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县农机教育培训的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1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苍山县农机教育培训的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苍山县农机教育培训的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苍山县农机教育培训的情况调研报告

苍山县农机教育培训的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苍山县强化措施、多管齐下,认真抓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平安农机”创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去年被评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先进单位。就苍山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二年来该县农机教育培训情况

1、培训各类人员情况:2010年,共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才1074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1978人,短训农机合作社人员和其他专业机手4670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500人,复训老农机手3600人次。2011年已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189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968人,短训各类技术人员2411人,复训8519人次。

2、培训内容:农机安全法规,拖拉机、收割机构造、原理、使用、维修、保养,秸秆还田机的基本原理、安全操作、技术保养,病虫害防治机械的构造、使用、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致富常识等。

3、培训方式:采取全日制“十把关”的教学方式,或以会代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集中理论学习与分散实习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法规和技术的实践应用。

二、主要做法

(一)舍得投入,注重培训基地建设。

农机化学校作为一个为机手服务的窗口单位,培训场所环境和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机部门的形象。苍山县把农机培训阵地建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学校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按照“一个中心、两大优先、三个坚持、四个舍得”的原则抓紧抓好。“一个中心”就是以农机校发展壮大为中心。“两大优先”,就是对农机校的请示优先研究批复,对农机校的需要优先考虑解决。“三个坚持”是,坚持美化办公环境,改善办公条件;坚持社会化办学,培育新的农机驾校;坚持长期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四个舍得”是:舍得给人、舍得给物、舍得花钱、舍得放权。仅去年就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总投资360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高标准农机化技能培训学校。投资38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教练车和办公设备,并硬化了教练场地,改善了校容、校貌,为学员上课、教师办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还投资近10万元配备了42台电脑,专门用于学员实行“无纸化”考试。学校被评为 “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和 “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重点学校”。学校的条件完全符合教学要求,为承办各项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提高教工业务素质。

苍山县农机化学校始终坚持把农机校教工政治、业务学习放在首位,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前来讲学,积极开展教学观摩比武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教工素质。05年临沂市教学比武中,分别荣获教学和实践一等奖,随后又获得了省级教学和实践二等奖;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全市农机技能竞赛中,有2名教师又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6人。有6人具有全省统一的《上岗证》,5人拥有省级《教练证》,8人具有教委统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特别是农机化学校校长刘世江同志,工作兢兢业业,经常深入乡村办班授课;为搞好农机培训,他加班加点,自制教学模具,讲课生动形象,深受上级业务部门和学员的好评

(三)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在农机教育培训过程中,苍山县农机化学校实行了“三个三”的工作模式,即“三配合、三联合、三结合”。一是实行教育培训“三配合”。即教育培训与“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惠农政策相配合、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配合、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配合。二是实行教育培训的“三联合”。即与农机生产企业相联合、与农机经销商相联合、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相联合。三是教育培训的“三结合”。即教育培训与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相结合、与农机技术推广业务相结合、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业务办理相结合。

(四)狠抓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首先,在管理上该县局坚持“十把关”、“一人一袋”、“一班一簿”、“期期调度”的档案管理模式。其次,在程序上采取“宽进严出”的做法;在形式上采取随到、随报、随学,定期集训考试的办法。同时还重点落实了严格要求、严把手续、确保培训时间、确保培训质量的“两严两确保”做法。

三、当前该县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培训时间上,农机手怕耽误时间,尤其是农忙期间,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学习、重办证轻培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二是农机化学校依附性太强,责权利不明晰,自主权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三是农机化学校的教师地位和待遇有待提高;教师队伍有待加强。四是农机教育培训专题会议太少,应不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农机化学校校长、教学骨干参加的研讨会、交流会和培训会,并搞好督促检查。

四、下一步该县局工作思路

一是要不断拓宽培训渠道。由单纯的农机驾驶员技术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和“金蓝领计划”的实施,逐步向农村适应技术人才和就业培训转移。举办电气焊技术培训班,农机维

修技术培训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是举办两年制中专班。为培养农村紧缺的机械类技术人才,帮助高、初中毕业学生解决学习和就业难的问题,计划与临沂高级技工学校相互合作,实施联合办学,招生农业机械化和农村新能源两个专业两年制中专班。招收具有初(高)中毕业或同等以上学历,年龄在16-25周岁的学生。学员免收一切学杂费,学满2年,考试合格发给中专毕业证书及相关资格证书。三是要明确农机化学校的成人中专学校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增强农机教师的优越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更多的农机技术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济宁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济宁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实施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掌握全市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为不断促进农机培训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鲁农机科函字〔2011〕21号文件精神,从七月初开始,对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和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教育培训机构基本情况

