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论文农村社会保障论文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论文农村社会保障论文
:
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摘要: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使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而农村社会和谐的根本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只有社会保障完善了,农村的社会才能和谐,才能稳定。从农村保障体系的现状入手,揭示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路径,为多方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建议。
关键词:和谐理念;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和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协调处理好各种社会、经济矛盾,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利,尤其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却长期落后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占我国2/3左右人口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好坏。因此政府应当逐步完善和加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力度和范围,逐步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使农村居民享有社会进步发展的好处,提高和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对于构建新时代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项目水平低、范围小、社会化程
度低
现实的情况,在现在的农村,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主要有农村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农村“五保”和少数地方试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合作医疗保险。而它们能够覆盖的保障人口在农村是少数。据全国农业委员会主任王云龙指出,“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居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仅为6000万人,而其中有政府财政补贴的仅仅只有1000万人。”而我国农民人数有9亿左右,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民仅占农村人口的7%左右。所以,农村大多数人仍无法从社会保障中受益。绝大多数农民没有任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民只有依靠家庭单位养老。而农村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收入不高,很多老年农民丧失劳动力后,如果没有子女依靠来养老,老年农民们大多陷入生活的困顿中。如果生病,老年农民就会陷入“无钱医治”的绝望地步。
1.2 二元化经济格局使城乡社会保障差别过大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社会保障的不一致,存在很大的差别。近年来,国家在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时,更多的是注重于城市居民。城市人口享有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等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而且城市社会保障覆盖面大,覆盖人口数量多,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工矿企业、私企、外企、合资企业、城市无业贫困人口等,基本都享有上述各项社会保障。而农村地区目前的社会保障主要是孤寡五保户供养、军烈属供养、农村社会救助、合作医疗等方面,且只有少量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农村社会保障。由此可见,城市人口享受
着相对较为完善、水平相对较高的社会保障;而农村人口几乎不存在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差距很大,形成了先进的城市与落后农村并存的格局。加上长期实行城乡壁垒政策,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劳动者收入水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很难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1.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管理混乱,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
我国虽然已经有不少和农村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导方针,但都只是地方政府和各级机构自行制定、小范围实行的地方性政策,还不能算是法律意义上的法律规则。且各地区的政策通常都只在各地小范围实行,还有可能因地方政府领导的调离造成政策的废止,农村社会保障实施和执行,缺乏法律支持。近几十年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缓慢,几近停滞。缺乏法律支持、立法滞后是其重要原因。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改进措施
2.1 按照统筹发展的原则,合理分配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责任,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在现阶段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不能完全依赖国家财政,同每个公民根据能力自主承担部分的义务。以养老为例: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才是最合适的养老方式。因此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过去主要由国家和集体来包干,发展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原则,在资金筹集上,农民除个人负担少部分之外,地方政府和中央应承担主要的费用,避免农民因经济条件无力参与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资金除了来自国家、集体、个人缴费,可以扩大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等方式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分步骤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以上的办法,逐步解决目前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而政府财力有限,极为有限的农村社保资金主要投入到农村极少数特殊群体,大多数农村居民都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问题。
2.2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在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以前一直由民政部门负责,1998年后农村社会保险划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其他项目如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等还由民政部负责。这就形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形成了“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格局。因此,我们提出在完善制度和法律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独立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运行,独立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实施的,相对来说管理较为规范、专业的管理服务。通过建立新型组织机构、运行机构、监督机构,三权分离的运作模式,使农村社会保障的政权、财权、事权相分离,消除有关职能部门“多龙治水”的混乱局面。由原先的民政部门组织,由独立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运行,有当地的政府来监督,互相制约,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2.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以人为本,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撑,只有出台有效的法律法规,农村社会保障才能体制化和规范化。而现实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目前尚未形成法律体系,这就使得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实际操作中缺乏法律制度作为根据,缺乏监督和管理的机制,随意性也比较大,非常不利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当前,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切实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出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使新农保有法可依、有法可行。使农村居民也能够和城市居民享受到一样的社会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做到以人为本。这对于扩大国民经济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局面,改善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于城市社会保障的状况,转变农民老旧养老观念,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农村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增强农村活力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农村安定有序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黄志斌.绿色和谐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
]
人
民
网
[
EB/OL
]http://www.xiexiebang.com/2009-05-07.[3]朱院利.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法律保障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3)
[4]苏孜,王宁郎.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
研究,2006,(03)
[5]钟振强,宋丹兵.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应采取的对策[J].甘肃农业,2008,(04)
[6]金融界网站[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08-03-20.[7]谢逢春.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1).[8]杨新荣.和谐社会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云梦学刊,2009,(5).[9]陈俊.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想[J].创新,2009,(5).
