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型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
关于建立创新型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议 概述
社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构建区域性社会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以村(社区)为重点的基础上,加强整(市)县规划设计,在实施工程中理顺体系架构 确保服务和管理职能下沉到村(社区),整合资源,实现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责随事定,主要通过建设建立全(市)县基础数据库,并且通过数据的部门共享实现数据的一致和业务的全面掌控,建立完善的运行体系等长效机制。
统一整合政法(综治)、维稳、公安、司法、信访、应急、安监、民政、人社等十多个社会管理主要职能部门各类资源和条块力量;
及时收集和反映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信息数据和舆情;
及早防控和化解各类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社会问题和矛盾;
快速应急和处置重大紧急事件,规范和监督社会管理行为;
实现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资源共享、联管联动、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
新格局。构建区域性、网络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社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共管、动态跟踪、全面覆盖、高效快捷、科学管理
社会和服务民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管理的对象
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着重管理全地区人、事、地、物、情、组织六大要素,为省、市、县(区)、镇、村各级创新社会管理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指挥提供依据,为各级职能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上下级、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实时交换、社会资源共享共用,部门联动协同管理,高效科学管理社会的新格局
社会管理信息系统主系统下,涵盖政务服务、培训就业、卫生医疗、困难救助、法律援助、产业发展、社情民意、舆情专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治安管理、应急管理、信访、两新组织、儿童关爱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多个内容的系统。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任务要求,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整合。
功能建议
以我们对创新型社会化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可分为两类,分别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
社会管理主要包括
①治安管理
主要包括网吧、乡村旅店、房屋出租、废旧收购、危化品企业、流出人口、流入人口等。形成村(社区)网格点协管员采集动态信息、服务站录入上报信息机制,成为公安治安管理延伸不到、管理不到、排查不到的重要补充手段,形成村(社区)、镇(街道)派出所、公安局治安综台整治排查的重要信息补充。实现各类治安管理单元的基础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对象动态信息管理。
②应急管理
对各种城市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进行预报预警。提高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与事件处置能力。
③特殊人群管理
主要包括刑释解教、社区矫正、社会闲散青少年、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违法犯罪吸毒人员、违法艾滋病人、违法传染病人员、参与各类邪教组织人员、长期缠访闹访人员、对社会严重不满人员、有现实危害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等特殊人员信息登记管理、帮扶管理等。实现各类特殊人群的基础信息采集、帮扶服务信息管理和服务对象动态信息管理。
④人口数据管理
建立统一的人口基础数据,为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基础信息,为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其他各信息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
⑤两新组织管理
主要包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分类备案登记和活动信息动态记录。实现由村(社区)协管员调查登记台账、服务站信息员录入系统,镇(街道)、县(市、区)部,对两新组织的服务动态记录和管理。
⑥信访
包括大调解、民情传递、舆情专报、领导信箱。支持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的大调解工作流程;支持治安、环保。
社会服务主要包括
①政务服务
包括咨询、登记、预审、受理、办理、办结等,将行政审批项目和便民服务事项延伸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到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②困难救助
实现五保、低保、重点优抚、其他救助等困难群体救助的管理和服务,救助政策、救助公示等信息公开。
③培训就业
包括就业调查、服务机构、培训、招聘、维权、待就业统计等,协调组织培训机构、服务机构和用工单位,将招聘信息、培训信息及时传递至村(社区),帮助群众就业。
④产业发展
包括产业调查、产业统计、产业引导、产业技术、市场行情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实现村(社区)、镇(街道)、县(市、区)主管部门的产业信息传递,县(市、区)部门通过系统平台为基层提供产业引导、市场行情、种养殖技术等相关信息。
⑤法律援助
包括援助指南、律师介绍、法律咨询、援助流程等。实现法律援助的对象及范围、援助工作流程、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信息公开,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⑥医疗卫生
包括就医指南、健康教育、村医生培训、报销流程、医疗政策、网上就医、医保查询、应急通道等。推进村(社区)、镇(街道)、县(市、区)三级医疗信息公开。方便群众获取医疗政策、就医指南、健康知识、医保(新农合)账户信息;及时获取各医院医生坐诊时间、挂号信息、床位信息等,方便群众就医。
第二篇:创新型社会
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用外国的技术,每生产一件产品,要支付外国专利费。销售量越大,我们支付给外国的钱越多。我们干活,外国人赚钱。现在要求用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就必须自己创造发明,自己拥有先进技术。依靠自己的技术从事生产,就是创新型社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审时度势,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但中国工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明显。
因此,建设创新型社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选择具有一定基础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三篇:创新型社会体系工作报告
