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2 19:1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机推广。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使农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是必由之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空间,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额度的逐年增加,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为农机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机具保障。同时,农机化发展由作业环节机械化逐步向生产全程机械化转变,农机化领域逐步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全面发展转变,农机化技术逐步由低级向中高级转变,农机具也由功率小、功能少逐步向功率大、功能全转变,使农机推广工作的前景更加广阔。

一、农机推广现状

武城县农机局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把农机推广工作当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使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目前,该县已恢复了各乡(镇、街)农机站,各行政村都配备了农机协管员,现有专业推广人员31人,兼职推广人员186人,健全了农机推广体系。与县农业局联合,成立了以农机推广站长为组长的农机推广工作数据监测小组,确保全程数据对比完整。全县已推广玉米秸秆青储机13台、土豆种植机32台、土豆收获机46台和自走势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134台,玉米机收率接近90%,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9万亩,2010年武城县农机局被省农机办评为“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先进单位”。

二、农机推广措施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种技术可行、近期效益没有或者效益不突出的工作,进行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政和土地资源。为做好推广工作,武城县农机部门积极向当地主管领导请示反映。武城县农机局积极向分管农业的书记、县长汇报工作,获得了领导的支持。目前,“武城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已正式更名为“武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进一步增强了推广服务行政职能。该县的农机推广工作也由分管县长牵头,以县政府的名义进行安排部署,加大了工作力度。

(二)加大工作宣传力度

农机推广工作只能由积极引导,不能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开展,所以加大宣传力度,开拓老百姓的视野,让他们对新农机具、新农机技术接受、认可、掌握,并激发起浓厚的兴

趣,才能使农机推广工作深入人心。武城县农机局在利用武城电视台、武城人民广播电台、《武城时报》和宣传车等进行常规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专业机型座谈会、元旦机手座谈会和机收、机播现场会,组织机手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和济南制博会等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大大开拓农民机手的视野。

(三)注重数据科学对比

农机推广工作科学性很强,其效果不是停留在文件和报告的文字叙述上,而是要用真真正正的数字来反映,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也能更快发现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确保工作逐步完善。

该县由农机推广工作数据监测小组负责对农机推广试验田农作物自播种到收获的全程进行监测,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该县农机局在数据分析结果出炉后,及时召集农机作业户、机械操作者、农机经销商、机械生产厂家等,召开专题的联席会,会上大家实事求是,全方位地对包括土壤条件、操作者技术、农作物管理等进行分析,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和说服性。

(四)形式灵活多样

农机推广工作内容广泛,涵盖土地耕整、种植施肥、田间管理、节水灌溉、机械收获、农产品加工和畜牧养殖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推广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武城县农机局利用补贴杠杆增加推广机具品种和数量,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与农机合作社、奶牛养殖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合作社联合,以合作社为载体进行农机推广。从建好示范田开始,通过示范田带动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推广效果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几个乡镇。

三、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经费严重不足,急需解决资金支持

没有专项的农机推广经费,限制了推广工作的规模和力度,推广人员不能及时学习充电,知识不能及时更新,限制了推广工作的效果。建议有关领导提高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像农机生产企业重视新产品研发、设立科研经费一样,设立财政专项农机推广经费,保证新技术、新产品及时推广应用。

(二)推广体系不健全,应进一步理顺推广体系

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农机使用者到农机受益户,从农机管理者、各级党委政府、各农机相关部门到农机受益户,各个环节对农机推广工

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影响了推广工作的整体效果。建议应该形成健全的推广体系,互相补充,产、学、研、管、推、销相结合,形成捆绑效应,特别要发挥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服务队)的作用,才能使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武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武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农机办关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县情,采取有力措施,找准工作切入点,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我县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累计为农民工办理职业资格证1820人,被省农机办授予“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被市农机办授予农机维修和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为更好的发挥农机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行业素质,推动我县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组织专人,对全县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攻势,提高社会知名度

