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征用与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大全]

时间:2019-05-12 19:3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土地征用与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土地征用与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大全]》。

第一篇:关于土地征用与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大全]

• •

关于土地征用与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7-11-22 10:34:46 来自:《内蒙古土地》

沈阳铁路局 段宝昌

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关系到及时为国家提供建设用地,也是涉及被征用农民切身利益的大 事。如何科学、合理地补偿安置被征地农民,同时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笔 者认为,应与被征地农地的保障功能、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有机联系起来。

一、将被征地农民转为市民,加快城市化进程

(一)作为稀缺资源的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生活源泉和生活空间。在 我国农村,农民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保险,其生活的保障由其所承包的土地承租。土 地既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又是提供农民社会保障的基本财产,农民失去土地时,也 就失去了这一基本的保障财产。目前,既失去土地,又不能享受其他社会保障的农民大 多生活艰苦,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社会保障是指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 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实践证 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确保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平衡器”。建立对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 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有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上述规定,是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根据和最高法律准则。近两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的改革 和发展迈出了较大步伐,已经形成了养老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社会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目前,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上述“三条保障线” 制度还仅适用于城镇。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是由土地自身功能转化来的较为初级的社会 保障,是以有地者为主要对象的保障。

(三)因国家建设而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他们失去了土地带来的保障,仅靠有限的 安置补助费维持生计,将是非常脆弱的。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安 置难、征地难的较佳途径。1.从社会公平角度上,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业,工人失业有养老保险、基本生活保障等,农民失业也应享受同样待遇、同样的标准。况且,目前我国大部分农 村

社区的扶持能力极其有限,既无资金又无技术的农民在丧失土地之后,就业渠道非常 狭窄,他们此后的生活将难以为继。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也不应该出现这种非农民、非 市民,既无地可耕,也无其他生存技能、生活无依的边缘的人、无助的人。将被征地农

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转变为真正的市民,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生而平等的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从工作及管理角度上,修改前实施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了农转非的条件及操 作办法、要求,只规定这一种“出口”,被征地者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农民意见较少。自 1999 年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简单的农转非——既不招工也无其他保障的办法逐 渐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在新《土地管理法》中不再要求农转非,改由农业安置、货币安 置、土地整理安置、保险安置、招工安置等途径进行安置。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级政府 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采用农业安置、货币安置。而农业安置的 后果是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小,先进的农业技术使用及推广受到制 约,更受到加入 WTO 的巨大压力,且造成以后征地的重复安置;货币安置的遗留问题 更是难以估量,由此引发的群访时有发生,各级政府疲于应付。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是简单地回到计划经济时期农转非的老 路上去,它是为农民投身城市化大潮提供保障,为使这部分农民尽快适应市场经济,走 上致富道路保驾护航。同时,这种比较明确的、易于农民接受的安置方法还可以减少基 层干部随意行政、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也保证了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均耕地面 积不变,解决了重复安置这一难题。

二、将部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持续发展所关心的重点问题是将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增长结合起来,以便满足目 前和未来的需求。目前,我国居民的 70%以上在农村,“三农”问题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 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我国政府已把“承认维 持生产所需要拥有的起码的土地面积,并抑制进一步分割土地和限制具有一定生产力的 可耕地转向其它用途”列入《中国 21 世纪议程》,这与我国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土 地利用粗放的现状是极其相符的。无论是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需求条件看,还是从资 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说,加快城市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我国农村乃至全国可持 续发展的首要条件。1.只有加快城市化才能逐步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城