提供一篇工作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设立行政服务中心,会议指出。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建设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借鉴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在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的智慧型行政服务中心。要按照统一集中、高效便民、规范透明、监督制约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统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创建“智慧政务”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确保制度更加到位。要统一思想、严肃纪律,明确每个部门做什么,怎么做,为何做。要禁止两头受理,对所有审批事项明确一个部门一个处室一个分管领导,推进部门流程再造和公务人员思想转变,真正实现集中到位、思想到位、授权到位,把好事办好。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6月21日下午。研究部署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要求,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放在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开创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和谐稳定争第一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原则同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实现和谐稳定争第一目标的决定》关于提高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和“扁平化”社区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法院、检察院“两庭”两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会议还听取了市行政服务中心筹备情况汇报。
作为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科教大市,会议指出。社会建设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敏感性,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增强为改善人民生活服务、为科技教育发展服务、为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奋力开创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和谐稳定争第一是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的前提和基础。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会议指出。要把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放在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强化措施、强力推进,积极创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促进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年率先基本实现民生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各类人口服务管理、社会保障人群、网格化服务管理、社区“扁平化”管理、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网络、社会领域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社区和人口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两个基本载体。加强人口管理要重点做好从户籍管理到居住证管理的制度性安排和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的基础性工作,会议指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类人口管理的全覆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社区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模式。关键要推行“扁平化”管理,贴近老百姓、减少中间环节、缩短管理过程,实现资源共享。要推进街道重心下移,实现人财物、责权利联动下移。社区管理要推进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社会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方参与各方协同,形成共建共享的格局。要进一步发挥工青妇等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对党委所需、工青妇所能、群众所盼的事情,要赋予工青妇组织更多职能和资源。要发挥工商联和新经济组织的社会建设功能,推动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
各级财政支出要形成保民生的强烈导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是最关键的保底线和最低的安全网。要高度重视低保线以下的人群。城市的低保水平今年要和兄弟城市持平。今后5年要逐步缩小城乡低保差距,会议指出。实现低保增长高于平均收入增长的水平。要加强低保的制度安排,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市基层法院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以下简称“两庭”基层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以下简称“两房”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基本物质条件,会议指出。也是地方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设进度,按时全面完成“两庭”两房”建设任务,为基层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能提供坚实保障。
第四篇:社会管理的创新型思维和对策
关于规范和改进特种行业、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规范和改进特种行业、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现实斗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家和公安部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统一思想,树立全新执法理念
1、牢固树立“规范管理、精确打击、文明执法、服务发展”的执法理念。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公安机关“四个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公安工作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和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必须牢固树立并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
2、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打击与保护”的关系。既防止放弃管理与打击,导致违法经营活动和违法犯罪活动滋生蔓延,又防止脱离服务与保护,只注重管理与打击,出现野蛮执法、破坏经济建设环境等问题。严格贯彻“鼓励守法、保护合法、打击违法、取缔非法”的工作方针,充分体现严格执法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一致性。
