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要分析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荐]
河北省农村公路信息化发展现状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交通部明确了加快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推进交通行业现代化进程的总体部署。
农村公路行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速农村公路行业信息化发展,不仅是一项事关农村公路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目前,河北省已投入使用的农村公路信息化系统主要有三种: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公路基础数据库、农村公路计划管理系统。
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是集合主干道、县、乡、村道为一体的空间数据库,以电子地图的形式直观反映,库内涵盖建成验收项目和规划项目,并按不同行政等级、技术等级、路面类型逐层逐色划分,将已建成线路以实线表示,未建成以虚线表示,以示区分。GPS定位调查功能是该程序实用性的体现。论文网笔记本计算机连接GPS卫星天线测定一个路段内车辆运动的轨迹,这就是GPS的动态定位原理。河北省交通厅要求凡是要列入补助计划的项目必须在该维护系统2008年底库里已经存在的项目中选取。
公路基础数据库:基于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可导出项目名称、项目个数、项目里程、乡镇名称、建制村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公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初探文/钱征路基础数据库。
农村公路计划管理系统:我省农村公路补助计划管理系统,凡是列入建设计划的项目必须录入此系统。
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中往往一个农村公路项目要经历工可批复、资金到位证明、土地、环境评价、施工图设计批复、招投标、监督手续、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工程开工后,管理部门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服务,提出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并拍摄影音资料以备日后查看。进度方面现行的办法是采用周报的方式,成百条项目进度在一日上报,人工进行统计工作量很大。工程竣工后,管理部门组织对工程进行现场核实,由于只用汽车里程表加现场凭经验确定路线起终点核实里程,往往会与GPS卫星定位后路线长度存在误差,不能如实掌握真实的路线长度,另外无法准确掌握竣工后的项目与当初申报补助计划时的项目在路线走向、涉及行政村、所在乡镇等方面是否一致。由于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项目多(截止2008年底唐山市县道共计31条,1217.682公里;乡道共计842条4956.924公里;村道共计2868条5257.841公里,农村公路桥梁2059座),工作起来十分的繁杂、费时,稍有不慎就极易出错,由于项目多,出错后又很难查出错误所在。另外,各种申请、批复、报表、资料管理部门均要求备案,一年这些资料都要占满几个档案柜,资料档案保存以及档案的查询成为又一突出问题。
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功能初探
以上这些矛盾与问题,单单依靠人工操作将十分低效与困难。借助现有的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公路基础数据库、农村公路计划管理系统却无法解决,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的出现。
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是有别于以上三种系统的一种全新的农村公路信息化系统。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主要运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项目核查过程中,是以我国交通部现行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规范、行业管理规范,农村公路的施工管理模式为业务模型,基于WINDOWSXP和SQL SERVER2000环境,可采用VS.NET进行开发。系统的整体技术框架逻辑上划分为三层,由表示层、服务层和数据层构成。表示层是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服务层实现系统中的所有业务处理逻辑,而处理所需的数据是从表示层或数据层取得的;数据层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管理对数据库的读写。
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主要由项目档案管理系统、施工动态管理系统、项目核查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农村公路项目档案管理系统(用于工程前期)
系统为列入计划的农村公路项目生成档案,只含有一个子模块文件分发,主要用于档案管理人员分配从公文流转过来的文件给各个科室或者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同时具有案卷操作,包括封卷、拆卷、案卷提交和案卷接收功能、综合查询(包括案卷检索和文件检索)功能、借阅申请功能。高效的将工可批复、资金到位证明、土地、环境评价、施工图设计批复、招投标、监督手续、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录入系统档案。并提供公路项目质量卡片功能,可录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名称、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村民监督员的姓名与联系方式,以便出现质量问题时管理部门随时联系相关部门。
施工动态管理系统(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
