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收入水平低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才能不断地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了很大改善近几年来我们村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在省国税局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我村由传统低效的粮油种植经济向多元高效的混合经济转变村容村貌和农民收入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步迈入了大步流星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一、近年来我村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逐年递增两个文明建设迈开了新步伐村风村貌焕然一新。从物质层面来看 我村农村社会总产值由2000年到2006年增长180人均生活消费水平增加1200元增长200从精神层面来看我村村民素质显著提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增加150人增长83.3我村农民人平纯收入逐年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和可用财力的大幅提升是我村逐步迈入小康村的重要标志。在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民纯收入翻了一番村民素质稳步提高。主要工作做法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员队伍在组织创新中不断增强。一是巩固农村党员活动阵地。主要设施的建设巩固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阵地提供了开展群众活动的场所。二是树立基层先进党员典型。紧密配合村党支部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树立引领农村发展、带头致富的党员干部典型。三是规范基层五个基本建设。协助规范农村党组织的“阵地、制度、队伍、活动、保障”等五个基本建设。第二经济发展在结构调整中实现飞跃。乡里采取以下三项措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一是加强涉农政策宣传。2005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出台为了将文件中一系列的支农扶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宣传好、落实好工作队在认真学习领会的基础上通过座谈会、调查走访的形式协助村干部把政策宣传到组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清楚。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客观现状乡里为我村解决村农业浇灌的问题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乡里投资兴建蔬菜大棚投资兴建黄姜基地动员种植地膜花生投资扶持我村水泥管厂、水泥砖厂和金属加工厂三户民营企业。第三农民素质在教育培训中稳固提高。工作队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的内在素质上。一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二是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扶贫重点在于扶智在每年“六.一”前夕向我村小学开展助学捐 赠活动。三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完善村级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投资兴建农村文化站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第四乡风文明在文明创建中得到全面升华。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开展理论、科技、法律、文化“四进家”活动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村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让农民从看得见的实惠中受到触动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近期我们深入农村基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交谈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是我国农村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但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农村社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新农村建设缺乏资金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和长期的资金投入。原来主要依靠土地承包收入为来源的集体收入现已成了无源之水。村级集体收入大致尚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机动地的承包收入但随着新增人口的增加机动地已所剩无几其带来的收入也很少。二是村中集体房屋的出卖和出租收入。三是上级财政转移
支付。集体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或者缺失大大降低了村集体的权威和力量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 民生活的改善。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而长远的工程很大程度上应该依靠每个村庄的自力更生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参与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近年来由于各级财政在道路、自来水和新能源建设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并提供了一定的资金补贴使村级公路和自来水建设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也应看到由于集体经济的萎缩和国家财政一时难以顾及等原因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基础设施出现了供给不足和陈旧老化等现象。此外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大多数村庄的文化、体育、卫生、公共安全设施较为缺乏或陈旧农村居民既缺乏诸如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基本的活动场所也缺乏公共的卫生室、公共浴池、公共厕所、排污及生活垃圾处理等基本的卫生设施和防火、防灾等公共安全设施。这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生产、人居环境和农民的精神生活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三农村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农村社会资源闲置。青年人特别是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大多迁入城市致使农村的人才出现了某种断层这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政权组织建设对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及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农民的居所也出现了大量的空置村中空闲住宅随处可见这会造成了住宅和土地等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三、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税收工作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部门立足本职结合实际明确思路强化领导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发挥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当好农民利益的保护者、惠农政策的服务者、农村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扩大宣传效果。相关部门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将宣传工作引向深入使广大农民和经营业户全面了解、掌握和享受各项涉农优惠政策。要针对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到位、电话使用十分普及、通讯技术广泛应用的现实不断改进宣传方式。总之要通过有效的宣传让农民朋友不断改进自己的谋生方式努力拓宽收入渠道尽快实现增收致富。二认真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村发展。近年来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已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十一五”时期根据国家规划还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国家将研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相关部门一方面要认真做好优惠政策出台前的调查研究积 极提建议另一方面支农优惠政策出台后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与相关部门有关的各项支农优惠政策落到实处。黄 淮 学 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年级、专业、班级计科系计科专业0901B 姓名 崔洪畅 学号 0934110145 2011年 6 月 2日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