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是改善农业人才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现代农业实用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提高农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识,我局认真组织学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对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定期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做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播、电视、印刷宣传单、标语等有效宣传形式,到集镇宣读与农民机手采取面对面解说,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向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及农机销售、农机修理工、农机经纪人等宣传推行农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宣传培训、鉴定的目的、意义和证书作用,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和增加经济收入,使他们从不想知情、不愿知情转为思想上认可、行动上积极参与,营造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浓厚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

2009年初,我局就把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纳入局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目标。首先强化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领导,成立武城县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协调和组织推动;进一步整合农机管理部门、技术服务机构、农机培训学校和相关企业等方面资源,发挥多方面的优势,形成加快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其次加强该项工作的目标管理,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纳入全年农机化目标管理,主要领导亲自抓,局各科室、各站所,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全局上下,齐抓共管,不求形式,注重效果,抓出实效。三是强化工作调度,真正把该工作落到实处,平时加强检查、督促,每个月进行一次工作调度,工作实绩张榜公布,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指标考核,年终进行一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比。

3、抓好“五个结合”,扎实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一是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安全监理检查结合。在农机监理站开设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报名服务窗口,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发给“驾驶证”、“执业资格证”,机手们认为“一训” 得“两证”很合算,既给机手带来真正实惠,又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打开了突破口。二是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市场质量监督和维修网点的审验结合。与工商、质检部门配合,要求各维修网点的维修人员至少有一名维修人员具备执业资格,并和工商部门配合,不具备资格的不办理《维修技术资格证》和《营业执照》。三是职业技能鉴定与购机补贴结合。依托政策,强化培训手段,凡是享受购机补贴的机手,都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为机具的长效管理创造条件。四是职业技能鉴定与跨区作业结合。享受“四个”优先,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机手优先办理跨区作业证,优先发给作业信息资料,优先领取“优先加油卡”,优先参加县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伍。五是职业技能鉴定与社会办学和劳务输出结合。我们及时与县职业中专等单位加强联络,根据他们的培训工种类型,符合农机鉴定工种的协助他们搞好职业技能鉴定,联络外出务工信息,不仅为拓宽职业技能鉴定新领域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农机站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认识不足。没有把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项战略措施来认识,没有从保护农民的利益出发。个别领导甚至还认为职业技能鉴定是劳动部门的事情和农机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

(二)农机从业人员认识不够。据调查农机从业人员对职业技能鉴定观念淡薄,不了解。“有证无证都一样,工作全都凭经验,有事可以找关系”的思想根深蒂固,对于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

(三)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由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范围作出了调整,许多工种已不再属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范围,大大缩小了我们的办证空间,而倾向农机职业鉴定工作的配套政策缺乏,加上资金不足主动开展业务工作的机会很少,基本属于被动等人上门。

三、建议和措施

1、健全体系。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分散在广大农村,因此要始终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一是扶持农机校发展,充分发挥农机校在农机行业职能鉴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把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加大基地投入。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完善试验鉴定设备,健全鉴定体系,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效率。

2、加强培训。“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考评员队伍业务培训,从专业角度来培训,注重实际操作,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能够担当起技能鉴定的考核工作。建议已取得资格的考评员每年都要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能水平培训,并进行考核,优者给予适当奖励,劣者取消其考评员资格。

3、加大宣传。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常年对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二是利用“3.15”打假等活动,到现场发传单进行宣传。三是在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召开现场会、演示会等,以点带面,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认知度。

4、理顺关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作,需要多部门配合,不仅是农机部门内部的事,还涉及工商、劳动等其他部门。要与农机管理、农机监理、农机推广、农机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把农机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使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序开展。(李顺强)

