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3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财政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笔者认为,财政部门要坚持以构建公共财政为导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扶持力度,着力支持生产发展,拓展公共服务,推进管理改革,努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新农村。

发挥三种效应,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快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也是财政支农的首要目标。财政部门要以农业增产增效为目标,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突出发挥三种效应:一是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磁场效应。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以农业综合开发为载体,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设施,发展节水灌溉,新建排涝泵站,疏浚河道,加速推进农村道路和桥梁建设,努力提高农业发展的硬件水平。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实施村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支持中心村建设试点,治理农村环境,推进农村改厕,发展沼气应用,进行农村水厂管网整治,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加快农村绿化,不断提高农村森林覆盖率。二是发挥农业科技投入的辐射效应。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致力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以乡镇为规模的整体联动开发,发挥由点到面、从园区到乡镇的辐射效应。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推广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防治污染技术,推广精确施肥、麦套稻生产、秸秆还田、无公害农产品、农机具使用等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品牌。三是发挥引导社会投资农业的撬动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补助、贴息等形式引导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业开发和建设,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实现农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着力支持经营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探索建立对种粮农民收益综合补贴制度和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农业投资的利益激励机制和内在市场动力机制。

构建三大体系,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财政部门要突出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本权利,逐步拓展农村公共服务领域,重点解决好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逐步构建三大体系。一是构建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增加教育投入,继续支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确保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按标准落实,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二是构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关于农村公共卫生的财政补助政策,切实保障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支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逐步提高农民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的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机制和财政投入分担机制,增加财政补助资金,提高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医疗费用补偿标准。三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分级管理、挂钩考核的运行机制,规范低保资金专户管理办法,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关爱工程,建设和改造农村敬老院,落实供养经费,不断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使农村五保户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逐步破除普遍存在的“养儿防老”等旧观念,解决贫困群众的日常生活困难。

实施三项工程,健全农民自主发展的内部机制。财政部门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载体,以营造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环境为目标,重点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实施“素质工程”。立足市场需求,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支持力度,重点实施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财政逐年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镇镇通”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关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鼓励、引导企业吸纳更多的被征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二是实施“减负工程”。稳步推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支持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鼓励乡镇分流安置超编人员,建立“增人不多补,减人不少补”的增收节支激励机制,着力降低财政供养系数,变“养人”为“养事”,为基层财政消肿化淤。多渠道化解镇村债权债务,建立偿债基金和债务预警机制,控制债务增量,化解债务存量,将债务风险控制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努力实现镇村经济社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三是实施“通达工程”。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将凡是由财政安排、涉及农民的各种补贴、补助资金统一纳入“一折通”发放,确保各项支农资金直达农民手中。畅通市镇财政管理体制,推行“镇财市管”管理改革,在保持各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加大对经济薄弱镇的扶持力度,在财力结算体制上予以倾斜,按照“规范科学、公正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科学制订财政转移支付方案,提高“村级三项资金”标准,保障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

第二篇: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职业中专是一所地处农村的职业学校,创办于1979年,占地172亩,有教职员工120人,专任教师89人。学校开设种植、养殖和经济管理三大类8个专业,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520人,另外有校外学分制中专学历班分布于18个乡镇、办事处,学员3200人。学校有68亩的种植类专

业实习基地,有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养殖实习基地,有固定资产180万元、年产菌种60万瓶的食用菌菌种场。有基础实验室9个、专业实验室10个。

将近三十年里,学校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走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科技推广的办学路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被评为“省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先进学校”和“市文明单位”,电视台、报纸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办学情况做了报道介绍。

一、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专业建设

学校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农村,合理设置专业,先后开设了林果、蔬菜、农学、农经、畜牧兽医等专业,并根据农村经济需求变化,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不失时机地增设新专业,在办好林果、蔬菜、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上,又新开设了园艺专业和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基本满足了为农村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

