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关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根据《淄博市人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淄发〔2009〕9号),就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围绕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根据城乡人才一体化开发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全市每年新增农村人才4000人,总量达到10万人,其中能够引领和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优秀人才达到6000名以上,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人才成长环境更加优化,形成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人才资源强市。
二、开展分类培训,提升农村人才专业能力
(三)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对村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对经济强村、经济薄弱村和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分类培训,每3年将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一遍。完善村党组织成员“两推一选”制度,重点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四)实施农村科技致富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科技致富能力为重点,加快培养善于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生产能手、科技致富能手、经营能手等农村人才。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2009年在全市培育100个示范村、100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个农户,示范村、户的收入增长10%以上。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到2015年为每个行政村培训1名以上农民辅导员。实施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示范工程,5年内建设省、市级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示范村20个、示范乡镇10个。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区)行动,“十一五”末争取国家级、省级 1
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区)4个。实施科普惠民示范工程、科普村村通工程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现农村科普的经常化、社会化、群众化。
(五)实施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经营管理、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加快培养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设立市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农村人才的实训基地。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选拔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到高等院校进行免费培训,2年内集中培训400人。有计划地输送一批创业能力比较强的农村青年到发达地区、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进行学习锻炼。
(六)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文化、人文素质为重点,加快培养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人才。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培训工程,5年内培养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等乡村文化人才1000名。继续开展文化下乡、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等活动。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5年内全市重点扶持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习基地,培养10名代表性传承人。
(七)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加快培养农村教师人才。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全市分期分批选拔300名农村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4000名农村骨干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实行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十一五”末,全市农村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5%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70%以上,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达到40%左右。建立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以区县为单位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名师送教下乡”等制度,推进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享。
(八)实施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培养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全面实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为每所纳入设置规划的村卫生室培训2名乡村医生,2年内完成全市乡村医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训。继续组织好2009年乡村医生卫生保健专业普通中专学历教育招生工作。启动并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高水平全科医师。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副主任医师前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
务1年的制度。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
(九)实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探索岗位设置、职责确定、培养提高、人才引进、作用发挥等实践模式。依托农业广播学校、职业院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实施乡村公益型岗位人才培养工程,到2015年培养造就一支规模2万人左右、适应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需求的公益服务人才队伍。
(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实施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计划,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力争用5年时间,对12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实施就业能力培训,对3万名城乡劳动者实施创业能力培训。
三、搭建平台载体,加大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十一)提高农业高科技园区、基地对高科技人才的承载和吸纳能力。加强淄博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到园区创业,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承担国家、省、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兴建农业标准化基地或农业科技示范场。从2009年起,每年建设5处农业示范基地。发挥高等院校和淄博农科院、淄博林科所等科研院所的作用,重点支持蓖麻、食用菌、小麦良种等优势项目发展,力争建成区域性或全国性研发中心。
(十二)策划一批农业引才引智项目。围绕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产业发展需求,建立特色农业项目库,鼓励高科技人才与农业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组织联合开展项目开发,吸引国内外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或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对全市农业引才引智项目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台帐。
(十三)建立农业高层次人才实践基地。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快建设桓台县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立的华北集约农业生态试验站,支持各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组织与大
专院校建立实践基地。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四、统筹城乡资源,健全完善城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十四)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扩大科技特派员选派规模,完善科技特派员培训、管理、激励机制,把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从传统农业向农村各类加工业、龙头企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等领域延伸。全市每年派出科技特派员100人次以上,培训农村技术人员5万人次以上。
