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在2006年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市长××*
二〇〇六年一月十日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部署2006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
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回顾
2005年,我市在经受倒春寒、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和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严峻考验下,以做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全市农村地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9.8亿元,增长127;实际使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19.2;到位内资48亿元,增长1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亿元,增长34。农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6元,增长14.6,从“九五”期末北三市最后一位上升到第一位。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优势产业迅速膨胀。农业生产喜获丰收,水果、蔬菜、畜牧、水产产量和效益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0.1万吨;畜牧产品总产量达到17.7万吨,增长28.9;水果总产量达到38.6万吨,增长8.4;蔬菜总产量达到58万吨,增长11.5;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7.5万吨,略有增长。畜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已成为发展的主导方向。到2005年末,累计建成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162个,2005年当年就投入资金8400万元建成102个,超过以往年份总和,当年增养肉鸡800万只,肉牛4000头,生猪5万头,创产值2.3亿元。水果业发展势头强劲,果业大市的规模优势持续加速扩大。新植名优果树6万亩,增长20,其中新植苹果3.6万亩、樱桃1.1万亩。进行精细管理,应用先进技术,果树授粉8000万株,果实套袋10.1亿个,优质果品率达到70以上。保护地生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新型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在品种上由传统的蔬菜生产向水果栽培和畜禽养殖转移,在功能上由单一栽种型向以“四位一体”日光温室为代表的复合型调整,新发展保护地3万亩,新建百亩以上小区25个,基本形成复州城棚桃、驼山草莓和樱桃、杨家韭菜和食用菌、李店和炮台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带。水产业优势迅速膨胀,环渤海最大的海参增养殖基地进一步巩固。新增池养和浅海底播养殖海参2.5万亩。水产品苗种生产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新建陆地工厂化养殖车间4.7万平方米;海域管理进一步规范,获得国家海域管理先进市称号。
——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农业综合竞争力迅速提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取得量与质的同步跃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6家,其中当年新建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超千万元企业6家),总投资3.8亿元。投资1.5亿元的成达食品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后日可屠宰肉鸡25万只;投资1亿元的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当年建设并投产,日加工水果2000吨。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实现营业收入40多亿元,实现出口供货额15766万美元,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扶持和新建以农业专业生产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个,并为各类组织配置计算机40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0个,拥有会员2.6万多人,与9.6万户农民签订生产订单,其中种植业订单65万亩,养殖业订单4000万只(头)。市场开拓向纵深发展。新建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11处。新建千吨以上恒温储藏库19个,新增储藏能力2.5万吨。重点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农产品经纪人,鼓励他们积极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年经销额50万元以上农产品经纪人已发展到300多人,当年新增36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产品经纪人年销售农产品100多万吨,促进了农产品的畅销和增值,为农民增收做出重要贡献。
——科技兴农战略稳步实施,农业科技得到有效应用。科技服务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围绕“帮着农民算,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围着农民转”,安排农业科技人员自定课题、自选项目、自寻载体,开展下乡挂牌服务,大力推广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举办科技培训班420期,培训农民17.6万人次;举办科技大集28场,送书2万余册,印发科技资料30万份;引进新品种6个、推广新品种28个,测土配方施肥、果树铺设反光膜等农业增产增效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实现节本增效1亿元。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3处,获得绿色食品标识21个。完成一池三改700户,大中型沼气池5处。
——农业设施和生态环境
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潜力显著增强。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建设重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131项,新增灌溉面积3.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2万亩;松树水库除险加固、东风灌区配套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实施,完成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植树造林17万亩、3741.6万株,其中完成绿色通道120公里,绿色屏障17.2公里,河流绿化35条,围绿32个,村屯绿化23个。全年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创历年最好水平。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310公里,有65个村新通了柏油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完成27个乡镇(本文源于文秘城:http://bigwm.cn)办远程教室建设,配备2223台计算机;为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杂费122.4万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投资2260万元,新扩建和维修22家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改观,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7处,解决7809户、2.6万农民饮水困难。全面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3.4万人,新改建卫生厕所6900座。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到9万户。
——党的农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民保障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128.9万元、良种补贴39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参合农民达到35万人,超出计划15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扩大到1.2人,发放保障金632万元。救灾救济工作效果突出,发放救灾救济款229万元;投资141万元为94户遭水灾农民建房。落实扶贫开发项目13项。6个乡镇214个村民组完成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审核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3.6万户;处理涉地纠纷280余起。21个乡镇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有16个实现了电算化。引导农民规范流转土地2.8万亩。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万人。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措施得力,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采取扎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全方位防控疫情。一是坚持强制免疫、消毒、监测、监管。对全市畜禽全部进行免疫注射,注射密度达到应注射量的100%;对全市22万农户的饲养场所、院落和主要交通道口全部进行消毒;对商品鸡进行抽样检测;对畜禽交易场所、屠宰加工场点等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坚决防止外疫进入我市。在李官镇、许屯镇和境内的7个高速公路口设立了动物防疫检查消毒站,对进入我市运载畜禽的车辆、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开设了运禽车辆专用通道;在主要入境通道上,建立消毒带。经过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功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阻在我市以外,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安全。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重点项目多、农民增收幅度大、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大,特别是作为“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胜利完成了“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向奋战在农业战线的各级干部、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村金融工作者、农业企业家和农产品经纪人,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现在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政策和农产品价格因素对提升农民增收空间是有限度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待于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和重大畜禽疫情等因素制约较大,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农业品牌较少,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农业竞争力总体上不够强。三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撑能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基础设施较差,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少,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四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土地、拆迁等方面矛盾纠纷呈增加的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的起始之年,也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摆到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上,一切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展开,我们要真正肩负起这一历史的重任,努力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力争一年见成效,三年看形象,五年有大成。这种新的形势,对我们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大连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围绕支柱产业优势,做大主导产业规模,突出抓好畜牧、水果、保护地、水产生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快实施效益倍增计划。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实现粮食总产量40万吨,畜牧产品总产量20万吨,水果总产量40万吨,蔬菜总产量6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7.8万吨。