济宁市十二个县市区,共有11处公办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两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分别是“济宁市市中区奥龙农业机械化学校”和“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可以收取培训费用,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2011年培训收费6.5万元。2010年省农机办《关于全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结果的通报》(鲁农机科字〔2010〕15号文),我市有四所农机校被评估为“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分别是兖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曲阜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泗水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和邹城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其余学校被评估为“山东省农机化规范化建设学校”,(二)、农机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

济宁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机校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新型农民培训和促进劳动力转移为亮点,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培训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为重点,以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执法检查为依托,2009年以来,每年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次,针对新购机农民增多的特点,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的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联合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对新购机农民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进行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实用技术的培训。

2009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3763人,完成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4312人,完成“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1200人,新购机农民培训3112人。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各级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示范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共组织现场会、观摩会132次,举办培训班210多期,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机户7235人。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培训58418人,比2008年新增8000多人。

2010年全市累计培训驾驶员 3196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驾驶员3440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1000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485人,圆满完成了省办下达的培训任务。今年上半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共计34974人次,其中,农机管理人员585人,农机技术人员4922人,购机农民5322人,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6403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1960人,农机驾驶操作技术15782人,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2071

人。自八月底开始,启动了1000人“阳光工程农机服务人员培训”。2011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8万人次,上半年完成34974人次的培训,完成全年任务的60.3%。

(三)、农机培训性质及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据2010年底的调查数据,济宁市11处农机化培训学校,除微山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外,其余10处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共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职教师76人。两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济宁市市中区奥龙农业机械化学校正在筹办中,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聘用4个教职工,2011年收取培训费6.5万元。据调查,我市11处农机化培训学校教职工虽然全都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学校人员完全能够胜任全市的农机培训教育工作,但也存在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师知识和补充新生教学力量等问题。同时,多年来都没有继续进修,知识机构落后、单纯与学校的全面发展及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不相适应,建议农机主管部门加大学校教职工继续或后续教育力度,加快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教职工更新知识结构的培训。

(四)、农机培训及建设资金投入情况及有利作用

2009年以来,我市农机培训和农机校建设共投入281.744万元资金,其中农机培训资金投入210.05万元,农机校建设资金投入71.694万元。

2009年济宁承担了12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地方财政投入培训资金3万元,阳光培训58.4万元,其中兖州市农机校培训电焊工100人,每人320元的补助,共享受3.2万元的补助金额,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2.7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64.1万元;2010年济宁承担了10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地方财政投入培训资金3万元,阳光培训59.1万元,其中兖州市农机校培训机防手200人,每人460元的补助,共享受9.2万元的补助资金,培训运销员100人,每人390元,计3.9万元,机防手和运销员培训享受补助资金13.1万元,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12.5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74.6万元;2011年承担了12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阳光培训57.6万元,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13.75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71.35万元。

2009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16.067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场地建设4.6万元,设备6.4665万元,政府投入场地建设资金5万元。2010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48.567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场地建设9.24万元,设备4.4万元,政府投入购置设备资金34.927万元。2011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7.06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设备购置资金7.06万元。近年来,我市教育培训资金及农机校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了受训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加快了“三夏”、“三秋”农业生产进度,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农业丰产丰收,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快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

平。

二、近几年我市农机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模式及经验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农机校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要求,不断挖掘培训潜力,充分利用取消培训费的有利时机,创造性、突破性地开展农机培训工作,重点放在拖拉机、土地深松、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驾驶员新训工作上。

(一)、主要农机培训模式

各县市区农机校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严格遵守学时制培训。在农机驾驶培训工作中,统一使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全省统一的培训教材、统一的档案表格等开展农机驾驶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山东省农机教学大纲的规章要求制定教学培训计划,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均按照省办计划或超过省下达的计划要求,且各项管理都严格按照省农机办的规定要求进行实施。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均下发入学通知书,学员报名时及时发放省办统编《拖拉机培训教材》,并根据学员的实际信息资料逐项建档,按照报名的先后顺序认真组织学员定时、定点进行培训,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培训,理论授课不少于48学时,实车教练不少于50学时。培训结束后,必须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机械常识、操作规程等相关理论知识考试以及场地驾驶技能、挂接机具和田间作业技能、道路驾驶技能等科目实际技能考试。只有四个科目全部考试考核合格,学校才能发放全省统一的《农机技术培训结业证书》。学员凭《结业证》和加盖审核章的培训记录到农机监理部门申领驾驶证。

