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武城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城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期,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武城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全面掌握武城县农机文化建设基本情况,武城县农机局号召全体干部职工下基层,进农机企业,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武城农机企业文化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机企业文化的内涵
农机企业文化是农机企业在长期的农机企业建设和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为广大农机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付诸实践的,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价值理念,是农机企业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农机企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农机企业文明的最重要结晶。其中,精神文明是农机企业的核心文化,是农机企业纲领性的核心思想,是指导农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制度文化是农机企业的浅文化,是农机企业制定并执行办事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秉承的价值理念;物质文化是农机企业的表层文化,是农机企业生产物质实体、展现外在形象所秉承的价值理念。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一是塑魂,创造新的农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以新的农机企业精神凝聚意志,激励创新;二是遵仪,健全农机企业规章制度,促进流程再造,规范农机企业人日常行为;三是倡廉,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廉政工作流程;四是美誉,追求农机企业服务效益最佳化,树立良好的内外形象。
二、武城县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1、文化建设得到农机企业普遍重视。农机企业文化是摄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管理策略,为农机企业职工构建的一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环境氛围。就目前情况分析,武城县大部分农机企业已经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重视。特别是武城县春明农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武城县大力农机制造厂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特色,并不断提升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度,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这些农机企业均做到了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武城县委、县府近期决定在县城建设一个200多亩的农机工业园,同时准备筹建武城农机博物馆,这都是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2、企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农机企业文化建设中,各农机企业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企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员工的精神生活,增强了农机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升自身形象,武城县大力农机制造厂利用本县夕阳红秧歌队在中心广场宣传农机产品,武城县春明农机机械有限公司利用读书活动,并印制挂历和明信片宣传企业文化和产
品,武城志鑫农机机械有限公司通过举办联合会、职工运动会等形式拉近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增强员工归属感,使每个员工都能融入到企业建设中来。
3、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农机企业结合武城县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农机企业文化内涵,把农机企业与员工的互信互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立起农机企业与员工互信互利的桥梁,促进农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通过设置宣传栏、宣传标语、抄写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唱《道德歌》等多种形式,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涌现出众多“诚信企业”和“先进个人”,树立了良好的农机企业形象。
三、农机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武城农机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使农机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当前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形势和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是文化建设工作在农机企业管理工作中普遍成为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大部分农机企业已经认识到在企业经营中文化建设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文化建设有所忽视,企业得不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很多农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搞一些文艺节目、打一些宣传标语,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与深层次的认识。在调研中,很多企业着重介绍企业文化活动,当做重点来抓;个别企业则通过大把金钱买文化,把文化工作交给一些专家、公司来做,意图通过高投入来走捷径,而忽视企业文化是每一个员工的共同责任,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2、缺乏特色与创造力。农机企业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特色与创造力,而这恰恰是目前农机企业最缺乏的。所谓农机企业文化特色,就是本企业所特有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是企业个性的体现,没有标准的模式可循。虽然武城县春明农机机械有限公司,武城县大力农机制造厂等企业的文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更多的却是生搬硬套,一模仿、二复制,没有经过选择、淘汰等形式与自身特色相融合,培养自身企业文化特色。
3、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存在脱节。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在调研中发现,农机企业坐而论道者多,付诸实践者少,融入生产经营者少。农机企业往往喊出些口号、形成些理念,但都是口头上的形式,规模制度不执行、文化活动走过场、思想教育不深入,与农机企业生产明显脱节,这样就违背了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四、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相关部门把握好农机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机企业是很认同企业文化建设的,但由于企业自身水平有限、人才短缺,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建议下一步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机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多搞一些企业文化论坛、企业文化交流、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等活动,让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开阔眼界,学习先进农机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为武城农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2、注重对农机企业经营者的指导与扶持。大多数农机企业是中小企业,大部分是“白手起家”通过多年的发展,再生产经营上逐渐摸索出门路,但在文化建设上是“门外汉”。而经营者是企业的设计者、建设者和倡导者,对农机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体现了经营者的价值观和领导风格。必须让经营者不断的学习提高,加大对其指导与扶持,提高自身素质、深化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3、坚持因企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坚持因企制宜,建设企业文化。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不单单在产品、外部形象上,还在于企业特色文化。农机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一套有特色、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体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农机企业精神,与农机企业制度作好结合,用文化推动农机企业经营发展,扩大农机企业文化影响力。
第二篇:关于对武城农机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武城农机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大量推广使用,但由于农机手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农机最大效益的发挥。为打破这一限制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武城县农机校在省、市农机局的关怀支持下,在武城农机局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上级意见精神,围绕农机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武城农机培训现状
