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村官眼中的三农问题

时间:2019-05-12 19: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0后大学生村官眼中的三农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0后大学生村官眼中的三农问题》。

第一篇:80后大学生村官眼中的三农问题

80后大学生村官眼中的“三农问题”

 写在前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近期的新闻: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1、金融危机了,于是经济危机随之而来了,4万亿的钱要救市了。

2、退休年龄可延长至65岁。

3、农村土地可以流转了。

4、大城市的房价好像跌了。

5、燃油税要改了。

6、公务员的工资要涨了。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这些好像都和三农没有什么大的关联,而事实上却息息相关。中南海一定会忙的不可开交,先不说国外对华的敌对势力,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巨大冲击这个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的反恐怖主义的困境,足可以让我们的领导人头大,现在的中央一定很后悔为什么前几年没有进行一场大的改革,来避免现在的困境——经济危机带来的贫富分化的加剧、就业问题、三农问题,尤其的三农问题来打开8亿农民这个巨大的市场。

三农的问题并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我们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式,三农问题常常被人指认为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可常常被人忽略到三农背后的林林总总。很少有人再提及建国初的剪刀差,坐在大城市的政府办公大楼里开着暖气喝着茶计算着哪支股票有潜力的公务员们很难再拿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方案。而事实上,三农问题很让人悲观——即使各级政府都会拿出一组组的数据来证实他们的信心。另一个事实是,8亿农民这个巨大的市场足可以支撑中国的工业,问题在于,他们渴望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却无奈于囊中羞涩。如果在经济危机中我们的国家仅仅认为以调控经济就能走出困境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们很难去想象4万亿的落实情况,所起到的作用又是如何等等,所以中央的困难在于,这笔钱应该怎么去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如果我们拥有的是效率极高、透明的地方政府那么这个问题就能减少一大半,因为我们看到的地方政府往往将财政收入的最大一部分放在提高自身工资待遇和办公条件上,尤其是后者更是越演越烈,搬迁市政府、县政府的市、区比比皆是。而就目前来看可想而知,4万亿中的惠农部分又有多悲观了。

中央对农村的错误在于:

一,以各种政策对农村经济进行刺激却往往忽视法律对省市县镇的层层管束,换句话说就是用重在技术手段却忽视了法律的作用,以至于政策的制定难,实施上难上加难。这个时候《行政许可法》的象征意义似乎大于它的实际作用。例如,在农村的所有纠纷中,土地是最多的,而这个时候政府扮演的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还是执法者,我们的国家似乎更愿意用政策代替法律。所以才有如此之多的信访事件,这也逐渐成为中国的最大畸形:农民不愿意用法律的途径解决问题,更喜欢用上访的方式,而究其原因,不是农民不愿意用法律途径,而是法律之路走不通。

二,对农村的形势过于乐观,以至于各级政府上报及公布之数据同实际相差甚远。不管官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多么高,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农民的生活水平远比城市低的多,在不断强调城镇低收入者的保障问题时总是一笔带过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可是始终未见具体措施。事实上,农民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贫苦,一旦离开土地又很难保证自身的温饱问题。在收入的问题上,我们总是仅仅强调城乡的收入差距,而又很少有人提及关于农村的各种公共事业建设、教育和医疗等等问题与城市的差距,事实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后,农村绝大多数使用的还是干厕。三,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定义村民委员会,以至于村两委成员成为不是公务员,不是事业部门,在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的第三部门。乡镇机关成为最基层的政府部门的同时,我们很难想象村委会究竟是源于何种法律听从于乡镇机关的各种政令、接待“上级”的各种检查。换句话说,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本身应当扮演的是兼职角色,这种兼职角色必须走选举之路才能实现,在村集体收入极低的情况下,工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他们必须是兼职才能养家糊口。从这个现实的角度来看,就能明白村委会的带动作用了,换句话说就是:在村两委成员忙于解决自身温饱的同时他们很难以去解决别人的温饱。

四,在经济上,重视经济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问题上,又常常忽略到农民的购买力。换句话说,猪肉价格上涨了,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它降下来,而很少有人去顾及养殖者利益,国家在这些问题上似乎更愿意去维护整体——即使这个整体只在中国占少数人口,而且并不是中国经济的命门。而一旦提出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这个问题时,又难以拿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方案,于是,三农问题始终停滞不前。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农村的危机:

一是对农村的价格双规已经让农民很不满,而此前中央对这些做过的唯一的、最具有意义的就是停止农业税,并且给予粮食直补。这项政

策本身是件惠农的好事,而在政策推出没多久,农产品所需的化肥、粮种等价格飞速攀升,农民在感叹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时候顿显无奈。在近几年

全球性的粮荒问题上,土地流转政策相应出台,中央的目的大约是通过此项政策来推进粮食产量,而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都是靠工

资而不是种地,由此看来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未必不是件好事,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上面已经提及。农民的这种不满情绪在因经济危机企业破产而失业

后面对手中的土地,粮食变成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增加。中央给农民的困惑在于,粮食价格竟然是个问题,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带来的是城市消

费的增加,而城市人不愿意多出钱去购买而又不得不买,在城市的房价远高于平均工资水平的时候又要导致他们的不满情绪,换句话说,粮食问题

中间的问题是入世后国外农产品的涌入对我国农产品的挑战以及城市的消费畸形——极高的房价致使城市人口在粮食价格上涨后难以维持其基本的城市生活。

二是农民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这里有一个例子,为什么农民一开始都不愿意办理农村医疗合作?这不是因为农民真的拿不出那10元钱,也不是因为农民傻,而是农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倘若农村医疗合作是免费的,那么,国家需要每年拿出80亿人民币来给农民的医疗报销20%,换句话说就是,国家每年拿出80亿垫付医疗费用能维持现在的农村医疗状况,那么为什么国家不出这笔钱而是由农民自己出呢?