3、澄清模糊认识。澄清取消部分行政审批就是取消治安管理的模糊认识,要通过加强事中监督与事后查处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管理;澄清管理就是“管死”的模糊认识,要通过管理积极引导和促进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合法健康发展;澄清规范管理工作就是束缚管理权的模糊认识,明确规范管理行为的目的在于保证管理权的正确运用和行使;澄清建设软环境等于放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模糊认识,明确只有坚决打击社会丑恶现象,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文明洁净的社会环境。
二、明确职责,突出管理工作重点
4、明确管理范围。我省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依法管理的特种行业,是指旅馆业、印刷业、刻字(印章)业、典当业、信托寄卖业。依法管理的公共场所主要是指舞厅、歌厅、夜总会、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此外,根据公安部有关文件和公安机关对公共场所管理的沿革,还应当包括茶座、酒吧、聊吧、洗浴、按摩、录像放映、美容美发等休闲、保健服务场所和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聚集场所)。
5、落实管理责任。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实行“属地”原则。公安派出所负责辖区内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日常治安管理工作,负有管理责任的民警和主管副所长、所长是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负责对派出所的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存在的治安问题与属地公安派出所承担连带责任;市、州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主要承担指导、监督职能,可适当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进行抽查、暗访和查处,对本地区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全面工作、突出治安问题和重大事件负责。
6、突出管理重点。以确保公共安全为目标,及时发现和严格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预防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以强化阵地控制为目标,落实人员、物品登记、财物保管、情况报告、安全防范、从业人员培训等各项治安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各类违法犯罪线索,有效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以遏制社会丑恶现象发展蔓延为目标,责令娱乐服务场所拆除为逃避查处而设置的内锁装置、封闭门窗、隐蔽通道、秘密报警装置等设施,严厉打击社会丑恶现象,严防有重大影响的涉黄、涉赌案件和事件的发生。
三、夯实基础,提高阵地控制能力
7、加强基础档案建设。坚持“主动列管,动态掌握”的原则。由公安派出所对辖区内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统一建立档案,每季度向县(市、区)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上报变更情况。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基础档案要及时建立,即时更新,按时上报。对于新设立的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应当自开始经营之日起15日内完成治安管理档案建立工作。基础档案应当包括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自然情况,法定代表人和主要从业人员自然情况,治安管理奖惩记录,协助公安机关查控违法犯罪情况,地理位置平面图等,大型歌舞文化娱乐场所、群众聚集的公共复杂场所还要有内部结构示意图。
8、规范治保组织建设。要依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根据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性质、规模、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指导、监督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治安保卫人员,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制度。对治安保卫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考核,充分发挥治安保卫组织和人员保护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合法经营、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辅警作用。
9、构建情报信息网络。要通过调动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业主积极性,发挥治保人员作用,物建治安信息员,公开举报
电话等方式,不断延伸情报触角,畅通信息渠道,构建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情报信息网络。及时、准确收集获取各类敌情、社情信息和违法犯罪线索,掌握治安动态,切实提高服务现实斗争的能力。
10、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运作,加强监管,稳步推进旅馆业和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电子档案,积极探索建立公安机关内部应用的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重要信息的网上查询、统计,逐步提高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创新举措,健全日常管理制度
11、实行检查登记制度。采取公开检查与密访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日常治安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各类治安问题。要如实、详细地制作检查记录,并由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负责人签字加以确认,检查记录一式两份,分别留存被检单位和公安派出所以备查验。
12、实行业主例会通报制度。定期召开辖区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会议,宣传有关法律政策,贯彻公安机关管理要求,教育业主守法经营;通报苗头性、倾向性治安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提出管理意见和工作要求;逐步引导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成立协会性质的自治组织,提高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自管自律能力。
13、实行治安管理告诫制度。对群众举报有违法经营行为但经工作没能核实或者有轻微违规行为的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由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或者属地公安派出所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进行当面告诫,责令写出书面保证,以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对经告诫仍不改正的,查明事实后依法从重处理。