(二)、主要经验做法

1、培训工作坚持了“五个结合”

(1)、与购机补贴项目相结合。购置补贴的实施带动了农民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的热情,但部分农民不能熟练掌握新型农机具的操作方法,使大批农机具的功效不能有效发挥。各县市区结合农机补贴的实施开展农机操作和维修培训,使农民具备独立操作技能,懂得使用维护技术,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与农机技术推广相结合。通过各种机械化作业现场会,送教下乡等活动机会,现场培训示范,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新机具、接受新技术。

(3)、与农机安全生产相结合。安全生产隐患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机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农机校结合监理站从源头抓起,开办法制培训班,培训驾驶员,使广大农机手时刻将安全生产放在心头,排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正常秩序。

(4)、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夏”、“三秋”生产的有利时机,采取现场培训和送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工作。培训活动总是跟随农时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而进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5)、与农机生产企业相结合。在培训活动中,由机械生产厂家提供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以及卷帘机等机具,既让学员看到了样机的操作示范,学会了相关技术,又宣传了企业的产品,很受农民机手和农机生产厂家的欢迎。

2、培训工作抓住了“三个特点”

(1)、培训方法上注重灵活性

培训对象不同,培训内容和目的不同,培训方法亦应不同。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培训中采取了课堂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培训以及送教下乡、专题研讨、以会代训等不同形式的培训方法,做到了培训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调动了农机手学习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上讲究实用性

农机手是农机技术的直接接受者和应用者,农民接受农机技术是用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民最现实。在农机教育培训过程中,农机局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培训内容讲究实用性和实效性。

(3)、培训效果上达到直观性

农民与全日制在校学生不同,他们认识、理解、接受信息和技术主要靠直观感受,而不是靠推理分析。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运用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设备,运用模仿、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理论直观化。

由于农机化教育培训行动在培训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结合”,抓住了“三个特点”,使得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形式方便农民,培训的手段适合农民,培训的效果富裕农民,因此培训行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农机化教育培训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受到了农机手和农民群众的好评。

三、近年来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认真贯彻拖拉机驾驶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后,农业部也制定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200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而明确了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条件、许可程序、培训业务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明确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和考试发证的配合与衔接、参训人员的条件及考试规定、监督检查及处罚办法等具体内容。山东省农机办出台了《县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对县级农机化学校的职责、基础设施建设、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2010年省农机办《关于全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结果的通报》(鲁农机科字〔2010〕15号文),我市有四所农机校是“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其余学校是“山东省农机化规范化建设学校”,各学校一直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农机主管部门的规章要求进行农机驾驶技术培训。

山东省物价局鲁价费发〔2010〕78号文件(关于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标准)自2010年7月颁布后,我市各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重新讨论研究农机培训收费,最后又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时立足各自实际,一致认为:该文件是针对全省农机驾驶社会化办学而制定的收费标准,农机局是农业机械的主管部门,所开展的农机培训属国家公益性培训,不应收取农机驾驶培训费。

四、当前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生源不足。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到农机校报名参加农机培训的人员呈下降趋势,生源不足的状况已十分明显。其原因有:一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用车辆基本饱和,培训的范围较窄,新增车辆和驾驶员不多;二是在边远地区对无证驾驶现象查处不严,机手存在侥幸心理;三是农机校本身广开办学门路做得不够,吸引力不强。

2、部分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机手由于经济困难,有要求参加培训的愿望,但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无钱参加培训。有的机手怕参加学习耽误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有的机手遵纪守法意识不强,想逃避培训办证,不想参加培训。

3、培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绩效,轻教学”的现象。这给培训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是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农机校教师的素质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是近年来农机校因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手段所造成的。

5、学校发展后劲不足。学校因循守旧,仅仅靠行政手段招生,没有面向社会和市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资金投入不够,办学条件未能进一步改善。

(二)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农机培训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机培训,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手上岗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对促进安全生产及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广开生源,适应形势。生源是农机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是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三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四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农机校要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修训结合,或田间路头培训。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传授农民欢迎的先进适用技术。

4、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内部协作。强化系统内农机校、监理站、推广站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配合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农机管理系统整体功能。

5、积极转变观念,参与市场竞争。农机校在搞好农机培训的同时,应利用学校自身优势,拓宽培训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技术和人才的培训。不受培训形式、内容和时间的限制,提倡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办学,鼓励兴办各类职业培训班、成人中专班、技工班等,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格局。彻底转变依赖行政手段抓生源的观念、被动办学的观念,积极跻身人才培训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打破行业界限,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种类型的适用人才。