(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牢固树立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的观念,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强化规模生产,实现“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使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特。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养殖小区建设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基础,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持续高效”的原则,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60处,扶持养殖大户10个。增加养殖肉鸡1000万只、生猪20万头、肉牛2万头、奶牛1000头。种植业由粮食种植向果菜栽培发展。新栽名特优果树5万亩;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建设保护地3万亩;扩大创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万亩。加快海洋产业化进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近海养殖业,提高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益,新增池养海参面积1万亩,浅海底播参苗5000亩。积极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采用良种良法,实行标准化生产,使优势特色农产品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带,成为区域性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和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主要是东马屯苹果、得利寺龙口樱桃、李官葡萄、复州城桃、驼山红富士苹果等水果生产示范基地,炮台和牛、泡崖肉鸡、永宁生猪等畜牧养殖示范基地,交流岛池塘海参、炮台工厂化育苗等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李店、老虎屯现代等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全力膨胀农产品加工业。强化“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抓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使我市的龙头企业能够快速实现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应用、开发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业,尽快吸引增量,扩大存量,提高质量。年内新建、扩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家。继续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放手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和经纪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关部门和乡镇要重点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合作组织要真正做到运行规范、约束严密、高度协调,成为农民进市场的可靠载体和抗风险的有效保障。深度开拓农产品市场。探索建设促进市场、企业、合作组织、经纪人有机联系,集信息、储藏、包装、运输、检验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市场。积极扶持农产品经纪人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引导经纪人着眼于国内外大中超市和批零市场,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和畅通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年内,重点培育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经纪人10人。努力扩大农业订单生产。鼓励并组织加工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在双赢基础上与农民签订农业生产订单,带领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发展种植业订单70万亩,养殖订单4000万只(头)。
(三)完善服务平台,发展乡村工业和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农村经济,向以城镇和工业区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转变。要按照城乡工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思路,重点加快乡镇工业区建设,打造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实现工业集约、集群发展;要全力培育主导产业,尽快形成农村地区较大经济增长点;要支持农村地区承接工业项目,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年内引进建设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0个。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成果。根据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梯度推进,以城区为中心,以复州城镇为次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全力构建高水平的城镇网络体系,使绝大多数地区能够充分得到中心城镇的带动和辐射。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加速实现农民收入由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向经营性收入转变。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劳务中介组织依法输出劳务。研究与发达地区和大企业进行对口联系,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提高转移就业率。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增1万人,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在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表现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同时,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对带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创业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要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技农兴战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最根本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技术和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坚持以“政府引导、培训基地市场化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创新培训体系,完善服务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培训长效机制。强化农民夜校、农民职校、远程教室及巾帼网上执法培训基地等建设,定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农村技术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传播中心。年内培训农民20万人次,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绿色证书”培训3000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推广一批成熟技术,示范一批有较大潜力的新技术,攻克一批制约农业增产增效的重点技术,不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全年引进新品种36个、新技术12项,推广新品种28个、新技术22项;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年内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大户20个;深入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挂牌服务活动,加快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到企”活动,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五)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大力争创名优品牌。组织好涉农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搞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依托现有特色农业、特色产品,筛选一批市场效应较好、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整合资源,扩大产品市场知名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建设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特别要加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加强动植物的检疫、防疫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力争新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个,市级6个;要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以优质农产品立足市场、扩大市场,年内争创绿色食品标识10个,有机食品2个。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加大对粮油、蔬菜、水果等食品的卫生安全监管力度,全市大型农贸市场要逐步配备农药残留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完善食品放心体系。积极抓好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我市优势农产品境外和域外宣传和推介力度,提高我市农产品对外知名度。
(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加快营造农民持续增收的新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统筹规划建设与管理,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格局。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修编完善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调整,力求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城镇及村庄。积极探索“迁村并点”建设,以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为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周边分散农户、小村庄向规模较大的自然村靠拢。完成200公里农村公路网建设,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做好农村社保扩面工作,引导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为务工者办理养老保险;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低保人数达到1.42万人,保障面达到2%。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85%以上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认真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和医疗费贵的问题。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1.86%以内;对农村中小学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费、课本费等项费用;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不足百人学校20所。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增加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为100个村安装无线广播。实施农村困难户安居工程和移民搬迁工程,改造80户农村生活困难家庭危房;为230户贫困残疾人新建和修缮房屋;搬迁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和生活困难居民200户,重点解决好泥石流易发地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建设人畜饮水工程20项,解决2万人饮水困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坚持把农村环境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创建、环保创建活动。要从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农村环境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按照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标准,集中整治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污水横流、村舍乱建问题,保持村容整洁,改变农村面貌。