武城农机校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教学教务和后勤管理规范,各种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现拥有教练车7台、示教板和教学挂图6套、电化教学设备5套、主要教学零部件实物80余件,教学设施包括教室170M2、教练场地2000M2、办公用房300M2等,教职员工13人,其中教师8人、教练3人,全部持证上岗。今年已获县政府批准新建一所农机校,在城区内西半部,占地10.5亩,总体设计分北楼、东楼、南检测线、西车库四部分。北楼设计为单面五层楼办公房,东楼设计为双面三层楼房,包括新农机具展示、学员宿舍、伙房餐厅等,南部设计为单层拱顶中空农机检测线,西部设计为单层平顶车库,院中设计为教练考试场地。
2011年全年共培训农机驾驶员800余人次,培训农机实用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员1300余人次、经济作物技术人员近8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500余人次,“阳光工程”农机服务人员培训200人次,全部结业合格,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农机培训的特点
(一)争取外部工作环境上突出“主动”。该校在深刻学透上级指示精神的前提下,不是被动地等待政策的落实而是主动争取政策,主动地推介自我,主动地向各级领导汇报农机培训工作,使各级领导详细的了解农机管理工作特别是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农机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无偿划拨新建农机校土地,这是县委县政府对农机培训工作的肯定。
(二)落实培训工作计划上突出“严格”。建立严格的教师教练工作管理制度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把上级布置的各项培训任务项目化、具体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奖惩措施,明确专人负责,明确个人责任,具体工作有步骤、有要求,明确分工职责、相互密切合作,人人身上有压力、有担子、有责任,杜绝了布置任务文件化、落实任务形式化,确保行动轰轰烈烈、效果真真切切。
(三)培训效果突出了两个字“实用”。为了增加农机培训的实用性,在完成规定培训内容的同时把玉米机械化收获、保护性耕作、薯类机械化种植收获和机械化植保技术等适合当地的农机新技术列为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一改过去“一边认真教、旁边认真学”的形式,变为教学与教练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理论消化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确保培训的效果不仅仅表现在试卷上,更要表现在动手操作上、利用农机知识发家致富上。
(四)加强自身建设上突出 “务实”。打铁还需自身硬,该校加强自身建设,从软环境和硬条件两方面入手练好内功。一是鼓励教师教练主动走出去,到经销厂家,到田间地头,到维修门市,有针对性的与农机一线人员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学能力。二是通过购买和租赁两种形式逐步完善教学教练用具,资金充足就购买,资金不足就租赁,无论如何要保证教学教练需要。三是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农机培训工作,立足长远,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悲观失望,逐步争取和积累资金用于新农机校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办学水平。
三、农机培训存在问题
从整体分析,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由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造成。
(一)社会重视程度低,资金投入匮乏。农机培训属社会成人职业教育,应该享受职业教育的优惠条件;又属涉农科技教育,应该享受支农惠农的优惠条件,农机培训应列为国家投资、农机校实施的国家全民科技普教范围。以武城为例,今年国家财政投入9.6万元用于“阳光工程”农机培训 200人,农民提高了操作技能,机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政府赢得了广泛的民心。而该校的其他农机培训超过5000人次,短期和长期农机培训班平均都按7天算,要想达到 “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标准计算,学校至少要投入240万元培训费用。这笔资金仅凭县级机校自筹,困难很大。社会重视程度低,投入资金的严重匮乏,造成了“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尴尬局面。
(二)培训不能与时俱进,现代素质亟需提高。教学教练设备设施老化,农机培训大部分仍然沿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进行教练,使用统发教材、编写教案、黑板版书、教学挂图和示教班进行授课。教室教练员的经验丰富体现在知识掌握全面、口头表达能力强、实际操作技能强,而使用信息化手段授课的能力不足。教学教练形式仍然是组织学员集中学习,只不过是现在培训地点灵活了,集中时间灵活了,但从根本上没改变面对面授课的形式。以武城为例,50岁以下的农民使用手机率超过90%,30岁以下的农民家庭电脑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农机培训作为传授先进农机技术的阵地,应该与时俱进,但现在仍然沿用“录音机”时代的方式开展工作,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手段,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三、农机培训的建议
(一)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培训的支持力度。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家对涉农支持力度仍然有很大提高空间,建议可逐步加大类似“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形式的培训资金支持力度,可加大类似“千亿斤粮食项目”农机推广服务站项目的机校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也可出台类似农机购置补贴的机校教练车、电子桩考仪购置补贴的政策等。重视农业生产必须偏重农业教育、偏重农机教育。农机校属于社会服务性的职业教育,有了资金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不重视农机教育,空喊重视农业现代化生产犹如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二)加强自身形象建设,提高社会影响力。各地的农机校大部分隶属于当地农机管理机关管理,建议将农机校、监理站、推广站、鉴定站等农机其它科、室、站捆绑形成农机系统集体向社会宣传,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工作,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的信息宣传,争取社会的认同。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农机培训社会影响力。不能形成“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恶性循环,要保持“人穷志不短、人穷志更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自身工作的信念,创造条件,去拼搏奋斗,主动地改善自身形象,把农机培训工作做大做强。
(三)苦练内功,加强自身正规化建设。
一是建议农机系统内部组织省级或市级的优秀农机教师制作农机教学的光盘或课件,择优根据各市县情况发放,各县农机校进行复制或转成音频转存于学员手机内存卡,实现教育资源全省、全市共享,有条件的到农机校集中学习,无条件的可在家学习,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到时候参加集中考试。如果条件允许设立系统内部教育网站,只需输入密码便可进行网上学习。
二是建议上级农机系统多多组织农机教师教练员的脱产集中培训。笔者自1990年参加农机培训工作以来,就参加了仅有的一次原“德州地区农机局机校”组织的“BSY-1型功率油耗仪”培训,这应该说是机校教师教练集中培训的缩影。进行集中脱产培训,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定期更新培训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三是建议各地农机校挖掘内部潜力,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盘活现有资产,或租或联与其它职业学校开展多种课题的培训。机校的教学教练设施和强大的教学教练队伍是进行职业培训的资本,培训任务再重也不是天天有,合理合法的利用本职培训空闲时间和教学教练设施,发挥资产最大效益,增加机校收入,壮大机校自身经济实力。(武城县农机局)
第三篇:关于武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日,按照省站《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的函》(鲁农机监理字〔2011〕8号)和市站《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的通知》(德农机监理字〔2011〕5号)文件精神,武城县农机监理站立即行动,组织精干人员深入鲁权屯镇、李家户镇、四女寺镇、甲马营镇等农机站和村庄,就农机监理工作进行调查走访,以寻求安全监理新对策,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开拓农机监理工作的新局面。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
现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14396台,按使用年限划分:大型5年以内635台,5~10以内342台;中型5年以内311台,5~10以内275台,10~15以内236,15年以上80台;小型5年以内3671台,5~10以内5514台,10年以上3332台。按使用性质分:纯农田作业型拖拉机大型906台、中型573台、小型12517台;兼用型拖拉机大型71台、中型329台。
二、主要做法
今年开展农机监理执法服务过程中,我们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为农民群众所想,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便民服务。6月份我们结合第十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分4个监理小组,开展“送牌入户”为民服务活动。期间,减免群众费用1.2万元,为群众上门办牌800余付,受到农民欢迎。为加强源头管理力度,该局还制定了以下措施:一是精心组织,确保农机安全运行。年初,按照市农机办、市安监局相关文件精神,迅速制定了年检工作计划,年检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把年检工作现场搬到乡镇、农村,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现场检测,当场发证。对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达年检现场的,监理站工作人员携带手续等上门服务;二是采取“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方式。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场院、集市等农机作业场所,进村入户,逐村、逐户、逐机地对无牌、无证和未参加年检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三是服务上门,现场办公。组织监理人员与乡镇(街)农机管理人员进村入户,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对无牌行驶的,按照规定的程序现场检验、登记挂牌;对未参加年检的车辆,抽调人员对农机进行现场检修、审验;四是集中搞好培训。从监理站、农机校,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培训小组,对未办理驾驶证的农机手,就近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放驾驶证。