6、适应形势发展,转变办学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农机教育培训规模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机教育培训的需求,建议出台整套规范全国农机教育培训的文件和法规,使其走上正确发展的轨道。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农机教育培训体制已不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公益性培训上,倍感财力不足。要求国家及省加大农机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使其改善办公环境,正常开展培训工作。(济宁市农机局 科教科)

第三篇:某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某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省农机办《关于对全省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近年来xx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现状,公益性培训的类型、教育培训开展的模式,农机教育培训发展趋势以及农机教育培训对农机化工作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xx市地理区划和农业机械发展状况

xx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濒临渤海,位于烟台、青岛、潍坊三市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复杂的地形,既有山地、丘陵、缓丘,还有平原、滨海洼地和海域滩涂,山地、丘陵、平原大致各占1/3左右,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6万,农村人口68万。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苹果、大樱桃、大姜等农产品。xx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xx市自古以来就有“胶东粮仓”的美誉,是全国有名的粮食生产大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587元。近年来,xx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粮油、林果、蔬菜、种苗、畜牧、水产、花卉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2011年,粮田播种面积138.1万亩,粮食总产量63.8万吨。xx市农机化工作起步较早,目前,拖拉机拥有量为27980台套,农业机械基本涵盖全市989个行政村。1978年以来一直是全省农业机械化试点县,1989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县,1997年又被省确定为全省农机服务产业化试点县。先后荣获全国“铁牛杯”金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2008年分别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服务组织联系点”、“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市”,2008年底荣获全国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县,2011年4月,被省政府表彰授予“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县”

二、农机化学校基本情况

农机学校现有固定教师22人,大专以上学历7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6人,全部持有省农机管理部门统一发放的教师上岗证。

2009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350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000人,阳光工程培训300人,农机管理员50人;2010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494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074人,阳光工程培训300人,农机管理员120人;2011年上半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29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459人,农机管理员7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机手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保证了农机手安全、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农业生产。

三、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2009年、2010年、2011我市均设有农机校和兴隆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各一处。农机学校拥有全省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和仿真模型教室,并配有投影仪、电脑、高清电视和音响、空调等,实现了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现代化理论教学;所有教学用的桩、场地和标牌等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化;办公楼2700平方米全部进行装修,练车场地两万多平米全部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教练车型齐全,共有教练车65部,其中桑塔纳、富康等小轿车53部,解放大货车5部,标准客车1部,有泰山—25解体车、泰山—12解剖车各一辆,各种拖拉机教练车6台,主要耕整收获机械3台,教学挂图、教学模型和图书资料齐全,手机、传真机配备齐全,学校地址清楚,校名规范,校牌悬挂醒目,年培训学员能力可达3000多人。

兴隆l驾驶员培训公司独门独院,占地5亩,建筑面积1491玉平方米,教室面积129平方米,实习场地2300平方米;固定资产120万元,教学仪器资产5万元。教学设备和机具总数27台(套),其中拖拉机7台拖车4部,犁及旋耕机7台,播种机3台,电教设备6台(套);教室拥有解体拖拉机1台,并配有投影仪、电脑、电视、音响、VCD、放像机等教学设施,实现了集实物、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所有教学用的桩、场地和标牌等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化;教学挂图和图书资料齐全,手机、电话配备齐全,学校地址清楚,名称规范。年培训学员能力可达2000多人次。

近年来,我们在培训内容上主要做了一下工作:一是抓培训内容设置。作为农机部门实施培训,既要考虑到培训基地的师资和设施条件,也要考虑到农民的需求。为此,我们深入基层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农民需求重点开设了农机基础知识、农机驾驶操作、农机具具技术、道路交通及安全监理法规知识等课程,坚持做到农民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培训什么技术。二是抓教学课件质量。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我们详细研究培训内容,对每个

专题都有针对性地制作教学课件,每一个课件都达到了内容丰富、事例真实、知识新颖、贴近机手,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深受农民欢迎。同时还刻录了学习指导光盘,以备在课间休息时播放。三是抓现场讲课质量。随着机具的不断改进和机手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教学课件必须随时更新内容,讲课的技法和熟练程度更需提升。为此,我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讲课质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11月19日,我们在烟台市农机局举办的《烟台市农机培训教学观摩竞赛活动》中,理论教员刘芳园以《大姜收获机械化技术初探》一题,在众多的选手当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绩。