在农村公路项目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动态更新农村公路计划项目信息,信息采集由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与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完成。信息包括:工程现场技术人员给出的技术指导意见、技术人员所拍摄的现场影像资料、工程变更、监理指令、监督抽查意见、各种施工自检资料以及监理抽检资料等。施工动态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平台动态管理系统,既能有效地为业主方的业务层、管理层、决策层服务,又能有效地为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服务,通过对整个工程周期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建立起项目施工的信息资源管理,满足施工管理的需要。
系统还能够提供每日进度上报功能,进度填写后可通过INTERNET发送到管理部门,并由系统对各工地上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生成各县进度、全市进度,使管理者一目了然。
项目核查系统(用于工程竣工后)
基于已投入使用的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进行开发,对维护系统中的路线具有校验功能。汽车搭载GPS卫星天线在已完工的农村公路上行驶,系统根据卫星定位出的行车路线在地图上进行二次绘图并进行基本属性录入(基本属性包括:路线起终点、里程、桩号、走向、涉及行政村、所在乡镇等),并与原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中初始路线(即向省厅上报计划时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中的路线)的基本属性进行比对,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出路线起终点、里程、桩号、走向、涉及行政村、所在乡镇等信息。
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的优势分析
农村公路项目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势
借助计算机进行系统化管理,针对各种申请、批复、报表、资料等提供统一格式,从而便于管理、高效规范;并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论文网有效避免了年年资料成堆,保存困难的现象,大大节约了资源,同时利用系统的查询功能也极大地方便了档案的查询工作。质量卡片功能将质量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
施工动态管理系统的优势
有效规避工程竣工而施工、监理资料全无的现象,通过INTERNET上传或通过移动介质,如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将施工、监理资料输入施工动态管理系统,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随时可在系统上了解施工情况,并可针对资料(例如监理指令、监督抽查意见书、施工自检资料、监理抽检资料等)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通过现场查看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从而达到既能有效地为业主方的业务层、管理层、决策层服务,又能有效地为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服务,通过对整个工程周期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建立起项目施工的信息资源管理,满足施工管理需要的目的。该系统同时能根据各县区上报进度生成日进度以及全市汇总进度,大大节省了人工统计时间,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项目核查系统的优势
唐山市交通局地方道路管理处业已提出利用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对2008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项目、2009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项目、2009年国补(车购税)农村公路改造项目进行核查,可见利用数据库对农村公路改造项目的核查已然成为一种趋势。项目核查系统是在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二次GPS卫星定位路线,计算机自动进行分析对比,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路线里程的汽车里程表误差与人为误差,避免利用往年已建成项目冒名顶替新建项目的情况发生,使管理部门真正掌握计划落实情况,并按照真实里程对项目拨付补助资金。
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的建立可行性
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虽然仍是一种构想系统,但并不意味着这套系统不能被成功研究开发。经典的范例是——恒达时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北省交通厅公路局合作研发的公路GPS数据库维护系统(目前已升级至4.1.6版本)与公路基础数据库业已被河北省各地市的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广泛采用。恒达时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从事数据库研发的公司均具备开发这套系统的科研能力,所以对这套系统开发前的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相关理论功能的分析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对所提出的这套系统做了小小的初探,其更为具体详细的功能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最终随着这套系统理论研究的逐步完善,与软件公司结合后要形成真正的应用系统就像捅破一层窗纸一样简单!
