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1

时间:2019-05-12 19:3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修水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修水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1》。

第一篇:修水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1

修水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情况及规律,总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按照省厅科教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对近年来全县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修水县位于赣西北修河上游,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辖36个乡镇,360个村民委员会,29个居民委员会,截止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81.6万,其中农业人口72.5万,农村劳动力人口34.6万,其中男劳动力18.9 万,女劳动力15.7万,外出劳动力 15.4万,现有耕地面积57.1万亩,林地面积497.6万亩。

二、调查情况概述

为切实摸清全县农民、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了解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掌握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按照农民人均收入高、中、低三种情况,通过会议、座谈和走访等形式,调查了渣津、征村和石坳3个乡镇的东堰、西堰、龙坪、征村、熏衣、梧坪、石坳、徐段、花门9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对9户家庭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常住人口、经营耕 ·1·

地、林地、全家年纯收入等。二是农民素质情况,包括农民接受教育年限、农民对农作物良种的选用、化肥农药的使用方法、农业生产技术来源等。三是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教育培训目的、内容、层次、方式方法以及影响接受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农民素质状况及特点

1、农民参加培训率偏低。在调查的9个行政村81户家庭劳动力中,总劳动力人口343人,其中,近年来参加了培训的仅245人,占总劳动力71%。但是,调查反映:农民目前使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良种的选用、化肥农药使用方法以及国家惠农政策的了解和学习,90%以上来源于农业部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的推广和宣传,说明农业部门仍然是农民接受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渠道。

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现象突出。通过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转移了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加上农村高、初中毕业生轻视农业生产。目前留下来务农的劳动力呈现出年龄老龄化、性别女性化、文化水平低的“三化”现象。调查结果也表明:当前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超过58%,初中文化不足35%,高中文化不足5%,大专以上不足2%。

3、农民培训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调查发现:一是在入户调查的81户家庭中,98%以上的家庭有培训需求,其中种植业 60人,占75%,养殖业12人,占15%,非农8人,占10%。二是绝大部分农民期望培训地点以本乡镇或本村,时间以短期2—3天为主;喜欢采取一事一训、现场指导、面对面授课等方式方法。三是100%的家庭参加教育培训目的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或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四是部分青壮年农民乐意接受非农产业技能和学历教育的培训。

四、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教育得不到重视。1994年底,由于我县进行机构改革,修水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修水县农业干部学校)被取消,合并到修水县委党校,合并后的修水农业教育及农民培训工作不是发展了,而是大大剥弱了。

2、培训内容与市场衔接滞后。多年来,我县在农民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安排上,主要是围绕水稻、蚕桑、茶叶、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而且大部分是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供求信息、市场导向以及建筑、餐饮、家政等非农方面内容涉及得少,不能满足农民培训的需求。

3、培训效果欠佳。我县虽然有农业、劳动、教育、扶贫等部门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如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计划”等等。但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职责不明、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没有形成合力,结果是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招工难”。

五、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是农民素质转变,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而农民现代化,在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为此,结合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政府公共财政应当承担主要责任。为此,建议采取三方筹措资金的办法。一是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并逐年随财政增长而增加。二是整合农业、劳动、教育、扶贫等部门的教育培训资金,实行捆帮运作。三是参加培训学员交纳一部分。逐步形成以政府政策扶持为主、用人单位资助、培训单位减免、农民适当承担的投入机制。

2、不断拓展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实际需求。在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仅需要重视“产中”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还需要“产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等和“产后”的农产品加工、贮藏、市场信息等一系列的培训。这样不仅需要对传统农业种养殖技术进行改进培训,还需要对现代农业种养殖技术进行培训推广与应用。

3、突出培训重点,培育合格人才。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是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的重要前提。目前,农村中

专、高中乃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年人,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很少,农业劳动者不愿务农、不会务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此,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免费培训和就业引导等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一部分思想观念超前、务农意愿稳定、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和新生劳动力,进行重点培训,使他(她)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合格人才。

4、发挥能人效应,带动农民培训。农村中的创业人才、致富能手是本地经济发展的标杆,也是扎根农村的“土专家”。他们有较好的发展眼光和审时度势能力,是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带头人。在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对农民的影响较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笠(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张修林(江西修水县农业局)

查太来(江西修水县农技站)

二○一二年十二月

第二篇:周至县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周至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周至县金舟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宋红梅