第二篇: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论文
中 文摘 要
农村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也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近几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医疗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各项制度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成熟,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完善还为时过早,要正确认识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终使得农村地区人民的社会保障获得较大的进步。
泰州市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早,自1996年建立地级市以来,相继建立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障制度,截止2004年年末农村参保人员分别达到养老39万人、医疗59万人、失业32万人、工伤41万人和生育31万人。社保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泰州市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社保意义;泰州农村社保现状;改善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Rural social security is a basic social economic system, which is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In recent years, China's rural social security develops rapidly, the basic form of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the five guarantees and the medical assistanc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established.This system started from scratch gradually mature and perfect, from imperfect to gradually mature, which preliminary protect the basic needs of the rural masses.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ha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comprehensiv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of rural area, and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rural society.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level of economy is low.Therefore, it is still too early to realize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We must gradually establish and perfect our country’s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by enhancing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rural area.The social security of TaiZhou starts early.Ever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on in 1996,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medical security, occupational injury security, unemployment security and procreation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gradually.Till the end of 2004, the population participated in insurance has come to 390000 for endowment insurance, 590000 for medical security, 320000 for unemployment security, 410000 for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310000 for procreation security.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TaiZhou's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of people.Keyword: the significance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Current situation of Taizhou rural social security;measures of improvement
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2 Abstract............................................................3 目录................................................................4 引言................................................................5 1.泰州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现状......................................6 1.1初步建立了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6 1.2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偏低..........................................6 1.3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6 1.4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完善........................................7 2.泰州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7 2.1相比城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够.................................7 2.2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少,融资渠道狭隘................................8 2.3主体责任意识的缺失,农村居民参保意识不强.........................8 2.4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8 3.完善泰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9 3.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社保提供经济基础............................9 3.2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9 3.3做好宣传和规划工作...........................................10 3.4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11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本科毕业论文
引言
江苏省泰州市地处经济最具有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下辖海陵、高港二区和泰兴、靖江、姜堰、兴化四市,全市总人口503万,农业人口约377.9万。改革开放前,泰州及周边县市农民基本通过集体经济获得基本生存保障,人民公社提供全方位、低水平的社会保障;改革开放至地级泰州市成立前,江苏农村除“五保户”和“烈、军属”外,广大农民的“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他们基本上没有享受到任何直接的社会保障。