(十五)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采取科技直通车、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家面对面等多种方式,组织市、区县专业技术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三农”服务。建立“三下乡”长效服务机制。对长期扎根在农业生产、科技推广一线的教学、科研、推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或评奖,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十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锻炼成才。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5年内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完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管理、考核、奖惩、培养等制度,制定“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就业推荐办法,构建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的长效机制。
(十七)实施农业人才创业计划。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创业发展。采取技术服务、成果转化、资金参股、项目合作、创办基地等方式,加强与外国专家组织、海外留学人员组织和专业人员组织的沟通联系,引进高层次涉农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创业发展。
(十八)实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计划。调整职业教育结构,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加大对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从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十九)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入户工程。充分运用淄博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数字播出平台、新视源现代农业频道等资源,推进远程教育入户工程,搭建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不断提高覆盖率,到2015年争取全市远程
教育入户率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重点建设好8所市级示范分校。
(二十)实施涉农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助农计划。加强与涉农高等学校的对接,采取定向就业招生等方式,为农村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着力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推动成果转化的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实施农业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
五、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服务体系,激发农村人才活力
(二十一)建立农村人才评价体系。突出科技水平、业绩贡献、群众认可等标准,制定农村人才评价标准、程序和实施办法。完善农民技术职称评审制度,有序开展农村人才评价工作。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技能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
(二十二)完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淄博乡村之星”选拔管理制度,每2年选拔一次,每次表彰奖励30名左右的优秀农村人才。对政治素质好、贡献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农村人才,积极支持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优先推荐为劳动模范人选。
(二十三)构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构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信息服务网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发展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平台,为农村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二十四)完善农村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加快整合各级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拓展面向农村人才的培训、交流、就业指导、人事代理等服务,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平等竞争的就业制度。积极培育农村人才服务中介组织,探索发展兼职农村人才市场。每年举办2次全市性农村人才交流会,促进农村人才跨区域流动。
(二十五)构建新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完善和落实县以下基层农林科技人员工资倾斜政策,确保全市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在1000人以上。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工程,5年内轮训一遍。加快整合农业科技推广资源,建立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组织,3年内普遍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并逐步
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农技推广服务公司,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合力
(二十六)健全领导体系。成立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切实抓好落实。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效纳入区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新农村建设考核。
(二十七)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有条件的可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农村人才工作的投入,形成财政投入、企业投入、金融信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二十八)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和农村人才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农村人才学科技、用技术、创事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边陲,现有耕地面积135万亩,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近年以来,饶河县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各项部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提高了人才使用效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于管理。我县专门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挖掘人才资源,对全县人才状况进行了普查登记。在建立全县人才库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农村人才队伍的管理,形成县委组织部门牵头,人事、农业、科信局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具体抓落实的农村人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牵头抓总的作用,通过调查摸底,群众举荐和组织考核,将农村中大量的“土专家”、“田秀才”、“养殖大王”、“种植大户”、“经纪能人”等登记造册,评选出县乡两级优秀实用
1人才,建立农村人才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名。
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政府扶持,齐抓共管。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乡镇党委政府、各村组织积极引导和扶植农村培训事业,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协调运作,立足自身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政策指导、督促检查以及各项服务工作。坚持统筹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到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确保实效。
(二)集中培训,依靠专业辅导提高素质。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农广校、党校、职教中心等及正在实施的“阳光工程”等农村培训基地、农村远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农村各类人才开展集中培训,加大对农民、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使农民及时、便捷地接受各种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对种植业、养殖业、电汽焊、农用车驾驶、维修等实用技术的应用技能。与此同时,重视和推动农村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的发展,并成立各类协会,健全各种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培训人员,着力扶植一批智能型的农村实用人才。目前,全县建立养殖协会、各种作物协会、农民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个,参加入社的农户3000多户,吸引和带动农户8000余户。围绕畜牧业、种植业和新兴农业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开展“三农”服务,重点对农村优秀青年农民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培训等。全县开展种植、养殖、农机等各类培训班共128个班次,培训人数达到12903人次。