摘要: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农和临时工,且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灌溉困难,文化生活也较为匮乏。农民生产资料的单一决定着农村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社会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迫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最主要的是改变农民单一的收入方式和生产水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调查分析
现状
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收入水平低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才能不断地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了很大改善近几年来我们村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在省国税局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我村由传统低效的粮油种植经济向多元高效的混合经济转变村容村貌和农民收入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步迈入了大步流星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浩大,任重道远。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全社会参与,易于形成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宏观指导,有利于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减少风险,少走弯路,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农村,不能凭主观想向和满腔热情办事,而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要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期计划,分步实施。既要注重经济指标,又不忽视社会发展指标;既要注意发展速度和规模,又不忽视质量和效益;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农民的主体力量;既要体现现代精神风貌,又不破坏农村文化底蕴;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又要请专家论证;既要保证规划的科学化,又要保证实施规划的连续性,绝不能朝令夕改,人去事非。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市农村县区,经济状况有强弱之别,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展模式上要分类指导。比如,各县市开发区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城郊土地、人力等资源,开展以工促农的工业型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可以发挥城郊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服务城市,走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建设之路。在城镇村庄规划、建设上要分类指导,注意城镇村庄布局有利于节约资源、发展经济。新农村规划可以高标准、多功能,进行一步到位式建设,而县区比较落后的村庄则可能是改街、改水、改圈、改灶、改厕;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总之,一定要突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避免运动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人为的样板工程,更不搞所谓“达标验收”之类扰民浪费的评比活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3、以城带乡、社会参与。应发动组织市县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持帮扶农村。探索城市与农村、企事业与农村结对帮扶的途径,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引导农民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决裂,指导农村向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阔步前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1.新农村建设内容: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近期我们深入农村基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交谈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是我国农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村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但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农村社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虽然我村对主干道进行了硬化,但是路面狭窄,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
问题二: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村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农村产业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实惠不大,农村产业化需要进一步调整。三是村民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以及其他生产项目的确定上存在着盲目性。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盲目的确定生产项目也使农民的生产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问题三:受多种因素限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较远的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对新农村建设中几大问题的个人思考:
第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建设的经费从哪里来)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就此次的调查对象而言,村中没有一处集体经济,没有村办企业。农民增收也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缺少统一的指导,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第二: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它需要统筹的规划,需要村与村、与乡镇、与县市之间的合作,需要上级机构的扶植。
就地理位置而言,我村离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镇中心较远;就自然资源而言,它没有资源上的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发展自己的集体经济,单纯依靠本村的力量,一方面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很容易在结构安排上或是项目选择上与其它地区重复,从而造成效益低下甚至是失败,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上级的统筹。在这一方面,国内外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例如意大利南部的小城镇加工业,我国浙江部分地区的村镇加工等。
第三: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 业项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第四:务工人员素质较低成为农民其增加收入的瓶颈。
随着农村劳动力专业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性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控制。
第五:村民文明程度滞后于其它方面,新农村建设出现木桶效应。
新农村建设把重点放在了“村容整洁”上,而对“村风文明”投入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不足,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参考文献:[1]胡智龙
新农村建设实地调查报告 [2] 百度百科