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后,市政府根据全市实际状况于1997年颁布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农民医疗问题有一定改善,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仍然严重;2006年底,市政府再次制定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百村试点,于2007年下半年在全市农村基本形成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保障等制度,农民社会保障有了较大的进步。
本科毕业论文
1.泰州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现状
1.1初步建立了农村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泰州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从1992年起步,起初由民政部门管理。1997年11月,新地级泰州市政府正式颁布《泰州市农村养老保险办法》,经过多年实施,全市农民社会保障状况仍然很不乐观。2001年,泰州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险则被移交给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经办。后来多次修改社会保障制度,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3月,市政府又相继颁布《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泰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从而逐步使得农村社会保障获得更好的发展。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98个农村启动了新农保工作,参保人员获得财政补贴,参保缴费人数达12.40万人;足额缴费人数达8.2万人;足额缴费上网人数达5.7万人;共收取保费2.27亿元;各级财政应补贴资金达4664.0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886.98万元、县级财政2337.06万元、乡级财政1439.97万元);全市平均每人每年获得参保补贴135元;已享受新农保养老待遇的人数为3892人;平均养老金水平达129.55元/月;已领取高龄养老补贴的人数为7974人,平均一年可拿到450元政府补贴。同时失地农民也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经调查,泰州市海陵区对于被征地农民通常给予生活补贴;年龄介于18-40岁之间的生活费标准为120元/月,40-60岁180元/月,60岁以上200元/月。靖江市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征地农民未进社保前,每年每亩地享受田亩费1300元,直至进入社保,同时在土地征收时一次性给予清苗费900元,政府再帮助其办理养老保险;另外,政府给予特困家庭最低生活补助,海陵区针对这类人群的标准是每户每月150元,通过这些措施在泰州地区总体上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保制度。
1.2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偏低
历经多年,泰州农村社保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处于中国社会保障的边缘,且已有的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和城镇相比差距显著。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为13933元,而农村人均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为1109元。城镇水平约为农村水平的12.56倍,差距由此可见。
1.3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
由于我国实行城乡二元户籍政策,导致了城乡社保存在差异。虽然目前农村社
本科毕业论文
保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与城镇仍不可等量齐观,仅仅包括五保供养、低保、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优抚安置等项目。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养老和合作医疗还未完全建立,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等则基本没有。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少,而且覆盖面狭隘,制度空白点多,社会化程度低。
1.4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完善
受到国情的限制,城乡社保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但城乡完全分开,甚至不同乡镇和不同地区都是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和各自管理的。
体系内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管理的效率。例如泰州城镇的社保基金是由中央政府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的,而泰州农村地区的社保金则仍然是由地方各级政府的下属机构管理,城镇社会保障可以通过社保部的运作来解决监管问题,但是农村由于管理分散要有效的实现系统管理就非常困难。我国应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职能,推进农村社保基本制度的建立和体系建设。具体应在下面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拓宽农村低保资金筹资渠道,建立低保财政资金支持和托底的制度,应将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二是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要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纳入公共财政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保障做法,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实现长远生计有保障。要推进将正规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非正规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实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要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三是明确政府对农民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的建设和基本账户的筹资具有重要责任,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制度的建设。要通过公共财政的手段,加强政府支持、引导和服务,调动各级政府在搞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提高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监管水平;四是要通过公共财政的手段,加强对城乡社会保障政府部门和工作队伍的规范化及建设和统一管理,建立全国协调、上下一致的社会保障工作体系。
2.泰州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2.1相比城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够
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去甚远。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必须要以完善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相对发达的经济状况为前提。城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 7
本科毕业论文
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国家大部分投资和项目都放在城镇,许多关乎国计民生和实力强大的企事业单位都位于城镇,另外城镇各产业之间的比例结构较为合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这就为社会保障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的环境。相比而言,农业在农村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特别是我国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将广大农民都束缚在农业生产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2.2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少,融资渠道狭隘