(七)夯实农业基础,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制定水资源发展规划。完成重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120项,治理水土流失13万亩。搞好东风灌区改造工程,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加快推进松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强水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对大沙河、复州河等重点河流和险工险段的治理,保护河道安全,增强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以建设绿色瓦房店为目标,突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着力抓好绿色通道、河流生态绿化、绿化村和围绿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和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全面封山禁牧,妥善解决林畜矛盾,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全年造林17万亩,植树4000万株。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巩固和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抓好“一池三改”、“四位一体”和大中型综合沼气池建设,年内建设“一池三改”800户、“四位一体”600个、大中型综合沼气池5座。做好农业普查工作。根据上级部署,今年我市要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主要是查清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变化情况,为研究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组织,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依法普查,保证质量。
(八)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全年完成土地流转3万亩。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牢牢抓住国家、省和大连市对农业加大投入的机遇,多形式、多渠道争取支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外来资金和本地民间资本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覆盖范围,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事业发展。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协调金融部门,为农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6.5亿元,有效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的瓶颈制约。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报刊杂志“限额制”等落实情况的专项审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完成延包村组的经营权证审核发放以及发放资料的归档工作。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调度检查力度,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尤其要确保完成“三增一保”目标。
同志们,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已经清晰,目标已经明确,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在全县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部署2012年重点任务,研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
县委、县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马上高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圆满完成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再创新佳绩,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向好,有力支撑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启动农业自然灾害Ⅰ级响应预案,全力抗旱保苗,战胜了6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夺取了小麦丰收。全县156.2万亩小麦平均单产417公斤,总产65.2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同时,抢抓2011年被列为全国50个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的机遇,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3900多万元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建设14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创造了夏玉米亩产838.4公斤的全省最高单产记录,辐射带动了全县粮食的大面积均衡增产。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09.7万吨,实现“八连增”,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受到国务院和省市表彰。
(二)组织实施农业重点项目。一年来,累计实施七个农业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607万元。培训新型农民8230人,建设农村沼气池1000口,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等重点项目进入扫尾阶段,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一期已经竣工,二期工程即将实施。
(三)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加大了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农资质量检测,深入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强化了种子市场监督检查,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组织开展了“瘦肉精”、“兽药质量安全”、“地沟油”等专项行动,确保农牧产品和食品安 全。全面落实封河禁鱼工作,积极开展渔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全县封河禁鱼面积1.5万亩,渔业安全生产责任零事故。
(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财政奖补力度,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上档次、创名牌。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基地规格,申请“三品”认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和农超对接活动,积极参加2011年皖西北(阜阳)年货交易会、阜洽会、上海农展、北京农展,成功举办2011年临泉县优质农产品展销会。认真开展龙头企业考核晋升工作,推荐47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新建省级标准化基地3个、市级4个。组织6个企业申报绿色食品、2个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新增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51家,总数达376家,带动农户3.2万户。
(五)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狠抓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实,通过“一卡通”直接兑付粮食补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等各类涉农补贴资金3.1亿元。注重做好农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监督管理,全县审批 “一事一议”项目375个,筹资2926万元,由群众民主决策,集中用于村内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项目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30元,增长16%。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认真处理农民群众来信来访及案件查处 工作,全年实现涉农信访0积案。
(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改造县乡道路8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延伸工程25公里,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43座,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处。涎河治理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全部完成,界南河治理工程正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水利工程土方403万立方米,修复加固堤防85公里,疏浚中小沟360公里,新建配套桥涵1760座,新打机井346眼,治理农田面积4.3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2万亩、除涝面积6.7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建设绿色长廊152公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38万千瓦。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全年整合各类资金36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77个。完成4座35千伏变电站和194个农网工程,农村电力设施逐步完善。
(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狠抓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实施。项目总投资3897万元,申请上级补助35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示范村在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总结2011年,可以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是广大农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也是全县各级农业部门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开拓进 取、成绩最为显著的一年。我县粮食生产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农业产业化、新型农民培训、沼气建设、农机化、林权制度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项工作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成绩的取得,利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利益于各乡镇、各部门的真抓实干、共同努力,得益于全县各级农业部门的奋发有为、科学指导,得益于广大农技人员、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无私奉献、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二、扎实做好今年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从全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可以看出,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省、市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氛围也更加浓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粮食和农业生产要在高起点上保持好势头、取得新进展,面临发展基数和生产成本高、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不确定等诸多挑战,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一是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我县粮食实现“八连增”后,产量基数高、后续能力弱,继续提高单产的压力加大; 气候条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农业防灾减灾压力加大。二是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2011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增长16%,达到4030元,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处于较低位次,赶超任务十分艰巨。三是转型发展的压力加大。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经营体制机制不健全,各级市场准入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禽污染防控任务较重。四是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没有根本转变,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种粮比较效益持续走低,灾害性农业气象发生频率日益频繁,农产品市场波动较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县上下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一)总体思路是:坚持“三化同步”,按照“科学发展、奋力赶超”的要求,落实好中央、省、市对“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为根本支撑,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重大举措,以深化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争先进位为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规划实施,巩固全国 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千方百计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持续增产,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步伐。