市化滞后 于工业化,就业结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2001 年 11 月中国大陆地区人口普查 显示,中国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 36%,不仅低于世界 42%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与中国工 业化程度相当的国家水平。大量劳动力被滞留在农村,被排斥在参与工业财富创造的领 域之外,自然也就无法参与工业财富的分配,而工业化的本质就是社会财富的创造由传 统的农业部门为主转向工业部门为主。农民转为市民,让农民参与工业财富的创造中,让农民分享到工业财富,增加其收入,扩展其消费,从而增加居民消费总量和提高消费倾向,启动农村市场。国务院发展中心 主任王梦奎认为,推进城市化是 21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农村问题的根 本解决要靠农村现代化、城市化,靠大量人口的非农化。今后五年,中国农村将有 4000 万人从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人口。2.只有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才能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环境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实现统一。至 2003 年底,我 国人均耕地 1.5 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2。将大量人口滞留在农业上,资源已承载不 了农民的生活需求。要求农民以地为生走向富裕已经很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无从谈 起。将大量农民转移出农业,才能发展农业,不断减轻人口对资源的压力,科学配置土 地资源;才能改变我国农业上的超小规模经营状况,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达 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标。从农业上转移出去的农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地、受价值规律的牵引,已 掌握一定生存技能而流向城市的农民,另一种是被动地、受国家建设影响而离土的农民,目前这部分农民进入城镇缺乏动力,离土不离乡,城镇对农民进入缺乏吸引力。因此,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措施完备、保障 有力的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三、实施办法

(一)社会保险费的来源及管理使用。我国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失 业保险费和基础医疗保险费)实行的是“国家、单位或社区、个人三方面合理分担”的筹 资原则,这种筹资原则同样适用于准备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被征地农民。1.国家分担部分。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民集体土地被征用,国家必须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这种权益的保护主 要体现在依法对被征地者进行补偿,对农业人口进行安置。对被征用土地的补偿主要包 括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一般由村、组集体

经济组织统一掌握、集中使用,而安置补助费由安置方使用,如果农民自谋生路,安置补助费发给个人。将被征地农民 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生活有了保障,即进行了安置。因此,安置补助费应作 为国家负担的保险基金,交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使用。2.单位或社区分担部分。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民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权 益。农民的权益主要体现在提供其保障作用的土地上。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承担该农 民保障功能的土地转换为货币(土地补偿费)。以往的农转非的农民得到了招工等安置,但他们在集体中的这部分权益并未完全转出,致使土地资产逐渐积淀在少部分人手中,如有的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转非数量较多,若干年后集体只剩下几个、几 十个农业人口,却拥有亿万资产无法处置。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源头做起,当农民被动地 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时,农民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也随之转移,即支付给提供被征 地农民新的保障的城市社会保障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把这部分补偿作为集体负担 部分缴纳社会保障基金。(此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视为特殊的社区)。3.个人分担部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类地区之间差别极大,因此,确定一个全 国统一的分担标准是不切实际的,应该由各地(市、县)深入地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掌 握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详细数据,了解当地的消费基金,以及各自的经济承受能力、心 理承受能力,根据这些资料和数据,在社会保险制度的供给能力和实际需要之间、在政 府与个人之间谋求平衡,确定个人分担的比例。4.资金的管理。因征地是阶段性行为,补偿资金的支付一般也是一次到位,农民转

为市民的社会保险金中国家分担部分、集体分担部分将一次缴纳,并统筹管理,纳入社 会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之中。这区别于普通的征缴办法,但这会增加 当年社会保险费总额,一定程度上减轻财政的压力,是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要为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险个人帐户。

(二)农民转为市民名额的确定。1986 年制定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因国家建 设征用土地造成的多余劳动力…可以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到用地单位或其他集体所有制 单位、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并将相应的安置补助费转拨给吸收劳动力的单位”,“被征 地单位的土地被全部征用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审查批准,原有的农业户可以 转为非农业 户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这些原则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如辽 宁“三田

第二篇:浅谈城市化进程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必然的过程,所谓城市化便是伴随着经济增长、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经济集中发展的过程。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并不一定是一直向前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就城市化进程这一话题,做浅显的讨论。

【关键字】含义、衡量指标、过度城市化、快速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集聚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城市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变化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和内容是多元化的。而城乡关系的转型,则表明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一、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

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崛起。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1.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2.为城市工业提供原始积累资金3.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4.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5.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后续动力