在城镇,由于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存在,它们承担着交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义务,而且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增长速度都高于农民,有能力交纳社会保障费用。根据资料,我国城镇居民现阶段按工资的27%交纳社保,另外,国家财政对社保基金的拨款也主要在城镇,并且已形成了完善的收费和管理制度,所以城镇有条件建立规范固定的社会保障基金。农村更多关注的还是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民生活的稳定,还很少上升到社会保障这样一个高度。
2.3主体责任意识的缺失,农村居民参保意识不强
从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素质来看,城镇居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各方面的观念和意识较为先进和开放,而农民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较为关注眼前利益。因此,即使现阶段推行农村社会保障,也很少有农民会接受和参与,更多的是持一种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2.4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从总体来讲,社会保障立法还缺乏合理的理念,社会保障立法的机制和程序也有问题。如法律法规的起草由不同的机关负责,社会保险的立法由劳动保障部承担,社会救助的由民政部门负责,这不仅使法律法规增加了很多部门色彩,有时甚至法律本身服务于部门利益。现有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其效力应该仅低于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社会保障法》仍处于起草阶段。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大多以“规定”、“决定”、“意见”和“通知”的形式出现,农村社会保障的相关内容,主要散见于政策文件、部门规章和相关机关发布的通知、命令等等。并且在我国已经制定出来的社会保障法规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法律责任的现象,无法确保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
本科毕业论文
从个体来讲,当前,由于缺少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和监督体制,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规范,混乱无序、缺乏约束,影响了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的保值增值和安全可靠。
3.完善泰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
随着泰州农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
3.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社保提供经济基础
(一)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扶持和鼓励家庭经营。调查显示,泰州地区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1275.04元,同比增长18.6%。在家庭经营收入中,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上半年来自农业的收入为682.03元,同比增长21.7%;非农产业经营收入593.01元,增长15.3%。政府部门努力为家庭经营提供方便,鼓励家庭经营的发扬壮大。
(二)通过土地改革、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差别税收制度和加强农村经济体系建设等方式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从2004年起,泰州各级进一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成立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市政府与各市(区)签订了农村劳务输出目标责任状。全市建立了促进农村劳务输出培训专项资金,为扩大劳务输出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全市上半年农村新增劳务输出3.20万人,使劳务输出总数达到了74.82万人,从上半年情况看,农民外出从业收入增长15%。
(四)对农业采取扶持政策,促使粮食生产增产,使农民“政策性收入”增加。农业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增产、增收”的好形势。2005年起全省减免农业税,各种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农民陆续从中得到实惠。
3.2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一)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提高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社保资金的投入。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2071285万元。根据各地上报的变更预算和市本级变更预算汇总,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变更为2168042万元。据统计,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633900万元,占预算
本科毕业论文的95.6%,比2010年支出实绩增长22.1%。其中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确保财政民生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平均增幅。排支农专项资金3100万元,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大农民培训投入力度,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与此同时,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安排新农保和养老保险地方配套资金6000万元,确保基本养老金和基本生活保障费按时发放。安排再就业资金1452万元,强化就业社会服务,提高社会就业水平。安排社会救助资金613万元,专项用于社会边缘人员救助。这就为整个市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二)此外,更应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强本地企业对泰州农村增收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工资性收入。
(三)借鉴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经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从社会广泛募集资金;
(四)认真抓好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规范和完善基金管理流程,加强社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和抽查,对社保基金的运营实施全程监督,确保基金的使用合理化与规范化。
(五)与此同时,各地农村也应该在政府的指引下扩大生产,积极响应政策和号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农产品更好更多的打入市场,为提高社会保障程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农村要深入开展创建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村活动。要继续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保证培训券发放到位,及时兑现,发挥作用。要结合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村级平台建设。要切实认真抓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实现即征即办的目标。同时继续重视抓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3.3做好宣传和规划工作
(一)各部门着力提升全系统干部综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要积极整合系统内外资源,依托网站、“12333”和各主流媒体,宣传典型、宣传政策、宣传工作进度。
(三)要重视并且抓好信息工作,及时将工作动态、创新举措和序时进度上传下达。要加大对宣传信息工作的考核力度,坚持通报和专项奖励制度。
