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下)83分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下)83分 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00 51 01
[考试说明]:
1、农村实用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范畴。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农村民间各类人才,也包括农村基层国有事业单位的人才。
正确
错误
2、农村实用人才的狭义概念是指:农村民间各类人才。
正确
错误
3、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正确
错误
4、当前中国正进入人口结构高速转变的时期,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增加的趋势日益明显。
正确
错误
5、当前中国正进入人口结构高速转变的时期,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正确
错误
6、中国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
正确 错误
7、舆论和政策环境的改善,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提供了动力,为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创造了空间。
正确
错误
8、从近期来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成为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正确
错误
9、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时期。
正确
错误
10、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正确
错误
11、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状况的是劳动力人口低龄化。
正确
错误
12、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自发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其中3-5年属于初期阶段。
正确
错误
13、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自发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其中5-10年属于成熟阶段。
正确 错误
14、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自发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0-15年属于评估阶段。
正确
错误
15、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正处在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尽管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破除,但城乡之间的人才和资本双向流动已经开始出现并日趋频繁。
正确
错误
16、人均农业资源有限,制约着农村实用人才大规模成长。
正确
错误
17、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农村大量优质人力资源流出。
正确
错误
18、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正确
错误
19、加强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强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基础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点工作之一。
正确
错误
20、《人才规划纲要》指出,要“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
正确 错误
21、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精神。
正确
错误
22、《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
正确
错误
23、《人才规划纲要》指出:要“继续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
正确
错误
24、《人才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引导政策。”
正确
错误
25、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培养、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农村优秀人才资源加速流向城市,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
错误 26、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正确
错误
27、三农问题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农林属于三农。正确
错误
28、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正确
错误
29、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8亿,占全国人口70%。
正确
错误 30、2003-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超过6万亿元。
正确
错误
31、()年,我国实现粮食产量11791亿斤,连续九年增产、连续五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九连增”表明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历史性地站稳了1万亿斤大台阶。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32、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是指()。
80后,90后 70后,80后 60后,70后 50后,60后
33、下述地区中,不属于欠发达地区的是()。
陕西
山西
天津
湖北
34、据调查.2003--2007年平均每年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是90年代年平均数的()倍。
2倍 3倍 4倍 5倍
35、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决定》提出的新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十六届五中全会
十七大
36、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时期。
夏朝
春秋
宋代
清朝
3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
心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享
权为民所享
38、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全体党员
统治阶级集团
最广大人民群众
工人阶级
39、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主张()。
人士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士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成果惠及少数人民
人士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0、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包括()。
教育
医疗
消费水平
就业服务
4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包括()。
浙江
江苏 湖南
湖北
42、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
29 30 31
43、《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中规定,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
900万 1300万 1800万 2100万
44、《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中规定,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
900万 1300万 1800万 2100万
45、《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中规定,到201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
900万 1300万 1800万 2100万
46、根据中央组织部的2010年《中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了()万人。
800万 1000万 1200万 1500万
47、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人才发展提出了“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的重要指导方针。
1980-1990 1990-2000 2000-2010 2010-2020
48、人才价值的本源是(),同时又在其中获得价值的认定和发展。
选拔
培养
使用
监督
49、()在其著作中论述了人的才能与使用的因果关系:“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叔本华
福柯 马克思
康德
50、党的()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决定地位,明确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51、“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
精神
物
文化
意识
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以用为本的制度创新的意义的是()。