一、城市化指标

a)人口指标

人口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变化,这

些变化又是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诱因。因为城市生活水平高于农村,于是吸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排挤出了农业生产领域,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不得不去非农业领域特别是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b)城市化的量

i.城市化的“量”,是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方面,如城镇的数量、城

镇的规模、人口和产业集聚的程度、人均GDP,可以用多种指标

来衡量,区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一个最常用的指标。

c)城市化的“质”

i.从区域角度看主要表现在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否与区域经济发

展的速度同步。从内部来看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素质的高低、城

市景观是否丰富而协调、城市文化是否多样、城市环境是否优美、社会治安如何、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观和地段是否得到有效

保护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方面。

二、过度城市化

(一)人口快速增长、无序流动并缺乏管理

国际上通常以居住在城镇内的人口总数占该国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这在操作上比较简便,也利于横向比较,但这种城市化的内涵缺乏全面性,容易产生重城市化数量,轻城市化质量。城市化过程最重要的应通过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吸收他们进城市定居,改变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实质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不是单纯的人口城市化。

而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不能在城镇定居,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解决,还可能出现新的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这正是城市化质量不高的表现。也表现了管理的欠缺。

(二)城市化不等于城市建设、城市无限扩张。

现在有一股风,一说加速城市化,就是加快城镇建设与扩张。城市无限扩大,小城市要迅速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要加速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尽快成为特大城市,甚至国际城市。

城市化必然会促进城镇发展和规模扩大,但是,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城市建设数量增加,而忽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在不降低城市生产力的前提下,降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

(三)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

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城市化不能不顾条件,一味追求速度。要知道城市化速度越快,出现的问题会越多。而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是一种“双向互促共进关系”,即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步伐,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发展。过分强调城市化率会使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甚至破坏这种双向互促共进关系,给城市化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如城市贫困化,失业率提高,环境污染,社会治安问题以及人们的精神压力问题。

三、我国城市化的新变化

a)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经济快速崛起,经济成分趋向于多元化。目前

我国城市化动力结构为:公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外资经济为辅助,三者大体上成鼎立之势。这样的动力结构,就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条件。

b)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c)城市化质量显著改进。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了科技创新,信息

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竞争力增强,城市化质量有了大的飞跃。

城市化是一个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同时城市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人口集中只是城市化的表面特征,经济结构转换,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更才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和实质内涵。城市化是伴随着经济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变迁的一个发展过程,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民意识和生活模式的重大转变的文明过程。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既要考虑其发展速度,也要注意在加速过程中保证其他各个方面能跟上城市化进程。避免导致因为只考虑发展速度,而使质量上发生根本性问题。

第三篇: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何光华

发布时间:2009-12-28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的结晶,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中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西部广西桂北中心城市桂林,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现代化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如何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一项全新而重大的任务。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多功能、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并且投入多周期长、公益性强,事关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一旦建成就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科学进行城市定位,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整个城市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审视21世纪城市发展态势,纵观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轨迹,现代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经济上的高效益。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繁荣的根本动力,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就谈不上建设现代化城市。我们西部地区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城市化进程滞后、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城市功能的各种效应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因此,要谋求城市的发展、繁荣和进步,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加快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和寻求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创新优势,开辟新途径,抢占新高地,保持经济上的高效益,实现经济上的快增长,不断壮大经济实力,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上的高效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集中体现了社会进步程度,是城市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因此,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必须有便捷通达的内外交通,高效优质的通讯服务、充足的水电供给、良好的废污处理和可靠的防灾系统。只有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才能使城市发展得更好、更快。

(三)环境上的高质量。城市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要

求有周全的环卫设施和优美的园林绿化,无污染、无公害,保持生态的平衡和良性循环;人工环境则要求城市建筑的艺术化、民族化、宜人化和个性化,并能充分体现时代感,做到建筑空间丰富多彩、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建筑设计高雅大方;社会环境则表现为稳定安全的社会秩序、健康的社会心理、进步的社会舆论和文明的社会风气;市民对城市有较大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归属感。软环境概括地说,就是人为环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要不断深化城市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城市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氛围。