为满足教学实习需要,近三年间,学校累计投资380多万元,用于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了标本室、解剖室、组培室等实验室10个,建成高标准的牧医专业实习养殖场、兽医门诊和花木实习基地。实验实习设施的充实和完善,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强化了技能训练,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学校硬件基本完备以后,要实现为农育人的目标,关键在于要有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培养一批“专家型”教师,学校制定了专门的师资培训计划,拿出专项经费,派出基础较好的教师到各科研院所、农业大学进修培训,并从市科协、市农业局、市畜牧局聘请了5位高级农牧师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来。还从农业大学聘请了2位客座教授。使学校具有了一支业务精湛、科研水平高、能说会干的专业教师队伍,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人才的培养。

截止目前,我校已向社会输送了9180名合格毕业生,他们已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其中,500余名学生成了闻名乡里的种植、养殖大户,年创利润10万元以上的达160余人,55名学生有了科技成果。农村科技专业毕业生xxx,毕业后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发,自办“食用菌研究所”,被授予“省科技标兵”称号。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xxx,回乡后,利用在学校学得的技术,开办兽医门诊,同时自行配置加工饲料,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年创纯利达50万元。

二、立足科教兴农,实施培训工程

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是体现农村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和价值的重要标志。因此我校始终把开展科教兴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寻找有效途径,把科技和教育送到农民的家中。

1、实施“科教兴农”实用技术培训和富民工程。九九年,学校向市科委申报了“‘科教兴农’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并获得政府批准正式立项实施。这项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是:由学校提供技术、师资,政府提供必需资金,通过“科技大篷车”的形式,送科技下乡,把最新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并聘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解决农村从业者的难题。此项工程自实施以来,直接受益者达88000多人,获得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

2、推行“职成联动计划”,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为了解决农村从业人员和闲散人员不愿进入职校学习的问题,学校与市成教办联合办学,利用各乡镇、办事处成技校中心校为依托,举办种植、养殖两个专业的校外学分制中专学历班,学校负责教学,成技校负责招生。采取滚动招生、分批注册、巡回授课的方式办学。课程采用学分制,学一门考一门,累计达到720学分以上即准予毕业,颁发与在校生同等学历的毕业证书,学生也可参加专业技术等级考核。此项计划实施至今,已招收学员3200名,有1070人已顺利毕业,有力的促进了现代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

3、立足长远,为集约化农业储备人才。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既要满足现时急需,也要立足长远,为明天的发展储备好人才,为此,学校一班人将目光投向了集约化农业人才的培养上。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和预测论证,认为我国农村现行的联产承包、散户经营的农业生产,必然要走向企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而这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尚未开始培养,作为一所有着为农服务的目标的职业学校,毅然勇立潮头担当大任,2004年,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培训”项目,已培养各类人才2600余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做好服务大文章

年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农业蓬勃兴起,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和配合全市工作的重心转移,积极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1、为支柱产业发展服务。世纪之初,市政府把粮食、林果、畜牧、食用菌确立为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为此学校组成相应的四个科技咨询服务小组,利用乡镇集市日,向农民宣讲有关的科技知识、解答实用技术难题,散发科技“明白纸”,及时提供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为了使服务工作更具实效性,先后与省农大、省果科所、省农科院建立了业务联系,把他们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最新品种引入示范基地,并通过对比实验把适合本地栽种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几年来,共引进桃树新品种4个、草莓新品种3个、食用菌新品种8个。这些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加快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农村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2.积极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各地都有自己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如x镇的大棚黄花菜,x镇的大棚樱桃,x镇的养殖业,为配合各乡镇的重点产业发展,学校与相关站所合作,派出专家型教师,常驻乡镇,进行科研攻关,提供技术指导,先后促成了xx白猪的良种选育、大棚黄花菜和大棚樱桃的栽培成功,为特色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地农村要发展食用菌这一支柱产业,菌种和技术是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再次显示了为农服务的决心,学校领导主动请缨,多方筹措资金100万元购买最先进的食用菌菌种生产设备,利用老校园的120间平房,建成了市菌种总场,并成立了“食用菌科技开发中心”。运用学校原有组培室进行一级菌种的培育,在菌种场进行二级扩种,并形成三级菌种60万瓶的年生产能力,为市内2600个双孢菇示范大棚提供菌种。同时引进了麒麟菇、鸡腿菇、金针菇等8个优质品种,并在校大棚内栽培成功,即将向全市推广。为解决技术问题,学校与有关政府部门合作,将从业人员招集起来进行技术培训,并深入大棚户现场指导,手把手的教给他们栽培管理技术。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和保障。