炼出新品质
提升新价值
形成新力量和新观念
产生新需要
53、下述选项中不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的是()。
优先发展
教育为本
教育为本 改革创新
54、按每万名农村劳动力中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排序,人才呈现()特征,从东到西依次减少。
横向平行分布
纵向梯度分布
横向梯度分布
纵向平行分布
5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的新特点不包括()。
复合型人才增加
女性劳动者增多
返乡创业者增多
农村实用人才的来源渠道拓宽
56、()年实施的全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抽样统计调查,初步确定了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标准。
2004 2005 2006 2007
57、下述选项中不属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总量依然不足
结构有待优化
实用人才培训时间短
示范带动作用需提高
58、党的()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决定地位,明确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59、()以来,中国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经济开始步人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十八大
60、“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大
小
恒定
以上说法都错误
61、下列选项中属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特征的是()。
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起到示范作用
对本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对本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62、按照从业领域的不同,农村实用人才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其中包括()。生产型人才
精英型人才
技术服务型人才
社会型人才
63、下列选项中属于技能带动型人才的特点的是()。
具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方面的特长或技能
带动其他农民掌握该技术或进入该行业
自身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与指导不参与劳动
64、人力资源包括()指标。
数量
质量
定性
定量
65、下述选项中属于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面对的问题的是()。
出现人口红利
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依然较大,但是劳动力年龄和素质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
农村劳动力存量的整体素质趋于降低
农村人力资源过度集中
66、非农产业经营包括()。
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服务业
67、农村社会服务型人才包括()。
乡村教师
乡村医生
文体艺术人才
社会工作人才
68、下述选项中属于第二产业中农村实用人才的是()。
企业经营主
合同制厂长
车间主任
农民经济合作社
69、下述选项中属于第三产业中农村实用人才的是()。
经纪人
物流人才
种植业
养殖加工人才
70、下述选项中属于第一产业中农村实用人才的是()。
经纪人
物流人才
种植业 养殖加工人才
7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
讲求实用
统筹兼顾
政府主导
因地制宜
72、《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包括:()。
数量增加
素质提升
结构优化
质量提升
73、农村经济类实用人才成为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点人才的原因包括()。
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的健康发展更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的实用人才作支撑
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74、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培养群体包括()。
40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
返乡创业者
大中专毕业生和城市其他人才
农村女性劳动力
7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以欠发达地区为培养重点,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区域结构
以经营型和高技能生产型人才为重点,提升东部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结构
以种养业生产型人才和农业经营型人才为重点,扩大中部地区农村实用人才规模
以增加投入和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全面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76、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包括()。
整合现有培训项目,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
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
继续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
77、目前,农村培训存在()等问题。
重复培训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培训方式单一陈旧
优秀师资匮乏
78、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点工作包括()。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
建立统筹协调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管理机制
切实增加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财政投入
调动各方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积极性
79、在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方面,今后要着力做好()等工作。
积极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
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农村实用人才的信息服务体系
80、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包括()。
制定有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法律法规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研究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
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奠定体质基础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
邮编:425306
永州市道县审章塘学校胡昌敏
小学一级教师
联系电话:***
[摘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如果从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来看,没有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公平原则,更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
农村中小学教育一直是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农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它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方面。农村教育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素质。
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虽然正在向更好的形势发展,但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中的一个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教育始终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小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也明显增加,对于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后,全国分三片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承认,农村教育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又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农村基础教育滞后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观。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问题
总的看来,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国家投入不足,农村教师生活环境条件差,农村学生辍学比例居高不下,农村教育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已呈现出一种文化性贫困状态,农村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农村教育落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经费缺口大。
