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处室调研报告)[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9:3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处室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处室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处室调研报告)

“二元户口”坚冰在融化

———我市探索建立城乡统一户籍制度研究

综合改革处支部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改变我国现有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目前,我市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而产生了城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渠道不畅等一些列问题,破二元坚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一、我市城乡二元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1、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明显滞后。小城镇在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展极其缓慢,导致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小城镇的载体功能和拉动作用不明显。

2、农民不能完全享受国民待遇。农民在户籍、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与市民差距越来越大,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无保障,农民进城务工和购房、落户、子女就学等屡遇政策歧视与不公待遇,农民和农民工已成为农村和城镇中最缺乏保障的新的弱势群体。

3、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大多数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较大,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生产效率较低,市场需求信息闭塞,优势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靠天吃饭”仍是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经营乃至生存之道。

4、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健全。土地所有权产权主体不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受“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策的影响及现行法律条文本身不清晰的制约,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并不明确,导致滥用土地或土地荒废。农民土地流转还是承包权的流转,局限于本村社之间的内部流转,土地流转带来的土地规模经营的城镇化拉动效应呈现不大。

5、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组织程度低,农民进城成本过高,就业率和工资标准低。一方面,由于农村流动劳动力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等综合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劳动力转移多以自发为主,存在盲目性,没有保障,出现问题较多,歧视农民工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突破二元坚冰的主要办法和途径

(一)实行政策扶持统筹,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调整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发挥国家对农民增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继续增加投入总量,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结构。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将

县以下以改善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进一步搞好种养业良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动植物保护、农产业质量安全、农业信息与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于管理等农业支撑体系的建设。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市、县(市)要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成效。

(二)实行城乡工农业统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1、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的形势和世贸组织关于农业保护的有关规定,增加对农业科研和推广、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按照工业的理念来改造、提升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专业化、区域化的要求,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

2、进一步发展壮大乡镇企业。紧紧抓住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有利契机,不失时机的筛选接受国有企业改革后具有专业技术的下岗职工的就业,同时依托加工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集团搞好产品加工等配套服务;抓住国内外发达国家部分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引进承接转移的产业,吸纳他们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乡镇企业发展水

平;大力支持和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继续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带动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广泛就业。

3、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粮食生产和粮农利益,在对农民给予直接补贴和免征农业税的基础上,提高粮食风险基金中用于直接补贴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比重。充分利用现有粮食资源,紧紧抓住优势粮食品种在南方市场颇受青睐的有利契机,利用现代物流的方式,建立商情信息、物流配送、商贸关系服务平台,构建新型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发展大型现代粮食加工企业,逐步扩大农村现有粮食加工企业规模,更新加工设备,提高粮食深加工以及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产销结合,加快粮食周转速度,催生发展多层次大型现代粮食企业,带动粮食物流供应链、市场链、价格链和产业链的尽快形成,形成多元粮食流通体制新格局。

4、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由政府劳动等有关部门负责牵头,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组织领导。加强与劳务所在地劳动部门和用工单位的联系,制定外出务工计划,有针对性地外派务工人员,有条件的,可由劳动部门或县、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代签用工合同,送工到位。建立农民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培训经费应主要以各级政府支持为主。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和歧视性政策,加快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动保护和巧立名目的乱收费

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和清理坑农、害农的非法劳务中介组织,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把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享受公共服务等问题纳入发展规划,解决好农民工在子女就学、住房安臵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使进入城镇的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解除进城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5、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培养农民企业家。制定相应的创业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带着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创业资金回乡创业,带动本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拉动本地农村经济发展。

6、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应采取有效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引导农民相互之间或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以货币、实物、生产资料、专业技术和信息等多种形式建立合作联合体,大力发展各种类型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生产和产品销售等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方面服务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

(三)实行制度创新统筹,加快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1、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学习无锡等地户籍制度改革经验,选择具备条件的县(市)进行城乡居民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试点,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制度,使农村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城户籍待遇。

2、改革和完善试点小城镇经济管理职能,扩大(乡)镇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加快推进计划、城建、工商、土地等部门

下放镇管理的试点,并赋予相当于区、县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凡属于国家政策允许发展的项目,应允许乡镇政府审批后上报有关部门备案。将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拓展到农村和农民,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实行全覆盖。