成绩必然成为历史,未来的工作艰巨而繁重。作为一所“农”字号的职业学校,面对大浪淘沙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将一如既往,痴心不改,内涵发展,增强实力,走开放式办学的路子,面向农村大市场,做好服务大文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业促农业、以城市带乡村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明显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此,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抓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产品。如村村建立起农家书屋,部分村居建立健身文化广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与县城居民的距离。

2.抓宣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利用宣传栏、报纸、电视、广播和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原因。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明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拆屋盖楼,也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政策措施的变化、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进步。

3.抓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政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证。各部门要以改革的精神,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壁垒,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来创新体制、完善政策。当前要突出抓好县城、区域中心镇和中心社区的规划,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体现风貌。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落实细则,并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抓关键,突破资金瓶颈

4.1是应该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更多资金的支持。

4.2是应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壮大农业发展资金、工业强县资金规模,加大对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财政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础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业;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民。

4.3是应该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等办法,激励和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使之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投入主体、建设主体。

4.4是应该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发展形式多样、产权多元化的农贷担保机构。积极引导支持农业银行、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三农”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五是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的基础上,着力营造由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为重点的“洼地”效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立起“政府引

导、群众决策、项目补助、民资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抓产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5.1是优化产业布局

强化空间规划和要素整合,调整优化城乡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布局。工业按照集聚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类园区建设,引导主城区产业向城郊有序转移,形成城郊特色主导产业,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要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原则向交通便捷的交通干线集中。服务业按照全面搞活农产物资,促进消费品流通的原则,自上而下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生产生活型服务业。

5.2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带动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尤其是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攻方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依托本地特色,努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带。

5.3是推进产业化经营

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挥龙头企业、经营实体、社区组织、农民经纪人的作用,积极发展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经营,通过合作社带动产业膨胀。严格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定期召开社员大会,适当从销售环节提取管理费,通过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文化娱乐、环境卫生、民主管理等层面成立不同类型的合作社或协会,打造产业链、文化链和民主管理链,通过合作社丰富村级管理资源,加快村级管理民主化进程。

6.抓改革,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

借鉴先进县乡的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保障”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搭建农民变市民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和破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有效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和撂荒地普查,搞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产业聚集、集约经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空间,为城乡各种资源的合理自由流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7.抓队伍,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战略任务,需要一批有活力、有朝气、有思想的农村干部来完成,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带动群众,还要强化农村“两委”班子,彻底从根本上解决有人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问题。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拔干部,把那些真正有文化、有胆识、思路新、点子灵、有群众威信、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又具有改革和拼搏创新精神的能人推选为村支部,让他们带领广大农民完成城乡一体化这项新的历史变革任务。

第四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现实选择,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锡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锡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我们初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

“一”—即坚持一个导向,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即立足“两个率先”。

“三”—即加快推进经济、区域、社会“三大转型发展”。

“四”—即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现代服务业经济、新型支柱产业经济“四大经济”发展水平。

“五”—即确立建设“无锡国际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集群区、高度开放的国内外资本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强区、都市型生态农业特色区、生态领先的现代化新城区”五个区域发展目标定位。

“六”—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六个重大变化”: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实现重大变化,形成“全面开放、整体开发”的全新格局;二是城乡建设面貌实现重大变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无锡城区重要的亮点板块;三是经济总量水平实现重 1

大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区,努力走在无锡各区的前列;四是综合环境质量实现重大变化,使锡山成为无锡最佳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板块之一;五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重大变化,群众生活更加殷实美满;六是人的现代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实现重大变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进一步提升“开放锡山、实力锡山、富裕锡山、城市化锡山、和谐文明锡山”建设水平。