结论
农村公路动态管理与项目核查系统针对农村公路工程前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竣工后三个阶段不同特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的强大功能,分别实现了项目档案管理、施工动态管理、项目核查管理的信息化,从而全面解决了原始人工管理过程中的所存在的问题,极大减轻了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效率,真正做到了科学、统一、规范、有序的农村公路工程管理。
第二篇: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特种设备作为发电厂的危险源之一, 其安全问题事关重大, 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便 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分析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探讨了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 系的建设, 设计了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对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系统架构以及 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近年来随着发电厂对特种设备使用的日益广 泛,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与之相关的安 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人员伤 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因此, 如何保证发电厂特种设 备安全, 避免事故的发生, 建设完善的发电厂特种设 备管理体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发电厂的特种设备安全关系到职工生命健康和 国家企业财产安危, 其管理工作已日益受到国家和 各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包括火力发电企业在内的电力行业已有了一整套较 为齐全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尤其是在核心设备 和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方面更是如此, 这为企业 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但在实际的发电 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片面 性;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 只抓违章而忽 视了创造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测工作, 没有进行 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 工作重点是处理已发生的事 故, 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安全的工 作。
(2)没有明确的目标。凭经验处理特种设备的 安全问题, 心中无数, 盲目性大。(3)对特种设备监控, 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 失的措施不够完善。在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 目前大多数发电厂对特种设备的整个管理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主要体现在整个管理职能机构的不 明确性, 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以及对特种设备 作业人员培训不够完善等, 同时没有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信息化程度不高, 导致发 电厂特种设备的安全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进。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针对现阶段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 在建设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时, 应充 分考虑这些薄弱环节,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设一 个完善的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健全管理网络 发电厂厂部应明确分管特种设备的领导及分管 此项工作的职能处室, 各使用单位配备专、兼职管理 人员。管理网络健全, 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 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厂部每月召开各单位分管 领导会议, 每季召开特种设备专题会议, 职能处室每 月召开设备员会议, 分析通报有关情况, 及时协调解 决有关问题。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发电厂实际, 制 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如可结合厂区实际制定 起重设备管理办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办法等, 从制度上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章 可循, 规范管理。同时健全其他规章制度, 实行按规 章办事, 严格管理。
(1)严把采购、安装关 凡是发电厂需添置特种设备时, 在认真研究和 确定使用参数的同时, 还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比较, 然后再确定制造、安装单位, 确保特种设备制造、安 装许可证及相关资料齐全, 质量可靠, 不给日后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
(2)做好普查和登记注册工作 根据质监局的有关要求开展特种设备和压力管 道的普查工作, 建立特种设备台帐, 并纳入动态管 理, 确保特种设备管理没有盲区,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登记注册, 做到凭证使用。
(3)注重人员培训 特种设备需要特别的人员进行操作。为此, 对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依法送有关部门进行培训、考 核, 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证, 做到持证操作。在此基础 上, 还可以结合实际, 开展岗位操作技能竞赛, 提高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 确保特种设备 的安全操作。
制定应急预案 一旦特种设备发生事故, 将严重危及人民生命 财产的安全。为此, 发电厂应根据条例要求, 对各种 特种设备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并 不定期进行演练。努力做到一旦发生事故, 能紧张 而有序地进行处置, 避免事故扩大, 把事故危害及影 响降到最低。
开发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随着 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 利用计算机信 息和网络技术是实现统一管理、规范行为、减人增效 的有效途径, 故可开发出一套适合发电厂的特种设 备管理信息系统。在该管理信息系统中, 不仅要具 备普通设备的管理功能, 还要针对特种设备的特殊 性, 实现一些区别与普通设备的管理功能。通过对 该软件的开发使用, 实现快速、高效的特种设备管理 信息流通, 提高特种设备管理水平, 使发电厂特种 设备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建设目标 发电厂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将发电厂特种 设备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设备使用部门等相关部门 联系起来, 达到数据共享, 形成一个完整的特种设备 管理体系。对发电厂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 的各种动态和静态信息进行统计、查询, 为各级管理 部门提供所需的统计查询数据。反映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使用情况 等不同状态的数据, 提供特种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 实现故障报警及应急预案处理。建立发电厂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使特种设 备管理工作在计算机上进行, 各种数据能方便的查 询, 既能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又能提 高工作的效率。