(二)奋斗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万吨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5%,农产品加工值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达到4680元。
(三)重点任务
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狠抓农业生产。围绕“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总产”的目标,以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四良”配套为抓手,全面推进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结合实施45万亩玉米振兴计划和6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重点打造全县20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统筹抓好乡镇千亩示范方、村级百亩示范点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整体水平,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万吨左右。积极发展蔬菜产业。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重点发展钢架大棚、日光温室反季节设施蔬菜栽培,稳步扩大蔬菜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成立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形成繁、种、销专业化、分工化、系统化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以股份制形式吸收社会资金投入蔬菜产业领域,带动蔬菜产 业基地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向山东寿光看齐,争创全国闻名蔬菜产业基地。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按照规划引导、项目扶持、典型示范的思路,巩固发展范兴集大棚早春西瓜、杨小街西洋南瓜、高塘蜜本南瓜、白庙鲁阁大葱、滑集甜叶菊、高塘中药材等一批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生产,一乡一业经营。支持龙头企业与特色乡、村实现对接,共创基地,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力争2012年特色农业规模较上年有较大发展。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利用好临泉园艺场、柳家荷花、老丘堆等现有资源,挖掘河流、古树、田园风光、历史遗迹,着力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发挥农业的文化传承和休闲娱乐功能。
2、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扶持规模养殖,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肉牛、生猪、山羊和禽类养殖,加强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力争全年新建养殖小区 20个,新增规模养殖场100 个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3、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围绕农业产业化倍增规划,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继续实施贷款贴息政策,深入开展银企对接、科企对接、村企对接,促进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扩建基地,延伸链条,提升档次。继续引导全县重点产业化 龙头企业进园区,完善规划,健全设施,引领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争取全年新增市以上龙头企业10家以上,省市级名牌农产品6个以上,实现龙头企业产值50亿元。组织重点企业积极参加合肥、上海、北京三大农展,今年要筹办好首届豫皖边界县(市)农产品展销会,充分利用农展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农副产品流通服务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全县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4、加强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入贯彻“水利安徽”战略,认真编制水资源规划,高起点建设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项目,启动防洪、防旱、防污、供水“三防一供”的新一轮水系治理工程。重点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洼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年计划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9万亩,扩挖塘坝911口,清淤农村重点沟河55条,更新改造集体泵站475千瓦,新打机井及配套720眼,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2万亩,解决 1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开展林业生产,计划完成长防林工程0.2万亩,一般社会造林0.6万亩,新造和完善农田林网22万亩,四旁植树360万株,育苗0.15万亩。当前,已进入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全县应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树树造林热潮。要实施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和农机富民提升行动,围绕粮食生产,资金集中用于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急需机械,把第一批农机购置补 贴资金1310万元落实到位,力争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41万千瓦。着力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不断加大农机培训力度,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遏制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发生。以沼气建设为抓手,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农作物秸杆和畜禽粪便回收利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以改水、改厕、清垃圾、清污水为重点的乡村环境整治。
5、探索发展现代农业。全县各乡镇都要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坚持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理念,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应用为特色,既具备规模生产,又能引领农民共同发展的示范型园区,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渡。重点抓好单桥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整合现有各类农业项目和资金,向示范区集中投放,严格建设标准,做到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聚焦,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县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样板区。
6、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培育主导产业。把培训和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示范村发展主导产业,采取以奖代补激励示范村壮大主导产业,内引外联架桥梁帮助示范村做强 主导产业。坚持以城带镇、以镇促村、综合治理、递级辐射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加大土地复垦和治理力度。以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为动力,以土地整治为平台,以农村居民点整理为抓手,把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城镇化过程中的“双增一减一提升”的目标,即耕地面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居民点减少和土地利用率提升。严格落实规划编制,从源头上扼制乱建滥建现象。结合S102沿线的谭棚、杨桥、牛庄、张营、白庙、鲖城、关庙等10个乡镇旧村庄整治工程,全面实施中心村和居民点建设,打造一批示范亮点工程。阜新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的乡镇要科学规划,统一实施集镇和村庄建设,做到布局合理,集中居住,功能配套,管理完善,坚决杜绝占用河道建房、不按规划建房、毁占耕地建房现象。与周边县市区毗邻的乡镇要尽快完善集镇规划,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加快建设管理步伐,展示临泉新形象。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利长远的政策措施,农业部根据1号文件精神,把今年定为“农业科技促进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重大机遇,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新遴选立项一批符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的农业科技项目。一是以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粮食生产、规模养羊等产业发展方面的瓶颈技术难题。二是加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的攻关与集成配套。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一批农业先进技术,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
(二)强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以满足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深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田。一是重点推出一批适合我县气候、环境和种植模式、丰产性好、抗性强、品质优的主导品种和部分国内外一流的,满足我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总结近年来我县研究、摸索出的行业专项成果,遴选简化实用技术,采取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广播电视、科技网络等多种形式普及与传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二是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实行专家定点联系乡镇制度。要求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定点联系到乡 镇。三是依托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在全县普遍实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四是依托粮食高产创建,力争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着力突破农业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向全县推广应用。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所在。当前,我县着重做好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重点培训10000名职业农民、100个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1000户科技示范户,广泛开展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一是开展阶段性技术培训。针对不同季节时段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二是重点抓好职业农民培训。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培训、科技培训、示范户培训等各种培训资源,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系统化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三是深入推进农民 13 创业培训。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并通过系统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四是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送教下乡,采取进村办班等多种形式,吸引留乡务农农民,特别是村组干部、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五是开展基屋农技干部技能提升培训。今年以来,我县已分两期组织全县基层农技人员赴宿州接受脱产培训,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六是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三支一扶”毕业生到乡镇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补充机制。