(四)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保障的意义、政策、办法,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使所有用人单位和员工都要进入社会保障体系。
3.4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一)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操作,实行农村社会
本科毕业论文
保障的行政管理、基金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分离。强化三支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二)各地要积极开创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实现立法、监察执法、行政执法监督、普法工作的目标,正确处理好开展专项大检查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结合当地实际与维护法制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维护行政管理秩序与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开展普法活动与提高自身素质的关系。
(三)强化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考核机制,根据《泰州市2007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考核标准》针对主要是县、乡级部门从“制度出台、组织领导、试点成效、基础数据库、机构队伍建设”等十一个方面评定等次,适当表彰。
(四)《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法律既是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以贯彻实施三部法律为契机,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依法行政,促进劳动保障中心工作,提升履行部门职责水平,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行政机关运作方式。
(五)同时,要以以上三个法律文件为蓝本,适时制定出与泰州本地区所相适应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在社会保障的同时也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
本科毕业论文
结束语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它的建立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的不平衡状态,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将会向保障方式多层次、资金来源多元化、制度法制化、管理规范化和服务社会化等更加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体系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大农村人民就可以从中得到切实的利益,生活条件得到切实的保障。
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子操.《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2]陈家付.《我国社会公平保障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2).[3]闫红霞.《浅谈如何解决中国的社会保障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1).[4]黄卢宇, 梅青.《关于深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现代商业化,2010,(3).[5]吕玉芳.《城乡一体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黄聃.《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资金的制度缺陷与路径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9,(8).[7]孙永勇.《以县域为起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J].城市周刊,2009,(1).[8]左文华,闫宇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11).[9]李鹏.浅析新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J].时代经贸,2007,(7).[10]康媛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所存在的缺陷以及改善措施》 [J].法制与社会,2009,(7).[11]刘鑫, 陈红娟.《泰州市农村社会保障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4).[12]唐春根.《泰州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分析》[J].职教研究,2009,(2).[13]宋文斌.《略论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J].财经纵横,2007(7).[14]张萍,熊珍琴.《新农村视野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J].农业考古,2006(6).[15]汪惠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16]樊宝洪,王荣.《农村经济》.万方数据,2006,(11).[17]朱叶翔.《农村经营管理》.维普资讯网,2004,(7).[18]沈建华 《江苏农村经济》.维普资讯网,2001,(2).[19]王振南 《现代管理科学》.万方数据,2006,(2).[20]顾莉 《江苏农村经济》.维普资讯网,2009,(7).本科毕业论文
第三篇: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摘要:农村是我国基层部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我国政府农村计划与政策的重要政府职能执行工作。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量大、涉及信息复杂,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也更高。信息化建设能够极大地提高农村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工作失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服务水平,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文章从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实际出发,在探讨了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意义基础上,对如何进行此项工作提出了总体设想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一、农村经营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重要意义
我国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已经发展十余年,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球的工业、信息及城镇都处于大转型大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前进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现代农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新世纪以来,为加紧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我国农村的面貌已经显现了重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民对农村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问题给新农村中经营管理工作既带来了机遇更形成了挑战。这种情况下,农村对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深入发展的诉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强与加深农村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极大提高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深刻而更加全面的推进我国的农村经管工作发展。创新农村发展机制,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与进步。因此,各地农村管理人员与领导应当充分认识与重视经管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继续大力发展其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放到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各级相关部门应从整体规划、资金支持、科学领导等各个方面正确分析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发展问题,迎难而上,为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二)现实必要性