(三)开拓视野,依靠交流合作提高素质。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实用人才走出家门,到附近经济发展有特色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如2009年夏季农闲时,县农委组织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到友谊农场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友谊农场发展现代化农业、实施标准化作物生产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加强乡镇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既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又学习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按需培训,注重实效。一方面开展现行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等政策理论培训,增强农村人才的兴业意识。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紧密结合,组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科技等部门,采取理论讲授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并印发简明易懂的实用技术手册,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又帮助提高理论水平。
三、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使用机制,做到人尽其用,才尽其能
(一)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各类农村实用
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土地征用、资金筹措、证件办理、技术攻关、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县科信局在科技立项上,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
(二)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坚持结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组织县乡科技人才与农业人才开展“一对一”活动,即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种、养、加、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农村实用人才倾斜,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扶持基金,帮助他们创业致富。
四、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一)宣传上侧重。为了激励和鼓舞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将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工作纳入到整个农村党员“争先创优”活动中,开展了树立“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和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评等活动。同时,在精神上激励,利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事迹。各乡镇也组织自己的先进典型深入到各村巡回演讲,通过
宣传,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使他们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更大热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二)政治上重视。在政治上,开展“两个培养”活动,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更大的舞台。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对那些政治素质高、技术过硬、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优秀年轻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把条件成熟的及时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经过确定对象、学习培训、帮带培养、实践锻炼等步骤,依照程序优先把党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促使他们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我县今年共培养名农村实用人才为入党积极分子。全县已有名优秀实用人才到村“两委”班子任职。
(三)经济上关心。为创建拴心留人的环境,我们对那些在示范带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重奖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
(四)政策上支持。开辟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优先评定技术职称、优先推荐担任村级干部,打破职称限额和职称评选年限,按照工作能力和实际贡献,积极为农村实用人才做好“农民技术
员”、“农民技师”等职称的评定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为契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相关服务业,整合农民培训项目,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着力培训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和农业主导产业领军人才,把实用人才培训与绿色蔬菜、高效农业、特色养殖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结合起来、与信息平台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培训主阵地、培训分部的功能和配套政策,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建设并稳定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三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1)着力培养一批适应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和生产能手。到2010年,全省生产能手(包括种植、养殖、捕捞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能手)达到30万人。(2)着力培养一批家庭工业创办者、“农家乐”经营户、小企业经营者、农业龙头企业领办者、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创办领办者、行业协会带头人等各类农村经营能人。到2010年,农村各类经营能人达到40万人。(3)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我省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发展需要的能工巧匠。到2010年,全省农村能工巧匠达到30万人。(4)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乡村科技服务人员、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等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到2010年,全省乡村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5万人。
山东省从2008年开始评选“山东省乡村之星”,每两年评选一批,每批100名左右,由省政府命名表彰,并给予奖励。
近日,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绿色行动”的意见,由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12个部门单位合力推出20条政策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意见提出,要大力实施农村科技致富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文化人才、乡村教师、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等“七大人才培养计划”,大规模培养造就各类农村人才;通过实施“绿色行动”,推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教育、人才、科技等资源,全方位服务新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服务体系,全方位激发农村人才创业致富活力。
意见确定,建立“山东省乡村之星”选拔管理制度,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最高荣誉奖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村人才,可实行重奖。
黑龙江省近年来高标准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集聚平台,在全省范围内成立了各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各项指标纳入到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中,支农资金逐年递增,6所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确定。
湖北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服务、评价、激励体系,营造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成长创业环境,使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增加、结构不断优化、能力和素质有较大提高并充分发挥作用,逐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的贡献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着重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23工程”,即培养100万名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乡村农技人员等农村技能人才,培养20万名具有一定管理知识、掌握1—2项农业生产技能的优秀村组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培养30万名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湖南省按照本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0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80万名左右。各村、乡、县都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每个村联络数十名实用人才,每个乡镇培养数百名实用人才,每个县选拔数千名实用人才。并
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推广、营销管理、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四支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围绕农业增效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起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技推广人才使用机制。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素质,适度扩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规模。到2010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型人才总量达到10万名左右。