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做了很大努力,但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农村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种种问题的产生,如基层政府财政困窘、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短缺等。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在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种种困难。
农村义务教育在制度保障上不到位。农村义务教育不是真正意义和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长期以来,在教育投资结构上,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偏低,农村贫困地区减免学杂费的比例较低,使得许多适龄儿童失去了受教育机会。城乡学校的设施、师资、条件的差距扩大仍在加剧。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
比如笔者所在县为例,由于财政困难,对教育投入不足,没法按规定下拨教育专项经费,导致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严重短缺。按省、市文件规定,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是180元/生/年,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是145元/生/年。我县学校公用经费基本需求量为1600万元/年,而全县学校每年学杂费的总收入为1290万元,短缺310万元/年。由于维持学校基本经费仅靠每期每生的学杂费(小学60元/期/生,中学70元/期/生),学校还要承担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公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单位上缴部分经费。学校教研教改、基本建设、基本福利无法保障,全县87.6%的学校负债运行, 截至2006年12月1日止,全县教育负债6000余万元(不包含普九欠款1820万元)。由于学校建设和维修经费无法保障,使得学校的正常工作很难运转,但学校的正常开支再所难免。
(二)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不高,城乡教育资源存量差距大。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优化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智能素质和非智能素质等各方面不断吸收、更新、充实自己,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目前的现状是在很多地方教师缺编现象非常严重。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如此之少,并且在农村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普遍能力水平不高、学历水平较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不高。农村基础教育的生活条件差、学校条件差、待遇低等现实情况,自然会影响到农村教师的基本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更谈不上素质教育的进行了。
农村现任中小学教师一般由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民办转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组成。近年来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由于农村办学条件差、福利待遇差,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少到农村中、小学学校任教。而农村中小学挑大梁的骨干教师则是过去中师毕业,之后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另一部分占较大比例的是当年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这些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陈旧,知识结构老化,由于教师进修在管理上的失误,造成了“泡沫”文凭。很难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要求。不少中小学骨干教师拔高使用,调离到条件较好的城镇中、小学校任教,于是所缺岗位由代课教师填充。一些农村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评价的实行,并没有给目前的农村教师带来改变。
近些年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导致了农村与城市在教育之间也形成了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硬件和基础设施的差别上。在农村,中小学房屋紧张,危房比比皆是,教育设施,器材落后。农村学校拥有的只是传统的电化教学器材,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在人均校舍面积,人均图书册数,人均教育经费上两者也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农村教师素质城乡差异越来越悬殊,农村较城市本身吸引力就差,加之农村教师普遍工作量大,福利差,使得近年来农村教师流失严重。
(三)学生负担重,学费支出占收入比重大,辍学现象严重
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导致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受市场经
济的影响和宏观调控的波及引起,职工下岗、干部分流、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分配,特别是社会上少部分文化层次低的人照样能挣钱致富的现象,使得读书无用论又悄然而起,一部分目光短浅的学生家长在看到孩子升学无望而失去耐心和信心,借此让孩子辍学打工挣钱,这在当前的农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其二,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落后,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也是很值得引起人们关注和忧虑的问题。2003年农村人均学杂费1653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 6.3%,而这些还只是官方数字。学杂费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成为仅次于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的第三大支出。对于农村人均收入低于627元,且仅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2900万农村贫困人口来说,根本无力支付这笔费用。据初步统计,中西部贫困地区约有240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资助,他们将面临失学的困境。
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显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入如同逆水行舟,步履艰难。
(四)办学目标、办学方法不合理
现在农村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高等学府输送优等生。而优等生仅仅就指那些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把考试分数高的学生说成是“成绩优秀”进行标榜是中国几千年来教育的传统,这个传统束缚了教师一辈又一辈。到如今,新的教育体制尚未健全,新一辈教师继续挣扎在“传统”的束缚中。事实上教师还跳不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还被应试教育束缚手脚,加上农民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还存在农民意识,使教师放不开手脚,只忙于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群体的基本素质的培养,致使学生思想素质差、身体素质差,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发展中,缺乏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此外,还有部分农村学校存在管理无序,质量落后,领导班子管理水平不高,对教学任务、还不是很明确,工作不负责任等情况。由此,农村基础教育的道路将更加坎坷。
四、对策和应对措施
(一)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在保持现有的对农村基础教育支持力度不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在农村税费改革为农村基础教育长远保障体制的建立提供重要契机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并使之法制化,规范化。
首先,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要向农村倾斜,适当地调整城乡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用于增加农村地区的经费投入。尽管中央已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但城乡居民收入区别仍在不断扩大,再加上各种福利差距,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在短期内都很难消除城乡地区的教育差异。所以,我们要在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的前提下,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在各项教育经费投入上,要重视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