(四)夯实基础条件,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按照合理布局、填平补齐、夯实基础的总体原则,加强农业科技条件能力建设。一是改善农业科研条件,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1-2015)》的要求,重点加强我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及农业应用研究示范基地等建设。结合相关行业建设规划,加强一批农作物改良中心、动物防疫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等项目建设。二是建设33个农业科技试 验示范基地,发挥其研究、示范、展示和培训功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三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对乡镇区域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实行全覆盖,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四是建设高标准农田。依托高标准良田建设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等支农项目,多方整合项目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条件。
四、突出效能强化落实,以良好作风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再创新佳绩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效能意识,认真落实会议要求,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服务,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指导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水平。
(一)加强领导,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各乡镇各部门要自觉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真正做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各涉农部门都要主 15 动作为,履职尽责,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我县“三化”同步发展这篇大文章。
(二)抢抓机遇,在加大投入上下功夫。要抓住中央、省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特别是对农业科技、农田水利等公益性建设大力投入的机遇,加大农业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切实做到该得的份额不能少,能得到的多争取。县政府保证每年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各乡镇各涉农单位都要量力而行,以实际行动把加大“三农”投入落到实处。
(三)转变作风,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少说空话大话,多做实事好事,拿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新招、实招,解决好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诚意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保护和激发广大农民投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信心与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增添不竭动力。
同志们,做好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第三篇: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交流材料(08.02.26)
新思路新举措 新目标新突破 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
(2008年2月29日)
2007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紧紧围绕开展“新农村建设推进年”活动,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呈现出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增幅17.28%,创历史新高。
(一)调优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初显端倪。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全县粮食总产7.8万吨,同比增长7.6%;茶叶总产7397吨,茶叶初级品产值2.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13.6%;蚕茧总产3796吨,增长4%,继续稳居全省第一大县;黄山贡菊总产1858吨,花农收入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39.3%和20.7%;果品产量3.2万吨,果农收入4000万元,同比增长13.6%和15.9%;生猪饲养48万头,同比增长10%。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茶叶、贡菊、蚕桑、果品等主导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全年新增和改建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2万余亩。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增至28家,年营销额突破6.5亿元。新发展21个专业协会和3个农民合作社,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406人,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3154人。全县10万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6.1亿元,增幅达10.6%。
(二)加强基础建设,农村环境大幅改善。认真实施“村村通”工程,完成了95个行政村、184公里道路建设任务。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45个村、1616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着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范村等22个村的村部大楼建设,兴建黎明等村农民新居10处,建好王村等村公益性公墓11处,北岸等21个村的农民健身公园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农村有线电视基本实现城乡联网,改徽工作全面铺开,仅慈张线郑村至桂林段就完成258幢非徽派建筑整改工作。大力推广沼气、垃圾及污水处理等新技术,普遍建立卫生保洁制度。
(三)狠抓示范引导,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的新农村建设,无论在现代农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还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都比上年有了新的进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标村示范引导作用开始显现;申报达到“十有标准”的9个示范村顺利通过市级考核。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活动中,“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态环保佳、组织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等六大亮点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保障水平。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民参保率达到88%,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农村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300.7万元五保户供养经费拨款到位。14695人享受低保,523万元最低生活保障费通过“一卡制”分季发放到人。52083名贫困学生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费1505.2万元。改造D级危房面积2.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2.6万平方米。902人享受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58.2万元奖扶金通过“一卡制”发放到户。积极开展“文艺演出到农村、千场电影进乡村”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全面建立健全村两委制度和村规民约,民主管理扎实有效。
2008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开局年,也是我县实现“十一五”规划和“一年新气象、两年新崛起、三年新跨越”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8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主线,以科技注入为动力,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其目标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在确保市、县级新农村示范村达到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水平;力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围绕“突出发展茶桑菊业、优化发展粮油果蔬业、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的产业培育重点,采取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立足实际,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壮大茶叶、蚕桑、贡菊、蔬果、种养业等特色产业基地。(1)做大做强茶产业。继续实施茶树良种工程,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5000亩,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继续举办茶叶展示展销,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茶农、企业效益;(2)大力发展桑蚕生产。以基地建设和提高蚕茧品质为重点,加快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实现优质桑园7万亩,年产蚕茧4000吨以上;(3)大力发展黄山贡菊。实现种植面积4万亩,花农收入1.5亿元。(4)着力发展特色蔬菜。以提高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特色蔬菜生产,建设1万亩甘蔗基地、3万亩大棚蔬菜2万亩高山蔬菜生产基地;(5)大力发展优质果品。以打造中国水果之乡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抓好基地标准化生产、果品深加工、市场销售体系建设,争取枇杷、山核桃、葡萄、杨梅等特色优质果品面积增加1万亩以上,新建1—2个果品贮藏加工企业;(5)加快发展规模养殖。充分利用目前市场价格的拉动效应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提高养殖业比重。
二、实施农业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植壮大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创新型、成长型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现有11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力争有1—2家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
(2)加快实施农业项目。把握国家投资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抓紧论证、储备和上报一批项目,加大跑省跑部力度,力争全县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投入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加快现有“东桑西移”、沼气、测土配方施肥、茶树良种等项目实施进度,尽快发挥项目效益。
(3)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加强对现有农民合作组织的引导,提升生产发展规模,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积极引导有一定销售渠道、生产加工技术、资金和有拓展能力的社会能人,牵头联合农民组建主导产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组织成员收入。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组织30家。
(4)扩大农业对外招商。继续全方位开放农业投资领域,鼓励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扎实做好农业招商项目的编制、论证、整合包装,积极引导境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进入农业领域,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打造华东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完善四大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1)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职能,创新机制,实行酬效挂钩,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科技入户率,提高农民整体农业科技水平。
(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启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工作,狠抓农药市场管理,建立农药残留速测点和动物疫情监测站,加大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执法力度,促进健康养殖。
(3)完善农业信息体系。按照“县级抓提升,乡镇抓服务,村组抓延伸”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依据“五个一”的标准建设好信息服务站。