因为农民心里明白,这笔钱是农民自己内部使用,与其说是医疗合作还不如说是医疗保险,这中间国家只是扮演一种保险公司的角色,直至今天的村级卫生室、乡镇级卫生院的建设实质上好像都是农民自己掏钱在建,并且在现实操作中,80亿的钱用完了那么也就停止报销那20%改为第二年。这中间还有两个插曲,一是全国80亿的钱放在最基层其真正的使用也是个难题,二是这会不会像废除农业税时候一样,药品等治疗费用是否也同

样上涨20%等等。而随着贵州瓮安事件等等群众围攻政府机关的现象不断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群众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否则,为什么一个

谣言就能让群众围攻政府?究其原因,如上所述中的地方财政支出中关于惠民支出的减少而地方办公设施的扩大以及地方官员的腐败等,使群众一

提及官员便联想到腐败等,换句话说,官员的腐败而无法可循和无监督直接导致了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再来看一下近期新闻,退休年龄可延长至

65岁。在目前经济危机中就业压力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即使政府打出抑制老龄化的招牌来,也不能不让普通群众反感,而对于农民来说,在他们的心目中普遍都存在着一种更为直接也更为极端的看法“当官的一当就是一辈子,安排好了自己的儿子还要安排好孙子”。

三是农村稳定问题,土地。如果说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与否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那么一旦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就会迅速演变成冲突。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又不段地侵吞着农民的土地。在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土地,地方要发展,需要更

多的土地,给出极低的条件,而农民不愿意给。换句话说,地方政府希望继续延续过去的做法,即用极低的价格购买农民的土地,由此构成价格双

规,但这种商品是土地,而此时地方政府往往扮演的是执法者。如上所述,这种畸形便产生了,农民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只有通过上访这一条路。所

以,农村的不稳定因素更多的不在于农民,而在于地方政府,农村的不稳定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法律问题——很难想象不稳

定的农村社会对经济造成多么大的创伤,也不难想象法律对于政府面前是多么懦弱无力。

四是各部门的政绩观给农村带来的巨大负担,不重视实效。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没有市、县区、乡镇这三级地方政府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或者说,这三级地方政府日常的工作具体都有哪些?如果让一个市长来说,他肯定会长篇大论;如果让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来说,他肯定会很沉默,要么就说两个字:造假材料和应付检查;可是如果让一个老农来说,他实在不知道我们的地方政府每日在忙些什么。农民往往不知道政府都在做些

什么,即使是在地方的电视台,播放的也是某某领导来视察某某工作,做了某某指示,而这些新闻往往过于空洞,说白了往往是对地方领导的恭歌

颂德,农民要想了解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及官员的财产是种更一厢情愿的异想天开。在这种政务不公开的前提下,农民希望砍掉这三级政府的想法

也顺其自然了。

综上所述,农村的危机在于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巨大的矛盾,最大的表现就是农村的信访大都涉及到地方政府。而这种危机的发展方向是,不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而产生的呼声,而是巨大的矛盾产生的呼声,这也是我国潜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稳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农村的实际问题:

一,在农村工作问题上:

一是村民委员会的问题。

其一,村民委员会本身的定义问题。村民委员会是什么?行政机关还是第三部门?这个问题在上面已经提及。

其二,在农村实行民主选举应该与否本人不想再做讨论,但由后人评述。我个人想强调的是,中国不是西方国家,无论西方在说什么,中国都必须走自己的路,走符合自己国情的路。1998年正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滞缓期,这一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当我们仔细看到这部法的时候不禁会大吃一惊,这或许是中国最不完善的法律条文。首先,“村民”指的是谁?户口在外而身住农村是否属于村民?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乡镇也弄不懂,换句话说,我们的法律条文并没有明确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次,再看各个条款:“第四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村民委员会不是政府机关而只是定义为“基层组织”,那么,在乡镇连工资都不给村委会的前提下,村民委员凭什么要协助政府开展工作?或者说,村民委员会凭什么要受乡镇政府的领导?在来看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就目前新闻导报的有关贿选的事情已经太多了,但是好像从未见有关于其“当选无效”的报道。以及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要求应当提出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有权提出申辩意见。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经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让我们仔细回忆下广东番禹的那个案例便验证了这样一个结论:立法的不完善与对法治的轻视。

二是农村村级集体收入极低,如果你身在农村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的集体收入每年都是负数,很多村都是负债累累。据笔者在工作中偶然调查的30个行政村里,年村级集体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12个,更有5个村是0收入。仔细研究农村的集体收入你会很奇怪地发现,他们的财政支出永远大于财政收入。农村的集体收入来源都有哪些呢?如果细细看来,可谓五花八门。占地补偿,村办集体企业这是主要来源,或者说,村级集体收入来源都是靠乡镇企业,不在乡镇企业驻地的村就没有收入来源。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村委会成员的工资完全自给自足,其工作积极性和难度可想而知了,而我们在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时候却很少有人重视村级集体收入。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三是在省、市、区县、乡镇层层管理的问题。国家机关的臃肿,检查项目的繁杂,村民委员会不堪重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农村的能人在事业上小有起色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和乡镇政府的各个部门挂上关系的那种尴尬。打个比方说吧!一个村子里有几户人养猪,于是便成立了一个养猪合作社,然后镇上的经管站的人就跑来说这是他们努力工作的结果,科协的和远程教育站的跑来说是他们给予了养殖者的技术,畜牧站的来说以后这块地方归我管,组织部来说你们一定要建党组织,计生办的要来把养猪的妇女集合起来教育计生知识,此外还有农业站、工业站、宣传部、屠宰站等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跑来,而事实上,这不是政府服务于民,而是农民终于找到一个能显示出这些站、办、部的工作的东西。对于村民委员会来说,各种检查就更多了,因为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能在农村有所体现,换句话说,中央有将近30个部,往下相对应的政府部门只会多不会少,而真正做事情的却是最多只有7人的村委会。这些部门每年都要搞检查,给农村带来沉重负担,最主要的是经济,为迎接检查村委会要每年都要花很多钱,仅做欢迎条幅每年就少则数千元,这对于低收入的村级集体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农村实在不堪重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十年后,我们会很奇怪地发现,除非是涉及到自身经济利益,很少有愿意去参与竞选了,一方面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检查村委会不仅不会欢迎而且很反感,因为很多人在参选后都希望能带动经济,而每天都应付这些检查已经使他们身心疲惫,另一原因就是农村连最基本的工资都无法保障,保险之类更是无从谈起。