第三篇:日照市农机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对策

日照市农机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对策

2004年11月1日实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将发展农机信息网络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部分,使发展农机信息化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2006年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金农”工程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央本级投资部分)》进行了批复,再次确立了农业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着一场信息化的变革,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农机信息化的发展。农机信息化在农机管理、科研开发、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农机销售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近年来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农机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各级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农机信息化工作,日照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机化网络信息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化宣传工作的意见等,制定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列入全年重点工作和目标量化考核体系,加强了农机化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定期对信息宣传情况进行汇总和调度,并对重点季节、重点事项的宣传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保证了农机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农机信息化体系日益完善。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初步形成了行业媒体、地方媒体、系统内媒体三个层次的农机化新闻宣传体系。一是农机化信息网络初步形成。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农机部门相继增加了投入,添置了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采访机等信息化宣传工作必要的设备,为农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市级农机化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完成了市农机局局域网建设,实现了局内部计算机的联网共享和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并与各区县农机部门、各媒体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了互联互通。建立了《日照市农机化信息网》,为广大农机手、农机基层管理组织、农机行业从业人员、农机管理部门等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农机化信息网可以方便的将典型经验、做法宣传出去。二是农机化信息宣传渠道进一步优化。市农机部门加强同新闻媒体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记者更多地了解农机,认识农机,熟悉农机,形成了日照电视台《今日乡村》栏目组、日照日报社、《新农村周刊》、《中国农机化导报》等一些较为固定的合作关系,为信息宣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农机部门内部实行了信息员制度,进一步畅通了信息沟通渠道。三是农村网络基础不断改善。随着我国“金农”工程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市农村对信息网络的投入也不断加大。这其中,部分农机手和农机大户由于资金较为充足且接受外界信息能力和需求较强,纷纷添置了微机并接入了互联网。他们通过这种新的方式学习农机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寻找致富门路的积极性很高,这为在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广泛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农机信息化服务逐步展开。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机化中心工作,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采取传统信息传播与现代电子网络信息传播两条腿走路的形式,广泛开展农机信息化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机化传统信息媒体的作用,在报刊、电视等公众宣传媒体上开辟专刊、专栏,向全社会提供农机化信息。并通过《农机化情况》在内部各级、各有关部门传递农机工作情况,注重多个层面的宣传。如在《日照日报》上开辟专版,学习贯彻《农机化促进法》、《省农机管理条例》、《省农机化促进条例》等;在《日照日报》、市电视台发布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公布跨区作业服务电话等。另一方面,积极应用现代电子网络信息手段开展信息服务。以市农机化信息网为主要平台,发布农机动态信息、推广农机先进技术、宣传本地农机化情况,初步建立起了农机化政策法规数据库,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和设备,专职负责“日照市农机化信息网”的管理工作。互联网的宣传方式满足了大信息量和交互性的要求。如:三夏、三秋生产期间每天在网络上公布各区县播种面积、联合收割机需求状况、跨区收获价格等信息,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民、机手及时掌握机收动态,促进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提高跨区收获社会、经济效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公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名录,发布相关的农机购置补贴信息;为广大机手提供机具养护知识、新机具新技术知识、农机产品市场行情信息等。同时,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立还为本地农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企业展示平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我市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农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他先进地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有: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区县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工作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投入不足,特别是区县农机信息化建设缓慢;三是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专业素质较差,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四是信息服务水平较低,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五是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方式有待改进和加强。

三、加快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建言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农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机化信息工作的认识,把农机化信息工作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同农机化重点工作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信息工作全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力支持农机化信息工作。通过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推进农机化信息工作。当前,要重点加强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将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同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以信息宣传促进重点工作开展。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组织协调到位的五到位。

(二)加强基础建设,为农机信息化快速发展夯实基础。一是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不足的现状,要采取引进与培训并举的方式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要组织一次全市农机化信息工作培训班,重点针对当前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实际,加强农机化信息采集、编撰、传递、发布等方面的学习,推动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上水平。二是要加强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针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发掘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潜在的市场价值,吸引投资,强化农村信息化基础硬件建设。农机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形成政府“搭台”,多方 “唱戏”的格局,以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农机化信息网建设。继续将农机化信息网发展成为集提供农机信息发布、电子公文传输、农机公用数据查询的综合性系统。

(三)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信息采发质量。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户和生产经营者手中,才能让农机户和生产经营者得以运用,进而从中得到实惠。加强信息采集工作不仅要提高信息质量,还要在信息的实效性、有效性上力求有所突破。信息的采集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进一步落实农机信息宣传员制度和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同时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大户、农机经营服务组织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众对农机工作的信息反馈。同时,要与外地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