14、试行日常考核计分制度。以安全条件、治安管理制度落实、从业人员管理、守法经营、举报违法犯罪、提供情报信息等情况为重点考查内容,由公安派出所依据日常治安检查和掌握的情况对辖区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随时进行考查计分。公安派出所每半年对各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分值进行一次汇总统计,分值记入管理档案,同时通报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业主并报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15、试行分级管理服务制度。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对不同分值的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分类定级,并指导公安派出所依法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视情确定重点治理单位,对被列为重点治理单位的,要逐级上报市、州公安局和省公安厅备案。关于具体计分、定级管理办法,由各市、州公安局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
16、探索治安管理协作机制。为增强公安机关各警种、政府各职能部门合力,各地可根据实际建立治安、刑警、消防等多警种和公安、文化、工商等多部门的协作机制。通过联合检查,压缩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总体检查次数,加大对治安隐患和突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及时通报情况,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和为现实斗争服务的能力。对检查发现无照经营的,要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查处取缔。
五、精确打击,完善案件查办机制
17、改进办案模式。要以“精确打击”为原则,综合考虑办案需要、工作成本和社会效益。改变全警参战、全面清查、突击检查和简单粗暴的执法办案方式,通过做好认真细致的案前调查,制定周密详尽的行动方案,选择最为有利的时机和条件,求得精确有效的打击效果。
18、规范线索处理。对丑恶现象违法犯罪线索,要落实专人,分类处理。对群众举报线索,要认真梳理,提出意见,尽快查证核实,署名举报的,要注意保密,及时反馈;对领导交办、上级转递线索,要迅速核查,据实处理,有交必复;对下级公安机关、公安派出所请求查办或联办的,要抓紧研究,及时办理。
19、完善复查、督办制度。上级公安机关对转交下级核查的重大案件线索,可以组织力量进行复核;对已经核查属实或经复核属实的线索,上级公安机关可以下发《督办通知单》,要求下级公安机关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查处并报告结果,下级公安机关没有认真执行督办要求的,上级公安机关要直接查办,并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六、促进发展,创造优质服务环境
20、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日常检查,原则上着便装进行,严格执行示证检查制度,严禁越权检查、跨区域检查,严防滥用检查权干扰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正常经营;平等对待投资主体、经营规模、经济性质不同的各类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严禁采取歧视性措施或给予不公平待遇;公开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管理和审批的有关规定和条件,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逐步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新兴娱乐服务项目,要加强监管,正确引导,认真调研,及时报告。
21、坚决保护合法经营。严厉打击各种干扰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正常经营和侵害业主及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黑恶势力收取保护费、敲诈勒索、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及
时立案,快侦快办,从严惩处,将查处结果及时反馈被害人;要主动帮助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查找安全隐患,指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有效预防治安灾害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为消费者创造安全的消费环境。
七、强化领导,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2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检查、调度,落实管理责任;了解掌握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动态和群众意见,及时调整工作部署,落实人员、经费、装备保障。
23、健全监督机制。上级公安机关要依法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执法活动的监督,解决不作为和滥作为的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结合行风建设工作,认真听取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业主和各界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治安部门要对本辖区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管理情况、案件查处、存在问题实行定期通报,县级公安机关每半年通报一次;市州和全省每年通报一次。
24、落实奖惩措施。对在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索贿受贿、滥用职权,以及为违法犯罪活动通风报信,充当“保护伞”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所属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和直接领导要承担领导责任;辖区内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存在安全隐患、丑恶现象等违法犯罪问题,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造成后果的,依照《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公安派出所和县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主管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在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立功授奖、通报表扬。
第五篇: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特种设备作为发电厂的危险源之一, 其安全问题事关重大, 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便 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分析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探讨了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 系的建设, 设计了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对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系统架构以及 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近年来随着发电厂对特种设备使用的日益广 泛,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与之相关的安 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人员伤 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因此, 如何保证发电厂特种设 