3、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改革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安臵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土地换社保”的补偿办法,逐步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特别要积极探索在建设项目中推行以农民土地承包权入股的方式,使农民分享经营建设项目长期而稳定的收益。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可试行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部分资产量化为农民的股份,在村集体资产权属不变的情况下,作为农民分红的依据,地处城市中的“村集体”可先行一步。推行给农民私有和集体所有的房产颁发房地产证,允许上市交易和抵押贷款的试点。试行建立农民专项资金,用专项资金购买长期在城里务工农民自愿出让的闲臵耕地,然后向需求土地和耕地者出租或有偿转让土地的使用权,解决长期进城务工农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农民收入。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日

第二篇: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年=月==日)

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 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特别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

第三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年=月==日)

++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特别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这是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通过此次调研,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并且要把这种重视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坚决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二)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特别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

(三)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因此,应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六)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七)大力发展种养业。调研发现,蔬菜、蕃茄等之类的农产品在乡村一级还很有市场,目前上市的绝大部分是从县里批来卖的。同时,乡村一级的肉类市场也潜力很大,平均每天可出售=头猪以上。随着今后我县小水电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许多老板前来乡镇投资建厂,必将涌来一大批工人。待到那个时候,乡镇一级的蔬菜和内类市场会更加景气。因此,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促使农民在短期内实现增收的一条门路。但也要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此,本人认为:第一,凡属沿江一带特别是乡镇附近的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业和养猪业为宜,在蔬菜种植方面要积极选种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蔬菜作物;在养殖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养猪业,如猪、猪仔等,并在销售渠道上要坚持走内销和外销“两条路”。第二,凡属半山腰一带的农户发展山羊和土鸡养殖业为宜,力争实现年内出栏两批以上。这是山头上的百姓实现增收的一条最直接的门路。第三,无论是沿江一带的农民,还是半山腰一带的群众,都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增效、粮食增产。这是发展养殖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足够的饲料作物质保证,发展养殖业是无从谈起的。只有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种养业,才能实现“以地产粮,以粮养畜,以畜换钱”的良性发展格局。

(八)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

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供一名初中学生读书,每年得交杂费好几百元,供一名高中生读书就更难了,如此负重,我们的农民怎么富得起来。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做到农民应保尽保。同时要严控定点医院的药价,简化药费报销手续,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农民的住院和购药费用支出。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坚决避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从而抵销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等现象的发生。

第四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

++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

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特别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4%,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这是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通过此次调研,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并且要把这种重视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坚决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二)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特别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

(三)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因此,应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六)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七)大力发展种养业。调研发现,蔬菜、蕃茄等之类的农产品在乡村一级还很有市场,目前上市的绝大部分是从县里批来卖的。同时,乡村一级的肉类市场也潜力很大,平均每天可出售5头猪以上。随着今后我县小水电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许多老板前来乡镇投资建厂,必将涌来一大批工人。待到那个时候,乡镇一级的蔬菜和内类市场会更加景气。因此,大力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促使农民在短期内实现增收的一条门路。但也要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此,本人认为:第一,凡属沿江一带特别是乡镇附近的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业和养猪业为宜,在蔬菜种植方面要积极选种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蔬菜作物;在养殖业方面要大力发展养猪业,如猪、猪仔等,并在销售渠道上要(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坚持走内销和外销“两条路”。第二,凡属半山腰一带的农户发展山羊和土鸡养殖业为宜,力争实现年内出栏两批以上。这是山头上的百姓实现增收的一条最直接的门路。第三,无论是沿江一带的农民,还是半山腰一带的群众,都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增效、粮食增产。这是发展养殖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足够的饲料作物质保证,发展养殖业是无从谈起的。只有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种养业,才能实现“以地产粮,以粮养畜,以畜换钱”的良性发展格局。

(八)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供一名初中学生读书,每年得交杂费好几百元,供一名高中生读书就更难了,如此负重,我们的农民怎么富得起来。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做到农

民应保尽保。同时要严控定点医院的药价,简化药费报销手续,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农民的住院和购药费用支出。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坚决避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从而抵销农民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等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的调研报告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的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副主任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和农工委委员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评价