四是农村计划生育问题,人性化的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而计划生育又是村委会最重要的工作。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男女性别比的严重失调,关于降低生育率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教育,尤其是女性教育水平,伴随经济条件的影响计划生育工作要比过去好做的多,但是这并不代表计生工作的松懈。正常的计生工作应该是这样的:村委会只是一个服务机构,超生等问题应该诉之于法律及执法机构,让村委会去做执法者,在同是一个村的前提下,其真正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在医学发达的当代要想降低男女性别比差和低生育率真正的途径还是应依靠法律。

农业的问题:

一是乡镇企业的类型,资源集约型、劳动力集中型缺乏竞争力,抗市场风险力低,而又是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命脉,这是乡镇企业的普遍特征。乡镇企业的工业投入的因素中的资金的匮乏、技术的落后、高科技人员的缺乏等因素迫使乡镇企业不得不发展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而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工业化水平正逐步提高,特别是近20年来的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使原料和劳动力对工业的投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而且

对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深度不断提高,新技术的使用还对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的投入越来越少,但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这一切迫使乡镇企业的竞争力明显下降,而这也属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是农业问题,人多地少,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大牧场农业,土地流转政策出台后农民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兴高采烈,关于粮食,农村出售粮食的前提是要留够自己吃的,而在人均占有土地量很少的前提下,这一单位的土地所产生的粮食也很少,减去留够自己的外的那一部分就更少了。农业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运用先进技术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随着这些绿色环保贸易规则在我国的推行,使我国低科技农产品无法打开国际市场。此外,由于国家为了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入世后国家难以通过大幅度提高国内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相反,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国外廉价、优质的农产品还很可能大举进入,这也造成农业问题日益严峻。此外,如上所述中的在取消粮食税和进行粮食直补后,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肥料、种子的价格直线上升,农民受益甚小,农业问题的解决难题依然很大。

三是农民筹资问题,贷款难。这个问题是再简单不过了,一个农村想要发展工业,那么就要考虑项目,项目确立后就要考虑资金,可是农民上哪弄钱呢?而事实上,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剪刀差。一个农业国家要想发展工业,需要的是土地,工人,资金,项目和市场,而没资金怎么办?英国靠的是圈地运动,美国靠的是西进运动,还有各种各样的战争,而我们国家则是,实行农村集体合作社,农民的粮食留够自己吃的,其余全部交给国家,国家再以极低的价格把粮食分配到城市中去,由此形成价格双轨,而在工业化逐步进行的时候,我们又很难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究竟有多少惠及农民。一是农民间筹资,二是贷款,但是二者都要承担高利息。在农业银行彻底和农村说再见的时候,我们发现出现一个不是商业性质的银行来支持农业是不可能的,银行只是一个企业,一个金融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在村两委本身负债的情况下,银行已很难再予其贷款了。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四是农业市场问题,前面已有所述。

农民问题:

一是农民的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及传统观念。

二是农村人口问题。

三是农民工及带来的问题。农民工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留守问题,二是农村人口迁移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而这两点都是无法避免的。之所以将这两个问题如此表述,是因为城市人对农民工的歧视,事实上,如果没有农民城市人连饭都吃不上。如果非要换种方式来理解,这就好比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中国人的素质低,其实却不然,中国是个工业化起步仅30年的国家,而西方却很久,如果拿1800年的英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比,我们要比他们厚道数倍。既然用后工业时代的眼光去看一个工业刚刚起步的社会过于刻薄,那么用一个工业社会的眼光去看农村社会不也是刻薄吗?

中国的畸形: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一是政府的行政效率问题,低下而带来的是政府不作为。一方面冗员冗部门,无所事事。另一方面不讲究实效带来的部分部门忙的死去活来,更要命的是服务于领导与自己而不是群众——他们忙的只是写书面材料,因为上级的检查工作最主要是检查材料,只要材料有了那么这项工作就是做了,这中间最明显的例子是,近年来地方公务员的招考很大数量上条件都限于文秘专业,正因为此,政府的职能必须转变,而且要进行具有实质性的转变。事实上,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政府的职能也正在潜意识地改变,这表现为公务员的聘任方式和对公务员确立的各种制度,而近期各地相继兴建政府办公场所,以至于行政办公场所成为各地标志性建筑的同时,在汶川大地震半年后,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就业压力下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无疑是泼了一场冷水。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不仅是地方行政机关的政府大楼的搬迁,还是提高公务员待遇的问题上,我们都没有接到关于此项决定的听证,我们的政府官员好像并不向谁负责,在政府极度冗员部门极度冗烂的情况下,腐败、官僚主义的滋生,在政府不愿意让出一部分权利的前提下,政府没有约束性,而在政务不明、财政不详的前提下在农村出现低迷情绪也是正常,在农民的心底深处,政府不仅仅是不作为,相反层层地方政府已经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政府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二是农民渴望更高的生活条件更充裕的养老及医疗、保险,却无力购买。在目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8亿农民应该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而农民的钱却不足以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更要命的是此时国家也无力向农村倾斜。或者说,剪刀差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而关于这实质上却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的问题。

三是忽视法律的作用,法制的不完善及法治的腐败。在行政和司法的问题上,三权分立学说好像更有魅力。而杜绝腐败的主要前提就是完善的法制和有力度的法治,在我国一些高官相继落马的前提下,其贪污的数目之大一个个让人瞠目结舌,我们不免会问为什么这些人直到贪污了这么多钱后才会被发现?

四是中央总是重视官员的树形象、重品行,总是要求学习敢于奉献的精神,却往往忽略掉最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

五是我们的上级对下级的检查总是在表面文章,过于依赖下级所提供的数据。此中的背后是,我国的公务员提拔制度急需完善。

可以说我是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写下的这些东西。想来想去还是发上来,昨天发帖已经说过,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如果我们不去遵守这道德,我们本可以让领导认为我们做的很出色,这不是件难事。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一是说清楚我们的工作,不是我们不想做好,而是实在太难。之所以在标题上加80后,是想说明80后并不全是政治冷漠。