近年以来,该县农机局共制作法律宣传栏24个,各类安全宣传块板70个,悬挂宣传横幅123幅,发放宣传材料50000余份,全县没有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农机事故率低于2‰,重伤死亡率低于1.5‰。现已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4个,农机安全村
19个,农机安全示范户83户,检查车辆1600台次,纠正违章821起,排除安全隐患15起,连续5年无重大农机事故发生,有效维护了农机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安全形势为历年最好。
三、存在问题
(一)农机使用中的违法行为仍然普遍。一是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现象严重;二是有些组织和个人农机安全意识不强,在生产作业中雇用、组织、指使拖拉机违法载人、超载现象比较突出;三是大多数拖拉机存在使用年限过长、机械性能下降、机具老化、带病运行、超期服役,使拖拉机的安全技术状态明显下降。
(二)全县农机监理工作开展得不平衡。一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差甚远。有些乡镇目标任务都没有完成,还在观望、等待。二是认识程度不同。有的乡镇无论是从网上还是其它文件上了解到与农机安全监理有关的信息后,动作非常快,声势浩大,效果显著;有的乡镇愿意做的工作就做,不愿意做的工作就不理会、不落实、无动于衷;有的乡镇充分利用网络传递信息,有的乡镇至今不上网,信息也寥寥无几。
四、建议
1、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要把以民为本,为农民服务作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核心,把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搞好安全管理和服务,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创新为民服务新模式,将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围绕农机生产实际,开展“宣传教育进乡村、服务咨询到现场、安全检验到村”等贴心监理下基层活动,为农民提供公共安全服务。
2、依法行政,做到政策、程序公开。凡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机手相关的热点,一律将现行农机法规、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办事人员向社会公开,并且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批准机关名称、监督电话等公示于众,以便于接受群众监督。
3、转变思想观念。农机监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与监理事业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改变以往陈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才能适应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思想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定势,结果只能是路越走越窄,办法越来越不灵,导致农机监理工作停滞不前,根本谈不上有新的创新和突破。要注重知识和思想观念的创新,以思维创新谋求工作新突破。在常规办法不能见效的情况下,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往往能出奇制胜。
第四篇:关于武城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城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市农机办具体指导下,我局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监管,创新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措施,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市农机办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三率”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调研活动领导小组,深入基层,通过召开座谈会、典型调查以及个别交谈等方式,获取全县农机“三率”情况第一手资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状况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监管,把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提高农机“三率”方面下了很大气力。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小型拖拉机基本被农用三轮车取代,从事运输业的拖拉机大幅度减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绝大部分用于季节性农田作业,从而给农机部门监管造成很大的困难。目前,我县农机安全监理“三率”水平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县市区仍然有一定差距,提高农机“三率”任务依然非常艰巨。统计显示,目前武城县农机总值达到27549元,农机总动力5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1439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517台。农机上牌率、检审率、持证率分别达到24.5%、14%、30%。2011年上半年,新挂牌1066 付,新办及换发驾驶证269个,年检年审拖拉机1578台;分别较去年增长15%、18%、23%。
二、主要工作成效和做法
1、强化宣传,为提高“三率”营造良好环境。我局以提高“三率”工作为目标,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二是组织监理站人员赶农村大集,印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单。三是在各镇、村主要道路喷刷安全生产标语,悬挂过街横幅,设立固定的农机安全宣传栏。四是组织监理员深入农村、学校和农机作业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学习活动。五是加大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的协调,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提高加强“三率”水平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先后举办座谈会6场次,制作法律宣传栏24个,各类安全宣传块板70个,悬挂宣传横幅123幅,每年均开展“农机法制宣传月”活动,共出动宣传车678次,开展咨询活动27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2万份,接受咨询3.5万人次。通过宣传教育,争取社会理解和群众的支持,也树立了农机监理的良好形象。
2、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服务理念。我们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想农民群众所想,进村入户,开展便民服务。今年6月份我们结合第十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分4个监理小组,开展“送牌入户”为民服务活动。期间,减免群众费用1.2万元,为群众上门办牌800余付,受到农民欢迎。近年来,全县没有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农机事故率低于2‰,重伤死亡率低于1.5‰。现已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4个,农机安全村19个,农机安全示范户83户,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
3、加强学习,提高监理队伍整体素质。我局把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监理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对农机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认真抓好思想教育,教育农机监理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抓好政策法规教育和岗位业务培训,使他们知法懂法、依法行政。抓好优质服务教育,教育农机监理人员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以优质服务提升了农机安全监理水平。
4、结合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以创建农机安全示范乡镇、村、户为契机,把整治提高农机“三率”作为“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来部署、来检查、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机驾驶员安全学习制度、外出告诫制度,建立乡镇级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登记台帐,将每台车辆及驾驶员的信息输入电脑,实现微机管理,信息跟踪服务。在创建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另一方面以提高“三率”水平为目标,逐机逐人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同时积极为机手提供致富信息,现场办公,使广大机手能够自觉自愿地办理各项业务。
5、实施惠民政策,促进了“三率”水平的提高。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大大提高了农机“三率”水平,所有享受补贴的农机,挂牌、办证率达到了100%,还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为新购机户培训驾驶员200人,每人给予元的补贴,减轻了农户的负担,增强了机手办证的主动性。
6、夯实基础,依法加强农机牌证管理。严把登记关、检验关、考试关、审核关,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坚决杜绝违规挂牌、发证现象。加强装备建设,投资11万余元,更新3辆监理执法用车,投资2万余元购买电脑2台、打印机1台、照相机3部、摄像机1部,监理硬件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强登记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数字准确、真实、可靠,保证了农机安全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水平。依法做好检验,确保机械安全装置齐全有效,确保农机安全状态良好,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守法意识不够。由于部分机主、农机手遵法守规意识不强,不能自觉按法规要求主动给农机申请登记、上牌、检验、考证,相对于汽车而言,群众认为农机主要在农田作业,一般不上路行驶,自觉主动服从牌证管理不够。
二是拖拉机运输市场变窄,活路少,收入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已取代拖拉机占领了农村运输市场,拖拉机基本已回归农田。从全县情况看,目前搞拉运建筑材料等运输作业的拖拉机仅占社会拥有量的12%左右。50%多的拖拉机只耕种自己的承包田。活路变少,油价等费用增高,收入减少,机手不愿意花钱办理登记上牌、检验、培训考证手续。这是制约农机“三率”的经济原因。