周至县自古有“金周至”的美誉,但这些年我们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农业大县,63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57万。面对“十一五”,周至县委县政府为打造“金周至”的含金量,而落脚点还是放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长升级上。从农业上讲就是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十一五”期间,猕猴桃面积将由现在的13万亩扩展到20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另外,在沿渭河一带建设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题,形成历史文化景观的生态观光两大旅游带。

2011年我们金舟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承担针对我县村域经济提升的农村劳动力培训500名,截止12月7日全面完成了培训任务。按照省农业厅的安排,我校在县阳光办的指导下,对我校实施阳光工作培训项目工作进行全面调研,认真总结研究,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打好基础。

一、周至县农民培训基本情况

我县是西安市远郊的农业大县,农民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村普遍存在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很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形成了西安市财政穷县。目前, 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7.2%,初中文化程度占3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

占15.3%。农民平均受教育时间不足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方面缺乏长效机制,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劳动技能不高,农业生产以粗放经营为主。近一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听不懂专业术语,看不懂科普书刊,不能很好地接受现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使新的农业项目无法推广,愚昧伴随着贫穷,无知制约着增收,导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

二、实施农村就地创业培训所取得的成就

2011年我校承担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500名,其中:农民信息员专业培训300名,农村乡村旅游服务员专业培训200名,占全县培训任务的27.8%。我们利用农民农闲时间,组织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1期,实际培训学员575人,组织专家教师16人,搬运教学设备165件套,为每位学员配发实用教材、笔、本。利用村委会会议室、农村空房组织就近办班,方便群众,每班确保学习时间和学习天数。尽管教学条件差,但是,农民听课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够按时参加学习,每天准时签到,经过考试和实操考核,及格率占95%以上。经过县阳光办上好“三堂课”,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农民经过培训,掌握了农村信息采集、整理、报送等业务,上网发布农村实用信息326条,被采纳发布29条。接收信息500多条,及时通过黑板报栏、村大喇叭宣传、使67户农民得到了利益。如辛家寨镇五合村三

组农民田发奇,看到黑板栏上的苗木求购信息,及时与山西省大同市城市绿化工程公司谢长安达成650万元的苗木供货协议,获得了丰厚的效益。农民对培训工作非常满意,一致要求扩大培训内容和范围,以后举办多次。

三、存在问题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也不断增强,主观上要求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达到科学致富的目的。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以村为单位,利用村委会培训教室,培训机构自行联系开展培训,邀请县阳光办业务主管现场指导,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科技培训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今年培训任务分配迟,培训工作的时间紧,整体推进效果差,使培训工作很受被动。今年9月20日开始第一班培训,实到人数98人,最后合格77人,中途退出21人。受今年连阴雨和秋收影响,10月份近一个月停止培训。11月份又连续开班,这样培训效果会受到影响。

二是农民自我约束差,对学习自信心不够。今年各个专业就近就地培训,以村为单位,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习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方便了学习。但有部分农民中途退,分析期原因:只忙眼前利益,不求未来发展;对自己学习信心不足,遇到学习难点,就退缩。

三是县、镇、村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在工作过程中,县镇村没有统一组织协调,没有专人负责,特别是一些偏远镇村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对新生事物不能接受,对科技培训缺乏认识,加上今年各村组织换届,没有专人负责联系组织,致使培训开展困难。

四是培训任务数量少,培训经费不足。县上没有专项培训经费配套,仅靠省、市财政扶持补助的金额,要在培训条件较差的农村,保证课时、按期完成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将会不理想,培训工作举步为艰。农民科技教育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没有收入,只有支出,省、市每年安排的培训项目,县财政基本没有配套资金,项目完成后培训工作也随之停止,缺乏长期性。

四、几点建议

一是从培训体系上,首先整合培训机构人财物资源。由县阳光办牵头组织,将民办专业培训机构与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合为一体,联合办班,既能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优势互补,又能实施规范教育与组织协调相互促进工作。建立一支由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与民办培训机构相互组合的师资队伍,实行效益考核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发挥整体综合优势。

二是师资人员结构上,采取“工效挂钩”、“以讲给补”的办法。由县阳光办组织,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聘请专家到农村讲课、培训。

三是培训内容上,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实际需要,由县阳光办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划定范围,明确各培训机构的目标和任务。各培训机构按农时季节,以我县的主导产业为重点,采用电视讲座,集中培训,实地指导,科技宣传,声像教学,科技大棚车等方式开展培训,实行以能力为本的技能模块教学,突出实践操作培训。