第四篇:泰山区农机维修业现状及对策

泰山区农机维修业现状及对策

农机维修行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对农机的维修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如何加强管理,提高我区农机维修行业水平,更好的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机化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对全区的46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工作,对业主开业持证情况、维修项目、经营条件,从业人员资质以及遵守国家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

一、泰山区农机维修业现状

1、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且规模场地小、设备陈旧落后,农机维修质量难以保证。泰山区耕地面积7万亩,农业人口25万人。截止2009年,全区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达4946余台套,农机总动力为1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43台,小型拖拉机733台;耕、播、耙、收、脱等机械3870台套;农机维修网点46个,其中一星级维修点6个,二星级维修点2个,三星级维修点2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121人。农机维修经营业务范围大多数以修理变形拖拉机和电动机为主,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效益一般,且分布不均,不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多数维修点场地较小、设备陈旧落后,修理全凭眼看、耳听、手摸,专用设备缺乏。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病”说成“多病”;本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使用,造成农机手多花钱,机具维修质量又不能保证的现象。

2、农机维修管理不到位。农机维修行业业主对有关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法规政策了解不够,总觉得只要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就可开业,而对农机维修的行政许可却不清楚;农机维修开业的行政许可、农机与工商部门没有形成完全协调配合的机制,故而存在农机维修开业,只是在工商部门申请开业许可,而不到农机部门办理行政许可。

3.无大型农业机械维修点和维修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区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顺利实施,我区大型、高新农机具的保有量也逐年增加。例如近几年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等大幅增加。这些新农机具结构复杂,一次性投资大,农民购置后使用风险较大。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耽误农事,造成损失,严重地挫伤农民购买和使用新型机具的积极性。从目前来看,这些农机具的维修主要以农机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为主;其中一般故障都由农机手自己进行换件修理,配件主要是通过经销商或直接联系厂家修理,本地农机维修点从业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相关维修业务的培训,缺乏从事相关维修业务的能力。4.农机维修管理存在的不足。农机维修网点由于规模小,多数修理店一般是一人一店,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维修质量和收费标准上一般都受到农村市场经济和维修网点的相互竞争的影响,没有一个明确的质量标准,价格标准,往往造成有的维修质量不保证、收费不合理、容易产生纠纷,给农机维修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另外,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又涉及到多个部门,主要是农机、工商、质监和财税,由于各部门的利益所在,管理上都关注自己一方的责任,如《技术合格证》和《营业执照》那一个前置的问题来说,往往《营业执照》已经下发,但维修网点尚未经过农机部门的行政许可,另外附带经营汽车零配件与维修、焊接、金属加工等,又常与交通、安监等部门发生交叉管理、多头管理的问题,使维修网点业主无所适从,也给我们农机维修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二、农机维修管理的对策

如何加强农机维修的管理,我们提出如下规范维修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培训。农机主管部门应坚持以服务于大农机发展的宗旨加强对农机维修和维修配件销售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指导,培训工作不走过场,严禁不培训发证,并且按照国家颁发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考核鉴定,合格者发给《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结合星级文明维修网点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农机维修网点以维修质量为主的服务承诺制度,对经过维修的主要零部件要有规定的保用期限,并用合同形式明确维修点和用户双方的责任。

三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依托,联合生产销售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建立区域性高性能维修服务中心,解决大中型及高新农机具的修理问题。

四是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互通信息、争取支持、互相配合。

第五篇:枣庄市农机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

枣庄市农机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

一、农机安全工作现状

截止到2010年底,枣庄市实际拥有农业机械4.4万台,其中拖拉机保有量3.74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0.69万台。根据2011上半年全省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和检验率(以下简称农机“三率”)通报情况看,我市农机“三率”为:49.4%、50.4%和28.1%,分别处于全省的第8、8、11位。我市的农机挂牌率和持证率两项指标分别高于出全省2.6和8.3个百分点,但农机检验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持续稳定,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出现重特大农机事故,但农机“三率”指标始终没有实现突破,农机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农机所有者抵触管理的情绪严重。目前,我市纳入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主要有两大类: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其中拖拉机从使用性质上区分,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单纯从事农田作业,约占拖拉机总量的八成;另一类专门或者主要从事道路运输,偶尔从事农田作业,属于兼用类型的拖拉机,占全市拖拉机数量的二成,所有者以农民为主。