四、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履行告知义务。首先是结合“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黑板报、互联网、手机短信、光盘、各种文艺活动等宣传舆论工具,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农机安全文化建设,创新宣传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其次是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建立镇村农机安全宣传固定阵地,定期向有机户、机主、机手宣传。提高群众和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遵法守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再次是充分利用农机检验、机手培训、服务下乡及开展农机安全活动和办理日常业务等机会,及时向机手传达新的信息。
2、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监督机制。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以事前监督为主要特征的管理行为。只有事先监督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强化监督机制,健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加大县、乡、村三级体系建设力度,在提高县级、健全乡级、发展村级的总体思路下,搞好县级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建设、网络信息化建设,把县级站建成队伍精、作风硬、技术好、效率高、执法规范、服务热情、群众喜爱的农机安全管理服务中心。落实农机安全责任,提高农机“三率”,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3、建立科学的农机报废制度。根据目前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作业季节性强,活路减少,使用率不高的实际情况,建议制定便于操作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废规定与标准》。并加强安全技术检验,在年检中如发现某台机车技术状态达到报废程度,难以修复,无论到达报废期限与否,即可予以报废。对已到报废期但机主要求继续使用的,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可适当延长。形成一个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动态农机报废制度。对报废后的机车建议国家回收、解体并从有关统计数字及档案中剔除。机主要求重新购买机车经营的,国家可纳入机具补贴或以旧换新项目给予适当更新补贴。
4、加强农机培训,提高机手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严格按照农机技术培训教学计划和大纲实施培训,保证学习、实习时间和效果,确保新培训考证机手的技术水平合格,遵法守规、安全生产意识强。制定合理的培训收费标准,提高机手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为农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李顺强)
第五篇:国内农机企业调研报告
国内农机企业调研报告
2018年6月
目 录 农机行业定义及分类...................................................................................................................1 2 国内农机行业的现状、特点.......................................................................................................3
2.1 国内农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3
2.1.1 行业总体概况.........................................................................................................3 2.1.2 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统计.........................................................................................6 2.1.3 存在问题...............................................................................................................10 2.2 国内农机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2 2.2.1 农机行业市场潜力依然很大...............................................................................12 2.2.2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农机行业面临整合...........................................................12 2.2.3 农机产品结构面临调整变化...............................................................................13 2.2.4 用户主体发生变化,对农机生产商的要求更高...............................................13 2.2.5 农机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14 2.2.6 农机销售模式面临转型.......................................................................................15 3 国内农机市场现状及需求特点.................................................................................................15 3.1 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现状分析..........................................................................................15 3.2 存在的问题......................................................................................................................18 3.3 当前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19 4 政策及环境.................................................................................................................................20 5 农机营销模式.............................................................................................................................23 5.1 植保类农机将成为又一个蓝海市场..............................................................................23 5.2 发展农机流通电商化有诸多的有利条件......................................................................26 5.3 农机流通电商化运营思路及措施..................................................................................28 6 国内农机领先企业简介.............................................................................................................30 6.1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30 6.2 中联重科农业装备..........................................................................................................31 6.3 沃得集团-沃得农机........................................................................................................31 6.4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32 6.5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33 农机行业定义及分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提升农机化水平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农机产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到已经形成内燃机、拖拉机、运输机械、收获机械、牧业机械、拖内配件等诸多小行业,并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农机定义
农机是农业机械的简称,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据农机工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业机械属于相对概念,指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所有机械的总称,农业机械属于农机具的范畴。推广使用农业机械称为农业机械化。
农机类型
农业机械一般按用途分类。其中大部分机械是根据农业的特点和各项作业的特殊要求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如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作物收获机械、畜牧业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另一部分农业机械则与其他行业通用,可以根据农业的特点和需要直接选用,如农用动力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中的水泵等;或者根据农业的特点和需要把这些机械设计成农用变型,如农业运输机械中的农用汽车、挂车和农田建设机械中的土、石方机械等。
农业机械主要类别
农业机械还可按所用动力及其配套方式分类。农业机械应用的动力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农业机械的行走或移动,据此可分为人力(手提、背负、胸挂和推拉)、畜力牵引、拖拉机牵引和动力自走式等类型;另一部分用于农业机械工作部件的驱动,据此可分为人力(手摇、脚踏等)驱动、畜力驱动、机电动力驱动(利用内燃机、风力机、电动机等)和拖拉机驱动等类型。在同一台农业机械上,这两部分可以使用相同的或不同的动力。按农业机械与拖拉机的配套方式,可分为牵引、悬挂和半悬挂等类型。
按照作业方式,农业机械可分为行走作业和固定作业的两大类。在行走作业的农业机械中,又有在连续行进过程中作业的连续行走式