围绕破解“三农”问题,锡山区从城市化入手,坚持不懈地以新型产业化和经济国际化为导向,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实现由农村型经济形态向城市型经济形态转变;以区域城市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区域转型发展,加快实现由传统县域型乡镇格局向构建现代新型城区转变;以构建和谐宜人新锡山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实现社会发展形态向“经济繁荣、生活富裕、保障健全、社会和谐、环境宜人”的新苏南社会发展形态转变,努力做到与无锡主城区“五个无缝对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城镇建设规划与主城区无缝对接。按照无锡市“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发展要求,锡山区高度重视规划工作,着力提升规划起点,先后编制了《锡山区城镇布局规划》、《锡山城区改造建设控制性详规》、《无锡市锡山区主中心组团规划》,形成了“一主一副二片区”的总体规划布局(“一主”,指东亭、东北塘“两东”一体的锡山主中心城区;“一副”,指安镇—羊尖副中心新城区;“二片区”,指锡北—东港、鹅湖两大新型城镇组团); 2

确立了加快建设“无锡国际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集群区、高度开放的国内外资本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强区、都市型生态型农业特色区、生态领先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区域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了安镇**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锡山主城区沿锡沪路地区城市设计、镇村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控制性详规等一系列推进转型发展的详细规划方案;细化了全区基础设施、现代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土地综合利用等各个专业规划,使我区的建设发展,无论是宏观指导,还是具体操作,都具备了科学依据。东亭—东北塘作为锡山的主中心组团,主动呼应无锡市建设特大型城市的中长期规划,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依托规划区内现有的锡山经济开发区和东亭、东北塘两大高速公路道口,依托区内五纵六横方格式路网框架,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新型工业,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用地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建成一个区域性行政文化中心、东亭东北塘两大金融商贸居住中心、北兴塘河南北两大现代工业集中片区、东北塘通江物流园区和东亭仓储式商业集聚区共七大功能片区,使“两东”地区更好地接受无锡产业辐射和人口转移,成为集行政文化、居住生活、工业生产、交通物流、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无锡东部呼应主城区的一大城市副中心。

二、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与主城区无缝对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和培育规模论文“>企业集团,*—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同比增 3

长**.*%。大力加快三产扩张发展。积极构筑“一城三园、一带三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全力营建东亭中心商贸物流园区、东北塘通江物流园区、安镇商贸物流园区三大服务业集聚板块;基本建成**个重点商贸物流专业市场和**个新型生活性专业大卖场,集聚规模型商贸服务业论文”>企业和商家***多个;今年*—9月,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大力推进“三个集中”。切实将农村“三集中”工作作为实现经济转型的基础和重点,区、镇两级都组建了工作班子和工作机构,高标准拟定了指导性政策意见和工作方案,并制定了拆迁***万m*、启动建设标准厂房***万m*、建设安臵房***万m*的工作目标。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基本形成了三大都市农业主题特色片区,启动了万亩优质水稻锡山示范园区等*个首批市级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全区在建安臵房面积***.**万m*,完成全年目标的***.*%,其中已建成***.**万m*,年内可建成面积超***万m*;启动建设标准厂房***.**万m*,近期还将新开工**万m*,今年开工建设标准厂房将超过***万m*,完成全年目标的***%,其中已建成***m*,年内竣工面积可超过***万m*;已完成拆迁面积***.*m*,全年将超过***万m*;实现农田集中面积*.*万亩,占农田总数的**.*%,完成目标的***.*%。东亭—东北塘主中心组团在经济发展结构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产业比重向“三二一”转变。建区以来,两东地区在做强工业主体经济的同时,着力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使三次产业结构向城市 4

型方向发展。2004年,两东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GDP**.*亿元,一、二、三产比重为*∶**∶**,东亭、东北塘两大道口凭借大明不锈钢、南方物流、海尔物流、红星美凯龙等**家大型商贸物流市场和流通论文“>企业的扩张发展,营业收入已突破***亿元,随着无锡东方国际轻纺城、卡摩尔国际汽车生活广场、光大工贸物流等一批新兴物流市场的建成,到2007年和****年,两东地区商贸物流论文”>企业营业收入有望达到***亿元和***亿元。二是投资主体向开放型转变。充分发挥锡山经济开发区的开放集聚优势,强化载体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建区以来两东地区新批外资论文“>企业***家,累计到位注册外资**.**亿美元。外向型经济已成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其中东北塘镇外资论文”>企业销售总量已占到该镇去年工业销售的**%以上。三是经济发展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规划进园论文“>企业**家,目前已完成约**%,工业集中区当年建成标准厂房**.*万平方米,确保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作的有序推进。注重抓好高质量的后劲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锡山区三江科技创业园已投入运行,清华同方科技园正在加速启动建设,形成了一批以骨干论文”>企业为主的论文“>企业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已日益显现,两东地区高新技术产值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以上。