系统建设原则
(1)系统性 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 而存在的, 因此, 在系统设计中, 要从整个系统的角 度进行考虑, 系统的统一性, 设计规范要标准, 传递 语言要尽可能一致, 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 一处, 全局共享, 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 为保持该系统的长久生命力, 要求系统具有很 强的环境适应性。为此,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 和结构的可变性。在系统设计中, 应尽量采用模块 化结构, 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 尽可能减少各模块间 的数据耦合, 使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程度减至 最低限度。这样, 既便于模块的修改, 又便于增加新 的内容, 提高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以及受外 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 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如安全保密性, 检错及纠错能力, 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 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 少系统的开销。一方面, 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 求技术上的先进, 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 方面, 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 各模 块应尽量简洁, 以便缩短处理流程, 减少处理费用。
系统架构设计 采用 B /S 结构。B /S(Brower / Server)模式即 浏览器与服务器模式, 是把 WEB 技术和数据库技 术结合起来, 即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 服务器安装 Oracle、Sybase、Inform ix 或 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工作界面通过Web 浏览器来实现, 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 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实现, 形成所谓三层 3-t ier 结构。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设备静态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发电厂特种设备静态信息的管 理, 便于构建设备信息数据库。不同的静态信息组 合, 映射不同的特种设备, 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查询条件, 找到相应的特种设备, 实行管理操作。静态信 息包括: 编号、名称、型号、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制造 单位、使用时间、使用部门、保修日期、备品配件、图 纸、其他相关信息等。
(2)设备动态过程管理 特种设备的动态过程管理是指对设备生命周期 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其管理结构图如图 1所示。图
特种设备动态过程管理图
设备注册、设备校验、设备启用、设备移装、设备 改造、设备过户、设备停用和设备报废等模块, 提供 用户填写相应申请, 应由相应职能部门审核, 并将相 关信息向政府职能部门备案。申请审核模块由相应 智能部门审核用户申请, 审核报告模块显示各类申 请的审核结果。动态跟踪模块提供给用户对特种设 备生命过程进行跟踪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通 信设备与系统联系, 查询或确认某一特种设备当前 所处的过程。
(3)设备维护保养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模块包括如下几个子模 快:(1)日常维护, 涉及的管理内容包括维护保养人 员、委托的保养单位及他们的联系方式、特种设备及 其附件装置、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性维护保养、定期 监察的内容和记录;
(2)保养期管理, 在设备出现故 障申请维修时, 系统自动提示设备是否在保修期内, 对于保修期内的设备, 向服务商报修;保修期外的, 进行内部修理。在保修期满前的一段时间内, 系统 提示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节省维护成本, 实现 设备增值;(3)故障维修记录, 详细记录故障信息及 维修内容, 为今后的故障维修提供历史依据;
(4)维 护成本统计, 将特种设备维修活动成本累积计算, 根 据设备历史成本记录, 可以计算设备发生的总成本, 给设备处理提供充分依据, 从而由此决定设备是继 续维修还是报废;
(5)维修记录动态查询, 用户可以 通过移动通信手段(如手机短信)与系统取得联系, 查询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及时掌握特种设备运 行性能。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建立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必 须保证完整准确, 其包括的内容有: 特种设备的设计 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 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 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 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 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特种设备安全 技术档案, 按设备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特种设备 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模块提供技术档案的查询、修改、添加、删除等功能。(5)定期统计上报 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运行过程中, 出 现多种记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有关部门提交相 关的统计报告。定期统计汇报的内容包括特种设备 安装、大修、改造前, 使用单位将施工方案等相关资 料向相关部门汇报备案;新增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 使用单位向上级相关部门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定期 检验的结果向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汇报;特种设备启 用、改造、停用、报废等, 使用部门向负责该特种设备 注册登记的相关职能机构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 后, 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及有关部门报告。(6)应急预案处理 应急预案处理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为在故障发 生时, 发出紧急警报, 并实时的通知相关使用人员和 责任人, 给出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应急预案中必 须明确体系的组织机构、人员及其职责。至少要包 含如下内容: 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组织及人员职 责、联系方式和应急原则。其中, 人员的职责必须细 化分工并确定步骤、明确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 与义务。联系方式包括与内、外部机构的联系以及 报警联络的方式、步骤等。其中, 对相应的责任人, 通过移动通信手段(如手机短信)实时发布信息。
结语
本文针对发电厂特种设备管理机制的不足, 建 设了一个完善的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包 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员、应急预案等硬件和软 件方面的建设, 最后重点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详 细的设计, 在推行该套管理体系时, 需要各部门同心 协力, 严格执行该管理体系的内容, 形成一个完善的 特种设备管理系统, 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将会得到 本质上的提高。
第三篇: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