在培训模式上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培训演练实地化。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在上好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把教育培训送到了镇、村以及田间地头,有了就近的学习机会和面对面的动手操作,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因路途远而不便参加培训的难题,而且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很受学员欢迎,学习驾驶证人员大幅度增加。二是教育培训“三级法”。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训操作、生产指导“三级教学法”,即:理论知识课上讲解,重点技术实地操作,关键技术现场指导,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三是培训教学现代化。课堂上全部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培训的全部内容编制成学员能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保证了农民愿意学,易于接受。机手欧国军参加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现场培训,我们机手学到了很多,有些地方不明白,专家一一介绍,这种形式非常适合我们”。机手王明跃说“参加这次培训,对于机械内部构造和维修更加了解,通过现场演练,大大提高了机械操作能力”。

四、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是培训生源组织困难依然是学校最大的问题。2004年《道交法》出台后,一直有农机监理部门管理的农用运输车、三轮车交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失去了管理权、培训权,拖拉机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随着业务的大部分移交,学校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培训生源缺乏强有力地组织手段,农机监理、农机培训教育工作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二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原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三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农机校属事业单位,从目前xx农机校情况看,经费预算管理属自筹自支事业单位,经费严重不足,无力培训,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材内容落伍,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和解决。

一是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有人教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时代赋予农机教育培训学校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清醒地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培训的必然联系。“黑车非驾”,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章载人、超速超载等酿成各种农机事故,给农民以及他人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究其原因,故然与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有关,但这与他们缺乏教育培训有直接的关系。假如他们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培训,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安全意识就会增强,他们就会懂得必要的机械常识,就能掌握娴熟的驾驶操作技术,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就会为农机安全生产,为农村的稳定做出贡献。

五、农机化学校的发展努力方向

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工作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做好“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扩展规模,是今后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重点。立足农机,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增强活力,开拓创新,这是农机培训工作的基本方向。

一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出现,现行教材总体与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从培养目标出发,组织教师编写有关的实用教材、增强应用性,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具体形象的电化教学、模拟教学是最受欢迎、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实物、模型示教板演示或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既能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环节,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将实习穿插于整个教学中,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同时防止权益受到侵犯。

二是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试验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由于经费不足,农机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农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机培训的重视,主动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支持农机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第四篇: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全面掌握滨州市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为不断促进农机培训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对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机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状况

滨州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尾闾,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土地94.5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滨州市辖滨城区、无棣县、阳信县、沾化县、惠民县、博兴县、邹平县、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新区共六县四区。目前,滨州各县(区)共有农业机械化学校7所,2010年在省农机办的正确领导与市农机局的帮助指导下,先后注册成立7个社会化农机培训公司,承担农机驾驶培训工作。滨州市各县(区)农机培训机构教职工共49人,其中专职教师33人,理论教员31人,教练员21人,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009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6872人,复训驾驶员8531人,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机经营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等农机使用技术7176人,在职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10人。2010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5214人,复训驾驶员7798人,培训保护性耕作、农机经营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等农机使用技术11528人,在职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026人。2011年上半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2885人。

二、培训内容与主要做法

全市农机化教育培训以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为主要内容,主要做法如下:

(一)贴近实际,抓好购机补贴农民机手培训。各县(区)农机局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对购机农民机手进行系统培训,基本实现新购机农民年内普遍接受一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新购机农民操作使用水平和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使其不仅学会使用新机具,还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创新形式,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和新购买农机具的农民为主,积极开展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

养、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培训。大力推行农机驾驶、安全监理、技术推广、职业技能鉴定等组合式培训,努力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三)突出重点,组织好主要农时技术专项培训。各县(区)农机部门在春耕生产、三夏、三秋等农时季节到来前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送技术到田间地头,送培训进村入户,形式多样,效果显著。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760人,组织深松作业现场演示会2场,培训320人。

(四)积极争取,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近三年来,全市共承担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任务3200人,按照省农机办阳光工程培训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培训组织实施工作,并加强与专项技术培训、驾驶员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新购机农民培训的结合,提高培训效果,让更多农民享受国家惠农政策。

全市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机械化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农机主管部门、农机培训学校、农机化技术推广、鉴定、监理机构为主体,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政策,有效提高了各类农机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资金投入情况

据统计,2009年全市农机培训资金投入105.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54.1万元,阳光培训36.8万元,自筹14.4万元;2010年农机培训资金投入117.1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60.06万元,阳光培训41.4万元,自筹15.7万元;2011年农机培训资金投入86.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49万元,阳光培训33.6万元,自筹3.8万元,培训资金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农机校资金完全来源于自筹,2009年全市农机校自筹建设资金45.7万元,2010年73.3万元,2011年15.5万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的认识还不足。在工作实践中,至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存在着重机具推广、轻技术培训的认识误区,认为机具量的增加就是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农机技术培训对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的主导作用,造成了机具的使用效率不高、收益不丰等现象。同时,认识上的误区也使我们的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协作。