农村经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还与当今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对政府职能的实现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首先,农村经营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提高对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这便要求在经管工作全部环节的信息处理工作中,对信息不仅要能够做到科学化的统计,更需要进行智能化的设计与管理以促进经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真正提高。这种观念指导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展开,农村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有全局指导。具体例子如可以将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应用到我国农村的农业管理与种植中: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农民科学而精准地对耕地中农作物可能的产量进行预估,还能够帮助农民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便给了农民及相关部门以反应的权利,保证把农民损失降到最低。另外,信息化建设中,不少信息技术专家还能够就土地种植及其他问题对农民进行指导,帮助其生产活动更科学更高效。其次,我国经济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曾明确指出与要求,各地区的经济要做到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只有继续重视信息化建设,逐步极大地提高农村经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用“数据信息”架构起来的沟渠。在农村经管工作中渗透现代文明,才能帮助其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农村经管工作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网,对全农村各项工作起到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最终实现总体的跨越式前进。最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政府职能及其农村的管理职能履行情况密切相关。农经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为农村构建出一个较为广大的系统的信息网络,将农业发展各相关要素都纳入其中。而政府的职能情况在这种结构下发生转变:如当一个农村建立起能够对生产经营进行监测的系统时,政府便只需要及时对这一系统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这时政府的职能便转变为制定宏观的针对性经济政策保证农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一)架构网络信息模式
经管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关农村提高本村科学技术水平,为信息化提供可靠的硬件环境。网络信息模式的架构需要建立起“县、乡、村”多层级信息网络体系,保证农村在进行数据的合理化探寻时及时了解大环境信息和上级政策。
(二)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示范村
在建设三级型经管信息化工程的同时,应同时建设能够起到示范性作用的经管信息化先进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始终贯彻落实整体与区域结合,重点示范,稳中推进的方针要求,在综合提高整体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同时,选择一些村落进行重点培养和发展其信息化示范工程水平。
(三)建立信息化建设培训基地
保障农村经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稳步合理推进还离不开对经管相关工作人员及领导机构的培训工作的重视。基于此,有条件的农村基层可以开展信息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能够起到普及与重视经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宣传经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促进建设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三、实现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基本保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虽然是基于现代高科技技术与设备的信息化工程建设,还需要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管工作信息化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各级农村或农业部门要把经管信息化工程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于各级管理工作建设者来说,则应当从大局角度考量本地区的信息工程建设,从上一级或全国着眼建设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强经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施建设,用基础设施结合网络设施平台,形成信息化综合服务的网络、网站与系统。
(二)技术支持———提高区域信息开发技术
区域信息开发技术是农村经管工作的技术支持力量,提高经管工作效率需要加强对应用信息开发技术的重视与创新。各级农村部门在对信息合理地采集与初加工之后,应着重于以国家标准为指导要求对经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发布。因为这种技术的提高需要在保证农经信息规范而标准,保证数据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到位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应用信息开发技术,需要积极构建关于经管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并广泛结合最新的网络发展。具体例子如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智能手机应用、视讯交流工具等多种手段协同推进信息的应用与开发。
(三)前进方向———加强组织领导力量
一项好的工程建设离不开有力而正确的领导力量的指导与引领。对农村经管信息化工程建设来说,其领导组织决定着整个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更直接影响着经管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效率。因此,在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重视起组织领导的力量,切实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整个农村的发展规划与总体布局中去。就农村社会而言,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还应当开展经管信息工程的宣传工作。用积极宣传营造农村社会对经管信息化工程的良好氛围,并注意定期就经管信息工程工作进展展开研讨会讨论,总结失败教训或成功经验,为日后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四)辅助力量———规范农经业务建设