农田作业类拖拉机使用性质比较特殊,每年仅夏秋两季投入生产,用时短,闲置时间长。机主往往心存侥幸,只要躲过了三夏、三秋这段时间,就可以节省一笔可观的费用。另外每年三夏、三秋期间,迫于抢收抢种压力,农机部门也很少查处这类农业机械,即使查到了无牌、无证、无年检的“三无”农机,只要技术条件允许,检查也多以安全宣传教育为主,叮嘱机主季节后抓紧办理拖拉机牌证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农机安全管理力度,放纵了这部分机主。

兼用型拖拉机大多能够做到牌证齐全,但因经营收入情况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机主不愿参加拖拉机年检。近几年来,拖拉机在运输市场占有的份额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低速载货汽车,越来越多的拖拉机渐渐退出了运输市场,重新回归到农田,要么在家闲置,要么偶尔从事一下短途运输。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国内柴油价格一路攀升,造成拖拉机使用成本逐年上涨,考虑到成本因素,除非拖拉机有固定的活路,或者机主对运输市场前景看好,否则大多数的农机所有者都不愿参加拖拉机挂牌和检验。

二是农机部门安全执法力度不够。从近几年的资料来看,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持续稳定,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重特大农机责任事故,这与各级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

首先是部分农机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少数区(市)农机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正安全工作的位置,基于多年的平安无事,对自身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看不到,注重经济发展,轻视安全工作,存在侥幸心理。虽然制定了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制度,但这些制度还只停留于纸上,并没有将安全责任真正融入到工作中。对安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危机感,只是单纯完成上级安排部署的安全检查任务,很少根据自身实际主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例如:在农机事故应急救援问题上,缺少预见性,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救援设备等配备不足,一旦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根本无法应对出现的问题,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农机“三率”指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农机安全技术状态较差,农民机手法制观念淡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这些隐患的存在最终将导致农机恶性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人员配备不足,农机监理装备缺乏。从目前全市的情况看,除台儿庄区、滕州市能坚持常年开展田检路查外,其他各区的情况不容乐观。各区(市)监理站基本都存在监理执法人员数量少的现象,甚至无法保证开展田检路查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乡镇的整合,多数基层农机管理机构被合并,办公场所被调作他用,导致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大量流失,很多的乡镇都是一人兼数职,不能专心负责农机执法工作,基层农机管理处于缺失状态。农机监理专用车辆数量明显不足,或者监理车辆转为办公用车为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监理业务的需要。监理车辆收归局统一管理,致使原来比较成熟的早出晚归式田检路查工作方法无法进行,极大地限制了工作的开展。目前不少区(市)的田检路查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个别区甚至有几年时间没有开展过路查,管理手段也仅限于等客上门。每年的农机检验工作还是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除滕州外,其他区(市)都没有配套安全技术检查设备。拖拉机在年检现场都是经过监理人员凭经验手工检验,没有数据提供给机主,缺少说服力,久而久之给机主造成了农机检验可有可无的错觉。

再次是执法区域受限,造成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农机监理机关现阶段执法的主要依据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也就是只赋予了农机部门宣传教育、发牌发证、检验审验三项权利;《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及《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规定农机部门的执法区域仅限于“农田、场院等场所”、“乡村道路上行驶的农业机械”。以上可以看出农机部门执法区域受限,严重制约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自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市农机监理部门每年处理的农机驾驶证被公安部门吊扣、吊销及违法通报不足30件,与目前在册40000多份机动车与驾驶员档案相比,在管理上明显存在不足,因此形成了“农机无权管理,公安无力管理”这样一种状态,管理机关无法有效地督促这些拖拉机及时参加挂牌、办证和检验,造成了管理上的真空状态。