二是个人认为农村已经进入了一个危机,而更多的人意识不到这种危机。

三是农村的问题,错不在农民,也不全在中央,错在我们的正体制,在我们的地方政府,农村的问题,实质上并不是农村出了问题,它的联系有很多。

四是个人想要表达一种立场,不管国家出台怎样的政策,如果不进行政府体制改革那么这些政策的作用实在会很小。

第二篇:三农问题大学生村官

关于三农问题的讨论

写在前面的话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建设有中国物牟社会主义强国就要发展中国的农业;要发展中国的农业,必须做好农民的工作,必须理解农民,了解农村,要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为农民排忧解难,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多做好事,多做实事,使农民兄弟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农业税务不断地得到解放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过去的20年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搂我国农业 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小。其中的重要原因,除了农业科技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之外,就是果提高已有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这就说明一方面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一方面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充分挖掘农业经济中的潜力,让农业经济的发展上双翼。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6 第一章

什么是三农问题

第一节 三农问题的提出

1“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给上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李昌平的上书通过媒体震动了全国,“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在公众面前。

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2008 年8月 28 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7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 1985 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 3.33∶1,绝对差距达到 9646 元(农村居民收入 4140 元,城市居民收入 13786 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要想了解中国城乡差距的真实状况,应该把农民打工的非农收入计入城市居民收入而不应该计入农村居民收入。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还维持在3比1以上。2004 年,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指出,目前城乡收入比已经达到5比1甚至6比1,比 20 年前高出近三倍。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第二节 什么是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常常听到农民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

第三节 为什么要关注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三农问题的表现 第一节

居住环境的表现

大量强占土地的事件时有发生,农民一来无权,二来无门。加上一些工业把地址选择在农民地盘,废水废气污染环境。

第二节 不合理负担

在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的情况下,农民的合理负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与之相对应农民承受的不合理负担却越来越重。有关数据表明,不合理负担远远超过了中央规定的5%的警戒线。第三节 农村返贫现象

到目前为止,我国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了2820万,可以说我国政府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即使已脱贫的地区和人群,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也极易返贫。特别是由于天灾人祸,农副产品价格长期低迷,缺少资金支持和必要的技能等多种原因,刚刚脱贫的农民极易返贫。加上贫困地区农村管理体制与市场环境未有根本性的改变,扶贫方式、资金项目的选择与市场规律相悖等等因素的存在,保障“八七”扶贫攻坚成果仍有很大的困难。根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测算,近几年农村贫困人口返贫率高达30%左右。返贫农民往往面临无粮下锅、无钱看病、没有钱送子女上学等等严峻的现实,这种极为贫困的生存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和解决,不仅推迟我国农村实现小康进程,也必将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目前条件下,完全消除贫困人口的存在是不太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面对大范围的、连片生活的贫困人口,我国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消除。

第四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农村。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也随之变得更为复杂,并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就全国而言,外出就业农民约占农村劳动力的13%左右。

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这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人口转移的过程同时是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是人口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转化的过程。但是我国人有大量的劳动力滞留于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的发展。

就当前来看,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制约;二是外来劳动力的挤压;三是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不公平对待。

第五节

基层干部与农民生产

我国部分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部分地区,农村干群关系日趋紧张,干群冲突的事件屡有发生。一方面,有的地方农民丰产不丰收,收入增长缓慢,各种开支加大,生活并不富裕;另一方面,个别基层干部“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劳动在第一战线的农民们,组直接的领导就是村长之类的基层干部,因此基层干部对农业生产骑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基层干部却往往存在很多问题。

服务不到位。表现在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到村干部积极性的发挥。是引导不够强。部分村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尤其在开发新产品、引进新项目、推广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强,带动作用不够。方法不新颖。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领导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不少村干部仍沿用原有的工作方法,很少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工作,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

纪律较涣散。少数村干部受生产生活条件限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或经营项目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工作随心所欲。个别村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镇干部的指派和协助才去开展工作。方法较简单。部分村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工作态度冷、横、硬,有的甚至违法行政,滥用职权。个别村 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三是民主意识淡薄。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缺乏民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缺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能力。四是为政不够清廉。少数村干部缺乏管理知识,村务、财务管理混乱。个别村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

后备力量缺乏。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缺少活力。有的在职村干部怕培养后备干部影响自己的连选连任,长期不发展党员,长期不培养后备干部。从村级干部任职来看,连任的占90%左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备干部的成长。

第三,三农问题的成因

第一节

制度性原因

国家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1978 年约 13 %,1980 年约 12 %; 1989―1994 年在9% ―10 %之间; 1995―1999 年基本在8%之间; 2000―2003 年约7%。2005 年城乡之间网民数量及普及率:城市上网人数占城市人口的 16.9 %,乡村网民普及率则为 2.6 %。

第二节

政策性原因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解决农民问题不仅仅是从农村、农业着手所能及的,而是要从约束农村发展、制约农村活力、约束农村居民流动等社会其它方面的政策入手,进行整体政策整合。

现在的许多“农村问题”根子实际上在城市,改革到如今,“就农言农”已经是治标不治本。一些农民问题的出现实质是对农民问题过于外延化、对农民概念界定过于教条化、政策化了。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我国诸多方面出现的问题在农民身上的具体反映。

第三节

文化思想观念落后

农民本身所处的环境和地位,虽然是固定的,但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现在还有农民信迷信,天命观是一种封建文化愚弄百姓的文化方式,本是一种文化的强压,却被他们自己认领了,正好又适合了他们的惰性和软弱。他们牢固的处位观念、等级观念,没有挑战命运的勇气,接受默认了很多封建传统的糟粕。在权势和恶势面前他们都可以低头,对任何不良现象他们只有一个口头禅:“就是这么个社会。”

他们在观念和文化上与时代严重脱节。农民的这种文化观念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不在他们,在于他们所处的地位环境。他们从前辈那里得到封建文化的传承,先进的文化思想文化观念无人向他们普及,文化信息文化传播在此断流。在很多农民家里,你连一张带字的纸都难以找到,这种文化“赤贫”实在令人震惊!文化如此落后,鲜活的文化思想更难以传播到农村,农村还是封建文化思想的阵地。

第四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第一

给农民松绑 这里所谓“松绑”,是要改革制度,使农民能够在不扰乱社会秩序的前提下,不受限制和约束地参与城乡统一大市场的竞争。个体户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户需要更广阔的舞台、更宽松的法律环境。在现实中,不少农民户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腿”伸到了既有法律边界之外。因此法律应该为农民户进一步松绑,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民众从事个体经营的积极性,也给农民户提供了更多的发展自由和发展空间。