(4)完善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批发市场,鼓励各类新型流通业稳步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从事农产品流通;支持农民组建农产品营销协会,鼓励加工型龙头企业、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专业大户直接参与农产品流通,切实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和农产品卖难问题。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扎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村容村貌有新变化,文明程度有新提高,民主管理有新推进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20个村达到新农村建设“10”有标准。整合资源,扎实培植新农村观摩点,抓点促面,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37个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积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专业村,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培育劳务经纪人队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衔接,了解用工需求,实行就地转移与外地转移相结合,并做好组织、协调、维权和服务工作。
(2)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继续巩固“两基”成果,认真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全县农民参合率逐年提高。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和卫生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全县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体系。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继续落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切实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以“争做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继续开展评选评选“优秀党员”、“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三下乡”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行清洁卫生评比制度,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结合“五五”普法活动的开展,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
五、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1)坚持把“三农”工作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担负起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坚持由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落实力,以新的作风、新的举措,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坚持和完善考核机制,继续开展农业农村经济观摩活动,每个乡镇必须有亮点。
(2)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统筹抓好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扶贫、移民等资金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推进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县里将在稳定增加各项支农专项资金的同时,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抓住中央和省强农扶农的政策机遇,精心编制包装一批牵动性强的项目,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抓好在建的农业重点项目建设。
第四篇:农业农村工作会议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目的就是贯彻落实中央l号文件精神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刚才,苏市长就对中央和省及江门市最近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作了传达,以及对我市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作了具体分析,很符合实际。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要深刻领会中央1号文件精神实质,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农村工作
2月8日,新华社授权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也就是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文件很明确地体现出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体现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出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思想。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全党建设农村,发展农业,扶持农民的共识,进一步提高领导和指导农业农村工作水平,促进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有新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一)要从思想上认识中央1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六大后,中央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一致同意,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自文件公开发表以来,在广大农村引起巨大反响,给中华大地吹来了一股浓浓春意,温暖广大农民的心,调动广大农民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积极性,催发了农村勃勃生机。文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指导性强、“含金量”高、给农民实惠最多。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用正确政绩观全面领会和理解1号文件精神实质,并着力把1号文件贯彻落实到广大干部群众,成为推进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要从感情上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从1982年至1986年一连5年中央都把解决农业农村工作问题的文件作为第1号文件发出。今年1号文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专门性文件,有很强针对性,指出农业农村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加强,把“三农”问题摆到越来越重要位置上来,从由巩固和加强其基础地位到摆在首要位置再而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这充分说明中央历来是关注农业、关心农村、支持农民的.过去由于各方面原因,像苏市长刚才的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取得瞩目成绩,但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目前最突出的、最紧迫和最盼望解决的是农民增收困难问题。农民人均收个连续多年处于恢复性增长,普遍增长3-4%左右,尤其一些纯农产收入持续徘徊,甚至有的下降,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如果不尽快扭转这样的局面,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将动摇农业基础地位,也将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要从政治上明确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未曾有过的。这既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前段时间,我到农村基层和对一些农户调查,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形成一些粗浅看法,总的感觉农业效益最低,农村收入最难,农民生产最苦,也即是农业弱、农村差、农民穷,这是“三农”中的“三最”问题。我市已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建设作了很大努力,并逐年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予以解决,农民毕竟占多数,他们不小康,就没有全市小康.因此,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体现以人为本,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农业农村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当前紧迫任务,又是长期工作,事关全局,是全市大事,希望各行各业各部门都要从政治角度来考虑问题,从大局出发,创造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发展环境。
(四)要从责任上把握促进农民增收各项政策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有高度工作责任感,要全面掌握党和国家对农村方针政策,运用法律法规规范工作行为。坚持以1号文件的各项政策措施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对农业和和农村工作一定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用足用活1号文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支持农业的保护农业,同时结合当前农村形势和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1号文件提出的政策措施.使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尽快展现新飞跃.二.要以求真务实作风把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加快促进农民增收步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求真务实作风把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去年中央召开两次农村工作会议及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三会”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就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一)要把求真务实作风落实到思想方法上,加大实施农村“三化”战略力度。
去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河南时提出的“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他最近又到陕西,海南。江苏等省考察工作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用求真务实作风落实好各项工作,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温家宝总理在分管农业农村工作时对全国2100个县(市)已深入到1800多个,大部分时间到基层到农村,到大部分基层和农村。这反映出中央领导工作作风何等扎实。各级领导要思想清晰,方法对头,突出中心任务,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观念,转变服务观念。关键解决思想方法问题。要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的认识,着重解决只看到农
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只看到农业的增长幅度慢;只看到整个农业给政府提供的税收有限;就忽视和不愿意投入精力、不愿意投入资金的认识不全面问题.应该懂得不管农业产值在GDP中占的比重多低.增长率多低,对财政贡献多低,起码要明白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繁衍是离不开农业的,任何
国家是需要农业的这个道理.城市再繁荣、再漂亮,没有饭吃,那只能是死城、空城。这些年大中城市面貌变化很快,两三年不去可能不认识,但在许多地方农村,十年八年不去,再一次去,仍是过去的样子,星星还是那个星星。这反映出没有很好地做到城乡统筹兼顾。因此,城市和工业发展一定要起到带动农村发展作用。
(二)要把求真务实作风落实到发展思路上,突出解决好当前农民增收难点和重点问题。
1、市委市政府已推出相应扶持政策措施.1号文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准确地抓住了当前三农之中重点和难点,有很强的针对性。目前,就本市而言农民增收的难点和重点在那里,也应该在纯种粮农户和边远山区.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求真务实作风落实到发展思路上。中央提出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提供支持,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力。比如对良种给予补贴,对粮食主产区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补贴,支持发展粮食产业,扶持转化加工,拉长粮食产业链,使农产品转化加工增值,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按照1号文件,我市促进农民增收也相应出台一些政策措施.4月30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今后我市扶持三农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点。