四是基础设施上,要不断改善以村为单位的教学条件,多渠道争取资金,购置培训设备,省市按照培训任务,统一为学员配发学习资料,建立农业音像资料库和农民科技书屋,本着服务第一的原则,发放农业科技图书、光盘,满足广大农民群众阅览的需求。

五是多渠道争取农民科技培训资金,加大对科技培训的投入。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一步扩大农民就地创业实用技术培训范围和任务。同时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确保培训工作能扎实有效开展。

总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社会性工作,关系到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金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办学20

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技能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办学原则,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为我县农民培训工作作出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认真开展了现代农业生产和村域经济提升两个专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根据学员参加培训情况,我们对2011年阳光工程培训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抽样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1、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

调查的3个乡镇,9个行政村,共有农户90户,农业人

口412人,劳动力总数247人,在家务农11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5.3%,占总人口的27.1%,外出务工13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4.6%。

2、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现状:

在家务农劳动力高中文化19人占21.1%,初中文化51

人占56.6%,小学文化20人占22.2%: 30岁以下12人占13.3%,30---40岁23.3人占37%,40--50岁占38.8%,50以上22人占24.4%。

3、受教育培训情况:

受教育年限平均8年,知道农业选用优良品种的64人,占71%,知道一点的35人占38%。知道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的35人占38%,知道一些的25人占27%,不知道的30人占33%。对知道种植业使用农药的46人占51%,知道一些的34人占37%,不知道的20人占20%。对农业增产增收的技术来源于农业部门的70人占77.7%,从其它方面知道种植新技术的10人占11.1%。参加三次以上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占20%,参加三次以内的占65.6%,参加两次以下的占14.4%。

4、对惠农政策的了解情况:

知道国家惠农政策良种补贴的46人占51.1%,种粮直补的30人占33.3%,家电下乡补贴的10人占11.1%,对参加涉农协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知道的10人占11.1%,没参加的80人占88.8%,农机具补贴的4人占0.44%。

5、教育培训需求:

近3年接受各种技术培训的79人占87.7%,参加技术培训的目的是增加收入的54人占60%,为了提高生产技能的36人占40%。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60人占66.6%,参加技

能培训的20人占22.2%,参加学历教育的10人占11%。希望一事一培训的60人占66.6%,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60人占66.6%,希望学习种粮技术的10人占11%,希望学习果树栽植技术的3人占0.33%,想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10人占11.1%,想学习花卉栽植技术的4人0.44%,学习棚室生产技术的5人占0.55%,希望学习养殖技术的20人占22.2%,学习养牛技术的3人占0.33%,养羊技术的5人占0.55%,学习养鸡技术的20人占22.2%,养鸭技术的5人占0.55%,希望培训方式面对面的20人占22.2%,希望现场培训的60占66.6%,从广播电视上培训的10占11.1%,希望培训时间在一天的25人占27.7%,2—3天的35人38.8%,4—7天的30人占33.3%,希望技术培训在本村的70人占77.7%,在乡镇培训的20人占22.2%,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观念的30人占33.3%,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40人占44.4%,要依靠现代技术的20人占22.2%。

从以上现状看出:一是农民教育培训任重而道远;二是

必须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三是加快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力度。

二、当前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形势来看,农民教育培训面临新的良好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农民培训工作做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由此可见国家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家通过农民培训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农民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再一方面,随着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急需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务工人员。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良好机遇,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培训范围小,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少。我县现有外出农民工总数3488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5.7%,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5%。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

训掌握一技之长的18650人占占农民工总数的53.4%,劳动力参训率偏低。

二是:农民认识不到位, 思想意识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

偏低,部分农民只具备小学文化程度,学习新的技能感觉有难度。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技能培训的意识淡薄,有急功近利思想,没有尝到培训给他们带来的甜头、实惠和好处,总认为打工就是“下力干活”,没有必要参加培训。

三是:培训专业单一,不能满足企业和农民工的实际需

求。虽然我县几大培训机构设立了多个专业,但是有些新的行业和工种对技术含量的要求比较高,培训机构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师资、教材、设备,不能设立高、新、特的一些专业,以致部分农民想接受培训而无法参加。由于受培训的农民工较少,没有一定技能,外出务工不好找工作,即使找了工作,也

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四是培训效果不佳。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许多部门都在抓,如劳动、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如农业部门的“雨露计划”、劳动就业部门的“阳光工程”等等,为培训农村劳动力做了大量工作,但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职责不明、职能交叉、机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没有形成合力,培训效果不佳。结果是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一些农民培训后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又难以招到适合岗位的员工。这就是所谓的“就业难、招工难”两难的局面。