备安全, 避免事故的发生, 建设完善的发电厂特种设 备管理体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发电厂的特种设备安全关系到职工生命健康和 国家企业财产安危, 其管理工作已日益受到国家和 各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包括火力发电企业在内的电力行业已有了一整套较 为齐全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尤其是在核心设备 和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方面更是如此, 这为企业 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但在实际的发电 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片面 性;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 只抓违章而忽 视了创造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测工作, 没有进行 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 工作重点是处理已发生的事 故, 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安全的工 作。
(2)没有明确的目标。凭经验处理特种设备的 安全问题, 心中无数, 盲目性大。(3)对特种设备监控, 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 失的措施不够完善。在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 目前大多数发电厂对特种设备的整个管理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主要体现在整个管理职能机构的不 明确性, 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以及对特种设备 作业人员培训不够完善等, 同时没有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信息化程度不高, 导致发 电厂特种设备的安全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进。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针对现阶段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 在建设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时, 应充 分考虑这些薄弱环节,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设一 个完善的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健全管理网络 发电厂厂部应明确分管特种设备的领导及分管 此项工作的职能处室, 各使用单位配备专、兼职管理 人员。管理网络健全, 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 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厂部每月召开各单位分管 领导会议, 每季召开特种设备专题会议, 职能处室每 月召开设备员会议, 分析通报有关情况, 及时协调解 决有关问题。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发电厂实际, 制 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如可结合厂区实际制定 起重设备管理办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办法等, 从制度上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章 可循, 规范管理。同时健全其他规章制度, 实行按规 章办事, 严格管理。
(1)严把采购、安装关 凡是发电厂需添置特种设备时, 在认真研究和 确定使用参数的同时, 还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比较, 然后再确定制造、安装单位, 确保特种设备制造、安 装许可证及相关资料齐全, 质量可靠, 不给日后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
(2)做好普查和登记注册工作 根据质监局的有关要求开展特种设备和压力管 道的普查工作, 建立特种设备台帐, 并纳入动态管 理, 确保特种设备管理没有盲区,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登记注册, 做到凭证使用。
(3)注重人员培训 特种设备需要特别的人员进行操作。为此, 对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依法送有关部门进行培训、考 核, 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证, 做到持证操作。在此基础 上, 还可以结合实际, 开展岗位操作技能竞赛, 提高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 确保特种设备 的安全操作。
制定应急预案 一旦特种设备发生事故, 将严重危及人民生命 财产的安全。为此, 发电厂应根据条例要求, 对各种 特种设备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并 不定期进行演练。努力做到一旦发生事故, 能紧张 而有序地进行处置, 避免事故扩大, 把事故危害及影 响降到最低。
开发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随着 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 利用计算机信 息和网络技术是实现统一管理、规范行为、减人增效 的有效途径, 故可开发出一套适合发电厂的特种设 备管理信息系统。在该管理信息系统中, 不仅要具 备普通设备的管理功能, 还要针对特种设备的特殊 性, 实现一些区别与普通设备的管理功能。通过对 该软件的开发使用, 实现快速、高效的特种设备管理 信息流通, 提高特种设备管理水平, 使发电厂特种 设备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建设目标 发电厂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将发电厂特种 设备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设备使用部门等相关部门 联系起来, 达到数据共享, 形成一个完整的特种设备 管理体系。对发电厂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 的各种动态和静态信息进行统计、查询, 为各级管理 部门提供所需的统计查询数据。反映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使用情况 等不同状态的数据, 提供特种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 实现故障报警及应急预案处理。建立发电厂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使特种设 备管理工作在计算机上进行, 各种数据能方便的查 询, 既能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又能提 高工作的效率。
系统建设原则