此外,应确保资金到位,不能只说不做。要通过有关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实抓好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1)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待遇。确立合理的工资结构,增加劳动报酬,改革现行工资制度,增加原有工资成分的比重和新的工资成分;确保工资按时足额的发放,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给予农村教师各项优惠政策,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
只有保障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落实好《教师法》关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把其落实程度与当地领导的考核联系在一起,以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达到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目的。同时,完善农村教师公费医疗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农村教师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达到鼓励和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员积极到农村从教的目的,农村教育的质量才会有保障。
(2)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发展基础教育,必须有一支合格的教师
队伍。建设合格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素质的培养。因此,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就要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来抓。
(3)对教师的发展强调自由、个性的发展。要尊重教师的个人愿望和个人差别,要建立健全各级中小学教师进修和培训机构,按所需来招聘教师。学校和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基地和内容。农村教师离校接受培训,费用由地方政府承担,而不像现在这样由教师自己承担或学校承担。培训部门要由教育部门加以必要的监控,以提高培训质量。
(4)实行适当的升薪晋级制。将农村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农村教师自觉地积极地接受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全体农村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科学教育行为。
(5)应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安排城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学校。帮助农村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
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农民素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全社会来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端正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思想
要从根本上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农村基础教育要转变观念,必须面向全体农村,注重培养全体学生。不应把为高等学府输送人才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要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正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要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
五、结语
农村教育主要是“为农”,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农村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现在讲新农村建设,关键在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关键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村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民素质的提高。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2007师德建设下
2007师德建设下
⑤、教师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公共生活;
⑥、为了学生、教育工作和全社会的利益,教师要力求与各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合作;
⑦、教师应参加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改进工作;
⑧、教师要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⑨、教师应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事故
2、美国师德教育概况及特点
美
国是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教师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尤其注重国民的道德素质教育,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职尽责
“的责任公民”。
⑴、美国师德理想P61:
“相信每一个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培养民主信念。”
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2)、师德原则:P6
1师德原则以师德理想为基础,受师德理想制约,是指导教师的行为准则。美国的师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使他们成为有价值而且有用的社会成员;第二,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专业上,要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水准,争取条件来吸引那些值得信赖的人从事教育工作,并且防止不合格的人从事教育专业。
⑶、一般教师师德规则:(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不得无故压制学生求学中的独立活动。
不得无故否定学生的独到见解。
不得无故隐瞒或歪曲与学生进步有关的材料。
必须作出合理的努力,以保护学生不受到对学习、健康和安全有害的环境的影响。
不得有意为难或贬低学生。
不得根据种族、肤色、信条、性别、原有国籍、婚姻状况、政治或宗教信念、家庭、社会或文化背景,不公正地排斥任何一个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一个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
不得利用与学生的专业关系谋取私利。
如果不是出于令人信服的专业目的,或者出于法律的要求,不得泄露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学生的信息。
⑷、优秀教师师德规则(可操作性更强):
记住学生姓名
注意参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有偏见,并且与辅导员联系
对学生真诚相特,富于幽默感,力争公道;
要言而有信,步调一致,不能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从宽的态度;
不得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性语言;
不得因少数学生的不轨而责备全班学生;
不得当众发火;
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学生丢脸;
注意听取学生的不同反映,但同时也应有自己的主见;
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对学生也要以礼相待;
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或过分随便;
不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
避免与学生公开争论,应个别交换意见;
要与学生广泛接触,互相交谈
少提批评性意见;
避免过问或了解学生们的每个细节;
要保持精神饱满,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要利用电话等手段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注意与行政部门保持联系;
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加拿大师德教育概况
在加拿大,大家所能共同接受的观念是公平、正义、人权,忍让和尊重他人。学校也强调这种公民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人来尊重,这是首位的。(以下这些要求成为加拿大师德教育内容的重点,与美国极为相似。)
⑴、教师要理智地对待有个性的学生,不能否认学生提出的不同思想观点;
⑵、不能故意压制或曲解学生的进步;
⑶、要努力保护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健康、安全方面免受伤害;
⑷、不要因人种、肤色、信念、性别、民族、血统、家庭、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背景的不同而不公正地对待学生;
⑸、不能有意地暴露学生窘迫的个人经历或有意贬低学生;
⑹、不能利用与学生的关系实现私人目的等。
4、德国师德教育基本状况及特点
德国的师范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社会福利待遇高,教师群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高,这与其独特的教师培养模式及严格的教师职业要求分不开。
德国教育家认为,高等师范教育机构不仅应当培养合格的教师,而且应当努力培养好教师,他们提出了如下一些好教师的标准。
