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
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国家税务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闽地税发〔2006〕68号(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补充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税务部门依据财税[2005]186号文件规定,在预核定减免税总额内,依次扣减各税种的顺序为:
1、营业税及其附征的税费(指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下同);
2、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二、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商贸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营业税及其附征的税费与企业所得税分属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所在地县级地方税务局应在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后30日内将核定结果通报当地国家税务局。年度内先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 在核定的减免总额内每月依次预减营业税及其附征的税费。如果企业实际减免的数额小于核定的总额的,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在次年1月20日前将企业实际减免的数额和剩余额度等信息上报县级地方税务局,县级地方税务局于次年1月31日前将上述信息交换给同级国家税务局。如果按规定实际应减免税的总额与通报给国家税务局的预核定减免税总额不一致的,地方税务局在交换信息时,应加以说明。
三、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如果增值税使用核定征收方式征收的,纳税人所在地主管国家税务机关应将纳税人的增值税核定及调整情况在核定或调整后30日内通报当地地方税务机关。纳税人在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请(包括补充申请)减免税时,应提交增值税核定情况文件,如遇定额调整,则应在调整后15日内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交相关文件,以便确定随增值税附征的税费。
四、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多于应缴企业所得税的,应按规定退还企业多缴税款或在下一年度内抵缴。
五、企业办理认定申请手续时,按《通知》规定报送有关材料,并附营业执照副本。企业在认定或年度检查合格后,年度终了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发生变化的,在取得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后的10日内,应持新的《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年度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到税务机关进行备案登记。对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变动超过50%以上或人员变动5人以上(含5人)的企业,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可根据企业人员变动后的情况重新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并按规定通报当地国家税务局。
六、《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印制,统一编号备案,编号办法另行通知。
七、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其享受税收优惠的起止时间为:通过县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之日(当月)起至满三年止。期间有停、歇业的,视同已享受优惠,不得扣减停、歇业时间后重新计算。
八、各级地税机关应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对《再就业优惠证》的规范管理。在为纳税人办理税收减免审核手续前,要认真核对《再就业优惠证》,如发现假证、一证重用、持证人不符合发证条件等问题的,应及时通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核实处理,在未核实处理前,暂停办理减免税审核手续。
九、纳税人未按上述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交文件或进行备案登记的,税务机关发现后,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闽地税发[2005]224号)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本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福建省地方税务局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若干问题的通知》(闽地税发[2003]87号文)第一条、第二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废止。以前文件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津地税流[2006]4号 2006年10月19日)
市地税局直属局,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海洋石油税务分局,各区县和三区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审核办法
(一)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企业享受再就业政策的资格认定和审核工作,对审查合格的企业免费核发《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1、区(县)劳动保障局负责本区(县)属企业的资格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审核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2、行业总公司负责本系统企业实体的资格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审核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3、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中央及外埠驻津单位的企业资格审查核实认定工作。
(二)凡本市辖区内符合《通知》规定的注册企业,均可按第(一)款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填报《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资格认定审批表 》,并报送以下材料:
1、享受再就业政策资格认定申请书;
2、填报《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资格认定审批表 》一式四份;
3、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国(地)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5、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
6、企业从业人员花名册(企业盖章);
7、企业与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鉴证花名册;
8、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9、《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
10、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加工型企业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副本)。
(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下岗失业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的核实工作,并于每年12月 20日前,将《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表》和下一《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表》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确认。
二、减免税审批办法
(一)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政策的企业,按照《通知》第一条第(三)款第1项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和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减免税,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自减免税批准之日起,享受有关税收政策。
(二)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税收政策的,按照《通知》第三条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减免税,并按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批准后,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享受有关税收政策。
(三)减免税审批工作按照进行,减免税总额按进行核准,本实际减免税额未达到减免税核准额度的,剩余额度不得结转下扣减。
对继续享受政策企业的审批,按照征前审批的有关规定执行。减免税审批前,企业应按规定缴纳各项税费;终了时,全年实际减免税累计额不足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不足部分可依次从本已交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中退抵。
(四)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优惠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其剩余年限内的减免税审批按照原审批办法执行;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个体经营人员,自2006年1月1日起,原优惠政策停止执行,本《通知》下发前超额减免的税款按规定追缴。在剩余期限内的减免税审批按照上述第(二)、(三)款规定执行。
(五)在核准的减免税期间,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变化较大时,可持劳动部门重新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表”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调整预核减免税总额。
三、减免税额的预计、扣减及清缴办法
(一)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简称: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均由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减免税总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2、减免税审批时,按照劳动部门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预核企业本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预核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预计工作月份/12×48003、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凡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申报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缴纳;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凡按综合率或定额征收各项税费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4、次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按照劳动部门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重新核定本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核定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实际工作月份/12×48005、根据企业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对企业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企业
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分别由地方税务局和国家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减免税限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预核减免税总额及核定减免税总额按照第(一)款第1、2、4项执行。
2、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缴纳;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3、根据企业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对企业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由主管地税机关于次年3月底前,将该企业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及实际减免税执行情况等信息交换给同级国税机关税政管理部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附后),剩余额度由主管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企业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一式三份,由主管地税机关、主管国税机关和纳税人各执一份。
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及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需要在主管国税机关扣减企业所得税的,应在次年3月底前,持劳动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其附表、《再就业优惠证》及地税部门出具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等资料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减免审批手续。
(三)个体工商户减免税限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为每户每年8000元;
2、减免税审批时,预核本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预核减免税总额=纳税人本预计经营月份/12×80003、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凡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申报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个人所得税