2、继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个调整已不是简单地压缩粮食面积,要按江门市提出的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再减少,而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调整要从效益、品种、加工、增值上考虑,作为促农民增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从农业内部通过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文章做好做足,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是农民增加收入重要来源,也即是从现有的比较合理产业布局内部进行挖潜,加大提纯催优工程力度,把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努力拓展农业农村外部结构调整优势,形成从农业内部、农村外部多层次促进农民增收格局。
3、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新阶段乡镇企业的发展.不论它是什么所有制,不论它的规模大小,只要它符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就应该促进其发展,就应该加大力度扶持。要结合实际,着眼于农产品加工业,立足于服务“三农”,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开发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使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到二、三产业。
4、发挥承接产业转移资源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当作重点来抓.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已形成良好势头,既有种养(如开平温氏公司北山种苗猪场,年产种猪6万头,可带动养猪农产200多户)又有加工(开平五联、丽冠人造板有限公司).农业招商应突出引入龙头企业,着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附加值,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拉动农产品流通;要突出抓特色,抓特色就是抓效益,就是抓市场,用品牌和规模来提高效益;对现有龙头企业要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扩大吸纳富余劳力就业机会.要强化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注重安全,进一步加强对禽畜业防疫免疫监测监控,树立长期作战思想。
5、要为农民外出进城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提供方便.加大公共设施财政投入,加大农业信息网信息载量;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各行各业不能随便欺农、坑农、卡农、吃农;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农民使用良种和实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抓终端产品,更要从源头抓质量,全程严格控制;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广配套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6、加强农业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市场。抓好高剧农药鼠药销售和使用管理,确保安全;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这是农民实现增收的重点和难点,要创新扶贫思路和措施,实施“双层”扶持战略,既扶贫困村又扶贫困农户,扶持和带动贫困农产实行产业化经营,走产业化经营扶贫路子。
(三)要把求真务实作风落实到深化改革上,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产业分离、城乡分割、工农分治的城乡差别,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村社会发展,束缚农民增收。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城乡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要逐步健全公共财政政策,对农业农村给予更多的财政投入;二要进一步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电力、乡村道路等加大投入);三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更合理配置,加快农村经济发展。①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按中央提出的从2004年开始,农业税税率总体上每年要降低一个百分点,用5年免除农业税,以少取促增收,同时要全面取消农林特产税,做好落实工作。②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证的登记和发放工作,落实好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长期使用权,经营自主权、流转选择权、收益权和法定处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有序进行。③继续深入开展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四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四)要把求真务实作风落实到组织统筹上,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领导。
党管农业农村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市委已成立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好推进农村“三化”工作,加快解决“三农”问题进程;要正确处理与农民关系,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改变作风,增加对农民感情,增强工作责任感;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第五篇: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同志们:
在全县农村进入“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的春耕大忙季节的关键时刻。县委、县府决定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其目的就是:针对县乡换届已全面结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变化较大的实际,尽早明确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抢抓农时,确保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平稳过渡,加快发展。本次会议的主要集会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重庆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四年来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理清本届党委政府“三农”工作思路,进一步坚定信心,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四年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成果,坚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
过去四年,农业农村工作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艰难时期。这一时期,虽然面临频繁的自然灾害、严重的动物疫情考验,但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重庆市关于把“三农”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努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加大优势产业的培育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创造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的业绩。2006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8.2亿元,比2002年增长67.5%;粮食总产量达到41.1万吨,比2002年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8元,比2002年增长67.5%。
(一)、依托“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加速推进。
优势产业布局有新的变化。根据全县地理条件和种植习惯,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以脐橙为主的果品产业在沿江河谷地区得到巩固和发展,在改造老果园的同时,选育和引进一个晚熟脐橙品种,新发展晚熟脐橙基地2.65万亩,全县脐橙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更加合理。以蚕桑产业为主的中山地区,通过引进重庆祥飞公司,借助“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加大技术培训和服务力度,提出“亿元产业”的目标目前正按照规划有序推进。以烟叶、药材为主的高山地区,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联办基地等形势,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主导产业发展有新的突破。脐橙、畜牧、劳务等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006年底统计,脐橙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总产量达到14.2万吨,优质果率提高到60%以上,为果农创收近2亿元;实现了烟叶种植水平和效益的双提升,成功引进广西烟草总公司在我县联办基地,烟农收入突破3000万元,烟草税收达达到2000万元以上;蚕桑发展迅速加快,蚕农收入达到了2300多万元;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加快了以羊兔为主的草食牲畜发展,2006年畜牧业产值达到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连续四年与澳大利亚专家合作,对我县630只波尔羊母体进行了胚胎移植,开创了重庆市生物工程高新技术应用的先河;劳务经济是“第一经济”在全县已形成共识,成立了劳务经济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了劳务经济工作体系,加大了订单培训、特色培训力度,免费培训2.4万人次,扶持劳务中介机构和劳务能人,拓展劳务输出基地,实现了劳务输出的常态化;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9.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35.7%、78.2%。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发展。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各类龙头企业129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21家。汀来公司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实现了本地企业出口创汇零的突破。成功引进重庆恒河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成年处理能力3万吨的柑桔商品化处理厂。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范有序。四年来,发展脐橙、烟叶等专业合作社或协会185个,会员2.2万户,其中百梯脐橙协会被市农业局首批命名为15个示范专业合作组织之一。三是农业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注册了奉节脐橙地理证明商标,成功举办了“中国.奉节脐橙展示会”,全县有8种农产品被评为国家、市级名优产品,农业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强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显著。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打捆交通、扶贫、以工代赈等各方面资金,集中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共改造农村公路346公里,硬化、油化公路237公里,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实现了全县所有乡镇和95%以上的村通通公路,广大群众“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青莲溪水库大坝封顶,黄井水库进展顺利,渡口坝水库已征地拆迁。累计完成各类引水工程3975处,共解决10.2万人、11.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四年水利专项资金6亿元以上,是建国头50年国家投入我县水利资金总和的20倍。全面完成一期农网改造,解决了2.1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实现了部份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农民“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农业综合开发扎实推进。通过不解努力,我县被列为全市6个特色产业重点县之一,每年争取国家投入的农业综合开资金800多万元,为改善我县农业基础条件、加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四年来。共投入各类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369万元,先后完成了石乳峰等农业综合生态示范区建设,建成铁佛、梅子两个晚熟脐橙示范园,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多年来,我们坚持实施“封山禁牧”、“封山育林”等措施,全县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为契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28.1%提高到33.5%。