和行进与作业过程交替进行的间歇行走式两类。在固定作业的农业机械中,则有在非作业状态下可以转移作业地点的可移动式和作业地点始终固定的不可移动式两类。
按照作业地点,农业机械分为野外作业(田间、牧场和果园等)、场院作业、室内作业(厂房、机房、库房、温室和禽畜舍等)、水中或水上作业(河流、渠道、水库和水井等)、道路作业和航空作业等类型。国内农机行业的现状、特点
2.1 国内农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 行业总体概况
据最新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有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15年增长5.8%,但增速却下降到近10年的谷底。行业呈现农机保有量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升级速度快、全行业增幅趋缓等特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机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国内农机装备应用呈现出不平衡性。(1)地域上:西北、东北等地区机械化水平高,西南地区机械化水平低;(2)品种上:主粮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3)作业阶段上:耕中、耕收环节机械化水平高,耕前、耕后环节机械化水平低。
国内农机行业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除了应用上的不平衡之
外,目前我国农机装备还存在着产品品种不全、品质不高、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共性技术研究基础薄弱等问题。国内农机行业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特别是在高端、大型农业机械方面与国外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分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
分品种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率仍有提升空间,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2015年
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约为63%,到2025年的目标是达到75%。整体上看农业机械化率仍将继续提升,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会有更大的空间:
1、品种范围扩大,主粮品种中小麦由机械化程度较高,玉米、水稻有较大增长空间;在经济作物中机械化率还非常低,如棉花、甘蔗、马铃薯等有较大增长空间。
2、生产环节扩展,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在耕中阶段,但耕前与耕后机械化率仍有待提升,随着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耕前及耕后环节的农机装备需求将逐步释放。
农业领域的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对于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推升对于农用机械的需求。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有利于农业机械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促进更加大型、高效的农机应用,农机装备需求有望扩大。根据农业部数据,截至2016年6月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经营耕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超过350万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题数量超过270万家。
农村劳动力结构改变增加农业机械化需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业人口持续减少。2015年我国农民工人数达到2.77亿,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提高到46%。农村人口转移造成农业劳动力人口不足,农村雇工工价持续增长,至2015年每亩雇工工价达到112.4元,相
比2008年增长142%。
农民工占农村人口比例持续上升
农村劳动力成本持续
2.1.2 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统计
目前我国华东地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31025.9万千瓦。当中农
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79.79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615.32万台。
我国华东地区农机保有量分省市统计
华东地区农机保有量分布格局(按动力)
我国中南地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26076.4万千瓦。当中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66.82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567.79万台。
我国中南地区农机保有量分省市统计
中南地区农机保有量分布格局(按动力)
我国华北地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7699.7万千瓦。当中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91.33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226.62万台。
我国华北地区农机保有量分省市统计
华北地区农机保有量分布格局(按动力)
我国西部地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0122.7万千瓦。当中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107.76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224.14万台。
我国西部地区农机保有量分省市统计
西部地区农机保有量分布格局(按动力)
2.1.3 存在问题
(1)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偏低
我国农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缺乏。近
20年来,农机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未超过0.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自主生产的多数农机产品主要技术性能、产品可靠性等指标,相当一部分只达到经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少部分产品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平,个别产品达到20世纪末国际技术水平,尤其是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差距更为明显。(2)产品结构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我国农村分散经营的格局导致长期以来农机企业生产的田间作业机械以小型、中低端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逐步兴起,市场对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高的大中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多数国内农机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要,农业机械产品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3)企业规模偏小、集中度分散
我国农机行业组织结构散乱、企业数量众多和经营规模弱小的问题比较突出。近1万家农机制造企业创造3000多亿元的产值,前5位大型农机企业的产值之和仅占行业总产值的24.6%,福田雷沃重工、中国一拖两家收入规模最大的公司,市场占有率也不足4%。总体上看,我国还未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未能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现象较为普遍。(4)低端产能过剩的风险逐步增大
近年来,我国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低端产能扩张,低水平重复制造严重,农机产品同质化明显,部分商家为销售产品不惜打价格战,无序竞争激烈。随着市场对低端商品的需求逐步减少,产能过剩的风险正逐渐增大。2013年以来,收获机械行业的企业库存加大,占用资金较多,降低了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成为行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2 国内农机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2.1 农机行业市场潜力依然很大
近10年来,尽管我国农业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2013年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才到59%,距离发达国家80%~90%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农机发展潜力依然很大。近年来国内粮食消费总量以年均3%~4%的速度持续增长,而耕地总量在缓慢减少,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率高速提升;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农业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将助推农机的持续增长;土地加速流转导致农业经营集中化,农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持续进行,补贴规模有望稳定增长。这些都给农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2.2.2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农机行业面临整合
我国是农机制造大国,也是农机消费大国,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一批国内外装备制造行业巨头。目前,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
装备制造大型企业正在进入农机行业。约翰迪尔、爱科、久保田、洋马等外资巨头通过建厂、合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在中国安营扎寨,大举进入中国农机市场。国内外诸多企业的进入,必然会加剧农业装备制造业的竞争,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同时,随着农机补贴逐步向大型、高效和高端产品倾斜,主要在低端竞争的企业可能因经营困难而面临整合,只有资金充裕、研发实力强,并有先进管理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整合中胜出。
2.2.3 农机产品结构面临调整变化