第二节

给农民减负

在负担方面: 城市居民的收入为可支配收入,农民的收入要负担乡村的三提五统。

当时,在全国各地都流传着这样一个内容大体相同的故事:一个掘地的农民,一边刨地 一边叨叨:我这前三镐头是给政府刨的,要缴粮完税;再刨三镐头是替公社主任、生产大队 长和生产小队长累的,要付他们工资;后三镐头又是为狗娘养的各种摊派、胡吃海喝干的; 到第十镐头才是属于自己的。

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第三节

给农民扶持

所谓扶持,是指政府应尽快调整其政策目标,改变农业的财政净流出状态,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给农民以适当扶持。

第四,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农业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二,政府应根据不同生产类型农民的实际

收入状况,对低收入、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实施直接收入补贴政策。

第三,政府应加大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力度。我们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三农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遇到困难的关头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努力。

大学生所拥有的热情、信念、精力、学识,对解决三农问题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大学生个人来讲,我们有很多就是生长在农村,就更需要肩负起这份责任,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参加新农村建设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参加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陶冶情操。就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而言,关心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美德。

因此无论是作为一个整体还是作为独立的个人,大学生都应当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来。•

第三篇:大学生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19

调查报告是一种需要深入了解的一种方式,而过程中结合了实践与操作,从而让自己在调查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加多的东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三农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14年1月

【地点】:

【摘要】:“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通过对我国“三农”政策分析,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本文就大学生应如何为三农问题服务,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 三农问题大学生 统筹发展 农村经济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工业化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农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进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农民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和城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差距在不断的拉大从而促使三农问题的生产。

而我想,作为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也许,不,不是也许,而是肯定有着很大一部分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三农”,什么又是“三农问题”。“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14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14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在家乡本溪,市领导十分重视城乡统筹的发展问题。市领导作了题为《加大统筹力度,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报告。他指出,2014年本溪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重大任务,把加强基础设施作为重要支撑,突出助农增收惠民生、科学规划调结构、强基固本增后劲、改革创新促统筹、繁荣农村谋和谐,奋力推动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农村经济发展再创新局面。2014年,本溪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本溪市实现项目农业投入总额22亿元。其中,龙头企业确保投入14亿元,农业园区确保投入8亿元;农业合同利用外资完成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3万亩;新增土地流转5万亩,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市长强调,围绕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本溪市上下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即更加注重彰显特色、落地可行、适度超前,加快落实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更加注重做大规模、延伸产创优品牌,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典型示范,不断改善农民

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更加注重就业创业、改善民生、脱贫帮困,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为何三农问题会变的越来越严峻呢?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在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三农”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农民的利益并未切实保障,农民的困难依旧存在,发展农村,提高农民的水平,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政府及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解决,更是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奋斗。只有“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才有可能尽快实现。

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第一: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现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论是学习农业还胜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要错过。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历史责任。“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现代“三农”问题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去担当。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也正在积极组织、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调研,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断努力着。

如今,大部分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默然视之,甚至有些人都不知何为三农问题,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大学生中可以来说百分

之八十的来自农村。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三农的现状。可事实却是大部分同学却选择了抛弃农业、远离农村、脱离农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错误的引导,我们从小到达就被灌输了走出黄土地的思想,因而长大后总想脱离农村。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民以食为天”即农民才是粮食的创造者。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观点对人们的束缚。

其次:错误的观念,大部分人总是把体力劳动与农业联系在一起,认为搞三农就是卖劳力,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业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就拿发展最快的国家美国来说,很大部分有钱人却是农民。我铭家现在的目标就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上。

再次: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很多人把农村人和城市人划分了严格的界限,甚至在某些人潜意识里对其贴上了三六九等的标签,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思想糟粕,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努力改变,但改变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慢慢去引导去启发争取用比较短的时间去实现这种思想质的飞跃。

基于以上三点,我校应引导启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又一个宗旨,希望通过一些交流讨论活动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通过一些名师讲座来改变一些错误的观念,通过下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三农,从而唤起大学生支援三农的热情。

第二篇:

我这次寒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是“三农”问题的调查,为了这个社会实践报告,我特地回到老家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家里我先查了“三农”问题的一些信息,自己了解了“三农”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针对这些内容制定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我一共印了20份,本来想多印一点的,但是当时赶时间,就只印了那么多。然后我还根据找到的三农问题信息制定了一份三农问题的宣传资料。准备带回老家进行宣传使用。