德国好教师的标准:
(1)、应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繁忙的教育和教学任务;
(2)、具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充满好奇心,与学生相处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不把学校作为令人讨厌的不舒服的场所,相反.觉得在学校里很开心,下班后还不想离开;
(3)、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对学生笑口常开.
善于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不把教学环境搞得像老鼠看到猫一样使学生害怕;
(4)、热爱自己的执教学科.因自己的执教学科而感到欢欣鼓舞,了解它的重要性和意义;
(5)、对自己的执教学科很有自信心,很有把握,了解它的难点、关系、系统、方法等;
(6)、懂得学习,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不同的学习
方式有利于不同的个人进行学习、思考和记忆,懂得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⑺、具有民主精神,不仅认识到在教师之间应该讲民主,而且在师生之间也应该讲民主;
⑻、具有良好师德,具有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日本师德教育基本概况
日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教师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备受人们尊敬。日本重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例如《教育基本法》规定,学校的教师是为全体人类工作的奉献者,因此他们应自觉地认识自己的使命,为自己所肩负的职业责任而不断努力。
⑴、日本对教师道德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对自身:教师应有良好的、健康适度的生活习惯,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生活有节制,有良好的教养;有勇气,有坚强意志和坚韧的性格;自主、自律、诚实并具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热爱真理、追求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对他人:具有人类之爱,并具有慈善、体谅、亲切、温暖、感谢心与同情心;举止适度的社交礼仪,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尊重自己并尊重他人,具有谦虚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与同事、朋友真诚相待;具有健康的异性观,男性与女性间相互尊敬与爱护,互促互进。
第三,对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并努力克服人类的弱点。
第四,个人与团体:明确团体中个人的义务与责任,通过个人的努力提高团体的质量;具有公德,遵纪守法,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正义感、公平心,对社会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并关心社会福利;尊重劳动,乐于奉献;热爱家庭、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为年轻一代的幸福,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加强国际间的理解,特别增进对亚洲和非洲的了解;了解日本在世界中的地位并体会日本人的责任。
※⑵、日本师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①、在聘任新教师时严把教师职业道德关
②、在培养教师的学科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③、在工作岗位转换过程中加强要求与督促
④、对教师的期望转变成教师个体的道德自律行为
第四章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
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情感、诚实和自信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注意每一个人,关心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
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
一、依法执教
1、含义:
指教师要根据法治的原则,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是教师教育教学权法治化的体现。
2、意义
⑴、依法执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
⑵、依法执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⑶、依法执教是实现教育规范化、有序化的重要环节。
⑷、依法执教是实现教育人道化的重要保证。
3、标准
⑴.教师的主体资格合法
⑵.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定的培养目标
⑶.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符合法定的要求
⑷.教育教学的形式符合法律要求
⑸.依法行使教育教学改革权、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权等
⑹.维护教育教学秩序
⑺.确保未成年学生的安全
⑻.教育教学行为尊重学生权利,不侵犯学生的人身和财产权
※
4、教师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
第一,教育教学权。第二,科学研究权。
第三,指导评价权。第四,获取报酬权。
第五,民主管理权。第六,进修培训权。
5、学生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第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
第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第四,对不服学校给予的处分和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有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这是公民申诉和诉讼权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
第五,学生享有《教育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权利。
6、教师的义务
⑴、含义:所谓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承担的责任。
⑵、内容:《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履行以下六个方面的义务:P95-96
第一,遵守法规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第二,教育教学义务。
第三,思想教育义务。
第四,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第五,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
第六,提高自身水平的义务。
二、廉洁从教
1、含义:
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P832、意义:
廉洁从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⑴.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前提
⑵.廉洁从教是教师保持教育公正性的重要保证
⑶.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和是非观念的重要条件
⑷.廉洁从教对社会风尚的文明倡化具有重要影响
第五章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一、爱岗敬业:
&am#8226含义:
爱岗敬业是指教师要热爱教师职业,按职业规范和要求行事,恪尽职守,承担应尽的义务,完成工作任务。
P1092、要求:
⑴、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⑶、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⑷、公正施教,科学施教
⑸、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二、严谨治学
1、含义: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简言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求精、求实、求真、求善、求美。
2、严谨治学的要求
⑴、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
⑵、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⑶、严以律己,严格执教
⑷、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教师怎样做到严于律已
严以律己,是指教师严格按照教育职责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标准,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更好地旅行教育职责,完成教育任务。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1)、从严治身
(2)、从严治学
(3)、从严执教第六章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
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苦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告诉你。
”——苏霍姆林斯基
一、热爱学生:
※
1、教师应该怎样热爱学生
(1)、善待学生
①、关心弱势学生
②、宽容犯错误学
③、尊重个性学生
(2)、关心、了解学生
①、全方位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包括家庭、性格、交友等
②、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及心理特征