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一、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快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次的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我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时间:2014.8.05-2014.8.15
(二)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走访交谈、网上查询资料
(三)调查地点:
(四)调查对象:
(五)基本概述:80%村民的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所以平时村里的老人小孩比较多,且基础设施较落后,农民的文化生活匮乏。
(6)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新农村现状的调查,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
第 1 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带来的好处和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借鉴和参考意义。同时也锻炼了当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当前新农村的总体现状
(一)收入来源:在公元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新能源: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三)生活水平: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极少的人看过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砖头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电动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9%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空调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新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0%以上,每年都有近十名学生考上大学,村上建有幼儿园及小学。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正在蓬勃地进行,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也有根本性变化。就我 第 2 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里虽然对主干道进行了道路硬化,但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泥巴路,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村上无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露天堆放,露天焚烧,这样易滋生细菌,传染疾病也会造成空气污染。村上排水设施落后,遇到大雨天气路面积水严重且有内涝现象,同时村民的生活污水大多数直排路面。
(二)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村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农村产业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实惠不大,农村产业化需要进一步调整。三是村民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以及其他生产项目的确定上存在着盲目性。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盲目的确定生产项目也使农民的生产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三)受多种因素限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民靠天吃饭,遇到干旱或者洪涝就颗粒无收,收入的不确定性很大。二是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
(四)建设规划不足。由于经济的发展,加上监管不力和缺乏有效的打击手段等原因,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不经批准就直接占用耕地、农保田盖房。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虽然现在村民盖的房子美丽气派,但在屋后却污水横流,目不忍睹,在节水、节电、节能、节地等节约资源方面的设计规划也是一片空白。
(五)文化建设落后。村上的文化建设是比较落后的,村上并没有大众的文化活动中心,没有文化宣传活动。村民闲时的休闲方式就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文化活动单一且落后。
(六)村委会的执行力。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对国家的政策普遍是认可和支持的。但是落到基层及变了样,村干部执行不起来。
第 3 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五、对新农村建设的想法和建议
1.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辛的历史任务,内涵丰富,不能指望“一夜成事”,更不能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建新村、盖新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近,即要尊重民意,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引导,因地制宜搞好新农村建设。
2.新农村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搞强迫命令,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建设过程中不能搞成“千村一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防止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大拆大建,破坏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
3.各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作风上要踏实,行动上要坚定,工作上要求务实,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只搞行政命令,浮夸办事,流于形式。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应为农民着想,要办实事,办好事,不能只写在纸上,说在嘴上,不在行动上见效。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合理规划,切合实际,规划要符合民意,尊重民意。6.加强广大农村青壮年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二门本领,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7.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优先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农民知识化步伐。
8.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村里要统一建阅览室,文娱活动室,使文明之风在乡村开花结果。
六、总结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是高校培养全方位综合素质俱佳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学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 第 4 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通过此次亲身调查实践活动,了解到了当今社会形势下,农村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施行建设的农村里,绝大多的农民从中获得了实惠和好处,生活水平得以很大地改善和提高。并且,我们也相信,中国的农民会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与国家一起大步向前迈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 5 页
第四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与分析(共)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胡智龙
摘要:基于实地的调查和走访村民,同时结合我村的实际发展情况,现对江西省德兴市万村乡瓦万湾村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农和临时工,且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灌溉困难,文化生活也较为匮乏。农民生产资料的单一决定着农村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社会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迫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最主要的是改变农民单一的收入方式和生产水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实地走访瓦湾村调查分析
1A
前言