我区现有*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分配人口*人,其中老年人近*人。近年来,区政府围绕打造“三全”首善之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年行政村农民人均收入*元,增长*%,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改善发展环境,夯实增收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区政府累计投入近百亿资金,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进*建设,龙坞茶镇正式挂牌国家5A级景区,*个行政村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其中5A级*个,乡村旅游产业配套设施不断改善。

(二)强化就业指导,保证基本收入。

区相关部门每年深入农村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举办招聘会,积极通过“线上线下”为农村群众搭建就业平台。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一以贯之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已累计培训人次突破*万人次,投入农培资金*万元。探索农村创业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优秀农创客,创建农村小微创业园,做好农民创业培训指导,发放创业贷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

(三)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制定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及民宿、农家乐发展。*年全区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创造服务性岗位*余个,也进一步带动提升了农户房屋的出租率和收益率。高度重视西湖龙井茶产业的保护与发展,实施菜籽饼肥免费发放和全域无人机植保,茶叶品质逐年提高,*年实现茶叶一产产值*亿元,亩均收入*万元。今年龙井茶采摘前期,区政府及时出台《*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春茶生产扶持方案》,安排资金*万元,帮助茶农茶企渡过难关。

(四)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兜底保障。

区政府高度重视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年涉及“三农”投入*亿元以上。积极完善生活救助、就业帮扶等政策,做细做实农村低保、低边、残疾、大病等困难家庭社会救助服务,没有一户家庭因病因灾而生活无着。深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余名农村群众实现就地就业,保障困难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全覆盖,全区约*名农村老年人中有约*名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近万名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老年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收入不平衡。

通过对*个行政村农户的抽样调查发现,农民收入主要存在三项不平衡。一是收入来源不平衡。从收入来源看,多的地区有*项以上,少的地区只有一、两项的基本收入,如双浦地区*个村大多数农户只有打工收入和土地流转租金收入;而留下东穆坞村平均每户家庭都有*万的房屋租金和*万元茶业收入,两项人均收入即达到*万元。二是地域收入不平衡。据抽样调查,*不同地域农户收入差距较大。三是城乡收入不平衡。*同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比水平较低,以致农村老年人最低收入群体平均月收入不到*元,每天仅能开支十几元,生活相对困难。

(二)就业渠道较窄。

一是就业机会较少。当前我区农民自主种植养殖大大减少,一些不符合环境要求的企业已整治,而新的就业机会尚未形成,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机会大大减少。二是农业企业吸纳能力较弱。全区目前流转土地*万亩,实际可利用土地*万亩,共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家,吸纳本地劳动力*人,每百亩土地仅能吸纳*人。三是创业创新能力不足。受制于自身能力、学历,农民创新创业的意识不强,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在乡创业的能力不足。有少数青壮年就业高不成、低不就,创业无能力、缺资本,宁可在家赋闲,无所事事。

(三)美丽经济发展不快。

一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尚不完善。虽然全区已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但符合旅游需求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已远超设计处理容量,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二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缓慢。流转土地的利用效率不够高,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土地闲置率较高。三是乡村产业融合不足。美丽乡村建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乡村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农旅产业、休闲产业、康养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优势还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显势。

(四)村集体分红能力弱。

*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最低的翁家埭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仅*万元(财政补足到*万),大部分村级集体收入仅能满足村级组织运营及基本保障。一是村级集体“造血功能”不足。*年*月出台的《杭州市区村级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行政村可预支*亩的留用地。但到目前为止,仅有东穆坞村、华联村和绕城村三个村预支落地*亩。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还未能取得突破。二是村级日常支出负担较重。当前各村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刚性费用支出不断增加,部分村出现入不敷出、部分村有负债的情况,影响了集体收入用于分配。三是村级人才储备不足。乡村振兴领军人物相对缺失,一些村干部因文化水平、经营能力等制约,对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影响了集体经济发展。

三、建议

实现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我区作为发达地区的主城区要紧紧抓牢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从优化增收环境和提升发展能力双向发力,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

(一)加强培训、促进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民工资收入

1、拓宽就业渠道。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排摸、劳动意愿调查和适合岗位的提供等工作,开通“线上线下”招聘渠道,努力为农村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劳动力供需信息对接平台。