四、几点建议

1、继续搞好专业技能培训。为解决当前农民工培训率

偏低的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定奖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技能培训。一是根据外出农民工缺乏技能不好找工作、收入偏低的实际,让农民工认识到通过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技能培训。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在电台、电视台开辟农民工培训专栏。定期不定期地宣传农民工就业增收的典型和亮点,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参加培训。三是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和优势,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使受训农民工熟练掌握所学技能。四是对农民工再培训,以适应企业单位更高的要求。

2、完善培训模式,保证培训质量。要在培训教材、培训场地、培训师资等方面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培训模式,建议在我县尽快建设一所公共实训基地,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整合我县教育培训资源,组织技能培训,使培训工作步入正轨,并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改革创新思路,打造劳务品牌。我县的农民工培训要改革创新思路,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大力培养现代专业农

民、现代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合格劳动力。使培养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市场需要的、全面的、有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第四篇:农民教育调研报告

农民教育及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近日,根据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的统一安排,本调研小组在郴江镇、万华岩镇和芙蓉乡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民教育及管理情况调研工作。调研小组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入到农村第一线,采取走访、座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了相关信息,准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形势

1.农民教育培训设施现状

从对郴江、万华岩等地的实地考察情况来看,基本没有可以用于农民培训的基础设施,软件硬件设施建设都十分落后,主要表现为五个没有:没有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场所;没有设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没有建立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没有打造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力量;没有对农民教育培训作长远规划。部分乡镇和村(居)委会的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远教设施基本沦为摆设。农家书屋则存在管理不规范,向村民开放时间不足等现象,有些农家书屋基本不开门。

2.农民教育培训状况

调研小组在两镇一乡的16个村进行了专项调查,受访农户达692户。调查显示,农民受教育状况偏低,受访农民受教育的平均年数为7.9年,其中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占7%,初中文化程度占49.4%,小学占25.8%。农村中普及基础文化教育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从走访考察的情况看,90%以上的村民没有接受

1过任何形式的教育培训,10%左右的村民(村组干部)参加过当地政府组织开展的会议形式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局限于党和政府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新实施的惠农政策。村民集中参加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机会很少。多数村民称,他们接受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中央七台(农业军事频道)学习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关注各类农村致富信息。

3.农民对接受教育培训的看法

从农民最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来看,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郊区农民,传统种养业实用生产技术依然受他们青睐。在种植业中,选择粮食生产知识占79.4%,蔬菜生产知识占43.4%,水果种植、特种经济作物、棚室、苗木花卉生产的教育培训需求也有相当数量。在养殖业中,选择科学养猪达到67.4%,以后按选择百分比高低顺序为:养鸡、养牛、养羊、养鸭、水产养殖,特种养殖正在不断发展。二是对于“城中村”农民,由于承包土地被征用,他们认识到靠房屋出租等财产性收入不是长久之计,他们的主要兴趣在非农领域中,教育培训需求相对集中的是餐饮类和经营管理,分别达到40.6%、32.7%。其次为运输业、建筑业。

二、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民教育培训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对农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

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2.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农民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尽管各有关部门在协调配合上做了不少努力,但仍存在多头管理,统筹不够、力量分散等问题。另外,当前绝大多数的农民从事的是个体生产劳动和个体经营,特别是在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郊区村组,农民仍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难度较大。

3.经费不足,制约了农民教育工作的开展

由于地方财力紧张,经费投入少,农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无保障,农民教育培训的场所、机构、机制、师资均不健全; 有的学校和远程教育室虽然挂上了农民教育基地的牌子,但是没有开展教育培训;没有独立的种、养殖示范基地;有的地方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仅限于一时一事,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等。

三、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构想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省、市、区多个层面,培训的对象包括老、中、青三代,培训的内容不仅涵盖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而且还包括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培训、农民的参政议政意识等等。因此,实施起来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以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

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教育的提高,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就缺乏根本支撑。由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缺乏现代职业技能,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做到两个提高。一是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发展农村政治文化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措施来抓,使广大农民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二是引导农民提高对加强学习的认识,利用科技致富典型、懂法维权典型道德操守模范等先进事迹,引导群众认识教育学习的重要意义。