贵阳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贵阳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隐患排查治理系统
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以公司网络用友平台(内网:http://192.168.2.2:8081)为基础,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体系要求为开发设计依据,可以有效帮助贵阳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规范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检查管理、隐患管理、移动隐患排查三个部分,提供安全检查的计划制定、检查通知、检查总结功能以及隐患的上报、整改与复查的闭环管理,同时可以输出符合国家安监系统要求的各种业务单据和报表。移动隐患排查的应用,使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管理终端(PDA和PAD)随时随地处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将相关内容公布如下:
一、安全检查管理:实现安全检查计划制定、检查通知、检查总结的功能,并且可以自动生产检查总结报表。
二、隐患管理:实现隐患上报、整改与复查的闭环管理,在流程中对国发23号文件要求的“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进行严格控制管理。
三、移动隐患排查:通过移动终端(PDA和PAD)及时进行隐患的记录、整改、复查等操作,移动端与PC端信息实现数据同步,用户可查看实时的隐患信息及统计数据。
四、业务单据输出: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规范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流程业务单据、通知单单据和清单(如检查表、隐患通知单、隐患台账等),并具有表单统一导出的功能。
五、业务逐级审批:系统提供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的逐级审批功能,企业领导可以全程监管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
六、微信提醒及预警: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公司质安部相关人员将通过手机的微信平台发送消息提醒及预警,如检查通知、隐患将过期提醒等。
七、图形化流程指南:在所有的管理流程中提供可视化的流程指南,详细标明隐患所处的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处理负责人和处理部门。
八、隐患动态数据库:系统将会把所有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数据整合,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对企业应用范围内所有隐患排查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请各部门相关人员研究使用该系统。
贵阳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016年2月13日
第四篇: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高校本身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种类多、数量大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的教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网络以快捷的信息提供方式与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为适应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各种灵活多种的学习形式的需求,使用网络化的教学手段,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实现了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快速集成,实践证明,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2、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供办公效率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公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办学层次出现了多元化,由一地办学发展到多地多点办学,同时进一步推行全面学分制,这些变化使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复杂度,按传统的管理模式,只靠有限的工作人员已经无法进行高效管理。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因为它能够将教务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大量的数据面前进行查询、统计同时进行管理,减轻了教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供了工作效率。
3、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
高校教务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事务繁杂、环节、工作量大,没有科学的手段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无法保障教学秩序的,教学工作规范化管理师比常规教学管理更高层次的管理,几乎涉及到教与学的所有方面,其基本信息更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且贯彻始终,这就要求必须按一定规范流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信息化有助于这一管理
过程成功实现,通过完善管理信息化制度,可以规范管理,保障教学效果,提供管理效率,有效提供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使教务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在教学模式、办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学思想、高校功能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变化。教务管理系统能让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它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务管理信息建设的基础。教务管理系统能够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也能促使教学信息的采集做到科学性和标准性。一般来说,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后,教学数据能够共享,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加强,部门之间工作规范,职责明确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合作,改善相互关系;课务管理规范,减少各种冲突的产生;学生信息的查询更加方便、及时和规范;学生成绩规范合理,增加了严密性和严肃性;学生学籍管理清楚规范,信息准确及时。可以说,应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教学是教务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为学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专业不断分化,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准确度要求很高、非常繁重的工作,因此,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面临严峻的问题。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要求准确、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
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增加,师生人数日益增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所要处理的事务和数据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靠数量有限的工作人员手工操作已经无法进行准确、高效的管理,只有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该问题。
2、教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需要