(四)文化上的高品味。城市是文明的中心,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城市文化,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当今国内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成功实践。因此,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应注重文化建设,靠文化打造城市品牌,靠文化提升城市品位,靠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总之以文化氛围凝聚人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人口上的高素质。市场竞争要靠品牌,城市之间竞争也要靠品牌。严格讲,城市品牌就是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市民的整体素质,因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保证;而人的发展又是推动城市前进的不竭动力。如果一个城市人口素质高,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

(六)管理上的高水平。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市场化、社会化、人性化的原则,建立一整套促进城市发展的、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城市长效管理的新机制、新体制,使城市管理在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上高效运转。

二、加快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实质和发展方向,结合城市实际和特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既符合国情市情、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就西部城市而言,城市化发展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倍努力,整体推进。

(一)推进城市化,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子。在城市化发展思路上,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在城市化发展上,一方面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依托中心城市发展城市圈、城市带,通过区域内城市整合,强化城市间功能互补和深度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发挥中心城市凝聚经济的功能,确立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整体发展,从而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小城镇建设。一是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奠定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形成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三是进一步消除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加速农村城市进程。

桂林市、县(区)、乡(镇)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了,发展小城镇,要立足现有基础,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高规划和管理水平。当前,要以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乡村集镇化、集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如兴安县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末,城镇化水平达到40%,并按照“一中心,四重点,轴向带动”(即以兴安县城区为中心,溶江、界首、华江、高尚四镇为重点,以桂黄公路沿线为轴线,西片、东片两条次轴线,实施轴向带动)的空间格局,抓好小城镇建设。灵川县《规划》要求,到 201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0%,县城达到小城市规模,初步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综合实力明显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阳朔县白沙镇是桂北最大的水果批发集散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是阳朔经济的次中心镇,县政府《规划》提出要重点抓好白沙农产品市场二期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遇龙河景区等旅游景点的开发。而兴坪镇则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重点抓好兴坪古镇保护整治和兴坪景区开发,进一步把兴坪建设成为以山水、古镇、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小镇。灌阳县《规划》强调一定要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培育产业,凸显特点”的原则,突出具有桂北民居特点建筑格调,建设特色小城镇。荔浦县《规划》明确要以促进城市繁荣、经济发展为目的,立足本地特点,结合供电、防洪、对外交通、给排水、环卫设施、园林绿化、消防、城区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土地、旅游等规划,合理布局,扩大县城区规模,当务之急是对县城区公园、景区及主干道园林绿化布局好,做到城区绿化一园一景、一路一色、一街一树,形成环境优美的沿街绿化长廊,完善主街道夜景灯光美化亮化工程,形成街道与夜景灯光的有机结合,尽快把县城建成集人居、旅游、商贸、食品、纸业、饮食、衣架、医药、包装、印刷、小五金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桂林南部副中心城市。同时,市、县(区)、乡(镇)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认真解决好农民就业问题,使农民真正融人城市社会。

(二)推进城市化,必须按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高质量。城市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且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提高城市化质量,就是要按照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推进城市化。首先,要完善城市功能。依据城市的比较优势科学定位,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找准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产业依托,营造提高服务功能的载体,建设富有活力的特色城市;其次,要不断完善城市经济职能。坚持产业立市,把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着力点,加强产业和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真正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以增创城市发展的新优势;第三,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城市规模和功能,切实加强城市供排水、交通、能源、信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大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和集聚空间;第四,要建设高水平的科

技、文教、卫生设施,为市民和投资者创造优越的居住和创业环境;第五,要按照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为城市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三)推进城市化,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源,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文明演变过程。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源;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表现形式和载体,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而现代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城市要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把工业化作为城市化的基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开发经济园区的形式,把吸引外资同自主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城市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二是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传业,把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支撑体系。三是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用现代化装备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技术密集加劳动密集方式推进工业化,形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四是以工业化为依托建立城镇体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城市分工,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五是建立“数字城市”,通过城市信息化建设,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速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四)推进城市化,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的最终目标是要极大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居民更好地享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原则,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既要考虑经济因素,更要考虑人的因素,把改善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作为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抓紧抓好。二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必然带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深刻变化。因此,城市与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城市政府的长期任务落到实处。三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时,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退耕还林步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四要把规划和构建生态城市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要像恭城县那样,通过建设生态市、县(区)、乡(镇),实现由传统的环境保护向积极的生态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促进城市、县(区)、乡(镇)的发展和升级。