回到老家后,我首先找到最熟悉的人,给他们每人一份问卷,然后还找到两个姐姐专门为我发问卷的时候拍照,来增加我社会实践的真实性,这不是在作秀。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想法来做这件事的,也觉得这是徒劳的浪费时间没有一点价值可言。可是当我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做问卷的时候,我却突然发现,我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多么的有意义。因为我发现,在这个不算落后的小乡村里面的居民,却居然大多数连三农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不少人都不关心三农问题,认为这个问题和他们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认为这种问题应该是政府机关里面的人关心的问题,与平民老百姓无关。问卷里面有道题是问三农问题中的三农指什么,有五个选项,农民,农业,农村,农户,农田。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农田要算一个,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农田才是最大的依靠,因为农村土地就是农民朋友的命根子啊。可喜的是,我调查的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项就是农业税被取消了。他们对与这点都是很高兴的,因为这减轻了他们很大的负担。“这个政策好不好?”我问到,“当然好啊,不用交钱了嘛!”虽然说现在的农村条件比以前是好了很多了,但是家庭负担也还是比较重的,能帮助农民减轻负担,减一点当然就好一点。“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问题政策,你支持吗?”几乎所有的人都选的大力支持,虽然我不确定他们是否了解那些具体的政策究竟是什么,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究竟有没有给农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究竟那些政策是不是只是空中阁楼,但是我觉得,农民朋友们都是相信国家政策的,他们相信,国家不是违背农民的,他们相信,国家会对他们好的。里面有个问题有一个填写着让我觉得值得思考,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有个人就说他不知道三农政策,所以没有选项可以选择啊,因为四个选项,看电视,听广播,别人告诉,政府宣传。我相信这是位唯一说出实话的人,其他人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些政策,都什么都没说就选,大多数选的政府宣传,我问政府给你们宣传什么政策了,他们说什么都没有,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有哪些政策,“哪有这么好的政府啊。”有个人感慨。我不禁想到,究竟是什么让现在的老百姓不敢说真话了,让老百姓对政府盲目崇拜,都说要跟着政府走,跟着领导走,可是,政府呢,政府又做了什么可以让老百姓心甘情愿跟着走的事情啊,都说要让农民朋友们得到实惠,得到好处,可是,话谁都会说,但是实行了吗?就算实行了,那也得经过层层审批层层考验最后实行的时候恐怕都过了不少年了吧。中国现在政策实施得就是如此滞后,政府宣传的是什么,宣传政府的又是什么,这些宣传,给农民带来的是什么,只是树立了政府在农民心目中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崇高地位,让大家都怕政府。我在网上查找怎么样解决三农问题,我发现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显得太空洞太抽象太不具体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等等。这些政策都说的好空洞好空洞,你说,你这么说农民会明白这和他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吗?中国就搞这些面子工程,表面上弄的好看,可实际上呢,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也难怪农民朋友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政策,因为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啊。日子也根本就不会因为这几点空洞的政策就得到什么具体的改变的。其中有一个问题,“农民问题是指什么的问题?”选项有素质,减负,技术指导。大多数都说是减负问题,少数人说是技术指导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说是素质问题。当初我设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想农民朋友们认为自己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当时在网上查到的是素质的问题,可是却只有极少数人选择,而大多数人却认为是减负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我很想知道。是他们对自己的素质十分自信,还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素质问题不算是问题呢?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减负才是真真实实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问题。农民更关心的不是你说的天花乱坠的政策,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行动,哪怕只有那微小的行动,哪怕只能带给农民微小的实惠。“农业问题主要是指什么的问题”产业化,专业化,技术化。很多人都选择了技术化。我想,在农民的心目中,也许技术的不成熟才是导致农业的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在农民的心中渴求政府能有人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而我们亲爱的政府呢,又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什么呢?都说要去亲民,要去下到农村,与农民们交流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可实际上呢,又真的有几个领导经常亲民了呢?就算真的有人去了,也只是极少的吧。其实这个问题查到的答案是产业化的问题,只是农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产业的概念。什么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许多人都在粮食和土地之间徘徊。他们说粮食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土地,哪里来的粮食呢?可见农民朋友们真的是把土地当成自己的命啊,虽然很多农民现在都不是主要靠农田来维持生活了,但土地毕竟是他们的财富,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产业。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虽然时间很短,调查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我真的是收获很多的。有的时候,我真的想做一个官,然后为农民朋友们,为老百姓们实实在在的做点事,让他们享受一点实实在在的幸福。

第三篇:

为积极响应团省委,省青联的号召,我们云南警官学院治安系06级的13名青年志愿者在两位队长的带领下来到怒江州兰坪县开展了为期10天(7月14日—7月23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为此,我们采取了与青少年座谈、和小学生联欢、深入农户家同吃同住,亲身体会等多种形式。在兰坪县,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一些制约当地农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以新建村为例,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兰坪——“三江之门”,地处祖国西南边境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四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和云龙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以及本州的福贡县和泸水县毗邻接壤,并通过剑—兰公路、黄—金公路、维—兰公路、丽—兰公路等呈星型与周边各县相连,是内地县和边境县的结合部。幅员4325平方公里,辖4镇4乡106个村民委员会801个自然村,人口20万。兰坪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彝族、怒族、藏族、纳西族和独龙族等14个少数民族,占全省24个民族的58,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民居、节日、风情、习俗给景区增加了绚丽的色彩。兰坪的矿藏资源得天独厚,早已名扬中外。其中金顶凤凰山特铅锌矿,以储量大,品位高,成矿集中,易开采等特点,荣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储量达1429万金属吨,潜在价值可达2014多亿元。除矿藏资源外,兰坪的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境内山峦叠嶂,江河纵横,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兰坪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中心地带,地理和交通呈星型向“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各县辐射,是滇西四地十县旅游环线的中心节点和主要入口,自然成为三江并流区旅游通道的中心驿站,所以“三江之门”作为兰坪的一个旅游文化品牌正被世人关注。的确,兰坪有着多种多样的丰富资源,兰坪县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振兴,其关键在于如何加大开发力度,尽快把兰坪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光是开采矿藏,而是要学会加工矿藏。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1、交通不便。进村的唯一一条主道尚未修建好,从村上到镇上的路大部分是土路,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出行基本上都是走路。2、经济收入太低,导致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起来。全村都分布在山上,只有一个村委会办事处的房子,农民人均年收入600元左右,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种土豆,养猪。从整个村来看,贫富也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村里的房子只有少部分为两层房,靠土墼建成,家里有电视、vcd、和小型发电机,人均年收入1800元左右。其他的村民住房多是五六十年代建的,用木头搭建、瓦片堆砌起来的略显低矮狭窄的房子,一副破落不堪的样子,家里几乎没有一件象样的现代家具。村里有8所小学,其中:一师一校6所、两师一校1所、完小一所,三年级后的孩子们需要走很远的山路去完小读完高年级的课程。学校里的课桌、板凳都很简陋,几乎没有一块象样的黑板,校舍更是一栋危房,操场仅是一块凹凸不平的空地。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小学还没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回家。长期以来,村里的文化发展水平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是靠傈僳语,有的村民甚至听不懂汉话。全村有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打工赚的钱是主要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人均的几亩田地只能保证温饱,解决不了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和家庭里的其他开支;偏远山区则根本谈不上商品经济发展。我们此行在新建村也只找到了一个卖便宜烟酒糖茶的小卖部。显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明显。3、资源开发晚。这属于一个政策上的原因。新建村本身处偏远山区,国家对于当地上午政策性投资不够,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振兴经济。4、地理环境特殊。这里属于山区丘陵地带,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与外界的交流很少导致封闭落后。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很落后。同时,当地的土壤十分贫瘠,土地多,平地少,根本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农业灌溉条件不方便,山坡上的庄稼基本靠天收。5、缺乏科学的种植养畜知识。由于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所以根本谈不上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饲养。