2、师资力量显得较为匮乏。作为担任培训任务的主体,农机学校的师资配备已跟不上农机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师资现阶段走上了其他新的领导岗位,还有少量

在职教师不懂农机专业技术,不能上讲台授课,那种综合性、专业型的农机教学人员尤其缺乏。通过聘请厂方技术服务人员或经销商来搞培训得不到时间上的保证,也不完全符合农民培训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会加大培训的成本。

3、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机发展大计,教育培训需先行。农机技术培训是事关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没有经费投入,学校的硬件、软件要更新成为空谈,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如果靠其他项目的有偿服务来筹集资金或向农民收钱来促进培训工作,将会使农机培训走入死胡同。

六、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上下一盘棋,真正建立尊师、重教、兴机、富民的新格局;农机技术培训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推进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离开了农机技术培训,要推广现代农机装备及技术,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尽可能先安排一部分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教师参加农机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开阔眼界,并且结合农机企业的生产实际,让他们参加一些农机具的生产过程和作业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农机学校基本的教学条件,增添教学设备。建议采取向给农民机具补贴一样给学校配备拖拉机、收割机、电教设备。同时,加大对农民群众学习农机新技术的补贴力度,解决农民群众学技术、学业务而有经济负担的问题。

(四)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模式。要不拘于传统,不流于形式,真正沉下去,实事求是,真心实意地培训农民,农机科技培训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要根据农民群众学习农机技术的实际需求,选准农闲时节,采取开班到乡、培训到村、指导到人等适合农民特点的形式来开展农机培训工作。(张美芳菅秀清)

第五篇:西峰区农机培训调研报告(修订)

西峰区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庆阳市农机推广站:

按照你站《关于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我站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准确”的原则,深入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机户,全面了解区乡农机推广人员、农机驾驶人员、农机操作人员、农机合作社员、农民等对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掌握了西峰区近年来农机培训方面的工作成效、培训需求、存在问题以及意见建议,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为今后开展好农机技术培训,促进农机化技术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整体情况

西峰区共有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9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4.27万人,截至2015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31.2万千瓦,拥有拖拉机6320台,联合收割机123台,配套农机具19177台(部);农机专业合作社14个(其中部级示范社2个),农机服务组织92个,农机户5348户,农机销售企业20户,农机制造企业2户,农机从业人员8869人。

2013年以来,西峰区农机培训工作,按照《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市、区农机主管部门的具体安排部署,按照“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以农机驾驶员培训、农机操作手培训、劳务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组织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机队伍,为全区农机化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5746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856人。联合农机企业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9次,举办农机新机具现场演示会27场(次),发放《卷帘机安全知识读本》、《农机驾驶员知识读本》、《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问答》、《新型农机驾驶员培训读本》、《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手册》、《小型农机具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农机安全生产挂图》等培训资料3.2万份。

(一)、主要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扩大培训影响、巩固培训效果,我们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三下乡”活动等途径,深入宣传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农民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积极联系陇东报社、区委宣传部、区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等单位,对培训情况进行宣传报道。三年来,《陇东报》、《今日西峰》、西峰电视台、西峰网等媒体对农机培训工作报道15次,西峰电视台《希 望的田野》栏目对油菜机械化收获、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演示培训制作了专题节目。通过以上多方位、全覆盖的宣传报道,及时播报工作进展,扩大培训影响,营造了推动农机化培训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极大的调动和激发了农民群众学习应用农机化技术知识的热情,促进了农机化培训工作的开展。

2、扩展培训平台。加强同农口相关单位、农机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农口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农机合作社的场地、机具优势以及农机企业的人才优势、技术力量,综合利用教育培训平台和资源,大力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机大户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把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先后在什社乡三姓果业合作社建立了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基地,在彭原镇鄢旗坳养殖小区建立了畜牧养殖机械化技术培训基地,在后官寨镇金麦穗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基地,与区瓜菜办共同在肖金镇万亩蔬菜基地联建了设施农业机械化培训基地,与庆阳常林、民耕农机公司共同开展了微耕机等“五小”农业机械操作使用培训,针对不同需求,侧重施教,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农机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展。

3、创新培训形式。培训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企业观摩的方式,使培训内容实例化、趣味化、实用化,激发了农民学习兴趣。

