再生和恢复,资源消耗与税收那么不成比例,暂且不说,就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道路看,大岭、红星、交界、玉泉等主要通乡公路及村路破坏严重,严重影响农民出行,却要由农民出义务修;水泥厂等以矿产资源为生产原料的厂家污染农田,牺牲的是永远农民的利益,国家的税收又给了他们什么。农民不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承担环境破坏和污染带来的影响。如果说森林、矿产资源是国家的,农民分享不到收益也就罢了,但本来是农民的财产,“国家”也要占有。简单说,农民从前集资修了学校,教育部门不是也代表国家无偿收去了吗,更有甚者还想把从前农民为学校无偿提供的劳动基地,不但不给钱还要据为己有。
4、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排除在外。现行的农村生活保障,人们寄托在土地承包权上,许多专家也把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村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有的还高声赞美土地是农民进城打工赚不着钱后回到农村的“保险”。但是,根据《土地承包法》,那些丧失了土地的农民除了不多的土地出让金外,并没有其他社会保障,而且在人口逐年增多情况下,那些新增人口将可能永远分不到土地,以土地作为农民的社会保障将失去基础。具体讲就是,从1982年土地承包后,18岁以下农民没有分给土地,到1998年二轮土地展包时,采取延续政策,有地的给补上了一部分,还有相当多的农民没有分到土地,这部分人到2028年都没有土地,相当于一辈子没有地种,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到外面打工,也就是目前形成的城市边缘弱势人口,到处受到歧视的“农民工”。农村医疗方面,目前中央出台了“中央财政、农村集体
和农民”各出10元的合作体制。但是农村集体经济早已成为“空壳”,拿不出合作医疗金,使这一体制丧失了重要支撑,我市这项政策刚刚开始。加上各地区控制不住的“医”和“药”的虚价高价,城里人纷纷喊出“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更何况农村了。因此,农村因病致贫、返贫比例居高不下。
5、教育制度成了抽取农村和农民人力资源的“抽水机”。现
行的以高考为标准的教育制度,在教育产业化、商业化的指引下,农民为了供子女读书,使用了全部血本,甚至负债供读,压上了他们未来的希望,农民不惜返贫,以高昂的学费代价供养自己的子女,学成后毫无例外地在城市找工作。再加上现在引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对农村劳动力采取培训等方式促进转移,在教育指挥棒之外,又把农村的优秀人才再次向城市转移,留下了“
38、60人员”维系农村工作。但是,我们的那些偏向城市的教育制度、人才制度、就业制度等,却没有保证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建设的导向,从而出现了不断把农村农民的资源往城市抽,也就是说农村是为城市供养、培养与输送人才的。我在一次调研上曾经提过这一问题,农民的素质大幅度下降,与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6、就业制度至今没有包括农民。直到目前,我国的就业制度指的仅仅是城里人,仍然没有包括农民,即使是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也未包括。《劳动法》保护的是城里人的职工,失业保障与农民工没有关系。政府的再就业工程,指的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及一部分城里失业工人;财政税收、证券市场融资等,重点照顾的是能够吸纳城里下岗职工的企业。当然,考虑到城里人不愿意干那些脏活、苦活和累活,政策允许农民进城从事这些行业,但是政策上不允许农民进城做工就变成了城里居民,户口成了最有效的手段,至今没有松动,而是由带有歧视性、违犯宪法的“暂住证”代替;称呼上则冠以“农民工”,以和有城市户口的城里工人相区别;舆论上,总是指责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低、不适应城市生活,全是歧视性语言,即使那些在城市像其他人一样的投资,但政策仍然不松动,经营不给办土地使用证,建筑的房屋不给办房产证,如此等等。
二、建设我市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议
1、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执行,为我市“三农”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市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明确的全市工作主题,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各个乡镇在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所处的环境和本身经济状况的同时,把发展作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出发点。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待发展问题,需要反思,要摒弃不合时宜、不求创新、不讲文明的发展观,要反思传统的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发展的目标要有新的定位,发展的方式要有新的转变。二是在经济领域上要做好投资的文章。资金问题是经济领域的核心,资金是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把抓项目、促发展作为建设协调乡镇的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开放为动力,咬定发展抓项目,认准引资抓招商,利用资源优势,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这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挑战带来了竞争压力,同样也催生了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形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成为我们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当务之急,只有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当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实现乡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战略选择,因此,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四是在发展农业上要建立灵敏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素质,向知识化、综合化和实用化转变,拓宽服务领域,向产前拓宽,向产后延伸,为产前产后产中提供系列化服务,引导科研、教育单位与企业“联姻”,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集成化的服务。五是在小城镇建设上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城镇品位。跳出农业才能抓好农业,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推进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为此,要高度重视提高小城镇的规划质量,根据工农结合、镇村相融、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进行建设。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吸纳企业、个人及外商等民间资金,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为进一步繁荣小城镇的经济、文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六是牢固树立农村经济新观念,正确认识劳务经济。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是缓解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稳定社会治安的重要方式。同时,农民外出打工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熟悉了市场,转变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2、推进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由村民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公开,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已经逐步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活动半径大大扩展,公共需求日益增加,从目前看,应加快乡村民主建设步伐。例如: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也需要有相应的组织与民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农民的产品需要通过市场竞争出售,单个的农民很难与城市销售商平等谈判,农民所需的化肥、农药、良种等生产资料,几乎年年都遭遇厂商、销售商的层层盘剥,加之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几乎全被他们吞噬等等。显然,村民委员会并不能保障并维护农民在这方面的权利和民主地位,因此,在有些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前,村民委员会要承担起维护农民权益的职责,提高带领农民提高收入能力,完善农村贫困救助、“五保”、农村医疗等社会保障办法,组织农民开展“一事一议”解决村建设问题。要建设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各类经济协会组织和维护农村各方面利益的民主组织。