三、农村基础设施元素配臵与主城区无缝对接。锡山城区是 5

无锡主中心的重要板块。为提升锡山城区城市功能,高水平融入无锡主中心,2003年初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了锡山城区改造工程。按照“理顺布局、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品味”的原则,突出三方面重点:一是坚持以道路改造建设为重点,着力拓展优化城区框架。三年来共改建东亭路、华夏路、友谊路、团结路、芙蓉路等**条***公里道路,其中今年改建道路*条,目前已完成府北路、新民路、资景南路等*条道路的黑色化、绿化、亮化建设,贯通与融合两东地区的东亭路北延工程目前正进展顺利。全区首创设计投资最大的兴塘大桥于10月份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两东地区的标志性城市景观道路桥梁。二是坚持以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改善城区水环境。启动实施了河道沟通、治污、调水、河岸景观等工程,目前已完成张周桥港河道综合整治、柏东港、太湖大道可视段河道清淤及部分沟通工作。东亭二期污水处理厂已启动建设,2005年将完成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年底城区住宅、论文”>企业、服务等行业**%接入污水管网。城区部分排涝泵站、城区防洪及水质自动化控制等工程将于2007年全面完工。三是坚持以完善城市元素配臵为重点,着力增强城区综合功能。在城区城市元素配臵规划基础上,完成了城市元素CI形象设计,力求格调和色调与城区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锡山特色,成为城区新景观。目前已完成了辖区内**座公交站台,东亭路、华夏路路灯杆灯箱广告建设;新设*座报刊亭、*座电话亭;新建和改建*座公厕,*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6

其中*座正在加紧实施中;一座现代化的区综合文体中心正在规划设计之中,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已明显增强。

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与主城区无缝对接。农民居住方式从传统“村落化”向城镇社区化转变集中。按照工业化、城市化的要求,以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为导向,促进农村居民居住生活方式的加速转变。今年涉及拆迁五类重点地区内的自然小村落***多个,到2007年,全区*/*的自然村落集中并入到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到****年达到*/*以上。两东地区把农村居民向城镇新型社区集中作为农村“三个集中”的重中之重来抓,规划撤并的**个自然村****户,目前已完成规划搬迁数的**.*%。加快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共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公寓房***.*万平方米,目前建成或在建面积已达***.*万平方米。已建成春江花园、赛维拉等数座现代化大型花园式居民居住区,今明两年重点规划建设的建筑面积分别为***万平方米和**万平方米的东亭云林小区、东北塘梓旺一期二期小区将建成全区新型市民示范社区。各项便民、利民、惠民工程不断推进,两东地区太湖水工程已全面进村入户,天然气工程正加紧实施,2007年实行全覆盖。教育资源不断优化,设计新颖、设施一流的天一中学东亭校区已投入运行,三年中两东地区还将新建或改扩建*所中小学或幼儿园。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到2007年完成锡山城区医院主体工程,并增设数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超过**%,城区主干道绿化、亮化以及馨和园 7

中心广场建设基本完成,锡山文化景观大道规划建设正加紧实施,城区景观新亮点不断涌现。

五、农村居民社会待遇与主城区无缝对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项富民、惠民六项举措。一是加大就业创业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富民的关键举措来抓,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统筹城乡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的意见》,对农村就业困难对象、被征地劳动力中尚未就业人员、农村失业人员、纯农户等农村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免费培训、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并积极开发和购买一批社区保安、河道保洁、保绿护绿等专门针对困难群体的公益性岗位,鼓励灵活就业,确保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就业援助对象***%上岗就业。全年将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安臵被征地劳动力****人的工作目标。积极采取“你培训,我补贴”的办法,对认定的农村就业困难劳动力发放培训券,凭券参加技能培训,通过发放培训券、购买培训成果,对有就业意愿、劳动能力的困难人员给予每年*次以上免费培训。目前,第一批共发放就业培训券****张,培训城乡劳动力****人。进一步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相关政策,鼓励各类论文“>企业安臵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员就业,鼓励扶持福利论文”>企业发展。在促进就业的同时,按照“放手、放开、放胆、放心、放宽、放活”的要求,制定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条政策意见,在税收、融资、土地等方面,着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宽 8