同时为有效保护植被资源,改变农民传统生活习惯,大力实施以电代燃料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成小水电24个,装机3.5万千瓦。在27个乡镇完成“一池三改”8200户,建成5个生态园示范村,受益农户达3.5万人,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创伤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在加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四年来,全县2.4万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建立了农村特困户定期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和残疾人就医就学优惠政策;五保户供养标准从200元提高到1200元;争取各类救助资金1800多万元,累计救助灾民25万人次;老年公寓建成投入使用,20个社区“星光老年服务站”完成建设,新建乡镇敬老院24所、村组幸福家园20个,残疾人危房改造112户,广大弱势群体生活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始终坚持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特困村为主战场,突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建设,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四年累计投入资金1.49亿元,完成公路建设、人畜饮水等项目473个;完成岩洞、窝棚户改造和高山易地移民搬迁1253户,地氟病防治改灶9289户,贫困发生率、返贫率显著下降,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校舍31万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初中毕业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偿还“普九”债务9547万元,“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一费制”和农村学校“一,两免一补”政策,农村“就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20个乡镇文化站,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方电综合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6个乡镇开通视频会议系统,113个村开通远程教育点。建成合格乡镇卫生院22个、合格卫生室183个,30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实现了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2005年正式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加群众76.5万人,农民“就医难、就医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人口计生工作质量有所提升。县乡人口计生工作管理机构得到充实和完善,优质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低生育水平继续巩固,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出生人口质量逐步上升,年均出生率1.229%,年均自然增长率0.69%,平均合法生育率79.64%,比人口规划既定目标少出生1万人。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农村独生子女特困家庭救助、农村和城镇无业居民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奖励等政策措施,共5000多人享受到奖励和救助,实施“贫困独生子女助学工程”和“幸福微笑工程”,全县以奖励扶助为重点的计益导向机制初步建立。
(四)坚持不断改革创新,乡镇建制得到优化,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乡村建制调整顺利完成。顺利实施乡镇、村级建制调整,乡镇建制由81个调整到30个,村级建制由829个调整到386个。通过调整建制、精减机构、交叉任职等方式,我们大幅度减少了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减轻了县乡财政负担,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我们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事业心强的干部,充实到乡镇村的领导岗位,为全县农业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人才保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全县386个村方泛开展了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进一步公开了村务公开的程序和内容,完善了“一事一议”制度,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有效维护。大力开展村级阵地建设,新建改建了村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以及便民商店,村级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各项改革得到扩展。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减轻农民负担3450万元。积极推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承包土地、荒山荒坡流转力度,农村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种粮直补、农机直补、退耕还林直补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农直补农民资金9273万元。
四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先进农村固定观察点”;全市“水利工作先进县”、“绿化工作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残疾人保障工作先进县”、“农业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农业综合开发一等奖”、“高致病禽流感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抗旱救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县各级各部门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的努力工作。长期以来,战斗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和乡镇基层干部甘于奉献、默默耕耘、辛勤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为全县农业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长期战斗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制约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科技推广覆盖面不广,科技含量较低;个别地方取消农业税后出现了放松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倾向,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并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近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总体趋势,坚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发展的总体趋势,抓住农业农村新一轮发展机遇,这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农村工作同志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大家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注重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三农”政策 最近几年,中央连续发了几个一号文件,分别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就“三农”工作做出了全面的安排布置,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提出了“四个丝毫不能”:即坚持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持惠农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同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政策措施也更加明确具体。一号文件还特别强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抓紧抓好。显然,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农必须在资金投入和措施保障上加大力度,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清醒看到,这将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村过渡、农村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全县上下特别是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准确理解国农对“三农”问题的判断,正确把握农村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理清思路,增添措施,努力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
(二)切实把握市委、市政府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
国农高度重视库区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库区区县的发展稳定摆在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九次全委会对加快库区产业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后来在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上又提出了巧打库区牌、直辖牌,这必将为库区的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投入。我县作为库区的8个重点县之一,又是全国重点贫困县,加之优越的区位、特殊的资源优势,这无疑是国家部委和市级部门关注和支持的重点。只要我们能抓住难得的机遇、利用好各项政策,我们就一定会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建承接各项优惠政策珠平台 我们现在既有国家和重庆的高度重视,又有各项政策的强力支持,但如果我们不能结合自身优势、搭建发展的平台,抢抓机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十二次党代会上,县委就提出了建立决策、执行、考核“三大体系”、实施以干部作风为重点的吏治整顿、以关系全局产业发展为重点的项目推进、以强化创业氛围为重点的软环境、硬环境两大平台。就硬环境而言,我们要充分发挥潜在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以高速公路、出境通道、通乡公路为主的道路交通建设,促进旅游枢纽地位和区域商贸中心的尽快形成。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火电、水利、旅游、脐橙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软环境而言,我们就是要通过吏治整顿,进一步改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为广大投资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因此,全县各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打造我县适宜投资兴业的软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切实理清近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未来五年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历史责任,也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五年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三农”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发展库区经济的具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集中资金投入,提升发展速度,围绕塑造秀美、开放、和谐的三峡门户,立足一大目标,实现四大突破,做强六大产业,突出三大系统。力争2011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2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稳定输出劳动力2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
-----基本解决35.1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100%的通乡公路、40%的通村公路达到通畅;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有线电视网络基本覆盖全县农村居民;
――森林覆盖率达40%,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0.55%以内;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率达到36%。
(一)立足一个大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而确立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的农村工作就是要立足于这个大目标,准确把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发展内容、步骤和方法。
(二)实现四大突破。即在兴水上有新的突破、在畅通工程上有新的突破、在农民素质提高上有新的突破、在乡镇干部培训上有新的突破
一是在兴水上有新的突破。兴水利、除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百年大计。