——农村营销管理人才。按照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改革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升乡镇企业管理人员与农村经纪人的营销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建立农村商品营销网络,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推动乡镇企业与营销合作组织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到2010年,农村营销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0万名左右。
——种养能手。继续抓住粮食、柑橘、茶叶、油料、棉麻丝、特色蔬菜、奶业、肉制品等8大优势产业,加强对种、养能手的技术培训。根据农业区域布局和种植业、养殖业的不同情况,采取函授培训和实地讲解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以师带徒相结合等方式,培养一批又一批种养能手。到2010年,种养能手人才总量达到20万名左右。
——能工巧匠。具有一技之长的加工、建筑等技能型人才,是生产经营和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工巧匠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能工巧匠传播技艺与技能,并通过承包、创办经济实体,组建专业化劳务队伍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学习实用技能,壮大能工巧匠队伍。到2010年,能工巧匠型人才总量达到30万名左右。江苏省:以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和造就适应新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培养掌握一定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100万名左右,乡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万名,招募选派5000名高校毕业生和1万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活动。城市人才比较充盈,江苏省将采取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把“城里人”引向农村。
四川省出台的《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规划》提出,到2020年,四川将逐步壮大农村人才规模,重点开发乡(镇)村管理人才、涉农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外出务工人才和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各类新型人才,力争“十一五”期间四川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农林牧渔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1.5万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达到85万人左右,农村外出务工的较高素质的人员达825万人左右。四川将着力实施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的“新型农民素质提升”战略和以城市人才支持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城市人才服务农村”战略,重点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涉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川军”品牌打造、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城市人才支持农村建设、农村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8个建设项目。
山西省委组织部了解到,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更多的农村实用型、科技型人才,该省将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工程,力争到2010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60.58万,其中农村经营能人18.17万、生产能手36.34万、能工巧匠6.07万。
山西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工程旨在建设优势、特色农业创新人才队伍,结合该省农业的“三大优势区”、“四大主导产业”、“十大优势农产品”的建设规划,重点培养一批针对该省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专门技术人才。其中,优势产业建设项目将有计划地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该省还将结合实际,实施“项目带动人才”创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是依托省内“十一五”期间农村开展的各项国家、省支农项目,如山西省在贫困地区开展的“旱作节水、种草养畜、农产品加工、移民开发”四大扶贫增收工程等,以项目拥有的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利用科技人员,结合项目实施内容进行人才培养、引导性培训和带动输出,有目的地培养一批有专门技术的实用人才,并在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和农业开发项目等方面优先对农村实用人才给予支持。
针对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模式,该省将实施“科技示范户”人才培训创新工程。将其纳入科技推广体系,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和精神奖励,对科技示范户采取挂钩帮带的形式,在科研院所中有计划地指派导师,专项辅导与帮带,形成新的以农户为单元的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巾帼实用人才”创新工程则主要针对该省目前对女性劳动力培训重视不够、潜力挖掘不深的状况,帮助妇女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运用市场化的操作方法,采取独办、联合社会资源办、鼓励扶持妇女骨干办等形式,创建妇女技能培训基地。
第四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14.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新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绿色行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1.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为重点,加强培训基地建设,落实培训资金投入,强化职业技能鉴定,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着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在现有培训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培训规模。争取培训人数逐步增长,争取2011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到10000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达到30%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明显提高,促进贫困农户摆脱贫困。
3.突出培训重点,抓好返乡人员技能培训。抓住劳务培训的黄金时期,利用农民工返乡之际,依托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精心安排,及早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发挥示范乡镇、村和星级劳务输出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大力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行动”,重点开展市场需求的工种培训,切实提高输转就业质量。同时,支持返乡创业,对返乡创业者开展培训。根据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的要求,我们将大力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不断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扩大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的。
4.加强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统筹规划
和综合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建立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积极挖掘培训典型,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深入挖掘和推荐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中的乡镇、村社培训机构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树立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调研,在报刊杂志上刊载培训信息和调研文章,进行培训典型宣传和经验交流,进一步促进培训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紧紧围绕我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需求,组织开展机械制造、电子装配、建筑安装、餐饮服务和服装加工等行业技能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原则,坚持零距离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做法,方便群众,降低成本,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及时找到就业岗位。四是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企地联合等培训模式。