2.强化政府行为,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是公益性、社会性的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计划,建立配套完善、有利于农民技能培训的政策措施,营造农民科技培训的良好环境。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做到统筹领导、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筹资源、统筹经费,建立一个在政府领导下,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在大面积提高农民政策水平和文化技能素质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

3.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着力抓好农民教育硬件建设 一是建议各级财政应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经

常性预算科目,并根据财力的增长,不断增加投入;二是要运用金融、信贷、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参与,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三是要鼓励农民自发投入。通过以上三条措施不断增加投入,在镇、村、组各级完善或者建设一批包括成人教育学校、“远教”室、农家书屋、种养殖示范基地等在内的基础设施,让农民有方便、良好的接受接受教育的环境。

4.创新培训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

各地成人教育学校和镇、村“远教”室担负着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一是在培训方式上创新。采取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二是在培训资源上创新。把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动员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农民教育培训(比如可以在各乡镇中学长期开展农民定点教育培训,安排一至三间教室,配备一至三名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建立覆盖农村的农民培训网络。在教材购买备臵上,既要规范统一,又要立足农村和农民实际,购臵一些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三是在培训管理上创新。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督查、考核、评比制度,重点督查乡镇、村和定点学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中共郴江镇委员会

2011年1月18日

第五篇:盐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1

盐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局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推动和促进盐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几年来,盐津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市场监督管理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我局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引导和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县域基本情况

盐津,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川云中路的必经通道,出川入滇的交通枢纽,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接壤。全县辖6乡4镇87个村民委员会,25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9万人,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平均气温18.2度,年降雨量1198毫米,年日照736小时,森林覆盖率18%,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茶叶、乌骨鸡、竹笋等天然农作物。

盐津既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又是云南省级扶贫县之一,“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围绕建设“农特产品基地县、能源化工基地县、关隘生态旅游县”的战战略定位,以“从严治党立县、狠抓三农稳县、新型工业强县、民营经济活县、文化旅游富县”的工作思路,在支持“三农”方面,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实施以来,为解 决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两个问题,我局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一是坚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纳入市场体系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二是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条,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三是发展以种、养殖业为基础,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为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局立足职能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下,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大帮扶力度,搞好服务,使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当初的几个,发展到目前的62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种植业 个,养殖业 个,其他 个),注册资金 万元,拥有社员 个,2009年社员人均收入达到 元。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生产专业、管理科学、规模经营和服务社会的良好局面。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势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农民群众自办。在原有大户的带动下,把同行业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如落雁乡“盐津万成养鸡专业合作社”就是以乌骨鸡糊化大户为主,67户养殖户组织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2009年,乌骨鸡出栏销售额达62万元,纯收入17万元,社员人均收入2537元,比当地农民纯收入高1800万元。

2、经济能人主办。就是有技术、有资金、会经营、懂管理的能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如滩头乡“津华竹业专业合作社”注入大量资金,租赁或承包土地发展竹子产业,带动 农户296户。2009年,竹产品销售收入180万元,纯收入36万元,社员人均收入1216元。

3、优势产业兴办。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质和主导产业,按产业类型和产业布局,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如普洱“民望竹笋专业合作社”就是利用得天独厚的天然气筇竹资源,把百姓分散经营的竹笋集中起来,成立了118户农户组成的竹笋专业合作社。2009年,竹笋销售收入达128万元,纯收入39万元,社员人均收入3305万元。、村级干部领办。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能人”效应,由村干部带领走合作发展之路。村干部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带头组建或领导农民办专业合作社,使村干部成为“两委”班子及合作社的“两用”人才。其中兴隆乡凤凰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对茶叶市场的考察分析,动员该村民改造老茶园705亩,组织社农户118户,集资31.1万元,组建了“兴隆乡凤凰村茶叶专业合作社”。2009年,粗制茶叶产品销售收入就达48万元,纯收入18万元,社员人均收入1525元。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深入和扩大,盐津县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农特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面临市场竞争的严峻现实,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化的大市场,增产不增收的严酷现实,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优质农特产品积极性。对此,我局结合盐津地方实际提出了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1、发动宣传,大造舆论声势。加大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举办法律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和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作用和意义,使其更加深入民心,农民自发的组织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让传统的农业种养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轨道。

2、各级重视,强化培训引导。一方面组织部分合作社到外地考察取经;另一方面结合县情实际,联合其他部门举办各类各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种养业的科技知识和种养技术。

3、部门协调,形成合力。工商部门依法做好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注册;供销、农业部门加大力度,积极引导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资金的投入、技术指导等工作;县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