日常教务工作涉及到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大量信息,依靠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安排等,任务相当繁重,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因此,充分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保存到数据库系统中,利用校园网、信息交换、网络资源共享等技术,教务员和全体师生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身的权限进行数据访问,使教务管理工作更为方便、准确、高效,从而提升教务管理工作水平。
3、教务处与教学单位、行政单位动态合作的需要
在原有的学年制情况下,教学运行所依赖的计划环节是相对固定的,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相对静止状态,随着学校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务管理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变得复杂,各类教务管理信息频繁产生、流动,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原有的教务管理模式,师生之间的教务信息交换、反馈与处理必须经过繁琐的人工传递,难以进行实时监控与处理,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玩过媒体的灵活性、即时性、动态交互性等特点,可以更加贴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成为教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心。
4、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的需要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又需要耐心和责任心的工作,随着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日常教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多变,教务员要处理的事务更加繁琐,而且每个细节都涉及到师生的切身利益,不得出现丝毫差错,入欧能够将一些繁琐、复杂的收集、整理、统计等工作交由计算机处理并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必将大大提供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差错。
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在学生的教学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和其它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培养全过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为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教育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应用和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最尖锐的问题就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的问题。其主要的表现有
以下一些:
1、原有的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缺少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目前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均根据各自工作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随着全国性的教育管理信息网络的逐步建立,这些信息的价值和作将难以得到体现和发挥,有的甚至会成为信息垃圾。
2、教务管理系统灵活性差,缺少可扩充性和开放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对教务管理系统的灵活性要求很高,目前的教务管理系统,多数不具有扩充性,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难以进行及时调整,因此,造成了一些管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的应用。
3、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教务管理系统开发者很多,有专业的软件公司人员,也有在高校教务工作的管理者;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单机版的教务管理系统,也有基于Internet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平台的水平高低不齐,但是能真正适合高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并且智能化的可扩充性的教务系统并不多见。
4、适合网上应用的管理系统较少。目前大多数管理系统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如办公网、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上应用的管理系统。
5、缺乏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通过网络实现不同教育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由于缺乏这样的一个规范,已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部门间的网上信息交流。
6、缺乏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发展速度很快,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高。由于缺乏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造成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
7、教学管理信息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在教学管理的组织上,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都应用自行开发或主管部门颁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排课、考试、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方
面,软件重复开发,中途搁置和废弃和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应用而编制的单机系统之间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共享,在不同系统中资源重复冗余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以上问题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教学信息资源互相分割、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的状况就不可能改变,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就不可能实现。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强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具体的办法有以下一些:
1、充分认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加强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对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开发和使用教育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解决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管理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的需要和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它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教育管理软件产品的研制、生产、检测、使用和技术服务等项活动的技术依据。各高校对现有管理信息工作要进行检查,对正在使用、未采用《标准》的管理软件,要根据《标准》进行改造;对新开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行软件审核准入制度,逐步完成教育系统教育管理信息工作的标准化,实现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