(1)系统性 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 而存在的, 因此, 在系统设计中, 要从整个系统的角 度进行考虑, 系统的统一性, 设计规范要标准, 传递 语言要尽可能一致, 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 一处, 全局共享, 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 为保持该系统的长久生命力, 要求系统具有很 强的环境适应性。为此,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 和结构的可变性。在系统设计中, 应尽量采用模块 化结构, 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 尽可能减少各模块间 的数据耦合, 使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程度减至 最低限度。这样, 既便于模块的修改, 又便于增加新 的内容, 提高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以及受外 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 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如安全保密性, 检错及纠错能力, 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 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 少系统的开销。一方面, 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 求技术上的先进, 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 方面, 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 各模 块应尽量简洁, 以便缩短处理流程, 减少处理费用。
系统架构设计 采用 B /S 结构。B /S(Brower / Server)模式即 浏览器与服务器模式, 是把 WEB 技术和数据库技 术结合起来, 即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 服务器安装 Oracle、Sybase、Inform ix 或 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工作界面通过Web 浏览器来实现, 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 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实现, 形成所谓三层 3-t ier 结构。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设备静态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发电厂特种设备静态信息的管 理, 便于构建设备信息数据库。不同的静态信息组 合, 映射不同的特种设备, 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查询条件, 找到相应的特种设备, 实行管理操作。静态信 息包括: 编号、名称、型号、技术参数、生产厂家、制造 单位、使用时间、使用部门、保修日期、备品配件、图 纸、其他相关信息等。
(2)设备动态过程管理 特种设备的动态过程管理是指对设备生命周期 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其管理结构图如图 1所示。图
特种设备动态过程管理图
设备注册、设备校验、设备启用、设备移装、设备 改造、设备过户、设备停用和设备报废等模块, 提供 用户填写相应申请, 应由相应职能部门审核, 并将相 关信息向政府职能部门备案。申请审核模块由相应 智能部门审核用户申请, 审核报告模块显示各类申 请的审核结果。动态跟踪模块提供给用户对特种设 备生命过程进行跟踪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通 信设备与系统联系, 查询或确认某一特种设备当前 所处的过程。
(3)设备维护保养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模块包括如下几个子模 快:(1)日常维护, 涉及的管理内容包括维护保养人 员、委托的保养单位及他们的联系方式、特种设备及 其附件装置、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性维护保养、定期 监察的内容和记录;
(2)保养期管理, 在设备出现故 障申请维修时, 系统自动提示设备是否在保修期内, 对于保修期内的设备, 向服务商报修;保修期外的, 进行内部修理。在保修期满前的一段时间内, 系统 提示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节省维护成本, 实现 设备增值;(3)故障维修记录, 详细记录故障信息及 维修内容, 为今后的故障维修提供历史依据;
(4)维 护成本统计, 将特种设备维修活动成本累积计算, 根 据设备历史成本记录, 可以计算设备发生的总成本, 给设备处理提供充分依据, 从而由此决定设备是继 续维修还是报废;
(5)维修记录动态查询, 用户可以 通过移动通信手段(如手机短信)与系统取得联系, 查询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及时掌握特种设备运 行性能。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建立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必 须保证完整准确, 其包括的内容有: 特种设备的设计 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 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 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 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 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特种设备安全 技术档案, 按设备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特种设备 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模块提供技术档案的查询、修改、添加、删除等功能。(5)定期统计上报 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运行过程中, 出 现多种记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有关部门提交相 关的统计报告。定期统计汇报的内容包括特种设备 安装、大修、改造前, 使用单位将施工方案等相关资 料向相关部门汇报备案;新增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 使用单位向上级相关部门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定期 检验的结果向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汇报;特种设备启 用、改造、停用、报废等, 使用部门向负责该特种设备 注册登记的相关职能机构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 后, 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及有关部门报告。(6)应急预案处理 应急预案处理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为在故障发 生时, 发出紧急警报, 并实时的通知相关使用人员和 责任人, 给出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应急预案中必 须明确体系的组织机构、人员及其职责。至少要包 含如下内容: 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组织及人员职 责、联系方式和应急原则。其中, 人员的职责必须细 化分工并确定步骤、明确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 与义务。联系方式包括与内、外部机构的联系以及 报警联络的方式、步骤等。其中, 对相应的责任人, 通过移动通信手段(如手机短信)实时发布信息。
结语
本文针对发电厂特种设备管理机制的不足, 建 设了一个完善的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包 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员、应急预案等硬件和软 件方面的建设, 最后重点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详 细的设计, 在推行该套管理体系时, 需要各部门同心 协力, 严格执行该管理体系的内容, 形成一个完善的 特种设备管理系统, 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将会得到 本质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