(3)、尊重学生
①、尊重学生人格
②、尊重学生情感
③、尊重学生自尊心
④、尊重学生独特性
⑤、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⑥、尊重要严而有格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师爱,而不是溺爱,宠爱,放纵学生,而是包括对学生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这种严格要求应该是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中有细。
二为人师表:
1、概念:
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以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
2、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
⑴、做高尚情操的垂范者
⑵、做健全心理的表率者
⑶、做身体力行的践行者
※
3、教师的语言都有哪些要求
⑴、语言要规范
⑵、语言要精炼
⑶、语言要准确
⑷、语言要生动
⑸、语言要纯洁
※
4、教师仪表要求:
要求符合教师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
⑴、教师仪容一要重视形象塑造,二要重视味觉形象塑造。
⑵、教师的服饰符合民族、年龄特点、个性特点、职业特点、道德标准和审美价值美观大方。
⑶、教师的举止谦虚礼貌、稳重端庄,落落大方。
⑷、教态高雅洒脱
※
5、教师的风度要求:
⑴、教师要稳重⑵、教师要可亲⑶、教师要有识
第七章团结协作尊重家长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
“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马卡连柯
一、团结协作
1、正确处理团结协作中的若干关系
※⑴、教师之间的关系
①、互相尊重,通力合作
第一,处理好新老师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相同学科之间及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
第二,处理好同学科教师之间及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
第三,处理好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
第四处理好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关系
第五,处理好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②、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第一,教师个体要从教师集体的目标和利益,把个人和集体利益融合在一起。
第二,教师个体要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第三,维护集体团结,正确处理矛盾。
③、互相激励,公平竞争
⑵、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
①、服从领导、忠于职守
②、协助领导、支持工作
③、监督领导、关心学校
⑶、教师与学校行政、后勤人员的关系
相互尊重、通力合作、共同发挥作用
2、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与方法
⑴、主动加强联系,谋求共同立场(家访、召开家长会)
⑵、征求意见和建议,谋求与支持配合。
⑶、尊重家长,待人公正平等
⑷、教育学生尊重家长、提高家长的威信
⑸、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
①、更新教育观念
②、把培养孩子的高尚品德作为第一要务③、正面教育,积极引导。
第八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标,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芭特
1、道德修养:
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为磨炼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求外”与“省内”相结合的活动。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师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这里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自我修养的过程;一是通过修养活动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作用
⑴、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⑵、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自身从教事业的发展,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需要
⑶、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自身职业理想的实现
⑷、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抵制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是当前改善师德状况的迫切需要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⑵、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⑶、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⑷、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理想
⑸、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⑹、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5、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⑴、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⑵、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⑶、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⑷、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⑴、加强理论学习
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水准。
②、注重内省慎独
⑵、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⑶、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
⑷、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
一般意义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教师自身,以及通过学生满意度测评、学校管理、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等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性质及程度的判断。
2、现阶段怎样评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⑴、坚持评价标准的方向性
⑵、坚持评价标准的时代性
⑶、坚持评价标准的民族性
⑷、坚持评价标准的层次性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
⑴、自我评价、⑵、学生评价、⑶、管理评价、⑷、社会评价
师德与教师的职业尊严
众所周知,自古中国就有“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并留下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恩难忘”的感人慨叹。然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却越来越多地发现,从教育理论研究者到实践工作者再到社会各界人士,从学校内到学校外,有了越来越频繁的对“教师尊严还剩多少”的忧虑、并由此发出“要重建新时代师道尊严”的呼唤。
那么,是谁、怎样让教师丢掉了职业尊严?!如何才能使其失而复得?在新时代的今天,又如何在传承与超越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永久维系这份尊严?——诸多的疑问,显然需要从诸多层面来分析去解决。但是,无论教师尊严的丧失、还是重建,教师德性即师德问题,都会成为不可回避且首当其冲要被论及的问题。
一巴掌打掉教师的尊严!?
这里是师德课上的案例讨论的一段实录:
在一次师德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报章上的一则新闻进行了讨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
有一位学生家长在老师正在上课时,跑进课室,在众目睽睽之下掌掴老师。原因是事前教师过于冲动而掌掴学生,于是,学生家长在不问是非,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就替自己的宝贝儿
子“报仇”。
教师要求学生分析事件的前因和后果,并交流对此现象的认识与对策。
首先,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对那位学生家长表露出了义愤,接着,有了各自的见解——
“现在的家长就是素质太差!”
“那位家长太无理、太野蛮!”
“教师运气不好,‘秀才遇上兵’
“那位教师可能外表文弱。”
“学校管理上有问题,应确保无关人员不得随意闯入课堂妨碍教学秩序。”
教师提问:“是否那位教师就无可指责?”
“当然不是!教师打学生在先,家长打老师在后。”
“是啊,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善待学生,能伤害学生。”教师说。
学生解释说:“教师打学生一定事出有因!”“教师往往忍无可忍,才会出此下策。”……
教师再次提示学生,“那么,我们来设想后果会怎样?”
“教师只有少管学生,或说是不再敢管学生。”
“教师只管讲好课,完成教师工作任务;学得好坏是学生自己的事儿!”
“那样不也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么?!”教师反问学生。
“一味要求教师讲师德,家长就会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有的家长还会对老师更放肆、更猖狂。”
“应该想法给那位家长一点颜色看看,让她见识一下教师的威严!”