二、我们的建议:1、加快农村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调整,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2、兰坪县资源丰富,特别适宜发展畜牧业。应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3、加强公路交通建设。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兰坪必须将县、乡、村三级公路建设好,这样兰坪的东西才能外运,外边的物资才能运入,招商引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4、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兰坪有着旅游资源,境内山峦叠嶂,江河纵横,山川秀丽,景色宜人。神奇的冰川雪原、高山湖泊,碧绿的山间草甸、滔滔江水,无不使人心驰神往,留连忘返。加之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集度假、观光、旅游、考察、探险为一体的云南处女地,故应加强旅游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5、加强对矿藏资源的开发。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开发,以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地方财政的税收收入。6、牢记“治安也是生产力”,搞好社会治安,让游客平平安安来玩,平平安安回家。总之,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怒江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在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时候,既要进行短期的政策调整,更要着眼于长期的制度建设。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采取措施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才能为今后兰坪县“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第四篇:

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铭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15年寒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扶风县,进行“三农”政策的再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与调查,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扶风县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希望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

㈠ 扶风县概况

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扶风县辖池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耕地4.92万公顷。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竖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

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河北拆迁律师,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㈡ 扶风县“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过去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就在扶风县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他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们调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得出三农问题需要再收入的宣传。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我们自己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能再准确的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分析,我貌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户 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 b农业特产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 b听广播 c别人告诉我的 d政府宣传的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第4题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1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扶风县,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扶风县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扶风县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㈢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3.2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4)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3.3从农村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我认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有些问题。

3.4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3.5.1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1)制定农业用地有偿转让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当然并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确保土地流传依法有序进行。2)设立农用土地转让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的替代机制。4)建立土地补偿机制。

3.5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㈣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系民生国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我的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我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实现城乡的差距,减少人民不满情绪的发生和蔓延,保持国家的长远高效发展,建造和谐家园,维持社会稳定!

第五篇: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主要指户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者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

二、调查目的:

掌握本镇农民工的现状,了解和研究这部分群体的工作生存环境、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问题,为家乡制定小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为社会特别是我们大学生了解、关注农民工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三、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地点: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

调查对象:外地来我市县工经商的和我市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这部分人是年龄在16—60周岁,户籍在农村,由外地来我市务

工经商,或者我市在镇区外或在当地镇上务工经商的农村居民。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根据农民工居住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本市9

个行政村,313个村民组中,总共调查了150名农民工(其中:外来人员

75户,本地人员75户)。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100%。

四、调查时间:2014年2月5日---2014年2月10日

五、调查内容:

(一)我镇农民工现状

1.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a、我市县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据调查,在被访问的农民工中16—20岁的占17.3%,21—30岁的占25.3%,31—40岁的占38%,41—50岁的占14.7%,51—60岁的占4.67%;男性占62%,女性占3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4.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可以看出,农民工的主体是农村的壮劳力,也是在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总体素质已经有所提高,不再局限于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b、从事的职业分散。被访农民工中生产工人有48%,个体户有10.67%,服务员有4.67%,技术工人有9.33%,小摊贩有18%,建筑工人共占9.33%。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正从以前简单的体力劳动向多种职业延伸,对城市发展所作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c、以长期务工经商人员为主。“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呈季节性的“候鸟式”的这一务工经商方式已被固定式务工经商方式所取代。据调查,有97.33%的人是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只有2.67%的人是兼业式的农闲时节打工和临时性外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仍主

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据调查,76%的农民工靠亲友或熟人推荐获得现有工作,21.33%的人是通过自己应聘找到工作,中介组织介绍的占

2.67%。靠亲友介绍或帮带依然是农民工务工经商的主要渠道,因为这种就业方式的就业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与农民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有关。

d、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仍以挣钱改善生活为主。在外出务工经商的4个主要原因中,选择“出来磨练自己,增长见识、学技术”的有3.33%,选择“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和职业”的有2.67%,选择“家乡收入低,外出挣钱改善生活”的有86.67%,选择“其他原因”的有7.33%。由此可看出,农民工在经过常年的务工经商磨练后,挣钱糊口观念仍为主导,也有少数人员开始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关注个人自身的发展。

2、农民工的收入和生活现状

a、收入水平有所较高,收支相抵有结余。据调查,16%的人收入在501—1000元,45.3%的人收入在1001—1500元,22%的人收入在1501—2014元,2014元以上的有16.7%;从农民工月平均支出来看,支出300元以下的占2%,301—500元的占10%,501—700元的占58%,701—1000元的占24%,1001元以上的占6%。相同档次的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基本一致,大部分农民工收支相抵有一定结余,能够给家里一些经济支持。

b、居住条件较好,家庭为单元的租房户增多。据调查,在75个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和15个本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有56.67%的人是一家人租房居住,与他人合租的有14.44%,6.67%的较高收入农民工在购房自住,还有22.22%的人居住在由所在单位提供的宿舍。

c、生病以选择私人诊所为主。由于城市医院的检查费和药费又贵,因此,农民工生病时,由于难以承担城市医院高额的医疗费用,使92%的农民工在生病时选择去私人诊所,只有8%的人选择上医院。

d、农民工保障制度仍不完备。据调查,有98.67%的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有3.33%的人参加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有15.33%的人参加了工伤保险。

e、具有一技之长者不多。技术是农民工在城市立足的根本,但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技术培训,一般都是边干边学,没有过硬的技术,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收入。据调查,只有35名在从事现在的工作前接受过技能培训,占被访者的23.33%,在这部分人中,有6人受过半个月的培训,有29人接受过1个月的培训。

3、农民工的心愿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工也享受到了一定的成果,他们对未来的期望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家人和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打工最大的心愿(多选)调查中,有100%的人希望提高工资水平,有62%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有100%的人希望家人平安,有28.67%的人希望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有30%的人希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1、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仍不理想

一胜资水平偏低,欠薪现象依然存在。二胜作环境条件较差,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许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没有配备必需的安全培训,使农民工成为了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高危群体。三是超时间、超强度劳动现象普遍存在,休息权利没有保证。据调查,农民工日工作时间平均在10小时,每月工作时间超过29天。

2、农民工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由于现行的农村、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各级政府财力和企业的认识差距等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工没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一胜伤保险参保率低,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15.33%。二是养老保险覆盖面太小,农民工后顾之忧难以解决。调查表明,被访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3.33%,3、农民工维权比较困难