(五)推进城市化,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用市场化推动城市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没有形成良性的投融资机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很多,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投入主要靠经营城市这只“魔杖”。高效益经营城市是城市政府的最大作为,也是城市发展壮大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结合起来,把市场机制作为推进城市化的基本准则。一要树立经

营城市的理念,用经营理念规划城市,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城市资产的优化增值。二要把经营城市作为政府的最大任务,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市场化、城市资源资本化、城市经营公司化、资金筹措多元化、政府调控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促进城市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过程,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向领域,鼓励外资、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土地和城市资产经营机制,积极推行公用设施经营权转让,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四要努力消除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加快城市化进程。

(六)推进城市化,必须加强城市管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城市的决策者——城市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政府调控,主体多元,有序竞争”的原则,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一要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精干合理的管理体制、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健全统一的管理法规、快速准确的管理信息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市场化、法制化和规范化。二要不断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和巩固决策的论证和责任制,防止城市建设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三要制定完善城市管理的地方法规,切实做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建立市民监督机制,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社会氛围。四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塑造良好形象;搞好公共事业服务,创造便民宜人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生态管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等。五要注重营造先进的城市文化,以文化品味塑造城市形象。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城市文化设施,发展城市文化产业;靠文化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氛围凝聚人心、民心,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桂林发展研究》2009年第4期

第四篇: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必然途径。自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后,城市化已成为浙江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地处山区的文成来说,推进城市化更是增强经济竞争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赶上平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农村人口城市化这个核心,牢牢抓住中心城镇这个重点,切实有效地加快山区城市化建设。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绘制城市发展蓝图。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推进城市化必须高度重视规划。山区城市的规划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基础条件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平地里做文章。对照城市化的目标要求,结合文成县现有的城镇布局,要坚持做到准确定位、适度超前规划,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努力构筑“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三级城镇体系。要拓展作为县域中心城市的县城,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结合侨乡、旅游服务基地等特点,把县城建设成为“风光秀丽、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浙南“山水乐园”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的规划,要善于依托当地优势条件,确立城镇发展的主要格调、独特风格和地方色彩,做到融实用、经济、美观于一体,与自然景观和乡风民俗相统一,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城市范围内的一些具体规划,政府只能提供几个控制性的指标,具体详规可以由开发商设计,以提高城市规划的档次。

二、多元筹措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县、乡两级财力更有限,各级政府可用于城镇建设的专项投入较少,难以支撑较大范围的小城镇建设,是山区城镇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建设投入将急骤增加。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城市建设市场化步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集体、个人、外资投入等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城镇投融资体制,使城市建设步入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从以下渠道开辟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一是出让项目经营权,实行招商建设。对经营性城建基础设施项目,要采取“借鸡生蛋”、“借船渡河”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集体、个人外资参与小城镇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开辟新的筹资渠道。二是是以地生财,增加城建自有资金来源。政府要严格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资产功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征地,分期入市,通过公开招标、拍卖土地使用权,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思路,动员城镇群众支持、参与城市建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适当、合法的途径,向群众筹集部分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同时,山区城市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依托,确保建设资金来源,达到永续发展。

三、加大改革力度,创造城市建设良好环境。

城市化建设涉及到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山区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城镇配套制度改革的滞后。因此,只有加快城镇配套制度改革步伐,减少城市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山区城市化建设才能加快发展。一是要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城镇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是致约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文成县现有33个乡镇、550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城镇的平均人口仅一万人。城镇规模偏小,所有小城镇齐头并进,人、财、物难以聚集。所以,要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目标,逐步撤乡并镇、撤村并组,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保证城市的建设规模,增强其辐射力。二是要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人口的集聚是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打破现有户籍制度,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凡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或经营场地,并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均可在城镇申请落户,办理城镇居民户口,鼓励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积极吸引高素质的外地人口,增强城镇人口集聚力。三是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入城镇居住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工作,推社会化服务,加强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事业建设,逐步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四是要深化城镇建设方式的改革。要处理好城镇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行由里向外逐步推进,有计划的拓展,集中力量建一片、成一片,投入使用一片。要逐步控制城镇通天房的建设方式,全面推广公寓式建房,拓展城镇发展空间。