3、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长期以来,我们受“人定胜天”说法的影响,对环境进行了掠夺式的利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恶果。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表层土壤污染、耕层变薄的问题已经突显,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也受到极大破坏,有的村屯破败不堪,美好的田园风光逐渐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通过依法行政,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特别是我市山区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的保护和开发。通过生态化即绿化,优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通过严格执行《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理》保护耕地,使现有的耕地质量不在下降;通过“一事一议”和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村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晚搞不如早搞。因为,我市有2/3人口在乡镇,无论是相对贫困,还是绝对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在农村,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农化经济活动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农村居民收入也相应地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传统农业经济活动收入在整个经济收入中比重在逐步下降,农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生活风险。城乡差别以及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影响,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很容易波及到城市,社会的稳定有赖于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稳定农村秩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使广大农村居民进一步享受到公共财政的利益,想方设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合理引入市场化机制和社会化机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社会保障领域,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合理分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加强对农村教育多层次开发和投入。关于农村教育情况以及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关系问题有另一个组完成了调研工作,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仅提三条建议。一是增加财政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标准。明确政府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的下限,规定教育财政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研究制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规定政府教育投入必须保证中小学的基本生均公用经费,切断中小学乱收费的基础。加大农村学生的缀控力度,保证义务教育覆盖面。二是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以城市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确定农村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保证教育财政资源的城乡分配的均衡化。拓宽财政支持范围,设立财政专项基金,关注和资助弱势群体,对于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及来自外地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子女在学费、补助书本费和优秀学生奖励方面给予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保证教育财政资源公平分配。三是在农村中学中适当开设实用技术课程,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第二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近年来,郴州桂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治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得到中央纪委的认可,在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典型推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纪委书记、县委办主任、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民政、农办、卫生、林业、农业、水利、农机、农经、审计、教育、交通等相关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指挥全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乡镇、村组,调研指导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的任务分工意见》,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惩防体系工作任务、责任分解到各乡镇和县直相关责任部门。对各项工作都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由牵头单位负责召集各主要责任单位,对分工任务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任务逐项分解到各配合单位,并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限和
1目标要求。各主要责任单位对其承担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并将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及相关责任人。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对落实《分工意见》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失职的乡镇和村组织,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各责任单位把贯彻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列入主要负责人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狠抓宣传教育,提高廉政意识
一是加强理论培训。以乡镇、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及村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定期举办学习培训班,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中纪委下发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简易读本》。同时,依托党员电教室这一农村教育宣传重要阵地,组织村干部学习“六要六不要”行为规范。二是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以现身“说纪说法”等主要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学习了王瑛同志先进典型事迹,开展了“勤政廉政,富民强县”优秀领导干部和勤廉村支书、村主任评选活动。三是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办好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级活动场所256个,农家书屋52家。印发10万份“廉政文化进农村宣传词”,在全县农村广泛宣传廉政文化,促使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办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三、完善监督体系,规范权力运行