4、示范带动,加强规范化建设。结合盐津实际,在相关部门的精心培育和耐心指导下,先后在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素质相对较高的村组成立了黄瓜、养牛等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参观交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以此为基础,全面推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职能部门的努力配合下,盐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建设,全县已建成了多个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促进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二是促 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了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目前,全县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4095人,带动了32688户农户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使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在规模化生产区域内农户一年收入几万到十几万已不再是稀奇事。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在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还是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民市场意识、诚信意识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转变,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对于应对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盐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效益逐年增加,农特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专业合作社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和经济来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规模较小,覆盖面不宽。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注册资金为160万元,最小的3.3万元,大部分都在10到50万元之间,属中小规模。而且大部都集中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农民素质相对较高的乡镇,覆盖面较窄。

2、组织形式不规范。个别合作社成员身份不符合法律规 定,达不到完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法定要求。

3、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社章程。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依法建立有约束力的建社章程,它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行为的基本规范,对外经营的活动法律依据。章程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规范,合作社就无法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和提高对外经营的能力。

4、技术培训力度小,指导服务不到位。由于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的职能部门缺少培训经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不能有效开展,直接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技能的提高。

5、缺少人才和技术,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低下。一是看准了项目,但不懂怎么搞,靠老的生产经营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十分有限,没有市场竞争力。二是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缺乏科学分析预测,盲目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不高,甚至风险很大。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不仅克服了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弱点,提高了家庭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了农民组织化成度和农产品竟争力,为建设新农村和改善民生正发挥着积极作用。虽然盐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发展了几年,但在我们偏远、贫困的农业县,实际上才刚刚发展起来。因此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做大量的工作、克服许多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应举政府和各部门之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1、一是要继续加大“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开展多媒体、多渠道广泛宣传一法一条例,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和意义,宣传各级政府鼓励扶持农民专业社发展的政策和工商部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举措。尤其是依托网格管理,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法一条例摘要汇同办理须知编印成宣传纸由在农村进行市场巡查同志上门向农民朋友发放,把农业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作用意义播到农民心田。设立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公示登记注册流程、时限和应提交材料,使农民群众“一看就明白,一问就清楚”。对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申请,工商机关在5个工作日内发照。

2、建立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内部运作机制。如建立民主管理制度、会务档案、利益分配、监管等制度体系不少地方“重组建、轻运行”,规范管理跟不上,有些合作社虽有章程,但不规范;虽有制度,常常得不到落实。大部分合作社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资金积累较少,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能力不强。同时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社成员使用实物、农机器具、知识产权等能够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 7 出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信用合作。

3、以市场为依托,加强部门联系制度,整合部门资源,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服务。帮助规范,帮助培植品牌、信用。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涉农的农家乐、旅游、餐饮、娱乐、农机服务、土肥植保等服务以及手工艺、地方特色产品的加工经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合作与贸易服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手工艺、地方特色产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合作与贸易服务,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宽致富渠道。

4、着重培训教育,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实施合同帮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一是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指导农村经纪人提高经纪水平和服务技能,促进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二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减少农业生产风险;三是宣传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合同意识,引导农民形成改口头约定为签订规范合同的习惯;四是积极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的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行为;五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方便快捷办理动产抵押登记。

5、工商部门进一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服务为后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保驾护航,将农民专业合作法的登记监管 服务列入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深入开展12315申诉举报网络进乡镇、进市场活动,增强农民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完善农村消费维权工作机制;二是继续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把好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和农资商品准入关,维护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三是处理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维权投诉,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下载修水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修水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教育培训报告(共5篇)

    黄渠桥镇万家营村农民教育培训报告为扎实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响应自治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号召,培养一批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依靠......

    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顺义区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顺义农科所张颖 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党员生机活力、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

    安全培训调研报告1

    安全培训调研报告 为了提升运城市广大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运城市安监局针对行业特点,分批组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了2012年度企业安全管理资格培训工......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今年十月中旬,我们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先后在全镇9个行政村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年报、问卷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民收入现状,制......

    农民工工资调研报告

    2011年农民工工资清欠调研简报一、农民工追讨工资的件次及维权方式发生变化 2011年“两节”期间,农民工到因农民工工资未及时支付个访、集访共20余件次,涉及金额1201.1万元。2......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篇一】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为了推动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年初工作安排,从 5 月下旬开始,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城关、毛坝、......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一)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如何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及生活保障工作,已......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如何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及生活保障工作,已成为县委和政府亟待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