三是拖拉机强制报废制度的缺失制约了农机发展。目前国家有关农机报废的政策始终没有出台,农业机械报而不废现象普遍存在。仅有的《拖拉机禁用与报废》的国家标准(GB/T 16877-1997)内容不够全面、科学,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具体操作。据统计,全市目前超期(大中型15年以上,小型10年以上)使用的各类拖拉机约8200台,约占拖拉机总量的23%。在广大农村,拖拉机报而不废,废而不报的现象大量存在。那些不符合标准的老旧拖拉机安全性能差,油耗高,污染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农机部门若对其挂牌,它们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若放任对其不管又对那些接受管理的机手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拖拉机交强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挂牌和年检业务。这主要是因为我市各家财险公司拒绝按国家规定费率办理拖拉机交强险,农机监理人员开展农机监理业务面临两难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

一要继续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落实好各项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不断吸取各类典型事故,特别是我市“7.6”矿难的经验教训,做到农机安全生产时刻不放松;结合我市农机工作特点,及时开展各项安全检查,重点针对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和不参加检验等严重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集中治理,逐步消除各类农机安全隐患。

二要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首先是向各级相关领导做好安全汇报,争取各级各部门对农机安全工作的支持帮助,解决困扰农机安全工作的拖拉机交强险、人员及经费不足、技术装备配备落后等实际困难,为农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提供一个基础的保障;其次是向机手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现有的各种媒介,向机手和群众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常识,特别是农机事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教育机手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促使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自觉主动接受农机安全管理。

三要重点加强对农田拖拉机的管理力度。从我市统计情况看,纯农田类拖拉机数量约占全部拖拉机总量的约八成,因此重点抓好对这类拖拉机的管理势在必行。首先是全力推行进村入户清理工作,现阶段农机执法的主要依据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进村入户开展农机安全治理完全符合执法区域,处罚手段可操作性强,查扣车辆也有了相关依据;其次是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每年各级政府都要开展相关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活动,农机部门要紧紧抓住活动契机,结合各自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问题,利用社会综合整治力量,实现难题的破解;再次是开展联合执法,根据安监、公安、农机三家联合文件,我市开展联合执法的条件已经具备,台儿庄区、薛城区也已经在联合执法上有了初步的模式,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将会对农机安全工作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四要加强监管队伍和监理装备配备建设。紧紧抓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农机监理规费取消的大趋势,积极争取将农机系统全面纳入公务员管理渠道,增加农机监理机构编制,扩大农机监理队伍。积极争取财政投入以及各类项目资金,及时更新农机安全检测设备,特别是应急救援保障装备,全面提高农机安全装备配合水平。(李旭)

下载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城农机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市农机推广能力分析[推荐5篇]

    我市农机推广能力分析 农机推广站承担着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以及进行农机技术培训鉴定和农机信息服务等工作。然而,随着我市农业机械化高速发展,农机......

    浅谈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则范文

    浅谈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农业机械所带来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农业机械的运用,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经济利益......

    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2013年市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一、农机化推广工作 今年的农机化推广工作我们遵照自治区农机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在主管局的领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农机农艺融合水稻机插秧......

    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一、XX年工作回顾1. 全力做好机插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XX年,全市新增高速插秧机81台,全市的插秧机保有量已达到1256台,随着机具数量的逐年增多,做好机插秧推广服务工作的难度也......

    2016农机推广工作总结[大全]

    2016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一、XX年工作回顾 1. 全力做好机插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XX年,全市新增高速插秧机81台,全市的插秧机保有量已达到1256台,随着机具数量的逐年增多,做好机插秧推广服务工作的难度也......

    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在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强劲支持下,,我农机推广部门紧密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坚持“化平原、抓特色、调结构、增总量、降能......

    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介绍设备管理的涵义和意义,阐述了设备管理的发展历程。在分析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管理理念、重组组织结构,搭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