规范化的农经业务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和最重要的辅助性力量。这一方面便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就农村经营与经济问题进行流程上的认真梳理与业务上的严格规范。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重视制定规范与推广使用农经问题相关规范的工作。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问题上,可以就具体方面规定业务流程,制定规范的土地经营权登记与管理办法。另外,在农村财政问题上,可以采取财政型的奖补制度提高农村工作人员及农民为农村建设献策献力的积极性,健全全村经济事务一事一议的制度。经济问题上,则需规范农村筹资筹劳的具体过程,最终促进经济监管领域各项工作的全面制度化,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最积极的影响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刚.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迎来春天———访农业部经管总站副站长贾广东[J].农村经营管理,2013(02).[2]马亭山.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运城召开[J].农村经营管理,2012(06).[3]刘成宜.浅议农村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业家,2012(06).[4]池坛寿.论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农业,2010(10).[5]程兰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经营农业升级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
第四篇:农村食品安全论文
农村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2011年4月15日
食品安全工作事关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各类饮食商家都纷纷把目光瞄向这一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这无疑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无形的压力,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管理课题。特别是目前农村食品安全状况很令人担忧,尤其是自办酒席普遍存在无人监管,几乎处于监管真空状态。为此探索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思路已迫在眉睫。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我认为乡镇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应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实现全方位、无缝隙管理,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构筑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消除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盲点
一是实行食品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乡里成立由党委书记为主任、分管领导为副主任,乡计生办、卫生院、畜牧站、派出所、学校等基层站所负责人以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乡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领导、组织、协调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工作。
二是各村及各部门成立以一把手为站长的食品安全工作站,对本村及本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负责全面监管。各村计生干部作为协管员,负责收集本村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上报和处理。
三是各社成立食品安全安监点,由社主任及各社计生中心户长作为安监点信息员,负责采集并上报本社食品安全有关信息。通过以上措施,做到社有安监点、村有安监站、乡有办公室,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环环相扣,密不透风。
二、加强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1、加强培训。食品安全部门应定期对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学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掌握直观鉴别假劣食品的常识,监督检查的程序和方法等,提高协管员和信息员的能力水平和业务素质。
2、保证待遇。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兼职工资保障机制,其兼职工资及开展工作所需要经费,应由地方财政列支,并逐年提高工资待遇,其目的就是调动干部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为能竞争上岗打好坚实基础。
3、严格奖惩。政府与协管员和信息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其工资待遇与工作成绩挂钩,奖优罚劣,年终兑现奖惩。这样不但能约束干部,还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4、尽职尽责。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平时主要是负责发现并及时上报食品安全潜在隐患,同时协助上级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开展监管工作,以促进农村小卖店、超市、饭店、酒席等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三、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规范运行 强化乡镇政府食品安全意识和职责,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长效运行。一是乡政府与辖区内各村及各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食品安全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二是乡政府与食品加工作坊、食品经销户、餐饮业主、农村自办酒席业主及养殖大户等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三是乡政府下发文件,出台具体实施制度,如乡食品安全办公室、村安监站、社安监点的工作职责,协管员和信息员行为规则、奖惩规定以及行政管理规定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把农村食品安全工作逐步引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
四、以农村自办酒席监管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近年来,农村自办酒席越来越多,而且随意性强,已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大对自办酒席的监管和整治力度,才能切实保证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建立自办酒席运营准入机制,相关部门应该行政介入,主动审核自办酒席单位和个人的资质,符合标准的发放行业许可证,没有取得许可证的坚决禁止营业,对于无证经营者,依据相关法规进行重罚的同时,责令其办理相关手续,对拒不整改的坚决予以取缔,绝不手软。
二是自办酒席从业人员要持证上岗。厨师及服务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临时雇用的工作人员,也要有医院开据的健康体检证明,否
则一律不得上岗。对雇用没有健康证或健康体检证明的经营业主,要给以高额重罚。
三是建立自办酒席上报制度。凡农村自办宴席就餐人数超过30人的,信息员必须了解相关情况,提前24小时报告村安监站,由村安监站报告给乡食安办,乡食安办组织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进货渠道和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检验,特别是对食品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瞒报、漏报的信息员和协管员,要视其影响给予相应的罚款处理。
四是强化原料进货索证。对于自办酒席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所有货源都要注明购货渠道,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规违法行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五是做好对自办酒席的指导工作。乡村食安机构要组织自办酒席单位和个人及时填写自办酒席登记表,并存档备案。要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家庭自办酒席烹制加工方法的科学指导,做到生熟分开、餐具清洗消毒。严禁采购加工霉腐变质、有毒有害、病死毒死、超过保质期及不新鲜的食品原料和酒水饮料,严禁食品和农药混合存放,进一步降低群体性食物中毒风险。
六是组建自办酒席行业协会。乡食安办要动员全乡自办酒席单位和个人积极参加行业协会,对入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造册,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的业务手续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协会形成行业