一是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以“两会”(即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两组”(即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组织为重点,健全村民自治网络,夯实监管基础。“两会”以“村民一事一议”的方式参与全村重大经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以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管为重点,促进村务公开透明;村民主理财小组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确定的事项,对数额较大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二是完善村务党务公开。以村务党务公开为切入点,将廉政文化进农村与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创建结合起来,投资20多万元,将省道沿线的城郊、黄沙坪、方元、浩塘、仁义、敖泉、流峰等乡镇的30多个村庄作为农村廉政文化“百里阳光长廊”建设首批示范点。村务党务公开后,由村级党风廉政监督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收集村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倒逼”村官廉洁。今年以来,成功处理村级财务遗留或村民反响强烈的财务问题650多个,化解因村组财务上访隐患820多个。三是建立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在全县506个行政村聘请农村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纠正不正之风。今年来,村级党风廉政监督员共向村两委提出改进干部作风建设、财务管理等意见3260多条,向上级党委和纪委反馈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580多个,提供有用线索30余条,成功地查处了飞仙镇官田村支书李某利用村民搬迁之机向40余户村民索要好处费
1.2万元等案件。四是推行“村账乡管”体制。出台《桂阳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实施办法》、《桂阳县关于规范村级集体资金结算行为的通知》和《桂阳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按照“八个统一”(即统一操作规程、完善业务流程;统一收款收据、堵塞收入漏洞;统一银
行账户、加强资金监督;统一支付方式、保护集体利益;统一凭证账本、规范会计核算;统一业务指导、提高核算水平;统一办公场所、配齐硬件设施;统一工作考核、增强服务功能)的办法,严格实行支票“双面印鉴”制、“票证统一冠名”制、非现金科目核算制和支出“审批凭证”专用制,对村级所有资金实行“村账乡管”,使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有序。实施以来,39个乡镇代管全县506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资金共6800余万元,其中,中央、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等补偿款3700余万元。五是强化村级财务审计。先后开展460多个村级财务审计项目,审计金额达1.5亿元,涉及违法违纪人员121人,处理村级干部63名,通过审计挽回农村集体经济损失890余万元。
四、加强监管惩治,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惠农政策监管。将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逐一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领导,严格监管惠农资金的发放,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累计发放粮食生产、农机购置、退耕还林、移民后扶、救灾救济、扶贫开发、合作医疗、通乡通村公路、烟水配套、病险库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等各项涉农资金7268.56万元。二是加强农民减负监管。继续大力推行农民减负《责任书》制度,年初各乡镇、县直涉农收费20个部门与县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并列为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开展收费专项治理,先后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办户口或身份证收费、村组报刊费用限额制等进行了2次综合性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实行跟踪监督,有效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三是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由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带队组成检查组,对各专项资金分别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点检查项目资金是否有被挤占、挪用、拖欠、滞留,有无降低标准发放和克扣截留项目资金问题,有无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问题,惠民资金是否做到“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上。对于各类损害农民利益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从严查处。共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4件,其中涉农补贴方面的案件6件,比较典型的有:樟市镇农技站站长谢某在发放水稻保险理赔款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采用更改、虚造农户领款条等手段,侵占水稻受灾理赔款共计人民币6.4万元案;欧阳海乡两湾村支书李某、主任宋某、会计廖某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利用职务便利合伙侵占征地补偿款9万余元案;敖泉镇卫生院原派驻敖泉镇合管办参与合作医疗报账工作的职工唐某、和平卫生院派驻和平镇合管办参与报账工作的职工秦某与常宁市中医院职工毛某等人相互勾结,通过高科技及内外勾结手段伪造报账资料共计69份,套取合作医疗资金80余万元案。以上6人均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篇:加强农村社会治安治理 保障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治理 保障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一、我市农村治安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一段时期,我市部分农村治安状况令人担忧,偷盗抢劫等犯罪日益猖獗,农民普遍缺乏安全感,农村社会治安问题隐患颇多,任务繁重。
当前,农村偷盗抢劫多为团伙作案,由于乡镇派出所警力薄弱,不能及时出警制止偷抢行为,因此犯罪分子气焰嚣张。有的家中有人,盗贼照样明目张胆地开着车偷抢粮食、牲畜和其他贵重物品,甚至盗贼打伤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近日,某县十几个村接连发生耕牛、山羊、生猪被盗案件,一时人人自危。少数周围群众为了免受损失,已不再养家畜。由于电力设施屡遭偷盗破坏,农民无法使用电力灌溉,只得使用成本更高的柴油机器。
目前,我市农村犯罪在犯罪类型上表现为盗窃、抢劫、诈骗等;在犯罪对象上分为牛、羊、猪、农用物资、农机具甚至农用水电设施;在作案方式上呈现团伙作案、流动作案;在作案工具上日趋专业化,不但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甚至直接用汽车盗运大宗赃物。
二、产生原因
(一)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与物质需要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
我市农村经济当前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大多数农民在摆脱贫困后,已不满足于温饱水平,看到部分致富群众享受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了强烈消费欲望,当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满足后,违法犯罪就成为极少数人寻求暴富的“捷径”。
(二)思想意识的转变与教育滞后的矛盾。市场经济在带来农村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部分农民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文化生活相当贫乏,部分困难群众子女辍学,小学毕业就辍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村民大会基本不开,集体教育一片空白。