“应由校方出面,协调家长工作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部门,给家长一些教训和制裁,使之做到下不为例!”……
从师德课上师生间热烈的讨论交流中,我们不难得出:教师
女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善待每一个学生,必然难以赢得学
生、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人:上的尊重和敬慕。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曾从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中,概括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好教师具有的12种素质。其中“友善的态度”,即爱学生,善待学生,被放在了第一位。
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2.8%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
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即使遇见蛮横无理、骄横跋扈的家长,新闻报道中的“一巴掌”是不可能“打掉教师尊严”的,打掉的只会是家长自己做人的尊严,充其量只会是教师与家长为共同促进学生进步而应有的合作中的信任与友谊。相反,如果教师缺乏内在尊严,一味在学生面前耀武扬威,或强迫学生对教师进行缺乏“叛逆”精神的“师道尊严崇拜”——诸如,有的学校制定了不允许不交齐学费的学生考试,甚至根据学生交学杂费的高低,让学生穿颜色不同的校服、享用不同条件的硬件设施等规定,使贫穷学生遭受歧视。而另有学校惊做出让考试成绩90分以下的学生都当众跪下,用双膝走上讲台领考卷的规定。以此对待学习成绩不优的学生,虽然尚未遭至黯然神伤的学生及其家长的公然抗争,但对学生心灵深处无疑构成了伤害,同样也损伤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之情,自然使学生淡却了对师恩的感怀和记忆,对于能忠于执行这样校规的教师,即使不用巴掌打,其独立人格以及教师尊严必然大遭贬损,甚至早已丧失殆尽、荡然无存。
第四篇: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
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
摘要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这与耕地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矛盾。因此,我国农村耕地现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耕地的状况,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护耕地的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耕地
1.宏观上的耕地现状
1.1 我国拥有的可用耕地
我国虽然拥有辽阔的版图,但其实是一个不具有耕地优势的国家。我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和丘陵占土地的2/3,只有1/8可以用作耕地。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少,并集中分布在西北和青藏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原地带。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有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量仅比孟加拉国和日本略胜一点,排在倒数第三位。
1.2 城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土地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
3.8亿,城镇化程度大约为30.4%。但与世界相比,发展还是很慢,1996年世界城镇化程度已经达到45.5%,而日本在1990年就达到77.4%。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土地是城市的依托,城镇化建设必然要有一定的土地做保障,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8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343.6万亩、217.6万亩、208.1万亩、387.8万亩、282.43万亩和287.4万亩。而“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1998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45亿亩,2008年仅为18.257亿亩(人均仅1.37亩),呈现出持续减少的势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1300多万亩。所以国家提出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
1.3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新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1.59亩),仍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人均耕地较多的一些省,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这里自然条件较差,粮食产量较低;人均耕地较少的省(区、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京津沪三市,这里自然条件较好,粮食产量高,但也是耕地大幅度减少的地区。全国还有607万公顷(0.91亿亩)的耕地坡度大于25度,而在耕地面积中,无灌溉设施的耕地比重高于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全国还有30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土地流失的危害。这些都说明,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也是不高的。
2.河北省一个普通农村耕地的具体现状
2.1 选定一个典型农村进行调查
河北省某市某村是河北省一个典型的农村,人口近3000口,原有耕地约3400亩,人均耕地为1.13亩,低于国家平均水平1.38亩,村内没有企业,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打工和个体经营,种地收入只占村民收入的一小部分,在本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2.2 城镇化建设对该村耕地的影响
2000年以前,该村基本是一户人家拥有一处房宅,即两代人住在一起。2000以后,流行要娶新娘,先盖新房,即儿辈结婚后不与长辈住在一起,这样以来,自2000年开始就出现了抢购房基地热,争相在道路比较方便的耕地处购买房基地,现今村里几条较宽阔的道路两侧几乎已经盖满了房子,而这些位置在2000年前几乎都是耕地。在2010年,有两条公路的建设要征用该村土地,一条是省级的高速路,一条是市级公路,公路两侧还要有排水沟和绿化带,省级高速路在村南,大约征用了180亩耕地,市级高速路在村北,大约征用了100亩耕地。耕地的征用款大部分归耕地所有人所有,一小部分归政府所有。2011年,邢台市的一家物流公司计划在该村村东修建一个农贸批发厂,面积为1000亩,截止2012年2月,村东的1000亩耕地的所有权已经转让给了该公司。截至目前,该村拥有耕地2000亩多一点,人均0.67亩。
2.3耕地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由于耕地少,种地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只占较小的一部分,所以村民种地的热情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自家的地租给别家种植。城镇化建设对耕地的征用使得一部分农民已经没有了耕地,成为了不种地的农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争相在城市中淘金。土地征用款对于农民来讲是一笔较大的收入,就从眼前利益来看,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种地是一个辛苦的过程,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很少有会种地的,他们大都在外打工,所以在农村年轻一代人的思想里,他们对于耕地的征用很乐意接受,因为家里的一块地有时也会成为他们外出打工的一个包袱。