2、加强就业培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农民走进“课堂”进行集中、专业的技能培训。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和用工需求,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促进就地就业。把涉农企业引进同农民就业增收结合起来,明确企业对本地劳动力尤其对*/*人员和超龄人员的吸纳责任。对安置本地农村劳动力多的本土企业,要给予适当政策补偿。区环境集团等区属国有企业劳动用工,要首先考虑接收本区农村劳动力。要照顾农民的种植需求,在一些没有自留地的村,可有计划地回拨少量流转土地给有种植意愿的农户进行种植,减少农户对果蔬的生活开支。

(二)做强产业、鼓励创业,进一步拓宽农民经营收入

1、加快发展美丽经济。要以践行“两山”理论为目标,科学编制全区美丽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快美丽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生态经济、电商经济、文创经济、养生经济等美丽经济业态,让农村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好产品变成增收致富的“宝物”,如鼓励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茶餐厅、康养基地等。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妥善解决农旅项目建设用地以及土地、房屋经营权稳定性保障等问题,注重西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加快推进灵山风情小镇、兰里景区、巧克力小镇建设,提升龙坞茶镇建设绩效,文旅集团和之江经管集团要起好主力军和引领者的作用,加速实现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流转土地利用效率,积极招引优质现代农业企业和具有影响力的项目落地,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要高度重视西湖龙井茶产业保护和发展,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品牌形象,进一步完善全生态产业体系,打造采茶、炒茶、品茶、茶艺、茶旅和茶文化相结合的西湖龙井茶特色产业链。

3、鼓励引导农民创新创业。要加强农村创业人才培育,努力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要制订出台农民在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更多新一代农民在家门口创新创业,通过数字赋能,做深做透“互联网+农产品”“数字文创+农产品”等文章,扶持带动增收致富。要充分发挥农合联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发挥政策优势,促进农民创业就业。

(三)深化改革、拓展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配强配好村级领导班子。村党组织、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是行政村建设发展的领头雁,特别是下一步在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经合社董事长三职“一肩挑”的情况下,“一把手”的人选尤为重要。在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要把好入口关,高度重视村班子成员的配备,特别要把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选为村级组织“一把手”,并及时做好培训提高工作。

2、增强集体经济分红能力。要增强村级集体“造血功能”,统筹分配留用地资源,优先将留用地指标向行政村倾斜,尽快实现指标落地、项目启动、收益见效。要紧紧抓住精品村、风情小镇、旅游示范线建设等契机,用足用好各类政策,盘活利用好村级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和房屋等物业资源,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低丘缓坡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开展高附加值的种植养殖,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3、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模式,促进农村承包地规范、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房地一体、统筹推进、依法依规的要求,分步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健全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长效机制,保护农民合法财产权益。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赋予宅基地和农房出租、抵押、入股等权利,出台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农房利用率和收益率。

(四)精准服务、强化保障,进一步增加困难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1、持续加强农村扶贫帮困。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实施帮扶工作责任制,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增强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开发管理好公益性服务岗位,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就近就业。要坚持对农村困难群众的调查排摸,重点关注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年老致贫等现象,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要积极开展村企结对、村社结对,实现城乡互补和城市反哺农村。

2、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要积极向上呼吁争取,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和待遇标准,加大对农村群众的医疗补助力度。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现有劳动年龄段的农村群众尽可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提升未来养老保障水平。要参照企退人员向农村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节日慰问金,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3、优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养老服务政策应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倾斜,给予农村老年人养老以“特殊照顾”。要积极引导慈善机构、公益组织到农村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农村老年人享有美好晚年生活。

下载关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处室调研报告)[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处室调研报告)[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农村工作重在增加农民收入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工作重在增加农民收入调研报告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业,难点在农民。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地处湖南省......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年=月==日)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

    关于依靠林业增加农民收入情况的调研报告05

    关于依靠林业增加农民收入情况的调研报告05.11 一、我市林业资源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紧......

    做好农村工作 增加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张莉

    做好农村工作 增加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 乡政府副乡长张莉根据我乡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认真学习,深刻领......

    XX区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区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XX副主任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和农工委委员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

    投资结构布局调研报告问题对策

    投资结构布局调研报告问题对策投资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对经济增长具有需求和供给的双重效应。在*市当前“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时期,投资更加注重持续加码补短板和改......

    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鄂州市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鄂州市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省市联合调研组 2010年第5期 ——本刊特稿 根据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在鄂州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由吕东升同志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