自律机制,靠机制进行自我管理。年末食安办还要组织卫生监督部门评选出优秀会员,并由政府出资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高酒席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
七是发动群众,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氛围,使广大群众融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来。在乡镇成立食品安全投诉中心,公开举报电话,负责受理有关食品安全的咨询、投诉工作。对投诉的案件经核实后除对投诉者保密外,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八是搞好宣传教育。要通过发放宣传单和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揭露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制售假劣食品的“黑名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知情权和监督权。
九是完善乡食安办行政职能。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增加乡食安办人员编制,设立专职食安办工作人员,并赋予行政执法权。食安办成员必须持证上岗,有权取缔不符合条件的自办酒席单位和个人,特殊情况可联合执法。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和消费者等诸多方面。每个方面都负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并相互关联,只有每个单位和每个人都切实履行职责,尽到义务,这个系统工程才能日臻完善,才能为群众营造一个安全的人居饮食环境,才能切实保证群众的身体健康。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了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农村的食品市场会越来越好。
第五篇:农村小学校长论文
论文:
做农村小学校长的感悟
南漳县薛坪镇洛浴中心小学 廖焕明
通过历时两天的小学校长培训,我学习了很多政策法规知识,其中也有很多感悟,作为我们农村偏远的普通小学与乡镇中心小学及城市小学从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办学水平等诸多方面是没法比的。但是,作为学生,不管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是一样的。普通小学办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的校长,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一条适应农村学校特点的发展之路,从而让当地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呢?现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谈谈自己在做校长时的几点感悟,观点不正确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端正思想,有强烈的使命感。我认为,作为一所农村普通小学的校长,面对着的是最基层的农民朋友,我们的办学理念、工作思路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我们教育实施水平的客观反映。我们的工作作风将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不能因为学校规模小,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不高等客观原因而降低工作的标准和对自己的要求,老百姓的孩子也是孩子,要尽最大努力、立足实际开展好工作,做到不舍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学校管理,以感情引领为主。在学校管理方面,我认为,学校制度的制定要立足发展教师,而不是限制教师,既要靠制度去规范,还需要用感情去引领,作为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更多的去关心、关注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学校规模小的学校,要少讲大道理,多投入感情。学校只有上十个教师,如果校长凡事搬制度、讲原则,有些时候是根本行不通的,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大的老教师,弄不好还会影响干群关系。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上,要讲究方法,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死搬硬套。比如在请假问题上,作为农村,风俗习惯是非常多的,原来有些老教师因农忙或是亲戚、街坊、朋友家里红白喜事需要请假是非常多的。我记得曾和有些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谈过,作为学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没有特殊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批准教师们请假,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是农民,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老师们非常理解和支持的我的观点,一学年来,因为上述原因请假的老师非常少,教师们变得越来越自觉,我认为要比对他们说“你请一天假,我扣你考核积分”等等的话效果要好。
关心教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对待教师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在工作上做到,对待老教师要爱中又严,对待年轻教师要严中有爱,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少,年龄大的老教师占比例比较大,要经常走到教师们中去,多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比如在教师仪表方面,因为学校大部分是年龄大的民转公教师,家又在农村,所以在仪表上不是很注重,经常见男教师头发蓬乱、满鞋污渍就赶到学校,进入课堂,既影响了教师形象,又降低了课堂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比如在教师会上不断地讲教师仪表的重要性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以后再从办公室里走出的教师,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特色办学,使普通小学不普通。所谓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教育风格。它是学校特性的体现,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个性体现。作为农村小学,要充分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等条件,立足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走特色办学之路。我校近几年来全面启动了“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的古诗文诵读工程,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又如我校教师都积极撰写教育故事、案例等,这些教师很多都是年龄较大的,他们把这些故事、案例等编成校本课程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我认为这和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这就是普通小学不普通。
宣传报道,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因为是农村小学,位置偏僻,也许上级领导来的少,学校教师出去的少,信息相对闭塞,那么,怎样通过一种途径,让社会更多的了解学校、关注学校发展呢?宣传报道。通过宣传来让领导关注、了解学校,为学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作为农村小学的校长更要重视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既要做到扎扎实实的干工作,还要做到大大方方的搞宣传。
作为农村普通小学的校长,在工作上因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很多事情上是想到了但做不到,有的时候做到了,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我认为,要想干好一个农村小学的校长,首先思想上必须做到能甘于清贫,耐住寂寞,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其次,在工作上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并随时为学校的发展多作思考,寻求更好的发展出路。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