松环境,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从而使更多的农民通过创业实现了致富。二是全面建立农民社保制度。着力建设和完善“五保一扶助”保障体制:推进“城保”。按照“全覆盖、高参保”的思路,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重点拓展外资论文“>企业、私营论文”>企业,同时积极吸纳自由职业人员参保,在此基础上,协调推进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工作,保障参保人员权益。2004年新增社保登记论文“>企业****家,累计达****家,论文”>企业登记率为**%;新增参保职工*****人,目前全区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的职工达******人。提高“低保”。进一步明确了低保对象的范围和低保标准,完善了低保对象数据库,对低保户家庭实行跟踪管理和长期帮扶,对低收入户中无业重度残疾人员按残疾人本人收入计算,符合条件的直接纳入低保。完善“地保”。我区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去年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相关规定,明确了“土地换保障”的政策思路,这是我区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重大举措。新政策的实施进一步统一规范、全面提高了土地征用补偿和农民基本生活安臵的标准,目前有*.*万历次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今年*—8月份,累计发放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养、一次性补助资金****万元。深化“医保”。通过前三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实施,困扰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今年下半年 9

开始,我区继续开展第四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并进行了深化,对于认定的低收入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免除个人出资部分,由区、镇按比例负担;同时实施对低收入户住院医疗费用补助,除按规定的住院报销外,扣除结保部分金额再给予**%的补助。目前全区参加第四轮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万人,参合率达**.**%,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已有****人得到了医疗补偿,补偿总额***.**万元,人均结报补偿****.*元。建立“新农保”。对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纯农民”,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办法,纳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并对低收入户个人缴纳部分给予一定补助。我区已于今年10月*日起实施这项制度。预计今年将有超过*万的老年农民直接享受到新农保政策。到今年年底,全区农村老年农民“老有所养”问题基本解决。推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从今年起,对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且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年满**周岁的农村居民,以及对只生育一个孩子且孩子死亡又未再生育和收养孩子、年满**周岁的农村居民,按每人每月**元的标准予以奖励扶助。全区****名奖励扶助对象全年预计发放奖励扶助金**.**万元。三是广泛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捐款活动,扩大“慈善一日捐”社会资金捐赠总量,加大福利彩票的销售力度,动员广大业主、干部群众、社会力量捐资献爱心,多渠道筹措救助资金来源。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规定对农村最低保障对象、低收入户及五保户发生尿毒症、10

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种特殊病种实施医疗救助。建立“爱心超市”,对残疾人家庭实施特殊救助。对一户多残家庭实施特殊救助;对低收入户残疾家庭优先列入“三助一给”扶助计划,实施免费安装假肢等项目。建立遇灾及突发性事件救助、临时困难救济制度。下发了《无锡市锡山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洪涝灾害、疫情灾害和其他灾害明确了工作预案和责任部门,进一步完善临时救济制度。四是加快实事工程建设。我区在抓好面上农村改水、改厕、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教育等实事工程的基础上,对农村困难群体给予了重点关注。困难户破旧房改造提高了补助标准,每户补助*万元。低保户低收入户安装自来水免收接入费,使用自来水给予适度水费补贴。出台了《锡山区关于进一步推进帮困助学工程的意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即免交杂费、免书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全区每学年“两免一补”等助学资金达**万元。新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结报方式上推行了个人门诊帐户和住院结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门诊费用结报制度,全区有****人得到了门诊医疗补偿,补偿总额达到**.**万元。五是开展结对帮扶。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农户活动。区镇两级机关全体在职在编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论文">企业业主、种养殖大户和各类农村富裕户,通过帮助就业、鼓励和帮助生产自救、捐款捐物献爱心等形式,开 11