按规定缴纳;当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凡按综合率或定额征收各项税费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4、次年3月底前,按照纳税人本实际经营月份,重新核定本实际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核定减免税总额=纳税人本实际经营月份/12×80005、根据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对纳税人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从个人所得税本已交税款中退抵;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纳税人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四)对领用餐饮定额发票以及采取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或窗口开票形式取得发票的纳税人,可以采取先征后退方式。
四、对2006年1月1日前已办理新办(现有)服务(商贸)型企业认定,但未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的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重新进行资格认定后,方能享受《通知》规定的税收政策,其减免税审批和额度核定办法按照本通知执行。
五、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审核认定、减免税审批和减免定额核定办法按照本通知对企业的有关规定办理,享受定额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附件:1.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略)
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略)
发布部门:天津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10月19日 实施日期:2006年10月19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
【发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国税发[2002]160号 【发布日期】2002-12-24 【生效日期】2002-1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税发[2002]160号)
2002-12-2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208号)精神,经国务院批准,现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如下:
一、新办服务型企业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企业申请认定
新办服务型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4.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5.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6.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7.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8.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二是核查新办服务型企业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新办服务型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新办服务型企业为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100%。
新办服务型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新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新办服务型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1.具有《新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新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资产负债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2.经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以按下列办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的,三年内免征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的,三年内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二、新办商贸企业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企业申请认定
新办商贸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4.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5.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6.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7.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8.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二是核查新办商贸企业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新办商贸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新办商贸企业为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100%。
新办商贸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新办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新办商贸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1.具有《新办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新办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资产负债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2.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以按下列办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的,三年内免征企业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的,三年内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三、现有服务型企业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企业申请认定
现有服务型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现有服务型企业,其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并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要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4.企业上年底职工花名册及本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5.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6.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7.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8.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现有服务型企业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二是核查现有服务型企业新增加岗位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现有服务型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现有服务型企业为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现有服务型企业在当年新增加岗位中,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招人员数)×100%。
现有服务型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现有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现有服务型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1.具有《现有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现有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企业财务报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2.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三年内对应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
四、现有商贸企业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企业申请认定
现有商贸企业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现有商贸企业,其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并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书面认定申请。
(二)企业申请认定需要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
4.企业上年底职工花名册及本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5.企业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6.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7.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8.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现有商贸企业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二是核查现有商贸企业新增加岗位与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三是核查现有商贸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四是核查现有商贸企业为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现有商贸企业在当年新增加岗位中,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招人员数)×100%。
现有商贸企业经核查,符合条件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现有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四)现有商贸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1.具有《现有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企业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营业执照副本;
(3)税务登记证副本;
(4)《现有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5)企业财务报表;
(6)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7)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2.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三年内对应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
五、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经济实体申请认定
经济实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向其主管财政部门、经贸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
1.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政策性破产关闭企业的有效资产(以下简称“三类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达到30%以上(含30%);
4.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其中,地方企业“三类资产”的认定由财政部门出具证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认定及其产权多元化的认定由经贸部门出具证明;富余人员的认定、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安置比例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证明。中央企业需出具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的认定证明,具体办法按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执行。
(二)具有上述证明的经济实体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由财政部门出具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
4.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
5.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
对中央企业兴办的经济实体,上述3、4、5项是指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具的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出具的认定证明。
6.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
7.经济实体职工花名册;
8.原企业与安置的富余人员劳动关系的变更协议及经济实体与富余人员签订的新的劳动合同(副本);
9.经济实体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10.经济实体为所安置的富余人员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11.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
主管税务机关接到经济实体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和《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二是由财政部门出具的国有企业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三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具体包括: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经济实体是否与安置的富余人员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经济实体为安置的富余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经济实体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经济实体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人数/企业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人数)×100%。