(三)农村治安机制不健全,刑事案件得不到及时侦破,农民的生命财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导致部分农村治安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农村的社会控制力减弱,社会不稳定,治安案件多发。
三、对策
(一)切实提高农民素质、用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法治理念教育全体农民,使其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二)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破除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鼓励村民自我创造、自我发展、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和诚实劳动发展家庭经济,增加家庭收入。
(三)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要对农村各种刑事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对案件要发现一起破获一起,用高破案率震慑犯罪,弘正气、息民怨、平民心。
(四)建立长久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
1、继续落实好警力下沉工作,充实一线派出所警力;
2、落实民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分片包干、一村一警、严格奖惩制度;
3、建立村级治安联防队,政府给予一定经济补助;
4、广泛发动群众,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人人喊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推荐]
农村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是农民群众中的先进代表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农村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先进性作用,这是一个新课题。坚持“村为主”,巩固支部树核心。村、支两委实行交叉任职后,村干部无论是身份还是工作职能,基本实现了两委合一,一些矛盾和问题明显得到缓和甚至迎刃而解,为更好地推进农村发展创造了好条件。上级党委和村党支部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把强调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简单地理解为由村党支部去包揽一切。另一方面,只有坚持“村为主”,放手让村委去开展工作,村党支部才能腾出手来更好地履行上级党组织赋予的职责,让“村为主”始终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去实施,保证村民自治和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越是“村为主”搞得好的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就发挥得越好,其文明、和谐程度也越高。设立“片总支”,整合力量办大事。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各类新矛盾大量凸现,公益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任务繁重。为此,可以采取这样的好办法:把地域相对集中、或兴办某项公益事业、或正在发展同一产业、或调处某一矛盾需要涉及的几个村划为一片,成立一个党总支,总支书记由乡镇领导担任,副书记从片内村支部书记当中推选,其他的村支部书记担任委员。这样,片内几个村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优势能够得到重新整合,这不仅为党员和各村党支部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农村重大矛盾的调处和农业产业的做强做大,促进农村社会协调和谐发展。建好党小组,优化“细胞”强筋骨。加强党小组建设大有潜力可挖,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要求我们的党建工作必须向党小组延伸。一是合理设置党小组。依托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或功能作用设立不同的党小组,使每个党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党小组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联动效应。二是通过规定工作任务、健全工作制度、搞好检查督促来理顺党小组的工作路子,把一些“软指标”硬性化,克服党小组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选好配强党小组长,并注意加强培训。对工作出色的党小组长要大胆使用,让其协助参与村务管理,并通过他们使最基层的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是国家不可缺的,也是人民不可缺的。社会组成国家,家庭组成社会,人口组成家庭。所以,一个和谐的、让人民有幸福安全感的社会是要每一个人去努力构建和维护的。
在我的眼里,社会是很不错的。经常能看到有热心人帮助卖纸板的人推车;高年级的学生扶老奶奶过马路;有爱心的一些企业送残疾人轮椅;资助贫困的学生上学„„;然而,社会现在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随地吐痰、破坏绿化、乱丢垃圾等现象常常见到。尽管如此,社会步向文明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正变得越来越和谐、民主、公正。
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人人都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乐观积极、讲文明、讲礼貌、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人人都有环保意识,不破坏小区绿化,还要多植树多种花草美化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而且一方有难,有八方支援;象去年的“
5、12”汶川大地震中,有成千上万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们失去了他们的家园与亲人,在如此危难的关头,国家和社会各方乃至全世界都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这就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一个让所有人感动的社会,一个携起手来能战胜自然灾害的社会,一个让世界都感到温馨、幸福的社会。
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是人类梦寐的追求。从原始社会,到数码航天的现代文明,几千年来,人类为之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生生不息。建设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是你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许,你
不禁要问:建设和谐社会,难道是我们
一、两个人就能建造的吗?不,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才能做到,但是,我要倡议,建设一个
美好和谐的社会,请从你我自己做起。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
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大家一起互相帮助,使
每一个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可以感染更多的人,每一个都能常怀
感恩的心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和谐社会何愁不能实现!人应该尊重
彼此之间的互相帮助,这在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而别人也同样渴望我们的帮助。只有在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的关爱和互助的社会中,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幸
福、更美满,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欣欣向荣。
和谐,如春风拂面,使人倍感亲切;和谐,如久旱甘霖,使人心
田滋润。我们要共享阳光,共创文明,牵手你我,与爱同行,点燃
梦想,秩序社会,有道通行,热爱家园,热爱世界,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安定有序,还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播下一颗种子,收获
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为,收获人生的精彩。让和谐的影子跟随我们真诚的步伐,如影随形,让我们携手同行,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杭州现代实验小学
三年级(2)班谢奕晴
指导老师 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