3、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是推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楷的必然要求。随着当前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建设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文档、表格处理和数据管理,利用校园网收发电子邮件、发布公文信息、进行文件传输与共享等工作。实现教学管理人信息化关键在人,只有把管理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六、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人员之间的通力协作与财力的支援,现在许多高校已经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并进入正常运行,但是系统的建立只是整个信息化工程的第一步,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转,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更新观念
教务管理信息化涉及学校教务管理各个部门,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加以重视并支持,并且要大力宣传学习计算机新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肯定教务管理信息化在教务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2、加强分工,明确职责
这一庞大的信息化工程涉及面广,信息系统的建设也需不断完善,要使整个系统能正常高效地运转,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日常管理、数据维护、系统更新等需要专人负责,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3、规范管理,建立制度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规范、严密、科学的工程,在使用信息系统时也需要有配套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4、加大投入,改善设施
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据量也随之飞速增长,原有的硬件设置将会制约其发展进程,因此,需要改善配套硬件设施,不断提高运行效率。
5、重视安全,注意保护
教务管理数据库是教务管理信息的枢纽,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影响全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做到配置功能强大的防火墙,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同时,注意数据的备份。
第五篇: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紫光移动应用为各类餐饮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化解决方案
行业分析:
近几年来,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餐饮业的发展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营业规模以每年18%左右的速度增长,是GDP增幅的2倍。2011年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预计2012年将达到2.38万亿。良好的发展态势给优质的餐饮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原材料成本升高、劳动力成本提升、租金成本上涨、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困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如何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流程化、规模化经营”转型,成为整个餐饮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
解决方案: 紫光U点100%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套面向各类餐饮企业的全面解决方案。针对餐饮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经营模式以及不同的管理应用下需求层次的不同,融合中国餐饮行业成熟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的业务流程,根据上千家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提炼及产品开发、测试,以实用性、开放性、稳定性、先进性、灵活性、经济性为设计原则,结合紫光移动应用在餐饮行业多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多元化的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平板电脑、触摸屏及无线点菜器作为服务终端,以网络作为传输渠道,以餐饮信息化管理软件作为管理平台,能够有效提高餐饮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提升服务水平和企业形象、增加营销渠道和经营效益,帮助餐饮企业走上做强、做大、持续发展之路。
系统版本:
紫光U点100%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按照餐饮企业经营模式共分为正餐版、快餐版、西餐版、美食广场版、星级酒店版五大版本,可满足各类中餐厅、西餐厅、茶餐厅、主题餐厅、餐饮会所、火锅店、快餐店、海鲜酒楼、咖啡厅、星级酒店、酒吧、美食广场等餐饮企业的多方面需求,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版本和扩展功能模块,实现餐饮信息化管理,完成餐饮企业“精细化、流程化、规模化经营”转型。
功能模块:
1.实用性
功能强大全面:覆盖前台营业、无线点菜、后厨管理等每个运营环节,更有丰富的后台设置和管理功能;操作简单易学:傻瓜式操作设置,无需专业计算机知识,一学就会;人机界面友好:风格简约、布局明晰;
2.兼容性
可以同时无缝支持多种点菜终端,全面兼容平板电脑(支持安卓、微软、苹果三大操作系统)、触摸屏、无线点菜宝和打印机等设备;
3.扩展性
系统采用功能模块化设计,功能灵活扩展、轻松维护升级,并且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定制开发;
4.稳定性
软件经过长周期测试,系统架构均衡,软硬件高度契合,投入使用稳定可靠,出错率和故障率极低,无需更多售后服务,让客户放心安心贴心;
5.安全性
提供严密的权限分配设置,确保关键数据、机密信息的统一安全管理,避免数据恶意删除和修改,数据备份和恢复免除客户后顾之忧。
对餐饮企业的价值:
1.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从开台到结账,每一步都是在系统上完成,规范了餐饮企业营业的工作流程,优化了操作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运营效率;
2.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无线点菜、厨打监控、进销存管理,节约人力成本、杜绝跑冒滴漏、降低运营成本,帮助餐饮企业节流;菜品管理、费用管理、会员管理,随需更新菜品、拓宽营销渠道、增加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开源;
3.提升企业形象、提高服务水平
店面运营的统一管理,无线点菜提供给客人绝佳的用餐体验,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大大提高,多样的会员配置方案,提升企业形象、增加竞争优势;
4.促进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准确实时的数据统计,科学精细的数据分析,为高效的人员管理、会员管理、进销存管理以及各种报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大幅提升餐饮企业管理水平,帮助经营者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我们的优势:
1.品牌优势
紫光股份是高科技上市公司,是清华大学成立的第一家校办高科技企业,是最好的系统集成商,年产值超过50亿元。我们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性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为餐饮企业提供自有品牌软硬件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紫光U点100%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由我们专业的研发团队多年潜心研发,版本划分清晰,产品定位准确,实用性、兼容性、扩展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3.服务优势
标准化的实施流程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
售前咨询服务:业务咨询、实地考察、软件演示、方案定制
售中项目实施:网络环境搭建、系统安装调试、现场培训
售后技术服务:电话服务、网络服务、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