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全体培训教员,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针对群众农机化知识需求,制作了《西峰区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微耕机的操作与使用》、《常用畜牧养殖机械的操作与使用》、《拖拉机安全使用常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旱作农业技术》等理论培训课件,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保证了学员愿意学,乐于接受。

二是操作演示实地化。培训过程中,在上好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操作。协同区内农机销售企业,携带新型农机具,将课堂办在农家场院,将机械开到田间地头,现场讲授如何操作和使用新型机械,技术人员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培训人员与参训学员互动,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使学员学有所得。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农机手进行了现场交流,谈心得、讲技巧,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直观性,有效地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很受群众欢迎。

三是学练结合现代化。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经验交流为主的新型培训办法,即:理论知识由专业人员讲解,实地操作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经验做法由农机手相互交流。组织受训农民到庆阳前进机械制造公司,庆阳昊丰、常林、民耕等销售企业实地观摩,强化了理论学习的效果。

(二)、工作成效

一是农机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我们整合利用各类农机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同农口相关部门配合,加大与企业、农机合作社的协作,不断创新培训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范围逐年加大,培训人数逐年递增,2013年完成培训1826人次,2014年完成培训1940人,2015年完成培训1980人,均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培训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是农机化教育培训内容丰富实用。

紧紧围绕全区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机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机具开展了丰富实用的教育培训活动。第一加强了农机操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农民正确使用农机具,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安全生产水平。第二加强了农机化新技术的培训,针对制约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畜牧养殖、果业、设施农业、玉米机收、油菜机收等等一系列培训活动。第三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大同果业、农技、畜牧、瓜菜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在培训农机化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大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丰富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内容,拓宽了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是农机化教育培训能力明显增强。

首先根据农机培训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投影仪1套、笔记本电脑2台、课桌椅40套,改造多媒体教室100㎡,硬化了700㎡驾驶员训练考试场地,通过硬件设施 的完善,增强了培训能力。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培训人员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践脱节、掌握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明显落后的状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职工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组织职工“走出去”,到庆阳市前进机械制造公司、布谷鸟机械制造公司,庆阳昊丰、长林、恒阳、广盛等农机销售企业,参观机械制造流程、熟悉机械性能结构; “请进来”,邀请市农机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杨汉卿、市农机研究所副所长(副高级工程师)王治斌等农机专家,进行农机知识讲座; “坐下讲”,开展“一月一讲”活动,要求全体教员根据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制作课件,“人人当教员、个个上讲台、全体做评委”,机关学着讲、田间巡回讲。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人员理论素养显著提升,培训能力明显提高,为农机化教育培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创新情况

2013年以来,西峰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在培训资源开发上,优化整合农机企业和农机推广站的培训场所和培训力量;在培训方式方法上,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以会代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安全教育与技术指导相结合,整体联动,力争使农机培训工作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一是培训与安全监理相结合,积极主动与区农机监理站加强协调,协同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形成合力,做到监理、培训两不误,同促进。2014年4月,针对全区微耕机等小型农业机械事故频发,安全隐患严重的问题,我站与区农机监理站一起,按照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微耕机等小型农业机械操作培训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精心安排,在全区7个乡镇开展了为期14天的农机实用技术暨安全生产培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培训与推广相结合。结合全区农机化重点工作和重点技术推广项目,通过举办培训班或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多批次、多层次做好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深松、果园机械化管理、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玉米机收、油菜机收等机械化实用技术,搞好培训指导和科技服务,满足农民“耕、种、管、收”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四年来,举办各类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会27场次,达到了较好的“以会代训”的效果。

三是与机具补贴相结合,为了节省群众时间、减少办事环节,我们将驾驶员培训、考证与农机具补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分散办班、随到随学的方式,与区农机监理站联合开展培训,以拖拉机安全驾驶、农机具操作常识、机械使用与维护为培训重点,采取农机专家讲课、播放教学片、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四年来,共举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6期,培训农机驾驶员856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减少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需求情况

1、农机推广人员需求情况

经过对区乡两级20名农机推广人员的交流调查,普遍认为,随着近年来新型机械的普及使用,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自身专业素养不够,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培训工作的需要,急需学习掌握农机化法律法规知识、国家惠农政策知识、新型农业机械、农机化新技术应用知识。需要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先进地区农机培训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培训模式。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多给基层人员创造一些培训、学习机会,参加省内外农机主管及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

2、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需求情况

经过对全区1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农机经营服务组织的交流,普遍需求农机经营管理知识;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生产等知识;农机农艺融合知识;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相关政策;希望到国内农机发达省份如黑龙江、山东考察学习。