随着我国农村发展形态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机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一是对大型拖拉机、大型农机具和大型收获机械等与粮食作物相关的大型产品需求增多。二是在发达的平原地区,我国多数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的重点将向收获后深加工、烘干等处理机械转移。三是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移,在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逐步推广机械耕种后,小种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耕作的机械化需求将逐步扩大。四是对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中小型机械、微耕机械及适合西部高原地区地貌特征的免耕机械、植保机械和牧草机械等需求快速增多。
2.2.4 用户主体发生变化,对农机生产商的要求更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新兴农民组织蓬勃发展。据统计,2012年农业合作社数量达73万家,涉及5300多万农户。农
业合作社的快速增长推动农机市场消费主体悄然生变,过去分散的个体消费群体被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消费集群所取代,成为农机厂商争夺的主要客户群体。
用户主体的变化,一方面要求农机厂商能够提供从整地准备、种植、管理、收获到产品加工等系列化机械、成套农机装备;另一方面,随着工商资本的进入和农业的规模化运营,用户更加需要系统化综合解决方案,对农业生产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社、家庭农场运营模式策划商等需求强烈,这对仅能提供农机产品的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遇。
2.2.5 农机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产品对机电液一体化、电脑智能、故障诊断监控系统、地头自动管理系统和GPS定位系统等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先进适用、智能化、精准化、多功能和高效率的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精细农业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装备成为农机工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同时,用电子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机械,促进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农业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是未来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
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土地、能源等资源不断趋紧的压力下,高效节能、低碳排放等绿色环保技术将引领未来农机行业发展。
2.2.6 农机销售模式面临转型
一是农机销售对金融工具的需求增加。当前多数农机产品仍然依靠传统的方式销售,运用金融工具销售产品的比例较小。随着全价购机模式的推广,合作社、家庭农场对大型、高效农机需求的增加,使用金融工具减轻用户购机资金压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二是电子商务拓展农机销售渠道。2013年农机电商开始萌芽,预计已经进入的企业和机构将在未来加快线上销售的步伐,新的电商将会大量涌现。由于电子商务有助于销售者快速突破地域限制、匹配买家,降低商品流通和交易成本,可能会对传统销售渠道带来冲击,争取终端客户将成为各厂商争夺的焦点。国内农机市场现状及需求特点
3.1 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1)我国粮食需求刚需增长,进口增长,促进农机行业整体发展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继续增长,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性矛盾加剧,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因此,中央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粮食产量有一定的促进和加速生产 的作用。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土地流转形成种植大户等因素影响,农业机械化必将成为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2)机械化水平较低,行业提升空间巨大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减少,人工成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再加上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经营的发展,农机行业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绝对数值仍较低。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较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仅为51.57%,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仍待提高。进一步来看,机械化水平低的子行业成长空间更大,因为机械化水平较低的行业能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得到较快发展;本身市场空间大的子行业,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也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在粮食安全受高度关注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子行业也将迎来发展良机。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鼓励部分农业机械细分行业的发展:
(3)更新换代频率较高,行业将会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强劲发展,我国各项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增。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由于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农业机械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以农业机械细分行业收获机械为例,2013年全国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113.43万台,而玉米收获机2013年全国保有量仅为28.68万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机械化率较高的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新增需求逐渐减少。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小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是农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使用时间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特点,一般在使用5年左右即需要更新。
此外,由于农机更新换代有助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节能减排,减少农机事故隐患,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对农机报废更新。2012年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制定了《2012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试点范围内依法报废旧机并换购新机的农户可申请享受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补贴机具
包括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因此,即使农机行业快速发展,达到较高农业机械化率,农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仍然存在,农机行业将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3.2 存在的问题
(1)产品适应性弱,供给不充足
我国农机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就目前来说,农机市场就有很多弊端农机市场出售的农机产品很多,但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供过于求,使农机市场货品囤积,增加生产成本,农机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像高科技农机特别少,市场上缺乏实用耐用的农机,性价比高的农机少,正品名牌农机缺乏,这些正是农民所需要的农机,然而市场却很少,生产不及时,使农民对农机业很失望同时,农民不需要的农机却很多,如杂牌农机低质低价新潮农机品牌传统小型农机等都非常多,造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并且生产这些农用机械的成本很高,一时又销售不出,结果严重影响了农机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了经营策略他们开始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骗农民,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根本无法辨别农机真伪,农民购买的机器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一时盛行,使农民不再敢买农业机械,这严重影响了质优名牌农机的出售,使农民原就有限的购买力又大打折扣,这对农机市场起到了抑制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发展。(2)农民收入有限,购买力弱
农机市场主要是销售农机,它的消费对象是农民,农民的收入极其有限,主要依靠种地来换取钱财,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低,掌握的技术也特别少,种地主要是凭借多年的经验,根本不是科技种田,如果年头不好,收入就会减少,收入十分不稳定农民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购买力极其有限,这严重阻碍了农机市场的发展。(3)售后服务质量差
由于大多数购买农机的是农民,农村交通差,设施不齐全,造成售后服务的负担,农机市场发展的不景气,利润少,在农村设置的售后维修与保养的站点也很少,这样使农民买到机器后维修却成了问题,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如果机器出现故障,维修会占用很多农忙时间,不但没有缩短农忙时间,反而加大,使农民的成本提高,形成了买机器容易维修机器难的局面,而且有些机器单位,十分不负责任,在售完机器后,什么责任都不承担,农民的机器在出现问题后,百般推脱,不加以解决,由于以上原因,农民不再相信农机企业,不再购买农机,这严重影响了农机业的发展。
