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大全

时间:2019-05-12 19:4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大全》。

第一篇: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大全

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业企业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委,各省驻京建管处,各有关建筑单位:

为保障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我市建筑业存在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请一并执行:

一、认真贯彻两部《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我市建筑业存在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的影响了首都的社会稳定。为此,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通知》的有关精神,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做好此项工作的领导。

二、规范和加强建筑业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的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建筑业企业必须按照《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第91号令)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资支付的标准和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企业非因劳动者过失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或采取欺诈和威胁等手段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按照《劳动法》和《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给农民工造成损害的,责令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业行业协会和工会按照《通知》的要求,应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企业依法办事,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业企业劳务分包管理。

各建筑单位要严格执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2002年第87号令)的规定,按照国家规定的资质等级和标准进行劳务分包,不得将建筑工程分包给不符合资质等级标准的企业和无用工资格的个人、组织及“包工头”;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和用工主体资格的监督检查,坚决取缔非法用工行为,发现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工程和分包给无用工主体资格的行为,应按《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及有关规定处理。

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

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加强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及时采取联合行动,加大对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检查要突出如下重点内容:未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建筑工程未按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进行发包、承包、分包的情况;建筑企业定期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情况。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适时执法检查,把可能引发的拖欠工资违法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企业发生无故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要按照《劳动法》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价款支付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京建经[2003]13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责令支付农民工工资报酬;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或者劳务分包企业,将工程发包、分包或者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发生拖欠工资时,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有权责令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或者劳务分包企业

支付拖欠的工资;对不能立即全额补发拖欠和克扣的工资的用人单位,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明确责令其制定补发工资的具体计划,对无故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数额大、时间长、违法情节恶劣的企业,在依法进行处理的同时,还应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并将其违法情况记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对因建筑业企业拖欠工资引发农民工集体上访、围堵政府机关、造成交通堵塞等突发事件的,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要立即介入处理,积极做好农民工的疏导工作;对于在处理极端、群体性事件中不与配合的项目经理可降低或取消其职业资格;对不听劝阻仍恶意唆使、煽动或聚众闹事的为首人员,情节恶劣的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五、组织开展对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专项执法大检查。

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与本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控,建立健全必要的情况沟通制度,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首都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把这项关系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抓紧,抓实。

根据《通知》有关精神,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本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 2003年12月1日至2004年“元旦”、“春节”前,在全市范围对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执法大检查。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把2004年“元旦”、“春节”前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执法大检查作为一项重点监察执法的任务,切实抓出成效;对劳务企业恶意欠付农民工工资,造成社会影响的,应当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予以清出建筑市场。要加强对这次专项执法检查的组织领导,建立本区、县的联动机制,对可能引发的农民工群体上访事件要及时查处化解矛盾;要加强信息的上报制度,各区县开展执法大检查的动态信息,定期向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和社会保险监察处及市建委及时报送。

六、创造依法维权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重要作用,为外地进京施工人员解决有关劳动者报酬纠纷等问题提供服务。

附件: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

2、关于开展对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执法检查情况统计表(略)

3、关于对建筑业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问题执法检查情况统计表(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二○○三十一月十一日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

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管理推进再就业税收政策落实的通知发文单位: 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文号:国税发[2005]46号

颁布日期: 2006-1-1

实施日期: 2006-1-1

点击次数: 115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进一步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管理,防止税收流失,确保各项再就业税收政策落到实处,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现就建立部门间信息交换和协查制度等问题,通知如下:

一、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和税务部门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信息交换和协查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将《再就业优惠证》发放情况以电子、纸制文件等形式通报同级税务机关。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省内联网的《再就业优惠证》信息查询系统,也可采取其他形式与税务等部门建立《再就业优惠证》信息查询制度。

各级税务部门对《再就业优惠证》有疑问的,可提请同级劳动保障部门予以协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合理的工作时限,在时限内将协查结果通报提请协查的税务机关。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和税务部门可就再就业税收政策执行中的其他相关问题建立通报、协查制度。

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对已发放的《再就业优惠证》要及时汇总并注明领证人员的相关信息。劳动保障部门在审核、认定工作中,对已经被企业吸纳的下岗失业人员,应在其《再就业优惠证》上注明持证人已经就业的内容(印戳)。

三、各级税务部门在审批企业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时,要严格审查《再就业优惠证》的使用情况,发现有疑问的,应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的规定,与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信息对照或提请劳动保障部门协查。对经审核,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主管税务部门要在各《再就业优惠证》上注明持证人已经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印戳)。

四、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批其减免税时,按照本通知第三条的规定执行。个人持同一《再就业优惠证》开办多个有营业执照的经营项目的,必须严格按照国税发[2003]11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经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审核确认,确通过伪造、变造、买卖、借用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再就业优惠证》申请减免税的人员,主管税务机关不得批准其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对采取上述手段已经获取减免税的单位和个人,主管税务机关要追缴其已减免的税款,并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出借、转让《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主管劳动保障部门要收回其《再就业优惠证》并记录在案。

各级税务和劳动保障部门要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切实做好信息交换和协查工作,确保各项再就业税收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1-01-12 18:37

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闽劳社[2002]文81号

各市、县(区)劳动(保障)局: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

[2001]20号)文件转发给你们,同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该文中第三、第四条中对“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的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合同制职工”缴费年限满十五年以上的,其退休年龄统一按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规定执行。对于上述人员中的女性参保人员不再有管理岗位和工人岗位的区分。对于国有企业的参保女职工的退休年龄,继续按照管理岗位和工人岗位区别对待,并按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闽劳社[2001]347

号)的规定办理。

二、对于该文中第六条“对于因病、非因工致残”人员的处理问题,我省不办理退职手续,仍按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规范职工退休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劳社[2001]362号)文第一部分的第(三)、第二部分的第(三)条,以及《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闽劳社[2001]347号)文第8条规定办理。即:

(一)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并经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可提前办理退休。因病或非因工致残鉴定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工非因工伤残或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执行;个别特殊病例无法按照上述鉴定标准执行的,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同意,可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96)(1-4级)》执行。

(二)因病或非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的,由单位负责填报《福建省退休人员审批表》(附设区的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医疗诊断证明和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出具的《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并经内部公示和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确认无误后,报设区的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汇总并上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核准。

(三)关于参保企业职工病退的办理问题。根据省人大《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和《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有关规定,被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职工可以退出劳动岗位,并享受相应退休或退养待遇。其中:(1)男职工年满50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办理退休手续,并纳入当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支付,按月享受退休待遇;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规定予以一次性支付,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2)男职工年不满50周岁的,女职工年不满45周岁的,可办理企业内

部退养手续,相应退养待遇仍由企业支付,待职工达到规定的病退年龄时,再办理病退手续,其相应的退休待遇可转入当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支付。(3)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闽劳保[1999]36号文下发前,已按省有关规定并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办理了病退手续的企业职工,可按闽劳保[1999]36号文件规定重新鉴定,对符合条件的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后予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支付。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2002-03-31

第四篇: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津地税流[2006]4号 2006年10月19日)

市地税局直属局,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海洋石油税务分局,各区县和三区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审核办法

(一)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企业享受再就业政策的资格认定和审核工作,对审查合格的企业免费核发《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1、区(县)劳动保障局负责本区(县)属企业的资格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审核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2、行业总公司负责本系统企业实体的资格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审核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3、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中央及外埠驻津单位的企业资格审查核实认定工作。

(二)凡本市辖区内符合《通知》规定的注册企业,均可按第(一)款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填报《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资格认定审批表 》,并报送以下材料:

1、享受再就业政策资格认定申请书;

2、填报《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资格认定审批表 》一式四份;

3、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国(地)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5、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

6、企业从业人员花名册(企业盖章);

7、企业与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鉴证花名册;

8、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9、《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

10、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加工型企业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副本)。

(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下岗失业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的核实工作,并于每年12月 20日前,将《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表》和下一《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表》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确认。

二、减免税审批办法

(一)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政策的企业,按照《通知》第一条第(三)款第1项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和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减免税,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自减免税批准之日起,享受有关税收政策。

(二)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税收政策的,按照《通知》第三条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减免税,并按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批准后,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享受有关税收政策。

(三)减免税审批工作按照进行,减免税总额按进行核准,本实际减免税额未达到减免税核准额度的,剩余额度不得结转下扣减。

对继续享受政策企业的审批,按照征前审批的有关规定执行。减免税审批前,企业应按规定缴纳各项税费;终了时,全年实际减免税累计额不足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不足部分可依次从本已交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中退抵。

(四)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优惠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其剩余年限内的减免税审批按照原审批办法执行;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个体经营人员,自2006年1月1日起,原优惠政策停止执行,本《通知》下发前超额减免的税款按规定追缴。在剩余期限内的减免税审批按照上述第(二)、(三)款规定执行。

(五)在核准的减免税期间,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变化较大时,可持劳动部门重新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表”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调整预核减免税总额。

三、减免税额的预计、扣减及清缴办法

(一)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简称: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均由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减免税总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2、减免税审批时,按照劳动部门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预核企业本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预核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预计工作月份/12×48003、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凡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申报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缴纳;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凡按综合率或定额征收各项税费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4、次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按照劳动部门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重新核定本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核定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实际工作月份/12×48005、根据企业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对企业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企业

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分别由地方税务局和国家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减免税限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预核减免税总额及核定减免税总额按照第(一)款第1、2、4项执行。

2、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缴纳;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3、根据企业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对企业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由主管地税机关于次年3月底前,将该企业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及实际减免税执行情况等信息交换给同级国税机关税政管理部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附后),剩余额度由主管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企业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一式三份,由主管地税机关、主管国税机关和纳税人各执一份。

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及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需要在主管国税机关扣减企业所得税的,应在次年3月底前,持劳动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其附表、《再就业优惠证》及地税部门出具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等资料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减免审批手续。

(三)个体工商户减免税限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为每户每年8000元;

2、减免税审批时,预核本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预核减免税总额=纳税人本预计经营月份/12×80003、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凡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申报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个人所得税

按规定缴纳;当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凡按综合率或定额征收各项税费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4、次年3月底前,按照纳税人本实际经营月份,重新核定本实际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核定减免税总额=纳税人本实际经营月份/12×80005、根据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对纳税人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从个人所得税本已交税款中退抵;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纳税人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四)对领用餐饮定额发票以及采取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或窗口开票形式取得发票的纳税人,可以采取先征后退方式。

四、对2006年1月1日前已办理新办(现有)服务(商贸)型企业认定,但未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的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重新进行资格认定后,方能享受《通知》规定的税收政策,其减免税审批和额度核定办法按照本通知执行。

五、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审核认定、减免税审批和减免定额核定办法按照本通知对企业的有关规定办理,享受定额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附件:1.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略)

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略)

发布部门:天津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10月19日 实施日期:2006年10月19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18号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已于2003年9月18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 郑斯林

二○○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第一条 为明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授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三条 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O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第四条 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第五条 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第六条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第七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未参加工伤保险人员以及非本市户籍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可实行一次性支付或长期支付两种办法。实行一次性支付的,需由工伤职工本人或供养亲属本人(或其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并签订终止工伤保险关系书面协议。

一次性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未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遗属,以18周岁作为失去供养条件,以应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为标准计发;其他遗属以应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发20年,但需扣除已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月份,5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周岁减发1年,但最低不少于10年,70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发。

下载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