3、农机从业人员需求情况

经过对69个农机户的询问调查,农机手和农民普遍需要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生产等知识的培训;需要农机化新技术,如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设施农业机械 化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的培训。

四、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四年来,西峰区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区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机化事业发展,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在提高农民科技实用技术和农机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已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农机培训工作自我改革和措施创新势在必行。

(一)、存在问题

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及农业机械免费管理的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西峰区农机培训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西峰区农机推广站全年区级预算仅有人头经费3.9万元,只能维持单位正常运转,区级财政未列支一分钱的推广、培训经费,致使农机培训工作难以正产开展。

2、培训内容单一,内容陈旧。

农机培训面较为单一,主要是农业机械的使用、操作,但是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加大。此外,培训注重了驾驶、操作技能,忽视了机具保养、维护、维修以及田间生产实际作业的培训,农 机手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达不到应用的培训效果。培训方式方法不灵活,目前,培训方式依然是召集农民集中课堂培训,口述讲解居多。被培训人员听起来索然无味。同时,培训对象狭窄,仅限于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培训人员也只是照本宣科,起不到培训活动应有的效果。

3、师资力量不足,培训设施简陋。

西峰区农机推广站肩负着全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用推广以及农机培训工作,全站13名工作人员中,取得培训教员资格证的仅有3人,并且由于经费困难,培训学习、继续教育的机会基本没有,不能及时更新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践脱节,对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知识更新跟不上农机化发展,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培训过程中纸上谈兵。掌握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要种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发展。由于受资金条件的制约,教学设施陈旧,缺乏先进适用的电教设备、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很多设备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不能满足培训需求。

4、受训农民文化素质低,安全观念淡薄。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民(农机手)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安全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部分群众认为农机培训费时、费力、费钱,积极性不高,不愿接受培训学习,购置农机、农机具后,仅靠经验和供货商的粗略指导,参照产品说明书就上机操作,上路行驶、加工生产,在实用中,不当或者违规操作,造成了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二)、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西峰区农机培训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要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对农机培训的新要求,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现场会、演示会、机具补贴、“三下乡”、科普宣传等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机户充分了解农机培训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广大农民学农机、讲技术的积极性和安全操作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农机培训的必要性,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

2、深化培训改革,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资金扶持,按照培训要求,购置必要的教学仪器、电教设备,编写适应当地农业和农机化发展实际的培训教材,努力改善自身条件,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努力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农机培训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首先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和丰富的讲授经验,要积极组织人 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改变培训队伍知识老化、技能单一的被动局面,满足农民群众对日益更新的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需求。同时从教育、科研、推广和专业协会等机构中聘请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兼职教师,充实农机培训队伍。

三是更新培训模式,改变培训方式,提高农民参训积极性。要根据全区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机化发展方向,积极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扩大培训范围,根据农民所使用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和新机械、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在培训方法上,把现代培训手段和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结合起来,运用投影、幻灯等电教设备和模型、机具等实物教具,开展多媒体教学,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在培训方式上,实行“示范推广+培训服务”模式,利用基层管理人员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演示会、观摩会、现场会、专题会等展开培训;实行“购机补贴+培训服务”模式,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以农民带机审核为契机,通过现场讲解、解答、直接指导机手操作,散发政策、技术相关资料展开培训。在培训时间上,多利用农闲时节,采取上门办班的方式,解决集中培训时间长、误工多的问题。

总之,近四年来,西峰农机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守规章、重安 全”的农机实用人才。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于创新,尽快适应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农机培训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农机化人才。

下载苍山县农机教育培训的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苍山县农机教育培训的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苍山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苍山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苍山县发改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八日) 3月27日—29日,苍山县发改局组织调研组就全县学前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

    苍山县政府报告

    苍山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8日在苍山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王晓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苍山县国民经济......

    临沂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临沂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调研盛桂文为了解全市农机校社会化培训情况,按照省局部署要求,临沂市农机局组成调查组对全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及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情况进......

    滨州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滨州市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2010年以来,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滨州市农机局指导全市注册了七个农机驾驶社会化培训机构。全市各县(区)农机社会化驾驶培训机构严格按......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调研报告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报告 【摘要】:云南大理苍山洱海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该区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优美的地理地质环境和优雅的人文气息,是个旅游胜地......

    苍山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苍山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苍山县发改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八日) 3月27日—29日,苍山县发改局就全县学前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了解......

    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县农机教育培训是以农机校为主的农机教育阵地,于1977年成立,1991年经济宁市教委批准纳入成人教育管 理序列,1995年被农业部授予“四有农机校”,2004年被省农机办授予县级规......

    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东明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农机教育培训部门,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