瓦湾村位于德兴市西南部,属于一级行政自然村,村里设有“瓦湾村民委员会”。瓦湾村林木资源丰富,山水围绕,景色宜人,文化底蕴丰厚,其中“瓦湾古戏台”现为德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康熙年间。瓦湾村内有村祠堂一个,寺庙一个,大小两座水库,大小池塘多处。村里房屋集中度高,排布有序,马路贯穿其中,交通较为一般。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农作物为辅,且农业设施比较落后,现代化不高。农民收入单一,主要靠外出务农和临时工。
一瓦湾村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硬件设施建设
瓦湾村自2010年新农村建设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村内也新建了瓦湾村广场,并伴有一些基础运动设施,提高的村民的文化生活。2010年人均出资100元,政府投资数十万元共同修建了村级公路,实现户户门口是水泥地,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有线电视和移动网络已覆盖全村,安装户达100%。全村也已安装自来水管,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内也新增3辆收割机,5辆耕作机,2辆卡车,轿车多辆。村民大多建起了楼房,同时危房改造工程也在有力进行,已基本实现砖混结构房屋。2011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着手进行:改善水库一座,修建主水渠一条,其它样式水渠若干条,河道改造时修建了河堤,较为有力的提高了农业灌溉和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村民也陆续开始自发创业和寻求投资,有花卉种植园一个,果园一个,鱼塘一个,实现了多重收入。
二软件设施
村内修建了多出知识宣传栏,村委会设置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专栏,村级财务公开栏,通知栏和计划生育专栏,但数据不够清晰和明确,村中的财务状况应该更加透明透彻。村委员大多是党员,上级部门每年都会选取一批党员到别处学习和旅游,对村党员开拓视野,提高办事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村广场已成为大多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广场墙体上有各种成1 胡智龙,男,1991年生,江西德兴人,华东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1-01班电话:1527097xxxx,电子邮件:1935001006@qq.com
语典故的图片绘画,篮球场也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运动中心。村小学由政府投资数万元进行装修改造,铺设地板,装起防盗门,建起水泥操场和儿童娱乐设施,为村儿童的学前教育和小学低段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村教育缺少教育资源,没有新的老师和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化农业认识不清,缺乏强有力的教育,村民的文化素质还是比较低的。
二关于新农村
瓦湾村村容村貌和民风乡俗与2005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基本相符。但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部分生活垃圾随处乱扔,清洁力度还是有待改进。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展现了新农村的新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管理民主,它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同时村民对于本村的认识度和积极性高,有利于村的行政管理。村里配有2名卫生员,由政府安排资金运行,负责对村里垃圾的收集和填埋。但填埋方式污染了环境,随地堆放,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瓦湾村新农村建设走访调查
在调查时,随机采访了几位村民,当问到“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恰逢今年全国大面积干旱,瓦湾村各个方面也遭受了重创。他们回答的是要提高水利灌溉条件。干旱对于农业是很大的伤害,农作物干死,大面积的减产,浇水困难让村民苦不堪言。农作物缺水时,农民往往彻夜难眠,用尽各种办法,包括用抽水机抽水,24小时守水,防止水源被他人窃取。在此期间,农民的劳动负荷很大,天气太过炎热,对村民的身体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伤害,而且村民之间的矛盾也可能会加大加深,为了水源,你一言我一语,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会激增,不利于基层的管理和稳定。对于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也都是一个极大地障碍,从而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
其二,老年人空闲时大多无处可去,农闲时缺少文化生活,大多村民表示无奈,希望能够建起村民娱乐中心。比如老年中心,村活动中心等等,丰富生活的同时增加了与其他村民的交流机会,增加村民的凝聚力。
其三,很多村民对于农业收入很不满意。由于生产资料成本的高涨,单靠农作物种植的已不能收入的稳定,其利润也已大不如从前,也就基本能够保证吃的饱而已。唯有大面积种植才有可能节约成本,但风险很大,由以上原因可知,今年的大旱将会给农业承包户带来不小的损失。
四,瓦湾村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
(一)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
瓦湾村四山环绕,属于江南丘陵地带,降水量比较充足,但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洪涝和伏旱天气成为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夏天的气温能够高达40余摄氏度,且能持续干旱达一个月之久,甚至2个月。同时洪涝时的降雨量过大,农作物有可能被淹死,所以农业蓄水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必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资源的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的农业主要是以家庭农业为主,集中度不高,成本大,土地资源浪费也很严重。这表示着现在的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
(二)单一的收入方式和生产水平
村民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农,且农业生产水平落后,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不高,主要靠体力劳动。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农作物(土豆,马铃薯,花生等等)为辅,不能支撑起农业经济。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瓦湾村还没有形成多样的生产方式,经济没有转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三)文化生活匮乏
瓦湾广场成为村民主要的休闲场所,广场设施匮乏,几乎没有娱乐设施。在人们日益追求物质需求的今天,单一的广场无法满足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对外界知识的渴望。村民交流机会减少,感情淡化,不利于基层的和谐和稳定。形式单一,设施单一,没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是匮乏。
五,关于瓦湾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建议
第一,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增加村里水库的蓄水能力,提高水库的现代化,可以分时段分渠道蓄水放水,实现资源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农田灌
溉的水渠要加强修建,减少水源的浪费,提高灌溉的效率。尽量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实现集中制生产,比如承包制。改善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和资源的利
用率,降低成本。
第二,改变单一的生产方式,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吸收投资。我们可以利用空置的土地
因地制宜,发展多样的经济。比如开发花卉基地,养殖基地,种植水果等等打出
自己的品牌特色。在现实收入的多样式同时,带动本村的经济发展。政府也需要
大力的支持,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结合我乡丰富的矿厂资源,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可举办村集体经济,村民可以入股,进厂工作等多样形式提高收入。
第三,加强文化生活建设。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
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村娱乐场所,老年活动中心,开设村教育中心,开阔村民视野,定期播放免费电影,请戏班近村唱戏,节假日举办活动,改善农村文化氛围,增加村民的凝聚力,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力新农村建设实地调查报告 [J]全国贸易经济核心期刊2011
[2]中国铜都报建设美丽万村[N]
[3]德兴铜都网新农村建设[R]
[4]百度百科新农村建设[S]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