加大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积极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由用人单位出资、派教师、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定点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场地并组织人员,按订单要求组织培训,定向输出,共同为用人单位培训合格员工,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第五篇: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一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善于引领和带动科学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促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根据《淄博市人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淄发„2009‟9号),就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和认定分类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用为本,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布局,立足产学研紧密结合,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为依托,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使我市拥有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到2012年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把我市建成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区域性高地,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认定分类。本意见所称高层次人才是指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和较大影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较大作用的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指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处于国内、省内、市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见附件)。
二、增创政策优势,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
(三)实行高层次人才无障碍引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随迁来淄,在本人工作所在地或居住地选择落户;其配偶需安置工作的,由人才引进单位负责落实,原属机关事业编制的,由组织、人事编制部门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协调安置,不受接收单位编制限制,特别急需的优秀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安置实行一事一议;其子女需进入中等及以下学校学习的,由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就近就优原则协调办理;需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限制。
(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蓝火计划”,促进研发项目、研发机构和研发团体整体引进,提高产学研人才引进的规模和水平。鼓励科研院所来淄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对新设立的院士工作站,院士(含助手)每年在站工作时间累计2个月以上、研究课题与设站单位发展目标一致并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的,补助20万元;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3名以上博士进站工作并有明确研究开发任务的,补助15万元;对创建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0万元、30-50万元。
(五)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工程”。加强与驻外机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体的联系,以企事业单位为载体,借助国际猎头公司等中介组织,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淄发展,力争用5-10年时间,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1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组织实施国外专家引智项目,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引智项目的,按照国家和省补助额的1∶1予以补助;列入市重点引智项目的,每个项目补助2-5万元。
(六)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在市人事编制部门设立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专门用于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编制短缺问题,并鼓励高层次人才向企业流动。已满编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可由其主管部门向市人事编制部门申请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对引进到企业生产科研一线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不低于5年劳动合同的高层次人才,要求落为事业编制的,可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向市人事编制部门申请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其人事档案由有关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由用人单位和同级财政按6:4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他工资、保险等待遇由用人单位承担,在企业工作满5年后,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
(七)实施“特聘专家”计划。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设置“特聘专家”岗位,聘请一批具有国际或国内一流水准的高级专家为淄服务;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攻关项目,经项目实施单位申报和专家评审,可面向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项目负责人,由市政府聘为“特聘专家”。特聘专家实行协议薪酬制。
(八)改革和完善紧缺专业研究生录用办法。对于我市事业单位所急需的博士研究生、国家“985”工程高校硕士研究生、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硕士研究生,一般于每年第一季度组织用人单位和相关专家成立“流动评委团”,直接考核录用。
三、积极创造条件,拓宽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
(九)实施“312”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坚持岗位培养为主,突出领军人才培育,通过专家带培、项目培养等方式,到2012年,分期选拔100名左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100名左右的青年专业技术骨干、100名左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20个左右的创新团队进行重点培养,2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安排一定的培养经费予以扶持。培养结束后,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分别授予“淄博市首席专家”、“淄博市科技创新明星”、“淄博市优秀企业家”、“淄博市优秀创新团队”称号。
(十)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建立我市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培训实践基地。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载体,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市进行学术交流、举办专题讲座,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平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承办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政府给予适当经费资助。
(十一)探索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建立高层次人才统筹使用机制,按行业成立专家服务团,通过组织“农业专家新农村行”、“卫生专家下乡”、“特级教师讲堂”等活动,采取结对帮扶、现场指导等方式,为人才相对匮乏的基层单位服务;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在我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分别组建科学发展咨询顾问团,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科学发展顾问。
(十二)适当延长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退休年龄。对企事业单位紧缺的优秀高层次
专业技术人才,确因工作需要,本人和所在单位同意,经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其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10年。延期退休期间不占单位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十三)加大科研项目扶持力度。对高层次人才承担的项目和课题,组织相应行业专家进行评审,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能够引领科技创新并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根据项目层次和项目资金等情况,给予不低于10万元的启动资金扶持,上不封顶。项目资助优先向第一、第二层次人才倾斜。加大对博士后创新项目的资助力度,评选市博士后创新项目并给以适当资助。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项目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风险投资向高层次人才承担的项目倾斜。
(十四)创新高层次人才分配机制。推广“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理念,建立完善人才资本与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积极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机制。用人单位可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有贡献人员。