四、注重建管结合,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城镇管理应贯穿于城市化发展的全过程。一要理顺城管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当前城镇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协调好部门和地方利益,改变“有利争着管,没利无人管”的状况,建立乡镇城管中队,明确管理职能,真正形成人人都服务于城镇建设和管理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镇容环境管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美化绿化等管理办法,制定具有约束力的乡规民约,强化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法律意识;要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单位、文明庭院、平安社区等创建活动,增强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树立起现代化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对城镇中普遍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占行为,要依法予以拆除清理。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城镇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吸引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小城镇管理队伍中来,逐步充实提高城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更好地投身到城市化建设中去。

第五篇: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被征用的调查报告研究方案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被征用的调查研究方案

1.调查目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农民的土地面积不断地被征用,这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土地被征用的过程是赖以土地为生的农民逐渐失去土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农民由农业户口向非农业户口的转化,自然完成了土地的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样能够很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被征用的也越来越多,而在土地被征用的过程中相继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农民土地征用补偿的合理性、土地征用的方式妥当性、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否得到很好的解决等关于农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次调查将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流失问题,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各项问题,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资料。2调查内容

2.1确定调查研究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积极的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其产生和发展的产物,显然,农民土地被征用是城市化产生和不断加快发展的产物。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土地被征用这关系到所有农业户口的人们的切身利益,本次调查主要以所有被征地的农民为对象来进行的。

2.2确定调查项目

此调查主要是针对在土地被征用的过程中,土地被征用的农民的基本信息(该农民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平均受教育水平,养老

义务情况,育幼义务等)、被征地的情况(征地前耕地面积,土地被

征走的面积,还剩下多少,土地被征用的方式,被征用土地的补偿的原则等)、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前后生活水平对比、农民对土地被

征用的认识和态度等项目。

2.3确定调查方法

2.3.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次进行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被征用的调

查研究方案所设定的主要的调查方法,这主要是因为问卷调查法便于

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被调查者(即被征地农民)的建设性意见和他们

对当地政府征用他们的土地的态度以及在土地被重用过程中当地政

府能否很好的解决好农民土地补偿、生活保障等问题的满意度。另外

问卷调查方法是一种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附加地了解到大量的出乎意料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与此同时,当然问卷调查法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弊端,例如,难以

编码和统计;访问有时存在误差;回答结果有时不标准,当然主要受

被访问者的受教育水平和所处的时空的限制。但是进行过权衡之后,此次调查方案任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进行本次调查。

2.3.2直接访问法

除了问卷调查法,本次设计方案还设计了直接访问法,它具有问

答性、多样性、深入性的特点,它具有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访问方法,本次主要采用了被标准化的非标准化的访问方法。

这样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调查方和被调查方(农民)都不存在严

格的约束,调查气氛活跃,有利于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

对某些问题的了解,对重要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但同样直接访问法

这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工作量的要求较高。

2.4确定调查问卷表

关于被征地农民的意愿问题调查

亲爱的农民朋友:

你好!我们是平顶山学院2008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征收补偿中的矛盾日益突出,被征地农民的各项问题亟待解决。本调查将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流失问题,为妥善

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各项问题,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资

料。本问卷仅用于科学研究,不涉及您的隐私,诚挚感谢您的配合!

一、被征地农民的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

3、您的文化程度()

A、没上小学B、小学C、初中D、高中或同等学

历E、大专以上

4、您家一共有()口人(指吃住都在一起的);(未婚者和无孩子

者不填)

您目前还有个孩子需要抚养您目前有位老

人需要赡养

5、您家的家庭平均教育年限为多少年()

A、6年以内B、6—9年C、9—12年D、12年以

二、被征地基本情况

6、您被征地的面积是亩,得到的安置补偿费为元?

7、您家被征土地占原来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多少?()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其他

8、您家的土地是()下被征用的?