3.3 当前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
(1)需求潜力大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引进,农业一改以前的手工作业为机器作业,逐步向农业机械化迈进,农民对农业机
械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十分大,潜力十分大,这极大地促进农机业的发展,农机业的前景一片广阔。(2)农机需求存在差异性
农机市场最重要也最突出的特点是差异性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广,居住闲散,地形复杂这造成了农机需求的差异性首先,不同地区的农民的购买力也不同,富裕地区的交通便利地区的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就大,贫困地区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就小,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对农机的购买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消费环境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的地形变化大,包括平原、丘陵、盆地、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等,由于地形的不同,对农机的要求和性能上也不同,这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同一个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同,自然购买力也就不同,富足的农民对农机的质量性能和外观上都有要求,贫困的农民对农机的要求可能会少,只要求经济适用就可以,这都决定了对农机需求的差异性,因此,在做调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机市场的特点。政策及环境
农机促进法及农机补贴出台极大释放农机购置需求。我国2004年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及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农业机械给予直接补贴,极大释放了农机购置需求。
中央对农机购置的财政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8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236亿元,增长300多倍;补贴机型已扩展到12大类175个品目,基本覆盖农林牧渔生产的主要机械设备,补贴范围也已达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农机补贴资金的增长,加速了国内农业机械化进程和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保持增长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之下,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6年7.25亿千瓦增长至2015年的11.17亿千瓦,累计增幅54.06%。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8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3%。
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
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收入保持增长
无人机补贴政策逐步推出,利好产业推广发展。国内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国家补贴政策高度相关,对于植保无人机产业来说,政策补贴的全面推行将推动行业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用航空建设,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农业航空建设,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植保无人机产业发
展。河南省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无人机的购置补贴,扣除省级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后,用户仅用1/3售价即可购买植保无人机。
各地出台的植保无人机补贴政策 农机营销模式
5.1 植保类农机将成为又一个蓝海市场
(1)补齐农机短板植保类产品备受瞩目
从农机工业协会官方数据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在2015年已经达到63%,但当前植保环节的农机化水平仅有35%。
此外,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短缺,也在倒逼植保机械向更高效率、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但面对植保产品的巨大需求,其保有量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大型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更是捉襟见肘。2015年国内农业植保机械仍是以手动和半手动的小型机器为主,其中手动喷药机、背负式喷药加起来仍占国内植保机械总量的98%;而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植保无人机每年也只有约1000多台销量,作业量只有约
1200万亩次,仅占需防治面积的0.13%;而大型的自走式的植保设备,虽然作业效率高,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当前仍处于市场推广期和用户培育期,很难对整体机械化水平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植保机械使用频率高,机手的作业收益更有保障。企业研究报告显示,仅单纯的喷药作业,在南方地区的喷药机一年平均使用5次,如果加上水肥一体化施用,一个机械一年最多使用11次。因此,购买大型高效植保产品的机手一年的收益更高,更容易收回成本,这对植保产品的推广无疑是最大的优势。(2)发展格局初现自走与无人机是方向
改变当前“人抬肩扛”植保现状,迅速提高植保机械化水平,发展高效自走式喷施机械和植保无人机是两个主要方向,其中植保无人机近几年发展迅速,俨然成为一个单独的行业。
截至去年,我国植保机械年产量1500万台,其中机械植保设备600万台,虽然数量惊人,但绝大比例是带微小动力的小微型设备。
经过约30年的发展,国内植保机械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浙江台州、山东临沂是我国最大的两个植保机械制造和销售基地,约有100家植保企业。其中浙江台州集聚了富士特、浙江大农、程阳、奥晟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以电动背负式喷雾机为主,手动背负喷雾机为主,并且以出口为主,国内销售为辅;山东临沂以华盛中天、山河永佳为主的产业集群则主要以牵引式或悬挂式、大型自走式拉杆喷雾机、自走式风送喷雾机、弥雾机和电动喷雾机为主,两个产业集群加起来占全国总产销量的70%。此外河北、天津、北京、河南也有
独立的企业或小型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北京现代农装科技有限公司等也是行业内知名的企业。
在传统植保机械领域,国内植保企业主要面临日本和韩国企业的竞争,尤其是日本丸山和井关两家企业,其南方水田型的自走式喷杆机在竞争中优势明显。当前丸山在上海和东北有自己的组装厂,随着国产化水平的提高,以丸山和井关为代表的日资品牌将是国内中型植保设备的最强劲对手。
国内大型植保机械的竞争在华盛中天、北京丰盛、北京现代农装等企业之间展开,但近两年福田雷沃集团、中国一拖、中联重科、江苏沃得、中农博远等强势企业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自走式植保机械,但从市场销售看,其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销售。不过这些大品牌有遍布全国的优质销售渠道,如果这些企业投入精力和资源重点推广植保产品,相信国内植保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另外,山东临沂和浙江台州两个最大的产业集群里的企业都在向大型化、自走式产品转型,所以未来传统植保机械的竞争将在自走式、高地隙等中高端领域展开。
国内植保无人机方面的竞争主要在专业无人机厂商、传统农机制造商、上市公司之间展开。其中,国内专业无人机厂商绝大多数是从航模爱好者转型而来的,所以许多企业只有组装和简单的改造能力,真正有能力开发全新机型的企业并不多,数量不会超过十家。无锡汉和、极飞科技、农飞客、田秀才、安阳全丰、珠海羽人、陕西韦德、北方天涂、深圳大疆等多家植保无人机制造和服务厂家在固定翼、单
旋翼、多旋翼或在服务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
而随着植保无人机热度的增加,受不了诱惑而进入无人机领域的传统农机企业也不在少数,比如国机集团、常发集团、中农博远这些大佬级的企业也先后进入,另外也有农机具制造企业比如河北圣和等企业加入竞争。
(3)行业需求惊人孕育巨大的蓝海市场
现阶段,植保类农业机械正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的当家花旦,5年内将是行业快速上升期,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的长期性短缺,未来5年也将是植保无人机的快速渗透期。
在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日本走在全球前列,目前日本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约为3000架,我国耕地面积18亿亩,是日本的27倍,如果我国也能达到同样水平,植保无人机的新机需求为8.1万架,交易额超过120亿元。
而理想的渗透率为50%,以耕地面积18亿亩,年作业次数5次,单机作业面量2万亩/年,每亩作业价格15元来为标准进行计算,未来我国植保无人机的硬件需求和作业服务需求将有千亿级的市场总额,这将养活数十家制造、流通和服务公司,另外产业链上下游,如零配件、软件、培训、药剂等还将有数亿级的衍生市场。
5.2 发展农机流通电商化有诸多的有利条件
第一,国家农机购机补贴允许农民跨区域购机,为农机流通电商化提供了政策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国家逐步放开了农机购置补贴条件。从县级为单位享受购机补贴,到逐步在部分省市试行省内购机当地补贴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农机流通市场化。特别最近已经有消息显示,国家将进一步打破购机区域限制,推行全国范围购机当地补贴模式,这种大区域无限制购机模式,无疑为农机流通电商化提供了机遇。
在互联网模式下,市场具有无边界、无区域和无缝隙的特点,可以支撑企业超常规发展,这已经在多个行业予以证明。那么在农机流通领域,一定会有优秀的流通企业通过电商模式做大做强,打破过去的经营模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农机有形市场的建设,成为农机流通电商化运营的孵化基地。
一方面,农机大市场业态的成熟,将各区域农机分散、无序经营统一划行入市,增进各农机流通经营者之间的联络和沟通,面对激烈竞争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促成他们联合发展;另一方面,有形农机市场一般都具备展示中心、演示中心、体验中心、物流中心、维修中心、配件中心以及信息中心等模块,有形市场的功能定位为农机电商发展准备了条件,成为农机流通电商化运营的孵化基地。
第三,互联网普及发展,为农民购买农机提供了新渠道。互联网普及发展,信息和认知呈现无距离化、透明化和全面化特点,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全面和透彻地了解到各种农机产品的技术性能及用途,消费者无需到达现场即可以知晓哪些产品更适用