摘要: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农和临时工,且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灌溉困难,文化生活也较为匮乏。农民生产资料的单一决定着农村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社会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迫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最主要的是改变农民单一的收入方式和生产水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调查分析
现状
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收入水平低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才能不断地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了很大改善近几年来我们村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在省国税局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我村由传统低效的粮油种植经济向多元高效的混合经济转变村容村貌和农民收入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步迈入了大步流星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浩大,任重道远。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全社会参与,易于形成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宏观指导,有利于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减少风险,少走弯路,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农村,不能凭主观想向和满腔热情办事,而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要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期计划,分步实施。既要注重经济指标,又不忽视社会发展指标;既要注意发展速度和规模,又不忽视质量和效益;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农民的主体力量;既要体现现代精神风貌,又不破坏农村文化底蕴;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尊重客观规 1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律,既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又要请专家论证;既要保证规划的科学化,又要保证实施规划的连续性,绝不能朝令夕改,人去事非。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市农村县区,经济状况有强弱之别,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展模式上要分类指导。比如,各县市开发区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城郊土地、人力等资源,开展以工促农的工业型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可以发挥城郊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服务城市,走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建设之路。在城镇村庄规划、建设上要分类指导,注意城镇村庄布局有利于节约资源、发展经济。新农村规划可以高标准、多功能,进行一步到位式建设,而县区比较落后的村庄则可能是改街、改水、改圈、改灶、改厕;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总之,一定要突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避免运动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人为的样板工程,更不搞所谓“达标验收”之类扰民浪费的评比活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3、以城带乡、社会参与。应发动组织市县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持帮扶农村。探索城市与农村、企事业与农村结对帮扶的途径,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引导农民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决裂,指导农村向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阔步前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2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1.新农村建设内容: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 3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近期我们深入农村基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交谈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是我国农村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但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农村社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4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虽然我村对主干道进行了硬化,但是路面狭窄,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
问题二: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村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农村产业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实惠不大,农村产业化需要进一步调整。三是村民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以及其他生产项目的确定上存在着盲目性。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盲目的确定生产项目也使农民的生产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问题三:受多种因素限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较远的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5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对新农村建设中几大问题的个人思考:
第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建设的经费从哪里来)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就此次的调查对象而言,村中没有一处集体经济,没有村办企业。农民增收也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缺少统一的指导,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第二: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它需要统筹的规划,需要村与村、与乡镇、与县市之间的合作,需要上级机构的扶植。
就地理位置而言,我村离镇中心较远;就自然资源而言,它没有资源上的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发展自己的集体经济,单纯依靠本村的力量,一方面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很容易在结构安排上或是项目选择上与其它地区重复,从而造成效益低下甚至是失败,新农村的建设 6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需要上级的统筹。在这一方面,国内外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例如意大利南部的小城镇加工业,我国浙江部分地区的村镇加工等。
第三: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 业项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第四:务工人员素质较低成为农民其增加收入的瓶颈。
随着农村劳动力专业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性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控制。
第五:村民文明程度滞后于其它方面,新农村建设出现木桶效应。
新农村建设把重点放在了“村容整洁”上,而对“村风文明”投入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不足,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 7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参考文献:[1]胡智龙
新农村建设实地调查报告 [2] 百度百科
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