一是维权成本太高。目前,涉及农民工的高发维权案件,主要胜伤和劳资纠纷。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确实困难,请律师维权成本又太高,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在遇到侵权时,都放弃了维权。二是农民工面对企业处于弱势。农民工大多在劳动密集性的私营企业工作,很多就业岗位会随着产业更替和市场周期而频繁流动和变化,许多农民工面临随时被解聘的风险,因此签订劳动合同率很低。

4、政府的关怀不能使农民工满意

据调查,只有8%的人认为政府关心农民工,有74.67%的人认为政府关心得不够,有17.33%的人认为不关心,这说明政府和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的关怀工作只是得到了近1成农民工的肯定。

六、调查建议:

1.大力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监督和规范用工单位的用工行为。

2.拓展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和教育培训,切实加强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领导。

3.适时提高工资标准,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4.健全和完善农民工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5.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6.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7.切实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并提高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意识。

七、调查总结:

此次对家乡农民工现状的社会调查增进了我对家乡农民工的了解与认识,对这一弱势

群体有了全新的感受。农民工现象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还有很多需要思考、探索、解决的问题,让我貌同努力,为解决农民工问题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献。

1.大学生农村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

2.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1000字

3.大学生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4.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5.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第四篇:三农问题与大学生机遇

浅谈“三农”问题与大学生机遇

摘要:

“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通过对我国“三农”政策分析,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关键字:“三农”问题;统筹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中国正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先进的工业大国转变。“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们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

由于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2。最近,党和政府又提出“买家电进行补贴” 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党和政府自2003年以来特别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亲自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一时间,“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党和政府永远不变的承诺。

在南通,建筑业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已不再是传统的种植业,而是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开始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3。他们既为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又给农村的发展带来资金和技术。农村和城市的交流加强,用城市的发展带动边缘乡镇的发展是我国城乡发展的思路。城市企业转向农村,既增加了就业机会,给农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可解放自己,一边种地,一边外出打工。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下乡”活动丰富着农民的生活,开阔着农民的视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的生活不再那么贫瘠,精神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扬4。地方传统文化活跃在农村舞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农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不再那么保守,不再封建。他们开始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融入城市,开始探寻一种新的生 活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有切实执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其内涵和实质来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去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计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6。

大学生如何在“三农”中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工业化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农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进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农民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和城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差距在不断的拉大从而促使三农问题的生产。

而我想,作为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也许,不,不是也许,而是 肯定有着很大一部分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三农”,什么又是“三农问题”。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 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为何三农问题会变的越来越严峻呢?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在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三农”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农民的利益并未切实保障,农民的困难依旧存在,发展农村,提高农民的水平,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政府及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解决,更是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奋斗。只有“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才有可能尽快实现。

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第一: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现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论是学习农业还是工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不要错过。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历史责任。“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现代“三农”问题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去担当。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也正在积极组织、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调研,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断努力着。

如今,大部分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默然视之,甚至有些人都不知何为三农问题,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大学生中可以来说百分之八十的来自农村。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三农的现状。可事实却是大部分同学却选择了抛弃农业、远离农村、脱离农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错误的引导,我们从小到达就被灌输了走出黄土地的思想,因而长大后总想脱离农村。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民以食为天”即农民才是粮食的创造者。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观点对人们的束缚。

其次:错误的观念,大部分人总是把体力劳动与农业联系在一起,认为搞三农就是卖劳力,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业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就拿发展最快的国家美国来说,很大部分有钱人却是农民。我们国家现在的目标就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上。

再次: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很多人把农村人和城市人划分了严格的界限,甚至在某些人潜意识里对其贴上了三六九等的标签,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思想糟粕,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努力改变,但改变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慢慢去引导去启发争取用比较短的时间去实现这种思想质的飞跃。

基于以上三点,我社将引导启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又一个宗旨,希望通过一些交流讨论活动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通过一些名师讲座来改变一些错误的观念,通过下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三农,从而唤起大学生支援三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美】J·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3.【俄】A·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4.【美】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5.【美】詹姆斯·斯科特:《弱者的武器》,郑怀广等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6.【法】布洛赫:《法国农村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7.【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版。

8.【法】埃玛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著,许明龙、马胜利译:《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商务印书馆1997年。

9.【美】罗吉斯,伯德格著:《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10.【中】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敦煌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

本贴由北京大学论坛会员发布在北京大学论坛,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北京大学论坛推荐答案:农业科技下乡调研报告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时间:2001年7月22日--7月27日地点: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组织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团总支参与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99级、00级部分同学一调查数据概况: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一)经济收入状况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二)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三)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二下乡感悟(一)我看农村教育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二)我为乡亲献计策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周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周家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外国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周家村结下了不解的情节,或许就像大家所说的,她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永远让我牵挂。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许就为某种情感而活,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周家村的乡亲啊!我将在城市的一角永远地为你们而活、而努力。(三)三下乡的意义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1、本帖(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所有言论纯属作者(chuens)个人意见,与北京大学论坛立场无关;

2、本主题由:(chuens)发表在北京大学论坛,如有疑问请咨询作者:chuens;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帖(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时必须征得作者chuens的同意;

4、本帖(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如果chuens转载自媒体,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5、本帖(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立即告知,本站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6、的管理员有权不事先通知作者(chuens)而删除本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三农问题).这比我早上的经济学英文版难N倍!没白来北京大学论坛

下载80后大学生村官眼中的三农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80后大学生村官眼中的三农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大学生村官公基备考:补齐发展短板,聚焦三农问题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而“三农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中央一号文件也都是聚焦“三农”。随着经济增......

    大学生村官范文大全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聘用期间和聘用期满后享受中央和我省规定的有关政策待遇。 1、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

    大学生村官

    安徽省2011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公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从基层一线锻造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引导高......

    大学生村官

    我,于2007年12月作为鹿城区第一批进入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选聘为温州市鹿城区洪殿街道灰桥社区工作人员,正式成为“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员。时光荏苒,悄然间我在灰桥社区已......

    大学生村官

    踏实工作,奉献自我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工作在农村的村官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王丽萍,现任振兴街道南辛安村村主任助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踏实工作,奉献自我》。 “乡......

    大学生村官

    、0557—2871227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从基层一线锻造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

    大学生村官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 实 施 意 见 甘组通字〔2013〕16号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确保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新乡市 大学生村干部 管理工作办公室 文件 新村干管〔2009〕18号 ★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的 通 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