(十五)提升服务高层次人才质量。依托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中心,在高层次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设立联系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开辟面向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的专门服务通道。健全完善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分级分类建立高层次人才库,组建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促进会、淄博籍专家联谊会、博士联谊会,每年组织优秀高层次人才进行理论培训、休养考察和健康体检等活动。
(十六)加大表彰优秀高层次人才力度。设立“淄博市杰出人才奖”,作为我市人才表彰的最高奖项,每次表彰1-3名,每名奖励50万元。设立“淄博市杰出人才提名奖”,每次表彰5-10名,每名奖励5万元。开展“淄博市优秀创新团队”评选活动,每次表彰5-10个,每个奖励20万元,记集体二等功。评选表彰每2年进行一次。
四、整合工作资源,形成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合力
(十七)明确工作责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统筹和宏观指导,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和督促检查。建立责任分解落实制度,明确区县、高新区和相关部门、单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合力抓好落实。
(十八)强化督查考核。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工作评估,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问责制度,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严重滞后,或者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在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十九)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市、区县财政分级负担,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
(二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宣传工作计划,大力宣传高层次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创新失误,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附件: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
中共淄博市委办公厅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6月30日
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
为建立科学规范、体现能力、突出业绩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就高层次人才的认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高层次人才认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并重,突出专业水平的原则;坚持业内认可、社会认可的原则。
第二条 高层次人才认定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三条 高层次人才认定面向已在淄博工作的优秀人才、拟来淄博自主创业或已与在淄单位达成工作协议的市外优秀人才进行。
第二章 认定标准
第四条 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研作风和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业内
具有较高声望。高层次人才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认定。
第五条 第一层次是指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之一者: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友谊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专利奖金奖(须为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
3、近5年,担任以下职务之一者:国家“863计划”的领域专家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专题组组长、副组长,重点项目召集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承担研究任务的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4、近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者。
5、近5年,在《Nature》或《Science》杂志上以第一、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者。
6、其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人才。
第六条 第二层次是指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
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
2、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或荣誉称号之一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省专利奖一等奖(须为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名校长、省级特级教师;省级名医;省级友谊奖。
3、近5年,担任以下职务之一者:国家“863计划”专题组成员,课题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国家“973计划”主要业务(学术)骨干;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主要研究人员;省(部)级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4、近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科学基金或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者。
5、其他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优秀人才。
第七条 第三层次是指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处于市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
1、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或荣誉称号之一者: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专利奖二等奖(须为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市级和省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淄博市首席专家;市
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市级特级教师;市级名医;省陶瓷艺术大师;市级友谊奖。
2、近5年,担任以下职务之一者:国家“863计划”或“973计划”科研人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项目负责人、主要科研人员;市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负责人。
3、博士研究生。
4、其他达到市内领先水平的优秀人才。
第八条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九条 高层次人才认定按下列程序进行:
1、申请。个人向所在单位提出认定申请,填写《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认定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审核。申请人所在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实后,报区县、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主管部门。区县、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对符合认定标准的,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评审。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专家进行评审,提出人选认定建议名单,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4、审批。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人选认定建议名单进行审批。
5、公示。对审批通过的人选,通过有关渠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6、发证。经公示无异议的人选,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相应级别的《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证书》。
第十条 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每半年组织进行一次。第四章 管 理
第十一条 经认定的人选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库统一管理,享受有关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管理期为4年,期满后可再次申请认定。管理期内,高层次人才达到更高层次认定标准的,可申请认定为相应层次高层次人才。
第十二条 高层次人才实行期中、期末考核制度,每2年组织一次,重点考核业绩贡献、创新成果、人才培养等内容。
第十三条 对离开淄博或不再与在淄单位履行工作协议的,以及期中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高层次人才,收回《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证书》,不再享受有关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管理期满人员再次申请认定时,以近5年内担任的职务、取得的业绩成果等为申报依据。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收回《淄博市高层次人才证书》,取消并追回所享受的物质待遇:
1、学术、业绩上弄虚作假被有关部门查处;
2、提供虚假材料骗取高层次人才认定证书;
3、管理期内受严重警告以上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
4、其他需要取消高层次人才认定证书的情形。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