3.耕地被征用带来的问题
3.1 自给自足问题难于解决
城镇化建设中房地产开发、城区改造和各类园区建设占用着大量耕地,中国人口高峰还未到来,粮食总量的需求将继续扩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俗话讲: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一个国家战略物资,必须保证自给自足,且要有一定的战略储备。耕地的急剧减少使得我国粮食的自给问题很艰难解决,每年国家都要花重金进口成千上万吨的大豆、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如果国家遭遇大的灾难或大的战争,我们很有可能会将受制于人,所以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守住国家的耕地红线,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3.2农民利益受损
农民对法律了解不足,维权意识淡薄,有些地方官商勾结,诱骗、逼迫农民以低价让出土地,2009年底以来,国土资源部共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的土地违法案件80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52人次,移送司法机关20人。这些土地违法事件中大多是官商为了私欲,侵害农民的利益。
3.3 群体事件频发,环境压力加大
中国80%的土地违法由地方政府主导,因非法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2008年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4.应对措施
4.1 实行耕地总量适度保护前提下的城镇化建设。
从粮食安全、生态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出发,依据城镇化建设需要,科学确定各地区的长期耕地保有量,将其纳入基本农田范畴进行最严格的管制和保护,实行耕地总量适度保护前提下的城镇化建设,这是我们协调城镇化建设和耕地保护矛盾的出发点。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需要推进耕地分级制度,将耕地保护从单纯数量保护转为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
4.2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城镇布局。
我国城镇化建设应该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方向,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构建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4.3城镇化建设要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
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要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荒坡、荒滩、荒沙和废弃地,少占用或不占用耕地;在对耕地的占用上,应先占用低产田,在低产田占用有困难或不适当时才准许占用中产田,原则上禁止占用高产田,并对占用程序进行严格规定,从而妥善解决城镇化建设用地问题。
其次,应指导和推广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技术、新材料,向空间要土地。国
际上许多现实的经验表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土地资源、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此外,还可以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通过提高容积率,在有限的用地面积上增加更多的城市活动空间,来提高土地的相对供给能力。
4.4 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并且其中2/3以上的为中低产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而且,占耕地总面积41%的低产农田,其产量只有总产量的18%。
根据测算,低产田中即便只有10%面积的耕地,其单产增加10%,将相当于使耕地面积增加0.44%,即803万亩。因此,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短期内无法开发更多耕地的条件下,提高农业单产是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继续抓好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4.5 加大对违法征地的处罚力度
对于非法征地给被征地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可以考虑按照侵犯财产罪来认定,追究相应刑事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从而形成更直接有效的法律威慑。
5.结论
一个国家的农业产出与实现国民的粮食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可持续的粮食系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搞清城镇化建设(规模、速度)、耕地、经济承载力、人口等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节约利用耕地角度制定城市规划和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措施和政策,探索城镇化的发展途径,不断挖掘城市土地的潜力;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土地管理体制。
城镇化道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发展同社会生产力存在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客观存在着。世界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人口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方式城镇化,既指示了经济结构的现代化,也衡量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但在发展城镇化进程中,要处理好保护耕地的问题。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1.平时有将垃圾倒入放置的垃圾桶里的习惯吗?
经常
偶尔
从不
2.怎样看待村里统一放置垃圾桶的?
集中垃圾,可以避免污染环境
没人处理,垃圾堆积越来越多
垃圾桶没人管理,有些已经不见了
3.对村里医务室建设有什么看法?
医务室药费太贵,还不如自己到药房买
医务室设施简陋,不能满足应急需求
医务室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4.怎样看待村里面饮水问题?
河水已受污染,大家应该少用
私人打井取水不能保证水质的安全,应该建设统一供水设施水源充足,基本能满足
5.认为村里公路建设怎样?
公路建设不完善,有些路段仍需建成水泥路
村内公路建设有点窄,不是很方便
还可以,基本能满足需求
6.怎样看待村内的沟渠建设?
还不错,该建的渠道都建了
沟渠分布不合理,离河远的田地很难灌溉倒水
沟渠很陈旧,需要重新修整
7.村里的泵站管理如何?
泵站设备陈旧,需要更换新设备
泵站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谁抽水谁负责
泵站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8.怎样看待村内的村民活动中心?
能丰富村民的休闲活动,比较期待
村民已经习惯以前的休闲活动,没有必要
9.认为村内的广播系统如何?
广播分布数量比较少,好多地方听不到
广播播出的信息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广播系统建设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10.怎样看待村民的民主生活?
民主生活较丰富
一般
不丰富
11.怎样看待村里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较好的接待群众上访,服务村内的民主生活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民主生活有待丰富
PS:上网找嘞一下,觉得这些问题还挺贴切的~嘿嘿,有什么问题再和我联系哈づ ̄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