(四)经济实体享受的税收扶持政策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实体,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六、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审核程序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持下列材料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再就业优惠证》;
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下岗失业人员可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手续。
七、监督管理
(一)建立健全检查制度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共同负责本地区年检工作。年检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企业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具备享受扶持政策的条件,防止和杜绝骗税、逃税情况的发生,凡经年检合格的,由税务部门核准继续给予企业或个人享受相关减免税待遇。
1.企业要按照年检内容和工作要求,首先做好自查自检。
2.参加年检的企业应向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递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1)《新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新办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现有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现有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或《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以下通称《认定证明》);
(2)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
(3)填写《检查报告书》(一式四份);
(4)上及本上半年财务报表;
(5)职工花名册;
(6)工资报表;
(7)与吸纳的下岗失业人员或被安置的富余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8)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对企业报送的年检材料要及时认真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通知企业限期进行整改;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并追缴已减免税款。
对年检合格的企业,由劳动保障部门在《认定证明》上加盖“年检合格”印戳。
3.年检工作结束后,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应将年检资料装订成册,分别归档备查。
不参加年检的企业不得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在年检中发现弄虚作假,伪造《认定证明》和骗取税收扶持政策的,应缴销《认定证明》、追缴所骗税款,情节严重的,应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劳动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联合做好重点抽查工作。抽查企业不得少于各类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1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税务总局每年对各地年检认证及享受税收政策情况组织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全国通报。
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继续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应持有经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年检的《再就业优惠证》,申请办理本减免税手续。
(二)加强《认定证明》的管理
1.《认定证明》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统一式样,并负责监
2.《认定证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印制,统一编号备案。
3.企业关闭破产或改变其性质时,发证机关应及时收回《认定证明》。
4.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认定证明》,违者将依法予以惩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
【发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国税发[2006]8号 【发布日期】2006-01-18 【生效日期】2006-0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
知
(国税发[200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的精神,经国务院同意,现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如下:?
一、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审核程序?
可申请享受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企业实体包括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商贸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以下简称“企业”)。?
(一)认定申请?
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企业在新增岗位中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劳动保障部门递交认定申请。企业认定申请时需报送下列材料:?
1.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持有的《再就业优惠证》;? 2.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3.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4.企业与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5.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6.《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见附件);? 7.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其中,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
(二)认定办法?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企业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核查当期新招用的人员是否属于财税〔2005〕186号文件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再就业优惠证》是否已加盖税务部门戳记,已加盖税务部门戳记的新招用的人员不再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核查企业是否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三是企业为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四是《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和企业上年职工总数是否真实,企业是否用当年比上年新增岗位(职工总数增加部分)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必要时,应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实。?
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核查属实,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核发《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并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加盖认定戳记,作为认定证明的附表。?
(三)企业申请税收减免程序?
1.具有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加盖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戳记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的企业可依法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并同时报送下列材料:?
(1)减免税申请表;?
(2)《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其附表;?
(3)《再就业优惠证》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2.经县级以上主管税务机关按财税〔2005〕186号文件规定条件审核无误的,按下列办法确定减免税:?
(1)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均由地方税务局征管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批时按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企业吸纳人数和签定的劳动合同时间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在预核定减免税总额内每月依次预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预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限;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大于预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以预核定减免税总额为限。?
终了,如果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预核定的减免税总额,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再结转以后扣减。?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财税〔2005〕186号文件第一条规定,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企业预核定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预定工作月份/12×定额?
企业自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次月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与企业所得税分属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征管的,统一由企业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局按前款规定的办法预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并将核定结果通报当地国家税务局。内先由主管地方税务局在核定的减免总额内每月依次预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如果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小于核定的减免税总额的,县级地方税务局要在次年1月底之前将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剩余额度等信息交换给同级国家税务局,剩余额度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按企业所得税减免程序扣减企业所得税。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再结转以后扣减。?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根据上述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从方便纳税人的角度,建立健全工作协作、信息交换制度,切实落实好再就业税收政策。?
3.企业在认定或检查合格后,终了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人员变化次月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第(一)、(二)项的规定申请认定。对人员变动较大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可按前两款的规定调整一次预核定,具体办法由省级税务机关制定。? 企业应当于次年1月10日前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第(三)项的规定和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补充申请减免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通知第一条第(三)项的规定重新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实际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情况,为企业办理减免企业所得税或追缴多减免的税款。?
企业减免税总额的计算公式为:企业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实际工作月份/12×定额。
4.第二年及以后以当年新招用人员、原招用人员及其工作时间按上述程序和办法执行。每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政策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按照财税〔2005〕186号文件第三条、《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160号)第五条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企业认定的主管部门为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经贸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
三、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持下列材料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一)减免税申请;?
(二)《再就业优惠证》;?
(三)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按照财税〔2005〕186号文件第二条规定的条件审核同意的,在减免税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期不足一年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以实际月份换算其减免税限额。换算公式为:减免税限额=减免税限额÷12×实际经营月数?
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小于减免税限额的,以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税额为限;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大于减免税限额的,以减免税限额为限。?