A、政府强制B、与用地单位直接协商C、政府出面协商

9、您家失地到现在多久了?()

A、半年内B、半年至一年C、一年至两年D、两

年以上

三、当前生活水平情况

10、您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A、在家务农B、外出打工C、个体经营D、其他

11、被征地前后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有没有变化?()

A、有B、没有

12、你的年收入(包括工资,种地,补贴等)总共有多少元?()

A、5000以下B、5000—10000元C、10000—20000元D、20000—30000元

E、30000以上

13、您家务农年收入是多少元?()

A、5000以下B、5000—10000元C、1000—15000元D、15000—20000元

E、20000以上

14、被征地前后您家庭生活水平变化情况?()

A、没有变化B、生活水平提高了C、生活水平降低了

15、被征地后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变化情况?()

A、没有变化B、经济发展加快了C、经济发展水平变慢了

四、农民对征地认识度

16、您愿意被征地吗?

(1)愿意,原因是()(可多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种土地收入太低B、相信政府会解决问题C、对征地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D、国家的补偿合理E、政府动员得好,服从安排F、其他

(2)不愿意,原因是()(可多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征地补偿标准较低B、补偿措施或社会保障难以实施C、收入会减少

D、生活没有保障E、征地过程中权益被侵

犯F、其他

17、您的土地被征用后,政府是否提供补偿措施?

A、是B、否

18、若有提供这些补偿措施有何种形式()(多选)

A、提供一次性的土地补偿金B、提供就业安置D、提供就业技能培训

G、提供小额优惠贷款H、致富项目方面的信息I、其他

19、当您的合法权益问题没有得到落实,会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A、诉诸政府或法律B、保持沉默C、视情况而定D、使用暴力E、其他

20、您认为该由谁来承担被征地农民的赔偿问题?()

A、国家B、集体C、企业D、三方都应拿出一部分钱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维持时间

本次调查预计从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7日进行维持一周的调查活动,有具体变动,到时另行通知,如无变动,则维持原计划不变。

2.6确定调查地点

据了解,舞钢市现阶段农民土地被征用现象较为普遍,且现阶段政府十分重视征用土地工作的进行即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的安置问题,并且在这过程中人出现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舞钢市的农民土地被征用问题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此

次安排调查的实习地点是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铁山乡上曹。

2.7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本次调查人员由42名成员组成,每七人一组,以小组的形式,每小组35张调查问卷。

3.调查报告的撰写及调查结果的统计

所有调查活动最终都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的调查报告的撰写是我们整个调查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只有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才能够呈现我们本次调查活动的结果,以达到我们本次调查活动的目的,妥善处理好土地流失问题,为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些许基础依据。

调查报告发放和回收是调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不可或缺的就是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对于数据的分析本次调查预设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概率统计法等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得出调查表的基本信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本次调查的实质性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达到预期的目的。

4.调查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

方案的设计是否体现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方案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操作性、方案设计能否是调查质量有所提高这关系到我们本次调查活动的效果,因此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被征用的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与评价效果还是必须注意的。

下载关于土地征用与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土地征用与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推进安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思考

    关于推进安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思考【摘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反映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本文结合安徽省情、城市化发展现状 ,就如何......

    浅谈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投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投资 作者:程征贵 林子文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很严峻,耕地数量的逐年锐减,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化进......

    城市化进程分析

    城市化进程分析 王建康201***1工商4班 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

    世界城市化进程范文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2.20)★2.逆城市化★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9)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6~37图2.25)1.城市化对......

    近郊地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系统思考

    近郊地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系统思考b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系统思考b区是1997年由a市原郊区划出部分地区成立xx、xx、xx等三个区后成立的一个新城区,位于a市北部、东北部,人口170......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的读后感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的读后感 在看完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主任研究员李津逵教授对于《对中国城市化 进程的思考》的视频后,我感触颇深。李教授主要考虑的是民生问题,他以“失......

    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冯雷、解慧、孔祥敏 一、城乡结合部的基本特征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程,都是由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人口并趋向集聚,因此也是由农村地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