展全方位、强力度的帮扶。据统计,目前全区已结成帮扶对子****对,帮扶贫困人数达****人。六是推进农村改革。以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为突破口,从制度改革的层面,着力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全区已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家,已有近*万农民成为合作社股东,他们将享受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所带来的红利,农民真正享受到了集体资产增值带来的好处。在大力推进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同时,我区把土地股份制改革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项重要措施,至目前为止共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家,这意味着至少已有*.*万农民可在土地股份合作社中分享土地经营所带来的收益。目前,锡山区正在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并积极引导全区农民参与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区可有近**万人获得各类土地流转收益。全区农村贫困人群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形成了全社会扶贫济弱、和谐互助、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预计今年低保户和低收入户能确保实现“户均增收****元、人均增收***元”的目标。

加快建设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级肩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对锡山区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加紧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新课题、新举措,需要长期地不懈努力,通过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来推进这项工作,特别需要正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理念。“三农”对一个国家和地方发展、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也在“三农”。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对“三农”发展的重视程度,站在更高的角度和视野来看待“三农”问题,真实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要改变原有的“兼顾”“三农”发展的认识,把“三农”真正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去统筹考虑,根据各个地方的发展实际,高度重视和谋划好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关系,研究制定强有力的举措,想方设法加大“三农”的投入力度和发展速度,否则解决“三农”问题就难以有突破性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是抓紧研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策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的因素,我国在早些时期实施了农业哺助工业的战略决策,农业、农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导致城乡差别明显,“三农”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一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在“十一五规划”中,要研究制定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大财政向农业、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并大力扶持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使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三是突出推进农村“三个集中”。“三集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举措和重要手段。工业、农业和农民居住集中的推 13

进,既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理念,又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对“三农”的发展必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锡山区在“三集中”工作上作了大量地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当然由于“三集中”是一个新课题,工作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下阶段,需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扎实推进“三集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

四是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适应发展要求、较为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依托。只有解决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农村的建设、发展和管理中来,打造富裕、文明、优美的新农村。当前,主要应突出“五保一扶助”的措施来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即全力推进“社保”,不断完善“地保”,加快深化“医保”,积极推进“新农保”,逐步提高“低保”和深入开展扶贫救助,全方位、多层次的建立保障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要让农村贫困群体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样才能真正建成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农村。

五是扎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们在农村的环境和管理建设上有着不小的差距,影响了农村的面貌形象和群众生产质量。对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快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用水、垃 14

圾处理等建设,这既为农村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将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安全保障等社会事业,并突出教育和卫生两大重点,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明确的提升;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等各项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第五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文章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包 磊)

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工作动力,全乡上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突出特色,掀起了学习实践活动高潮。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这一基本问题。只有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才能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这次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实践,最关键的地方也在于实践,必须牢牢把握突出实践特色原则,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载体相结合,与促进各项工作相结合,既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又创造性丰富自选动作。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农村面貌改善上要有长期努力,在农

民培养上要有长效机制,在民主管理上要有长期探索,不断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针对我乡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发展思路:

(一)抓观念转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实施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首抓农民观念转变。一方面应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组织宣讲团进村入户宣讲、大会小会宣讲、组织开展“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该做什么”等讨论活动,在全乡积极营造起浓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开阔眼界,冲破山区农民的峡谷意识。积极组织机关职工、村社干部、村民代表到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如渝北张关镇、涪陵大木乡、石柱黄水、武隆仙女山等地观摩考察新农村建设,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调动农民建设积极性。

(二)抓农民增收。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一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推行土地流转方式,实施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在巩固发展烤烟、畜牧业等传统骨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中药材。通过包装、宣传、推介,做大做强太平坝反季节蔬菜品牌,使之打入县内各大超市,进

入重庆市及周边区县市场;着眼于药材大乡目标,力争把太平坝乡建设成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二是着力减少农民。加快实施兴旅富民工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抓住美国派诺根公司投入巨资打造以“重庆夏都、巴渝雪城”为主题的丰都仙境旅游城的良好契机,引导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旅游服务业增收。当前,重点应加强发展环境整治,强化协调服务和项目跟踪,积极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宽松发展环境,促成项目尽快动工上马。另一方面,加大劳务开发力度,努力拓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空间。

(三)抓宜居环境打造。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而生活宽裕最直观、最明显的标志则是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因此抓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既是我乡新农村建设的起步点和关键点,也是重点、难点和着力点。为此,在抓好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建房积极性的同时,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强化措施抓宜居工程。