对2005年12月31日之前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享受再就业税收政策的个体经营者,减免税期限未满的,在其剩余的减免税期限内,自2006年1月1日起按本条规定的减免税办法执行。
四、监督管理?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审批减免税时,在《再就业优惠证》中加盖戳记,注明减免税所属时间。?
检查制度、《认定证明》和《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160号)第七条第(一)、(二)项和《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管理推进再就业税收政策落实的通知》(国税发〔2005〕4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享受财税〔2005〕186号文件第一条规定的企业,年检需要报送材料中增加《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原规定中《新办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现有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新办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现有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由《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代替。?
五、本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160号)第一、二、三、四、六条,《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落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3〕103号)第一、二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93号)同时废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若干再就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19号)适用于新的再就业税收政策。
附件: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样式)
??
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六年一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安徽
【发布单位】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安徽省审计厅、安徽省监察厅、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发布文号】劳社〔2006〕17号 【发布日期】2006-02-13 【生效日期】2006-0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安徽省审计厅、安徽省监察厅、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保基金协同监管工作的意见
(劳社〔2006〕17号)
各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地税局、审计局、监察局、人民银行各支行:
近年来,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逐年扩大,基金监管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但是,一些地区由于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相互配合不紧密,基金管理不规范,导致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等问题时有发生。为切实加强对社保基金业务经办、专户、征收和支付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现就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协同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
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2〕64号)精神,严格执行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各级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监督部门以及经办机构必须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对以下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
(一)业务经办环节。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应严格执行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加强各险种之间的协调。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保基金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基金使用管理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禁止不同险种基金调剂使用。要定期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身份进行确认,防止虚报冒领待遇行为的发生。
(二)基金预算和财政专户管理环节。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预算的执行率,切实将财政供给事业单位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要进一步规范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要分别按险种设立财政专户,及时将征缴入库的社会保险费划入财政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并按月向经办机构提供专户收支票据合法复印件并与其对帐。要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管理,各级财政应及时将专项资金全额拨付到财政专户。
(三)征收和入库环节。各级地税部门要依法征收社会保险费。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的征收,应由现行的分票征收尽快过渡到一票征收。征收的基金应直接缴入国库,不得设立过渡性帐户,不得滞留、截留各项社会保险费。
各级国库应确保社会保险费及时入库,并将社会保险专用票据有关联次及时反馈给地税、财政和社保经办机构。要分险种编制日报表,按月与财政、地税、经办机构对帐,确保入库数字准确一致。
(四)支付管理环节。各商业银行应根据社保经办机构支付凭证,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代发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得从发放的社会保险金中扣除汇费、手续费和卡证费等费用。
各级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工作。审计终结后,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报告,并对需要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违纪违规问题出具审计决定书。被审计单位应当根据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积极组织整改,并及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审计部门。
各级监察机关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处理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法规的行为。
二、建立社保基金协同监管工作机制
为了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省成立由劳动保障厅牵头,财政厅、地税局、审计厅、监察厅、人民银行共同参加的社保基金协同监管指导小组。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部门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征收机构、发放机构、基金管理运营机构以及开户银行,均应认真落实社保基金目标管理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查处挤占挪用社保基金行为,严肃追究违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违规行为发生在哪个责任单位,由该责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查处,并将查处、整改情况及时通报协同监管指导小组。对于本级或本部门无法制止的违规行为,应当立即将违规事实和处理建议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协调开展专项检查。指导小组每年协调各部门对全省社保基金收支管理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检查主要采取现场监督检查的方式进行,其中市级现场监督检查面不得低于50%。检查结果逐级汇总上报。
(三)定期交流基金管理情况。指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听取各成员单位基金管理情况汇报,协商解决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违纪违规问题,研究制定加强基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四)逐步实现监管手段信息化。各责任单位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社保基金管理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做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各地要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社保经办机构、财政、地税、国库和银行等环节流转资金为监督对象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基金的全程动态监管。
三、奖罚并举,加大违纪违规查处力度
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地税、审计、监察、人民银行等部门,应在积极开展监管工作的同时,奖励执法严谨,成绩突出的单位。同时,加大对违规违纪使用社保基金行为的查处力度,并严肃追究个人责任。
(一)各地应定期在系统内通报各项社保基金征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尤其要结合社保基金专项检查和审计检查,对违纪违规问题进行通报,并将整改查处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二)实行奖罚并举。凡发生挤占挪用社保基金行为的,必须限期追回全部基金。逾期未追回的,应相应扣减该地区社会保险专项补助资金;对实名举报违规使用社保基金,并经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各统筹地区确定。对严格执行社保基金管理规章制度,监管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并在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予以倾斜。
(三)加大查处工作力度。对单位、个人挪用社保基金情况一经查实,除追回被挪用的社保基金,还要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入社保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建议地方政府对直接负责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地方税务局
安徽省审计厅
安徽省监察厅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二○○六年二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