自己,方便自己选择产品。
在这种互联网模式下,以农机有形市场为基础,再打造出农机流通网上平台,将农机信息集中在平台体现出来,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得以明确化,很方便地即可打破消费者在产品认知方面的不对称性,实现消费者自主购机即成为可能。
5.3 农机流通电商化运营思路及措施
第一,强化生产企业的职能作用。
生产企业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其核心链接对象是电商流通企业,双方在信息沟通、物流组织及资金往来等方面产生直接关系,与区域网点及用户主要辅以物流发送和信息交流联系。
第二,发挥流通电商在市场流通中的核心作用。
在农机产品流通环节中,流通电商是最核心的环节,因此,要充分发挥流通电商的核心作用。
一是流通电商必须按照电商发展要求建立线上平台以及线下有形农机市场,线上平台主要提供信息传导及成交功能,线下有形农机市场主要发挥根据地作用,建立形象展示、物流中转、体验和演示、学习培训、配件供应、维护维修及运营组织管理等中枢版块职能。
二是流通电商通过对大区域市场内的传统农机经销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将原分散的流通主体统一划行入市或者转化为驻外区域网点,按照职能定位重新梳理,转化原来全职能的流通经销商为单纯化、专业化职能部门,这样将分散的品牌管理、区域市场和市场规模等资
源统筹规划,规避不对等合作、区域保护、不良竞争和瓦解分割等弊端,形成“1+1>2”的效应。三是以线下有形农机市场为载体,以线上平台为纽带,承载运营组织管理、形象展示、物流中转、体验和演示、学习培训、配件供应及维护维修等中枢版块职能。
第三,强化区域网点的销售和服务功能。
农机产品作为高价值生产资料通过作业获取收益,农机购买者非常重视农机的使用性能、配件保障以及售后服务情况,甚至这些是决定购买者是否购买的最为关键性因素,这在农机电商运营中每个环节都是必须要重视的。
大区域农机电商运营,因区域较大,为方便购机者体验购买及享受售后服务,必须就近提供这些服务功能,布置在各地的区域网点则实现跨越购买达成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线下有形的农机市场是大本营,那么围绕有形农机市场辐射在各个区域的网点就是根据地,主要由三包服务人员及配件人员构成,承载在流通中临时性产品周转、客户体验、配件供应和维修服务的落地功能。
第四,让用户享受超值产品和服务。
在农机产品流通模式改变的情况下,收益最大的应该是广大的购机用户,他们通过线上线下能够深刻体验并准确判断购买方向,并享受由于电商化的规模效应带来的购买高性价比,分散各地的区域网点又能及时提供配件支持以及专业的维修服务,保障用户作业收益。
总之,在“互联网”及开放政策的大时代背景下,农机流通电商
化运营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且已经具备初步可行性条件,是完全可以大力研究和推广的。国内农机领先企业简介
6.1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前身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5年开工建设,1959年建成投产,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在这里诞生。经过60余年发展,已经形成以农业机械为核心,同时经营动力机械、零部件等多元产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是中国农机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2008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一拖的重组方案,中国一拖正式进入中央企业序列。建厂以来,中国一拖已累计向社会提供了340余万台拖拉机和260余万台动力机械,为我国“三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所属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上市,是中国唯一拥有“A+H”上市平台的农机企业。
面向“十三五”,中国一拖将坚持“聚核铸强、创新驱动、发展成套”战略发展思路,以产品技术升级为动力,以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为基础,以资源整合和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为重点,以管控变革、协同强化、人才获取为保障,保持现有核心业务领先优势,发展农业装备成套产品,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农业
装备成套解决方案,做中国农业装备领导者,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
联系方式:4006591899 6.2 中联重科农业装备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20多年的创新发展,使中联重科逐步成长为一家全球化企业,主导产品覆盖9大类别、49个产品系列,800多个品种。中联重科先后实现深港两地上市,成为业内首家A+H股上市公司,注册资本达76.25亿元。目前,公司积极推进战略转型,打造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多位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联系方式:400-800-0157 6.3 沃得集团-沃得农机
江苏沃得集团是从事机械制造生产的民营企业,创立于1988年,致力于打造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机械制造专业生产基地。集团主要涉及农业机械、压力机械、园林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五大产业板块,成员公司21家,其中骨干成员公司包括:江苏沃得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沃得精机(中国)有限公司、沃得重工(中国)有限公司、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沃得植保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沃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产品类型在行业内占据了领先地位。集团注
册资本16亿元,资产总额超200亿元,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员工近2万人,2016年沃得集团销售收入超240亿元。
沃得集团享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江苏省百强工业企业、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江苏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镇江首家境外上市企业等荣誉,集团拥有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联系方式:0511-86348922 6.4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五征集团拥有车辆厂、汽车厂、农业装备公司等5个制造事业部和五征安旭机械公司、日照五征电动车公司等5家子公司,员工14000人,总资产68亿元,2005年底进入汽车产业。主导产品有三轮汽车、载货汽车、客车、皮卡车、农业机械、电动车、汽车配件等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并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先后荣获“山东名牌”和“全国免检产品”等称号,曾两进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位居全国同行业第2位,全国机械工业第34位,山东省工业企业第51位,山东省机械工业第7位,资产收益率列全国工业企业第10位。
“十五”期间(2001-2005年),五征全力提升产品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销售收入连年增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同行业前列,以小搏大,迅速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创造了发展优势。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五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提升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产品和产业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五征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打造各产业细分市场、细分产品的子品类领先优势,形成了多元化、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联系方式:400-6582-999 6.5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2年,2003年8月改制为民营企业。改制10多年来东风农机始终秉承“服务农业、造福于民”的经营理念,着力深化调整、苦练内功,突出外销和大拖二个战略重点,在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了质的转变。公司每年以20-30%的速度发展,目前东风牌轮式拖拉机产品产销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三位,25-60马力轮拖产销量和出口量居全国同行第一,是中国拖拉机工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企业年销售收入从改制初期的1.8亿元,发展到现在的25亿元,并成功跻身《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
东风农机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江苏省农业装备与智能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拖拉机及机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批先进、实用的新产品相
继荣获国家及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公司相继被授予“全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全国农机流通行业优质服务“杰出创新标杆单位”;“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机电商会推荐出口品牌”;“江苏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等奖牌、荣誉。
公司组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生产已有近60年历史,主要产品累计产销超过300万台,遍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经销商由2003年的327家扩大到目前的852家;外销国家和地区由2003年的69个扩大到目前的135个。年出口创汇突破6000万美元。
如今,东风农机已形成以事业部制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格局,产品涉及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柴油机、旋耕机、驾驶室、传动零部件、系列机具等“一主两翼”领域。
联系方式:86-519-8325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