第一、抓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新农办,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副职领导分项负责,切实做到“四定”(定人员、定任务、定完成标准、定完成时间),把党委政府的决心、干部的责任心、村民的自主心、社会的关心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组织保障。

第二、抓规划布局。本着总体向场镇和公路干道两旁靠

拢的要求,全乡可规划落实3个居民点,其中茅林沟高山易地移民新村一个点,双流坝村一个点,场镇一个点(含凤凰居委、下坝村、中坝村)。在建房规划上应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以适应旅游接待能力为前提,严格把好规划审批关,实行逐户规划,推广统一图集,统一建筑风格,积极倡导植树护绿活动,打造“人在屋中、屋在绿中、绿在画中”的人居环境和具有古民居风格的风情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分户算帐对比,让群众在工程实施前做到 “三清楚”,即投入情况清楚,建设内容清楚,建设效果清楚。

第三、抓典型带动。一方面要求村社干部、党员、富裕农民带头;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业主高起点、高规格统一打造具有古民居风格的旅游商品一条街,以此促进全乡的宜居环境打造。

第四、抓政策推动。这是调动农民建房积极性的根本因素。一是政府负责协调解决好新居民建设点的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及街道硬化、人行道彩砖铺设等公共设施;二是对建房户实行全优服务,费用实行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并以最低标准进行缴纳,特别是到场镇居民点建房的农户仍按新农村建设农民建房办理手续;三是建房户修建房屋所需土地由各村民委员会负责协调;四是对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修建模式的建房,经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查验收合格后及时足额兑现政策补助资金,对于重点贫困户应加大资金

补助倾斜力度。为此,建议县委县府将我乡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纳入示范工程重点打造,在整合民政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发改委高山移民、扶贫易地移民、巴渝新居、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资金予以重点倾斜支持的同时,争取纳入市级示范,配套解决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四)抓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新农村建设与场镇开发紧密结合,进一步扩大场镇规模,大力完善街道硬化、人行道彩砖铺设、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实施武(平)-太(平)公路尤其是白岩路段及茅林沟公路危险路段防护栏安装“生命工程”,真正实现通客车目标,方便群众出行;加快双山公路改扩硬化步伐,加大大河溪公路整治维护力度,尽快畅通与石柱龙潭乡、彭水棣堂乡的出境通道;抓好道路村村通、社社通工程,加强整治和维护,使村社道路成网变畅,真正发挥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大以烟水、烟路、烤房、河堤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结合旅游开发需要,加强人饮安全整治和扩容改造步伐,实现全乡100%的农户均使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围绕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规范电力和广电光纤、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网络线路部局,增大变压器容量,适应发展需要。

(五)抓环境整治。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坚持建管并重,创新场镇管理体制,完善场镇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场镇管理水平,改善镇容镇貌,着力建设山区特色场镇。加强农村改水、改厕、改厨工作,积极开展清淤泥、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等“四清”活动,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等“四化”活动,促进整洁村容。以茅林沟易地移民新村为重点,从改善环境入手,健全机制,加大居民的教育和管理,着力把该村建设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以此推动全乡居民环境的极大改善。

(六)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积极加强并充分发挥村民图书阅览室的作用,举办农民夜校和科技讲座;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开展“五好家庭”、“和谐家庭”、“遵纪守法户”、“文明信用户”、“美化绿化标兵”等评比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和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抓民主政治建设。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真正把“三项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健全党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三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推行“三会一评”,用好“八步工作法”,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四是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搞好“双培双带”工作;加强党员管理和教育,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对流动党员进行定期回访,调整党员年龄结构,大力发展青年农民到党的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实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做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

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六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八)抓民生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应加大对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着力改善山区办学条件;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参与率,健全机制,强化监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奖扶政策,规范生育秩序;加强扶贫帮困工作,以“两项制度”试点衔接工作为突破口,健全完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发展慈善、助残、优抚救助等社会福利事业,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在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下载财政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中共XX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 XXX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陈述式的题目,题目总体提出了文章中心内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之建议意见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洞口县茶铺茶场管理区刘恒生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四个误区”1.拆旧建新的思想认识误区。不......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思考——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关键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